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下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3下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3下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3下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即墨市长江路小学陆德智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观念。

【教师准备】提前调查本班学生去年年检时的身高。

【学生准备】记录去年体检时的身高,请父母帮助测量现在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 从婴儿(躺着)--幼儿--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

谈话: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高体重在慢慢的往上增长,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预设:增加了26厘米

追问:怎么算出来的?

小结:这个26厘米就是从新生儿到1岁时增长的身高。

谈话:什么叫身高的增长呢?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身高增长其实就是指现在比过去的身高增加了几厘米。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呢?

预设:用现在的身高减去上一年的身高。

谈话: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理解“增

长“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成长确定统计对象,已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收集、整理数据。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谈话: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的身高数据。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谈话: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可以去找一下学校的体检表。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板书:调查)那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爸爸妈妈量出来的。

谈话: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板书:测量)。你能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吗?

小组活动:各小组交流组员身高增长情况。

2.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谈话:听了刚才的交流,你能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高情况吗?怎样就能够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预设: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整理就能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出示统计表:

三年级班学生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

讨论如何收集和整理。

预设:根据学生身高增长情况,分5类统计:增长6厘米及6厘米以下、增长7厘米、增长8厘米、增长9厘米、增长10厘米及以上,按组汇报每人身高

增长情况,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类的人数。

学生统计填表,选一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搜集数据的方法,在感受原始数据的纷乱中产生进一步用统计表清除整理数据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

3.用条形图整理数据。

谈话:为了让同学和家长都能更清楚的看出我们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怎样整理?(师可以稍作点拨:用条形图来表示、描述数据更加直观)师出示空白格子图,让学生用涂方格的方法尝试把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来。

同位合作,涂条形统计图。

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涂格过程,生成规范的条形图。

谈话:你觉得用条形图来表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引导学生体会到,用条形图一眼就看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

师小结:在数学上,整理数据的方法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条形图。用条形图来整理描述数据,更直观更清楚。整理数据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充分引导学生来体会,为什么用了统计表还需要用条形图来整理数据呢?那是为了要直观描述数据。这样使学生了解到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整理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分析数据。

谈话:我们再来看看条形图,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多、最少,分别说明了什么。并谈谈自己身高增长情况,让大家互相提提建议: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怎样可以让自己长得高一些。

讨论:与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呢?

师点拨:条形图的好处就在于通过条形的长短(高矮)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小结条形图的特点:能直观的表示出数据的多少。

【设计意图】统计能帮助人们从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取数据本身、数据间和数据整理透露的信息,引导学生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巩固应用。

1.体会运用测量的方法获取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巩固通过测量获得数据的方法。

第二步,直观描述数据并涂格。

2.体会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王阿姨开了一家冷饮店,主营矿泉水、雪糕、果汁和酸奶,开张两周后,她发现有的冷饮供不应求,而有的品种则不太受欢迎。现在她又要去进货了,同学们想一想,她需要怎样进货呢?

引导学生思考,需要多进受欢迎的冷饮,需要调查一下她两周内各种冷饮的销售情况。教师出示数据,请同学们把数据整理在下面方格中。

【设计意图】“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是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五、课堂小结。

1.回顾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梳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课后拓展。

课后练习第4题,小组合作搭拱桥实验,独立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2页例1搭配问题。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初步 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谭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帮忙,愿意帮助我吗?是这样,过几天我 要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庆祝会,我想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所以我找出了几件服装。 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搭配才好看,你们一起给我出出主意吧!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屏幕显示:教材中的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1)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这几件不同的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装?有几件下装? (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师:如果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组成,用这些衣服可以搭配出几种

不同的穿法来?(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以用学具或符号来代替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时,你也要把每种摆法记录下来。下面,你们就画一画,连一连吧。)学生活动:师巡视。注意:可能会发现学生有不同的方法。 ▲思考:就同学们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一下,怎样记录才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2)哪个小组愿意最先来向全班汇报一下,一共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是怎样搭配的?(学生汇报) (屏幕显示:教材中的几种搭配方法。) (个别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自己搭配时不重复、不遗漏的办法。)(3)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在上装和下装搭配时大家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但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要讲究方法。 师:你们认为哪种搭配最适合我呢?我到底穿那一套好呢? (4)师:现在老师已经有主意了,谢谢你们!为了感谢你们为我搭配了漂亮的衣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早餐。看看吧—— (屏幕显示:教材中的115页第1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搭配出不同的早餐,记录在本子上。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搭配早餐方案,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搭配方案。) 2、(1)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汉字游戏,这个游戏和我们永善人有关。同学们都知道永善人啊最爱吃辣椒了。看这里有三张字卡: (屏幕显示:汉字卡片——辣怕不。) 师:你们能把这三张字卡通过重新调换位置,组成三个字的词语吗? (请大家试一试。) 小组交流: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把所有能组成的三个字的词语都排列出来呢? 全班展示、汇报、评价。 (2)玩了汉字排列的游戏,我们再来玩一个数字排列游戏。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掌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学会选择拼图法,使得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 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从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发现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课——搭配问题教学设计《搭配问题》

9、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页例1,例2及习题。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 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经验。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直观图示把抽象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突出了有序、全面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用符号化 的呈现形式凸显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理解与掌握还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基本还停留在二年级具体操作的层面。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方法的体会和理解。本节课可以通过迁移来学习本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服装简单搭配、饮食搭配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等数学活动,说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会有序搭配,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评价任务: 任务一:自己思索、动手画出搭配方法,课堂提问,说出衣服搭配的思维过程。 任务二:小组交流早餐的搭配方法,有序地、完整的说出早餐的搭配方法。 任务三:独立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完成破解密码的习题,以及闯关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带同学们进入数学广角,板书课题:8、搭配(二) 二、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美羊羊要去参加羊羊运动会,妈妈准备了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她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多少种不同穿法呢?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件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2)动手操作搭配。 (3)交流展示汇报:现在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学习服装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服装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13册第10课《学习服装搭配》,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能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服装搭配,是成为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让学生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趋于美好。通过学习这节课,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将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并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服装的意识。本课压缩了原教材的部分知识点,侧重于服装的款式、种类、色彩,其余搭配条件一带而过。本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四方面巧妙结合,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般规律。 (2)服装款式和配饰的搭配规律。 2、能力目标: (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鼓励大家做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学习重点、难点: 1、根据色彩、款式、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合理搭配服装。 2、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评论、创造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双休日我去登山,家里有四套衣服,我穿哪一套好呢? 提供服装图片A、B、C、D四种不同志款式,由学生直观欣赏并做出选择。 教师揭题:时代的变化发展,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所以人们对着装美的追求尤为迫切。服装不仅是个人的审美和素质的体现,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那你们想知道怎样合理的搭配服装,才能穿出品位吗?板书课题《学习服装搭配》。 二、讲授新课 1、播放录像:街上行走的形形色色的路人和不同场合的着装(有特点的)让学生欣赏,分析画面(美与不美),并用自己的观点评述。 学生讨论(略) 2、师生互动: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怎样搭配才算美?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启发、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3、归纳总结:服装搭配定位 (1)不同年龄 (2)不同性别 (3)不同种类 (4)不同款式 (5)不同色彩 (6)不同场合 (7)不同职业 (8)不同个性 (9)不同配件 教师小结:我们通常以服饰和言行举止来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这种以服饰为手段追求完美的努力是为取得别人的好感、尊重和理解。这是一种对外界友善的表示。 二、活动实践 1、提出问题

三年级下册《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今天是小兰的生日,可是老师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我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我一下吗?为了方便你们的选择,我把衣服都做在了大屏幕上,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老师衣柜里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老师穿哪套衣服呢?(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

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一起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是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把学具收起来,放在旁边,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学具,只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 设计精品版

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课件展示图片)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哎呀,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怎么落到地上了?咱们帮忙安装上吧!注意,这门上的两颗星星颜色可不一样哟。 师:怎样装呢? 生:红黄,黄红。

师:我们装上试试(红黄,门没有反应) 生:黄红! 师:会是黄红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是” )还有别的摆法吗? 师:我们来交换一下它们的位置! 师:你们可真聪明,大门打开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感知排列。 (1)哦,数学广角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学城堡看一看吧! 师:有超级密码锁!智慧老人提醒我们:密码是由 1、2、3 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2)、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一个人摆,一个人记,比一比哪个小组摆得最多。不重复和遗漏。开始吧。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 师:教师板书结果。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发现问题:有的摆得多,有的摆得少,究竟谁是正确的?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数学广角——搭配(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动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学会有序、不重不漏的搭配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搭配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搭配(一)”是让学生掌握全面、有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三个数字搭配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交换位置法,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也能拓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为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等知识做好铺垫。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是有初步的认识的,学生是会用1、2两个数字可以组成12或21这两个两位数。而对怎样全面有序地列举出1、2、3三个数字排列成的两位数,学生是会列举出部分两位数的,但经常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本次教

学的重点会偏重于让学生体验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也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会学以致用,体验生活与数学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2、难点:搭配的排列方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件、练习卡、抽奖盒、数字卡片、帽子、围巾等。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幸运大抽奖” 游戏规则:每次从抽奖盒中抽出两张数字卡片,说一说这两张卡片可以组成什么两位数,表达完整即可获得奖品。 师:恭喜你!你抽到的是什么数字?可以组成什么两位数? 生:我抽到数字3和7,可以做成数字37。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两位数吗? 生:还可以交换位置,组成数字73。 师:好聪明,说得真好!像这样两张数字卡片通过交换位置就能组成两个不同数字的方法,我们称为“搭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一)。(在黑板上贴出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一)》)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简单的两个数字的排列是有经验的。在学

《搭配问题》优秀教案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潘聪聪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儿童节快到了,我们学校准备搞一场六一文艺汇演,学校特意为同学们请来了你们喜爱的几位朋友,它们是--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为了参加演出,美羊羊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打开衣柜看到乱糟糟的一大堆衣服,她想我该怎么穿呢同学们能帮帮她吗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一)、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课件出示衣服,注意: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配在一起穿,算一种穿法,到底有多少种穿法呢学生猜一猜有几种穿法。 2、有这么多种意见,怎么办呢(搭配搭配) 3.揭示课题:像这样按一定目的安排分配,我们把它叫做搭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活当中的搭配问题。 4、小组合作,探讨配法 5.展示摆法 (1)预设一:随意搭配(可能有2种、6种、8种等不同情况) 师:这样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遗漏、重复 师:那怎么样才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穿法呢 小结:只要有序搭配就能不遗漏、不重复的找出所有的穿法了。 (2)预设二:固定上装搭配下装/固定下装搭配上装 师:她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有序、不遗漏、不重复 引出摆法:先固定上装搭配下装;固定下装搭配上装 师:刚才是选上装配下装,还可以选什么配什么 (二)画一画:深化、巩固全面有序 1、画一画:用符号、连线法记录搭配方案 师:刚才我们搭配时,用的是衣服卡片,如果没有,你准备用什么表示上装,用什么表示下装用什么方法将所有搭配表示出来(1、文字,2、画图,3数字,4字母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与学.使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教材 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 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的出现.本单元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2难点:探究并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88---P89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

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铺垫: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主题图 问题: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 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 2、探究小数的读法 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P89例一)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 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小数)

搭配二教学设计

搭配(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江南小学:毕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01页例题1,做一做,104页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独立猜想,合作探究,讨论验证和归纳运用掌握正确求得4个数字(含0)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即求简单排列数)的方法,并能用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并提升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 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养成有序思考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复习引入)。 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会了用3个数字来写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相信大家还记得具体的方法,那么请看大屏幕, 1. 请静静地想一想:用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 请你按一定顺序把这些数都写在草稿本上,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交换法和固定法两种资源) 3. 两名学生展示。(用什么方法?写出了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分别是------) 4. 总结:看来大家前面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能用交换法和固定法,按一定顺序很好地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那么今天这些方法是否还有用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二) 二、牛刀小试(自主探究)。 如果在刚才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个数字7,也就是用1、3、5、7,四个数字来写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1. 猜一猜:两位数的个数会怎样?为什么呢?你猜会增加几个?为什么? 2. 操作验证:到底是不是这样吗?还是在草稿本上写写看吧,一边写,一边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怎样才能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思路。(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收集资源)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搭配问题教案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张丽入围。教师:同学们,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能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组合问题》名师教案

《组合问题》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3页例3及做一做。 例3教学简单的组合问题。教材选取了中国队参加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的情境,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排成正方形,两两相连;一字排开,有序连线加序号,两种思路直观、清楚地表达了思考的方法和顺序,从二年级具体操作的水平上升到用符合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水平,使学生理解组合的内涵。 (二)核心能力 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表达方式的交流,理解组合的内涵。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体会图形的直观性对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辅助作用,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图形表达,展示交流的过程,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2.通过不同表达方式的交流,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化,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四)学习重点 用连线法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 (五)学习难点 理解组合的内涵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组合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甲,乙,丙三人参加羽毛球比赛,每2个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想法展示出来。 (二)课堂设计

1.情景引入 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A组球队如下:卡塔尔、科威特、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每2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小结:像这样,一个队和另一个队不讲究顺序进行搭配就是一种组合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2.探究新知 (1)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汇报。 预设1: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可以把任意2个球队直接连上线。 想一想两队之间要连几条线?为什么?(不考虑顺序,每2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6场) 预设2:我先把每个球队与其他球队分别连上线,再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每场比赛只与哪两个队有关,与两个队的顺序无关。 (4)对比两种方法:两个小图标连一条线就代表着两个队要踢一场,每个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搭配》例二教学设计

《搭配》教学设计 虎林市实验小学滕雪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她吗?学生:想 教师:一起看大屏幕,这位新朋友就是“小华”,小华的妈妈就要过生日了,小华想在妈妈生日当天送给妈妈3个惊喜,第一个惊喜就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让妈妈高兴。可是这几天却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你们能帮帮她吗?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小华都有哪几件衣服? 学生介绍 教师:根据这组信息,你会建议她穿哪套衣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一件上装只能搭配一件下装,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3.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出示教学目标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

部编一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内容简说: 《文具的家》《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一分钟》《一分钟》讲的是主人公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的故事非常有趣,写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狗熊一连通知了四次,每次都要用大喇叭喊十遍,动物们才听明白。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在先搞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再去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教学目标: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课时安排: 15.《文具的家》…………………………………………………………2课时 16.《一分钟》…………………………………………………………………2课时 17.《动物王国开大会》……………………………………………………2课时 18.《小猴子下山》……………………………………………………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15.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我们都有一个家,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文具,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讲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 第二课时搭配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2页及做一做。 例2选取解决服装搭配的问题,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表达方式。都脱离了用实物进行操作,而是借助图形和符号表达思考过程,通过学生比较、观察,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明确等优点,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符号思想。 (二)核心能力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展示不同的方法,在对比观察和表达中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符号思想,初步建立此类问题的模型。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提高有序思考能力。 2.在对比观察中思考,感受符号表达的优势,体会数形结合及符号思想。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四)学习重点 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五)学习难点 体会数形结合及符号思想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搭配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如果你要搭配的话,有多少种搭配方法?请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你的思考过程或结论。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张丽入围。 教师:同学们,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件出示:

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2.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提出任务:你能试着解决吗?并把思考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别人能清楚地看出你的思考过程。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并收集不同的方法。

搭配教学设计

搭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李珍霞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列竖式计算。 7811=2412=3321=1412=2.结合上面的笔算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4.点2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师生一起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6.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填一填。 (1)求17个31的和可列式为(),结果是();()是33的12倍。 (2)王老师要买28个篮球,每个篮球81元,王老师大约要带()元。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2.引导学生估算,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 3.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4.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法。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读题,理解题意,交流列式:4837。 2.估算。 把48看作50,37看作40。 485037405040=2000大约2000盒,比2000盒少。 3.尝试笔算,在练习本上写出笔算过程。 4.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从以下方面交流。 (1)乘的顺序;(2)每一步表示的意义;(3)遇到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搭配问题 执教:邯郸市丛台区滏东小学张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学具准备:服装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对,是《爸爸去哪儿》里面的那个聪明活泼的Cindy。Cindy要和爸爸去上节目,妈妈给她准备了好几件衣服,我们看看都有什么。(课件出示) 师:这里有几件上衣和几件下装? 生: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师:看着这些衣服,Cindy可犯愁了,这么多衣服我该怎么穿呢?同学们,你能给她提点建议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算一种穿法的话,这些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方法?谁来猜一猜。 生:5种、6种、3种…… 师:这些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问题) 二、自主搭配展示典型 刚才我们只是进行了猜测,下面我们就来亲自己配一配,看看到底是多少种

不同的穿法。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刚才给你发的那张白纸,你认为这些衣服谁和谁可以搭配在一起,就把你的这些配法都记录这张纸上,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但是要让我们能看清你是怎么配的,自己独立完成。 根据学生写的情况收取部分典型的记录方法,由少到多逐一呈现展示,有3种、5种、6种等不同情况,学生均同意6种的写法。 师:大家都认为写6种的同学找全了吗?,咱们用这些图片摆一摆,验证一下。 指名上台按照写6种同学的顺序摆图片。 师:一共是几种穿法?还有没有别的穿法了? 生:没有(板书:不遗漏) 师:这里面有重复的吗? 生:没有(板书:不重复) 既没重复也没遗漏,看来这个同学确实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全了。 三、对比思考强化有序 师:同样的信息,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人家就能把穿法都找全呢? 生1:他是一件一件配的。 生2:她是按照顺序写的。 师:他先选定一件长袖和三件下装分别搭配,都搭配完之后,再用短袖和下装搭配的。 师:再看看,只是上衣有顺序吗? 生:和三件下装搭配也是有顺序的。 生:每次都是先和短裙配,再和裤子配,最后和长裙配 师:也就是说,这个同学在搭配的时候,始终按照一定的顺序,所以能找全所有方法。看看人家的,再想想自己的,为什么刚才有些同学就没有把方法找全呢? 生:没按照顺序,一会一个长袖,一会一个短袖,一会又是短裤,拿着拿着就(拿乱了)(板书: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七单元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导入新课: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笑、码(mǎ)头。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艇、艄、翘、祷、雇、簇”,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1自然段) (2)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第2~3自然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_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芳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演讲比赛。可是,小芳遇到了麻烦事,她有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怎么样穿搭配才好呢?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芳吗?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连线)

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后,再课件演示有顺序地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让学生应用学具,动手连线将三朵花和两个花瓶进行搭配(一个花瓶只能插一朵花)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2.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1)小组交流 (2)汇报,老师评价 3.同学们,我们现在放松一下去数学乐园去转转。数学乐园有聪聪和明明两个数学博士,有四个小朋友想分别和聪聪明明各照一张相,一共要照几张相。(点学生上台表演) 4.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玩具店玩玩(课件出示三辆车和三个箱子的图片,让学生口答) 5.数学游戏:让学生将“读 .书 .好”三个字进行搭配。体会数学知识与语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折线统计图,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据的本质及规律。 单元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结构: 单式折线统计图例1 拆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例2 课时安排: 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和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