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大学生村官申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大学生村官申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大学生村官申论试题及答案

【给定材料】

1.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仅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其内容的无限性、信息的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视角的直观性等,都极大地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积极启示,也有消极影响。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知识接受者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尚未真正成熟的阶段,面对众多的挑战,一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沉酒于“网上世界”,导致学业受阻、心理障碍等,这些负面影响已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2.全球化时代网络文化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全球化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进了全球文化的转型与跃升;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无政府”以及“自由化”倾向,也给全球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带来伤害,因而也给全球文化带来了更为复杂的问题和现象。它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增多;影响青少年学业和身体健康;不仅如此,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因为网上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间接交往。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们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规则,也不必承担违反交往规则而承担的责任,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为所欲为,极易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的模糊,易产生对现实中的人的不信任,从而淡漠现实生活中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

情关系。

3.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异质性、无政府性和虚拟性迎合了青少年崇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同时它又是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与现实社会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交往范围更广、关系更加平等等优点,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互相沟通。一进入网络,就有机会与陌生人相识,并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流,犹如身临其境。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4.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练习试题】

认真阅读以上资料,用150-200字的篇幅概括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性。

【参考答案】

我国网络文化建设面临政府管理缺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我国网络文化的“无政府”和“自由化”给民族文化带来伤害,给世界文化带来复杂的问题。第二,我国网络文化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有消极影响;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增多;影响青少年学业和身体健康;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第三,我国网络文化的虚拟性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给定材料】

8月23日,利用年假刚从青海湖旅游归来的郭婷女士向记者抱怨,“与景区美景和服务相比,近300元的各种门票收费感觉还是有些贵。”进入8月,景点暑期旅游相继进入旺季。部分旅游景区高票价和“差体验”的矛盾再次凸显。“中秋假期”在即,各地需谨防景区再度被“门票经济”绑架。

景区高票价和旅游“差体验”的极度不匹配,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许,旅游资源不可替代所导致的天然性垄断,导致景区经营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不过,随着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这种囿于景点、紧盯门票的思维,愈发显得目光短浅与急功近利。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今年5月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所言,拆掉景区“门票经济”围墙,已成中国旅游大势所趋。

诚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点特质,着实让景区管理者在与游客的利益博弈中占据优势,但景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寄望于人们猎奇尝新的“一锤子买卖”,应更多有赖于良好口碑带来的二次消费。只有将低价位的老景点与高品位的新服务有机融合,才能让人们涌起

重返景区或携家旅游的休闲热情。

【练习试题】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拆掉“门票经济”围墙。

【参考答案】

拆掉“门票经济”围墙,关键是要破除封闭式旅游的思维桎梏,把景点经营纳入旅游产业化的宏大格局,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模式转换,从而促进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的根本性改观。这就要求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多策并举,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介的有效结合。

【给定材料】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士何镜堂亲自操刀设计、获得过“鲁班奖“、有“变形金刚”之称的武汉大学工学部第1教学楼,随着一声轰鸣,“变形金刚”消失在尘土飞扬中。爆破拆除的目的,是复原东湖南岸沿珞珈山优美的自然山际线。

这座教学楼,从建设之初就因楼层过高与周围景观不协调而广受争议,如今又因仅仅存活16年而再次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建的时候花了近亿元资金,拆除又要奉上1300万的费用,且不说大量的资金浪费,更有多少人的记忆被扫入历史的尘埃,难怪武大人不断发出“太心痛”的喟叹。

按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表示,中国城市建筑生命平均只能维持25年到30年。翻阅近年新闻报道,不难列出一份长长的建筑"死亡名单"。举例而言,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存活仅13年;2012年6月,投入约8亿、寿命不到10年的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2013年5月,有“湖北最长高架”之称的武汉沌阳高架桥最长寿命定格在16年;2015年11月,仅完成主体和外立面建设的118米高的环球西安中心金花办公大楼被爆破拆除,则被称为“中国第一爆”。2015年12月尚未完工的天津水岸银座超高商业楼盘的拆除计划,刷新了“中国第一拆”。除了那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建筑拆除管理政策研究》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共有46亿平方米建筑被拆除,其中20亿平方米建筑在拆除时寿命小于40年。以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每年过早拆除建筑面积将达到4.6亿平方米。有媒体粗略估计,如果按照每平方米拆除费用1000元人民币计算,则每年建筑过早拆除要花费4600亿元人民币。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50.1%的人表示不满意;在谈及城市建筑总“短命”的原因时,83.5%的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71.8%的人认为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接下来还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审批拆除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