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共2课时)

《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共2课时)

《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共2课时)
《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共2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共2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 课时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

2.记住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

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属于变化。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思考】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这体现溶液的性。(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

样?。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阅读】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

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练习】请你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知识点3: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

【思考】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g,溶剂质量为g,溶液质

量为g。

【讨论】结合实验现象记录,阅读P28,完成下列习题。

问题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水是唯一的溶剂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问题3.分析实验9-2,讨论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

问题4.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那么区分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一般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叫做溶剂。【知识拓展】当物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为水。

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溶质是,溶是。若把足量的锌投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形成的水溶液,溶质

是,溶剂是。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溶质是,溶剂是。

知识点4:溶液的用途

【阅读】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B.医疗上的葡糖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C.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三、自我测评: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物质类别是。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蒸馏水

C.糖水

D.汽水

3.以下所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香油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4.将少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以用来消毒,该消毒液是()

A.纯净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的状态可以为固、液、气三种状态

C.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的体积一定都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6.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共2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 课时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乳浊液、悬浊液的概念和常见的乳化现象,会区分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2.认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典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及原因;

3.能利用物质溶解时的吸热现象或放热现象解释常见实验现象及原理。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乳浊液和悬浊液

【思考】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若不是溶液又是什么?

这种液体稳定,静置后会出现现象。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2)实验(2)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请结合实验,阅读课本第30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洗涤剂有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之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液,该现象又称之为现象,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3)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油污,形成。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能油污,形

成。两者去污的原理(填“相同”或“不同”)。

小结:乳浊液: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的混合物。例如:水和油混合、牛奶、油漆。

悬浊液: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的混合物。例如:泥沙、钡餐、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后得到的液体。

知识点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思考】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请大家结合实验,阅读课本第31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有热量的变化。这是由于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吸热大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表现为,如;如果扩散吸热小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表现为,如;如果扩散

吸热等于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如:氯化钠、蔗糖溶于水。

小结: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时,Q

吸≈Q

,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如:、。

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固体NH4NO3、冰块溶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

三、自我测评:

1.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和水 B.碘与酒精 C.食盐与水 D.面粉与水

2.在家庭厨房中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A.用汽油 B.用热水 C.用冷水加洗涤剂 D.用热水加洗涤剂

3.乳浊液、溶液之间的相同点是()

A.都是纯净物 B.都是混合物 C.都澄清透明 D.都均一、稳定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洗发精洗去头上的油脂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的干净

C.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D.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7.如右图所示装置,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后:

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晶体

(1)使U形管内右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2)使U形管内左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3)U形管内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是。

8.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9.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0.已知6.5g锌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稀硫酸中溶质、溶剂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3)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示范教案(14包身工)

14 包身工 从容说课 这是一篇老课文,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今天重读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在教授学生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之后,重点训练学生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线索,可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注意点面结合,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这些特点时可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文有许多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时可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第二课时:复习字词、文学常识,接着与上一节课衔接,继续分析作者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采用分组包干的方法合作完成。 第三课时: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分析课文多种修辞手法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品味分析时,教师可以作范例分析(比如最后三段),归结方法,让学生分析起来有方法、有依据。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如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探究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3.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理清课文线索,揣摩包含作者情感的语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点面结合展现包身工非人生活的方法。 3.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 4.合作学习,把握报告文学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5.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包身工》的写作特点。 6.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对于她们的悲惨遭遇,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感到无比震惊,这是怎样的一个弱势群体?她们为什么会遭人欺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衍先生写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案(20200915091648)

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 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一) 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咼考总复习同步训练 导学案 初步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 (二)元素周期律 1.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渐 _______ O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渐 _______ O 3. 元素周期律 ( 从Na 从左 ? C1,金属性逐渐 ■?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 ,非金属性逐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过程 (一)Na、Mg、Al和水的反应 (二)、和盐酸的反应 (三)()2的性质 (四) 3 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元素周期律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7. 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 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 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2)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3)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4)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U 8. 用廉子结构剂观点说明元素性质随.总干序数的递増而呈同期性变化的回因 答: 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 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增人 C. 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 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 已知X 、丫、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 弱是:HXO >HYO > HZO.则卜列说法正硝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 HY > ZH B.非金属活泼性:Y v X V Z C.原子半径:X > Y > 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 Y=-(X+Z) 2 3.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4.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 元素X 的原子核外M 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 一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 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A. XW B . X 2Y 3 5. A 、B 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 A 的原子序数为 2 + 2 n , A 离子比B 离子少 8个电子,则B 的原子序数为 A. n + 4 B .■□+ 6 n + 8 D .n + 10 6. X 、丫 Z 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 位于同一族, Z 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倍。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丫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Z V Y V X B. 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YO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 Z 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 > Y > X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水给们带来的好处与灾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一: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谜语二: 一片白线半天高,可惜布机织不了。 剪刀裁它不会断,只有风吹能折腰。 谜语三: 白色小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自天上来。

谜语四: 大小冰球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 小孩拾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1、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也是一个谜语,非常有趣,叫做:我是什么。 2、指导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猜谜语”的导入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 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猜谜语”的方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一读:教师范读】 1、到底我是什么呢? 2、师画简笔画。 【二读: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特别重视让 学生认真读书。通过听师范读,自由读来初步接触文,要求读正确,为后来的“把课文读流利”作铺垫。并让学生说说“到底我是什么”,肯定学生对课文直觉的印象与浅层的了解。】 三、随文识字 【三读:检测朗读】 (一)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读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 学案博苑 08-24 0618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3、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重点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难点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学习过程 1.新课导入 课文篇幅较长,容量较大,且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与青少年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一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身临其境,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这篇课文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a.通过印发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或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让学生了解写此文的目的,指导学生自学。 b.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一下“包身工”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意思,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 2.课文研讨突破 收集学生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质疑的同时也可以设疑,按课文前后顺序整理出来。 (1)理清本文的线索。文章内容较长,看似杂乱无章,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本文有两条线索,即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的主线索,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抓住这两条线索,就可以使文章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抓住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1935年,经过两个多月起早贪黑深人工厂调查了解,才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所搜集的素材肯定很多,但不可能都—一写进去,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人、事,去反映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行。可以让学生找出为了表现这一主题,都选取了哪些比较典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并思考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 (明确:将包身工的生活凝结在一天中,可以让读者想到这一天的生活即

第二课时 学案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黄微、单钟辉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3月 Section A 2a-Grammar Focus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并能够运用下列单词短语: one cup of yogurt(一杯酸奶),watermelon(西瓜),teaspoon(茶匙),honey(蜂蜜) 2.能熟练运用how many和how much来提问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力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 how much+不可数名词。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5 minutes 1. Warming up. 2. Review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banana milk shake. 3. Show the learning aims.(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 写出下列单词或短语:5 minutes 1.多少(接不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 2.多少(接可数名词复数)_____________ 3.酸奶_____________ 4.西瓜____________ 5.蜂蜜__________ 6.一杯酸奶_____________ (二)Students wri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others check the answer. (三)教师领读单词 (四)重点句型:5 minutes 1.--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We need three bananas. 2.--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 --We need one cup of yogurt. 三.合作探究: 5 minutes 1.How many 和How much 的区别是什么? 四.学生展示。10 minutes 1. Make a dialogue. 2c. 五.扩展提升10 minutes (一)听力: 1.Listening 1a and 2b.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your classmates. (二)教师精讲点拨: 1.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多少 how much+不可数名词多少 how much 多少钱 2. one cup of yogurt 一杯酸奶 3.可数名词:banana, apple, oranges, watermelon, teaspoon 不可数名词:yogurt, honey, 六.反馈交流,随堂检测:minutes 1. --__________ yogurt do we need? --One cup. A.How much B. How many C. How long 2.--_________ bananas do you want to buy? --Three.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What 3. Please ___________ some water into my milk. A. cut B. pour C. peel D. Make 3.--________ do you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First peel an apple. A.When B.What C.How 七.家庭作业: turn on 打开turn off 关闭,turn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有哪些用法,请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3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3 教学博苑 08-24 0627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3 学习目标: 1、积累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 3、领悟的思想情感。 课前活动(共10分钟) 一、导入(3分钟) 二、课前积累(7分钟) 1、作家作品及文体。 夏衍,原名,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并改编鲁迅《》、矛盾的《》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有:、、。 2、互查字词给黑体字注音注音。 蠕动( ) 拎着( ) 赚( ) 抹( ) 执拗(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 蹒跚( ) 皮辊( ) 谄媚( )

噩梦( ) 怔住( ) 锭子( ) 3、背景:本文是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会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新课活动(20分钟) 问题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 么? 问题2、制作包身工挡案卡片,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三、本课整体把握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 点读课文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着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第二个场景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 第三个场景是:五点钟,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概括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二、细部探微 2.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样的深刻内涵? 点拨半裸体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表明感觉迟钝、心理麻木。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 这两句是对包身工精神方面的描写,在资本家及其帮凶的折磨和摧残下,包身

中考数学总复习学案:第1课时 实数概念

第1课时 实数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2)2-(-2) 3 的结果是( ) A. -4 B. 2 C. 4 D. 12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2)=2 B =.22x +32x =52x D .235()a a = 3.2008年5月2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在古城南京境内举行,火炬传递路线全程约12900m ,将129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0.129×105 B .41.2910? C .312.910? D .212910?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3--= B .32 6-=- C .(3)3--= D .0(π2)0-= 5.若2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 A .4- B .1- C .0 D .4 6.计算2(3)-的结果是( ) A .6- B .6 C .9- D .9 7.方程063=+x 的解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3 D .-3 8.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B.2π C.13 D.12 9.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10.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从一座山峰发出的激光经过5410-?秒到达另一座山峰,已知光速为8310?米/秒,则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 表示为( ) A .31.210?米 B .31210?米 C .41.210?米 D .51.210?米 11.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已知1纳米=10-6毫米,某种病毒的直径为100纳米,如将这种 病毒排成1毫米长,则病毒的个数是( ) A.102个 B 104个 C 106个 D 108 个 12.巳知某种型号的纸100张厚度约为lcm ,那么这种型号的纸13亿张厚度约为( )

旋转第2课时2011 学案

E B A C′ 第23章 旋转作图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小测 1.如图,△ABC 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后成为△ADE BAC=28°,∠BAD=60°则旋转的角度是 A 28°B 60° C 32° D 88° 2.如图,用含45°的直角三角板△ABC 旋转一个角后与△DBC 重合,则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了 度 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ABD 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达△ACE 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 如果点M 是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 到了什么位置? 4.将点A (0)绕着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角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是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0),(4,0),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AB ′C ′(1)画出△AB ′C ′(2)写出点C ′的坐标 例2已知△ABC 如图所示,则 (1) 将△ABC 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得△AB’C’ (2) 连结CC’,求CC’的长度 例3.如图,已知△AB C 旋转180度与△A ′B ′C ′重合,(1)找出旋转中心O (2)若∠A=25°,∠B ′=115°,求∠C ′ 三.课堂检测 1.如图,(1)将△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A ′B ′C ′,画出图形(2)将△ABC 绕着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11A BC

2.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Rt△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Rt△FEC ,则点A 的对应点F 的坐标是 ( ) A .(-1,0) B.(-1,1) C.(1,2) D.(2,1) 3. 如图是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请在图 中作出将“蘑菇”ABCDE 绕A 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的图形(其中C 、D 为所在小正方形边的中点). 4.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着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A ′BC ′,(1)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A ′BC ′(2)连结AA’ ,求AA’的长度 5. 如图,在1010?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A B 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 B C '''△ ,再把A B 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A B C '''''△,请你画出A B C '''△和A B C '''''△(不要求写出画法). A B E C D A B C

《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案 【预习思考】 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 3.既然是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看课文,还有没有了?4.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删除可以吗? 5.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为什么要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6.文章实际写了两部分内容,即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关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议论和说明。这两部分是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若将其分开可以吗? 7.分析一下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二、走近作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电功率第1课时学案

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电功率 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别拿一只 24 W 和一只 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电功率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电功 率,则: W P t =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还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 1 W = 103 mW 以下是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因为W=UIt,所以 W UIt P UI t t === 【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功 D.电功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电流是表示电路中电流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两端的电位差或电势差);电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D选项符合题意,选填D。

【针对训练】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0.4A ,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则该手电筒小灯泡的功率最接近: A .0.4W B .0.8W C .2W D .4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3节总计4.5V ,所以 4.50.4 1.8P UI V A W ==?= 所以选C 。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W P t =,所以W Pt = 如果 P 和 t 的单位分别用 kW 、h ,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 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 h 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 ) A .空调器 B .电冰箱 C .电视机 D .白炽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 内消耗电能,根据W P t = 求出电功率,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功率为: W 0.3KW.h P 1.2KW 15t h 60 ===, 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 的只有空调机. 故选A . 【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电功率的单位( ) A .J/s B.kW ·h/s C.V ·A D.W ·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J 是电功的单位,s 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电功率,所以J/s 是电功率的单位;

《劝学》学案(第2课时).doc

高一语文学案 课题:劝学 编 写: 审核人:__ 第六周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 班组:___ 姓名:___ 组评:__ 师评:___ 【学习目标】 1.掌握3-4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2.熟读、勤记、多写 【自主学习】 1.复习感知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 2.诵读3、4段完成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 博.见: 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绝.江河 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 用心躁.也 君子生. 非异也: (2)指出“而”“焉”的用法 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蟹六跪而二螯 圣心备焉 风雨兴焉: (3)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登高.而招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积善. 成德 (4)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绝.江河: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爪牙..之利: 【合作探究】 3、4段都使用了一组比喻句,找出这些比喻句,说说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讨论并完成下表 【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知识拓展】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学案 教学园地 10-08 2236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第1节 平均数(第2课时) 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数学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第1节 1.平均数(第2课时) 乔智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实际情境中的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学习过程】 活动1:感受权对平均数的影响 1.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四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右表。 (1)各班四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分别是多少? (2)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3)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并确定哪一个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 交流?反思 2.(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分母是怎样确定的? 3.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差异对平均数有怎样的影响? 活动2:权的观点认识生活中的平均数 1.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 (1)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1小时,然后又步行了1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2小时,然后步行了3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交流?反思 2.你能从权的角度理解平均速度吗? *3.生活中很多平均数,都可以用权的观点理解。试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均数,从权的角度加以解释,并与同伴交流。 服装统一 进退场有序 动作规范 动作整 齐 一班 9 8 9 8 二班 10 9 7 8 三班 8 9 8 9 “权”的差异对结果 的影响巨大,给出不 同的“权”,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1.3.1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学案

《1.3.1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学案 香河一中 秦淑霞 2012、8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问题:今天是星期五,那么7天后的这一天是星期几呢?若15天后的这一天呢?若100 8 天 后的这一天呢? 2、回顾]: 在初中我们曾学过完全平方公式 如: 2 2 2 2)b ab a b a ++=+( 思考:右边这个展开式当时是怎么得到的,合并同类项之前有多少项,每一项的结构特征如何? 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依次展开,遇到同类项加以合并得到的。共有2*2=4项,每一项都是a 2-k *b k (k=0,1,2)形式 二、探究新知(1)对2)(b a +展开式的分析 ))(()(2b a b a b a ++=+ 展开后其项的形式为: 考虑b ,每个都不取b 的情况有1种,即 ,则2a 前的系数为 恰有1个取b 的情况有 种,则ab 前的系数为 恰有2个取b 的情况有 种,则2 b 前的系数为 所以(a+b)2= 2、类似地 322332233_______33)(b ab b a a b ab b a a b a +++=+++=+ 思考:))()()(()(4b a b a b a b a b a ++++=+=? 3、问题: 1).4)(b a +展开后各项形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 2).各项前的系数代表着什么? 学生:各项前的系数 就是在4个括号中 3).你能分析说明各项前的系数吗? 学生:每个都不取b 的情况有 恰有1个取b 的情况有 恰有2个取b 的情况有 恰有3个取b 的情况有 恰有4个取b 的情况有 则 4322344_____________)(b ab b a b a a b a ++++=+ (2)展开(a+b )5 = , 由以上具体问题观察展开式中的项数、指数变化以及系数变化,你发现了什么?由此猜想 (a+b)n 的展开式中项数,指数变化及系数变化又如何呢?并试着写出他们的展开式。(让学生通过特例去观察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的处理方法,从而提出猜想。), 学生先观察总结特点:1、项数是指数 ;2、字母a 按 ,字母b 按照---------排列,二者指数之和是 ;3、每一项的系数 (3)写出猜想(a+b)n = a n + a n-1b+…+ a n-r b r +…+ b n (n ∈N +) 我们如何进行证明呢?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证明方法 三、学习新课, 1, 观察二项展开式中的项数、指数以及系数有何特点。学生继续总结这三点,以强化已有的认识。 后将上述个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左边n b a )+(这个式子叫 右边多项式叫做n b a )+(的 。其中各项的系数r n C (r =0,1,2,…n)称为 ----------,式中的r n C a n-r b r 叫做二项展开的 ,它是第r+1项(此处可以问学生), 用T r +1表示。 (1)二项式定理:-------- (2)二项展开式:n b a )+(的右边多项式。 (3)二项式系数: (4)通项公式: (r =0,1,…,n ) 思考: 通项公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 , 2, 特殊的(1)、令a=1,b=x. (2)、令a=1,b=1

《包身工》导学案+课后作业

第11课包身工 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从20世纪的30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夏衍(1900~1995),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成就: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把茅盾的文学名著《林家铺子》和鲁迅的《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本文写于1935年。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识记字音 2.近义词辨析 (1)抱怨·报怨

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学案

宜宾县课改联盟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型组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一元二次方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学习重点 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三、自主预习 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列出的方程是 练习: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50,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求这个数。 3.一块面积是150cm2长方形铁片,它的长比宽多5cm,则铁片的长是多少? 四、合作探究 探究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小结: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8142 =x (2))2(5)1(3+=-x x x 小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二次项, 是一次项, 是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 , 一次项系数。 五、巩固反馈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 2-x =2 (2)7x -3=2x 2 (3)(2x -1)-3x (x -2)=0 (4)2x (x -1)=3(x +5)-4 2.要使02)1()1(1=+-+++x k x k k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_______。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122 2-=--x kx x k )(,问:(1)当k 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当k 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