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摘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近代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该事件揭开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序幕。本文从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件时和发动前的日本国内背景,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的原因,可使我们以历史为鉴,思考一下中日关系的前景和未来。

关键词:九一八原因背景日本满蒙经济危机

一、事件简介

1931年9月18日晚上上10点30分,占据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他们早已策划好的阴谋,派铁道“守备队”去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接着日本将此作为借口,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由于东北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当晚便轻松地攻占北大营,并且在次日占领了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在短短的4个多月内,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二、日本的裁军行动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本土资源相对贫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后,日本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但是由于日本

狭小的国内市场以及贫乏的资源,日本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渐渐加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自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裁军的行动。军费支出减少了,可是大规模的裁军却引起了被裁的军人的不满。因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着军事优先的原则,他们培养了大批的职业军人。职业军人在日本社会上是最受尊敬的人,军人是一个最让人感到光荣的职业。职业军人除了军事以外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是个灾难。裁军开始后,曾经值得人民尊敬的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学生不再那么想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环境的落差一下子给被裁的职业军人带来了严重的失落感。但是一些不甘无所事事的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接着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组织有着类似的宗旨,就是为了改造国家,不惜使用武力。而且多数组织还是属于法西斯组织,在日本的政变事件中都有这些组织的参与。在政治上难免会有一些法西斯极端思想的注入,日本的政治和军队建设也会受其影响。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后来也成为九一八事变的主谋。

三、“满蒙生命线”论

日本为何有发动九一八事件的阴谋?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思想上受侵华理论的驱使。一些政治家通过鼓吹这些理论来获得民众对发动战争的支持。中国东北在当时是日本最大的原料供应地,1930年日本

从中国东北进口的物资已经占日本一年整个进口的11%,其铸铁占进口额的46%、煤占64%、豆类占76%。中国东北也是日本最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日本出口总额的8%是输入中国东北地区①。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中国东北资源丰富,有着非常大的的经济利益。而且东北是日本实现所谓的“大陆政策”中在将来能够称霸世界必要的重要基地。

满蒙生命线论最开始由石原莞尔提出,他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日本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可避免地将要和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进行一场所谓“最终的战争”来决定人类社会在将来的走向和格局。②石原觉得在这场“最终战争”的较量中,日本在战略地位上处于不利的一边:国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物资资源。在这场持久战的过程中,日本要有一个后方基地才行,这个基地就是满蒙。

在1925年的时候由松冈洋右确立“满蒙生命线”理论。1929年12月,松冈在太平洋调查会议上说:“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向满洲投入了20亿日元的战费。这笔费用在10年内,本利可达60亿日元,中国偿还这笔钱了吗?”接着松冈于1930年成为众议院的议员后,在开始议会内外散布“满蒙生命线”说,想以此攻击“币原外交”。1931年春松冈在《动荡之满蒙》小册子中写道:“今天满蒙之地位,对我国说来,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来看,不仅在我国的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我国要牢固地确保和死守

这条生命线,而不必害怕任何国家和任何人。” 在“九一八”前他还大力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为日本侵华制造大量的舆论。

同年3月,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演说,他声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从而,实际上,满蒙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重要的关系。由此看来,可以充分了解:满蒙在军事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④。这次讲话不久。印成《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小册子迅速散布。同时日本军部发布命令,要求所有记者、讲演者都必须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必须囊括满洲”;违反这一方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的人都要严厉惩罚。从此“满蒙生命线”论迅速风靡日本。

四、经济危机

日本刚度过1927年金融危机又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由于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对外贸易的缩减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1929—1931年日本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32.9%。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广大工农群众为了生存,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的斗争,193l年日本共发动了罢工2415起,打破了历史记录;农村中的租佃纠纷由1930年的2478起上升到3419起。

⑤日本国内失业者达到几十万人,如果包括农村,估计有三百万人失业。1930年秋季,稻谷产量大,但米价却因此降到以往的一半以上,使农民遭到了空前的丰收饥谨。到第二年,由于北海道、东北地区的

霜冻大歉收,农民的遭遇惨不可言,全家自杀,出卖儿女,学童缺食,到处可见。⑥

可见,日本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单独依靠本国去拯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资源也没有这个能力。自己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对外求助了,但是去求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没用。美国当时都在忙着救自己,哪有精力去管他国。求助他国也解决不了,日本想到它的对外投资,想通过对外投资获得的资源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而当时日本对外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满洲,在满洲的外国资本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日本资本。除了苏联在北满的铁路及其附带投资外,满洲可以说乎是日本资本的独占市场。满洲的铁路是日本日本帝国主义的摇钱树。但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在日本杀了张作霖之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接任后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消灭日本想通过杀死张作霖使东北群龙无首而出现动乱的局面的阴谋。当时东北在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组织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日救亡运动。在反日浪潮中,东北当局适时颁布一些政策,设法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支持东北民众的反日斗争。东北地区反日救亡的民族主义热忱空前高涨,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日本在满洲的铁路经营也因此每况愈下,日本财阀强烈要求想办法把满蒙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以便利用中国东北的资源和市场来摆脱经济危机。想要在东北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政治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也很难获得,况且此时国内正处于经济危机,哪有时间通过“温柔”的政治手段获取。

想想东北就像一块肥肉,但是这块肉是别人的,日本只能摸但不

能吃掉,当时日本已经饿得要死了,其他地方又找不到吃的,对于饥饿吃人肉的行为都可以做得出来,更何况是一个国家。此时最行得通的方式就是通过武力侵略东北获得。为了发动对东北的侵略战争,日本朝野大造舆论狂热的叫嚣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必须使东北脱离中国而由日本直接统治。前满铁副总裁松岗洋右公然宣称:“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国的生命线。无论是国防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如此。”加上各种侵华言论的传播,民众在面对国内自救无望后更愿相信通过东北改变国内困境,使生活好转。这也正达到日本领导者的目的。想通过战争获得资源,同时又能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日本的爱国主义对决的产物。九一八事变和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都与当时日本国内弥漫着的“全民疯狂”式“爱国主义”狂潮有直接联系。日本侵华的背景,和英国、俄国等由政府高层冷静策划的对华殖民侵略,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

①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第一百一十六页

②俞天任.《有一类战犯叫参谋》第二部“天才异类”参谋石原莞尔之满蒙就是生命线(2)第五十二页

③张世均.欧美大国和华侨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响

④《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三页

⑤张世均.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因素

⑥《日本历史》第八百六十七页

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资料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30万人,军备优良,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负隅顽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

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田中义一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

为了20XX年的中考做准备,各学科都要打好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有关初中历史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学习,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 1、背景: (1)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2)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波及到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 (3)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2、过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占据了热河,察哈尔等省,威胁平津。

难忘九一八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68——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69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 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资料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 月18 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 ,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 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 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 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 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 余人,日军伤亡24 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 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30 万人,军备优良,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负隅顽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 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

黑龙江3 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1921 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 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 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 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 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 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 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 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 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 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 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 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也是后来9·18 事变的主谋。 田中义一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一、教材地位 《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这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对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A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B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A.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B.让学生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与原因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李刚邮编!222004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 略中国东北的开始,分析原因时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日本图谋中国的计划早已是日本帝国 主义的既定国策,绝不是偶然的。中国东北是日 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地,农业、重工业 原料供应地,日本统治者视中国东北为日本的“生命线”。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决意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限制日本独占中国的华盛顿体系,加紧推行既定的“大陆政策”,以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 第二,促使日本在30年代初“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的内部原因是,1930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即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统治阶级转嫁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导致日本阶级

矛盾尖锐,引起政治危机。板垣征四郎在《关于满蒙问题》讲演中宣称:“只在本来不富裕的国有财富的范围内,试图发现保障国民生活的根本办法,其结果必然是行不通的”,“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发动对外战争成为日本政府维护本国垄断资本利益、转移人民斗争视线的“反危机”措施。 第三,日本在30年代初“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的外部条件是时机有利。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自救不遑,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回。 这样,日本关东军参谋、“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认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进攻东北的极好时机,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本部的“一年以后行动”计划。在石原、板垣等人策划下,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处理满蒙问题方案》,强调“关东军应有自行决定颠覆张学良政府、占领满蒙之决心”。因此,日军不断挑起事端,制造武装侵占东北的借口,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侵华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与答案

2010—2011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下面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酎:zhòu,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这则材料说明了 A.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汉武帝贪财暴虐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 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分封制B.实行了内阁制C.设立了军机处D.郡县制受到挑战5.史学界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有作为的君主,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暴君,无论怎样评价,他设置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之所以说它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6.“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5016606614.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练习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选择题 1. 1931年某日,“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段文字记录了(C) A.西安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史实的是( A ) A. 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B.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C. 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 D. 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如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与该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4.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国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5.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D ) 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八路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一二·九”运动性质的是

( B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汉奸卖国贼” 7.1935年期间,日本策划把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的事件是( D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8.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9.西安事变也叫( C ) A.双十协定 B.八一三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10. 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C ) A. 周恩来 B. 杨靖宇 C. 张学良 D. 毛泽东 11.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D ) A.中国国民党 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2. 右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C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13.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1.出示图片:图为日军占领吉林东北军军械厂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单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提示:一是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制造九一八事变炮制的借口;二是军事进攻,日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三是事变后日本快速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3.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 4.教师归纳: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5.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从两方面讲述。首先,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其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6.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

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的呼声,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提示1: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提示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3.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目标导学三:西安事变 1.展示资料: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所部的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的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主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救国的会谈。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的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2.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③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教师讲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教师讲述:西安事变震惊了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看看材料。 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和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5.教师强调: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总结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4800字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4800字精品文档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4800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 ——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学院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风儿去又回 学号 20xx年 10 月 5日 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 ——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的目的 众所周知,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争议。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不顾我国的一再反对和抗议,单方面将“钓鱼岛国有化”,其购岛行为严重的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神圣主权及领土完整。这些问题不仅令我国政府感到愤慨,更使广大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感到愤怒。于是,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反日浪潮。 1 / 11 精品文档 有人说:“我们应该断绝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因为他们总是可憎可恨的。”有人说:“我们要抵制日货,提倡买国货,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经济遭受损失。”

还有人说,动用武力吧,用武力来捍卫我们钓鱼岛。许多愤怒的热血青年们行动起来,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哄抢和打砸日系车辆及商铺。我们理解他们的爱国情怀,可这是真正的爱国吗,不是~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严重缺乏理性的。而“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这一主题正好符合我国现在所推崇得理性爱国的观念,既可以告诫更多的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也可以促进人们学习和继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更能让培养和激发更多中华民族儿女的理性的爱国情怀。 (2)实践的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我国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 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 / 11 精品文档 本次实践主要是去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和学习,通过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来体会和感悟在抗战过程中广大中华儿女们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进而了解民族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砥砺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足实际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高一历史1.3 “九一八”事变教案

1.3 “九一八”事变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握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反动本质的能力。(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本节课的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成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九一八事变就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 2.难点分析: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极其影响是难点。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扩大侵华战争,导致中华民族的灾难日益加重。这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制约中国社会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一切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蒋介石集团出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但是,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的激励下,中国社会其他各阶级和阶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盘散沙,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也标志着国内战争将逐步转向民族革命战争。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上课先播放一段《在松花江上》音乐,然后简单介绍此歌来历,转入正课) (板书课标题) 师:“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一战后日本对华扩张,遇到哪些障碍? 生:(思考、回答) 师:一是中国人民的反对;另外就是“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美梦。这使日本对华侵略不得不放慢脚步。但日本帝国主义绝不会放弃向中国扩张的一贯政策。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请大家思考,这次会议讨论了些什么问题?确定了什么方针? 生:(看书思考、回答)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军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布臵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 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

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贵阳市实验小学全体师生的理性爱国倡议书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81年前的悲痛荣辱之中。81年前,我们的先辈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无耻的侵略下,抛头颅洒热血,为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近期,日本政府夺我钓鱼岛,犯我中华,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反对日本政府这种卑劣行径的游行示威。在当前的大形势下,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不是用暴力、不理智的行为不是真正的爱国,而是有辱国家尊严,损害人民利益的做法,文明、理性的爱国行为才是真正的爱国。 理性爱国最重要的是理性,理性就是考虑问题,处理问题不盲目,不冲动,在问题的实质上找解决方法,沉着冷静是关键!爱国,维护国家利益为先,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热爱自己的祖国。理性爱国,用正确又智慧的方法对待国家冲突问题,而不是以蛮横暴力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虽然我们的利益受到威胁,但是我们却能以不损害国家形象的方式对待不公。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依法爱国。遵守国家法律,尊重他人权益,决不做违法犯罪 之事; 二、理性爱国。行为不过激、不冲动,反对暴力; 三、形象爱国。树立正确的爱国形象,我们希望每个到过这座城 市的人都会感到我们文明、和谐、诚信、包容,而不是暴力、 野蛮。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塑造贵阳的美好形象而作贡献;

最新-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知识点讲解 精品

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讲解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l 日本侵华蓄谋以久 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曾表示:"把满州从中国本土分裂 出来,自成一区,在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根本目的) l 内部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 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 中国东北的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l 外部原因: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 无暇东顾;中国内部,国民党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 ,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 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3结果: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并建立了伪满州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 主义的殖民地。 二.一.二八事变 它是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独 占范围的侵略步骤。 1经过:1932年1月28日,日本袭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2.结果: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 3.日本军队可暂驻扎。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呼声。 1>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2>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2.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爱力量的抗日活动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 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的东北三省沦入日本之手,使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巩固复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 布置作业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后记 板书设计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1>日本侵华蓄谋以久。已经确立了侵略中国满州的侵略方针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风儿去又回 学号

2012年 10 月 5日 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 ——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的目的 众所周知,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争议。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不顾我国的一再反对和抗议,单方面将“钓 鱼岛国有化”,其购岛行为严重的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神圣主权及领土完整。这 些问题不仅令我国政府感到愤慨,更使广大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感到愤怒。于是,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反日浪潮。 有人说:“我们应该断绝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因为他们总是可憎可恨的。” 有人说:“我们要抵制日货,提倡买国货,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经济遭受损失。” 还有人说,动用武力吧,用武力来捍卫我们钓鱼岛。许多愤怒的热血青年们行动 起来,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哄抢和打砸日系车辆及商铺。我们理解他们的爱国 情怀,可这是真正的爱国吗?不是!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严重缺乏理性的。 而“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理性爱国”这一主题正好符合我国现在所推崇得理性爱 国的观念,既可以告诫更多的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也可以促进人们学习和 继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更能让培养和激发更多中华民族儿女的理 性的爱国情怀。 (2)实践的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我国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次实践主要是去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和学习,通过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来体会和感悟在抗战过程中广大中华儿女们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 奋斗,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进而了解民族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砥砺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重点解析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重点解析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

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2,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4,九一八事变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81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国人痛失东北,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九一八”,就此成为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开始爆发战争。 【同步练习题】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

初中历史_《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亲爱的同学,认真是一种态度,努力是一种精神。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让我们在对历史的共同回望中,更好地珍惜今天,绽放光彩。 【学习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 2.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学习重点) 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学习难点) 一、东北沦陷局部战 自主学习: 九一八 事变 名称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合作探究: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和影响? 面对日本的暴行,作为学生,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 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 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指什么? 学生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口号是什么?表达了中国民众什么态度和主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本剧《西安事变》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课堂训练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皇姑屯 B、1931年沈阳 C、1933年山海关 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5.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