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控

摘要: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总结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播;防控

从古老的鼠疫、狂犬病,到近年来肆虐全球的疯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疾病在动物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最近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健康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千万警惕“人畜共患病”!

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国际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约有近200种,其中的几十种曾引起大规模的传播。其中,曾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有鼠疫、黄热病、艾博拉、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炭疽、森林脑炎、口蹄疫、疯牛病等10多种。有些疾病迄今人类还无法攻克。

2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2.1 按传播类型进行分类

2.1.1 直接传播

病原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媒介动物或者污染物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发育甚至不繁殖。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类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和旋毛虫病等[2]。

2.1.2 循环传播

病原为完成其循环性生活或发育史,需要有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但无需无脊椎动物参与。如人的绦虫病和棘球蚴病。

2.1.3 媒介传播

在病原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共同参与,在无脊椎动物的体内繁殖,完成一定的发育史,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能传到另一脊椎动物宿主。如传染性脑炎、血吸虫病等。

2.1.4 腐物传播

病原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的滋生地或储存地,如土壤、污水、私聊、植物等。比如肉毒梭菌中毒、各种真菌病和蠕虫蚴病。

2.2 按病原宿主进行分类

2.2.1 兽源性

病原的宿主为低等脊椎动物,人类患病主要是受动物的感染。如狂犬病、炭疽、禽流感、H1N1流感等[3]。

2.2.2 人源性

病原的储存宿主是人,动物患病主要来源于人。如人的结核、A型流感等。2.2.3 互源性

人和动物都是病原的储存宿主,在人和动物中都可流行,人和动物间相互感染。其特点是病原的宿主谱很广,传播途径多,大多互为疫源。

2.3 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用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等。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恙虫病、Q热等。

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念珠菌病等。

内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

不会引起传播。如旋毛虫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有些病原体主要依靠人延续世代,如阿米巴病、人型结核等;有些人畜共患病,人和动物可以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则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猪绦虫病等。

3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

3.1 通过唾液传播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3.2 通过粪便传播

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3 通过空气传播

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3.4 通过被毛和皮屑

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及防控

4.1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

4.1.1 做好监测工作

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来完成。实践证明,做好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8]。

4.1.2 控制和消灭感染动物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1.3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的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卫生监测的主要对象,一旦受到感染应及时予以治疗;

4.1.4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消灭媒介动物,加强人畜粪便及动物废弃物的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搞好饮水、食品的卫生监督是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重要措施;

4.1.5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抗病能力。

4.2 病患源自不健康生活习惯

专家介绍,在人畜共患病中,动物主要借助唾液、粪便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有病的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也会传播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

另外,动物的毛和皮肤垢屑里含有的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有些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有些本身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

一些野生动物体内虽长期寄生病毒、病菌,但已经对其具有免疫抵抗能力,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虽然是病毒、病菌的携带者,本身却不发病或不病死。人类长期生活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对抗病毒的能力十分低下,当病毒、病菌在人类猎捕、食用过程中进入人体后,人类因为缺乏抗体而毫无免疫能力,感染后往往病情严重。

在所有人畜共患病中,狂犬病以其几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成为危害性最强的一种。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中,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的就是狂犬病。专家强调,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直接威胁来自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与动物过分亲密的接触,以及食用患病或带有病毒病菌的动物,都有可能使人类感染这类疾病,并最终导致突如其来的灾难。4.3 加强自我防护远离病患

一个最典型的“病从口入”的例子发生在1988年的上海,数以十万计的市民在食用了受到感染的毛蚶后患上急性甲型肝炎。这场疫情最终使曾深受上海人宠爱的毛蚶从这个城市销声匿迹。

2003年的非典疫情让各种野生动物远离了餐桌,而这些人类口中曾经的美

食恰恰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9]。专家介绍,青蛙、鸟类、蛇、狗、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普遍存在各种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肺吸虫、绦虫、旋毛虫等。

其中,旋毛虫病可以引起肠胃症状,呼吸、说话、吞咽困难、神经错乱以及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旋毛虫囊可以抵抗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而且一般的熏烤、腌制、曝晒、烧炒、火锅等加工方法都不能把它杀死。

专家介绍,尽管有许多疾病人类至今没能攻克,但良好的自我防护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威胁。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

(1) 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从动物身上感染上病毒或病菌。

(2) 在动物养殖场中,人类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

(3) 宠物爱好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定期让宠物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10]。

(4) 同时要意识到与宠物拥抱、亲吻或者同桌吃饭、同床就寝等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

(5) 在被怀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要立即求医救治。

(6) 饮食上要讲究卫生,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等食品,并提倡熟食。

专家建议,相对于个体的自我防护,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防疫体系,对各种人畜共患病进行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某些疾病的暴发和越境传播。这样,才能将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并防止由此带来更大的灾难。

参考文献:

[1]闫瑞凤.《今日畜牧兽医》,2010,7:34-36.

[2]杨柏山.几种未被重视的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养殖技术顾问》,2010,5:147-147.

[3]石志荣,李占荣,石丽霞,杨录华,陈旭.人畜共患病防制.《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6:31-32.

[4]桂秀芝.一起集体性狂犬病职业暴露的思考.《中国实用医药》,2008,26(3):208-209.

[5]夏道伦.猪衣原体病的防治.《农家顾问》,2010,2.

[6]张景奎,白彦飞.家兔传染性皮肤霉菌病的防治措施.《北方牧业》,2009,22:24-24.

[7]曾凌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要点及防制对策.《畜禽业》,2010,7:77-78.

[8]杨晓达,王夔.疾病防控的战略延伸和预防兽药.《首都医药大学学报》,2005,26,(1)3-6.

[9]黄毓.非典与我的新闻发言人生涯.《今日科苑》,2010,7: 37-39.

[10]王莉莉.小型宠物犬的科学饲养.《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5:132-133.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按照病原体的生物属性分类,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等。人畜共患病可源于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家畜、家禽和宠物,也可源于远离人类的野生动物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人畜共患病共有800多种,这占到了可感染人的传染病种类的60%,病原体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生物。在新发传染病有75%都是人畜共患病。据2007年统计,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有16种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动物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的巨大储存库,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动物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和跨种传播的风险增大,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日益频繁,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和狂犬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出现抬头趋势,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并已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畜共患病防控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掌握人畜共患病疫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措施,现

把我国近年来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总体情况 (一)人畜共患病疫情总体平稳 1.布鲁氏菌病 2011年,全国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形势仍较重,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335个县722个乡6208个村发生布病疫情,发病牲畜116795头(只),死亡580头(只),死亡率0.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发病羊108633只;陕西省938只,吉林省937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31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发病932头,浙江省460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为375头和360头;内蒙古自治区其它牛发生布病716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4头。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19省(区、市)没有发现布病临床病畜。 2.结核病 2011年,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结核病疫情上升外,全国其他省牛结核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133个县195个乡396个村发生奶牛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e184241.html,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作者:王思源王鹏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畜共患病的现象出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畜共患病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这篇文章就针对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牛羊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讨论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7-01 1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1 滥用抗菌药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当中,滥用抗菌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我国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很容易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2 通过血液或器官移植传播 进行器官移植很容易造成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会传播细菌,这也会导致人出现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3 出现新的病原 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被人们发现,例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种就是微生物通过进化,由非致病性变为后来的致病性而形成一种病毒,例如甲型H1N1、霍乱弧菌O139型等。出现新型的病毒很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4 国际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的扩大,食品、货物在流通的同时也会使病原体得到更大的扩散,例如H7型大肠杆菌会通过污染牛肉,造成食源中毒现象等。 2 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不会引起传播。如旋毛虫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有些病原体主要依靠人延续世代,如阿米巴病、人型结核等;有些人畜共患病,人和动物可以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则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猪绦虫病等。 3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 3.1 通过唾液传播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3.2 通过粪便传播 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3 通过空气传播 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3.4 通过被毛和皮屑 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及防控 4.1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 4.1.1 做好监测工作 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来完成。实践证明,做好动物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摘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本文从人畜共患疾病的现状与问题、传染源特征、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等方面深入探讨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 一、现状与问题 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愈发严峻。 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 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 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二、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该病可分为:①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并世代延续,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

常见人兽共患病

常见人兽共患病 一(人兽共患病应符合哪些条件, 1.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非生命性的公共治病因素不包括在内。 2..同一种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以让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 3..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性的,也可以是间接接触性的。二(目前人兽共患病有哪些分类方法, 1.按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氏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 2.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为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 3.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为直接人兽共患病,媒介性人兽共患病,周生性人兽共患病,腐生性人兽共患病。 三.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1.传染源:动物性,人,病原体排出的途径。 2.传播媒介与途径:媒介物,水和土壤,空气,食物媒介者。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经皮肤传播和粘膜传播,经昆虫传播。 3.宿主的易感性。 四.影响人寿共患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疫源地的开发:如造铁路,高速公路,木材开采。捕食野生动物等。 2.动物的迁徙(自认的或人为造成的)和动物群体密度的波动。 3.风俗与饮食习惯,如民族的,宗教的或地区的风俗和饮食习惯。 4.环境污染:主要指生物污染,如微生物,虫卵和幼虫等。

5.职业性及其他易感染群:?农牧业生产者?畜产品经营人员?野外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其他人员,如灾民,难民,香客,囚犯等。 五.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控人兽共患病,(请举例说明) 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预防(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力) 目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动物、昆虫、食品、水源、土壤等传播的目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动物、昆虫、食品、水源、土壤等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以及来源于污染环境的毒物、抗生素的滥用和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的威胁,而且是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人兽共患病以及来源于污染环境的毒物、抗生素的滥用和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的威胁,而且是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 防控人兽共患病要坚持一个方针四个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运用现代生物医学、现代兽医学、社会学的知识与技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防群控”,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制定符合本国国情和本地区实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免疫、消毒、检疫、封锁、治疗(动物淘汰)等综合性卫生防控措施,对防止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都是普遍适用,必有可少的。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杀虫、灭鼠、灭螺等;对兽源性直接传播性和循环传播性人兽共患病,应重点对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采取早发现、淘汰动物、驱虫、免疫接种等措施。 4.坚持加强合作的原则:疫情通报,防止输入传染源,加强海关检疫,以及技术上和法律方面的合作。在国内要动员全国的力量,组织国家卫生、农牧、商业、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论文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论文 前言: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简单地说,就是人和动物都可得的病。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如公元5世纪下半叶,鼠疫病菌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发生鼠疫大流行,造成约1亿人死亡。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正文: 1 现状与问题 1.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期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给国际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严峻。 1.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在发展畜牧业上更多地关注养殖,对动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重视不够。

1.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缺少专门研究机构和高水平防治技术支撑。许多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1.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动物防疫、卫生检疫和检验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联动的疫病监测防控体系。 1.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落后,一些专业人员从事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导致防治能力降低。 2 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1 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流行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各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传播方式、感染途径及宿主的病理变化虽不一致,仍可发现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①既为害家畜,又严重为害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常见的有炭疽、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各型传染性马脑脊髓炎和多种寄生虫病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估计有73%以上的人口遭受150余种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至少有5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感染一种以上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的肠炭疽和肺炭疽过去的病死率常在90%以上。人的肺型和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100%。鼻疽和鹦鹉热也是致人死命的疾病。狂犬病无论对动物和人几乎都无例外地致死。即令是一些对家畜的致死率较低、对人也只引起轻微症状的疾病如口蹄疫,也由于患病性畜肉、奶产量降低,其传播又极迅速,常需采取广泛封锁隔离甚至关闭国界等措施,也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些共患疾病对人体所造成的慢性感染,如牛型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旋毛线虫病、血吸虫病等虽不迅速致死,但使人长期虚弱,丧失劳动力,也属恶疾。②病原的宿主谱一般很宽。有的在实验条件下甚至可感染多种在分类系统上相距很远的动物。例如炭疽和狂犬病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人类。鼠疫可以感染多种啮齿动物,再由鼠蚤传于人和多种家畜包括、、、、、、等。各型钩端螺旋体除各有其一、二种主要宿主外,还可以多种啮齿动物、野兽、水鸟为其次要宿主,并多能通过它们的排泄物污染水域和泥土而感染人类。弓形虫和血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的宿主谱也很宽。很多人畜共患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迹不常到的山野和丛林,病原、媒介动物和宿主三者可长期共生于同一环境而自然延续不断,其中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当人类进入或开发这些地区时即易受其感染。这些宿主谱很宽和具有自然疫源地的疾病,特别难于消灭。③多是职业病,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健康。例如从事羊毛分级打包、剪毛、制裘、制革、制毛刷的工人易患炭疽;稻农易患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牧羊人、接羔员、挤奶员易患布鲁氏菌病;养猪者和渔民易患类丹毒、弓形虫病和日本脑炎;常与马匹接触的饲养员、赶车工、蹄铁工、骑兵、马术师易患鼻疽;野外工作人员容易感染野生动物的人畜共患疾病;而屠宰工人和兽医则对上述所有各种疾病都易感染。④很多是食品源疾病。如人的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旋毛虫都是由于食入含有这些虫蚴而未经煮熟的肉而感染的。肠炭疽、沙门氏菌病等多种食物中毒疾病也由食入或与带菌(毒)的不洁食物接触而感染。肉品检验规程中规定有几十种疾病的胴体或内脏要废弃或无害处理,全属人畜共患疾病。⑤都可为研究人类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这是由于只要病原体入侵的径路相同,人和动物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大体相似。如原认为布鲁氏杆菌病在人体多表现波状热,而在家畜则多局限于乳腺和胎盘;近年已证实、、羊也和人同样表现波状热。人的Q热系经呼吸道感染,有时和动物身上的症状有差异;但人如用Q热病原体经呼吸道感染猴子,则其症状与人相同。

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原因、现状及防控

山东畜牧兽医2018年第39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原因、现状及防控 张海霞①孙桂珍①孙晓梅①黄腾①李欣磊① (①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山东泰安 271018 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3-0062-02 “动物疫病的60%可以传给人类,人类疫病的50%可以传给动物”,这充分道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主题,也说明了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较重要的有89种,其中目前在许多国家流行、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有近40种。 1 人畜共患病发生的原因 1.1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迅速畜禽养殖大都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形式,使的动物疫病的流行更加容易、更加广泛,人与动物的接触也更加频繁,畜舍环境的改变,使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蔓延。 1.2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加强科学的进步使随着科学的进步,交通运输越来越迅速,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过去人们难以到达的地方现在很容易到达了,从而接触到过去不曾接触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运输工具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动物及其产品的合法贸易、非法交易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原有的地方性疾病不仅以快速远距离传播,而且能出现新的病变和病理特征而出现新疾病。 1.3 伴侣动物的发展 家庭中饲养宠物,人与动物之间长期密切接触,人畜共患病也从农村、牧区进入城市,增加了患“宠物”病的风险。如弓形虫病、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鹦鹉热、犬绦虫病等。 1.4 食品污染的存在 食品污染也是导致人畜共患病流行的一个原因。在工业化国家每年有30%的人口可能患食源性疾病。污染了的牛肉、牛奶及其奶制品、鸡肉、羊肉、猪肉、蔬菜、水果、饮料、水和调料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1.5 病原体突破物种屏障的可能性在加大随着环境、气候和生态的变化,某些病原体很易突破种间屏障,经自然感染宿主,或直接感染人群,给人类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野生动物的传染就转移到家畜或人,并且随着人类居住范围越来越广,侵犯到野生动物的生活,新病原体的侵入可能会不断生。如SARS和艾滋病等的研究结果发现,病原溯源均与动物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水禽和哺乳动物不致病,而今,不仅能使水禽高度感染导致严重发病死亡,且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引起死亡。 2 主要人畜共患病发生现状 2.1 布鲁氏菌病据卫生计生委通报, 2016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49314例,处于历史高位。山东省省1954年报告首例人间布病病人,2010年以来,本省布鲁氏菌病疫情蔓延非常迅猛,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增幅非常大,2016年已上升到3950人,6年的时间增加了近17倍,位居全国第七,是全国报告病例数前十位省份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全省17个市138个县报告病例,仅长岛一个县没有病例发生,其中潍坊、济宁、菏泽、滨州、济南、淄博六市占61%,人间布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本省也是历史上牲畜布病流行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经发生过5次大的布病疫情流行,8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05年全省已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牲畜布病发病率和监测阳性率不断上升。从全省牲畜布病阳性畜报告情况看,2011~2014年畜间布病疫情呈迂回上升趋势, 2015年以来布病阳性畜明显增多,畜间布病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 2.2 结核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人,每年新增的结核病患者超过800万人,死于结核病的人200万人。结核病在亚非地区尤为严重。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据世界第二。卫生部公布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肺结核发病死亡均占第一。 2.3 炭疽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每年病例约在2~10万之间。国际: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欧洲的东部和南部,亚洲、非洲、加勒比海以及中东地区多见。国内:贵州、新疆、甘肃、青海、四川、广西、云南、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发。 2.4 狂犬病一种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100% 死亡率,病原为狂犬病毒,人兽共患,动物—人或动物—动物传播。人—人不传播。全球人感染狂犬病:亚洲每年31000人(56% ),90%在农村;非洲每年24000人(44%),75%在农村。 3 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的建议 3.1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食品的安全监管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国家必须采取强制性的防治措施,对养殖、加工、运输、储藏等实施强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与国际兽医制度接轨的各类动物卫生标准和规范体系,要尽快建立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扑杀补偿制度,以利于快速扑灭疫情。 3.2 建立疫情报告和应急预案制度建立疫情报告体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牛羊重要疫病诊断与检测新技术研究”(2016YFD050090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GGH3115),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资金资助。 62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控 摘要: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总结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播;防控 从古老的鼠疫、狂犬病,到近年来肆虐全球的疯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疾病在动物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最近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健康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千万警惕“人畜共患病”! 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国际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约有近200种,其中的几十种曾引起大规模的传播。其中,曾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有鼠疫、黄热病、艾博拉、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炭疽、森林脑炎、口蹄疫、疯牛病等10多种。有些疾病迄今人类还无法攻克。 2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2.1 按传播类型进行分类 2.1.1 直接传播 病原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媒介动物或者污染物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发育甚至不繁殖。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类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和旋毛虫病等[2]。 2.1.2 循环传播 病原为完成其循环性生活或发育史,需要有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但无需无脊椎动物参与。如人的绦虫病和棘球蚴病。 2.1.3 媒介传播

在病原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共同参与,在无脊椎动物的体内繁殖,完成一定的发育史,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能传到另一脊椎动物宿主。如传染性脑炎、血吸虫病等。 2.1.4 腐物传播 病原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的滋生地或储存地,如土壤、污水、私聊、植物等。比如肉毒梭菌中毒、各种真菌病和蠕虫蚴病。 2.2 按病原宿主进行分类 2.2.1 兽源性 病原的宿主为低等脊椎动物,人类患病主要是受动物的感染。如狂犬病、炭疽、禽流感、H1N1流感等[3]。 2.2.2 人源性 病原的储存宿主是人,动物患病主要来源于人。如人的结核、A型流感等。2.2.3 互源性 人和动物都是病原的储存宿主,在人和动物中都可流行,人和动物间相互感染。其特点是病原的宿主谱很广,传播途径多,大多互为疫源。 2.3 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用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等。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恙虫病、Q热等。 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念珠菌病等。 内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doc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 及其防控措施- 摘要:从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种类、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原理和治疗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畜牧生产、畜产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都造成了重大危害。2009年1月,农业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共收录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26种人畜共患病,且新的病种仍在不断被发现。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进行畜禽防疫、治疗、动物产品检疫及实验室相关检测工作时,不免接触到牛、羊、犬、猪、鸡、鸭、鹅、鸽、兔等动物、动物产品、血液样品及各种动物病理组织样品。我国农村畜禽饲喂环境、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存在疾病隐患。而且由于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存在,与患有这些疾病的畜禽接触就有被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全力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J。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奶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结核病、布病也呈暴发流行,导致很多农牧民反复感染,长期不愈。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视。这些疫

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引起人类的恐慌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常见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1.常见猪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口蹄疫、猪流感、猪囊尾蚴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弓形虫病、猪旋毛虫病、猪疥螨病等。 2.常见牛、羊等反刍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炭疽、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布鲁氏杆菌病、牛链球菌病等。 3.常见禽类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禽流感、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4.常见犬、猫小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狂犬病、弓形虫病、蛔虫病、旋毛虫病、鹦鹉热衣原体病、绦虫病等。 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密切接触 基层兽医防疫员在给畜禽注射疫苗时与动物密切接触,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动物咬伤、抓伤、扎过动物的针不小心扎上自己、沾染上动物分泌物等现象;卫生监督检疫所检疫员对动物产品检疫时,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所用工具划伤(如刀),接触被感染的动物产品(如肉、血液、内脏);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理组织样品和血液样品更增加了病原体传播机会,若是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样品,化验室操作员被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2.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畜共患病培训,对人畜共患病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人畜共患病防范意识薄弱。基层防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30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李蛟,柴茂,苑述友,赵明军,崔沛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 高,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牲畜的流动性越来越广,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呈现“老病新发”、新病不断出现,局部地区人畜共患病反弹,个别地区呈流行的状态,防控形势严峻。本文结合我国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探讨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流行;防控现状 1人畜共患病的定义、特征 人畜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传播途径有人与动物、动物产品或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人畜共患病既是畜禽的严重疾病,也是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有严重威胁。 2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情况 截止到目前,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呈现“老病新发”、新病不断地出现,疫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人畜共患病反弹,个别地区呈流行状态,防疫形势严峻。 例如牛结核病,WHO科学家曾指出“在那些还流行牛结核病的国家中,人类始终受到该病的威胁,除非消灭牛结核病,否则人类结核病的控制是不会成功的”,全球每年有31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每年人感染结核病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种药物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指出,5%~10%的人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随着近年来牲畜流动和交易增加,奶牛结核病疫情有上升趋势。 如布鲁氏菌病,感染率有的可达20%~30%,在之前的防控措施下处于平稳状态,但是这几年疫情呈现上升的趋势。全国有28个省区报道了新增加的疫点,主要在中西部地区,有几个省、自治区奶牛布鲁氏菌病较严重;有的羊布鲁氏菌病呈流行状态,导致很多农牧民感染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如狂犬病,全球每年有1万多死于狂犬病,我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约在1000人左右,年发病数居全球第二,仅低于印度。感染人群以农民、学生和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有调查发现犬总带毒率为2.56%;监测点中江苏犬带毒率最高,达20%。2018年我国养犬数量将超过2亿只,我国23个省市报告人感染狂犬病病例为2048人,其中华南、西南和华东等人口稠密地区发病较多,但近2年来华北地区狂犬病呈现扩散增多的趋势。理论研究表明当犬群免疫率达到70%时能有效阻断犬间传播,但我国犬疫苗接种覆盖率明显低于所需值,在个别农村地区只达到10%。 如钩体病,主要通过田间劳作和嬉水接触疫水而传播,8~9月为高发时间段,可能与水稻收割季节农民接触疫水机会增多有关,目前病例以农民和学生为主。2005年~2009年李青、刘波等对安徽省钩体病病原学监测发现,20种鼠类中至少有一半为带菌鼠,黑线姬鼠、灰褐家鼠和灰摩鼠带菌率分别为8.94%、5.06%和5.38%。 如炭疽病,有文章指出青壮年农牧民是高发人群,人炭疽散发于我国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新疆地区人炭疽暴发病例数最多,占总暴发人数的15.8%。甘肃、四川和内蒙古等地区每年也偶发人炭疽病例。因接触畜禽及其产品机会多的职业,如毛皮厂工人常发生职业性炭疽。 3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通过疫苗免疫接种,对病畜进行淘汰等方式,使当时畜间的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疾病在一段时期和范围内得到了控制。近些年,畜禽交易的频繁和流通量的不断加大,以及交通的快速畅通,导致各种人畜共患病加快流行频率并迅速扩大传染范围、其结果是许多地方性疾病迅速传播蔓延。随着人类居住和生活区域的扩大,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地理距离缩小,人与野生动物、家畜的接触造成致病物由动物向人传播,尤其在捕食野生动物,或利用其毛皮加工贸易等活动中最为明显,疾病由接触者或动物源性加工品传染到人、畜禽交易的频繁和流通量的不断加大。 现阶段,针对人畜共患病发展的新特点,我国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如布鲁氏菌病,我国采取分类管理、因地制宜、以检疫淘汰病畜和免疫健康畜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2016年,农业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 2020年)》,根据人间报告发病率和畜间疫情未控制县数占总县数的比例,以省级为单位,将全国一共分为4类地区,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在全国范围内,严格限制活畜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流动。河南省属于一类地区,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策略。狂犬病的防控则主要采用“管、检、免、灭”方法,力争达到2020年全球消灭人狂犬病的目标。针对牛结核病,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疫病传入,净化污染牛群,但缺乏快速诊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banization.Joint WHO/FAO expert com-mittee on zoonoses[R].Geneva:WHO,1959:1-83. [2]张宏伟董永森主编动物疫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24. [3]夏咸柱,宠物与人类健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 5-7.

猪常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措施

猪常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措施 王佳辉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近年来,在全国生猪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省生猪产业乘势而起,有效支撑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生产基地北移已成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省生猪产业商品率较高,每年约60%的活猪及产品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时期,每天活猪外运量最多达1万头,有效保障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 然而,生猪出栏量的增加势必加大了疫病风险,而多数疫病又都是人畜共患病。当今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对猪的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为此,特写此篇,旨在做好防疫准备,以降低猪的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猪;人畜共患病;防治;措施

“北京六马”新时代的猪人工授精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七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加之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口蹄疫病毒及细菌的侵入,并可有效控制继发感染。 1.2。1预防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对于疫情严重地区要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实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病原传入机会。 1.2.2治疗 (1)蹄部病变,先用3%来苏打水洗净,后涂擦龙胆紫、碘甘油:口腔病变,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溃烂面涂上鱼石脂软膏、1%~2%明矾或碘甘油;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上氧化锌鱼肝油或青霉素软膏;小猪发生恶性口蹄疫时,可静脉或腹腔注射5%葡萄糖盐水30~50ml,加维生素C50ml,皮下注射安钠伽0.269。 (2)丰强先锋或清开灵+强效阿莫西林混合肌注,1天1次,连用5天。 (3)富红长笑+氟苯尼考注射液(单方制剂)按推荐剂量混合肌注以防止继发感染,2天一次,严重者1天1次,连用3天。 (4)抗病毒I号粉+恒福特按推荐剂量混合拌料,混饲2周。 2猪流感 近几年,人感染猪流感的报道层出不穷,该病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一般多发于气候聚变的夏末和冬季,也可发生在长途运输免疫力低下的猪群中。流感病毒对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流感病毒存在于带毒猪的呼吸道分泌物内,主要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通过喷嚏、咳嗽排出体外。在猪群高度接触,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传播,空气传播也是该病流行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1症状 本病在潜伏期l~3天后突发,猪群中大部分猪同时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反应迟钝、衰竭、病猪挤在一起,个别猪只身体发红,由于肌肉关节痛,驱赶时病猪不愿走动,迫使行走会出现张口呼吸,此外还伴发严重的阵发性咳嗽,其声音似尖叫,发病猪的体温可达40.5℃~42℃,出现结膜炎、卡他性鼻炎、喷嚏、大便干结、小便发赤。由于长时间厌食,病猪体重明显下降,虚弱甚至昏迷死亡。如果没有发生并发感染,一般5~7天开始恢复。 2.2防治 为防止流感传入猪群,应采取标准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易感猪与感染动物接触,特别是禽类接触的一些措施,此外避免疑似流感病毒感染的人员与猪接触,在流感危害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疫苗接种,对育肥猪实施免疫接种被认为是有经济效益的,但注意在lO周龄之前要免疫接种,以避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

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 近期我省云浮市发生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猪“高热病”疫情[1]。曾一度引起当地人们的恐慌,为此并结合相关的人兽共患病疫情,卫生部发出相关的“关于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虽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属于动物疫病,仅是在动物中传播的疫病;然而,人畜共患病它是如何传播的?人们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警惕人兽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控制疾病关键在于防病,现将预防控制人兽共患病基本知识概括如下。 1 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可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其传播可以不再依赖动物宿主;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新认识的,或者以前已经出现,但发病率不断升高,或者流行地区,宿主和媒介范围不断扩大的人兽共患病[3];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一词,最早见于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医学院研究所所作的一份题为“新出现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对美国公众健康的威胁的报告”[4],根据现有的疾病生态学知识,新发人兽共患病还会继续增加,应对突发人兽共患病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3]。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并不新鲜,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历史而出现,文献记载的此类疾病约有近200种,其中数十种曾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大规模的传播,如鼠疫、黄热病、埃博拉、狂犬病、疯牛病、口蹄疫、猴痘等。近年来,由于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环境遭受人为性的破坏等原因,动物疫源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近几年来我国与动物疫源疾病已有数次大交锋:2003年底到2004年的SARS疫情和近几年的禽流感疫情、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因食用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等一系列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都属于动物源性疫病的范畴[5]。 2 人兽共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2.1消化道传播 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如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2.2呼吸道传播 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落于地面,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如SARS疫情和禽流感。 2.3经皮肤接触传播 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 2.4经节肢动物传播 蚁、蝇、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前者当它叮咬人和动物时,把病原体带入皮肤内。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繁殖,再感染人或动物,如黄热病、森林脑炎、西尼罗病毒感染等。 3 与家养动物和宠物有关的几种人兽共患病 3.1猫抓病 猫抓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猫是本病病原体惟一的自然宿主与传染源,这种病是由于人被猫抓伤或由猫的排泄物感染所致。人被感染后,表现为面部淋巴结发炎、肿大、疼痛、化脓,体温升高,四肢出现斑疹,有时甚至出现脑膜炎。出现这种症状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并对病猫进行捕杀,死体焚烧或深埋。 3.2弓形体病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 近期我省云浮市发生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猪“高热病”疫情[1]。曾一度引起当地人们的恐慌,为此并结合相关的人兽共患病疫情,卫生部发出相关的“关于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虽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属于动物疫病,仅是在动物中传播的疫病;然而,人畜共患病它是如何传播的?人们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警惕人兽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控制疾病关键在于防病,现将预防控制人兽共患病基本知识概括如下。 1 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可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其传播可以不再依赖动物宿主;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新认识的,或者以前已经出现,但发病率不断升高,或者流行地区,宿主和媒介范围不断扩大的人兽共患病[3];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一词,最早见于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医学院研究所所作的一份题为“新出现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对美国公众健康的威胁的报告”[4],根据现有的疾病生态学知识,新发人兽共患病还会继续增加,应对突发人兽共患病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3]。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并不新鲜,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历史而出现,文献记载的此类疾病约有近200种,其中数十种曾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大规模的传播,如鼠疫、黄热病、埃博拉、狂犬病、疯牛病、口蹄疫、猴痘等。近年来,由于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环境遭受

人为性的破坏等原因,动物疫源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近几年来我国与动物疫源疾病已有数次大交锋:2003年底到2004年的SARS 疫情和近几年的禽流感疫情、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因食用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等一系列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都属于动物源性疫病的范畴[5]。 2 人兽共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2.1消化道传播 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如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2.2呼吸道传播 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落于地面,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如SARS疫情和禽流感。 2.3经皮肤接触传播 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 2.4经节肢动物传播 蚁、蝇、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前者当它

预防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预防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一、目的 在全国农村开展预防以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炭疽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重点是畜禽养殖户、畜禽宰杀和加工人员、销售人员防病意识,减少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炭疽等人畜共患病人间疫情发生或蔓延。[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写材料的都知道!] 二、组织实施 组织形式: 1. 全国爱卫办负责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为活动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宣传材料设计、开发模板、宣传模板下发,以及技术指导、监督评价、分析汇总等工作。 3. 各省级爱卫办负责具体活动组织实施,协调健康教育部门,通过省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等大众传媒的优势,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对目标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材料分配范围 1.宣传材料与墙体标语制作分配范围:中、西部15个省份。按照统一下发的传播材料电子模板和配额组织宣传画、折页、指导手册3种传播材料的印刷、下发及墙体标语

制作。 2. 广播稿、传播材料模版光盘、节目播出带、DVD光盘分配范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负责制作,并邮寄至中、西部15个省区。其他省区,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 目标人群 农村居民和牧民。 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开展宣传。在县级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公益广告、科普动画片。公益广告要求每周至少播放5次,累计播放不少于4周;科普动画片要求每周至少播放3次,累计播放不少于4周。 2.印刷宣传画,在乡镇的政府、卫生院、集镇等处张贴。张贴保留时间不少于1个月。 3. 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各个单位及窗口地区的宣传栏、科普画栏、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 4. 利用有线广播网,特别是以“行动”的“乡村健康金话筒”为平台播送广播稿。每周播送次数不少于3次,连续播送4周。 5. 在乡村路口刷写墙体标语。每个字不小于80cm×80cm,保留时间不少于3个月。 6. 为参与开展此项活动的乡村卫生人员和干部提供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