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沙漠化趋势

中国沙漠化趋势

中国沙漠化趋势
中国沙漠化趋势

中国沙漠化趋势

邱海丰

摘要:全球沙漠化问题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式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在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先后启动了如“三北”防护林、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目前仍面临着“局部逆转、总体恶化”的严峻形势。展望未来沙漠化的防治,应在已有成绩之上,改变思路,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以人为本,以治为主,科学防沙治沙。

关键词:沙漠化防治人类活动

1 中国沙漠化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研究[1],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沙漠化,第四纪以来一直存在。只是在20世纪以来,沙漠化过程除了受到数十年或数年的干湿气候波动作用,也受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的影响,使沙漠化进程加快,而后者是主要的。目前,中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7%,其中,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87.6万km2,半干旱区沙漠化面积约为49.2万km2,遍及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等广大地区,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38.57万km2[2]。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沙漠在加速扩展,其中50~70年代中期平均扩展速度为每年1560km2,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平均扩展速度为2100km2[3][4]。我国北方沙漠化进程中,潜在、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

2 沙漠化历史研究进程

近代中国对沙漠科学的研究,始于外国学者对中国的探险,后来逐步有中国的地质学家的加入[5]。新中国成立初期,沙漠研究工作根据建立防风固沙的需要,开展了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如对陕西地区榆林、靖边、定边等地区毛乌素沙漠的流动沙丘及其改造的研究[6]。真正的沙漠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从1959年以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治沙科学队开始的,经过几年的考察基本摸清了我国沙漠的分布状况及基本特征,并在内蒙古河西北5省区建立了多个治沙试验研究站。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先后启动了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主要的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治沙工程;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禁止滥采发菜等野生固沙植物;加快西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步伐等,获得了一定的生态建设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使得约12%的沙漠土地得到治理,1170多万公顷退化草地得到保护与恢复,营造了100多万公顷薪炭林,解决了600多万牧户的烧柴问题[7]。并且我国自1949年以来,在沙漠化防治实践中已取得了100多项成塑技术和治理模式,1984年被联合国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2001年8月3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防沙治沙法》,标志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进入全面法制化阶段。在治沙技术方面,植物固定流沙、绿洲防护林营建、径流造林、流动沙地飞播造林种草、铁路公路防沙、引水拉沙造田、老绿洲农田改造、盐碱地改良、草场轮牧与改良等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应该看到,在高新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仍较大,如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俄罗斯和美国的化学固沙技术、加拿大的防风蚀耕作技术等,对发展适合中国沙漠化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 土地沙漠化的主因:“五滥”

导致土地沙漠化和沙化土地扩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因素,但主要是后者,归纳起来,有“五滥”[8]

3.1滥垦

由于人口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我国许多地方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

无节制的进行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1958年到1973年,内蒙古曾出现两次开荒热,造成2000多万亩土地沙化。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去区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四省区调查开垦的2912万亩土地中,有1433万亩沙化,被迫撂荒,占开垦总面积的49.2%。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漠。”

3.2滥牧

我国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土地大面积退化、沙化。内蒙古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5厘米,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现脊梁”。

3.3滥伐

滥伐林木使大量最宝贵的荒漠植被遭到破坏。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多万亩,到80年代中期因滥伐造成植被破坏,使1/3以上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吉兰泰镇70年代以来因当地居民乱砍滥伐,使盐湖西北105万亩天然林减少到30万亩左右。由于失去植被保护,我国最大的湖盐生产基地——吉兰泰盐场,已有一半以上被流沙埋没。

3.4滥采

沙区滥采中药材、搂发菜(念珠菌)以及无序采矿工程建设的问题十分突出,使大量植被破坏,直接导致土地沙化:1994年甘肃省沙区因挖干草破坏草场100万亩以上。每年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搂发菜的农牧民就达10万余人,全区近几年因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6亿亩,其中6000多万亩已经沙化。陕西榆林地区煤田开发一项,就使30万亩土地沙化。

3.5滥用水资源

我国部分地区还沿用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既浪费水资源,又造成土地盐渍化。据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统计,已有2.36亿亩土地盐渍化。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上游用水过度,下游水量减少,大面积农田被迫撂荒,形成土地沙化。新疆塔里木流域由于50年代以来上游不断超量采水,使进入巴州境内和谁锐减,下游270公里河道断流,造成530万亩胡杨树枯死,25万亩农田被迫弃耕,100万亩草场退化。

4 沙漠化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以人为本,从源头抓起,才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根本所在。治沙不能就生态论生态,要从解决农牧民的实际生存问题入手,治沙要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要做到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采用“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开展沙区产业,改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做到在确保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防治沙漠化工作应转向以保护为主,扭转重治理轻保护的现象。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保护、治理、科技政策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出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典型地区怀来盆地弃耕地的调查表明[9],随着弃耕地的自然恢复,土壤中的有机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土壤肥力的增加随着植被恢复而不断增加。因此应充分发挥自然界固有的自愈能力,将人口逐步向小城镇、中等城市转移,留出空间给自然界,任其自然修复。

开展分区域模式治理。我国沙区面积大,分布广,各个沙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应针对我国风沙活动危害的地域差异,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对我国沙化土地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分区治理突出重点。完善沙漠化治理的法制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沙漠防治规划。

以现代农业替代资源农业。现代农业是资源节约和集约经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种养加、贸工农一体的新型企业。以现代农业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5 结语

沙漠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中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沙漠化带来的是耕地减少,突然生产力衰退,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恶化,并且给我国每年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沙漠化虽然局部得到好转,但整体却是扩大恶化的严峻形势。回顾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沙漠化治理历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认识和战略上的不足,使治理成效不显著。以后的工作应该在以往的经验教训之上,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防沙治沙。

[1] 董光荣,靳鹤龄,陈惠忠等:《中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沙漠化的成因》,第四纪研究,1998年

[2] 王涛:《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3]朱震达,刘恕,邸醒民:《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1989年

[4]朱震达,王涛:以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余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地理学报,1990年

[5]王涛,赵哈林:《中国沙漠科学的五十年》,中国沙漠杂志,2005年

[6]严钦尚:《陕北榆林靖边定边间流动沙丘及其改造》,科学通报,1954年

[7]史培军,张宏,王平等:《我国沙区防沙治沙的区域模式》,自然灾害学报,2000年

[8]《时事资料手册》2000年第三期

[9]郑秋红,张宏,贾海坤等:《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动态》,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

论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论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策略 外国语学院英语四班 201505010401 徐艺玮根据课上所讲以及所播放的视频资源,由此探知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同时,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等是解决沙漠化的关键,并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由此,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一、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异常的气候,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2、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3、人为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沙漠化的形成。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二、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简介 1.1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和建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开展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部门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3月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原: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认可证书No.L1197)。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析测试中心沙漠分析测试部挂靠在该实验室,于1994年取得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1994)量认(国)字(Z1210)), 以后又多次通过复查认证,最近一次认证在2012年6月。 实验室在沙漠与沙漠化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曾与前苏联科学院土库曼沙漠研究所、埃及沙漠研究所及印度沙漠研究所并称世界四大沙漠研究机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本实验室已在上述沙漠研究机构中名列前茅。挂靠于本实验室的联合国环境署(UNEP)“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与培训中心”是国际上重要的培训机构,一直承担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委派的国际培训任务。取得的沙漠化治理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地推广于世界各地受沙漠化影响的

国家,是全球沙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沙漠化治理的示范基地。 经过50年的建设,实验室目前的研究平台处于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风沙环境风洞、土壤风蚀风洞、车载移动固定两用风洞和烟风洞等主体设备在亚洲同类风洞中处于一流水平,可以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同类风洞相媲美。除了常规的测试仪器外,在国际上最先将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和激光粒子图象测速仪(PIV)、高速数字摄影系统、激光雷达等大型测试仪器应用于沙漠科学研究中。沙漠环境综合分析室可以进行断代、土壤、水文、地质、气象、环境及植物生理生化等的测定。有自主开发防沙治沙新技术与新材料、沙漠研究专用仪器设备的能力,开发的多种产品已成功地应用于沙漠科学研究及防沙治沙的实践中。有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国家野外台站、中国生态网络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国家野外台站、中国生态网络研究站)、皋兰生态与农业综合试验站、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和风沙科学综合观测场作为野外支撑基地,构成了室内实验、野外观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三位一体、以沙漠与沙漠化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及技术支撑体系。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一直代表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的研究水平,在风沙物理、沙漠环境、沙漠化过程、干旱区生态学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在防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蚌埠六中八(14)班段懿晨(A文)论文摘要:民国时期处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中,大国的激烈矛盾和 斗争不仅使国际局势复杂化,同时也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从五大 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化的是与非,体现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道路。 正文: 一、不可逆转的时代 民国时期处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中,大国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不仅使国际局势复杂化,同时也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国际大环境既可给中国带来积极有利的因素,也可能造成灾难。孙中山早已讲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任何国家和人民都不能背离。于是在这样浩荡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也进入了民主革命。 二、踏上现代化的梦与泪 至于现代性观念,则是中国近一百多年来历史发展的主题。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摆脱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和甩掉贫穷落后,努力实现现代国家的斗争过程。现代化是民国史时期的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试图启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在期中所遭遇的种种挫折或失败是永不可磨灭的。作为中国人民艰难追求的独立、自由、民主、统—和富强五大政治选项与我们强烈宣示的反帝、反封建,应该是近代中国历史运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不断推展和翻新、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类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起初只靠双腿行走的慢节奏、短距离的交通方式再也 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便诞生了——车。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一个名叫奚仲的人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车。这种车由两个车轮架起的车轴,带辕的车架,车架附有的用来盛放货物的车箱构成。 最初的车,由人力来推动,即人力车。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即畜力车。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自行车灵巧方便,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不断改进,因其独特的、不可被替代的优势,依然被人们沿用至今。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把瓦特的发明应用到“自走式车辆”的设计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卡尔本次等人发明了内燃机,告别了适用笨重的蒸汽机的历史,并将其用在了汽车上。从此,汽车变为现实。现在,汽车已经遍布各个城市,“有车”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科学家也从未停止对汽车进行改进,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三、辛亥革命的功与过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共同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我们分析一切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要观察它是否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完成了,就是胜利的革命;反之,则为失败。历史赋予辛亥革命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腐败统治;一是建立民主共和国。考察辛亥革命,这两项任务都完成了。至于当时深刻存在的更为复杂的社会改造任务,绝非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或革命党人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辛亥革命后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残留以及妄想复辟倒退的势力,这在任何一个翻天覆地改变国家民族历史命运的大革命面前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比一下l949年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政治、社会、思想领域中存在的大量旧传统遗留,已经走过了几十年,改革任务尚要深化,从中就不难理解辛亥革命胜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就不会过分地苛求革命的先行者们了。

如何解决中国土地沙漠化

如何解决中国土地沙漠化,干旱,水土流失,沙尘暴,空气污染等问题 解决中国土地沙漠化,干旱,水土流失,沙尘暴,空气污染等问题,唯一途径就是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严禁乱砍乱伐,破坏森林,草原,湿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全国各地植树造林运动,经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提高中国森林覆盖率,北方宜种植榆树,胡杨,梭梭等耐旱植物,南方适合种植各类乔木。一旦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中国土地沙漠化,干旱,水土流失,沙尘暴,空气污染等问题随之解决,中国必将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自然灾害日益减少。 生态专家指出,目前,中国荒漠化面积有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还新增2460平方公里,遍布东经74度到119度、北纬19度到49度的广阔空间,涉及18个省、471个县(尤以西北及内蒙古6省区最为严重,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71.1%)。受荒漠化影响,全国40%的耕地在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800万公顷危在旦夕,1.07亿公顷草场也是命若游丝。荒漠化深重地影响着4亿人的现在和未来,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有541亿元之巨,相当于西北5省3年的财政收入。 未来土地资源、粮食、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等均是制约我们中华民族腾飞的重要因素。过去由于乱砍乱伐导致暴雨泥石流、高温、干旱、沙尘暴等气候灾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2000亿人民币了。要使降水趋于均匀和谐变害为利,只有仰仗足够量的森林、湿地、灌丛和草地等天然植被的庇护。 我们爱护森林应该象爱护人类自己一样。森林植被具有水土稳固的作用,就好象一个大型的绿色水库,把水份吸收在树木的身体中和根系上。通过森林的蒸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一、便利店行业概述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为国内首家便利店,2004年7-Eleven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到了2017年便利店成了资本追逐的风口,新型无人便利店和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世界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购物的便利性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较为迅猛。我国传统型便利店代表企业有美宜佳、天福、红旗等,加油站型便利店有易捷、昆仑好客等。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便利店行业现状 2018年便利店行业火热,年初开始大量资本进入便利店行业,以及新兴技术加持,促使便利店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同比增长18.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5-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从9.1万家增加至12.2万家,2018年便利店门店数较2017年增长15%;便利店日均销售额从3576元增加至5299元,2018年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较2017年增长7.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沙漠及土地沙漠化图

中国沙漠及土地沙漠化图 一、编图原则、内容及表示方法 本图属小比例尺全国性图件,主要反映我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并突出其危害现状,提示其形成环境及发展趋势。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定了该图的编图原则、内容及表示方法如下: (一) 编图原则 1. 编图的资料依据,力求全面、翔实,以最新研究资料为基础,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对资料较缺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等地),可从略表示; 2. 根据该图的用途和比例尺,对上图的专业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与概括,制图单元繁简适中; 3. 重点反映我国沙漠、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突出表现其危害类型及程度; 4. 对影响或促使沙漠、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地理、地质、气候和其它与之相关的要素,如戈壁、绿洲、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底垫层、地貌、气候条件等,视图面载负情况酌情表示,提高该图的系统性、全面性; 5. 对有争议的专业概念及研究内容,应依循我国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基本意见。在以收集资料为主进行综合分析编图的情况下,对专业概念问题一般不做重大的修改。如沙漠化,就是“砂质荒漠化的简称”[1]。因此,本图所反映的沙漠化即砂质荒漠化。 (二) 编图内容 根据此次编图的原则和要求,考虑到1:600万比例尺图件的负载能力,本图主要表示了以下几项内容,现就其主要内容作扼要说明。 1. 沙漠 沙漠是沙漠化恶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就其危害来说,沙漠区流动速度不同的沙丘,所造成的危害及治理的难易程度亦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将沙漠区沙丘的年平均移动速度和植被覆盖度作为主要划分指标,把沙漠分为快速移动沙丘区,慢速移动沙丘区和半固定、固定沙丘区三种类型(表1)。 表1 沙漠分区类型表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来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政治),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经济)。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1840-1895年,起步阶段。事件主要是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官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近代化也开始从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1895-1927年,整体发展阶段。 此阶段中,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首先,是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分为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也取得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立宪派发动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表现为“西学东渐”达到高潮。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将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为教育体制改革扫清道路;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产生大量新的文艺作品,文学上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艺术上有京剧的形成和上海、岭南画派的出现;史学界出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学革命”,发现了甲骨文。)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中国的荒漠化类型及分布

中国的荒漠化类型及分布 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的地区都可称为荒漠,即“荒凉之地”。荒漠化是指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亦即形成荒漠的过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垂直分布于从海平面到高寒荒漠带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这些地区影响荒漠化形成的因素的多样化,从而使我国的荒漠化呈现出多样性。 一、风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及土地生产力水平降低的环境退化过程。 风蚀荒漠化也称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在所有荒漠化类型中占据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种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沙尘暴是一种在风蚀荒漠化分布区常见的天气现象,是衡量一个地区荒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形成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沙尘暴在我国境内的源地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及内蒙古的西部、中东部,与我国风蚀荒漠化的分布地区基本一致。 二、水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地貌、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主要由水蚀作用造成的荒漠化,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及一些山脉的山麓。依地质背景之不同,水蚀荒漠化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后者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的基岩山区。 属于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红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被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由于地表的红壤已被暴雨重刷殆尽,地面的红色母岩已完全裸露,红漠化严重的地区寸草不生,成了名副

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即将逝去的2017年,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组织推动内部信息化、资源优化,实现IT重构的共同选择。那么在2018年,数字化转型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呢以下内容摘编自媒体: 趋势之一:云计算与物联网深度整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虽然都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一直以来,云计算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却并未表现得太过密切。 云计算的应用对象还是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服务器、PC等方面。而实际上,物联网有着改变众多领域活动的潜力。市场调查机构IDC 2015年便指出:物联网的活动超过50%集中在制造业、交通、智能城市和消费类应用,在五年内,所有的行业都将会推出采用物联网的举措。而咨询公司Gartner则估算,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台,比过去一年增长了30%,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是204亿的市场额度。 可以说,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给业界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被赋予了更强工作能力,云计算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存储空间。云存储可以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而物联网则为云计算提供了落地应用,丰富了云计算的应用场景,能够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的挖掘,使数据价值进一步显

现,促进产业革新“瞬间爆发”。 趋势之二:区块链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2017年,疯涨的数字货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虽然大部分人仍然对其实际价值存在着广泛质疑,但是实际上,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区块链所构建的支付机制及沟通渠道,可以让用户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商业交易。同时,区块链网络本身的特点允许其支持线性的、永久性的索引记录,这能使用户在完全不需要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全局审查或引用。 当今,很多走在行业最前端的专家都开始呼吁“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化”,由此安全性也将得到很大的保障。区块链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行业资源,还需要多方参与,集人才、技术、资源于一体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将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新高地。由此,各级别的区块链组织相继成立,比如由金汇金融、京东金融、平安银行、微众银行、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发起成立的盈利性组织,其宗旨就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整合及协调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资源,形成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合力与协调机制,提高成员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 某企业数字化研究中心专家预计,在2018年,区块链技术将与传统金额进一步融合,其在安全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其所创建的可扩展、安全且又易于审核的数据平台,甚至已经达到了为国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沙漠与沙漠化时空格局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沙漠与沙漠化时空格局的影响 作者:张力小, 宋豫秦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1 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1,11(4) 被引用次数:11次 参考文献(14条) 1.朱俊凤;朱震达中国沙漠化防治 1999 2.朱震达土地荒漠化—21世纪全球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期刊论文]-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4(01) 3.朱震达中国的脆弱生态带与土地荒漠化 1991(04) 4.朱震达中国南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1996(04) 5.周劲松;濮励杰荒漠化概念及其实践意义雏议 1996(02) 6.李吉均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期刊论文]-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1) 7.郑度;李炳元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1999(04) 8.汪久文中国干旱区形成的古地理过程 1997(01) 9.景爱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原因与对策 1996 10.沈永平青藏高原新仙女木事件的气候与环境 1996(03) 11.王跃试论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影响 1996(02) 12.景爱沙漠考古通论 2000 13.杨志荣;索秀芬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996(03) 14.朱震达;刘恕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 198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谌芸.李强.李泽椿.Chen Yun.Li Qiang.Li Zechun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期刊论文]-应用气象学报2006,17(z1) 2.王谋.李勇.潘胜.白宪洲.黄润秋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腹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 3.尹政.赵艳娜.杨丽萍.YIN Zheng.ZHAO Yan-na.YANG Li-ping甘肃西部北山区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期刊论文]-地下水2010,32(3) 4.张玉芬.李长安.陈亮.康春国.严玲琴.胡思辉.霍炬.ZHANG Yufen.LI Chang'an.CHEN Liang.KANG Chunguo.YAN Lingqin.HU Sihui.HUO Ju长江中游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磁组构特征[期刊论文]-地质学报2008,82(6) 5.董安祥.李栋梁.龚建福.张昆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作青藏高原气候冷暖预测[期刊论文]-高原气象2003,22(5) 6.杨石岭.丁仲礼晚中新世以来中国北方风成沉积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19(2) 7.张力小.宋豫秦三种生产理论在北方荒漠化地区人地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 8.孙有斌.安芷生风尘堆积物中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学指示[会议论文]-2000 9.梁潇云.刘屹岷.吴国雄.Liang Xiaoyun.Liu Yimin.Wu Guoxiong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期刊论文]-气象学报2005,63(5) 10.万日金.吴国雄江南春雨的气候成因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2006,36(10)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姓名:张彬 班级:会计13—01 学号:541306050248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歼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新思想中国近代化中国近现代史探索历程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思想基础启示向西方学习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的灿烂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但是往往骄傲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拖累。因为我们的儒家文明,决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圣上的意思是不能违背的,再加上明朝开始的八股科举,一切的一切,将我们那时的年轻一代都束缚起来,思想僵化,没有了创新意思。自然我们的文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还有明朝的倭寇侵袭,我们开始了漫长的闭关锁国,刚刚萌芽的资本经济毁于一旦。我们开始沉浸在我们的灿烂文明当中无法自拔,而那时的西方列强,开始他们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甚至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舰轰开我们的国门后,我们的统治者还是没能有一点前进的思想。文化的牵绊使我们的的改革动力降到了无法启动的地步,我们的封建文明其实在唐朝已经到了顶峰,但是直到清朝我们的封建文明还是这样,没有得到过改革。没有进步的文明是不值得强大的,我们的文明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没有进步自然要衰落。天朝上国的梦终究要在别人是坚船利炮下破碎的。所以文明可以是我们的骄傲但也可能是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中国沙漠治理现状2019

中国沙漠治理现状2019 近年,中国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建设,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 2012年至今,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过1400万公顷,封禁保护面积174万公顷。三北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京津风沙源工程在内蒙古、陕西、河北、北京已建成6条生态防护林带和成片森林带。 通过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多种措施综合防治,近年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沙尘天气过程不超过10次,强度偏弱,次数与强度均低于近20年同期均值,影响范围较小。 在保护优先前提下,沙区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不完全统计,3年来,北方12个沙区省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000多万人。 尽管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绩,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石漠化面积10万平方公里。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认真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健全沙地用途管制和沙区植被保护制度,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沙区开发建设活动。(完)

现状: 2017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荒漠化防治有关情况。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荒漠化防治,取得了巨大成效。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中国荒漠化防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根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在人类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沙漠化: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中国沙漠的形成和地质时期的沙漠化

中国沙漠的形成和地质时期的沙漠化 我国的沙漠、沙地均形成于第四纪时期,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近300万年以来)的演化,才形成今日沙波浩渺的沙漠、沙地景观。各种研究资料表明,早在中、早更新世时期,搭里木盆地中就已形成了面积较大的风沙堆积,在毛乌素沙地也发现有中更新世的古风沙堆积,等等。至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早期,我国的古风沙堆积的范围和规模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全球性气候趋于干冷、洋面大幅度下降,古海岸红最远退至现代大陆架的外缘,使我国北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内陆干旱气候得到进一步加强,造成大量湖泊消亡,河流干涸。在干旱多风和富沙的条件下,使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现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祁连山以北(现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地区)、贺兰山附近(现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地区)、鄂尔多斯高原(现毛乌素沙地地区)、内蒙古高原南东部(现浑善达克沙地地区)、西辽河(现科尔沁沙地地区)及呼伦贝尔高原(现呼伦贝尔沙地地区)等地,形成了大面积和沙质荒漠景观。 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 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令土地表面我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

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乌兰布和沙漠和贺兰山、狼山-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 而所渭沙漠化,可以理解为荒漠化的一种,即植被破坏之后,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土地沙漠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形成沙漠的关键因素是气候,但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原生植被可能是草地,由于人为原因沙化了,这些人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不合理的农垦。无论在沙漠地区或原生草原地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沙化。在1958到1962年间,片面地理解大办农业,在牧区、半农牧区及农区不加选择,乱加开荒,1966-1973年,又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说什么“牧民不吃亏心粮”,于是在牧区出现了滥垦草场的现象,致使草场沙化急剧发展。由于风蚀严重,沙荒地区开垦后,最初l-2年单产尚可维持二三十千克,以后连种籽都难以收回,只有弃耕,加开一片新地,这样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据统计,仅鄂尔多斯地区开垦面积就达120万公顷,造成120万公顷草场不同程度地沙化。 (2)过度放牧。由于牲畜过多,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吃掉了。另外,像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

全球化进程中近代中国的选择

全球化进程中近代中国的选择 近代全球化以资本扩张为其主要的表现形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近代全球化的进程中居主导地位,亚非拉不发达国家则处于被掠夺、被奴役、受压迫的悲惨境地。18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兴起并急剧扩张。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1793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次访问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东方最庞大的封建国家中国与全球化进程的先行者、西方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在这次交锋中,满清君臣所表现出的对于世界形势和发展潮流的愚昧无知暴露了这个貌似强大的帝国落后和虚弱的本质。英国使团与清政府的贸易谈判虽无功而返,但此时英国已找到了平衡对我国贸易逆差的武器——鸦片。清政府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严禁鸦片,英国则决心以武力征服,一场鸦片战争不可避免。而兵戎相见的结果是清帝国一败涂地,这是迟暮的封建主义对青春的资本主义的失败。马克思对此评论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意识到了中国正经历着千古未有的变局,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临着的深重危机,他们主张通过改革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从此,先进的中国人强国富民、洗雪国耻的追求与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的努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开明人士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了戊戌新政,然而仅仅持续103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也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这两个重大事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剥削压榨其他民族尤其是欠发达民族的本质。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一战与十月革命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命运新的思考与新的抉择;而经过激励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其他思潮,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随之成长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了自身的力量。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于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那么,我国照搬“俄式”的道路能否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呢?历史已经做出了否定的回答。走“俄式”道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战略问题、方向问题,即要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但采取什么样的具体道路,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也就是说要立足于我们的国情,采取恰当的策略。正是对国情的正确把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将我国纳入了全球化进程之中。从“经世派”睁眼看世界后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自强求富”的物质层面变革,再到维新派的全面改良,最后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他们不断抛掉沉重的历史包袱,以新的眼光看待自身和周边的世界。俄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链条上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给正在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带来了一线曙光。这样,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DOC)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 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 问题。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状况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 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 问题。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 一方面上游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过量用于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地区荒漠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衰退,甚至成片枯死,造成土地沙化。 四、荒漠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存和发展空间。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加深了沙区人民的贫困程度,扩大际区间的差距。严重影响着大中城市环境,威胁工矿企业、国防要地、交通设施和国家大型水利设施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经营。荒漠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专家测算,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五、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必要性 1.荒漠化防治是保护、拓展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 2.荒漠化防治是保持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3荒漠化防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六、中国荒漠化变化趋势 1.加强依法治沙,将抑制人为破坏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