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湖北省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1)

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3)

第三章总体定位 (7)

第四章功能分区规划 (9)

第五章片区重点项目设置 (10)

第六章旅游容量分析 (23)

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23)

第八章专项规划 (26)

第九章开发步骤 (34)

第十章投资概算 (34)

第十一章效益评估 (36)

第十二章附则 (37)

第一章规划总论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合理地规范天子湖旅游区的开发行为,确保天子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背景

保康东依古城襄樊,南接宜昌三峡,西连林海神农架,北交道教圣地武当山。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系末端的荆山主脉由南向东横贯全境。位于古隆中—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黄金旅游线上,属于荆山生态旅游圈的核心部分。保康全境皆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河库区范围,包括大畈村、七里扁村、天子坪村、台口村和张家坊村等5个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8—2017,共十年,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为2008-2010年;二期为2011-2013年;三期为2014-2017年。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7.《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2002

8.《湖北省旅游条例》2005

9.《襄樊市旅游管理办法》2001

(二)相关规划、文件

1.《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2.《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3.《襄樊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4.《襄樊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5.《保康县寺坪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

6.《保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三)参考文献、资料

1.《保康县志》1991

2.2001-2005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3.2000-2005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4.2000-2005年保康县旅游局统计资料

5.《带你游保康》2002

6.《保康民间故事传说集》1986

第六条规划原则

(一)生态保护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人文关怀原则

(四)特色创新原则

(五)产业联动原则

(六)可操作性原则

(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七条资源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南河库区的旅游资源主类丰富,国家标准中的8个主类旅游资源就拥有6个,占75%;拥有11个亚类和1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和基本类型的35.48%和9.68%。

(二)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1.罕见的峡谷型库区

2.河道逶迤,景色优美

3.植被苍郁

4.山花烂漫

5.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风光

6.沟谷纵横交错

小结:南河库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可组合性强,但资源等级并不高,资源垄断性弱。从资源类型的丰富度和可组合性角度看,南河库区拥有自身的优势,资源的良好组合优势将为南河库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三)旅游资源开发综合条件评价

从历史文化价值、景区用地及可扩展空间、市场客源条件、地理位置等方面综合评价,南河库区的开发潜力较大。

第八条旅游发展现状

(一)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旅游业年均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据2005年5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所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4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业正由亚洲旅游资源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大国。

2006年国内旅游达13.9亿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6200亿元,增长17%;旅游总收入8850亿元人民币,增长15%,保持了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的地位。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国内旅游人次与全国总人口比率)达90%以上,这标志我国旅游业已经迈入了大众化消费时代。

(二)湖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湖北省八次党代会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突破性发展旅游业。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旅游经济促进湖北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旅游产业被确立为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5年湖北省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4%和14.3%,这两项增长指标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三)襄樊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襄樊市是鄂、豫、川、陕毗邻地区唯一的大城市,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在地理区位、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发展条件。在这些条件下,襄樊市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五一”、“十一”黄金周,襄樊市共接待游客11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47.4%。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34.5%。

(四)保康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发展现状

近年来,保康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真抓实干,旅游产业规模日渐扩大。据统计,2006年1-9月保康旅游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总收入8375万元,同比增长16.3%。

2.存在的问题

(1)旅游形象不突出;

(2)以资源为导向的浅层次开发;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籍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之机,拟兴建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全面弘扬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增强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 园博会选址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介于规划梅市路口和射击场路之间),总用地267公顷。区域属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城市段,属于16个重点功能区中永定河濒水休闲区。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为北京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支撑。 园林博物馆选址位于园博园主轴西端,作为本届展会亮点之一,规划将其作为独立分区,园博会闭幕后单独运营。 二、上层规划解读 园博园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点、三带、五园”,其中,“一轴”为贯穿园区东西的园博轴,它是全园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公共休息缓冲区。园博轴以鹰山永定塔为起点,串联园林博物馆、各园林展区、主展馆,以功能性湿地区为终点。两点为园林博物馆和锦绣谷,分别位于园博园东西两端,这2个区将是本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 园博馆西为规划五园中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即现鹰山森林公园),东为传统展园,北为滨河展园,利用永定河河床作为天然背景,布置展示永定河文化及水文化相关的展陈区域。 园博园选址中心区域的锦绣谷,面积约10公顷,原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号称“永定河大沙坑”,落差高达30米。利用这个大沙坑打造下沉式花木景区锦绣谷,及落差近30米的瀑布跌水景观,化腐朽为神奇。 三、目标定位 博物洽闻,通古达今 建设成为“经典园林、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的绿色精品;成为全面展示中华民优秀文化和园林艺术的一本教科书;成为体现盛世兴园、社会和谐的有力象征。 四、基地解读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青海化隆群科新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青海化隆群科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建设目标: 1、黄河上游明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青海最具魅力、最具有特色地域文化、最佳人居环境、最有休闲品味的生态型田园新城。 建设原则: 1、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指向,建设城市生态园林。 2、遵守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中绿地系统规划框架。 3、坚持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绿地系统建设各项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在尊重、保护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5、以人为本原则:以市民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设计依据: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 《化隆县志》

《青海植物志》 《建筑图集-03j012-2 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现有规划分析: 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比照分析,得出群科新区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 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 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 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现阶段群科新 区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相对粗放,分类不够 明确,缺乏可执行性,需要进一步详化。 2、《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 中“规划至2025年,中心城区绿化用地面积156.83公顷, 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23.57%,人均26.14平方米。其中, 公共绿地44.8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6.75%,人均 7.18平方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50万以下人口城市)≥43%,建成区人均公共 绿地(50万以下人口城市)≥11.5㎡,建成区绿地率≥ 37%。”规划在城市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率指标都存在一 定差距。需要增加城市总体绿地面积,同时增加公共绿地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 规划纲要

-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经过旅游传输给光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

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经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能够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寮步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在东莞市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主城区实施“四位一体”空间发展战略、以及建设“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方案启动的背景下,寮步镇融入东莞主城区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多个市级项目落户或选址于寮步镇,大大提升和丰富了原有的城镇职能和空间。另外,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的不断升级,以及松山湖大道两侧城市建设的推进,寮步镇作为新的城镇门户已初具雏形,旅游开发时机成熟。 在此背景下,寮步镇政府适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围绕打造“文化休闲新区”和“现代绿色新香市”的目标,提出“一城三区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并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和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寮步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寮步镇制造业发达,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周边珠三角城市群密集,潜在客源市场巨大,但传统旅游本底资源欠丰富,新兴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尚未树立,旅游核心竞争力亟待挖掘。为此,本规划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 1、如何发展传统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产业,如何在“世界工厂”中建设休闲旅游业?明确旅游在寮步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带动城市和谐发展。 2、寮步要建设“现代绿色新香市”,如何挖掘和提升城市文化元素,利用旅游业载体将文化转化为旅游休闲产品,为建设“现代新香市”添彩? 3、寮步镇旅游在东莞乃至珠三角中的地位及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什么方法在珠三角其他区域中胜出?包括发展战略、产品体系、支撑体系、营销策划、资源保护等等。 规划组在实地考察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和东莞市建设“中央生态休闲区”的目标,规划认为: 一、寮步镇旅游发展定位为“东莞文化休闲新区”和“文化休闲产业新城”,实施“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的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二、充分挖掘寮步“香市文化”,积极展示寮步现代文化,以“香市”为基础,突出以篮球特色的体育文化、以汽车商贸为特色现代工业文化,打造珠三角“特色休闲香都”形象,整合香市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香市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广东省内“文化休闲产业新城”,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 三、寮步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以“香市文化”、“篮球文化”、“80公里生态绿堤”为核心的现代休闲资源带来的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以传统香市文化为背景、以篮球场馆和体育公园树立的旅游新地标、以汽车主题乐园和汽车主题公园带动的产业旅游热点的新型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和体育休闲旅游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 寮步镇的发展是东莞市乃至广东珠三角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谋划好寮步镇未来转型发展的思路,不仅有利于推动寮步镇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而且对东莞和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规划以“旅游带动环境改造和城市转型”为指导思想,在目标实现方案设计中强调“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的战略。在此基础上,规划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优化全镇旅游发展方案,最终形成此规划文本。 本规划的编制年限为: 近期:2011-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规划的编制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东莞市寮步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寮步镇新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佛灵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东莞市寮步镇第三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寮步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2009,1) 《寮步镇关于建设生态休闲新区的实施意见》 《寮步镇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实施方案》[寮府办〔2010〕95号] 《寮步镇促进莞香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寮府〔2010〕11号] 《寮步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寮府办〔2010〕94号] 《寮步镇关于建设生态休闲新区的工作方案》寮府办〔2009〕72号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 2009年4月

第一篇旅游发展环境及前景分析 第一章旅游发展环境 第一节基本情况 广元位于川、陕、甘金三角,为出入川门户,地处西南、西北两大旅游热线的衔接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位较高,共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剑门关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剑门关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省级资源18处,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广元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有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的历史厚重的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的集自然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混合景区;以唐家河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宝库;以川北温泉为代表的四大温泉资源;以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六大森林公园;以白龙湖为代表的水资源;以昭化古城为代表的五大省级重点名城镇;以鼓城山——七里峡、曾家山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溶洞资源;以皇泽寺为代表的珍贵文物资源;以红军渡、红军城、木门寺、红军文化园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以明月峡、鱼洞峡为代表的峡谷风光。旅游资源独特,品位高,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

第二节区位条件 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历史上就是连接三省、辐射三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川北交通枢纽地位,使广元近可辐射巴中、南充、汉中、陇南,远可连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是“9+2”区域内难得的连接大西南、大西北两大片区物流整合的战略要地。随着宝成复线、成广高速的建成和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川陕高速公路与广巴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广元的交通优势更加突出。兰渝铁路、兰渝高速的建成,将使广元成为四川唯一一个拥有铁路与高速公路双X线的地级市。 在旅游区位上,随着广元在地震后城市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广元依托剑门蜀道、皇泽寺和翠云廊等知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昭化古城等旅游品牌的相继推出,广元将成为川北旅游胜地,成为成渝绵经济区和陕西、甘肃西北经济区最佳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同时,广元将以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融入到以成都为起点的三条巴蜀精品旅游环线(大九寨旅游环线、汉中、武当旅游环线、三国旅游环线)之中。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及特色 一、三国历史文化混合旅游类资源——剑门蜀道 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的历史厚重的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的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混合景区;剑门蜀道沿线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 院长:樊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先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主审总工:黄东仆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罗晖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参加编制人员:钱洋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王亚飞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工程师 黄鹤景观设计师 罗朝宽景观设计师 协编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参加编制人员:杨勇眉山市政府副市长 钟建国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邹汝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学文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张乐勤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刘德怀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学刚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丽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

前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 一、规划文件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二、规划图纸 (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 (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 (3)镇域综合现状图1∶20000 (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1∶20000

休闲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案例说明

休闲体育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居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而体育公园规划设计需充分把握其属性,创造出适应时代特点的园林公园。 体育公园的类型很多,有从事某一项(如网球、游泳)运动的;有供某一年龄组(如少年儿童、青年)使用的体育公园;或按功能作用不同而分的(如训练、体育表演、体育医疗等);也有多功能的综合体育公园,既可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又可供游人进行积极休息。总之,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基点是需要绿化",其关键是"运动"。 目前,体育休闲公园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推广。这类公园的布局形式很多,其布局基础就是创造出美丽的风景,并将体育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例如英国的可片-希尔公园,它是英国的第一座体育公园。园内考虑了游泳池、网球场、有小船、湖泊、码头和其他设施。在英国,草地和铺设了地被植物的林中空地多用作体育运动场,从而使这些场地真正具有公园特色。 瑞典的格夫列市的体育公园中,设计师在林中流出大片空地供游人休息及自由玩耍。公园东部夏季使用率很高,这里有游泳池和水上娱乐项目。西部主要供人们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在30米的小山岗上建造了具有不同坡度和地形的山坡,这对于乘雪橇或滑雪板的青少年很适合。 这些都是国外体育休闲公园中较为成功的范例。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如北京、西安、深圳等也在兴建体育公园。 上海市闵行区环城体育公园是上海市正在兴建的第一个体育休闲公园,公园设计方案是经过5家国内外景观设计单位的国际竞标来实施方案的。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公园的设计突出体育公园的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环境景观之中。公园的设计明确划分了三大功能分区,即体育活动区、自然休闲区和生态健身区。自然休闲区是公园的主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开阔的草坪、宽广的湖面、河流,四周密林环抱,景色宜人,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而在绿地上面则开设了生态健身区和体育场馆等体育活动场所,其中,生态健身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身的生态环境。该体育活动区建成后将成为闵行区的一个集散方便、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活动区。在自然景观的营造方面,通过棕榈植物园、湿地植物园与色叶植物园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富有勃勃生机的植物景观,其设计表达了设计与自然相融的理念。公园空间环境的创造,将现代都市人的关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始终置于首位,力求体现生态化和人性化。 休闲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参考: 安徽合肥名流体育公园总体规划 导读:安徽合肥名流体育公园总体规划:以康体休闲运动为特色,引领区域时尚运动新风尚,开拓山地生态景观地产模式。 规划面积:369.3公顷 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规划特色:以康体休闲运动为特色,引领区域时尚运动新风尚,开拓山地生态景观地产模式。 更多文章请浏览:https://www.sodocs.net/doc/508398547.html,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 专业资料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但仍旧较低,宾客流多需要其他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专业资料 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红色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红色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某某县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罗某某(某某县旅游开发服务公司总经理)2、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承担单位某某县旅游开发服务公司,系全县旅游行业开发骨干力量,全公司共30人,具有较丰富的旅游产业管理、经营经验,为某某县旅游发展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指导某某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已成功地开发、建设、运营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某某彩色沙林。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努力开拓市场,完善景点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旅游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编制依据 1)《2014年—2020年全国发展红色旅游规划纲要》。 2)某某省红色旅游工作会议(某某省副省长刘的讲话稿) 3)某某市理由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某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5)某某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6)某某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7)《某某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某某市同济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12月); 8)《某某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2003 年10月);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 询公司,2002年3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国 际工程咨询公司,2003年1月); 11)编制人员现场踏勘记录; 12)编制人员在某某县及周边地区对旅游产业进行实 地调查所收集的资料; 13)建设方委托编制单位编制可研的委托书。 (2)编制原则 1)根据项目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按照“需 要与可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可行性研究。 2)坚持以“红色旅游”为导向的原则 通过考察、分析和收集资料等工作,根据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建筑面积、建设规模和旅游方案作了充分比较,使该项 目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光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是大别山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景区有: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花山寨会议旧址,殷区起义纪念地,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2010年河南省将我县邓颖超祖居推荐到全国二期红色景区名录之中。开发利用好光山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光山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山红色旅游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光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紧紧抓住“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理念,围绕“千里跃进、红色摇篮”的红色品牌主题,准确定位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业服务管理,使光山红色旅游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光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思维超前,善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接头续尾”完整展现红色文化

产生的历史进程,把红色旅游的文章做的很深、很细,实现了做大做精做旺红色旅游业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掌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 资源的底子,为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 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 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 近几年,利用上级文物保护经费和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了王大湾会议会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尤太忠、万海峰 将军旧居等,并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陈列布展。红色旅游资 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争取了国家红色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自200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将王大湾会议会址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到国家、省配套资金和老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规划区范围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部的黄墩港水域及其周边岸线陆地和海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两片海岸陆地、一个群岛以及一片海湾水面,规划区总面积约52.6km2。 二、自然与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端的黄墩港和强蛟群岛水域,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21°19′,北纬29°27′。在行政区划上,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涵盖了宁海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佳何镇部分地区的陆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块包括强蛟半岛东部海滨、强蛟群岛、大佳何镇西北海滨以及象山港西部水面。 (二)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处全球第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度假区南面通过临海一级公路与县城相连,距离为27.8km;北面通过高速公路直通宁波,相距约58km;西面与西店镇毗邻,东北与奉化市桐照和凤凰山隔海(象山港)相望。通过水上航线,旅游区还可以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与港口紧密相连。(三)气候水文 宁海县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总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旅游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1450mm左右。春、秋、冬一般属稳定性降水,分布较为平均;夏季主要为台风雨和雷阵雨,分布很不均匀。 港内潮流流速较大,一潮进入港口测站断面潮量12亿m3;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涨、落数值分别为6小时和5小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最大流速1.83m/s,平均流速0.98m/s。 三、社会经济环境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处于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第一圈层,宁海又将成为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因此,本旅游区所在的宁海县相对于长三角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288.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四、旅游发展背景 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洋气候是开发滨海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滨海度假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然后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传统的三大度假形式之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市场转移,旅游方式已从大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 宁波旅游发展格局: 1、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集聚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发展总体构架已经形成。 2、宁波作为浙江的第二旅游中心,已经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 3、宁波的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地和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宁海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宁海县要通过“做亮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格局:“一带”:中部旅游带,即宁海湾(强蛟岛群与半岛/海湾/大佳何海滨)——中心城区——连福山——梁皇山——前童古镇——浙东大峡谷旅游带;“两区”:温泉旅游区(包括温泉和雁苍山、龙宫峡谷)和茶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区和许家山村);“多点”:野鹤湫、胡陈港、伍山石窟等旅游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