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本小书一本大书》研学案(教师版)

《一本小书一本大书》研学案(教师版)

《一本小书一本大书》研学案(教师版)
《一本小书一本大书》研学案(教师版)

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主备人:阴迎新协备人:陈丽娜高___级___班第___组学生姓名:_______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概括并提取相关信息。

2、精读课文,找出与水有关的段落,分析水意象。

3、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4、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5、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4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

2、阅读《边城》,找出文中写水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鲁迅;

一说起老北京,人们便忆及老舍;

一谈到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沈从文。

“如果沈从文活到1988年底就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相信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沈从文而非埃及人马哈福兹。沈从文被称为“湘西的歌者”。这是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如小说《边城》、《丈夫》、《长河》、《柏子》、《萧萧》和散文《湘行散记》等名篇。他以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和新鲜生活方式为背景进行创作,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风光秀丽,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沈从文一生的前四分之一是在家乡和家边的一条沅水上度过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水不仅养育了沈从文,也成就了沈从文的文学道路。“苦苦怀恋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描写我家乡水边的哀乐人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略读)

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明确:描述了从沈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2、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见闻?

明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

如:逃学到城外庙、看街景、杀人场面、涨水时看热闹、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

3、解题

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者透过题目往往可以窥探出文章的大致内容。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为文题,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

明确:小书指书本知识,大书是指自然和社会。

三、课文分析(精读)

湘西多水,沈从文自幼在水边长大,他的自传中自然少不了对水的描写。

1、思考:文中写到水的段落有哪些?

(5段、15段、16段)

2、找出15、16段与水有关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略)

细节描写作用:把逃学中的经历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到社会生活对作者的深刻影响,体会到自然和生活这本“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学生朗读第5段。

思考:在第5段中,作者记叙了逃学时偷偷游泳的事情。于是,沈从文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水对沈从文有着怎样的影响?

明确: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校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四、拓展阅读

1、沈从文的创作与水的关系:

“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选自《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2、小结

沈从文爱水,而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一股粗犷豪迈的雄性(瀑布、洪水)又具有清凌的柔性(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顺其自然)。“这水上的人与事,便也都有了水一般的柔情。”沈从文的作品多写女性,写女性的顺从,与世无争,柔中带刚的个性。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古诗文中,水被认为是忧愁、隔离的象征,如《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将牛郎织女分离的天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所以从文先生的小说又蒙上水一般淡淡的忧郁。

五、课后探究

沈从文为什么要逃学?他的逃学与后来的成功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分析文章的第14、15自然段

在逃学的过程中,沈从文在他的湘西世界里学会了许多的人情世故和生活知识。

1、在第14段中,有一段对杀人的描写,你从这段杀人描写中读到了什么?(可联系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杀人场面的描写来分析。)

明确:鲁迅的小说《药》、《示众》中都有对杀人场面的描写,他是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把群众的麻木、愚昧暴露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此文只是通过一个小孩纯真的眼光,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文章的第15段是作者对边街上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忆。

请找一下作者一共为我们展现了几个生活场景?

杀牛、织簟子、铁匠铺、小饭铺。

3、思考:看起来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老最甜蜜的回忆,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也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明确:作者用真实的笔调,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的趣事展示出来,也把我们每个人心底里最宝贵的记忆都挖掘出来了,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三、思考与探究

探讨逃学与成功的关系

台湾作家三毛年少时也有过一段逃学的经历。在散文《逃学为读书》中有所记载。作者并未鼓励读者像她一样逃学,而是要描述和说明课堂之外的教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在一次又一次的顿悟里,那沉重的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与思想,突然发现,书籍已经深深植根在我身体里,带不带着它们,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在象牙塔里看书,实是急不得的,一旦机缘和功力到了某个程度,这座围住人的塔,自然而然地会消失的,而“真理”,就那么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向人们显现了。

我家里也有一个六层的古木书架,曾经,上面摆得满满的全是书,教科书,辅导书,娱乐书等等,可以说,书陪我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曾经挑灯夜读,曾经与友人海阔天空,曾经在高三的时候,仍然两三天看完一本书。然而现在,进入了大学,好似荒废了。真是可惜。

你怎样评价沈从文逃学这一行为?

补充:在私塾中这人不逃学,老实规矩的念书,日诵《幼学琼林》两页半,温习字课十六个生字,写影本两张,这人是有病,不能玩,才如此让先生折磨。若这人又并无病,那就是呆子。呆子固不必天生,父亲先生也可以用一些谎话,去注入到小孩脑中,使他在应当玩的年龄,便日思成圣成贤,这人虽身无疾病,全身的血却已中毒了。虽有坏的先生坏的父母因为想儿子,这儿子,还能心野不服管束,想方设法离开这势力,顾自走到外边去浪荡,这小孩的心,当是顶健全的心!

(摘自沈从文《在私塾》)

明确:“逃学”中沈从文汲取了许多有利于以后成才的因素。如: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锻炼,他学会思考、认识美。

注意:引导学生探讨逃学和成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明白,尽管幼年的沈从文逃学,但他从未放弃对小书的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他们最终能成为一代名人,还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沈从文并没有放弃小书的学习,只是学校的课程很轻松的。“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当书本的知识不再满足他的需求的时候,他把目光转向非常广博的大自然、社会生活。对自然万物的眷恋、对人生百态的关注,为其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四、写作训练

学会用真实的笔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选取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断,写自传。

2015年北师大版七至九年级文言虚词汇编学案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备课时间】2015年3月7日【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文言文知识——文言虚词 【复习目标】:掌握、熟悉文言文言虚词。 【复习重点】:掌握、熟悉文言文言虚词。 【复习难点】:掌握并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编号】: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七年级上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 1. 行牧且.荛() 2. 以.缚背刃() 3. 虽.疮手勿惮() 4. 我幸皆.杀之矣() 5. 乡之.行劫缚者() 6. 或.与人梦() 7. 尔.时预复募索()8. 岂.不善耶()9. 悉.举出() 10.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11. 屠乃奔倚其.下()12. 盖.以诱敌() 13. 狼亦.黠矣()14. 止增笑耳.()15. 于.人不啻倍也() 16. 故人之为.虎食者() 【答案】:1.连词,表并列。2.把。3.即使。4.全,都。5.助词,的。6.有时。7.这。 8.难道。9. 全,都.10.表转折关系,可是。11.指柴草堆。12.原来。13.也。14.罢了。15.跟,,相比。16.表被动关系,被。 七年级下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 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3.投诸.渤海之谓()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虽.我之死() 6.无陇断焉.() 7.舜发于.田亩之中()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9.所以 ..动心忍性() 10.曾益.其所不能()11.以.堙于东海()12.乃.遣吏持币往() 13.信夫.()14.尝.见史舍人嗣彪() 【答案】:1.将近。2.哪里。3.之于。4.竟然,还。5.即使。6.句末语气词。7.从。8.所以。9.用这些来,,10.增加。11.用来。12.于是。13.语气词。14.曾经。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2篇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2篇 【篇一】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自主探究指明句中“何”字的用法和意义。 1、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客何为者?《鸿门宴》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1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13、何其衰也!《五人墓碑记》 14、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5、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规律总结归纳“何”的用法: 1.作词时,意义: 2.作词时,意义: 3.作词时,意义: 4、固定用法 课堂演练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自主探究二、指明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3、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5、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庸》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7、其一人专心致志《弈秋》 8、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1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13、其业有不精,得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规律总结归纳“其”的用法: 1.作词时,意义: 2.作词时,意义: 3.作词时,意义: 4.作词时,意义: 实战演练 下面的短文中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例句: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②此皆言其可目者。() ③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④用手拂之,其印自落。() ⑤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⑧其业不精,德有不成者() ⑨其皆出于此乎?()

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对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绝对离不开一批具有文化基础、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实践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长王先佳撰文《综合实践活动+互联网——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刊载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第95期),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综合实践活动+互联网”实施模式研究等方面阐述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难题应该何去何从。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背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接触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的课程。学习的方式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弥补了基础教育课程的不

足,改变了基础教育中一些传统的陈旧教学与学习方式,更新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主要体现在: 1.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研究的主题来源于生活和自 然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成为学生研究的课题。学习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过程性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注重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对将直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学生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在主题设计中融入STEM教育元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主题探 究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3.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的教学环节,在过程中融入观察、制作、表达与内化,通过体验式学习逐步获得实践与创新能力。 4.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

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蕉岭中学2015届二轮复习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 【学案略语】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考查知识面较广,可能涉及到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全部特殊文言现象:实词(通假字、偏(同)义复词、偏义副词<见、相>、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18个)、兼词(诸、焉、盍、叵、耳)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本学案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构建文言文考点知识框架,训练同学们的采点得分意识,帮助同学们多得分、得高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2.把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 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石刻,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小北海是济水东源。延庆寺,济水西源龙潭旁边,“龙潭夜月”被誉为济源九景之一。寺院里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人文故事丰富。奉仙观主殿三清大殿大胆豪放的建筑手法,非常罕见。立于院内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 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

方式,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了解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研学线路 西关学校---济渎庙---珍珠泉---延庆寺---龙潭泉----奉仙观---西关学校 三、适用学段 小学四五六年级 四、课程主题 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 五、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月夜》,增加学生对济渎庙内景色和龙潭泉月夜景色的了解和喜爱。 3.通过查阅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水东源--济渎小北海、珍珠泉、济水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水水系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4.通过现场拓片制作,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拓片的制作过程,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文言虚词专题复习学案

文言文---文言虚词学案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虚词考点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12课时。其中讲读课6节,练习课4节,讲评课2节。 【真题体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 B. 卒不为宗亲求位你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 D.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 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 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 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 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译文:。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 译文:。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 译文:。 【考点分析】 一、综合概述: 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 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或、然 3、疑问代词——安、焉、何 (二)副词: 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乎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 因、遂 (五)助词: 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 二、词类分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①代人:谁、孰——谁、哪一个 吾孰与徐公美? ②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 哪里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 过去、刚才,从前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且、将、欲、行、垂——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第- 1 - 页共13 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济源市太行路学校 2017年4月

太行路学校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一、课程背景 为贯彻党得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得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得有关要求与学科教学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究河洛文化,寻访华夏文明”得研学旅行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与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紧围绕我校“为师生得终身发展奠基”得办学理念,践行“德艺同厚,知行合一”得办学目标,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得爱家乡、爱祖国得家国情怀与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得课程设计思路: 1、充分利用“洛阳”河洛文化资源得多元性,内容得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得研究。 2、以“洛阳”河洛文化有关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得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主题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四、课程目标 1、通过对洛阳博物馆得参观,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得历史文化,体会河洛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通过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得发展变化。增强学生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得信心与决心。 3、参观白园,在山石中追寻白公得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得诗魂,体会中国历史得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唐代诗词文化得繁荣。 4、让学生学会通过收集整理、研讨交流,走访等形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团队合作、健康环保、探究合作、文明公德、自我超越”等意识。 五、实施学段:八年级 六、研学路线 太行路学校--二广高速--开元大道一洛阳市博物馆—宾馆用餐--龙门石窟—白园—观景台主题活动--返回学校 七、研学内容 1、参观洛阳市博物馆,了解夏商周得青铜文化及其代表--鼎在历史长河中得作用,河洛文明、古代石刻、书画、汉唐陶俑、唐三彩、宋代瓷器、宫廷文物、石刻艺术与书画艺术成就,玉器得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得知识。 2、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探究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得石刻、碑文、书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得发展变化。 3、参观白园,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半生留恋并安息得地方,山石中追寻白公得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得诗魂。同时体会白居易得诗歌特点,感受白居易得忧民情怀。 4、在龙门石窟观景台开展主题活动。背白居易得诗词,讲白居易得故事,唱《中国志气歌》,向游人宣讲“历史无法复制,经典无法还原,爱我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并邀请游人签字。 5、了解济源得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 6、了解洛阳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18个文言虚词训练(教师版)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复习“之”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余之力尚足以入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0、顷之,烟炎张天。11、蚓无爪牙之利。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5、夫晋,何厌之有。 1—2动词“到……去”;3—4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5指示代词“这”;6用在定语 和中心语中间“的”;7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8—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用在时间副词后, 补足音节;11-13定语后置的标志;14—15宾语提前的标志。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答案:1、动词,到、往2、代词,他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这样 5、指示代词,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的9、人称代词,我 二、复习“而”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图穷而匕见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5、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0、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1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14、既而儿醒,大啼 参考答案:1—2连词,表承接;3—4连词,表并列“和”“并且”;5—6连词,表转折“却”;7—8连词,表递进“而且”;9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0—11连词,表假设“如果”;12连词,表因果“因而”;13代词,通“尔”,“你”“你的”;14既而,不久。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及收获汇编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及收获汇编 导读:本文研学旅行活动心得及收获汇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找寻,共同铭记。 二、课程开发的有益启示 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课程开发的成功,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着力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研学旅行如何与学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如何设计?此次的培训学习,带给了我们如下思考: 1、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高频文言虚词学案(教师专用)

第二节高频文言虚词

编者按: 2012年全国高考的16份试题,有9份试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涉及的文言虚词有10个之多,可见高考对常见文言虚词考查的重视。 这10个文言虚词,按出现的频率排列,依次是:以(9)、为(6)、其(5)、之(4)、而(3)、于(2)、所(2)、且(1)、则(1)、乎(1)。本书将结合2012以及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对它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逐一进行讲解,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以 (9次,出现率100%) 【用法例释】 1.介词 (1)表原因。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在”。如: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依据、凭借、按照。如: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余船以.次俱进。 (4)把、用、拿。如:a.以.为轮,其曲中规。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连词 (1)表示并列、修饰或递进关系,相当于“而”。如: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樊哙侧其盾以.撞。 (2)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以便。如: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3)和“上”、“下”、“东”、“西”、“往”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召有司按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动词 认为、以为。如:皆以.美于徐公。 4.副词 通“已”。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012高考回眸】 山东卷第10题C项: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前句介词,用;后句连词,因为。 广东卷第6题D项:澍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都是介词,用,凭

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20XX年11月24日,序号:072)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 3、能结合语境理解并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堂六环节】 一、导----(7分钟) 回顾翻译方法: (一)文言句子直译法:留、换、删、补、调。 1、留: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2、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等情况。 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5、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 6、连:在上面五种方法是基础上,还需注意一个“连”字,即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看译出来的文句是否连贯自然。 (二)在直译不能保证原文通畅的情况下,采用意译 真题示例(20XX年全国卷):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留——李将军;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 调——……之谓(固定句式):说的是……/是说……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分析] 保留——死、天下、为;替换——及:到、等到 之:的日:时候知:熟知、了解不知:不熟知、不了解与:和 皆:都尽:竭尽、极力表示、……至极哀:哀悼

研学旅行安排

校长寄语 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它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地问题等活动,融入社会、贴近自然、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推进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们期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成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学校核心课程之一。愿黄中师生并肩携手,共同创造鲜活而灵动的属于黄中人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系列课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前期指导 一、确定研学小组成员、组长及组名 听从班主任的分组安排,确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选出组长。二、选定研学课题,明确研学方式 小组自主选定研学课题,与指导教师沟通,明确课题研学目的,了解常用研学方式方法,熟悉一般研学过程,关注评价细节。 三、安排小组成员分工任务 小组分工明确,任务均衡,突出合作,统一指挥。 四、准备研学资料及相应设备、工具 l.查阅研学资料的方式:书箱、上网,并进行整理。

2.准备笔纸、画笔、照相机等相关工具。 3.与指导老师联系,提前进行学习单的预习。 五、其他准备 l、提醒学生准备好日常用品及常用药品。 2、进行出行安全知识及礼貌言行指导。 3、摄影知识指导。 人生远足活动守则 带队教师: l、对整个远足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安全负责,对管理教师组织管理情况给予评价。 2、对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有效处理,定时向学校汇报每天远足的活动情况。 3、本着有利于远足活动安全、有序、愉快的原则,遵照远足合同安排进行有效的组织、积极与合作单位交涉、协调。 管理教师: l、了解行程安排,对本组学生安全负责,对本组活动进程监控与组织。 2、积极指导学生组长,调动学生安全有序愉快的进行远足活动,督促每天按照课程进行有计划的活动,督促学生完成课程计划。 3、随时观察学生状况,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问题及时向带队领导汇报。 4、活动结束之后负责督促本组的人生远足总结和汇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导学案(教师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代春林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归纳总结《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并熟练掌握应用,做到活学活用。 2、以课本为主进行总结归纳并记住典型例句。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用法。 3、掌握并应用一些推断虚词的方法。 一、【考纲知识精解读】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其实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虚词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内容。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非常灵活,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两点: 一是“常见文言虚词”,是以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对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其用法和意义,并能加以解释,绝不是要求考生孤立地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二是“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二、知识归纳 1、学生参看《三维设计》137——141页18个文言虚词的归纳,结合课本补充并加以背诵直到熟练掌握应用。 2、抓课文,注意归纳。课文是虚词应用的典范,重点的文章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 3、每天背诵并掌握一个虚词。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三、方法总结、技巧点拨。 1、认真阅读《三维设计》142页备考锦囊“推断文言虚词的7种技法”并联系所学课文熟悉这些方法。 2、方法补充(1).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解答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遣使纳降于燕”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田单,是施动者;后者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第二句中“于”译为“被”。(2).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能推断出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将以定其志也”和“必有以也”,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动词,“作为”。 (3).语境推断法。文意和句意常常确定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可根据上下文来进行推断。如“妪每谓余曰:‘某所……’”和“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前句的语境是归有光的母亲非常慈祥、和善,对儿子很关心,因此“每”是“经常、常常”的意思;后句的语境是张特立名望高,受人尊敬,东平的严实对他很尊重,“每”的意思与前句相同。(4).词语替代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你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替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过于荆,至江上”和“苛政猛于虎”,后一句源自课本,考生比较熟悉,“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比……更……”的意思,用“比”代替句中的“于”,句子通顺,语义不变;但将“比”代替前一句的“于”,显然讲不通,前句中的“于”是“从”的意思。如果是选相同的项,该项即可排除。四、巩固训练 (1)、分析以下例题巩固相关的方法、技巧。 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词性界定法)A.三请,不见.许筑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筑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筑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筑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有的同学选择A项,初看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分析,就发现了错误。A项前句中有动词谓语“许”,意为“允许”,因此,“见”就不是动词,应该是介词;后一句中的“见”明显地带了宾语“公”,应作动词用,“拜见”的意见。可见,只要弄清了两个要求判断的词的词性,其用法也就确定了。 【答案】D。

初二2019年研学旅行课程开设方案

“亲近乡土,热爱劳动”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要求,“亲近乡土,热爱劳动”研学研行课程开设,将建设一批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劳动实践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喜悦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活动时间 5月17日下午 二、活动主题 亲近乡土,热爱劳动 三、内容形式 参与人员:7.5、7.6全体学生、班主任、助理、级部主任、家长代表。 活动流程:(1)学生来回徒步,确保交通安全和队列秩序。(班主任、自愿参加家长) (2)园区负责人整体介绍项目情况,重点突出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园艺生产和观光农业的广阔发展前景等。(园区负责人、级部主任)

(3)学生分区域对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进行观摩学习和劳动体验。(园区负责人、班主任) (4)结合樱桃、火龙果、芍药、牡丹、猕猴桃、桑葚等实例,讲解生物知识。(生物老师) (5)围绕乡村风景、特色种植、花卉水果等主题,进行摄影、绘画、歌咏、朗诵、手抄报、征文等一系列现场比赛,形成实践作业。(班主任)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班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和学校方案要求,创新开展活动,扩大学生参与面,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二)精心组织。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要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同时注意保障安全,不搞铺张浪费,实现与勤俭节约教育相融合。 (三)做好总结。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各班学生的组织管理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学校设计的实践作业,各班进行合理分解,在班内展示交流后,分别评选5份优秀作业上交,学校将对研学旅行优秀作业进行布展,纳入班级考核。参与活动的教师,捕捉精彩图片,积极撰写稿件,积极进行宣传报道,发表后纳入教师宣传项目考核。 凤凰镇召口中学 2018年5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