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污染物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污染物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污染物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污染物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文本编号MKF-2-XZ-008 文件版本A/0 生效日期2014.12.20 第 1 页共3 页

目目的/范围:预防化妆品、与化妆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包装材料等避免掺入润滑剂、洗涤剂、金属异物和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物。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现场管理。

NO 控制要求措施职责纠偏记录参照

1 化学性污染物污染的

防控:1)加工区域不得使用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

有毒有害品。

2)化学物品必须明确标识存放于专门的地方,

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

3)用于非化妆品生产的润滑剂等其他材料须隔

离存放,并清楚的贴上标签。用完之后整个区

域要彻底清洗、消毒后才能开始生产。

技质部

工程组

及时清除可能引

起化妆品污染的

污染物

员工员工卫生

检查表

2 防止金属异物的污染:1)为生产部设施制定常年的设备维护保养计

划,以防产生易坠落和易破裂金属异物。

维修人员根据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保养,

保证加工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在生产过程

或产品贮藏过程受到金属异物及其他异物

的污染。

2)维护保养工作只能在停产时进行,结束后

必须彻底清理现场,以防螺丝、金属碎屑

等异物在加工过程进入化妆品。

3)如生产中需要进行维护保养,维修人员必

须穿戴加工车间使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并

竖立隔离墙,保证维修工作不会对产品造

成污染。工程组发现异常应立即

进行修理,使其

恢复到正常工作

状态,以防金属

异物掉入产品

中。

设备维护保养

记录

文本编号MKF-2-XZ-008 文件版本A/0 生效日期2014.12.20 第 2 页共3 页

3 防止来自加工环境污

染物的污染:1)废弃物处理的要求:用于盛放废物的容器必

须有明显的标识,外表必须保持干净,结构必

须有盖、不渗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

吸引虫害。里面的废物的量超过2/3时必须马

上清理,以防垃圾溢出污染加工现场。废物流

出的通道必须不给化妆品、半成品、原料等带

来污染;

2)地面必须平整、光滑,易于清洁,不易积

水;

3)防冷凝水污染:车间必须设置良好的通风系

统,以防冷凝水凝聚,天花板的材料必须能够

防冷凝水凝聚。

生产部地面有积水时,

必须用地刮刮

干,以防废水溅

到化妆品或化妆

品接触面。

当化妆品裸露面

上方的设备上出

现冷凝水时,必

须立即用消毒抹

布擦干净。

卫生检查记录

4 防止玻璃破碎带来的

污染1)加工车间内禁止使用玻璃器具,与加工车间

相连的所有的门窗不得使用玻璃,凡有玻璃

隔墙的地方,必须在玻璃上贴上粘纸,以防

玻璃破碎时飞溅。

2)危险品仓库的灯必须有防爆装置。

3)一旦当加工车间的玻璃破碎,如非生产期,

必须彻底清理现场;如处于生产期,必须由

主管对产品受污染的风险作出评估后决定

对产品的处理方式,必要时报废产品,并对

现场进行彻底清理。

工程组

技质部

生产部

1.所有有玻璃

的地方增加

屏蔽。

2.非生产时彻

底清理现场。

3.进行风险评

估、必要时报

废产品。

文本编号MKF-2-XZ-008 文件版本A/0 生效日期2014.12.20 第 3 页共3 页

5 监控和检查1)组长每日开工前检查是否存在任何可能污染

化妆品或化妆品接触面的掺杂物,如潜在的有

毒化合物、不卫生的水和不洁表面所形成的冷

凝物。

2)每日对机械加工设备、化妆品接触面进行点

检,以防来自设备的金属异物,点检尤其应注

意化妆品接触面和化妆品暴露上方的设备上易

坠落和破裂的部位。

3)维修时,必须清点出入车间时所带的物品,

防止金属异物遗留在加工现场造成潜在的隐

患。

4)班组长每天检查有无过敏源。

生产部

工程组

应及时消除污染

源卫生检查记录

设备维护保养

记录

批准审核编制

生产过程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文件变更记录页Document Change History

1 目的 搞好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及有害物的管理,防止因交叉污染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 3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车间的布局工艺流程图的制定。 3.2生产部负责对员工进行规范操作及卫生培训,负责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常规维护与清洗消毒以及维修改造(含HS)。 3.3 品质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监督检查(含HS)。 4 工作程序 4.1 防止车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4.1.1 控制要求 a)保证车间建筑设施的完好。 b)根据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按照车间布局图、设备布局图做好车间设备 c)按照人流物流图保证人流物流分开,按照车间分区图保证清洁区与其他次清洁区严格分开;保证加工工序相互隔离;保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在加工储运过程中严格分开(含HS)。 4.1.2 监视要求 a)每班开工前/生产、储存过程中随时监视。 b)班组日常监控,品质部不定期抽查。 4.1.3. 纠正措施 检查中发现问题,由抽查员跟踪解决。存在交叉污染隐患的车间布局或加工流程由生的部重新调整或改造。(含HS) 4.2 防止新员工培训不合格造成的交叉污染(含HS) 4.2.1 控制要求 办公室安排各部门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的HS相关的要求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2监视要求 生产车间和部门对新人上岗时检查其有无经过相关培训(含HS)。 4.2.3 纠正措施 没有经过HSF相关培训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需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4.3防止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交叉污染(含HS) 4.3.1 控制要求 a)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服、鞋、帽,清洁区生产人员不得佩带首饰、手表及化装,不得留长指甲和擦指甲油,不得喷香水,不得在生产场地晾衣服。 b)清洁区生产人员进入和每离开从属区域后必须洗手、更衣、消毒。 c)个人物品和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d)在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吸烟、随地吐痰。 e)各工序人员尽量减少串岗;清洁区在生产期间不得打开未装有窗纱的窗户或门。低清洁区的员工工作服工器具不得流向高清洁区。 f)清洁区员工工作服、帽每天集中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g)生产车间使用的工器具、清洁工具应分离使用,按不同工序不同用途清洗消毒和存放,禁止混用、混放

三废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某某有限公司废水、废气、固废污染防 治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废水、废气及固废的排放,防止环境污染,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三废”污染,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确保外排污染物达标排放,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厂内所有排放废水、废气及固废的单元工艺,规范厂内环境的防治与管理。 3 职责 3.1 环保综合部是废水、废气、固废污染防治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厂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分解、下达厂级环保管理任务,负责环保指标的考核。负责查找厂内环保隐患,并组织相关单位提出技术改进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2 环保综合部是废水、废气、固废污染防治控制程序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环保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与园区的管理进行对接,第一时间反映本企业及园区的要求。

3.3 机台生产部负责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工作 及环保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4 机台生产部负责厂内废水、废气的处理、排放,污水、废气治理设施稳定、有效运行及日常的维护、管理,固废分类收集和日常管理。 3.5 维修部负责环保治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全厂的治理设施、管道、设备、电路等的维修和更换,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废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4.1.1 废水的来源 4.1.1.1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厂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包括生产工艺排放废水、机器设备冷却排水、设备和场地清洗水、施工过程中排放废水、化验分析废水、高浓废液和装置区内收集的其它污水等等。 4.1.1.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指办公楼洗手间、水池、浴池和食堂排放的废水。 4.1.1.3雨水 进入厂内明沟和污水处理场的初期雨水。 4.1.2废水排放的控制管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最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最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BC-QPZL-BZ830 版本: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xx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历史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定义 (3) 4职责 (3) 品质部: (3) 生产部: (3) 研发中心: (3) 工程部: (3) 供应链部: (3) 5程序 (3) 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 (3)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理 (4) 成品最终检测不合格品的处理 (4) 客户退货(含客服装机退货)不合格品的处理 (5) 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5) 6相关文件 (5) 7记录表格 (5) 8流程图 (6) 1目的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通报、评审和处置,以便有效地控制不合格品;不收不良品,不做不良品,不出不良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不合格品(包括:来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和客退品)的控制活动。 3定义 不合格: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4职责 4.1品质部: 判断不合格品,跟踪不合格品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出公司。 4.2生产部: 负责相应不合格品的隔离与返修工作。 4.3研发中心: 负责对设计方面不合格的产品分析改善。

4.4工程部: 负责制造过程不合格品的分析改善。 4.5供应链部: 不合格物料与供应商联系改善;负责不合格物料的库存、隔离。 5程序 5.1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 品质部检验人员按照《来料检验流程》对来料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超过允收水准时,填写《IQC来料检验报告》并将不合格样品交给工程师进行确认,无法判 定时,由部门经理处理。 5.1.2经品质人员直接判退货的物料,QC贴上不合格标签,仓库将其放在指定区域隔离, 并通知采购,由采购通知供应商处理。 IQC根据检验标准检验时,发现物料不合格,但生产部需要紧急使用时,品质部组织供应链部、研发中心、工程部、生产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评审。 5.1.4不合格物料的评审结果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果: A:物料缺陷影响严重,整批退货。 B:物料缺陷可以在以后加工中解决,或影响较小而又交期紧急,可以“特采”; 由责任部门提出特采申请,相关部门会签,质量总监批准。 C:生产急需此批物料,可考虑对物料进行“挑选使用”或者“加工使用” 5.1.5若会影响到产品的功能,但不合格率在可接受范围,或材料不合格可能造成作业 困难,但该不合格可由生产线排除,为维持生产,可征求生产部对该材料100%挑 选或重工后上线使用,生产部汇总所用的人力,工时,提供供应链部处理。 5.1.6物料的评审裁决权为质量总监。 5.1.7不合格物料经过评审完后,由品质部以《品质缺陷库》平台模式或《纠正预防措 施报废》发送给供应商处理, 品质部跟进处理结果。 5.1.8供应商按照8D报告或《品质缺陷处理流程规范》要求内容回复,品质部根据 供应商以后的来料质量,验证其改善措施的效果。 5.2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理 首件检验不合格时,IPQC人员应立即制止该线生产,连同记录及不合格样品,交予生产组长确认,要求立即纠正。 5.2.2生产部发现品质异常时,首先需将异常品进行隔离,由品质确认后,品质组织相 关人员分析;属于作业问题能修理的,交由专人进行修理;属于来料问题联络 IQC确认处理;属于设计问题联络研发中心处理。 5.2.3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材料,经品质确认:损坏且无法再修理的的半成 品,成品,由品质贴不良品标识;生产部将不合格品退回仓库。明显损坏不能 够再用,而且已经退入仓库的物料由供应链组织填写《报废申请单》,经过 相关部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5.3成品最终检测不合格品的处理 成品最终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品品质部予以标识放置,交给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确认,由生产部门予以返修。 所有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经品质部检测合格,才能出货。 成品终检发现不合格时,品质部以《品质缺陷库》平台模式,要求生产部门详细分析原因,作出改善措施;品质部对生产部门的改善效果进行验证,直到问题解 决。

17-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1页共3页 1.目的: 防止加工操作人员、原料和废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染。2.范围: 适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原辅料、包装材料、操作人员、工器具不卫生而造成交叉污染。 ? 3.责任人: 1、生技部负责制定防止交叉污染规章制度。 2、车间生产班组长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办公室负责处理违纪人员的处罚。 4.预防交叉污染程序: 产品流程控制 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要求从原料→印刷→复合→熟化→制袋→包装的顺序进行,不可任意调整加工步骤,生产加工过程的产品必须严格在其加工步骤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 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 厂房内部设计与布局应满足良好食品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不同清洁加工区,操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岗。 不同清洁区使用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 原料、成品在加工、包装、贮存的过程中要严格分离,防止原料、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造成交叉污染。原料包装材料入库前先检查是否有外包装破损,如果发现有应及时通知生技部评估处理后,再决定是否入库。 物流流向要按工艺流程图,原料和操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的通道,应分设二处避免交叉污染。 原料进车间之前一定要清理干净包装袋上的灰尘。 车间不得堆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操作人员喝水用的茶杯有专一地方存放。

生产过程中产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不卫生物品时,应为不合格产品。 ? 已成型的产品避免再受污染,直接放入周转箱内,通过传递仓送入包装间。 落地受污染的原料不准掺和使用,修边整理后的产品要干净,产品中不能留有异物。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 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2页共3页 包装袋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的垫仓板上。 未加工的原料,和已加工的成品必须分开存放。 严格区分和标记原料,成品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或落地产品要装入指定的废弃物桶内不得回收使用,废弃物桶应加盖,以防止污染空气,每天及时清理干净。 原料、包装材料、成品仓库应保持通风、清洁、干燥、产品堆放在垫仓板上并有标识,做到先进先出。 运输车辆要保持干净,车辆内不得运输与产品无关的物品。 > 车间卫生员每天下班后开启紫外灯对生产车间、更衣室进行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3工厂设计、预防交叉污染。 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生产区布局,按产品工艺流程设计,不同的加工区域都要隔离。 生产车间、包装间、要做到人流和物流分开,注塑成型后的产品应通过传递窗进入包装间。预防产品交叉污染,加工人员的卫生控制。 生技部要制定操作人员卫生制度,并公布上墙。 操作人员上班前要按洗手、消毒程序操作。 洗手、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充分涂擦肥皂或洗手液→清水冲干净→消毒液(消毒液浓度50—100PPM)浸泡10—30秒→清水冲干净→双手烘手机烘干。注塑成 型操作人员的手按要求两小时消毒一次。 # 参观者、设备维修人员等也应遵守上述洗手、消毒程序。 在以下情况下要进行再洗手、消毒:

生物科技公司污染物控制程序

生物科技公司污染物控制程序 ADF-CX14-2017 1目的:确保公司管理和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生产扬尘、噪声、废水、废弃物)得到控制。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和生产全过程污染物的管理。 3相关文件 4职责 4.1本程序的责任部门是生产部,负责对本程序运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4.2综合办负责处置公司办公区域废弃物。 4.3生产部负责处理生产全过程污染物控制。 5工作程序 5.1生产现场界噪声限值(依据何处的规定提供该控制标准) 5.2噪声控制措施 a.生产应安排在6:00——22:00间进行,若因工艺等技术原因需连续生产,必须经过建设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合法夜间生产手续。

b.应每年进行一次噪声的监测和测量,遇有特殊情况噪声的检测应及时,且应在噪声产生集中的时段进行监测(包括自测和委托监测),执行《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c.生产部在敏感区域生产时,应对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有效的降噪措施。 5.3废水处理 a.经生产所属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后,各生产现场的清洗污水应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部禁止未经沉淀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道、市政雨水管网。 b.厕所必须建沉淀池,沉淀池应派专人联系环卫部门及时清理。 5.4废弃物管理 可回收类 5.4.1 5.4.2 生产部建立本单位的《废弃物清单》,并在临时和固定存放点设立醒目的标识,标明此处所存放的废弃物种类、名称

等,垃圾存放点原则上应封闭。 5.4.3废弃物的存放 a.各个产生废弃物的单位应设置废弃物临时置放点。并在临时存放场地分开存放。 b.有毒有害废弃物单独分类封闭存放,废电池与其它有毒有害废弃物分开存放。 c.在场内运输废弃物时,应确保不遗洒,不混放。 5.4.4废弃物的回收 a.工业棉布、油手套、含油纱布(棉布)尽量回收处理后,再利用。 b.在生产现场,对于可回收的生产垃圾,如:废旧铝材、塑料等要分类堆放,以便回收利用。 5.4.5废弃物委托处理 a.对于公司生产、生活、办公中产生的无毒无害废弃物,由生产部自行委托有准运证件的单位运输,委托相关方按国家、地方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签订《废弃物清运协议书》。 b.对于有毒有害类废弃物,由生产部统一委托有毒有害废弃物清运单位进行处理,并签订《废弃物清运协议书》。 5.4.6办公区废复写纸、废色带、废磁盘、废计算器(机)、

污染物及废弃物排放控制程序(含表格)

污染物及废弃物排放控制程序 (ISO14001-2015) 1.0目的 为对公司运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管理控制,减少和降低其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确保公司环境方针、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办公、监理过程中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 3.0引用文件 GB/T 24001-2016 idt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0职责、权限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污染物及废弃物的排放控制程序》进行策划、管理,并对各部门废弃物的管理、控制进行指导和监督。 4.2 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域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并保存办公区域的《监督检查记录表》; 4.3 各项目监理部负责本监理部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并保存本监理部的《监督检查记录表》;; 4.4 总工办负责审核办公区域及项目监理部的《监督检查记录表》,并汇总备案。

5.0工作过程 5.1 空气污染物的管理和控制 5.1.1 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在办公室内焚烧垃圾、物品,尤其是有机塑料制品; 5.1.2各部门不得采购不符合环境标准的物资及原材料,已采购的物资、原材料一经发现对环境存在不良影响,要及时处理,不得投入使用; 5.1.3公司车辆要严格管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检测,对尾气排放已超标准的车辆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5.1.4 公司各监理部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设备开、停前后均应认真检查设备状况,尽量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5.2 水污染物的管理和控制 5.2.1 公司的废水及污水均应排放至相应的地下管网排污管道; 5.2.2 各项目监理部的生活污水及废水要集中排放,且符合相应的污水排放管理办法。 5.3 噪声污染物的预防和控制 5.3.1 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减少噪声污染;5.3.2 对产生噪声的场所,应采取工程措施隔离噪声源,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5.4 废弃物品的管理控制 5.4.1 废弃物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编号:AVH-PZ/CX-8.3 版次:1/A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对生产和采购过程中、产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地进行标识和隔离、处理和整改,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及顾客处,确保按程序正确地处理不合格品。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MRB)的组织机构、职责与权限,不合格品审理要求与处理程序,不合格品处理单的管理,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品、废品的管理,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交付产品出现的不合格的处理及记录的控制。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材料、过程中的产品及成品出厂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3.术语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保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包括废品、返工返修品和超差利用品。可疑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计量器具或检测设备失效时,所检验和试验过的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及入库前的成品检验,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标识、隔离;在不合格品有了明确的处理意见后,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4.2品质部负责监督和检查不合格品处理纠正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负责保存纠正措施及整改情况报告;负责生产部隔离的不合格品的确认。 4.3公司设置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MRB) MRB成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质量意识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不合格品的评审原则及程序 5.1不合格品的评审原则 基层MRB或公司级MRB处理。 5.2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5.2.1 不合格品的标识:不合格品的标识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 》处理意见填写返修单、《报废通知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单登记表,并负责对不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5.5.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0 目的 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向顾客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特制定本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权限、要求及记录。 本程序适用于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控制。 2 引用标准 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手册 3 术语与缩写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idtISO9000:2005,IDT《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中的术语。 4 职责 4.1 质量管理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采购产品、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评审,根据不合格性质向主管领导报告处置意见,由主管领导进行批准,质量管理部组织对其纠正的验证。 4.2 质量管理部负责采购产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置。 4.3 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并实施处置决定。 5 管理内容及控制要求 5.1 不合格品的规定

a 采购物资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 b 生产过程、最终产品一般不合格品:不影响产品的重要性能(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c 重大不合格品:不能返工(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5.2 采购不合格品的控制 质量管理部对采购产品经验证不合格时,应进行退货,如需让步接收,应由质量管理部按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经总经理批准后可让步接收,应记录不合格品的性质,生产单位要跟踪使用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需要时让步接收需顾客批准。 5.3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控制 a 质检员发现生产过程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报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评审,并做出处置决定:返工消除不合格、报废,由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和处置,返工后要进行重新监视和测量; b 质检员发现生产过程的重大不合格品(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品),要报告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报告总经理批准,需要时经顾客批准,评审做出的处置决定:返工、放行、报废。返工后要重新监视和测量。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实施处置决定; c 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由质量管理部按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报总经理批准处置,必要时需得到顾客的认可。 5.4 不合格品的处置 适用时,可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 返工、消除不合格品;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中污染 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 编号:

一、概述 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 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程序

编号:SM-ZD-34003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程序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程序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生活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生活、办公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DJ 218.004-2006 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Q/JDJ 212.013-2006 绩效测量与监测管理程序 Q/JDJ 220.026-2006 法律法规识别和获取控制程序Q/JDJ 217.021-2006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 3 职责和权限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1目的 为确保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市场退货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和记录。 3权责 3.1质量管理部 3.1.1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客户退货产品的判定、标识和记录; 3.1.2负责跟踪不合格品处置结果,以及对不合格品纠正后的再次验证; 3.1.3质量负责人负责物料、成品让步放行的最终批准。 3.2制造部(生产课) 3.2.1负责让步接收物料的跟踪使用,落实相关工艺措施; 3.2.2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标识及维修; 3.2.3负责按返工方案实施返工并记录; 3.2.4负责组织B级品全检及分选。 3.3制造部(技术工艺课) 3.3.1参与不合格物料让步接收评审; 3.3.2负责制定不合格产品返工方案。 3.4研发中心 3.4.1参与不合格物料、成品让步接收评审。

3.5中国/海外业务中心 3.5.1售后服务部负责市场退货不合格品复检、修复; 3.5.2参与成品让步接收不合格评审; 3.5.3业务中心总经理负责B级品签批。 3.6供应链管理部(仓库管理课) 3.6.1负责不合格物料标识、隔离及退货处置。 3.7成品仓 3.7.1负责不合格成品标识、隔离及退货处置。 4定义 4.1不合格:不能全部或部分满足规定的要求。 4.2让步接收:在不影响整机主要性能,而又生产急需的情况下,对批不合格物料采取让步许可使用的一种处理方式。 4.3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返工后的产品可作合格品。 4.4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修复措施,返修会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4.5挑选使用:将批不合格物料中的合格品挑选出来使用,不合格品退货或报废的一种处理方式。5程序 5.1不合格物料控制 5.1.1来料检验发现不合格时,质检员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填写纸质《来料检验报告》,经来料检验课负责人审批后发布给采购和原材料仓,原材料仓根据判定结果拒收。 5.1.2因生产急需,且不合格物料的使用不影响产品安全性、使用性能及可靠性时,采购可启动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并根据不合格的具体内容提交对口部门(如下)进行评审: a)涉及成品外观、包装及标识不合格由成品检验课签署;

2019年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3.1改)

1 目的 防止不卫生的物品或不适当的员工操作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它食品接触面,确保本厂生熟产品加工区有效隔离,并减少因工厂设计不良造成的交叉污染。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需要卫生安全控制的环境、设备、产品及个人卫生。 3 职责 3.1配送中心负责原材料与成品的隔离贮存与发放。 3.2各生产车间负责各包工区环境卫生、设备、产品以及员工卫生。 3.3办公室负责公共区卫生管理 3.4品保部负责卫生监督检查;加工中心管理组负责生产作业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3.5各生产车间负责废弃物的处理。 3.6 HACCP小组负责每月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程序 4.1生产作业区的设置 4.1.1根据产品的卫生安全控制需要,设立相应的外包装作业区、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 4.1.2对清洁作业区要实行有效隔离防护,对人、物、气流控制,并有明确的标识。 4.1.3清洁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器具,必要的器具要定置管理。 4.2操作人员要求 4.2.1员工在接触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之前必须保持手的洁净。 4.2.2员工在处理废弃物或其他污染物后,必须进行双手的清洗、消毒。4.2.3从低卫生要求区进入到高卫生要求区工作,必须作好相应的清洗、消毒程序,达到高卫生要求区标准才能进入。 4.2.4对进入清洁作业区的操作人员要进行控制,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

进入清洁作业区。 4.3. 器具、设备及包装材料的要求 4.3.1. 生产线设备的清洁按《设备清洗消毒规范》执行。 4.3.2. 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的器具不得交叉使用。 4.3.3. 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地面及其他不卫生物品时,必须立即消毒和清洗。 4.3.4. 用于生产、调配、包装等设施与器具使用前应确认已被清洁消毒。4.3. 5. 已清洗过的设备和器具应避免再受污染。食品容器必须放置离地面15厘米以上。 4.3.6. 生产用水的水管不使用时应将水管放在水管架上。水龙头不能进入低于水边缘的水槽中。 4.3.7. 外包装材料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干燥的仓库内,离地面10厘米以上。 4.4. 原料和废弃物的处理 4.4.1. 低风险区的原料处理不得在高风险区处理。 4.4.2. 废弃物应由生产车间每天及时清理,定点存放。存放在生产区内的要密封不外露。 4.5. 监控 4.5.1. HACCP小组或品保每月要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5.2.车间主管每日要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 4.6. 纠正 4.6.1. 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马上采取纠正措施,责任落实到相关区域或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处理。 4.6.2. 发生交叉污染情况,要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同时要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具体要求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 引用文件 5.1. 《设备清洗消毒规范》 5.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记录 6.1 《车间每日交叉污染检查记录表》 6.2 《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6.3 《交叉污染处理记录》 6.4 《安全卫生检查记录》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

1目的 产品形成过程中,为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对进入洁净区的过程设备、所建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员等进行控制,尽量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控制微生物或微粒的污染,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及生产环境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洁净区消毒管理,组织操作人员做好洁净区的环境、器具等清洁工作,工艺纪律的检查及工作环境的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及设备的维护、保养,洁净区人员的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各项工艺卫生管理规定的实施。 3.2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器具、测量装置的采购。 3.3 质量部负责生产环境监测和监视,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 3.4 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员培训与评估,环境的监测与监视的评估。 4程序 4.1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健康要求 4.1.1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4.1.2洁净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无传染病、皮肤病、结核病等疾病,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对在洁净区工作人员的体格检查,符合健康规定方可进入洁净区工作。 4.1.3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人员体检,并将所有体检表收入健康档案。 4.1.4 对于新入职的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先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入职。 4.2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与物品的清洁要求 4.2.1 对于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物料、工装器具、设备等应有清洁或净化要求,并形成文件。文件应包括人员与物品的清洁程序与要求。 4.2.2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对手再次进行消毒。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消毒剂的种类、使用、配置、要求应形成文件。 4.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着装要求 4.3.1 关于着装的具体要求应形成相关文件。 4.3.2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工作服的管理规定。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4.3.3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4.4在产品实现中洁净区的环境要求与监测 4.4.1 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各项指标要求如下表

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R-07

1.目的 通过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的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的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的误用及产品实现过程的不合格工序转入下道工序的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和满足合同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产品实现过程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含采购物料、机械设备、半成品、成品以及售后产品等出现的不合格)。 3.职责 3.1 生产部经理 3.1.1 参加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 3.1.2 组织一般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3.2技术部 3.2.1 参加所有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负责对质量事故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验证。 3.2.2 组织制定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经技术副总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指导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的实施。 3.3公司生产部和质量检验部 3.3.1生产部负责组织本产品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的实施,包括与试验有关的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措施的提出。处置方案报公司研发技术部备案,处置情况报质量检验部备案。 3.3.2质量检验部负责组织对采购的或顾客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及其在搬运、贮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负责不合格品标识、隔离、记录以及不合格品审理的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品的识别 质量检验部各过程检验人员在产品实现的各阶段,按策划规定对采购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按相关程序要求进行标识,采取措施对不合格品予以隔离来识别不合格品,以防止误用或错误地转入下道工序。 4.2 不合格品的记录 经识别为不合格品时,应详细记录在《不合格品审理单》(第一栏)中,并经责任者和责任部门负责人签署,将此单提交质量检验部组织审理。 4.3 不合格品的标识 按《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等进行检验、试验后确认的不合格品,由质量检验部按相关程序要求进行标识,应采取措施对不合格品予以隔离,以防止误用或错误地转入下

交叉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交叉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1 目的: 控制原辅料、产品、包装材料、工具、人员走动、空气流动、虫害等因素,防止交叉污染产品 2 职责 2.1车间负责人员流动方向控制; 3.2.2品质部负责监测 3.2.3行政部负责水流动和供应保证: 3.2.4生产部负责人员卫生保证; 3.2.5生产车间负责特定工具控制; 3 操作过程 1厂房建筑和工艺布局保证 (1)厂房的设计、选址、总体平面布置应符合: a)GB 8955-88的4“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中的4.1,4.2,4.3、4.4,4.5, 4.6要求; b)GB 8955-88的3“贮藏”要求。 (2)行政部建立工厂布局图纸,用于监控。 2人员流动方向控制 参见4.6的要求,包装车间和腌制车间建立《人流、物流示意图》并在工作现场展示。 3.3.3物品流动方向要求参看2 。 3.3.4水流动和供应保证 各车间建立《供水网络图》,并在工作现场展示。 5 人员卫生保证 (1) 行政部规定人员卫生条件要求,并组织培训。 (2) 各车间检查人员卫生表现,并管理。 6 特定工具和物品卫生控制 (1)运输工具必须符合GB 8955-88标准“成品包装、贮藏、运输的卫生要求”:运输原辅材料的车、船容器等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允许将有毒、有害或其 他可能造成原料污染的物品混运。 溶剂的贮罐、输送管道、运输工具必须专用。

(2)通过特殊不同颜色将个人卫生的清洁、消毒用具、车间清洁和卫生用具、产品和原料的容器、生产垃圾容器等,分别标识,指定地点放置,绝对不能将 与产品接触的工具直接放在地面,严禁将以上物品混合存放和使用。 (3)合格和不合格、处理和没处理、变质和超过保存时间的产品隔离存放。 (4)所有的产品都必须以批号、规格、检验状态为依据清楚地分开。 3.3.7气体流动方向和气压保证 (1)包装车间的空气与周围空气通过风帘隔离,产品通过传递窗传递并提供适合的气压,保证气流从干净区流向非干净区。 3.4监测和纠正 3.4.1卫生监督员每天检查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现象和来源, 并进行处理,记录于《《每日卫生评审表》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表》》。 3.4.2卫生监督员每天检查人员流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在《每日卫生评审 表》 3.5记录 3.5.1《人流、物流示意图》 5.2《供水网络图》 5.3《安全卫生检查记录表》 5.4《每日卫生评审表》 5.5《自备蓄水池清洗消毒记录》 5.6《杀菌冷却水蓄水池清洗记录》 5.7《腌制池换水清洗消毒记录》 5.8《加汤管过滤网检查清洗记录》

污染风险的控制程序

污染风险的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产品在原料处理、准备、加工、包装及储存区域的安全和卫生,避免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的风险,特制定污染风险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在原料处理、准备、加工、包装及储存区域所有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控制过程。 3.职责 3.1 品保部负责对原料处理、准备、加工、包装及储存区域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风险的种类进行识别和验证。 3.2 品保部负责对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直至发运实施全程监控。 3.3 仓库负责在原料的储存、发货、化学物品的保管中实施控制。 3.4 组装部对生产过程中的物理性或化学性污染风险实施管理和控制。 4.程序 4.1 产品的物理性、化学性污染风险识别 4.1.1 物理污染风险:原料进货、储存和生产过程中可能携带少量的杂质,如:金属或玻璃碎屑等异物风险。 4.1.2 化学污染风险:化学物品的使用、储存中不符合性。 4.2 物理性污染风险的控制: 储存环境控制:原辅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具有独立的库房,标识清楚。4.3 化学污染风险控制: 4.3.1 化学物品的储存控制 4.3.1.1 由品保部共同负责对化学物品的进厂验收。 4.3.1.2 将清洁剂、消毒剂由专人管理,同时严格执行领取使用制度。

4.3.1.3 仓库管理人员应每天检查一次化学物品中。所有化学物品的入库,必须登记在《化学物品一览表》中,确保此类物品得到有效控制。对于领用的此类物品的名称及数量等相关内容必须做好记录,填写《化学物品领用记录表》。 4.3.1.4 需要用二次容器存放的化学物品,严格按要求存放。 4.3.1.5 化学物品的使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4.3.2 化学物品的采购控制 化学物品的实施定向采购,化学物品生产厂家能够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其他相关的官方文件,这就说明本公司使用的化学物品在产品质量上都是合格的,若要更换生产厂家,必须先购样品进行充分验证合格后才能批量购买。 4.3.3 外购件(塑料件、五金件等)的化学污染控制 实施定向采购,生产厂家提供合格的检测报告,品管部定期送外检进行监督。 4.4 保持车间环境卫生 每天都进行卫生清理,有效降低危害因素。 5 记录 每月检查记录一次,要求作好污染风险控制记录。

三废排放控制程序及表格

三废排放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三废”排放管理,降低“三废”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 3. 定义 “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4. 职责 4.1行政部负责“三废”排放的管理,监督与文档记录保存的工作。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三废”的管理与排放工作。 5. 程序 5.1工作流程 5.1.1行政部负责组织各部门成立三废管理小组,负责三废的监测管理、措施处理、人员调配等。 5.1.2管理小组到各部门识别污染源的具体情况,包括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的各类,污 染物的处理设施等。 5.1.3管理小组对识别确定的污染源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污染源情况通报各相关 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5.1.4部门提出的处理措施经管理小组审核通过后,本部门要布置相应的处理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要能满足污染物处理的需求。对“三废”处理的设施设备要经常维护与 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运行良好的状态。 5.1.5处理后的各污染物要经过当地环境保护局的测定,并且出具《检测报告》,对于检测 报告的结果,管理小组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处理措施并要报环保局审核。 5.1.6环保局审核认为通过上述处理措施后,能够达到污染物排放的要求,可以批准排放。 5.1.7行政部对“三废”处理与排放记录予以保存,期限三年。 5.2废水的管理

5.2.1控制原则 a.清浊分流。 b.生产污水不经处理,不得排放,生活污水接入城镇管网。 c.应符合政府规定总量控制要求。 5.2.2雨水管网/口的管理 a.雨水管与其他污水管分开排放,雨水可直接对外排放。 b.雨水管网口周围严禁放置化学品、油品、固体废弃物等。 c.严禁倾倒各种污染物及污水于雨水管口中,各部门严禁将工业、生活废水管接到雨水管网中,严禁在雨水管口附近冲洗、清洗各类设备。 5.2.3地下水及土壤的管理 a.严禁在无污水管口处的场地和未经保护处理的泥土场地清洗设备、倾倒生活污水,以防冲洗水和生活污水顺着水泥地接缝处或直接进入土壤,影响地下水质。 b.化学品、油品、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必须经过防渗漏处理并配备防泄漏、防渗漏装置。 c.化学品、油品、固体废弃物及工业废水在厂内运输,严禁沿路滴漏。 5.2.4工业废水的管理 a.各部门须用专用容器将工业废水分类收集后送至专用集水池,或采用专用管线送至专用集水池。 b.各工业污水产生点负责控制排放的污水量,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 c.技术部等相关部门应通过工艺改造、技术改造削减用水量、化学品使用量及化学品的替代,减少工业污水及污染物的产生量。 d.生产部负责水处理设施操作及管理,委外处理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水处理资质。 5.2.5生活污水管理 a.提倡节约用水,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和浪费。 b.食堂、餐厅废水:严禁将食用的残油、剩饭菜渣倒入各类下水道,须经隔油池初级处理后方可进入生活污水管网 c.严禁使用含磷洗涤剂; d.生活污水管口周围不可放置和倾倒各类化学品、危险废物及油类等污染物。 e.生活污水通过专用管线引送至集水池,通过格栅、沉淀等初级处理后由排入市镇管网,

印刷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有效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转序、使用或交付顾客。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进货过程到最终产品交付顾客使用过程中,各阶段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3. 职责 品管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判别、评审和控制。 采购部负责原辅材料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与处理。 生产部负责工序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补印的生产安排和不合格品报废销毁处理。 不合格品的分类 本公司不合格品分为以下三类 A 类不合格品:质量损失金额达5000元、构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不合格品。 B 类不合格品:质量损失金额在5000元以下、造成一般质量事故的不合格品。 C 类不合格品:未超过工序加放数但连续超过500张(糊盒超过1000只)的不合格品(质量差错范围内)。 D 类不合格品:未超过本工序规定的加放数,生产过程中因装版、调试而 编制:席克 审核:徐银官 批准: 周明香 日期: 合 格

造成允许范围不合格品。 判别、标识和隔离 4.2.1 凡不符合国家标准、企业标准、顾客提供标准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均为不合格品。 4.2.2.主要原辅材料由进货检验员按照《主要原辅材料技术标准》进行判别。在产品、半成品、成品由操作工、检验工、专职检验员按《各工序产品质量标准》、《产品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判别。 4.2.3进货检验员按照《主要原辅材料技术标准》对主要原辅材料进行判别,填写“原辅材料检验测试报告单”,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不合格判定报告单”送交报验者和品管部。原辅材料报验员接到“不合格判定报告单”后,立即对该报验物品如数隔离,并放置不合格标识。 4.2.4.操作工、质量巡检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按《各工序产品质量标准》自检和巡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挑出存放到指定区域,产品加工结束后进行整理、统计和标识,并在《产品生产质量情况记录单》上作好记录,转序到下道工序装版校车使用或送检验班组登记处置。当发现的不合格品构成C类-A 类时,车间质量主管应立即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报品管部进行评审处置。4.2. 5.半成品、成品由检验工或专职检验员按《产品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对判定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置,当发现的不合格品构成C类-A 类时,检验班主管或专职检验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报品管部进行评审处置。 4.2.6 被判定为构成C类-A 类不合格的半成品、成品,在未经评审处置前严禁流入下道工序或入库出厂。 评审 4.3.1 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品评审。 a.不合格品数量未超过本工序规定的放张,生产过程中因装版、调试而造成允许范围不合格品的,由责任工序在车间(工序)在质量记录台帐上进行评审和记录。 b.不合格品损失在一般事故范围内的,由品管部经理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c.不合格品损失达到重大质量事故界限的由主管副总组织评审,由品管部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d. 评审结果可分为“报废”、“返工/返修”、“100%选别”、“让步放行”. 4.3.2 原辅材料不合格的评审 a.原辅材料报验员接到“不合格判定报告单”后,立即报告采购部,采购部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或“特采、降级使用申请、审批表”报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