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俄罗斯诗歌】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俄罗斯诗歌】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俄罗斯诗歌】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俄罗斯诗歌】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Их судьбы —как истории планет.

У каждой все особое, свое,

и нет планет, похожих на нее.

А если кто-то незаметно жил

и с этой незаметностью дружил,

он интересен был среди людей

самой неинтересностью своей.

У каждого —свой тайный личный мир.Есть в мире этом самый лучший миг.Есть в мире этом самый страшный час,но это все неведомо для нас.

И если умирает человек,

с ним умирает первый его снег,

и первый поцелуй, и первый бой...

Все это забирает он с собой.

Да, остаются книги и мосты,

машины и художников холсты,

да, многому остаться суждено,

но что-то ведь уходит все равно!

Таков закон безжалостной игры.

Не люди умирают, а миры.

Людей мы помним, грешных и земных.А что мы знали, в сущности, о них?

Что знаем мы про братьев, про друзей,что знаем о единственной своей?

И про отца родного своего

мы, зная все, не знаем ничего.

Уходят люди... Их не возвратить.

Их тайные миры не возродить.

И каждый раз мне хочется опять

от этой невозвратности кричать.

Евгений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втушенко1961

没有意思的人世上没有……

没有意思的人世上没有,

人们的命运如宇宙星球,

星球跟星球从来不相像,

没有两个天体一模一样。

有些人一辈子默默无闻,

善于无声无息恪守本分。

其实他们这种貌似平凡,

包孕着引人入胜的内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历经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在世上曾有可怕的遭际,

只不过对我们仍属秘密。

假如一个人将告别人生,他第一场雪将随之消融;他初次亲吻、初次搏斗,悲欢都会被他统统带走。

书籍和桥梁当然会留下,留下汽车以及画家的画。不错,遗留的东西很多,但是毕竟消失了些什么……

这冷酷无情的人生法则:跟随人消失了万千世界。我们怀念许多戴罪凡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他们!

你是否了解你朋友兄弟?是否了解你相爱的伴侣?即便对生你养你的亲爹,说了解其实你并不了解!

人渐离去一去永不复返……万千隐秘世界沉入黑暗。面对生死悲剧一再重演,每一次我都想高声呐喊。

叶夫图申科,1961年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 家 顾蕴璞。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 俄罗斯诗歌翻译家。第一届全国文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2016年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中文名,顾蕴璞。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31年。职业,北京大学教授。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主要成就,“莱蒙托夫奖章”获得者。代表作品,《莱蒙托夫诗选》。《叶赛宁诗选》。 人物简介。顾蕴璞。男。1931年生。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成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1年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实习研究

员。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文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著《莱蒙托夫全集》。叶赛宁《普希金精选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诗歌卷》。《叶赛宁研究论文集》。《莱蒙托夫作品精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 译著《圣经故事》。《莱蒙托夫抒情诗选》。《莱蒙托夫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选》。《苏联当代诗选》。《叶赛宁诗选》。《叶赛宁书信集》。《叶甫盖尼·奥涅金》。论著《莱蒙托夫》等。译著《叶赛宁诗选》获1991年北京大学文科科研奖。《莱赛托夫全集》第2卷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 “莱蒙托夫情结”。“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莱蒙

托夫的诗歌通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的翻译再创造。跨越时空。在中国觅得众多知音。83岁高龄的顾蕴璞日前获颁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以表彰其在俄罗斯语言及文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莱蒙托夫奖章”是俄作协为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而设。这一荣誉对于顾蕴璞可谓实至名归:在翻译莱蒙托夫作品道路上长达52年的坚守。 完成460多首的译作。“我一生中有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是俄语情结。另一个就是莱蒙托夫情结。”他说。顾蕴璞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195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大俄语系学习。他在课余时间主动大量阅读俄罗斯文学精品原著。听各种讲座和走访校内顶级外语专家。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新的知识。大学毕业后。顾蕴璞留校执教。并在工作之余阅读并翻译俄罗斯诗歌。自此。他开始迷上了莱蒙托夫的作品。他认为。没有创作冲动。便不会产生文学原著。

俄罗斯文学名词解释

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在真之前,斯大林时代的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且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解冻文学 “解冻文学”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解冻》为发端,开创了一个文学潮流。 首先,要求重视人,呼唤人性的复归,要求重新确认“人”的地位,要求文学站在“人性本位”的高度,直面和批判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解冻文学之前的苏联文学作品往往写事重于写人,“生产小说”、“商业小说”、“农业题材”、“工业题材”等都是指写事,而不是写人,解冻文学力图走出这种文学误区。 其次,要求重新发掘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打碎即往的虚伪的、矫饰的既“瞒”又“骗”的政治口号式的创作毒流。1953年底至1954年上半年,苏联的《新世界》导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它们触及到了当时十分敏锐的社会问题。其中,波麦兰采夫的《论文学的真诚》最有代表性。该文揭露了文学中“粉饰现实”的种种积习和手法,呼吁作家拿出“真诚”和“良心”,写“生活的真实”。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苏联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一连串反官僚主义题材的小说,如亚·雅申的《杠杆》、丹·格拉宁的《个人意见》等。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在30年代遭镇压而死的作家的作品。 苏共20大后,思想解放界的“解冻”思潮一泻千里,波匈事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边串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加上国内出现“莫斯科大学事件”,使苏共领导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从1957年开始,便开始收紧“解冻”的闸门,特别是对文艺界的“不健康倾向”的批判,随后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解冻”思潮便基本停止发展。在1959—1960年期间,“解冻”的闸门虽没有关死,正常的平反虽还照常进行,但思想解放的步伐却大大放慢了下来。 以《解冻》发表为标志,被西方称为“解冻文学”时期的作品从此源源不断地出现,如:柯涅楚克的剧本《翅膀》、佐林的剧本《客人》、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杜金采夫的《不是单靠面包》,特瓦尔托夫斯基的长诗《华西里·焦尔金游地府》,尼古拉耶娃的《前进中的战斗》,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叶甫图申科的诗歌《斯大林的继承者们》等等。不过,苏联文学界一直不承认“解冻文学”这个说法。西方评论界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就我们的理解,“解冻”思潮主要指斯大林逝世后十年中,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那些揭露苏联社会阴暗面,反斯大林化,要求创作自由,向西方靠拢的趋向。这里所说的反斯大林化,不单是指反对斯大林的错误,而是把斯大林的名字与苏联的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俄国诗歌的太阳

俄国诗歌的太阳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被誉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了更多了解普希金,暑假里,我读了卢永选编的《普希金诗选》。并且搜集了关于他的有关资料。 资料中显示:在俄国革命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他被沙皇流放,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同样,在遇到困难时,他像老师一样鼓励我,影响着我,轻轻地对我说:“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是在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我依旧去车棚取车,可到取车的地方,我看见车子倒了,于是我跑过去扶。推车子时,我感觉不对劲,原来是车带没气了,我悻悻的推着车走出了学校。本来打算去修车,但是学校附近根本没有修车摊,哎,只好推着回家了。 学校离家很远,不知道要推多长时间呢!但推着推着,心里感觉平静了很多,突然想起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当时,我是全班第一个默写是默完的,并且这首诗简单寓意又深刻。于是,我轻轻地默念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就这样,我默念了数十遍,终于到了修车摊,我让师傅修了修车,然后骑上车,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分析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告述我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悲伤苦恼时想一想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让心里所有因为苦恼激起的波澜变得风平浪静。诗人心儿永远向着未来,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自此,我爱上了普希金的诗,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 又由老师的介绍,我们感受到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美丽风景和优秀的妇女形象,点燃了我的诗情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坚贞的一面。同时,

俄国文学史简介

俄国文学(俄文: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含混。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 古代文学 最早的俄国文学现在仅存极少的几部以古俄语(非古斯拉夫语)写成的经典之作。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以及《被囚者丹尼尔的祈祷》。此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故事》也是俄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其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还包括《生理学者》、《大纲》以及《三海之旅》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口头传播的民歌体,融合了基督教和异教的精神。中世纪的俄国文学具有非常显著的基督教特色,语言也以教会斯拉夫语为主,融合了很多南部斯拉夫民族的特征。以通俗的现代俄语写成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著名神学家阿瓦昆的自传,发表于17世纪中期。 彼得大帝时代 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展开了广泛的“西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俄国人学习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风范,以改进自己在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局面。在文化方面,俄语的字母表和正字法得以改进,通俗俄语以及用通俗俄语写成的大众文学得以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包括德米特里·冈特米尔、瓦西里·基里洛维奇·特里狄亚可夫斯基和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他们主要活跃于18世纪早期。这些人的创作为更加成熟的作家如诗人德扎文、剧作家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苏马罗科夫以及散文作家尼古拉·卡拉米欣等人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黄金时代:19世纪 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潮于19世纪传入俄国,并带动了俄语诗歌的繁荣。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普希金是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米哈伊尔·莱蒙托夫也是非常著名的诗人。 然而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却远远高于浪漫主义文学,成为欧洲大陆唯一可与法国匹敌的文学大国。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时期被后世称为俄国文学史的“黄金时代”。19世纪俄国文学的重要人物包括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剧作家格波多夫和奥斯特洛夫斯基、诗人巴拉丁斯基、巴丘什科夫、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等。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小说大师,包括尼古拉·果戈理,代表作品《死魂灵》、《钦差大臣》等;费奥多·杜斯妥也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地下室手记》;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俄巴尔蒙特文学常识选自《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俄国诗人,本诗歌是《我们将像太阳》的开篇之作,三本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在无穷之中》《寂静》巴尔蒙特,俄国象征派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他一生执着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被当时的诗歌界誉为“太阳诗人”被评论家称为“瞬间的歌手”,获得“诗歌之王”的桂冠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轻灵的诗句,象征的艺术手法,道出了诗人以及我们每个人心底的一份渴望。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这是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讴歌,是对理想和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还告诉人们:人生免不了有苦难,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不懈奋进的态度坦然接受并勇敢克服,我们会成为世界的主人。 2诗人一生执着和太阳的崇拜。太阳的形象`太阳的精神充满他的诗作。他被誉为“太阳诗人”。阅读全诗,思考诗中“太阳”有什么象征意义。\\诗中的太阳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重要的是他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是生命不息追求的东西,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 3反复是诗歌常用的一种修辞。诗中反复吟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提

升情绪不断高扬,突出了主旨。 4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我们随时可能遇到挫折`苦厄,甚至苦难。面对这些,诗人的态度是什么?诗中写到“我的理想来自苦难,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无畏于冰冷的遗忘,苦难和绝望。人,高傲的活着,始终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寻梦者戴望舒 选自《戴望舒诗集》,中国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诗集主要有第一本诗集1929.4《我的(底)记忆》,其雨巷手叶圣陶极力推荐,盛赞“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1933《望舒草》1937《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墓碑上有矛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主题思想《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和灵魂的深刻表白。他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只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姣妍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这首诗一寻梦为线索,开展了一个寻梦的过程。 这首诗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诗歌独特的意象。请根据示例,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诗歌精选摘录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诗歌精选摘录 1、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莱蒙托夫 2、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莱蒙托夫《乌黑的眼睛》 3、我感谢你,为了一切,一切:为如火激情的秘密磨难,为泪中的苦,为吻中的毒,为仇敌的报复,朋友的诬陷,为虚掷沙漠的满腔热血,为生活中欺骗过我的一切……但求你安排妥帖,好教我不必再长久地向你致谢。——莱蒙托夫《致谢》 4、我可以一连二十次把自己的生命甚至名誉孤注一掷,可是决不出卖自己的自由。——米·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5、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但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即使坍塌仍然是神——莱蒙托夫《无题》 6、意志不可强迫——莱蒙托夫 7、没有爱的愉悦,分手也不会忧伤——莱蒙托夫 8、一件事情既然以不平凡的形式开始了,那么它也必定以同样的形式结束——莱蒙托夫 9、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莱蒙托夫 10、自己脑子里只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莱蒙托夫 11、我深深的被你吸引,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 【闪+&点】情话网)。——莱蒙托夫 12、我们已经分离了但你的肖像我还深深地保留在我心中如同最好年华的淡淡幻影它在愉悦着我的悲伤的心灵我又把自己交给了新的热情想要不在爱它了但我却不能正如同破落的殿堂依旧是庙一座被掀翻的圣像——莱蒙托夫《无题》 13、帆下,水流比蓝天清亮,帆上,一线金色的阳光……而叛逆的帆呼唤着风暴,仿佛唯有风暴中才有安详!——莱蒙托夫《帆》

浅谈俄罗斯文学

0121225 浅谈俄罗斯文学及作品 著名哲学家、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代表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诞生于愉快的创作冲动,而是诞生于人和人民的痛苦及其灾难深重的命运,诞生于拯救全人类的思考。”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人的名族性格、与俄罗斯思想及独特的东正教理念息息相关,她建基于复杂的俄罗斯文化基础之上。因此,要理解俄罗斯文学,首先必须了解俄罗斯的独特文化。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曾对俄罗斯名族性格作过精辟的说明,其中有一段名言道: “俄罗斯是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与国家至上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与自由放任;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与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毫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由此可知,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悖论: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既是专制主义的又是无政府主义的;既有强烈的主动攻击性又有极度的驯顺性和被动性,既有奥尼尔斯放纵又有东正教的禁欲;既是豪爽粗野的又是温存细腻的,勇猛冲动而富有耐力,外表冰冷而内心火热,对国家现状的极度不满和深沉的爱国主义。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民族背景和民族性格下,诞生了像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屠格涅夫这样的俄罗斯经典文学大家。接下来我就三位俄作家的主要代表作品来简单的谈一谈读后感。 一、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辛勤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并因此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 安娜是个悲剧人物,她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女子,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以她惊人美丽高贵聪慧在任何场合出类拔萃,美丽迷人。虽然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可是身处虚伪的列子和虚伪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使她疲惫不堪,同时又极力想摆脱一切。当遇到渥伦斯基后,她毅然勇敢离开列子甚至牺牲自己家庭和爱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当她放弃一切后,让她意想不到是渥伦斯基是个伪君子,又无情抛弃她,迫使她坠入痛苦深渊,最后导致安娜卧轨自杀悲剧。 其实产生悲剧的结果不止是渥伦斯基爱情的背叛而是整个黑暗,罪恶的社会。追求自由幸福,向往妇女解放在那个年代都有过,中国古代著名梁山伯祝英台,他们爱情悲剧也是当时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所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如今社会,提倡妇女解放,可以大胆追求自己幸福权利。 二、普希金 普希金,俄国一位歌颂自由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是不朽的佳作。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节选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

俄罗斯经典文学赏析

俄罗斯经典文学赏析 从俄罗斯文学了解俄罗斯 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交通运输1601 姓名: ** 学号: 3160409023 课题名称: 2020年11月28日 从俄罗斯文学了解俄罗斯 说起俄罗斯,我的第一印象是高中课堂上经常被开玩笑的一些话语,比如说俄罗斯的 人开车一定很厉害,因为名字都叫什么“斯基”,又比如会想起新闻上经常说的俄罗斯飞 机起飞故障,全机人下去推飞机的“战斗民族”。我们中国的学生从小接受到的俄罗斯文 化虽然有限,但是也不少,从小学高尔基的《海燕》,初中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到高中的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不知不觉都在潜移默化的受俄罗斯文化的 影响。历史是一个社会文化的背景,而文化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文字,要了解一 个国家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除了最简单粗暴的旅游的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学 作品。下面我将通过几个著名的俄罗斯的作家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从历史纵向的角度介绍 以及描述俄罗斯文化。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罗斯19世纪末期最 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 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我们都知道,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 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他辖制着大家,给众人精神 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

俄罗斯文学术语(汉语版)

●“新人形象” 指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19世纪50年代俄国解放运动进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贵族阶级已逐渐丧失其进步意义,平民知识分子登上了政治舞台,新人形象应运而生。新人大都出身平民,接受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投身反抗沙皇专制的实际斗争,他们从事劳动,接近人民,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追求自由、独立和真挚的爱情,有为社会解放努力奋斗的精神。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叶琳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两个新人形象。 ●奥勃洛莫夫性格 Обломовщина起源于Гончаров的长篇小说《Обломов》的主人公Обломов,一个三十二、三岁的地主。他懒惰成性,精神空虚,极端无能,不能处理日常事务,整天胡思乱想,想用幻想代替现实生活,萎靡不振,蜷缩在安静的安乐窝里,就连爱情都不能使其振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腐朽的形象。 Обломовщина成了一个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轻视劳动、惧怕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Обломовщина根源于农奴制,它的形成发展是与俄罗斯农奴制联系在一起的。Обломов出生于一个与世隔绝、死气沉沉的地主庄园,造就了闭塞愚昧、惧怕新生事物、冷淡懒惰的奥勃洛莫夫性格,说明了腐朽的农奴制生活不仅摧毁了农奴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毁了地主自己的生活,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罪恶。 ●托尔斯泰主义Толстовство 是托尔斯泰思想探索的产物,它的产生与俄国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对俄国现实世界批判,反对俄国的政治制度,彻底否定国家教会,私有财产,认为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是洪水猛兽,但否定用暴力推翻,从而创造了“托尔斯泰主义”。 Толстовство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的代名词,他宣扬以基督之爱普爱众生,要按上帝的方式进行生活;他认为以恶抗恶只能引起新的恶,而不能消除恶,只有历经每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才能根除恶。 这种学说是空想是不可行的。其内容是消极的,他宣扬宗教与顺从,理想是搞自己耕田打草鞋的自然经济,这是开历史倒车,阻碍了人民革命意识的觉醒,麻痹了人民的斗争意识;但Толстовство 是托尔斯泰创作的动力,没有该主义就没有他杰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它又是一份复杂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白银时代серебряный век 一般认为,从19世纪普希金开始,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左右,这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从普希金到后来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的小说和戏剧,对全世界产生了惊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成为世界经典名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的诗歌继普希金时代后,重新走上文化生活的前台,变现出生机勃勃,令人瞩目。后来,这个时期的诗歌获得了“诗艺复兴”或“白银时代”的美称。这一名称是从“黄金时代”这个概念推演而来,起初用来评价20世纪初诗歌文化的鼎盛现象,后来渐渐地有人开始把术语“白银时代”指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新农民”文学以及部分未来主义文学那部分俄罗斯艺术文化。 ●新型现实主义 以高尔基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在契诃夫开创的容纳各式各样人物、注重人的个性、发觉人与人之间互不理解原因的新审美视觉的基础上,把现实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型现实主义。高尔基及其继承者把大写的人、大地的主人、革命者推到首位。在他们的作品中,人是世界的主人,人是胜利者,是自由的斗士。他们否定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关于痛苦与道德净化的基督教思想。高尔基认为,改造世界的革命会改

俄罗斯文化欣赏

《俄罗斯文化欣赏》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公共管理类学号:姓名:王银琳 普希金的苦短人生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年代,只要时代在发展,就会有名人层出不穷的涌出。当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也不会例外。为我们所熟知的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彼得·柴科夫斯基,弗拉基米尔·列宁等等。然而,当我们研究着俄罗斯文化著作上时,绝对会少不了这位:普希金。 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享年38岁。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青铜骑士”。然而这么短的时间却活出了酸甜苦辣杂味的人生。 一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二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了起来。 三乡村幽禁时期

阿·费·洛谢夫所代表的俄罗斯精神的复兴

2012年第1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2, №1 总第35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35 阿·费·洛谢夫所代表的俄罗斯精神的复兴1 阿·阿·塔霍—戈基王希悦译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提 要:本文介绍了洛谢夫生平及其主要创作,在线性梳理中见出其学术成就及思想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作为哲学家、美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的洛谢夫体现出的俄罗斯思想及俄罗斯精神内涵。 关键词:洛谢夫;生平与创作;俄罗斯思想;俄罗斯精神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洛谢夫1893年9月23日生于俄罗斯南方城市新切尔卡斯克。他的父亲费奥多尔·彼得罗维奇是位典型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学数学教师)、具有天赋的音乐家(小提琴手、乐队指挥),因为对放荡不羁的无序生活的向往,他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他离家出走,抛弃了妻子娜塔利娅·阿列克谢耶夫娜以及年幼的儿子。仅有一次,已经成为16岁青年的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才见到父亲一面,同时他懂得了自童年起母亲就是他的依靠。母亲是位严守规范的女性,她无私地爱着儿子,为了儿子在中学毕业后可以去莫斯科的大学读书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经常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古典中学时期的生活。这里有出色的教师讲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但丁、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等人的作品。这里有著名的语文学家捷林斯基的朋友捷克人米克什,正是他唤起了洛谢夫对古代语言、希腊语、拉丁语的终生热爱。学校的都监允许洛谢夫自由地进出剧院,在那里还是中学生的洛谢夫就已经多次欣赏过来省里巡回演出、由著名演员出演的众多古典剧目(莎士比亚、席勒、易卜生2、梅特林克3、契诃夫等人的作品)。年轻的洛谢夫还经常从《环球世界》、《自然与人》、《知识学报》等杂志上做摘抄,着迷地阅读法国天文学家卡米尔·弗拉马里昂的小说,天文的星空对洛谢夫来说是第一个无尽的形象,“无尽”这一概念后来成为了他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中学校长弗罗洛夫敏锐地注意到年轻人对弗·索洛维约夫哲学的兴趣,亲自询问他作为奖励需要哪些书籍,并在升入中学的最高年级时向他赠送了索洛维约夫的8卷本文集。当时由卡尔波夫教授翻译的柏拉图的作品也出现在中学生洛谢夫的藏书之列。在中学学习的同时,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也在私立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老师斯塔吉是意大利人、佛罗伦萨音乐学院的获奖者,因命运的捉弄使他流落到俄罗斯的南方。据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回忆,临近中学毕业时,他已经打算成为哲学家兼语文学家,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1911年他考入莫斯科皇家大学(以获得金质奖章的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同时在历史语文系的哲学及古典语文学两个分部学习,并于1915年毕业。1914年,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被派往柏林进行科学调研,他曾在那里的皇家图书馆工作,听过瓦格纳的歌剧,但是战争中断了学业,他不得不提前回国。对于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的大学毕业论文《埃斯库

阿赫玛托娃诗选

阿赫玛托娃诗选[俄罗斯] 阿赫玛托娃著;翻译:晴朗李寒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美称。她和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命运多劫,而创作不止,一生出版的诗集有《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车前草》、《耶稣纪元》以及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她出生于奥德萨一个海军工程师家庭,1910年与诗人古米廖夫结婚。与丈夫、曼德里施塔姆等人组建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歌流派“阿克梅派”。1912年,她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此后陆续有诗集《念珠》、《车前草》等出版。十月革命后,古米廖夫被处决,阿赫玛托娃受牵连,很少发表诗作。三十年代,她的儿子两次被捕,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一生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1934-1940)。这是一部抒情组诗,抒发的是一个母亲在儿子无辜被捕后无比痛苦的心情,以及对造成这一切的错误政策的愤懑与不平。《安魂曲》虽然有着诗人自身的遭遇,但她的诗是献给所有人的。她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有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全诗230余行,分为献诗、前奏、判决、致死亡等6部分。组诗当时未能发表,直到1987年才问世。卫国战争中,阿赫玛托娃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1946年,她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五十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长诗《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一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此外还著有《光阴飞逝》等。安娜·阿赫玛托娃是现代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富魅力而又复杂的文学现象之一。她以其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诗艺,在众多的白银时代女诗人中高出一头,她早年以撷取生活的戏剧性细节表现恋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见长。在走过了偃蹇多舛的生活道路之后,诗风变得开阔而苍凉,形式上也随之转变。 《我们将不会从同一只杯子》 我们将不会从同一只杯子 喝水,或是饮甘甜的美酒, 我们不会在清晨亲吻, 而黄昏时一起眺望窗口。 你呼吸着阳光,我呼吸着月亮, 可我们在同一的爱情中生长。 我真诚温情的朋友总在身边, 与你相伴的是你愉快的女友。 我明白你灰眼睛的慌乱, 你是我伤痛的罪魁祸首。 我们不会更多地短暂约会。 因此我们的安宁应该珍惜。 只要你的声音在我的诗中歌唱, 在你的诗中散发我的气息。 呵,如同篝火,无论是忘却,还是恐慌。 都不会将它吹熄 假如你知道,现在我是多么想亲吻 你干燥的、玫瑰般的双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刘波 2013-1-9 20:26:25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5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中图分类号] K833/837.512.8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5)05-0067-04 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得主是莫大的殊荣,而且对于得主的民族也是最大的荣誉。给俄罗斯民族带来殊荣的诺贝尔奖得主迄今一共有五人:普宁(1870—1953),1953年获奖;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1958年获奖,由于他受到当局的压力,不得不拒绝领奖;肖洛霍夫(1905—1984),1965年获奖;索尔仁尼琴(1918—),1970年获奖;布罗茨基(1940—1996),1987年获奖。这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现今只有一人还健在,他就是索尔仁尼琴。应指出的是,布氏在1991年还被推举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桂冠诗人。 布罗茨基是1987年获奖的,这年他还不到五十岁。布罗茨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授奖的评语)。布罗茨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身在境外,但那时苏联尚未解体,当然对此十分忌讳,不会做任何宣传。 纵观布罗茨基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他刚出生不久苏德战争爆发,童年就遇此事变;上学后由于自己是犹太裔的俄罗斯人,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就蒙上一层阴影;十五岁时,因为和上学的环境格格不入,就不得不过早辍学;他如此早地走入社会,干了好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他自己醉心于诗歌,不是写就是阅读,这必然不容于当局,于是给他罗织莫须有“寄生虫”的罪名,送去劳改;后来被驱逐出境,由此诗人才从逆境转入顺境:他执教于美国诸多大学;此后获诺

俄罗斯文学诗歌

Я вас любил…… 我曾经爱过你 Я вас любил:любовь еще, быть может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В душе моей угасла не совсем;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Но пусть она вас больше не тревожит;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Я не хочу печалить вас ничем.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Я вас любил безмолвно, безнадежно,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то робостью, то ревностью томим;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Я вас любил так искренно, так нежно,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Как дай вам бог любимой быть другим.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 一样地爱你。 Парус Белеет парус одино'кой В тумане моря голубо'м!.. Что ищет он в стране дал?кой? Что ки'нул он в краю родном?..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都抛在故乡?

Играют волны - ветер сви'щет, И мачта гнется и скрыпи'т... Увы! он счастия не ищет И не от счастия бежит!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要逃离幸福的乐疆! Под ним струя' све'тлей лазу'ри, Над ним луч солнца золото'й... А он, мяте'жный, про'сит бу'ри, Как будто в буреесть покой!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安静之邦! ТУЧИ Тучки небе'сные,ве'чные стра'нники! Сте'пью лазу'рною, це'пью жемчу'жною Мчи'тесь вы, будто как я же, изгна'нники С ми'лого севера в сто'рону южную. 天空的行云啊,永恒的流浪者! 你们,逐放的流囚,同我一样, 经过碧绿的草原,绵连的山脉,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奔向南方. Кто же вас гонит: судьбы ли решение? Зависть ли тайная? зло'ба ль открытая? Или на вас тяготи'т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ли друзей клевета' ядови'тая? 是谁在迫害你们:命运的裁判? 隐秘的妒嫉?还是公然的毁谤? 苦恼你们的是你们自己的罪行, 还是朋友们狠毒的恶意中伤? Нет, вам наску'чили ни'вы беспло'дные... Чу'жды вам стра'сти и чу'жды страда'ния; Вечно холо'дные, вечно свободные, Нет у вас родины, нет вам изгна'ния.

俄罗斯文化论文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摘要】:文中分别引用了普希金的俩首诗歌,引出俄罗斯人民的性格特点:俄罗斯人民具有迷恋往昔和憧憬未来的特点,他们迷恋往昔,怀念彼得大帝的强盛时代,怀念斯大林时代的世界大国地位,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怀揣梦想,有着大国复兴的强国之梦。俄罗斯人民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们坚韧努力,不贪图物质享受,关心国家发展。俄罗斯民族是不屈的民族,他们坚韧而富于理想主义。 其中除了由普希金的诗歌联想俄罗斯的民族性格,还有引用事实分析俄罗斯的民族特点。 【关键词】:普希金;俄罗斯人民的性格;迷恋往昔和憧憬未来;不屈的反抗精神。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犹豫不决,犹豫着具体要写俄国的哪方面的文化特色?什么才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什么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俄罗斯文化。思前想后一番,我问了舍友:“当你们在听到俄国第一个能联想到的是什么?”她说:“普京。”她这么一说,虽然我没有产生同感,但却让我脑海中跳出另一个俄罗斯名人的名字——普希金,一个俄罗斯历史上不得不提到的伟大的诗人、学者,俄罗斯文化的奠基人。 (一) 提到普希金,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回想起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那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对于这首诗,我总认为能从中感受到一股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存在,时时默诵,时时回味,每每在失落的时候读起总觉得心里产生一股莫名的安慰和对生活的憧憬。还记得当时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把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激励自己座右铭。 因为热爱,所以我便去了解更多关于普希金,以及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据记载,普希金写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他被流放的日子里,而且,当时的俄

俄罗斯文学中的卡图卢斯

俄罗斯文学中的卡图卢斯 李永毅 2012-11-23 12:49:20 来源:《俄罗斯文艺》(京)2007年3期作者简介:李永毅,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以普希金、屠格涅夫、勃洛克、曼德尔施塔姆、纳博科夫和库什纳六位重要作家为例,探讨了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在不同时期对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内涵、美学观念和文学风尚的启发作用。俄罗斯作家对卡图卢斯的创造性借鉴表明,文学传统可以日久弥新。 关键词:卡图卢斯古罗马诗歌俄罗斯文学 曼德尔施塔姆在《词与文化》中将奥维德、普希金、卡图卢斯视为文学传统的象征[1](18)。有意思的是,在这三位诗人中,竟有两位来自古罗马,古罗马诗歌在曼德尔施塔姆心目中的分量可见一斑。事实上,无论是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还是二战后,俄罗斯文学都从古罗马的诗神那里获得了充沛的灵感。在俄罗斯人钟爱的拉丁语诗人中,卡图卢斯(公元前 84?-54?)是突出的一位。对于古罗马诗歌而言,卡图卢斯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古希腊和泛希腊的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鲜活、俏皮又不失优雅的新诗歌语言,二是发展了一种高度个人化的抒情风格。这两方面对俄罗斯作家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作为欧洲文学的后起之秀,俄罗斯文学从一开始就是在翻译和融会其他国家文学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的,强烈的抒情性也一直是俄罗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 普希金与卡图卢斯有很深的缘分,翻译过不少卡图卢斯的诗作,勃洛克甚至把卡图卢斯称为“拉丁语的普希金”[2](310)。他对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持开放态

度,曾戏称自己是俄罗斯文学的“外交部长”[3](156)。这种兼收并蓄的做法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最终成为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除了自己的天才外,无疑也得益于此。在1836年的一份笔记中,普希金写道:“所有热爱卡图卢斯、格莱赛、伏尔泰的人们,所有热爱诗歌的人们……都珍视诗歌的真诚。” [4](403)显然,普希金最欣赏的是卡图卢斯的真诚——凸显个性、毫无矫饰的真诚,这也是以普希金为核心的文学圈子①所推崇的品质。根据伊芙琳?布里斯托的看法,这一群体团结在“轻型诗歌” (la poésie légère)的旗帜下,对貌似崇高的主题和文体持怀疑态度[5](20)。所谓“轻型诗歌”是指以爱情和友谊为主要内容的私人化诗歌,卡图卢斯恰好是这类诗歌的开创者。因此,是相似的诗歌观念和美学立场将卡图卢斯和普希金联结在一起,但两位诗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远不止此。与普希金同时代的诗人维亚泽姆斯基从政治的角度阐释了这种亲缘性。他认为,卡图卢斯挑战了晚期罗马共和国的主流思想,普希金的美学观念也蕴含着与政治观念相似的颠覆性[6](79)。还有一点是更为明显的,那就是卡图卢斯和普希金分别在各自民族的文学中起到了融合传统、开创文学新风气的“诗人之诗人”的作用,成为后代作家模仿、竞争和力图超越的对象。 屠格涅夫是另外一位受到卡图卢斯影响的黄金时代作家。他一生都对古罗马文学分外迷恋,经常引用的拉丁语作家包括西塞罗、萨卢斯特、尤文纳尔、奥维德和卡图卢斯[7](119)。卡图卢斯的诗歌不仅是屠格涅夫文学素养的一部分,而且对其长篇小说《烟》的结构和主题都有重要启发。“我又恨,又爱”是卡图卢斯诗集第85首中的名句,它精炼地概括了一种典型的恋爱心理,屠格涅夫的《烟》将这句话做了创造性的发挥,演绎出一部个人爱情与国家命运相交织的悲剧。就情节框架而言,我们可以将利特维诺夫与伊琳娜的爱情视为卡图卢斯恋爱故事的现代俄国版。卡图卢斯的许多诗作都涉及一位叫莱斯比娅的女子,学术界普遍认为她的原型是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著名贵妇克罗迪娅。卡图卢斯曾与她有一段炽

俄罗斯文学史授课重点(从白银时代开始)

本学期文学史授课重点 第一单元俄罗斯文学史(古代部分) Древняя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XI-XVIIвв.) Древне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常常是指XI到XVII世纪的俄国文学。 总体说来,Древне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XI--- начало XIII ------ развитие литературы периода Киевской Руси(基辅罗斯时期); XIII---XV ------развитие литературы периода феодальной раздробленности (封建割据时期); XVI---XVII------развитие литературы периода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централизова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俄中央集权国家时期)。 特征: Величайшим памятником Древней Руси является《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第二单元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XVIII века 十八世纪文学 同样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十八世纪的第一个четверть,可称彼得大帝时期的文学(1700-1725-彼得逝世)。 第二阶段包括三十到五十年代,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包括六十到九十年代,是俄国感伤主义文学文学风行一时和具有批判主义文学因素的文学开始萌芽的时期。 三十至五十年代,俄国文学出现了新气象,古典主义兴起。 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 思想上崇尚理性,主张克制个人感情,欲求服从理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艺术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范本,从中汲取美的理想和典范; 艺术形式上要求完美和谐,语言准确明晰。 俄国古典主义的代作家有康捷米尔(Кантемир, 1717-1777,一位讽刺作家和诗人,讽刺封建保守势力的愚昧,各种社会弊端及其腐朽黑暗)、苏马罗科夫(Сумароков,1718-1777,诗人、剧作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别林斯基称他―П?тр Великий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俄罗斯文学的彼得大帝‖。 同样善写颂诗的诗人是杰尔查文(1743-1816),被称为叶卡捷林娜时代的歌手。普希金认为―杰尔查文是俄罗斯诗人之父‖。 十八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是俄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专制国家发生危机的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俄国文坛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和具有批评现实主义因素的文学并列发展的局面。 Фовизин ?Недоросль?(1782). Сентиментализм(sentimental)又称主情主义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й,франц. чувство发端于英国,因英国作家史泰恩(Л.Стерн)的长篇小说《Сентиментально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