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6诫子书 省一等奖优质课

16诫子书 省一等奖优质课

16诫子书 省一等奖优质课
16诫子书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关键词句,疏通文章内容,读出文章音韵美。

2.梳理课文层次,把握文章主旨,读出文章理蕴美。

3.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读出家书情韵美。

4.展示名家家训,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

本深入文本。

2.通过搜集相关家训资料,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

理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盼望之情,同时汲取精神养料,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都不够了解,故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

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

时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只考虑自己,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不理解父母。本

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

期盼之情!教学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文言的音韵,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

读出一位父亲谆谆告诫之音和殷殷期望,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学时重点

学时重点:

1、词句翻译,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梳理文章层次,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2学时难点

学时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3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文并茂,激趣导入

图文并茂,激趣导入:

老师的书房里有一幅画轴(出示幻灯片),它淡雅隽永,它闻名于一位智者的家书。伟大诗圣杜甫这样评价智者:“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道不尽对这位先人的崇敬和敬仰,又在《蜀相》

里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这位智者是谁呢?

他就是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

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设计意图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教

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

望”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上导语,激发兴趣同时简单介绍诸葛亮的生平解,其品

质,进而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知文意,读音韵

知文意,读音韵

1.解题:《诫子书》(板书课题)

2.诵读文本。

(1)听范读,做标记。(教师配乐范读)

(2)生齐读,正字音。

(3)自由读,熟文本。

(4)学生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勾画重点注释,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师生合作解疑。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有疑难之处教

师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落实重点词语。

随机抽查学生词语理解。

(4)学生自主疏通文本。

结合注释,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说给自己听。

(5)请一生通译全文。

(6)学生对照大屏幕,自由朗读,先读一句原文再读一句翻译。

4.文言诵读技巧点拨

解决了难点,我们朗读的要求更要上一层楼。古人刻书,往往不施句读,我们如何感受这原汁原味的文言呢?慢读!读出节奏,除了现有的句读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地方。

(1)出示例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明确:句首标志性发语词“夫”,故前面需要断开;句子末尾有标志性词语“也”。

在读“夫”应该多停顿一下,“也”字读出韵味悠长。若无“夫”无“也”的文言,句式急促,也就没有家训的意味深长和停顿的勾连悠长。

学生找出含有“也”的句子。

(2)找出对偶句,一咏三叹读出文言音韵美。

句式有一定的对称。对称的句子要一咏三叹,朗朗上口。

找出文中对偶句,读给同桌听一听。

徜徉在时空的隧道里,让我们慢慢齐诵这封家书,读出文言的音韵美。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这些要求,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朗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

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

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活动3【讲授】聆教诲,读理蕴

聆教诲,读理蕴

这封家书不仅有自然流畅音韵美,也是一位父亲的谆谆告诫之音。8岁的诸葛瞻人生路上再也没有父亲的陪伴, 37岁的他和19岁的儿子诸葛尚一起

战死沙场,成都武侯祠有人题诗道:“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相门

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是什么力量在引导诸葛瞻前行在君子之路,

后来成为一代英烈呢?(设计意图穿插一定的背景资料,更能加强学生对家书

说理的印象;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渲染了诸葛亮说理的艺术性和对儿子未来高瞻

远瞩,从而更能加强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小组探讨:结合文中语句分析,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如何来“诫子”的?(板书)

(多媒体资料补充:网页链接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题的诗)

明确:首先提出核心思想:修身养德开篇以“君子”起,便以一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其子,求其为君子之道。

其次君子要志向远大,志当存高远。孔子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立志是成学的先决条件。

再次要勤学成才。“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与成才结合在一起,阐明了学习的动机、

目的和心智条件。而且不能好高骛远。

最后要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设计意图结合背景,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 通过问题引领,逐步深入理解文本,简要了解文中的说理层次和“志、学、才”之间

的关系,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

理解。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

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活动4【讲授】明事理,读情韵

明事理,读情韵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我们如

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大家试着揣摩一下每句的朗读语气。

1. 老师点拨,学生揣摩句子语气。

(补充诸葛亮写作时背景资料)

教师示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2. 理解文本,带着感情读出情韵。

现在让我们的心灵浸染在这千年之前墨韵书香之中,带着对诸葛亮的理解,自

由朗读课文,读得平稳深沉,读出家书的情韵。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情入文。”我们读文章,是遵循

文字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境界,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与文

章同悲同喜,与作者同怒同乐。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揣摩家书朗读语

气,一方面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另外也联系到了实际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

活动5【活动】知家训,抒胸臆

知家训,抒胸臆

短短86字,这是他和儿子最后的告别,也是最后的叮嘱。正是这份叮嘱那年才八岁的诸葛瞻谨恪了父亲告诫,一代名门诸葛家,历经三代终其一生用

生命来践行着严父家训。1700年之后的今天,再读这些家书家训,仍然给我们

许多的力量。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 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解并

阐述推荐的理由。

3..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家训知识小报,小组讲解。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里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课

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名家家训,其实也是学生接受自觉思想教育的

一个过程,也是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

趣,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契机。同时,学习完本文后,不但对相关知识更能理解

透彻,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总结:真正的智慧,穿越历史云烟而历久弥香,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大家行走一生。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带着这种感动, 一起背诵《诫子

书》。(出示配乐)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 时间:2011-9-30 9:36:11 作者:雪飞学习资源网来源:雪飞学习资源网查看:3028 评论:0 内容摘要: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故乡》。我们的课叫学读课。什么叫学读课呢?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通过一课的学习,掌握一种方法。《故乡》的练习一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所写的故乡其实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目睹... 余映潮《故乡》优质课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故乡》。我们的课叫学读课。什么叫学读课呢?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通过一课的学习,掌握一种方法。 《故乡》的练习一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所写的故乡其实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目睹的故乡。如果我们把“故乡”两个字换成“人物”来看的话,大家说一说,作者在小说里面写的是什么呢?一个是现实中的(稍停)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生齐答: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生齐答:杨二嫂),一个是现实目睹的(稍停)(生齐答:杨二嫂)。我们今天重点研读“现实目睹的闰土”这一部分。请大家翻开课文,从“这来的便是闰土??”一直到“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近况”,这是我们今天研读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 当一篇小说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去阅读50 它?有没有一种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法。好,请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开始要把它浏览一遍,然后看看这个小说写的是什么内容,重点是哪一些?画出来。 师:挺好的,这是第一步。这第一步是了解内容。(板书:了解内容)那么,怎么了解内容呢?我们还是先读课文。先朗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到“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一段。读这一段,要注意重音。比如说:“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注意“紫色”、“灰黄”、“很深”读重音。整个语段的阅读,语气要稍微沉重一点,读出叙述的那种语感。好,我来起头。“这来的便是闰土”,读——— 生:(齐读)这来的便是闰土??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师:继续读。读“我这时很兴奋”到“隔了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读这一部分,要注意抑扬,“我这时很兴奋”要扬一点;“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读抑一点;“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又稍微要扬一点,表示“我”内心的那种惊讶。请同学们各读各的,体会朗读中抑扬的转化。(生各自揣摩、朗读)

15 诫子书 大赛获奖教案

15诫子书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

诫子书教案公开课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翻译全文。 情感目标: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体会家道文化;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和教诲。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法、学法设想: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泰戈尔和冰心先生对于母亲的思念和回忆,这一节课我们看看一位父亲对于孩子的殷切期盼和教导。平时你们的父母亲和你们教导哪些?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高人,他即是父亲又是博学多闻的智者,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 2、点拨存在的问题,看视频。 注意(1)生字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2)停顿 3、划分停顿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全文翻译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思考:夫的翻译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像这种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不做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如:也、为、以、所、因、而、且、与、则、何、乎、其、之、于、者、若、乃、焉 提问:这一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个修辞手法有什么特征? 明确:对偶的修辞,对偶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

余映潮《春》课堂实录.

余映潮老师《春》教学实录 一、导语 1、直接入课,今天我们学习《春》。 2、作者作品。这是朱自清写的一品精美写景散文,文中景物描写生花妙笔动人心弦。师:拿起笔批注四字词语:精美散文生花妙笔拨动心弦脍炙人口 二、学习方式 美读《春》 训练活动。训练段 三、积累 1字音字形略 读起来,纠错再来度,用手指在桌子上写藏抖擞薄嘹亮蓑衣 2、常用雅词(八个2字词语四个4字词语)读起来 师:来继续鞋子润默默繁花嫩叶 3、精妙用字,读句子注意划线的美词 主要是张钻闹酝酿卖弄等 教师范读,生自由度。 师: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美词,这些词都有着美妙的动感,渗透着作者的赞叹之情,每位同学都要考虑这些词用的好处,然后欣赏它,再读。

四、进行第二次训练概说训练,课文段落美说 师:首先在第三段批注小草,有景到人角度丰富,绘景写人角度美。 第三段用“赞草”概括第七段用“写人”概括,四五六段是你的事了?分组开始精彩的概括,注意老师表达的形式,我要观察每一个人的动笔情况。 师:现在请说话。第四段请你来,一二三我找三个人。请你来。 生甲:赞花 师:我用过了,你不能用 生乙:绘画 师:这个还可以吧!还有其他说法吗? 生丙:赏花 师:欣赏花的色彩。请你概括第五段。 生甲:描风 师:思路对了,但是描风不好。请继续,风字前加个动词不好加。 生乙:春风 师:不好语言形式不对,请你说 生丙:感风 师:不太好请继续 生丁:唤风颂风 师:这个说的过去,第六段 生甲:观雨 师:好听继续 生丁:赏雨

师:用过了不好 生:绘雨 师:用过了 生:说雨 师:不好听 拿笔来记忆咏花赋风,这个事重点要记得积累赋字绘雨 这种概括就难多了,一起来读一读。 五、继续精段手法赏析 师:继续学习来吧读吧桃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生齐读 师:这样读可不行,一点感情也没有,我们只是在读字,要读出情味。 师范读,再来一遍读的柔美抒情读吧! 生读 这一次读的好多了。再来读,要读出重音来。师范读:闭了眼满是.....比如这里的嗡嗡的闹着要读出其味道来,蝴蝶要读的美一点读出重音来读吧! 生齐读。 师:又进不步了,还要注意阅读的毛病儿化音要轻读,来再读一遍抒情一点开始读。 生读 师:这次读的好听多了,开始让大家做另外一件事,欣赏这一段中的手法、写法,比如写花就写花,还要写密封蝴蝶,写桃树梨树还写野花,再比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等整段文字中都有手法。思考旁批然后交流。 师:好,自由说话举手发音,好一位两位三位,先说三位。 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16诫子书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关键词句,疏通文章内容,读出文章音韵美。 2.梳理课文层次,把握文章主旨,读出文章理蕴美。 3.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读出家书情韵美。 4.展示名家家训,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 本深入文本。 2.通过搜集相关家训资料,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 理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盼望之情,同时汲取精神养料,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都不够了解,故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 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

时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只考虑自己,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不理解父母。本 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 期盼之情!教学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文言的音韵,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 读出一位父亲谆谆告诫之音和殷殷期望,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学时重点 学时重点: 1、词句翻译,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梳理文章层次,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2学时难点 学时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语文真题解析1

作业: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业: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探寻优秀家风》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 第一课时《探寻优秀家风》教学设计一、听故事,写家风。 1、观看孔融让梨的故事,看完完以后,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家风是什么呢?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认真观看、思考、交流。

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2、讨论之后,请写出能够表示家风的词语,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勤劳、节俭、爱国、自强、敬业、诚信、友善、谦虚、礼让…… 3、老师拓展:古人把家风总结为“五常八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八纲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4、师总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二、搜资料,共分享。 1、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家风资料,与同学们共享。 2、听故事,明是非。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到目前,两个家族都已经都已经传到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8位当过教授、86位是文学家、65位做过医生、21位当过议员、2人位当过大使、1人做过副总统;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罪或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为什么两个家族的境遇区别会如此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个家庭的家风截然不同。两个家族的成员一代一代的在不同的家风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代代延续。致使爱德华家族让人尊敬、爱慕,而珠克家族让人憎恶、唾弃。 ②、从这个故事里,你们明白了什么? 交流讨论。一正一反两个故事,不同的家风,截然不同的家族,在鲜明的对比中学生明白了有两家风的重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从学生相对熟悉的任务入手,更能

《诫子书》课堂教学实录(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课堂实录 (课前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屏显:题目、作者)哪位同学能看着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1:诸葛亮告诫儿子好好学习。 师: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好好学习吗? 生1:应该是警戒儿子要心静,不能烦躁。 师:哪位同学能直接解释一下题目? 生2:我认为本文的题目就是警戒自己的孩子作为例子。 师:诫子就是警戒、告诫自己的孩子,书是什么意思? 众生:信。 师:对,我们学过《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 师: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代名人是喜欢写信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古代家长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的《傅雷家书》,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起去了解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会对他八岁的儿子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屏显:《诫子书》全文) 生3:(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能更正一下? 生4:他第一个字就读错了,把夫(fú)君子之行读成了夫(fū)君子之行,遂(suì)成枯落读成了遂(zhú) 成枯落。把淫慢则不能励精读成了精励。 师:遂(suì)成枯落,遂是什么意思? 众生:终于。 师面向生3:希望你一定要记住。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生5:(朗读全文) 师:订正一下。 生6:夫(fú)不是夫(fū),遂(suì)不是遂(suí)。 师:第一个字这两个音都有,做句首发语词时我们要读二声夫(fú),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7::(朗读全文) 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小组内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互相更正一下。生读师:读完就停下,我们齐读一遍。众生齐读 师: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请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学生组内合作翻译,师巡视指导。)师: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不好翻译。同学们在翻译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 生8:非淡泊无以明志 师:有哪个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生9:我认为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在对待功名利禄时要有一颗淡泊的心。 师: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在翻译时最好保持原来的句式,怎么翻译最好,哪个同学帮下忙? 生10:恬静寡欲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的志向。

诫子书课堂实录

诫子书课堂实录

《诫子书》课堂实录 执教者:王正玲 (课前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屏显:题目、作者)哪位同学能看着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1:诸葛亮告诫儿子好好学习。 师: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好好学习吗? 生1:应该是警戒儿子要心静,不能烦躁。 师:哪位同学能直接解释一下题目? 生2:我认为本文的题目就是警戒自己的孩子作为例子。 师:诫子就是警戒、告诫自己的孩子,书是什么意思? 众生:信。 师:对,我们学过《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 师: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代名人是喜欢写信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古代家长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的《傅雷家书》,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起去了解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会对他八岁的儿子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屏显:《诫子书》全文) 生3:(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能更正一下? 生4:他第一个字就读错了,把夫(fú)君子之行读成了夫(fū)君子之行,遂(suì)成枯落读成了遂(zhú) 成枯落。把淫慢则不能励精读成了精励。 师:遂(suì)成枯落,遂是什么意思? 众生:终于。 师面向生3:希望你一定要记住。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生5:(朗读全文) 师:订正一下。 生6:夫(fú)不是夫(fū),遂(suì)不是遂(suí)。 师:第一个字这两个音都有,做句首发语词时我们要读二声夫(fú),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7::(朗读全文) 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小组内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互相更正一下。生读 师:读完就停下,我们齐读一遍。 众生齐读 师: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请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 (学生组内合作翻译,师巡视指导。) 师: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不好翻译。同学们在翻译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 生8:非淡泊无以明志 师:有哪个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精品教案

冲刺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1.默读原文,背诵关键语句。 2.了解古文有关知识,掌握关键实词、虚词,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核心能力:词语积累语句理解主题探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七年级上文言文3章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原文回顾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段解】下雪时,谢太傅一家共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段解】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可朋友迟到了还对着陈元方骂他父亲。小元方聪敏过人、明白事理,指出友人的错误。 二、自学:解释词语,翻译句子(见上文加粗语句) (一)、文学常识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文章主旨 1.《咏雪》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和才气的赞美。 2.《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小小年纪便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说明“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做人要方正,即刚正不阿、为人正派。 (三)写作特点 1.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运用了对话描写的手法,前者通过对话交代了主要事件,后者通过元方与“客”的对话,表现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2.直叙其事。《咏雪》将谢家子弟咏雪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做出任何评价,但作者意图明显。《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实录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方及“客”的形象,文中强调“信”“礼”的中心也十分明显。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一课听课反思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一课听课反思 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参加了学校的文科大教研活动,有幸听了一节赵建峰老师的讲评课,获益匪浅。赵老师讲授的是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一课,在此我谈一些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1、教学目标清晰,具有层级性,步步推进。这节课赵老师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自然成诵。(2)小组合作,疏通文章。(3)领悟情感。赵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完成目标,第一个目标通过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自由诵读、小组展示并达到自然成诵的目标。采取这些方式可以很好地达成第一个目标,不过第一个目标课堂用时二十多分钟,耗时太长,影响了后续内容。在点评课时,老师也指出,第一个诵读的目标可以贯穿在整个课堂中,一步步实现,不需要单独占用较长的时间。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赵老师让每个小组负责翻译文章的一句话,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展示,并由其它小组提出疑问共同答疑。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每个小组都在积极的讨论、翻译,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这个过程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每个小组负责一句,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自己小组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全文内容的

理解。 老师讲完课之后,教研组的各位老师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在听过各位老师的点评之后很是崇拜她们,她们在听课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我无法发现的问题,听了她们的建议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备课和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设置好课程的目标,并针对目标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要注重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要注重课后的反思和评价,反思并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使每次课师生都有收获,师生共同进步。

最新《诫子书》教学实录(余映潮)

一、教学铺垫 1. 直接导课,今天学习《诫子书》。 2. 作者知识。 3. 作者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慧化身。 4. 《诫子书》,家训,家属。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典范。 边出示,学生边读边做笔记。 二、教学创意:一课三学 三、教学活动 一学文意理解,自学自读自翻译。 1. 自由读注解。出示幻灯片。 补充注解:君子,德行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以:用。 难句点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美德。 2. 杂然读第二页注解。 点“淫慢”“险躁”是难字意思要加强记忆,读三遍。 3. 学生根据注解自讲句意。 4. 出示幻灯片,逐句的句意理解。生先口头翻译,再齐读译文。 幻灯片出示笔记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宁静,无以致远。学生笔记。教师点拨:这是修身、立志的。 二学朗读体味。

1. 一读平稳深沉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各自自由朗读。 2. 二读句中短暂的停顿。出示停连的有关知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 三读文中说理的层次。出示幻灯片课文的四层变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教师解释:第一层修身养德,第二层学习广才,第三层反向诉说,第四层珍惜时间。 自由习读,读出层次的停顿。 齐读。 四读文末悠长的韵味。 老师范读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生自由朗读。 五读语音有力的背诵。生背诵。 老师做出点评:夫字音不准,语速过快,没读出韵味。再次背诵。 出示幻灯片笔记二:谆谆告诫,殷殷教诲。文短情长,蕴意深远。 三学品读品味 结合课后第四题。 活动:品析《诫子书》的表达之美。 要默读、静思、批注,一句话阐释。

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余映潮:《散步》 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 l、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 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②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介绍课中的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③教师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如: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⑤教师完成板书: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责任… 2.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 ①导入:刚才我们说课文中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在写事之外,有两段文字十分重要,它们是…… ②教师指导从不同角度品读下面两段文字: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学生自由背读这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学习内容之三: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 ①导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语言来表达。这篇课文之所以人们觉得它"美",就在于语言文字中渗透着"情",在表"情"上,作者注意选用了精美的句式。 ②讲析: 如比较句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如反复句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 第一,每个句了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阅读教学-于永正课堂实录与评析

阅读教学:于永正课堂实录与评析一块面包——“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堂实录 师:今天早上,我发现一们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出示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说自己的心里话。[评:于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撷到说写训练的题材,使学生感到这种训练既亲切又实用。由此可见:训练题材何处找?处处留心皆材料]生:我准备把面包拾起来,交给校长。生:我准备写篇稿子,提出批评。生:我会告诉这们同学,农民种粮食很辛苦,不应该浪费。师:你打算当面劝告,是吗?——请大家接着说。生:我将把这件事告诉校长,并请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告诉大家要爱惜粮食。师: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人都要爱惜粮食,是吗?以上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错的,还有部分同学不举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小诚,你准备怎样处理?生:(站起来)我……师:(鼓励地)说心里话,没关系。生:我不敢问……(笑声)师:小诚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胆子小。要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才。[评: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不光给优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而且还兼顾到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其实后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而于老师却没有遗忘他们,这是很值得效法的]——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不少处理意见。你们认为哪种办法比较妥当?生:(齐答)劝告。师:这件事,当面劝告一下比较好,当然,写稿子,

报告老师或校长也不失为好办法。不过,当面劝告,(板书:劝告)不能耍态度,要以理服人。(板书:以理服人)[评:怎么劝告人?必须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这次训练的核心内容。要做到说理充分,娓娓动听,使人怦然心动,这不光是个说话技巧的问题,关涉到一个人的思辩能力。由此看来,语文课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思维训练是不能离开语言训练孤立进行的。]如果请你去劝告,你准备讲哪些道理?对了,有人告诉我,这位扔面包的同学姓李。咱们就叫他晓理吧。(板书:晓理)你准备讲什么,先列个提纲。这叫发言提纲。(生写,师巡视。)师:哪们同学说说你列的提纲。生:我先请晓理背古诗——《锄禾》,再根据古诗教育他粮食来之不易。师:你们是同学关系,“教育”这个词换成什么更合适?——请你自己考虑。生:把“教育”换成“告诉”。师:对了。[评: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随时指出其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他们选用准确的词语,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这是第一条。还要告诉他,把粮食加工成面粉到做成面包,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工序,不知有多少人做……师: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生:第二条,告诉晓理,粮食的用途很大,谁能离开粮食?粮食是宝中宝。师:很好。(板书:2、粮食的用途)民以食为天,这是至理名言。除了供人们吃,还能干什么?知道吗?生:做点心……师:粮食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做糕点、酿酒,还有,你们知道吗?好多药品都是用粮食做的。我们吃的味精也是从粮食中提炼出来的。总之,没有粮食,人类就无法生存。生:我请晓理算一笔帐,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浪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堂实录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屏显:题目、作者)哪位同学能看着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1:诸葛亮告诫儿子好好学习。 师: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好好学习吗? 生1:应该是警戒儿子要心静,不能烦躁。 师:哪位同学能直接解释一下题目? 生2:我认为本文的题目就是警戒自己的孩子作为例子。 师:诫子就是警戒、告诫自己的孩子,书是什么意思? 众生:信。 师:对,我们学过《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 师: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代名人是喜欢写信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古代家长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的《傅雷家书》,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起去了解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会对他八岁的儿子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屏显:《诫子书》全文) 生3:(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能更正一下? 生4:他第一个字就读错了,把夫(fú)君子之行读成了夫(fū)君子之行,遂(suì)成枯落读成了遂(zhú) 成枯落。把淫慢则不能励精读成了精励。师:遂(suì)成枯落,遂是什么意思? 众生:终于。 师面向生3:希望你一定要记住。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生5:(朗读全文) 师:订正一下。 生6:夫(fú)不是夫(fū),遂(suì)不是遂(suí)。 师:第一个字这两个音都有,做句首发语词时我们要读二声夫(fú),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7:(朗读全文) 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小组内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互相更正一下。生读 师:读完就停下,我们齐读一遍。 众生齐读 师: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请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 (学生组内合作翻译,师巡视指导。) 师: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不好翻译。同学们在翻译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 生8:非淡泊无以明志 师:有哪个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生9:我认为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在对待功名利禄时要有一颗淡泊的心。 师: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在翻译时最好保持原来的句式,怎么翻译最好,哪个同学帮下忙? 生10:恬静寡欲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的志向。 师:这是双重否定句吗? 生:不是。 生11:如果不是恬静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志向。 师: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师: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全文。 生12: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如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

肖培东老师课堂实录

肖培东老师《那树》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台湾作家王鼎均先生的散文《那树》,同学们已预习过文章,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1:有一颗树屹立在路上很久了,后来被人砍了。 生2:一棵老树被人砍了。 师:能否在“砍”字前加一个修饰语? 生2:一棵老树被人残忍地砍了。 师:对,残忍地无情地,这篇文章记叙了一棵老树被人无情杀戮的悲惨命运。一棵老树,它走过了城市建设风风雨雨的几十年,毫无保留地奉献着它的绿、它的阴凉,却在某一夜被无情的电锯宣判了死刑。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作者也悲剧性地用远去的“那树”作为本文的标题。请同学们思考,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文章的标题。 生:沉重的、缓慢的。 生有感情的齐读两次。 (评:这一步开头看上去十分的平凡,但是,一到了带情读,那味儿就出来了。设计得极好极妙!让学生一上课,便入了文,入了情!呵呵,我又学到一种方法:带着感情读标题!) 师:提到悲剧,老师就会想起著名文豪鲁迅先生讲过的一句话:“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那么,作为悲剧的主角,那树的美丽何在,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文章前5节,找出树的美丽来。然后文章其他部分快速浏览,补充树的美丽。 师生合作朗读1-5段,试着捕捉那树曾有过的美丽。 生1:台风来了,树没有被吹倒,看出了树坚韧的美丽。 生2:我从“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读出了阳光洒落时,形态的美丽。 师:在美丽的地方要读出美丽的情感,我们一起美丽地读读。 师示范读,而后男生齐读。 生3:“那的确……模样。”写出了它坚固的美丽。 师指导读。 生4: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从“伸展”一词中我读出了树旺盛的生命力之美,从“荫庇”一词中我读出了它呵护人类,滋养人类的奉献之美。 生5:课文的第一段写出了树古老的美丽。 师:古老也是一种美丽,这位同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她发现了很多同学未曾发现的沧桑岁月给树带来的美丽。读出这份邈远的历史感来。 齐读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很久”“很久”两个词。而后读第一段,感知树的悠久历史。 生6:树在倒下前预知了自己命运,它通知了寄居在体内的蚂蚁们,让他们赶快逃难,体现了它有情有义的美。 师通过PPT小结树曾有过的美丽: 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邈远的历史感 自然灾祸前“豪发”无损——坚固稳定,古老茂盛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此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此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学情分析】 在课前的预习单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我的发现是什么以及我自学后的难点是什么。整理之后发现,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把握文言的大意,学生对字词解释的疑问点集中在:淫慢、励精、险躁、治性、枯落。而对于文章内容上理解的难点则在诸葛亮想要告诉儿子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 ●背诵全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入:从聊聊诸葛亮开始…… 问题设计:你印象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关于他的你了解多少? 预设: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堂实录

诫子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屏显:题目、作者)哪位同学能看着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1:诸葛亮告诫儿子好好学习。师: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好好学习吗? 生1:应该是警戒儿子要心静,不能烦躁。师:哪位同学能直接解释一下题目? 生2:我认为本文的题目就是警戒自己的孩子作为例子。师:诫子就是警戒、告诫自己的孩子,书是什么意思?众生:信。 师:对,我们学过《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师: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代名人是喜欢写信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古代家长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的《傅雷家书》,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起去了解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会对他八岁的儿子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屏显:《诫子书》全文)生3:(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能更正一下? 生4:他第一个字就读错了,把夫(fú)君子之行读成了夫(fū)君子之行,遂(suì)成枯落读成了遂(zhú)成枯落。把淫慢则不能励精读成了精励。师:遂(suì)成枯落,遂是什么意思?众生:终于。 师面向生3:希望你一定要记住。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生5:(朗读全文)师:订正一下。 生6:夫(fú)不是夫(fū),遂(suì)不是遂(suí)。

师:第一个字这两个音都有,做句首发语词时我们要读二声夫(fú),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生7::(朗读全文) 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小组内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互相更正一下。生读 师:读完就停下,我们齐读一遍。众生齐读 师: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请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学生组内合作翻译,师巡视指导。) 师: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不好翻译。同学们在翻译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 生8:非淡泊无以明志 师:有哪个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生9:我认为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在对待功名利禄时要有一颗淡泊的心。师: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在翻译时最好保持原来的句式,怎么翻译最好,哪个同学帮下忙? 生10:恬静寡欲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的志向。师:这是双重否定句吗?生:不是。 生11:如果不是恬静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志向。师: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师: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全文。 生12: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如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