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营养测评

中医营养测评

中医营养测评
中医营养测评

中医营养测评一、气血辩证

气血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分析其所反映的不同证侯。

(一)气病辩证

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1、气虚证

气虚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所致。【临床表现】少气懒言,身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2、气陷证

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侯。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而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脱岗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3、气滞证

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侯。凡是病邪内阻,七情郁结,以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能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

4、气逆证

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侯。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二)血病辩证

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若外邪干扰,脏腑失调,是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即可出现寒热虚实的病候。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1、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血虚证的形成,有禀赋不足;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寄生虫等。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血瘀证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证。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有寒凝、气滞、气虚、外伤等。

【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改变等表现。其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常在夜间加重。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块;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症积)。出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可见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妇女可见经闭,或为血崩、漏下。舌质紫暗或见紫斑、紫点,或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脉多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3、血热证

血热证,是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烦劳,嗜酒,恼怒伤肝,房事过度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咳血,吐血,尿血,舌红绛,脉弦数。

4、血寒证

血寒证,指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感受寒邪引起。

【临床表现】疼痛多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或少腹疼痛,形寒肢冷,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三)津液辨证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有滋养脏腑,滑润关节,濡养肌肤等作用。津液病变,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亏虚证,水停证,痰饮。

1、津液亏虚证

津液亏虚证,是指体内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津液的滋润濡养和充盈所表现的证候。津液亏损程度较轻,主要是水分的丢失者,一般称为伤津、津亏;津液亏损程度较重,不仅水分丢失,且机体的某些精微营养物质亦受损者,一般称为液耗、液脱,但临床多通称而不严格区分。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失却滋润,则必从燥化,故津液亏虚可属燥(内燥)的范畴。津液是整个体内阴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津液不足可演变成阴虚,故又可将其归属于阴虚之内。总之,燥(外燥)证、津液亏虚证、阴虚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唇焦或裂,眼球深陷,皮肤干燥甚或枯瘪,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难解,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

2、水停证

病理性的“水”,或称“水气”,是因肺、脾、肾等脏腑输布水液功能的失常,以致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质地较饮为清稀,较痰更为清稀,水的流动性大,可泛溢于肌肤,并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动。

【临床表现】水肿,或见于下肢,或见于面睑,甚或全身皆肿,按之凹陷而不易起,水亦可停于腹腔而见腹满如鼓,叩之声浊。水液停聚,多随体位改变而流动,并往往见有小便短少、不利之症,舌苔润滑,脉象多为濡缓。

根据形成水停的机理、脏器的不同,临床上常见的水停证有风水相博(风袭水停)证、脾虚水泛证、肾虚水泛证、水气凌心证等。临床虽有阳水、阴水之分,但主要是根据病之新久、邪正虚实所作的阴阳归类,而病理性的水是属于阴性致病物质。

3、痰饮

痰饮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

(1)痰证

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咳嗽咯痰,痰质粘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头晕目眩、形体多肥胖,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瘰疬、瘿瘤、乳癖、核块等症状体征,舌苔腻,脉滑。

(2)饮证

饮证是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胃肠、心肺、胸胁等处所致的证候,即为饮证。

【临床表现】饮停部位的不同,可见不同的症状。或为脘腹痞胀,水声漉漉,泛吐稀涎或清水;或见咳嗽气喘,吐痰多而质稀色白,胸闷心悸,甚或喉中哮鸣有声;或胸胁饱满,支撑胀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并可见眩晕、舌淡嫩、苔白滑、脉弦等症。

二、脏腑辩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小肠的功能是受盛化物,秘别清浊。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的病变多表现在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等方面。临床以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或促等为心病的常见症。此外,某些舌体病变,

如舌痛、舌疮等症,亦常归属于心。心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血虚、阴虚、气虚、阳虚、心阳暴脱;实证多由火、热、痰、瘀等邪气的侵犯。小肠病变会使大小便失常。

1、心血虚证(以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心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

2、心阴虚证(以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虚热证为辨证要点)

心阴虚证是指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3、心气虚证(以心悸及气虚证为审证要点)

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心悸为主症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自汗,舌质淡,脉虚。

4、心阳虚证(以心悸怔伸,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心阳虚证是指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形寒畏冷,面色白光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5、心阳虚脱证(以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心阳虚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6、心火亢盛证(以神志症状及舌、脉出现火热炽盛之象为审证要点)

心火亢盛证是指由于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黄,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或见口舌赤烂疼痛,或兼见小便赤、涩、灼、痛,或见吐血、衄血,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等。

7、心脉痹阻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为审证依据,并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

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而出现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或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8、痰蒙心神证(以神志异常和痰浊内盛见症为审证要点)

痰蒙心神证是指由于痰浊蒙蔽心神,表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又称痰迷心窍证、痰迷心包证。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滞,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9、痰火扰神证(以神志异常和痰火内盛的见症为审证要点)

痰火扰神证是指由于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烦躁,面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胸闷,心烦不寐,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见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10、小肠实热证(以口舌生疮,小便短赤为审证要点)

小肠实热证是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热,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将,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大肠的功能是

排泄糟粕。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病变以咳嗽,喘促,咯痰,胸痛,喉痛及声音变异,鼻塞流涕,或水肿等为常见。证候有虚、实两类。虚证多见气虚合阴虚。实证多由风、寒、燥、热等邪气侵袭或痰湿阻肺所致。大肠病变常见排便的异常。

1、肺气虚证(以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肺机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甚,咳痰清稀,语声低怯,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2、肺阴虚证(以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肺阴虚证是指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若虚热内扰之症不明显,称为津伤肺燥证。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3、风寒犯肺证(以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风寒犯肺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清稀,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4、风热犯肺证(以咳嗽和风热表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则属卫分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或咽喉疼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燥邪犯肺证(以肺系症状及干燥少津为审证要点)

燥邪犯肺证是指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所表现的证候。又称燥气伤肺证,亦称肺燥(外燥)证。据其偏寒、偏热之不同,又有温燥、凉燥之分。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或见鼻衄,咯血,便干溲少,苔薄而干燥少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6、痰热壅肺证(以咳喘、痰黄稠及里实热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痰热壅肺证是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候。又称痰热阻肺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痰湿阻肺证(以咳喘并见痰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痰湿阻肺证是指由痰湿阻滞于肺而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量多,易咯,胸闷,或见喘哮痰鸣,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8、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于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腹痛泻泄秽浊,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9、大肠津亏

大肠津亏是指由于阴液亏虚,不能濡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干燥,难于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或拌见口臭、头晕等症,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

(三)脾与胃病辨证

脾的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胃的功能是主受纳

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脾与胃相表里。脾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脾常见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常见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等证。胃病常见胃阴虚、寒凝胃脘、胃热炽盛、食滞胃脘证。

1、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失健运证。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2、脾虚气陷证(以体弱气坠,内脏下垂等症为审证要点)

脾虚气陷证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常伴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头晕目眩,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等。

3、脾阳虚证(以脾虚失运,消化机能减弱与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4、脾不统血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表现为审证要点)

脾不统血证是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不摄血证。【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并见出血,或便血、溺血,或肌衄、鼻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舌淡,脉细无力。

5、寒湿困脾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因所表现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

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6、湿热蕴脾证(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表现为审证要点)

湿热蕴脾证是指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而不爽,肢体困重,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汗出不解,或见身目鲜黄,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7、胃阴虚证(以胃失和降见症与阴亏失润的表现为审征要点。)

胃阴虚证是指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虚热证不明显者,常称胃燥津亏证。【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或于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8、寒凝胃脘证(以脘腹冷痛及实寒证为审证要点。)

寒滞胃肠证是指由于寒邪侵犯胃肠,表现以脘腹冷痛为主症的实寒证候。简称胃寒证、肠寒证。【临床表现】脘腹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面白或青,肢冷不温,舌苔白润,脉弦或迟。

9、胃热炽盛证(以胃脘灼热疼痛及实火内炽见症为审证要点)

胃热炽盛证是指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又简称胃热证、胃火证,或胃实热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见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

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10、食滞胃脘证(以脘腹胀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为审证要点。此外,注意询问有无伤食病史,对诊断本证亦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矢气酸臭,便臭如败卵,大便溏泄或大便秘结,苔厚腻,脉滑。

(四)肝与胆病辨证

肝的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筋,开窍于目。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肝病常见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胸胁少腹胀痛,眩晕,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症状。肝病的证候可以概括为虚实两类,而以实证为多见。常见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等。虚证多见肝阴虚,肝血虚。胆病多表现为口苦,黄疸,惊悸,胆怯及消化异常等。胆的病变多表现为胆郁痰扰证及肝胆并见的肝胆湿热证。

1、肝血虚证(以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虚表现为审证要点)

肝血虚证是指由于肝血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目闰动,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2、肝阴虚证(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的见症及阴虚内热表现为审证要点)

肝阴虚证是指由于肝之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手足蠕动,或胁肋隐隐灼痛,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3、肝郁气滞证(以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为审证要点。)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瘰疬,或见胁下症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4、肝火炽盛证(以肝经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为审证要点)

肝火炽盛证是指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又称肝火上炎证,简称肝火证,亦有称肝胆火盛证、肝经实火证者。

【临床表现】眩晕胀痛,痛热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不寐或恶梦纷坛,或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5、肝阳上亢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审证要点)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6、肝胆湿热证(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及湿热内蕴征象为审证要点)

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由于肝胆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病证范畴。

【临床表现】胁肋灼热胀痛,厌食腹胀,口苦,泛呕,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7、寒滞肝脉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等为审证要点)

寒滞肝脉证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寒凝肝经证,简称肝寒证。

【临床表现】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得温则减,遇寒加甚,或见巅顶冷痛,

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

8、胆郁痰扰证(以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胆郁痰扰证是指由于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9、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内风”所以冠以“肝”,这是由于内风之生成与内脏阴阳失调有关,特别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证则是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根据病因病性的不同,临床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等不同证候。

(1)肝阳化风证(以素有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之状,而又突见动风之象,甚或卒然昏倒,半身不遂为辨证依据)

肝阳化风证是指由于肝阳升发,亢逆无制所导致的一类动风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头摇,头痛,肢体震颤,项强,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有力。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

(2)热极生风证(以高热兼见动风之象为审证要点)

热极生风证是指由于邪热炽盛,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临床表现】高热烦躁,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昏迷,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证(以动风兼有阴虚之表现为审证要点)

阴虚动风证是指由于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4)血虚生风证(以动风兼见血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肌肉目闰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细弱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自我评价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自我评价 篇一:大学生德智体美自我评价 集体观念较强,学习态度端正平时热爱体育活动,经常现身于操场上。篮球、足球、乒 乓 球,谈不上样样精通,但也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 认真完成交给的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 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初,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 救 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 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 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 标准。初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 科 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 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在思想品德上,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积 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党有了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 的培训。在学校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 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掌握了专业相 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曾多次获得过学院奖学金。英语、电脑、普通话等 方 面的等级 考试

10山东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402)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和现代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能够在医院、社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营养学实践。 (2)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中医学食疗药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营养临床诊疗知识。 (6)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 (7)熟悉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 (8)熟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能力要求 (1)具有对各类人群进行营养宣教、营养评估、营养指导、编制营养食谱的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及证候进行中医食养食疗指导的能力。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食物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的营养设计与鉴定。

(4)具有对食品中各种污染物、添加剂、天然有毒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抢救的方法和技能。 (6)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9)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3. 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职业素质:热爱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事业,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中医基本知识

阴阳对立 阳-天、昼、外、动、热、男、气、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进的、强 壮的等。 阴-地、夜、内、静、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虚 弱的等。 阴阳互根 对立着的两面,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阴阳消长 阴阳对立、依存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不断处于〝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变化中。 阴阳转化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性: 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四肢为阳,躯干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器官的功能属阳,形体属阴。 五行学说 五行属性归类: 自然界 五行人体 五味五色发展过程气候季节方位脏腑五官五体五志酸青生风春东木肝胆眼筋怒苦赤长暑夏南火心小肠舌脉喜

五行的相生相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绝对的。相生之中,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克生。 附:人之五行分类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眼、舌、口、鼻、耳、前阴、后阴)、五志等,连结成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五脏 1.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 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2.心包络:亦称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围的一层衣膜,膜上分布着明 显的脉络。护卫心脏,传导心主的命令。 3.肝: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肝主筋,其 华在爪。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4.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5.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 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与喉咙、声音有关。(金实不鸣, 金破不鸣)。 6.肾:藏精气,主生殖,发育。主滋养和温煦各脏腑组织。主水。主 纳气。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 7.命门:部位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肚脐后面遥遥相对,脊椎骨上 面)。命门即是肾阳,『肾无此即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

基础题(关于体质健康测试)

基础题(关于体质健康测试)

目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权重系数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的意义 六、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 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及使用方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建国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劳卫制》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在借鉴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

中医营养学第五章各种食物分类

中医营养学王红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五章常用食物 第一节谷薯类 1、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①粳米锅巴200克(磨成粉),红糖100克,调服,治脾胃不调。 ②粳米100克,薤白50克,煮粥,治脾虚泄泻和呕吐。 2、籼米:又叫南米、机米,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 功效: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3、糯米:又叫元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 糯米加山药粉同煮,能健脾益气。 4、粟米:又叫小米、黄米。味甘、咸,性凉。归脾胃肾经。 功效:益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益气(主要是用力过后补气,如妇女刚生完孩子);养血(主要是产后气血不足)。 小米150克,羊肉250克,熬汤,用于产后补气养血。 小米煮后上面漂浮的一层称为小米油,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婴儿服用。 5小麦:又叫淮小麦,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心气不足会导致心烦意乱,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5个,水煎服。 6、大麦: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大麦茶中含有尿囊素,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 7、燕麦:又叫雀麦、野麦。味甘,性平。归脾肝大肠经 功效:和脾益肝、滑肠、止汗、催产。 注意孕妇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流产 8、荞麦:又叫乌麦,荞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 毒疗疮。 荞麦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血脂、血压。 9、玉米:又叫苞米,包谷。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玉米须煮水,能治疗水肿,小便不通。 玉米面、小米面、大豆粉等量混合做成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玉米不能长期单独服用,否则会营养不良。 10、高粱:又叫蜀秫。味甘、涩,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脾止泻、化痰安神。 注意:正常人多吃能导致便秘。 11、青稞:别名油麦、青稞麦。味咸、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 12、薏苡仁:又叫薏米、苡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30克,黑豆50克,乌梅10个,水煎服,治疗肺痈、肺炎。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 脾系统: 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伤脾 在液为涎,在五脏中脾属阴中至阴。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输送,转运;化:消化、吸收。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 小儿的脾胃最为弱,常常因各种饮食不当的原因,造成伤时、泄泻、食欲不振等,小宝宝本身生理特点就是“脾常不足”,“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小儿三分饥的原则就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三分余地。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 如果宝宝的脾胃已经受伤,:补脾经,捏脊,揉按足三里,摩腹,揉按板门,运内八卦, 2脾生血统血:如果脾胃长期虚弱,宝宝总是不爱吃饭,或消化不良,长期便秘或泻肚。 又因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3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先将营养物质消化,需下行至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糟粕,下移至大肠,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另外水液代谢产物则注入到膀胱中储存,由肾气控制排出体外。 生理特性: 脾喜燥恶湿。“脾虚则湿”:脾主长夏,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阴阳变化相互通应。 脾与长夏,湿,土,黄色等有内在联系。脾喜燥恶湿,湿气当令,每年七八月份交长夏,如果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现代人的病很多都跟湿有关,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风、寒、暑、湿、燥、火,外感六邪,当中以湿最难缠,而且湿从不单独作战,总是和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成为湿寒;遇热,则湿热,遇风,成风湿,驱风容易。 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成为慢性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呢 有几个很简单的方式,一个是看舌头,肥大,有齿痕。一是看大便,如果大便总是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必然有湿。脾主运化水湿,脾如果受到伤害,则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体内堆积。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doc

中医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即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的观念。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

则。 (二)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念;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1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我国流传发展了几千年,从最早的《黄帝内经》《神农草本》到《伤寒染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到公元14世纪明代著名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于1578年写成了世界名著《本草纲目》是早期最为完善的医学。 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即望,闻,问,切。望诊主要看形体,面相。闻诊主要听呼吸和讲话声音,嗅身体的气味;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历史及近期的多种症状;切诊,即是切脉,南方人称“把脉”。把脉需要病人不吃早饭,静坐60分钟。方能准确,而且要相当深厚的中医相应地加强了其它三诊。而我们“好享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手诊,因此诊断地准确度高些。 内部脏腑阴阳失衡,因此治本需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诊病首先要明辨阴阳,阴阳不辨,调病往往是南辕北辙。例如: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者滋阴,腰越来越痛,阴虚者补阳,腰越来越酸。通过望诊辨阴阳主要从四个方面看。 1、形体:阴虚形瘦,阳虚形胖。 2、舌象:阳虚舌质淡,舌形胖,苔白,苔厚;阴虚舌质红,

舌形瘦,苔少,苔薄。3、神情:阳虚气短,懒语,抑郁不欢;阴虚燥热不安。 4、寒热:阳虚怕冷,阴虚怕热;阳虚者出凉汗,阴虚者出热汗。 第一部分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 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 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23.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 动血,火易致肿疡。 24.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25.中医“治未病”包括哪几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答案参照《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印会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中医营养学复习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学年 《中医营养学》复习题 A型题 1.“营养"一词古代又作: A.扶养B.养分 C.营造D、经营 E。荣养 2。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A。食疗B、食补C、食节 D、食用 E.以上都不就是 3。记载用鲤鱼粥治妊娠胎动,扁豆粥治小儿霍乱等食治方得就是: A。《圣济总录》 B。《本草经集注》C、《养老奉亲书》D、《外台秘要》 E、《食医心鉴》4。薏苡粥中添加红枣,在食品配置上属于: A.升降并举B。散收同用C.寒热并调 D.攻补兼施 E.动静相调 5.食物得性能,古代简称为( )等、 A、食用 B.食气C。食疗 D。食治 E.以上都不就是 6。具有补益与缓解疼痛、痉挛等作用得食物就是……食物。 A、酸味 B、苦味C、甘味 D. 辛味E。咸味 7.下列关于食物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A.指供人食用得天然物质B。它提供人体必需得营养素 C.具备用量与用法方面得限制 D、一般不具备剂型、剂量方面得限制E。提供色、香、味、形得食欲享受感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饮食营养学得基本观点?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B.调理阴阳营养观 C、食药一体营养观 D、以脏补脏营养观 E.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 9、“忌食养胎”就是指: A。月经期饮食禁忌 B。育龄期妇女饮食禁忌C。怀孕期间孕妇应增加进食以养胎 D、怀孕期间孕妇应忌食或尽量避免食用对胎儿不利得食物 E。以上都不就是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活血类食物? A、山楂 B.桃仁 C、蟹爪 D.胡萝卜 E.以上都不就是 11.现代研究葱白含有挥发油,油中成分( )具有较强得杀菌作用、 A。蒜辣素B、葱素 C. 姜烯D。姜醇E。维生素 12. 治疗风寒感冒,又能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可解鱼蟹中毒得食物: A、生姜 B。苏叶C。芫荽D。薄荷E。葱白 13、生姜少用于下列哪种病证得食疗。 A。风寒感冒 B、半夏中毒 C。呕吐不止D、胃寒疼痛 E. 小儿痘疹 14。芫荽又名: A、香菜 B.菠菜C.通心菜D、黄花菜 E。以上都不就是 15。进食过多香蕉,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就是因为香蕉果肉中含有: A。甘露醇B。5-羟色胺 C、果糖D。葡萄糖 E.草酸 16。金银花露就是金银花水溶液……取得。 A。加热 B。过滤 C. 蒸馏 D。重结晶 E。以上都不就是 17。下列关于紫菜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含碘较高B、可降低血浆胆因醇含量C。多食胀腹 D.可清热利水 E。可治疗感冒18。下列关于豆腐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 每天食豆腐,可协助适应水土B、豆腐为豆浆用盐或石膏点后加工而成

国家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精)

简介: 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配置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的人员。 技术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报考条件: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报考条件: 一、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二)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二、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卜)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三)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三、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三)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四)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四、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三)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 “厚生”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尊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尊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因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

体质健康测试

目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权重系数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的意义 六、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 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及使用方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建国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劳卫制》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在借鉴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7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修改。从1985年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局)共同组织展开了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到2005年已经进行了五次,以全面了解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上了

体质测试指标

健康、体质、身体素质 体质测试指标 形态指标(身高、体重) (一)身高 测量意义: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通过它与体重、其他肢体长度及范围、宽度指标的比例关系,可反映人体匀称度和体形特点,此外在计算身体指数、身高标准体重、评价体格特征和运动素质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体重 测试意义: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各个部位的围度、宽度、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它不仅能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而且可以间接的反应人体营养状况。体重过重,说明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可能产生患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体重过轻,说明有可能营养不良和患有疾病。因此,适宜的体重,对于人体的健康和体质强弱有重要意义。 机能指标(肺活量、台阶试验) (一)肺活量 测量意义:肺活量测试的是人体呼吸时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量和肺的扩张能力,是人体生长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

(二)台阶试验 测量意义:台阶试验是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定量负荷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定量负荷持续运动时间、运动中心血管的反映及负荷后心率恢复速度的关系(及台阶指数)来评定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素质指标(握力、坐立体前屈、纵跳等) (一)握力 测量意义:握力主要反映前臂及手部肌肉的力量。 (二)坐立体前屈 测量意义:测试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柔韧性。 纵跳(39岁以下者适用) 测量意义:通过纵跳的高度,测试下肢的爆发力。 闭眼单脚站立 测量意义:测试人体平衡能力。 选择反应时 测量意义:反应时是反映机体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的重要生理指标。反应时越短,说明机体对刺激反应越快。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速度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反应时也是衡量衰老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俯卧撑(39岁以下男子适用) 测量意义:测试上肢力量。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导论 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 ? ? ? ?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黄帝形神一体观 ⑵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 ⑶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 (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养生”这个词在普通人群中有着逐渐增长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身体质量的提高。思想是人价值的扩展,而身体的健康则是根基。而《黄帝内经》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皇帝内经》简称为《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皇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家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古时人们就注意到天时地利带给人们的影响,而现在天气如此多变,人们会因此难以适应,容易生病。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养生。这是一个预防疾病的不错方法。从四时来说,《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不可分割。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身调节。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强调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即要顺四时、适环境、调阴阳,以增强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内论》同时提出四时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皇帝内经》在描述春天节气特点时,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与春天气机适应的养生之理。 《黄帝内经》也描述了春天里,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比如立春我们吃春饼,春饼中包裹着豆芽。而芽!初生的芽,生命力的集聚。从现代营养学讲,食物没有质的区别,就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芽是最具生命力的。所以,我们除了吃豆芽,还吃什么芽?香椿芽。这些都是初生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东西,所以呢,要吃这个。而且,肝的颜色是什么?青。吃这些绿色的、初生的、生发的食物,有意识的要添加这个。然而我们不仅要知道春天吃什么,还要知道春天不应该吃什么?春天最忌讳吃酸的。为什么?酸是收敛的感觉,所以这跟“赏而勿罚,予而勿夺,生而勿杀”是相违背的。春天吃酸的其实都是在伤肝气。所以,春天应该吃辛、辣,植物的芽尖。春天不是吃肉的季节,要因为你吃肉就得杀戮,过度的食肉或动物内脏也会增进我们的胆固醇的含量,所以要减少肉类的食用,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说春季

2017年体质测试分析报告

2017年xxxx小学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报告 本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上级与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为更好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从体育保健课、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延伸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将本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试分析如下,请领导审查。 从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过程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为更好的完成本年度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学初,学校就成立了实施“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刘犇任组长,组织了各年级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各年级测试项目,测试步骤和操作细则,并要求体育教师对各班进行《标准》的测试项目及锻炼方法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标准》实施办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还把《标准》工作方案复印给各班,让学生了解测试达标要求来督促自已平时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 二、通过学校少队部、电子屏、体育课教学等的大力宣传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意义,号召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把实施体质健康标准落到实处并推向新的高度。

三、充分利用体育健康课给学生讲明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项目、及评分方法。 四、把“测试”的具体项目落实到每一节体育锻炼课和课外活动中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比赛,检查训练效果。 五、耐心指导学生,反复模拟测试,测试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六、关心体弱学生的营养和肥胖学生的体重情况,必要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七、贯彻“一小时锻炼”和“四个一”的精神,动员学生在体育课和周末时间进行锻炼,如:立定跳远、跳绳、踢毽等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锻炼时间有所增加,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学生体育活动训练常抓不懈,为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开办家长学校,争取多方位配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加强体育卫生锻炼,为加强小学生体育运动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严格两课和大课间的考勤制度。坚持上好“二课”“一操”并严格基本训练。体育课内严格按照学校计划上好每一节课,严格进行站立,行走,跑步等基本步伐训练和上肢,躯体和基本姿态训练,同时要求保持一定的重复量次和正确姿态的持续时间,以建立起良好的肌肉发力控制能力;体育课外每周都安排体育活动课,按课表安排锻炼,班主任组织学生活动,体育老师负责指导锻炼,做到周周有活动,节节有新内容,课课有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