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方法论教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方法论教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方法论教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方法论教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e2373791.html,

方法论教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舒醒

来源:《老区建设》2012年第06期

[提要]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是知识结构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是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政治公共必修课,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方法论教学的引导和实践,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理论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舒醒(1967—),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330013)

自1987年在全国高校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在帮助研究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对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将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选修课。旨在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之前开设的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1988年原国家教委规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政治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升华。本文在梳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即将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提供借鉴。

一、方法论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将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才能使研究生在日后不断地独立地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然而,不少研究生尚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仍然对任课教师和导师有较大的依赖性,甚至缺少对学科理念和学科研究方法的全面认识,难以独立承担科研探索和创新工作。这与目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论上的探讨、任务式的科研实践为主,而缺乏方法论教育有关。

使用微课教学的好处

使用微课教学的好处 石横镇中心小学万克军 微课具有“短、小、少”等特点,课堂上弥补了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优质微课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一、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往往是些重点、难点,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时,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解疑,将学生的疑问讲解透彻。比如,在讲解应用题时,较为经典的题型就是“间隔植树”问题,两端要不要栽树,我们的学生往往将这个问题搞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手段,给学生播放视频,告诉学生,植树问题,两端都要栽。然后可以从中抽离出数学模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间隔”这一概念有着更透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训练,多找一些有关植树的问题,同时,也能用线段图辅助教学,让学生画三个点之间有两条线段,画五个点之间有四条线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再给以相应的情景,线段就相当于路段,点则是树苗,告诉学生,树苗的数量总是比路段的数量多一。有个这样的一个结论做依托,下次再遇到类似植树的问题,学生们不就会再犯迷糊了。 二、微课有利于学生回想之前学过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时的联系性思维不强,如果仅靠教师的提醒,让他们去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数学

的兴趣。微课内容较为短小,信息精炼,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够更好地复习旧知识。微课又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学模式较为新颖,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到时,采用的是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等面积的矩形,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类比矩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这一公式时,就要求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关于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而这二者学习时间相差较远,这个时候,教师就能够通过微课,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回忆,让他们先回忆起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在通过flash动画,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剪切成矩形这一动画,想学生直观地反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学生的学习分为两大块,大部分是在学校,一小部分则是在家的自学。然而,就是这一小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微课对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有了不小的帮助。教师根据课程的进行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计划,同时给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资料,让学生上网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QQ群,将课堂上用过的课件在群中共享,学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回顾课堂内容,进行自学。 微课的使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能够分享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手段。合理地利用微课,能够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深化教学影响,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堂叫做“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推广,小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教育形式。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专家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

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e2373791.html, 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张荣水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4期 【摘要】微课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老师教学的效率,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将浅析一下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关键词】微课技术;初中物理;思维能力;因材施教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技术,在优化课堂效率的同时,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看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发展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而综合的发展。 一、能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微课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从感觉器官开始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又处于比较好动的阶段,而传统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教育,通过单纯的读、写和说给学生灌输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然而,通过微课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在课堂中能够把书本中静态的死知识,变成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使得微课技术广泛应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微课技术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将微课技术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教学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把书本中的文字变成图像或者音频,进而完成教学的目标。微课技术能够把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给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感。 (二)通过微课教学,能够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微课应用在教学中,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获取知识的简单途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的方法,让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者。通过微课技术,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组辅导和个别辅导,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而且,老师通过微课技术,还能够掌握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时进行教学课程的调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最多的知识。

应用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应用软件 / Application Software 课程代码:030524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30 上机/实验学时: 16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专业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教材: 刘卫国陈昭平张颖.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 1.石博强、滕贵法.MATLAB数学计算范例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孙祥、徐流美、吴清.MATLAB7.0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崔怡.MATLAB5.3实例详解.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4.程卫国、冯峰、姚东.MATLAB5.3应用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是为管理学院各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使同学在本科期间掌握一个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进行系统仿真的工具。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熟悉MATLAB应用程序基本应用后,重点应放在与其他实际问题的结合应用能力上。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MATLAB概述 1.l MATLAB的发展 1.2 MATLAB的主要功能 l.3 MATLAB系统的运行环境与安装 l.4 MATLAB系统的启动与退出 1.5 MATLAB命令窗口 1.6 MATLAB文件管理 1.7 MATLAB帮助系统 1.8 MATLAB功能演示 第2章MATLAB数据 2.1 MATLAB数据的特点 2.2变量和赋值 2.3 MATLAB矩阵 2.4 MATLAB运算 2.5字符串 2.6结构和单元 第3章MATLAB程序设计 3.l M文件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莲塘第二小学李晓冬 通过观看《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这两门课,我对微课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有了不少的收获。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据时代,微课程的简便开发和制作引起教育界教学方法的变革,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的应用研究探索,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和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时代的新课题,于是,“微课”就应运而生了,现列举一些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究体会。 1、授课PPT课件模式:录制解说旁白及播放记时;此制作方式特点是微课程制作流程简单,不用录屏软件,但设计PPT课件要很细心,且不能播放链接媒体、不能做批注,所以教师不常用这种微课程制作模式。 2.录屏模式解说模式微课程的制作步骤:对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制作授课PPT课件;安装录屏软件,设置不加入摄像头画面;按照微课程教学设计一边播放PPT 课件一边解说一边录屏;用录屏软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如加片头片尾、加背景音乐等;在录屏软件中导出视频(MP4)。此制作方式特点是微课程制作流程较多,要有录屏的技术的经验,但制作PPT课件较容易,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可以批注,

点击移动鼠标,引起学生的注意,播放PPT的速度也随意调整,所以教师常用这种微课程制作模式。 3、录屏模式+教师头像+解说模式:对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制作授课PPT课件;安装录屏软件,设置加入摄像头画面;按照微课程教学设计一边播放PPT课件一边解说一边录屏;用录屏软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如加片头片尾、加背景音乐等;在录屏软件中导出视频(MP4)。此制作方式特点是微课程制作流程也较多,要有一定录屏技术及经验,但制作PPT课件较容易,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可以批注,点击移动鼠标,教师的讲课的神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觉孤独,所以教师最常用这种微课程制作模式。 4、录屏模式,黑板+解说模式:对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安装录屏软件(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另加);打开画笔软件,将背景设为黑色,笔设为白色;按照微课程教学设计一边在黑板板书一边解说一边录屏;用录屏软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在录屏软件中导出视频(MP4);此制作方式特点是微课程制作流程较多,要有一定录屏技术及经验,但不用制作PPT课件,如教师的语言表达很好,也能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外国教师最常用这种微课程制作模式。 5.动画模式:对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用Flash 软件进行动画微课程制作,或从教育资源中获取动画微课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景川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微课程作为新型事物,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处在阐释其理念和应用。虽然没有明确统一的概述,但是它内涵意义的存在和在这微文化兴盛的微时代中所承载、带动的需求,使得微课程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可能。微课程的“四化”功能,首先使得它作为一种工具,成为了教师成长的一种新方式;并且由此产生的微课程教学资源,以其优于传统课程和网络视频课程的特点,使得将它应用到整个广泛意义的教学中成为可能并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力。文章通过对微课程的定义以及与微型课程的比较阐释了其理念,总结了其特点;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微型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微课程在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的应用方式,以期更好的促进微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程;建构主义;微学习;应用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微时代的我们开始追求微文化,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信……不断兴起和快速发展。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高节奏生活,也使得整段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急切呼吁一种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学习载体。而且网络技术的普及,不断为新的学习方式创造着新空间……,微课程的产生,满足人们快餐式的学习,使他们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和思考。微课程也在更广泛的需求和应用中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资源。 一微课程的概述 微课程由于刚刚兴起,对它的定义当然是众所纷纭,但它绝不是概念的炒作,绝不是又一个口号的喊出。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 年秋首创的[1]。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Penrose 认为60秒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应的练习和讨论的支持下,能够取得与传统长时间讲课一样的效果。

翻转课堂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14T17:45:30.6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尹强 [导读]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因其较强的实用价值已成为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翻转课堂是运用当前最先进的互联网为基础创建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受到了广大教育教学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述翻转课堂的概念,分析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高校,教学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因其较强的实用价值已成为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既要求高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也要求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教学资源的共享,更需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高效学习的“自我赋权”。因此,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而是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慕课)等,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讨论,和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主要组织学习活动和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资源,同时教学和及时答疑。2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设计课前课程 教师要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对微课进行提前设计和录制,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精简的课堂视频,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闲暇时间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而且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如果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反复学习。待教学视频内容学习完成后,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建立互动交流平台,这样,学生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全面提升。 2.2 课中课堂翻转 课堂活动环节是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的关键,通过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必须在事前认真备课,便于答疑解惑。具体如下:(1)首先创建和谐的交流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在课前自我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各种疑难问题,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沟通,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指导和帮助,完成知识内化。(2)对于难度较大的重点和难点,应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的讲授和总结。(3)根据大纲和内容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利用学生课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要求实名制登录ERP软件,独立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完成业务软件操作并逐步完善和重构知识体系。(4)合作探究学习和深入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辅导者、引导者,学生在ERP业务的软件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首先小组内的学生先研究解决,若无法解决,教师会及时地纠正错误认知并答疑解惑,对遇到的共性问题在班级共享。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综合判断、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3 课后探讨 课后探讨是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课堂内容进行课后探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学习中遗留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3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置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考试方式,将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修改,策划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要时候开发多种学习环境,例如让学生通过慕课或者微课学习视频,课堂上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问题进行讨论。在视频资料的制作中放一些和生活相接近的故事案例,通过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一些操作课程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到工厂去,在工厂学生边做边学理论,有时候需要理论学习,集中起来老师给讲理论,需要实践马上就可以实践。这样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技能。 3.2打造优秀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好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不但种类要多,而且内容要丰富,学起来应该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例如视频教学资源不能说录制了视频资源就行,那么视频资源能不能很快让热掌握,这涉及到视频的幽默感及视频的质量。学习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教学资源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应该以小知识点为基准,进行展开,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学习。防止学生造成学习疲劳,知识点完整,并时不时的有幽默动画,或者问题出现,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防止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视频资料的制作完全依靠学生的特点来,主要根据学生的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例如学生喜欢玩手机,那我们就可以在手机上做文章,将教学资源和手机联系起来。学生喜欢故事,那么我们就打造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总之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兴趣分析透彻,这样教学资源学生才能喜欢,才能学得会。 3.3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放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与学,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学生的如何教师肯定了如指掌。那么完全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往往很不放心,那么我们应该放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好学习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吧。想办法动员学生课堂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路进课堂。教师应该放开让学生发挥作用,教师课后的工作量很大,不再是以前写好教案就可以了,还要制作精美的视频资源,同时教师想办法提高知识的广度,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4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制定可行的任务清单 良好的监督机制可有利于学生学习,防止学生因惰性思想而偷懒,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加上监督机制,如果问题回答的较好,则进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永春县石鼓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广义上,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2、信息化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3、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 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2)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些课程知识点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素材库:是指各门课程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4)课件与网络课件:是指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程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与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程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课程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6)文献资料:是指有关专业学科课程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word版本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

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微学习区别于我们传统的系统课程化教学,被表述为是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Lindner,2004)。它的表现形式比较发散而灵活,具有学习时间短时化、学习内容微型化与多媒体化、学习个性化等特点。当前,信息技术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面临着课时少、课本知识陈旧、理论知识相对碎片化、学生基础水平差距大等问题,仅依靠课堂的系统性教学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微学习是基于碎片式教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具有系统性教学所不具备的深刻性和主题性优点,若能合理地应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信息技术科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微学习是一种非正式的范在学习,其形式丰富多样,且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地扩充。笔者以“微型学习”、“微学习”、“碎片式学习”等关键词在维普期刊数据库里搜索,共搜到相关文章38篇。综合分析可得,目前开展微学习的形式主要有微博、微课件、APP、PC屏保、短信等几种形式。 1. 微博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实现即时分享。用户可以以140字文字更新信息,同时支持图片、视频多种媒体的展示与分享,又能让观者与发布者实现互动,表现力丰富。而用户只需要拥有接入网络的PC或者手机就能使用,基本上没有技术门槛,可行性比较高。 2. 微课件 微课件与普通课件一样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也能对学习流程进行控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由于微课件的学习时间端,内容以精简深刻,要在短的时间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与学生的互动,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开发设计者的要求也很高。且若要实现在线学习,还需要购买网络空间。 3. APP 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简称APP。由于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运行平台,其表现力也十分丰富,同样可以实现多种媒体的展示与人机、人人之间的互动,能对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据了解,大部分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但是要开发APP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系统的APP编写技术,且目前市场上智能手机系统较多,就算只是发开主流的IOS和Android版本也非常耗时耗力。

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微课程的产生: 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早已有了“”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学院的高级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 二、微课程的类型: 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类、类、探究学习类。 三、微课程的适用条件: 第一、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 第二、全民已经进入微时代:随着新技术发展,中国引来了移动互联网浪潮,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规模为4.2亿,在地铁、车站、甚至饭

桌上身边的男男女女拿着手机看信息,学英语,上微博,玩游戏。于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学习出现了,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此背景下,学习也进入微时代,简称微学习,即碎片化学习,一次学习一点,只学最主要的,随时随地借助移动设备(手机或ipad),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做到简单高效,随时随地。 四、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简单高效:化繁为简,只学核心,不学陪衬,没要烦琐的理论,只有简单的方法;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让学习更高效,一次一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 第二、随时随地: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只有5-10分钟,若干个“微时间”组合成“1+1>2”的效应,机场候机、车站候车,酒店候餐,拿出手机即时学习,不受出差限制。 第三、生动有趣:视频中大量使用了图片,音乐,故事,等生动化素材,有效刺激学员右脑,让学习视觉化;课程中去除了简单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浅析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成初中生综合成长的重要手段。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从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微课程应用在教学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微课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知识点 一、微课程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微课程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束缚较大,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可以进一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程契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明显,对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帮助较大。最后,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微课程的应用就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 二、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涵盖的信息量比较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快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一方面旧知识的引入,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引出新知识、新内容。微课程的应用,要求教师适当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升新内容的教学效果。 2.利用微课程梳理核心知识点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时,其中的一些知识内容属于核心的知识内容,学习的难度比较大,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学习。微课程的出现,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将微课程应用在核心知识的引导中,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降低核心知识的难度,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2]。例如,在讲解有关多媒体应用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实施微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推广,小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教育形式。 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堂叫做“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专家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绝对官方答案 保证正确!微课程及应用开发

1、在哪里包含show me、explain everything等录屏和旁白软件( )。 A.Windows 7 B.Linux C.Ipad D.个人电脑 标准答案:C 2、什么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 )。 A.Camtasia Studio B.Flash C.Photoshop D.Visual Studio 标准答案:A 一分钟教授”把微课程称为( )。 A.知识脉冲 B.数据式脉冲 C.脉冲式学习 D.知识碎片 标准答案:A 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于哪一年秋首创的( )。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标准答案:A 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是( )。 A.威廉?罗杰斯 B.戴维?彭罗斯 C.维纳?皮彭 D.泰勒?罗斯佛 标准答案:B 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PowerPoint主要用来做( )。 A.演示文稿注释、旁白 B.录屏和视频处理

C.动画制作 D.网页制作 标准答案:A 下面不能编辑图片的软件有( )。 A.Photoshop B.Ubantu C.picasa D.美图秀秀 标准答案:C 微课程体系的应用开发最好的方法是( )。 A.教师分工协作,形成开发团队 B.结合自身特点,独立开发 C.学生和教师联合开发 D.提出需求,由公司开发 标准答案:A 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Camtasia Studio 主要用来做( )。 A.图像处理 B.录屏和视频处理 C.动画制作 D.网页制作 标准答案:B 对“课程可以形成微课程体系”的认识( )。 A.微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描述和链接关系 B.微课程体系应是碎片化的 C.微课程不需要形成体系 D.以上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学生学习微课程实质是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因而( )。 A.微课程体系完善之后才能让学生来学习 B.教师必须和学生在一起学习 C.必须有一个微课程的发布平台 D.必须组织学生学习 标准答案:C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本学期我在教师远程培训中接触到了微课。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而,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1、微课把识字由抽象变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利用了微课在学生的起步阶段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利用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微课,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手足口耳目》一文时,要让学生了解象形字演变成汉字的过程,务必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物体,再结合象形字和现在的汉字才可以进行学习。但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亲眼见过这些物体,而且有些字在课本上又没有插图,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手足口耳目》的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学生终于体会到了象形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利用微课,解决识字的疑难,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和认识汉字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 2、微课学习查字典,掌握知识更全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二”讲到了部首查字典的知识,这是工具书的使用技能教学,属于教学重点。老师们在完成这部分教学后,发现二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到查字典的另一种使用方法——音序查字法。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节关于音序查字法的微课呢?为此,同组教师进行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到音序查字法一般应用在“识字却不知意”或者“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识字却不知意”的题型,虽然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明确涉及,但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六”就出现了一字多义的题型,非常适用于音序法。“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一般多见于学生写日记时,感知听闻的素材不能用正确的字记录下来,也非常适用于音序法。 经过分析论证,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音序查字法,进行书本外的知识拓展。于是制作了《音序查字法》这节微课,设计思路从学生写日记遇到不

知识管理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知识管理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中应用策略 1对信息知识资源进行深加工将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无序、零散的信息资源通过知识管理,进行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为易于知识转换、存储、传播、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资源,并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聚合,提高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的水平。按照教学资源的类别、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使用频率和效果,对原始存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类化重组,并按照逻辑关系建立链接,根据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序化,通过WEB方式提供查询和访问入口。2师生的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师生的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师生的个人知识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这类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库信息生产渠道的方式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通过分析不同教学过程模式中的知识流,以帮助知识的生产、二次开发和转化。重视记录课堂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等作为隐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课外咨询,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独特问题的记录和转化,作为课程教学辅助资料,为今后完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形式作铺垫。3加强资源数据库和用户的交互通过WEB方式的查询界面,为用户(师生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通过统一的查询、分类界面提供教学资源的查询、对比、汇总、分析等工作。提供教学资源访问量统计、热度统计、访问路径记录和分析、访问周期和引用分析。提高用户对教学资源的提取和反馈,增强互动性。通过改进教学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源的逻辑关系,遵循按照课程体系的规则架构该课程相关信息资源,明确以“课程体系”、“技能提升”等规律为组织主线,通过资源的组织体现教与学的构建过程,从而能够满足使用者学习、应用的基本目标。4推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拓宽资源渠道,促进知识共享。主要以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资源库为信息来源,通过XML等数据交换方式,以课程为单位,或以课程教学任务(项目)为单位,提供相互查询和统计信息的功能。提高各课程教学任务(项目)的聚合和资源共享,同时提高不同地域、院校相同课程(或实训项目)的互融互通,融入竞赛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趣味性和实战性。同时,各教学资源库提供信息推送功能,按照约定统一格式,相互请求数据和给予应答,提高各精品课程数据的共享性和互用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微课教学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微课研究报告之 微课教学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微课的出现契合了网络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掀起一股制作微课、使用微课、研究微课、推广微课的浪潮。应运而生的微课教学应用不仅带来了层出不穷的发展机会,也对参与其中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乃至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准确把握微课教学应用带来的挑战,进而釆取恰当的举措加以应对,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微课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挥微课正面的教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教师、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这4种角色出发,谈谈微课教学应用带来的挑战。 第一节以微课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它在时间上虽“微”,但效果上不“微”。相比于高校中常见的一节45分钟左右的课,微课作为精品学习资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全而发展。 一、精益求精,锤炼教学技能 (一)微课推动精细化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微课是讲授者认真备课并精心制作的成果,较之普通课堂含金量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准的取舍力,在上课前要更深入和广泛地收集教学素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耑要结合微课的特征,思考如何在庞大的知识体系里,合理有效地划分出有教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知识点;思考如何就每一个选定的知识点做出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方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取小的切入点,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粒度适中,以符合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微课要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单凭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是不足够的,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需要老师综合考虑,系统化设计。 (二)微课推动教学表达能力提升 微课的特色是微言大义,教学过程不能拖沓,必须干练,突出重点和主题。所以在授课时,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