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连特产

大连特产

大连特产
大连特产

特产: 贝雕工艺品

大连的贝雕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巧夺天工的珍贵大型贝雕,也有用几个精巧贝壳穿在一起的小型饰物,而大连贝雕是辽宁首创的特种工艺品。贝雕画构图完美,色彩绚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题材为花鸟、山水和人物三大类。

特产: 海八珍

海参:名贵的海产品。尤以北方刺参品质最佳。大连市长海县产的“五行刺”被称为“参中之王”,营养价值极高,被列为“海八珍”之首。

鲍鱼:是一种腹足类软体海贝,鲍的足部肌肉发达,细嫩可口,营养丰富。鲍的壳大而坚厚,名石决明,可入药。鲍也是“海八珍”之一,素有海底软黄金之称。

扇贝:因它的外形象扇子,故得名。鲜扇贝煮熟后即可直接鲜食,又可蘸佐料而食。将扇贝丁取出晒干后,可制成著名的海珍品——干贝。

对虾:体态优美,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大连是我国对虾主要产地之一,春天的虾肉最肥。

蚬子:又称蛤,大连地区常见的有花蚬子、沙蚬子、文蛤、鸟蛤、青蛤等几十种,煮食、凉拌、爆炒、做馅,味道均佳。

海红:又称贻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大连人喜食的重要海味。

蚶子:又称毛蚬子。主要生活于近海的松软泥中,肉质鲜嫩肥厚,味道极佳。

牡蛎:又称海蛎子,既可熟食,又可鲜食。把鲜海蛎子经油炸后,可烹饪成炸蛎黄。把海蛎子与酸菜放在一起炖,可做成海蛎子火锅。

特产: 苹果

大连地区栽培苹果,始于1902年,已有百年历史。产量为全国第一,占辽宁省三分之一。因此被誉为“苹果之乡”,苹果品种有120多种,如国光、祝光、红元帅、黄元帅、印度、富士等。

特产: 桃子

大连桃子品种繁多。撒花蟠桃,花儿一凋谢即有甜味;油桃,光滑无绒毛,酷似李子;金黄色的黄金桃,甜酸芳香;水蜜桃,汁浓味美;“黄露”、“黄甘”耐储存,肉质细嫩,是加工罐头的优良品种。大连是全国黄桃的最大生产基地。

特产: 樱桃

大连樱桃共有5种,即原产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国樱桃、山樱桃、欧洲酸樱桃、欧洲甜樱桃、杂交培育出的大连甜樱桃。品种有“原红”、“日出”、“早丰”、“那翁”、“红灯”、“红蜜”等。

贝雕工艺品大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自然少不了出色的贝雕作品。你可以买到用几个普普通通的扇贝,海螺做成的精美漂亮的工艺品,回家把它放到桌面上当成装饰物或者馈赠您的亲朋好友。你也可以买到用珍奇名贵的稀有贝壳精心制作的贝雕作为家中的收藏品,这完全根据你的喜好了。大连的贝雕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巧夺天工的珍贵大型贝雕,也有用几个精巧贝壳穿在一起的小型饰物,但不管是大是小,是贵是贱,每个贝雕都有一份情趣。鲜贝原鲍原料用大

连沿海一带的新鲜紫鲍,及野生鲜贝等。鲍鱼、鲜贝用油爆的方法烹制而成,此菜色泽艳丽选料精细,别具一格,清鲜酥嫩、鲜香适口。桔子大虾原料选作新鲜大虾和鱼等大虾用靠制方法而成,桔子虾用鱼泥、鹰爪虾粘制后上屉蒸熟再浇上汁即成此菜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色泽鲜艳,鲜香甜嫩适口苹果大连地区栽培苹果始于1902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大连被誉为“苹果之乡”。大连地区苹果品种繁多,其中最好的,有“白糖苹果”之称的祝光,质细味甜。秋果有八月酥、迎秋、黄金等。个头大的,莫过于红元帅;色泽好看的,要数红玉;味道浓的,要数香蕉。但,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国光。其含糖量在15%以上,酸甜适度,香脆可口,皮厚而韧,极易储藏,即使放上七八个月,依旧是滋味不变。此外,从日本引进的富士苹果,个大皮薄,肉质细密,软松汁多,味道醇厚且耐储藏,也深受欢迎。樱桃大连盛产的樱桃种类主要有5种: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国樱桃、山樱桃、欧洲酸樱桃、欧洲甜樱桃、杂交培育出的大连甜樱桃。主要品种有:“巨红”、“日出”、“早丰”、“那翁”、“黄玉”、“红艳”、“红灯”、“红密”等。其中,“巨红”尤为著名。近年来,大连还引进了佐腾锦、高砂、正光锦等名优新品种。玻璃工艺品窑玻璃工艺制品、高级刻花铅晶质玻璃器皿、低铅拉挺玻璃器皿、玻璃包装容器、高级雕刻工艺品、高级水晶玻璃灯饰、印花水杯等是大连盛道玻璃制品厂的主要产品。产品畅销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有些产品还参加了国际博览会。对虾中国对虾俗称大虾。是一种味道鲜美且营养高的高档水产品,是国内外市场的畅销品种。大连是对虾的盛产地和重点捕捞作业区。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雄性体长13-17厘米,雌性体长18-24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雄性个体呈棕黄色,雌性个体呈青蓝色。全身由20节组成,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牡蛎太平洋牡蛎,俗称海蛎子。大连是中国太平洋牡蛎主产区之一。其味美肉细,营养价值很高。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碘。鲜牡蛎汤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大连现年产量10万吨。鲍鱼大连是中国皱纹盘鲍的主产地。皱纹盘鲍俗称四孔鲍和鲍鱼。是鲍科中的优质品种,素称海味之冠。大连鲍鱼资源量占中国70%以上。皱纹盘鲍属底栖性动物,喜欢生活在水质透明度较高,底层营养丰富的岩礁带,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主食褐藻类和绿藻类。其营养价值很高,肉为著名的珍味佳肴,壳称石决明,入中药可清热明目。大连是中国开展人工鲍鱼养殖生产最早的地区。刺参刺参,海参的一种。大连是中国刺参的主要产地。因其营养价值极高,是宴请中外贵宾的专用品。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区。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被列为“八珍”之一。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辽东产之海参,体色黑褐,肉嫩多刺,称之辽参或海参,品质极佳,且药性甘温无毒,具有补肾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因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紫海胆紫海胆,俗称刺锅子。大连是中国的紫海胆主产地,产量占全国同类产量的95%以上。其体呈球形,直径一般6-8厘米,高3-5厘米。大棘坚硬端尖,棘黑紫色,生活于低潮区岩石、海藻丛生或石缝中。紫海胆的生殖腺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是预防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有效药物。从中可提取“波乃利宁”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大连水晶玻璃制品全国业界著名

2010年03月30日 18:52:56

本文导读:

19世纪初叶,大连的土地上就有了第一家玻璃制品厂。这家日本人在大连开办的硝子株式会社,就是大连玻璃制品厂的前身。这间玻璃制......

19世纪初叶,大连的土地上就有了第一家玻璃制品厂。这家日本人在大连开办的硝子株式会社,就是大连玻璃制品厂的前身。这间玻璃制品厂虽然是日本人出资开设的,可是多年以后,中国工人掌握了玻璃制品的制造技术,一些精美的玻璃制品在大连工人的手中成型。

大连解放后,大连工人成了这家玻璃制品厂的主人,产自大连的玻璃制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工厂成为大连解放初期骨干工厂之一。由于产品质量好销量大,曾有“南有北涪,北有大连”一说,记述着大连玻璃制品在全国业界中的突出位置。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大连玻璃制品厂的声誉一直都是上升的,璀璨的工艺制品和日用品在中国和世界的各个地方闪烁着夺人眼目的光芒,成为整个城市的骄傲。当时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玻璃制品工艺的旗帜,朱德、周恩来、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陪同外国贵宾多次到这个工厂参观。从各地开往大连的火车、轮船、飞机,在快到达大连时,都会在广播中介绍大连的玻璃制品,有许多外地人到大连出差访友,都一定要买些大连的玻璃制品带回去,更有许多外地人恳请大连的亲威朋友为他们购买玻璃制品。当年全国唯一一块玻璃制品行业的银质奖牌就授予了大连玻璃制品厂,这是全国同行业中的最高荣誉。那时的大连玻璃制品都有一个很响亮的商标“水晶”牌。

在经过几十年辉煌后,大连玻璃制品在前进路途上拐了个弯。

急于扩张,三吨电熔炉成了绊脚石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为被封闭多年的中国工业生产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力量。急于扩张和谋求更大发展的大连玻璃制品厂,决定从英国引进一套先进的玻璃熔化设备——用熔化量大、温控准确、操控简单的三吨电熔炉,取代一直使用的焦炭熔炉。相比于焦炭熔炉,电熔炉有很多优势,如熔化量大、温控准确、操控简单等。三吨电熔炉的熔化量比过去焦炭熔炉大了许多倍,它不仅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在炉前操作把熔化的玻璃原料吹制成玻璃工艺品,还更需要非常强大的销售机制把产品卖出去。

急于发展的大连玻璃制品厂只看到了扩张表面需要,结果,三吨电熔炉的上马不但没有如预期那样让玻璃制品厂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反而像一面枷锁套在了企业的脖子上。昂贵的设备贷款;陡然增加的用电量加上电价上涨,生产用的电费激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不停炉,使电熔炉像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吸干了玻璃制品厂的资金流通血液。

多年以后,工厂的老工人和有经验的销售业务员得到另一种信息反馈:其实大连玻璃制品生产用的硅石大多是大连附近的矿产,纯度一直不是很好,含铁量高,透明度差,但是之所以曾被国际市场上被看好是因为手工技艺值钱,由于人工技艺在生产中的差异性,很难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工艺品,这反倒成了“水晶”牌玻璃制品的一种魅力,有了灵魂一样的美的元素。所以,电熔炉及其配套的机械成型设备用来制造日用品还可以,用来制造工艺品就等于抽去了产品的灵魂。

到1996年,曾经辉煌的大连玻璃制品厂在人们的惋惜声中濒临破产,除了三吨电熔炉的引进,背后还有许多原因,比如体制问题等等。

大连玻璃制品好像在瞬间被摔成了一地碎玻璃,成了大连人心中隐隐的痛。

谋求振兴,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

大连玻璃制品厂破产后,大连人并未袖手慨叹,从当时的市领导到玻璃制品厂的普通工人,都在心里痛过之后谋求重新振兴“水晶”牌的玻璃制品生产。

当时的薄熙来等市领导每次出访都带着大连玻璃制品厂的产品,意在借助政府间的交流宣传“水晶”牌产品,扩大大连玻璃制品的影响,以至于当时一些外地政府官员曾经给予大连市出访的政府官员送上“背玻璃块子的干部”的戏称,其中也透露出对他们致力宣传家乡名牌产品的敬佩之情。

1997年,为了重新振兴大连玻璃制品的生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盛道集团开始着手重振水晶牌的行动,经过整破整收后,大连盛道玻璃制品厂又在大连这块土地上站立起来。当年市政府还拨了300万元在盛道玻璃制品厂内建了国内唯一家水晶城,把五十年间大连生产的优秀玻璃制品的杰作一件一件摆放在水晶城的展台上,看了让人特别振奋。许多人都表示,大连的玻璃制品不但不会消亡淘汰,一定会逆势而上,再造另一个辉煌。

振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当年引进的电熔炉随着熄火成了废物。现在盛道玻璃制品厂要重新生产,还需要重新开炉,经过研究之后,盛道又投放了巨资重新引进了一台六吨电熔炉用于工艺品生产,还同时引进了生产能力更强的德国啤酒瓶自动成型生产线。

点火开炉后,熔化的玻璃原料还是不能生产出更多的工艺品,由于只能生产单一的白颜色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被看好,产品销路急剧萎缩。作为振兴玻璃制品的另一条线,啤酒瓶自动成型生产线也没有创造出可观的利润,这条生产线是由电脑控制的,由于硅石粉的纯度不够,电脑检测又很严格,从生产线上流动过来的啤酒瓶有一半因为被电脑检测出问题后未能走到尽头就被打了下去,成了碎玻璃。许多工人眼看着啤酒瓶被“枪毙”,心里那个疼啊,因为他们知道“啪啪”打碎的不是瓶子,是金钱,更是振兴“水晶”牌的希望。

其实,既使这些略有瑕疵的啤酒瓶不被电脑“枪毙”,也仍然不能成为生产利润。由于这套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过大,而当时的华润啤酒厂产量有限,再加上啤酒瓶是循环使用,生产新瓶只是补充破损之需,很快生产出的啤酒瓶便饱和了。六吨电熔炉的强大生产力和有限的产品需求再次成为矛盾。

不得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之后,六吨电熔炉再次停了下来。有人说,大连的玻璃制品工业是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了两次。

2002年2月盛道玻璃制品厂破产。

重聚散落在民间的璀璨

大连玻璃制品厂的两次破产之后,当年作为骨干的老技术工人大部分退休了,一些中年和青年工人开始另寻出路,其中有一些不甘心放弃玻璃制品生产的人投奔了乡镇民营企业,或者自己创业,于是在大连的郊区和乡村,相继出现了十几个小型的玻璃制品厂,它们像散落在民间的璀璨,不时映射着大连玻璃制品工业往日的辉煌。

位于金州区杏树屯街道的通宝工艺品厂就是其中之一。

李光华曾经是大连玻璃制品厂的技术骨干,他父亲早年就在当地乡间的一个小型玻璃厂里工作,主要是生产海上养殖用的球型玻璃浮漂。

由于对玻璃工艺品制造有着特殊的兴趣,经过技校培训后,李光华于1992年来到大连玻璃研究所工作,在1992年到1996年玻璃制品厂解散前,李光华始终把钻研玻璃工艺品制造的技术当作主业。当年盛道玻璃制品厂的水晶城里的展品就有许多出自他的手。

2002年,他开始在一家自筹资金建起来的小型玻璃制品厂里打工,主要负责技术生产,后来他觉得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便决定自己建立一个小型的玻璃制品厂。他自筹了建厂资金,又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用上,在外省的农村建起一座小厂。

这个时候,世界的玻璃工艺品生产已经升格为水晶品质,比过去的玻璃工艺更为复杂,李光华知道,如果过去的“水晶”牌只是一个驰名商标的话,现在他必须真正生产水晶品质的工艺品了。

让人扼腕的是,他耗了一年时间,赔光了所有积蓄和借来的资金,身心疲惫地从外省铩羽而归时,跟他回来的只是一卡车没有价值的玻璃日用品,原因是各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少既能懂得玻璃艺术美,又能掌握玻璃吹制技术的熟练工人。

这次创业失败,曾经让他非常痛苦,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痛苦地思索了一个星期,每天抽掉4盒香烟,什么人都不见,胡子也不剃。一个星期后,他结束了自己一个人痛苦的思索,重新在杏树屯乡间选址,重开了玻璃工艺品制造工厂,取名叫通宝工艺品厂。

这一次,他找了十几个过去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又找到了一群有志于钻研玻璃工艺品制造的年轻人,在杏树屯乡间一座老式的焦炭炉前开始了他们的创业。

他和工人们一起,同住在工厂简陋的工棚里,同吃着简单的集体伙食,共同钻研技术和工艺。这是一群爱玻璃制造工艺胜过爱生活享受的有志者,每天在1450多摄氏度的熔炉前吹制工艺品,一个个脸色通红,有时甚至蓬头垢面,但是下班回到工棚里,却在一起研究美国的玻璃工艺大师代尔·启胡利在自己那间有电熔炉的工作室里,怎样做出十几万块钱一只的玻璃杯,他们觉得未来也可以和大师一样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

他们的生活简朴随意,却能靠烧焦炭把那座老窑的温度常年控制在上下不差5摄氏度的精确范围内;他们栖身乡间,却终于把产品打到了欧洲、美洲。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李光华和工人们把水晶工艺品制造推向了又一个高峰。现在他们生产的水晶质工艺品已经是国内一流品质,他们制造的双色水晶工艺品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连捷克、意大利等水晶工艺品制造的老牌国家的商人都称赞他们的作品,国外订单已经排满两年。在去年举办的中国轻工业商品博览会上,他们制造的水晶工艺品《海幻》夺得了全国金奖。一位意大利商人看后惊叹道不比意大利的产品差,说中国最好的水晶工艺品就在大连。

说起《海幻》,那可是大连水晶工艺品制造行业的骄傲。李光华他们为此耗了三年多心血,这个一半蓝一半绿自然融合的口小肚大的花瓶,远看像一个水滴,不拘泥于几何形状,但极富艺术感,瓶身上布满鱼鳞一样的五角斑块,每一块都能折射出瓶身的形象。对于这个他们反反复复制造了三年多的艺术品,李光华说就是为大连的玻璃工艺品复兴而打造的,口小肚大代表大连,也代表财富;蓝绿各半代表大连的碧海蓝天;五角斑块意在突出水晶质感,是当年大连“水晶”牌的延续。

许多人盛赞《海幻》,说它的市价不低于5万元,通宝的工人却说这是无价的。市领导已将《海幻》作为大连市政府官员馈赠外宾的礼品。《海幻》的需求呼声很高,但通宝厂表示,绝不追求高产,每一个都要是杰作,宁缺勿滥。李光华们正在筹划《海幻》后的作品,有意去夺得国际工艺品大奖,为中国水晶工艺品扬名。

道宝工艺品厂现在已有工人近200人。我市现在已有十几家通宝这样的民营玻璃工艺品厂。有关部门已经着手扶持通宝工艺品厂等民营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