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_周义彪

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_周义彪

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_周义彪
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_周义彪

江西林业科技

Jiang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42卷第4期2014年8月Vol.42,No.4Aug.,2014

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

周义彪1,温德华2,李

江3★,黄红兰2

(1.广丰县林业局,江西广丰334600;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对赣江上游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m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24m )和农田河岸缓冲带等3种用地类型河段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消减地表水TN 、TP 能力大小依次均为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农田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m ),表明宽度窄的农田竹林缓冲带具复合结构的功能型实用性,可加强研究与实践推广应用。

关键词:竹林河岸缓冲带;水质净化分类号:S7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05(2014)04-0015-05

Water Purification Research on Surface Water Runoff of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ZHOU Yi-biao 1,WEN De-hua 2,LI Jiang 3★,HUANG H ong-lan 2

(1.Guangfeng Forestry Bureau,Guangfeng Jiangxi 334600,China;

2.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Ganzhou Jiangxi 341000,China;

3.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Abstract: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n three kinds of land use types of grain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width 12m),grain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width 24m),farmland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in the upriver of the Ganjiang River show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water TN,TP concentration were also followed grain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width 24m)>farmland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grain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width 12m).This suggests that farmland bamboo riparian owns functional and practical features on its composite structure,so we should strengthen such research and its practice application.

Key words:bamboo riparian buffers;water purification

收稿日期:2014-04-23作者简介:周义彪,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设计及园林规划工作。★

通信作者:李江,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工作。E-mail:Jxljbg3722@https://www.sodocs.net/doc/572624680.html,

河流环境净化功能主要是指河道内及两岸的植被及水生生物通过自然稀释、扩散、氧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来截留和净化由径流带入河道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1-2]。河岸带的这种对河流环境的较强自我控制作用,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的生态系统[3-4],现有研究均表明,河流两侧一定宽度的天然和人工河岸带有效减少或消除进入河流生态系统的污染物质,降低污染程度,保证河流水质[5-6],尤其其维护河溪健康重点的控制N 、P 等污染物输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择赣江上游典型的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

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监测断面的设计选设代表不同干扰类型的竹林缓冲带典型断面,进行原位定点连续动态水质监测,评价各竹林河岸缓冲带对河道水环境的净化作用,以期探讨竹林河岸缓冲带生态恢复的合理途径或技术措施。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赣县大田乡信江村,位于25°58′~26°

02′N ,115°07′~115°20′E ,选设不同用地类型的典

型河岸林带,选取河岸地形基本一致,兼顾水文地质

江西林业科技第42卷

条件相近,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m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和农田河岸缓冲带等3类河岸生态环境河段(表1)。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008年栽植,竹行距3m ×

4m ,现已茂密成林,属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单

优群落,林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树种及数量极少。农田河岸缓冲带乔木层优势树种为硬头黄竹,乔、灌层的树种比例偏少,草本层最丰富。因其阳光透过单条带竹林单侧较丰富受光,林下光照环境远好于退耕还林河岸竹丛遮阴的光照影响。据笔者调查,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共有9科13属14种植物,农田河岸缓冲带共有15科28属31种植物。

表1研究区域概况Tab.1

General status of plots

1.2监测采样与分析

自2013年3月~2013年8月,1次/15d 频率采集取样,于5~7d 内流域没有较大规模降水及突发污染事故发生时采样。依据地形,从沟渠汇集口上

游至下游入河口,各设置1个采样点,每采样点取5个水样混匀。水样24h 内送实验室分析总氮、总磷含量。总氮(TN )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J 636—2012),总磷(TP )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

2结果与分析

2.1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时间变化分析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TN 浓度的变化动态见表2、3和图1,在5月、7月间有2个浓度下降高峰,4月、6月间有浓度增加的2个小高峰,

TN 浓度在1.02~1.67mg /L ,整体变化存在较大波动,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岸带TN 浓度平均浓度1.28~

1.43mg /L ,公路河岸缓冲带区域的TN 浓度最低,最

高浓度流经农田河岸缓冲带区域河段,说明地表径流N 浓度变化与农业生产有较大关系。

TN 浓度在4~6月间连续小幅度升高浓度后,6~8月间浓度基本上较前阶段低,呈波段起伏变化,但6~8月间的单峰变化幅度明显均较突出,这与农事活

动规律基本一致,4~6月间是农事施肥、农药防治适期,农业非面源污染带来地表径流TN 、TP 浓度的迅速增加;而6~9月进入植物生长旺季,是植物消耗土壤与地表溶液N 、P 有机物质最多时期,引起河流地表径流TN 、TP 浓度的明显下降。

不同用地类型河岸带坡度/°郁闭度/%河宽/m 水质评价缓冲带宽度/m

农田河岸缓冲带

317976.6Ⅲ5~8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3379110.0Ⅲ12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28

72

98.6

24

表2

上游口TN 浓度时间变化

Tab.2

Time variation of TN concentration in upper reach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 1.48 1.31 1.02 1.67 1.43 1.03 1.18 1.61 1.06 1.29 1.46 1.35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 1.52

1.40

1.41

1.24

1.48

1.25

1.22

1.56

1.32

1.50

1.22

1.09

农田河岸缓冲带

1.23 1.31 1.49 1.61 1.32 1.47 1.55 1.42 1.26 1.51 1.43 1.51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不同用地类型河岸带

TN 浓度/mg /L

表3

下游口TN 浓度变化

Tab.3

Variation of TN concentration in lower reach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 1.36 1.020.81 1.34 1.090.97 1.12 1.310.94 1.16 1.09 1.27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

1.23

1.28

1.30

1.00

1.11

0.92

0.93

1.05

1.02

1.42

1.15

0.92

农田河岸缓冲带

1.11 1.18 1.16 1.40 1.2 1.15 1.45 1.09 1.01 1.31 1.22 1.25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不同用地类型河岸带

TN 浓度/mg /L

16

第4期2.2地表径流中TN 去除效果比较

农田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

12m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24m )的TN 去

除效果均值15.04%、14.70%和17.67%,一般在5~

8月间去除效果较好,与河岸带植被旺盛生长时期

一致。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岸带消减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物TN 能力大小(表4)依次为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

(宽度24m )>农田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m ),经上述缓冲带净化流域河道水质后,

TN 浓度均值基本上在1.0mg/L ,达到Ⅲ极饮用水水

质标准。结果显示5~8m 宽农田河岸缓冲带的TN 净化作用强于12m 宽的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表明12m 宽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的净化功能低,可能主要在于其灌、草层结构缺失的原因,同时经由该区域的地表水固体颗粒物含量较高,肉眼可见混浊泥沙颗粒。

1不同用地类型竹林缓冲带的径流水TN 浓度动态变化(下游口)

Fig.1Dynamic change of TN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runoff of bamboo riparian buffer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lower reach )表4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岸带TN 去除率比较

Tab.4Comparison of TN concentration removal in bamboo riparia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8.1122.1420.5919.5723.78 5.83 5.0818.6311.3210.0825.34 5.93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

19.08

8.57

7.80

19.35

25.00

26.4

23.78

32.69

22.73

5.33

5.74

15.59

农田河岸缓冲带9.769.9222.15

13.049.0921.77 6.4523.2419.8413.2514.6917.223月4月5月

6月

7月8月不同用地类型河岸带TN 去除率/%

图2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岸带TN 去除率比较

Fig.2Comparison of TN concentration removal in bamboo riparia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2.3地表径流水中TP 去除效果比较

农田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

m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的TP 去除效果在

6.89%~35.29%之间,不同干扰类型河岸带消减TP 均值12.26%、13.75%和21.07%(表5~6),一般在5~8月间去

除效果较好,与河岸带植被旺盛生长时期一致。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TP 浓度

的变化动态基本上与TN 浓度时间变化波动类似,则是在4~6月间的单峰变化幅度明显(表5、表6、图3)。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岸带消减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物TP 能力大小(表7)依次为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m )>农田河岸缓冲带,经上述缓冲带对流域河道水的净化作用后,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

周义彪等: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17

江西林业科技

第42卷

3讨论与结论

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滨岸缓冲带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的有效手段[7-8]。我国主要集中在通过径流试验确定河岸带缓冲带宽度、植被种类选择和生态护岸等方面[9-12]针对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坡度和植被类型为控制变量,依据污染物浓度降解和截留率沿程变化确定缓冲带最佳宽度。目前河流和河岸带修复过程中定量地确定其空间布局、宽度、植物种类和组成[13];初步涉及生态护岸的植物护岸及

其生态效应,而退化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关键[14]———植物多样性和优化组合绝少报道。

本研究基于赣江上游流域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评价指标,以植被类型及其群落结构特性为控制变量,根据污染物浓度降解率的变化,初步探究河段小尺度竹林缓冲带的净化水质响应,为小流域实地治理水环境问题提供借鉴和可操作的实用模式。研究结果支持缓冲带宽度的重要性;其定点原位检测结果显示:江南农田河岸带由来已久,沿袭至今仍在发挥着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0.20.360.310.440.330.20.240.270.160.250.130.31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0.16

0.23

0.23

0.36

0.23

0.21

0.26

0.19

0.13

0.17

0.11

0.16

农田河岸缓冲带0.240.380.290.450.310.140.220.230.330.380.240.263月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不同用地类型河岸带TP 浓度/mg/L

表5

上游口TP 浓度空间变化

Tab.5

Spatial variation of TP concentration in upper reach

表6

下游口TP 浓度空间变化

Tab.6

Spatial variation of TP concentration in lower reach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0.180.320.280.390.300.170.200.220.130.220.100.28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0.13

0.20

0.19

0.32

0.20

0.15

0.21

0.15

0.10

0.11

0.08

0.12

农田河岸缓冲带0.190.350.270.410.270.120.200.210.260.340.220.233月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不同干扰类型河岸带TP 浓度/mg/L

表7

不同用地类型竹林河岸带TP 去除率比较

Tab.7Comparison of TP concentration removal in bamboo riparia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12m )10.0011.119.6811.369.0915.0016.6718.5218.7512.0023.089.68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m )

18.75

13.04

17.39

11.11

13.04

28.57

19.23

21.05

23.08

35.29

27.27

25.00

农田河岸缓冲带20.837.89 6.898.8912.914.299.098.6927.2710.538.3311.543月4月

5月

6月

7月8月

不同用地类型河岸带TP 去除率/

%

图3不同用地类型竹林缓冲带的径流水TP 浓度动态变化(下游口)

Fig.3Dynamic change of TP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runoff of bamboo riparia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lower reach )

18

第4期的新资源[J ].江西林业科技,2005(5):38.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6.

[7]龙光远,彭招兰,郭德选,等.龙脑樟矮林作业技术和效益

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00(6):30-31.

[8]刘秀芳,林文革,苏明华.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组

培快繁与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 ].植物研究,2011,31

(5):569-574.

[9]陈美兰.药用植物樟化学型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10]邹娜,陈璋,林思祖,等.福建山樱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

株再生[J ].核农学报,2013,27(10):1417-1423.

[11]邹娜,林思祖.福建山樱花植株再生及体细胞胚胎诱导

[A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C ].2013:285-291.

[12]徐剑.龙脑樟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2012.

(上接第3页)

定[J ].森林防火,2000(2):17-18.

[9]张国防,林文革,花昆福,等.杉木人工林地表易燃物含水

率变化规律[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1):76-78.[10]罗永忠,车克钧,蒋志荣.祁连山林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

变化规律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2):239-244.

[11]乐新贵,刘细燕,杨帆.层次分析法在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上的应用[J ].江西林业科技,2002(2):12-14.

[12]万泽辉,张光星,吴道圣.南方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初

探[J ].江西林业科技,2007(5):18-19,53.

[13]肖金香,刘家胜,叶清,等.江西常见树种失水率分析[J ].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3):60-63.

(上接第7页)

较好的净化功能,笔者认为农田竹林缓冲带群落的灌、草本层的合理结构有利于群落功能稳定及其对河道地表水的水质净化,宜加强缓冲带植物多样性和优化组合的群落结构特征的现地试点检测,尤其关于农田竹林河岸缓冲带经济宽度对小流域地表径流水质净化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试验及技术推广的研究。此外,建议河岸缓冲带植被组合方面不宜推行乔本层单优的硬头黄竹群落,即目前退耕还竹林带栽培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建春.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

(6):143-146.

[2]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等.水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及其

间接价值评价[J ].生态学报,2004,24(10):2091-2099.[3]Borin ,M.,Bigon ,E.Abatement of NO3-N concentration in

agricultural water by arrow buffer strips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2,117:165-168.

[4]Lane ,R R ,,Mashriqui HS ,Kemp G.P ,et al.Potential nitrate

removal from a river diversion into a Mississippi delta forested wetland [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3,20(3):237-249.

[5]Clausen JC ,Guillard K ,Sigmund CM ,et al.Water quality

changes from riparian buffer restoration in Connecticu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0,29(6):1751-1761.

[6]Lowrance R ,Altier LS ,Williams RG ,et al.REMM:The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mode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0,55(1):27-34.

[7]Anna L ,Bradley L ,Ross G.Batactivity on riparian zones

and upper slopes in Australian timber production fores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iparian

buffers

[J ].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6,129:207-220.

[8]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

重建[J ].生态学报,2003,23(1):56-63.

[9]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 ].生

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10]蔡婧,李小平,陈小华.河道生态护坡对地表径流的污染

控制[J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7):1326-1334.[11]黄沈发,唐浩,郡忠纯,等.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

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6):53-57.

[12]王敏,吴建强,黄沈发,等.不同坡度缓冲带径流污染净化

效果及其最佳宽度[J ].生态学报,2008,28(10):4951-4956.[13]饶良懿,崔建国.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121-128.

[14]Easson G ,Yarbrough LD.The effect of riparian vegetation

on bank stability.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science ,2002,8(4):247-260.

周义彪等:竹林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水质净化研究19

生态工程植被缓冲带建设

第二节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 一、河岸植被缓冲带定义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1)过滤径流 降低径流速度,过滤径流,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他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前移除。 (2)保护河岸和湖岸 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乔木,使湖岸的土壤变得结实,经得起波浪、暴雨和泛舟波的打击。(3)吸收养分 从化肥和动物粪便中经径流携带进入岸线缓冲带,将可能为树木根系吸收。 (4)有效控制洪水 缓冲带降低径流速度,从而重新分配径流,并使一部分水量进入地下水,而地地下水进入河流的速度大大低于直接从地表径流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洪峰通过时的水量和增加旱季时的河流水量。 (5)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的木质分解残体和叶片落入湖泊和河流后就成了水体动物的食物,而这些动物是湖泊食物链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分。 (6)维护财产价值 利用缓冲带保护水质,维持湖泊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手段。 (7)提供美学价值 三、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模式 传统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防洪,为了增加工程强度多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却忽略了河流与河岸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人类与河流间的文化交流。 河岸缓冲带在确保一定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重视河流的亲水性。 (一)按照护岸功能进行分类 1、亲水型生态护岸 亲水护岸植被带的设计旨在保证人类能与河流亲近、享受河流景观所带来的自然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求周围居民容易靠近河岸,而且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削坡、修筑阶梯等措施减缓河岸坡度。 最好采用天然石块材料,但是,在缺石少料的地区,可以用植物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 2、生态系统保护型生态护岸 生态系统保护型护岸主要是构建利于生物生存的河岸生境空间,保护现有河岸的生态功能而使用自然材料。 在需要增加工程强度时,应使用内部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护岸,孔隙部分成为利于鱼类生存的空间。 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使河岸有一定数量的树木和土壤面,形成通风良好的树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条件。 3、景观保护型生态护岸 景观保护植被护岸主要设计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营造一种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人工景观。通常以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辅以砌石、水泥等建筑用材加固河岸。(二)按生态护岸用材分类 传统的护岸主要釆用工程措施,护岸目的主要为防洪,因此护岸所用材料多为建筑石材、钢筋混泥土。 随着护岸构建理论以及生态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采用林草工程护岸的重要性。 1、植物护岸

平原区地表径流计算

采用地面分类计算法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 本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有水文径流实测资料的地区是通过实测资料还原和一致性分析后的径流量系列,作为评价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但我省的平原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基本上没有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因此,只能采用其它方法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量。 由于我省降雨资料丰富,基本上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有气象局的蒸发资料,因此可通过降雨和蒸发资料来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本次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南京水文所水资源室推荐的地面分类计算法来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 1计算方法 南方水网地区水资源分区下垫面一般可分为水面、城镇建设区、水田和旱地(包括非耕地)四种类型。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产水深,从而求出整个水资源分区的产水量。以1天为计算时段,采用逐日计算。 ①、水面产水深 水面产水为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差,即: 式中: R w 为为时段水面产水量(mm ); P 为为时段降雨量(mm ); K e 为为蒸发皿折算系数; E o 为时段蒸发皿蒸发量(mm )。 ②、城镇建成区产水 城镇建设区特点是下垫面透水性较差,产水量可简单表示为降雨量乘以径流系数,即: o e W E K P R ?-=P C R I I ?=

式中: R I为时段不透水地面产水量(mm); C I为径流系数; P为为时段降雨量(mm); ③、水田产水 水田的产水由排水及渗漏形成的壤中径流两部分组成。当水田的蓄雨深小于最大蓄雨深时不排水,当蓄雨大于最大雨深时则超出部分排水,保持水田蓄雨不大于最大蓄雨深,当蓄雨消耗完后则依靠灌溉使水田保持适宜水深。本次计算定义水田蓄雨容量为水田最大蓄雨深和水田适宜水深的上、下限均值之差,根据《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我省的水田蓄雨容量在水稻的生长期平均为50mm。另外,在水田蓄雨期间每天还要产生渗漏,由于广东省平原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在自然条件下,渗漏量在一个月内基本能从土壤中流出,渗漏水基本上排入地表径流。我省的水田以壤土为主,根据《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水田日渗漏强度取壤土的早稻和晚稻的均值,为2.75mm/d。灌溉水量因为需要还原,为了不重复计算,因此在此不考虑。 Hh = P + Ho - E R – S 若Hh ≥Hr 则Hh = Hr 若Hh≥2.75 则S = 2.75 R R = P + Hh – Hr + S 式中: Hh为水田蓄雨深 Ho为水田初始蓄雨深 S 为水田渗漏量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植物选择与应用 滨岸缓冲带是一种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行景观重建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位于河流、水库、湖泊滨岸的植被区域,可有效地拦截、滞留泥沙,减少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显著控制水土流失、降低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源、保障饮水安全[1-3]。植物缓冲带技术的关键是植物物种的选择,而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乡土植物成为水土保持、景观重建和生态恢复的首选植物,它们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物条件,无需驯化就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能够比较稳定地扩大种群数量,表现出较好的观赏价值、生态调节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4]。川中丘陵是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丘坡较陡,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中多沙和碎石,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河库滨岸地带生长有大量的水生、陆生植物。我们对处于川中丘陵区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于盆地丘陵区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乡土植物,以期能够为川中丘陵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1主要植物种类与生活型 本次调查涉及川中丘陵区8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水库型和河流型),有常见的河流、水库岸边和湿地区域维管植物82种,隶属38

科74属。其中蕨类植物6种,隶属4科4属;裸子植物1种;种子植物75种,隶属33科69属。种较多的科有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分别为15种和10种,其他较大的科有蓼科(Polygonaceae)5种、苋科(Amaranthaceae)4种、莎草科(Cyperaceae)3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2种、木贼科(Equisetaceae)2种、杨柳科(Salicaceae)2种、桑科(Moraceae)2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2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2009ZX07425-003)资助项目2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2种、茄科(Solanaceae)2种、浮萍科(Lemnaceae)2种,其余科均为单科单种。从生活型来看,水源地分布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共69种,占总种数的84.14%,草本植物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草本植物总种数的46.34%。灌木和乔木较少分布,灌木只有2种,但是有很多乔木物种在水源地目前以灌木的形态出现。 2主要植物群落功能分析 2.1河道浅水区挺水和浮水植物 (1)荷花群落。荷花群落是川中丘陵区水源地常见的植物群落,主要为人工种植和种植后被遗弃的种群,植物种类以荷花(Nelumbonucifera)为主,并分布有香蒲(Typhaorientalis)、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青萍(Lemnaminor)、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3 邓红兵33 王青春 王庆礼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吴文春 邵国凡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urdue University ,IN 47907,USA ) 【摘要】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种景观表现形式,即岸边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域,是介于河溪和 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目前,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自然资源经营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对国外河岸带管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河岸带管理的目标、作用、一般途径、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详细介绍了USDA 2FS 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文章最后指出,有必要在国内尽快开展河岸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 生态系统管理文章编号 1001-9332(2001)06-0951-04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On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and riparian m anagement.DEN G Hongbing ,WAN G Qingchun ,WAN G Qingli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enyang 110016);WU Wenchun ,SHAO Guofan (Depart ment of Forest ry and N atural Resources ,Purdue U niversity ,IN 47907,USA ).2Chin.J.A ppl.Ecol .,2001,12(6):951~954. Riparian is a kind of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of aquatic 2terrestrial ecotone ,the vegetation area in the terrene that has interactions with waters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waters and upland vegetations.At present ,people pay atten 2tions to the riparia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and riparian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indis pensable aspect for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In this paper ,the oversea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iparian management summarized and the objectives ,effects ,approaches ,current problem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riparian management discussed.The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system in the USDA 2FS report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tudies and practices of riparian management in China. K ey w ords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目(39970123). 33通讯联系人. 2000-11-28收稿,2001-08-14接受. 1 引 言 20世纪后期,森林生态系统中溪流、湖泊和湿地的管理是 林业上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和进展之一[14];过去不适当的森林经营对水生态系统结构的负面影响和导致其生产力降低[2,12,20]这一观点如今已被人们普遍接受[14].随着河溪生态系统[6,22,35]和流域生态学[7]研究的不断发展,流域内的水陆交错带,特别是河岸带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13~14,16~17,24~25,39,42].河岸带植被作为河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岸带及其植被也不能幸免,给河岸带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危害,如河流防洪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河岸带生境恶化等.为了保护和管理自然河岸带,恢复和重建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的河岸带,充分发挥河岸带的各种重要功能,使河岸带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放空间[33],近年来国外在河岸带植被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相比之下,国内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评述国外河岸带管理方面的进展,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2FS ) 制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区划标准”[34],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 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河岸带与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的定义最早为行政管理人员所用,泛指靠近河边几十米内的区域;在学术界,首次对河岸带的定义出现在20世纪 70年代末[3,11,21,32],系指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 域.之后,该定义被拓展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多度及土壤湿度等同高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也就是受河溪有任何直接影响的植被[4];狭义指河水2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13,23,28,30],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后一定义.显然,河岸带是介于河溪和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它是最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5].此外,徐化成[41]认为河岸带指的是河流两旁特有的植被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Swanson 等[31]认为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三维交接区,其范围外至洪水到达的界线,上至河岸带植物林冠的顶端.至于向岸上森林延伸多宽,是一个存在争议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问题.河岸带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是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也较高,但有的季节洪水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月 第12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2001,12(6)∶951~954

河道修复技术课件答案

河道修复 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体分成()类。C 河流评价采用多指标指数法,不包括()。D 河流生态健康标准的临界状态为()。B 以下属于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的是()。D 河流水文状况包括()。ABCDE 河流形态结构评价指标包括()。ABCD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B 水温的季节变化是指水中的生物根据水温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生理状况和生活习性适应水温的变化。采用定量描述,采用查找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评价的方法。B 水体受的污染越严重,水体中生物种类相对减少,个别耐污种类数量增多,多样性指数就会下降。A 1972年美国《清洁水法》明确提出河流保护的目标是维持和恢复河流系统的完整性。A 对于污染严重且流动缓慢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时可考虑采用()。A 韩国良才川水质生物-生态修复设施采用的方法是()A 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取决于()作用。D 河道稳定塘的类型包括()。D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应综合考虑()。ABCDE 河流水质净化方法包括()。ABCDE 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河流的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对污染而言应侧重于河流水质指标的恢复作为首要条件。A 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的曝气设备。A 用于河水处理的稳定塘可以利用河边的洼地构建,对于中小河流(不通航、泄洪),不可以直接在河道上筑坝拦水构建河道滞留塘。B 橡胶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A 以下不属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是()。D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初始孔隙率应控制在()范围内。D 人工湿地应在()进行防渗处理。C ()可以用作人工湿地的基质。D 人工湿地的组成包括()。ABCDE 人工湿地的设计内容有()。ABCDE 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将基质吸附或截留下来的N、P等污染物,通过吸收、摄取和富集等作用去除。A 表面有机负荷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所能接纳的污水量。B 基质的选择应根据基质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等确定。A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厚度应小于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最深处。B 根据镇江水污染状况,其治理试验湿地构型选择了()。B 依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松花江富锦段应达到地表水()水平。B 杭州长桥溪的生态修复工程案列中经过环境调查,在南山路南汇水后经长桥流入西湖,流域内居民区和林田地混杂, 产生()污染较为严重。C 氮的去除主要靠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过程。D 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有()。ABCE 缓流河道又称为()。ABC 建设控制闸坝,河流畅通受到影响,闸门关闭期间,河内的水体基本不流动,使其成为死水或半死水状态,

不同地表雨水径流冲刷特性分析_冯伟

第6卷第3期 环境工程学报 Vol .6,No .32012年3月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r .2012 不同地表雨水径流冲刷特性分析 冯 伟 1,2 王建龙 1* 车伍 1 (1.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2.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摘要选择北京市某城区典型地表(校园、自行车道、商业街和高架桥)的雨水径流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 地表雨水径流的冲刷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表初期冲刷现象都比较明显,控制不同地表20%的初期雨水可以削减污 染物总量的40% 60%,高架桥初期雨水径流中COD 、SS 和TP 浓度最高,校园初期雨水径流中TN 浓度最高。不同地表雨 水径流的水质优劣顺序为:校园>商业街>自行车道>高架桥。校园和自行车道在整个降雨过程中D 50和D 90粒径大小相近,分别为30μm 和50μm 左右,且变化幅度都较小。高架桥和商业街在雨水径流初期D 50和D 90粒径有明显减小,但后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粒径明显大于校园和自行车道。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城市不同地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场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同地表 浓度初期冲刷质量初期冲刷雨水径流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 9108(2012)03-0817-06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tormwater runoff flush on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Feng Wei 1, 2 Wang Jianlong 1Che Wu 1 (1.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tormwater System and Water Environ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44,China ;2.CABR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Selected stormwater runoff from typical land surfaces (at campus ,cycle way ,business street and viaduct )in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haracteristics of stromwater runoff in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flush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were very obvious.Controlling 20%of the initial stormwater ,it is possible to remove 40% 60%of the pollutant total quantity.COD ,SS and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 viaduct initial stromwater runoff were the highest ,an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N was from the campus initial stromwater runoff.For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the superior sequence of stromwater runoff water quality was followed :campus ,business street ,cycle way ,viaduct.The particle size of D 50and D 90were almost equal during the entire rainfall process of the campus and cycle way ,which were about 30μm and 50μm ,separately ,and the variation range was small.For the business street and viaduct ,the parti-cle size of D 50and D 90decreased obviously in initial rainfall ,but they had markedly fluctu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and the partical siz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from the campus and cycle way.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ol of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pollution of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and sit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concentration first flush ;mass first flush ;stormwater runoff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J08B13-04)收稿日期:2010-11-16;修订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冯伟(1985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水生态环 境保护方面的研究。E-mail :fengwei556@163.com *通讯联系人,wangjianlong@bucea.edu.cn 雨水径流污染是在雨水径流的冲刷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地下的污染物质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 [1] 。雨水径流具有随机性、非连续性、突发性、难 控性等特点[2] ,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国外 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及其控 制展开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期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 )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 [3-9]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非点源污 染开展研究, 在雨水径流的污染规律和径流水质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城市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吴 健1,2,王 敏1 ,吴建强1,杨泽生1,唐 浩1 (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 200062) 摘要:选择上海地区常见土著植被,设置草、灌、乔不同配置模式,构建了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以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能力最强,12m长的百慕大试验带对固体悬浮物(SS)的截留率达到70%左右,对径流水中TN、TP净化效果也基本达到20%以上;草皮和乔木组合栽种能显著提高缓冲带对径流水中SS、N、P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裸露地表因受径流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草皮根系有助于提高浅层土壤抗侵蚀能力,在020c m土层,百慕大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最高,为98.28kPa;灌木和乔木则对提高较深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效果较好,在2055c m土层,杞柳和女贞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03.10和122.08kPa,而百慕大样地则仅为77.88kPa;草、灌、乔的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滨岸缓冲带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 关键词:滨岸缓冲带;植被配置;面源污染;土壤抗侵蚀能力;试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X522;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08)04-0042-04 Op tim izati on of Plan ts Co mm un ity of R ipar i an B uffer Zon es.W U J i an1,2,W ANG M i n1,W U J ian qiang1,YAN G Ze sheng1,TANG H ao1(1.Shanghai A cade m y of Env i ronm enta l Sc i ences,Shangha i200233,Ch i na;2.Depart m ent of Environ m ent,E ast Ch i na N or m a lU 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D iffe rent veg etations nati ve and co mmon to Shangha iw ere se lected to f o r m p l ant comm un iti es different i n sod! shrub!arbor ratio for an exper i m ent l a i d out i n a r i parian buffe r zone exper i m ent base,Dongfeng P ort,Q i ngpu D istrict, Shangha,i to deter m i ne the i r e ffects on contro l o f non po i nt source po lluti on and so il e rosion.R esults i ndicate t hat buffer stri ps o f sod we re t he strongest i n ab ility to i n tercept po ll utants from runof,f a12m long bu 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ylon arrested around70%o f the suspended so li d(SS),and over20%the TN and TP i n the runo f;f bu ffer strips o f the comb i nati on of sod and arbo r trees no t on l y show ed high e ffect in remov i ng SS,N and P from runoffs,but a lso e ffecti ve ly con tro lled runoff tri gge red so il erosion on ba rren l and surface.Sod roo ts he l ped i m prove res i stance o f the surface/upperlayer so il(0-20c m)t o eros i on.T he average shea ri ng strength of t he bu ffer str i p o f Cynodon dacty lon was the highest,reac h i ng as high as98.28kPa;t he comb i nati on o f shrubs and arbors w as m uch better i n i m prov i ng resistance o f t he so il in deep layers(20-25c m)to erosion.T he average s hear i ng streng t h of the bu ffer strips o f Salix i ntegra and Ligus t ru m luci du m w as103.10and122.08kP a,respecti ve l y,w hil e t hat o f t he buffer str i p of Cynodon dact y lon was77.88kPa only.It cou l d,t herefore,be concluded t hat reasonab l e plan t comb i nati on can i m prove the f uncti on o f r i pa rian buffer zones i n con tro lling non po int source po ll ution and so il e rosion. K ey word s:r i parian buffer;p lant comb i nati on;non po i nt source po ll u tion;resistance to soil eros i on;experi m ent base 滨岸缓冲带是指介于河溪和陆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一种类型[1],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滨岸缓冲带具有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高等特点,为不同植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滨岸缓冲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植被体系,使其具有防治面源污染、营造滨岸景观、提供生物栖息地、连接生态廊道、改良土壤生境、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2-5]。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利用植物体系构建滨岸缓冲带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减少地表径流和防止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6]。但是不同的植物种类及其群落配置对面源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所起的作用不同[7]。因此,从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在适用植物种类筛选基础上,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优化植物群落的配置将有助于发挥滨岸缓冲带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4DZ12032) 收稿日期:2008-06-13 通讯联系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24(4):42-45,52 J ournal of Ecology and R ural Environ m ent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饶良懿 1,2 ,崔建国 1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83,北京) 摘要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水文功能体现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溪水质、调节水温、为水陆动植物提供生境、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研究中提出的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功能发挥所需要的宽度,同时指出由于河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侧重的功能,研究区域土壤、地形、植被、排水特征等因素各异,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发挥所要求的实际宽度也有所不同。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 06 28 修回日期:2008 04 26 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三峡库区基于模型的坡面尺度森林植被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30500389);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都市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技术试验示范 (2006BAD03A18 02) 第一作者简介:饶良懿(1976!),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水文及水土保持。E mail:raoliangyi@https://www.sodocs.net/doc/572624680.html,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 ffer Rao Liangyi 1,2,Cui Jianguo 1 (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 ervati 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 ty;2.Key Lab.of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M i nistry of Educati on:100083,Beijing,China) Abstract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 m,the riparian buffer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 ohyrological process,whic h has been taken a key measures in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by many countries,especially as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 MPs)in non point pollution control for a 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 focus on aspects such as bank erosion control,sediment and nutrients retention,water quality protection,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wildlife habitat,strea m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integrity maintainence as well as the riparian landscape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revie ws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and summaries the width of riparian buffer for various ec ological functions requirement,which will be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rotection goals,soil,topography,vegetation and drainage of study site. Key words riparian buffer;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researc h advances 河岸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区,是水陆物种源(基因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河溪中粗木质碎屑和养分能量的来源,它直接影响着河溪的微气候,更保护着河溪的水质,为人类的户外活动提供休闲场所,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基地;河岸带也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水土流失控制及保护淡水资 源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否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河岸植被缓冲带作为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水陆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 (ecozone),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重要的廊道(corridor )、过滤器 2008年8月6(4):121 12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6 No.4Aug.2008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河岸缓冲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研究_李林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比例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降雨等因素导致的养分、农药流失不可避免。在最大限度降低其产生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其入河量,是解决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热点之一[1-2]。河岸缓冲带作为高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在控制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输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河溪健康维护研究的重点[3-4]。本研究主要研究草本、灌木、乔木在缓冲带净化水质和水土保持方面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期为山西岚县及全国各类似地区河岸缓冲带的研究和营 建提供借鉴。1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基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山西岚县岚漪河,东经110° 52′~111°53′,北纬38°12′~38°55′,海拔2222m 。岚县岚漪河流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1954—199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24.10mm 。流域内上游高寒微湿,无霜期120d ,年均气温4~6℃,下游 无霜期150~180d ,年均气温8.4℃。1.2 植被选择 通过资料调研,选择3种常见的适合于当地环境的植被,植物类型设计为草本、灌木、小乔木各一种。白花三叶草,多年生草本,着地生根,茎 园林绿化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河岸缓冲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研究 李林英1,苏天杨2,姚延梼2 (1.山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2.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对白花三叶草、沙棘、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 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2.81%的SS 。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草本可提高0~20cm 土层的抗剪切能力。灌木可提高20~40cm 土层的抗剪切能力,乔木可提高20~55cm 土层的抗剪切能力关键词:滨河缓冲带;面源污染;抗侵蚀性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23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in the Riparian Buffer Zone LI Lin-ying 1,SU Tian-yang 2,YAO Yan-tao 2 (1.Shanx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Taiyuan ,Shanxi 030012,China ;2.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China ) Abstract :A series of pilot experiments of runoff pollution were conducted on riparian buffer strips covered with Agropyron cristatum (Linn.)Gaertn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Tamarix ch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rb of purification buffer zone on the SS ef ?fect is obvious,can purify approximately 82.81%of the SS.The effect of cut-off pollutant was that Agropyron cristatum (Linn.)Gaertn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Tamarix chinensis .Through the appraisal to the soil anti-etching power,the herb may enhance 0~20cm soil layer anti-cutting ability,the bush 20~40cm ,the tree 20~55cm.Key words:buffer strips ;non-point pollution ;corrosion resistance 收稿日期:2010-09-19;修订日期:2010-12-03项目名称: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4-15) 作者简介:李林英(1963-),女,山西万荣人,教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水土保持研究。通信作者为姚延梼。 2010,16(6):69-72 天津农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