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对照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佚之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如果派烛之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烛之武)推辞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但是郑国灭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烛之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已经知道(自己)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要灭亡啦。如果灭郑国于您有利,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

您知道那样很难啊。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往来的使者,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便)又想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戍守,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晋国的)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国国王说:“不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国)也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以,因为。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3)然:然而。 (14)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5)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6)既:已经。亡郑:使郑亡。 (17)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8)越国以鄙(bǐ)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5) 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吾其还也(32)。”亦去之。 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7)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20)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以:来。陪:使增加。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增加。 (21)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共(gōng),通“供”,供给。 (22)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答应。 (23)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

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译文: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0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0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 (0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0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0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0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0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 (08)辞:推辞。 (0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十三年》。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 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17)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fàn yì 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zhuì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jué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qǐpáng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shù 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导读:译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吧。”秦伯很高兴,与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译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这时晋

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吧。”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果不是秦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和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试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军队B.焉用亡郑以倍邻倍:背叛 C.共其乏困共:供应D.若不阙秦阙:缺少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郑既知亡矣焉用亡郑以倍邻 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 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 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 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行装B.宴请的客人行装 C.宴请的客人使者D.请客的主人使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九月甲午。“甲午”,是以干支来纪日,干支纪日并不是每月初一即“甲子”,故换算成公历日期很麻烦。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中“烛之武”,姓烛名武,“之”是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又如“佚之狐”“介之推”。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辞,本义是“寡德之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中“仁”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下列5—6题句子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正确意思是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佚(yì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一.一词多义 1、“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4、“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逐句对照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公从之。 郑伯同意了。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编年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写人简而精,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因《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又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 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2.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动词的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对照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佚之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如果派烛之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烛之武)推辞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但是郑国灭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烛之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已经知道(自己)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要灭亡啦。如果灭郑国于您有利,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 您知道那样很难啊。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往来的使者,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便)又想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郑国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楚国。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如果派遣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年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能早一些重用您,如今情况危急才求助您,这是我的过错啊。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里(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军队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国的军队也离开了郑国。 课后: 天下的事情靠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也一定会因利益而离散。秦国、晋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将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使郑国在将要灭亡的关头得以保全,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去,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结交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做危险的事。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对烛之武(所说)的利益动心,如同对待鼻涕唾沫一样抛弃晋国,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以后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会很快反悔去听从那更大的利益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题解】本篇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在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在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然郑、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本篇以对话著名。有郑文公与烛之武的对话,有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话里有话;对秦穆公说的话,完全看到了秦、晋间的矛盾,看到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所以能打动秦穆公。最后写子犯请击秦军,晋文公不同意,这里预伏后来的秦晋殽之战。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晉(3),且贰于楚也(4)。晉军函陵(5),秦军晉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晉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越国以鄙远(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1),行者之往来(12),共其乏困(13),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晉君赐矣,许君焦、瑕(1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厌之有(15)?既东封郑(16),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17),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图之!” 秦伯说(18),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19),乃还。子犯请击之(20)。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1)。因人之力而敝之(22),不仁;失其所与(23),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4)。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注释】 (1)甲午:古代用干支记日,具体日期已无考。(2)晋侯、秦伯:晋文公和秦穆(3)无礼于晋:晋文公未即位前,曾流亡到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4)贰于楚:对晋有二心而亲近楚。(5)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县。(6)氾(fàn范)南:汜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县南。(7)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8)执事:办事人,借办事人代指秦君,是对崐君的敬称。(9)越国:秦在晋西,秦到郑国,要越过晋国。鄙远:以距离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鄙,边境,这里作动词用。(10)陪,增加。句意为,灭了郑国,郑国的土地只能归晋。(11)东道主:东方路上的主人。(12)行者:外交使者。(13)共:同供。乏困:乏,指缺乏资粮;困,指困顿需要休息。(14)焦、瑕:晋国城邑,在今河南陕县。(15)厌,同餍,满足。(16)封:疆界,作动词用。(17)缺:侵略。(18)说:同悦。(19)杞子、逢孙、扬孙:都是秦大夫。(20)子犯:晋国大夫。(21)微:非。(22)因:依靠。敝:伤害。(23)所与:犹同盟国。(24)武:武定祸乱。见《书·大禹谟》“乃武乃文”传。 [译文]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及译文

课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是因为怪罪郑国从前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怀有二心,而对楚国友好啊。当时,晋国驻军在函陵,秦国驻军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郑国的处境很危急了!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一定能说服他撤退军队。”郑文公听从了他的话,将烛之武召来,烛之武辞谢说:“臣在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没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表示歉意说:“我不能在早先重用您;而现在国家危急之秋,才求您帮助,这是寡人的过错啊。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趁着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会见了秦穆公,烛之武就说:“秦、晋两国军队围攻郑国,郑国已自知必亡了。如果灭掉郑国而对您有好处,那就将此事烦劳贵国的执事吧。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东部边境,您一定知道它的困难;您何必消灭鄙国而增益邻邦的土地呢?邻邦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地削弱了。倘若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做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粮秣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施以恩赐,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才渡河,傍晚就在那里筑城,这是您所知道的啊。那晋国的贪欲怎有满足之时?它既将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不侵损秦国,又将向谁夺取土地呢?使秦国受损害而使晋国受益,还是希望您好好考虑这利害关系吧!” 秦穆公(听着)很高兴,就与郑国订立盟约。他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自己就引军回国了。 子犯力谏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果不是这位秦君的大力支持,我就不会达到这个地步。依靠人家的力量成就事业,而又去损害他,是不仁的;丧失友好的盟国,是不明智的,以分裂代替联合,是不威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离开郑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