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等化工热力学讲义——第一章

高等化工热力学讲义——第一章

本文由huzedoo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预修课程要求:化工热力学(本科) 预修课程要求:化工热力学(本科) 课程目的: 课程目的:
在本科化工热力学的基础上,( ) 在本科化工热力学的基础上,(1)进一步 ,( 加深理解经典热力学的概念;( ) 加深理解经典热力学的概念;(2)介绍统计力 ;( 学的基础知识, 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从微观结构推算宏观 性质的方法;( )介绍状态方程、 性质的方法;(3)介绍状态方程、活度系数等 ;( 热力学模型与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 热力学模型与方法及其最新进展;(4)计算化 ;( 学的方法及其应用。 学的方法及其应用。
1
课程内容简介
相平衡热力学( 第一章 相平衡热力学(1) 统计力学基础(2.5) 第二章 统计力学基础(2.5) 气体与气体混合物(1.5) 第三章 气体与气体混合物(1.5) 第四章 溶液理论(1.5) 溶液理论(1.5) 高压相平衡与超临界流体技术基础(1) 第五章 高压相平衡与超临界流体技术基础(1) 第六章 高分子溶液与高分子膜(1.5) 高分子溶液与高分子膜(1.5) 计算化学简介 简介(1) 第七章 计算化学简介(1)
2
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1]赵广绪等编,流体热力学——平衡理论的导论,化学 赵广绪等编,流体热力学 平衡理论的导论, 赵广绪等编 平衡理论的导论 工业出版社, 工业出版社,1984 [2]胡英著,近代化工热力学 胡英著, 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胡英著 近代化工热力学——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上 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4 [3]胡英等编著,应用统计力学 胡英等编著, 流体物性的研究基础, 胡英等编著 应用统计力学——流体物性的研究基础, 流体物性的研究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4]J.M. Prausnitz et al.,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Fluid-Phase Equilibria, 3rd Ed., Prentice Hall PTR, New Jersey, 1999 [5]胡英编,流体的分子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胡英编, 胡英编 流体的分子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朱自强编著,超临界流体技术 朱自强编著, 原理和应用, 朱自强编著 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和应用,化学 原理和应用 工业出版社, 工业出版社,2000
3
相平衡热力学[1,2] 第一章 相平衡热力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引言 体系、 体系、过程和性质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基本方程 化学位 偏摩尔量和 Gibbs-Duhem 方程 逸度与活度 平衡的准则与稳定性
4
1.1 引言
热力学是一门非常注意逻辑严密性的学科, 热力学是一门

非常注意逻辑严密性的学科,其不 是一门非常注意逻辑严密性的学科 仅具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正确的 仅具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正确的 思维方法,因而受到化工教育、科研和生产各部门的 思维方法,因而受到化工教育、 广泛重视。 广泛重视。
5
热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 热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 基础学科
分离技术(精馏、萃取、膜分离等):相平衡热力学、 分离技术(精馏、萃取、膜分离等):相平衡热力学、吸附与扩散 ):相平衡热力学 系统工程(过程优化、过程模拟等):能量分析、 ):能量分析 系统工程(过程优化、过程模拟等):能量分析、模型 反应工程学科:反应平衡、反应热计算、 反应工程学科:反应平衡、反应热计算、反应器的设计 材料学科:纳米材料制备:固体在气体及/或液体中的溶解度 或液体中的溶解度、 材料学科:纳米材料制备:固体在气体及 或液体中的溶解度、 材料表征与分子设计 高分子材料制备:高分子溶液热力学、结构—性质关 高分子材料制备:高分子溶液热力学、结构 性质关 系模型 生化学科:生化分离、水活度对生物分子的影响、 生化学科:生化分离、水活度对生物分子的影响、生物分子的 结构——活性关系 结构 活性关系 医药学科:药物传输与控释系统、 医药学科:药物传输与控释系统、靶向与定位作用 能源学科:石油练制、 能源学科:石油练制、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评价 环境学科: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毒性—结构关系 水处理、 结构关系、 环境学科: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毒性 结构关系、水处理、 大气净化与治理等。 大气净化与治理等。
6
热力学大体分为: 热力学大体分为:
主要研究与建立各热力学变量间的关系 各热力学变量间的关系。 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与建立各热力学变量间的关系。如: G=A+PV=H-TS=U-TS+PV 建立由微观性质推算宏观性质的关系式。 由微观性质推算宏观性质的关系式 统计热力学:建立由微观性质推算宏观性质的关系式。基于分子 间力及分子特性,利用系综原理、配分函数和统计力学的理论, 间力及分子特性,利用系综原理、配分函数和统计力学的理论, 建立基于分子水平的信息计算宏观性质的模型。 建立基于分子水平的信息计算宏观性质的模型。 以统计热力学为出发点, 分子热力学:以统计热力学为出发点,利用经典热力学的关系式 和分子物理的概念与理论,引入适当的假设及简化方法, 和分子物理的概念与理论,引入适

当的假设及简化方法,利用部 分实验数据获得模型中的参数,从而建立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半 分实验数据获得模型中的参数,从而建立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半 经验模型。 经验模型。
7
开发分子热力学模型的原则: 开发分子热力学模型的原则:
尽量利用统计热力学,至少以其为出发点。 尽量利用统计热力学,至少以其为出发点。 利用适当的分子科学的概念与理论。 利用适当的分子科学的概念与理论。 建立具有物理意义的模型, 建立具有物理意义的模型,尽量以易于测定的性质为 变量。 变量。 尽量可利用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获得参数。 尽量可利用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获得参数。
8
1.2 体系、过程和性质 体系、
体系:在热力学分析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体系:在热力学分析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其余部分称 为环境。分为: 为环境。分为: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无质量和能量的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无质量和能量的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但无质量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但无质量交换。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有质量和能量交换。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有质量和能量交换。 相:体系的均匀部分,与所研究的尺度有关。 体系的均匀部分,与所研究的尺度有关。 尺度有关 容量性质:与相的质量成正比的性质。 容量性质:与相的质量成正比的性质。如,体积、内能、焓。 体积、内能、
λE (T , P, ρ , m1 , m2 ,……) = E (T , P, ρ , λm1 , λm2 ,……)
(1-1) )
强度性质: 强度性质:
I (T , P, ρ , m1 , m2 ,……) = I (T , P, ρ , λm1 , λm2 ,……)
(1-2) )
9
状态:相的状态由它的组成与一些有关的强度性质所确定。 状态:相的状态由它的组成与一些有关的强度性质所确定。 过程:状态的变化。 过程:状态的变化。 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某一过程在无限小的净推动力和无限小的速度下进 行时,称为可逆过程。为理想过程,实际过程均为不可逆的。 行时,称为可逆过程。为理想过程,实际过程均为不可逆的。 热力学中的量分为两大类: 热力学中的量分为两大类: 状态性质:只与状态有关的性质,如密度、 状态性质:只与状态有关的性质,如密度、内能等 非状态性质:只与过程有关的性质,如功、 非状态性质:只与过程有关的性质,如功、热等
10
1.3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若两物体分别与第三物体达热平衡, 若两物体分别与第三物体达热平衡,则该两物体具 有相同的温

度。 有相同的温度。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讨论的是称为内能的状态函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讨论的是称为内能的状态函数。
对于一个闭系, 对于一个闭系,经非绝热过程从状态 1 达到状态 2
Q = ?U + W
(1-3) )
Q:体系所吸收的热量,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体系所吸收的热量,吸热为正, ?U:内能的变化,=U2-U1,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和位能 :内能的变化, W:体系所作的净功 ,包括动能 、位能、电能、 机械能等。 体系对 :体系所作的净功,包括动能、位能、电能、机械能等。 环境作功为正,反之为负。 环境作功为正,反之为负。 从分子角度来看,第一定律表示功的宏观形式 如机械能、 宏观形式( 从分子角度来看, 第一定律表示功的宏观形式(如机械能、 电 能等)和分子的微观能量间的内部转换。 能等)和分子的微观能量间的内部转换。 微观能量间的内部转换
12
内能仅以差值进行定义和测定。只有给定基准态时, 内能仅以差值进行定义和测定。只有给定基准态时,U 才有一数 通常用的几种基准态: 值。通常用的几种基准态: 时的理想气体。 (1) 1 大气压和 0 K 时的理想气体。 298. 8.15 时的理想气体。 (2) 1 大气压和 298.15 K 时的理想气体。 298. 8.15 时的最稳定状态。 (3) 1 大气压和 298.15 K 时的最稳定状态。 若只有压力为形成功的来源,则式(1-3)可写成一微分过程。 若只有压力为形成功的来源,则式(1-3)可写成一微分过程。
δQ = dU + PdV
为定容热容,定义为: 令 Cv 为定容热容,定义为:
(δQ = CV dT )V
1-4) (1-4)
(1-5) )
比较上述两式, 比较上述两式,得:
?U ? CV = ? ? ? ?T ?V
(1-6) )
13
表示体积变化时的潜热,定义为: 令 lV 表示体积变化时的潜热,定义为:
(δQ = lV dV )T
比较式(1-7)和(1-4)得到: 比较式( ) )得到:
?U ? lV = ? ? + P ? ?V ?T
) (1-7)
) (1-8)
焓也称为热含量,定义为: 焓也称为热含量,定义为: H=U+PV 焓是一个状态函数 将式( )微分, 将式(1-9)微分,则: dH=dU+PdV+VdP (1-10)
14
) (1-9)
合并式( 合并式(1-10)和(1-4)得: ) )
δQ = dH ? VdP
表示定压热容,定义为: 令 Cp 表示定压热容,定义为:
(δQ = CpdT ) P
(1-11)
(1-12) )
比较上述两式, 比较上述两式,得:
?H ? CP = ? ? ? ?T ? P
(1-13) )
表示压力变化时的潜热,定义为: 令 lp 表示压力变化时的潜热,定义为


(δQ = lpdP )T
比较式( 比较式(1-14)和(1-11)得到 ) ) ? ?H ? lp = ? ? ?V ? ?P ? T
(1-14) )
(1-15)
15
只有当一流体的状态例如温度和体积完全已知时, 只有当一流体的状态例如温度和体积完全已知时, 内能才可确定。在很低的密度(或压力)条件下, 内能才可确定。在很低的密度(或压力)条件下,气体分 子相距很远,对于内能而言, 子相距很远,对于内能而言,分子间作用的位能可以忽略 不计。理想气体的内能与体积(或压力)无关; 不计。理想气体的内能与体积(或压力)无关;它只是温 度的函数。因而,对于理想气体: 度的函数。因而,对于理想气体:
PV = nRT ? ?U ? ? ?V ? = 0 ? ?T
推导
16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讨论被称为熵的容量状态函数。它具有下列性质: 第二定律讨论被称为熵的容量状态函数。它具有下列性质: 在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内,闭系的熵变化为: 在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内,闭系的熵变化为:
dS = (dS )e + (dS )i
(1-16)
热交换的熵变 ( ) 表示体系内由于发生 式中, ( ) 为体系与环境热交换的熵变, 式中, dS)e 为体系与环境热交换的熵变, dS)i 表示体系内由于发生 变化而产生的熵变 而产生的熵变。 变化而产生的熵变。
( dS ) e =
δQ
T
(1-17) )
(dS)i=0 (dS)i>0 (dS)i<0
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或自发过程) 不可逆过程(或自发过程) 永不能发生
17
熵的计算: 熵的计算: 的可逆途径, 熵计算的基本步骤是沿着从基准态 1 到所研究的状态 2 的可逆途径, 将式( 将式(1-16)积分, )积分,
S 2 = S 1 + ∫12
δQ
T
(1-18) )
假设两个状态是在相同的压力,不同的温度下, 假设两个状态是在相同的压力,不同的温度下,且在考虑的温度范 围内,热容可认为是常数,对上式积分可得: 围内,热容可认为是常数,对上式积分可得:
S 2 = S1 + C P ln T2 T1
(1-19) )
若已知热容为温度的函数,则可对变化的热容进行积分。 若已知热容为温度的函数,则可对变化的热容进行积分。 考虑一气体为等温膨胀,按第一定律, 考虑一气体为等温膨胀,按第一定律,
dU = δQ ? PdV
) (1-20)
18
对于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对于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dU=0, 则,δQ = PdV 即被气体吸收的所有热量均用于作功。 即被气体吸收的所有热量均用于作功 。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式 ,可得 (1-18) 可得: ) 可得: ,
S2 = S1 + nR ln V2 V1
(1-21) )
S 2 = S1 + nR ln
P 1 P2
(1-2

2) )
19
化学位(Chemical 1. 4 化学位(Chemical potential)
考虑一单相体系中内能的微元变化。若体系是封闭的, 考虑一单相体系中内能的微元变化。若体系是封闭的,内能的 变化为: 变化为: dU=TdS-PdV dU=TdS-PdV 其含义为:U=U( 其含义为:U=U(S,V) 对于开系: 对于开系: ,……,n ,……) U=U( U=U(S,V,n1,n2,……,ni,……) 的微元变化表达式为: U 的微元变化表达式为:
?U ? ? ?U ? ? ?U ? dU = ? dS + ? dni ? ? dV + ∑ ? ? ?n ? ? ?S ?V , ni ?V ? S ,ni ? ? i ? i ? S ,V , nj ≠ i
(1-24)
20
对于闭系, 是常数,因此: 对于闭系,ni 是常数,因此: ? ?U ? =T ? ? ? ?S ? V , ni
?U ? = ?p ? ? ? ?V ? S , ni
因此, 因此,
dU = TdS ? PdV + ∑ μ i dni
i
(1-25) (1-26)
?U ? 式中 μi = ? ? ?n ? ? ? i ? S ,V , nj , j ≠ i
的关系如下: 开系的其他能量函数与 U 的关系如下: U=H-PV=A+TS=G+TS-PV
21
因此, 因此, dH = TdS + VdP + ∑ μi dni
dA = ? SdT ? PdV + ∑ μi dni dG = ? SdT + VdP + ∑ μi dni
i i i

μi = ? ? ?n ? ? ? i ? S , P , nj , j ≠ i
?A ? μi = ? ? ?n ? ? ? i ?T ,V , nj , j ≠ i ? ?G ? μi = ? ? ?n ? ? ? i ?T , P , nj , j ≠ i
?H ?
(1-27) (1-28) (1-29)
为化学位。 Gibbs 称μi 为化学位。
μi = Gi (1-30) 化学位在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达到平衡时, 化学位在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达到平衡时,各相 的化学位相等。 的化学位相等。
22
对于一体系达到相平衡时有 μi' = μi'' , i=1,2,…,n 对于一化学反应, 对于一化学反应, dn dn1 dn2 = = …… = i = …… = dξ
ν1
ν2
νi
则, dni = ν i dξ 设想反应体系在一定 T 和 P 时达到平衡,则 时达到平衡,
dG = ∑ μi dni
i
dG = ?∑ν i μi ? dξ ?i ? ? ?
时达到平衡, 有一极小值。dG=0, 由于体系在一定 T 和 p 时达到平衡,G 有一极小值。dG=0,因此
∑ν i μi = 0
i
23
的关系, 的基本形式中直接得到如下: μ与 T、P 的关系,可从 dG 的基本形式中直接得到如下:
?μi ? = Vi ? ? ? ?P ?T ,nj , j ≠i ? ?μi ? = ? Si ? ? ? ?T ? P,nj , j ≠i
上式可重写为:
Hi ? ? ( μi / T ) ? =? 2 ? ?T ? T ? ? p , nj , j ≠ i
24
1.5
偏摩尔量和 Gibbs-Duhem 方程
偏摩尔量定义: 偏摩尔量定义:对于一个容量性质 X
?X ? Xi = ? ? ?n ? ? ? i ?T , P, nj , j ≠ i
(1-31)
总摩尔量与偏摩尔量的关系: 总摩尔量与偏摩尔量的关系:
∑ ni X i = X
i
(1-32)
25
X 可以是 U、H、A 或 G,因此
U = ∑ niU i
H = ∑ ni H i A = ∑ n i Ai
G = ∑ ni Gi = ∑ ni μi
26
将式(1-32) 将式(1-32)微分
dX = ∑ ni dX i

+ ∑ X i dni
一般来讲, 所以, 一般来讲,X 决定于 T, P, n1, n2, ……, ni.所以, , ? ?X ? ? ?X ? dX = ? dT + ? ? ? dP + ∑ X i dni ? ?T ? P,n ? ?P ?T ,n 因此, 因此,
?X ? ? ?X ? dT + ? ∑ ni dX i = ? ? ? dP ? ?T ? P ,n ? ?P ?T ,n
该式表达了三个强度变量之间的关系。 该式表达了三个强度变量之间的关系。取 X=G 时,
∑ ni dGi = ∑ ni dμi = ? SdT + VdP
(1-33) 1-33)
方程。 上式为 G-D 方程。
27
在固定 T 和 P 下,
[∑ xi dμi = 0]T ,P
对于二元混合物: 对于二元混合物:
x1dμ1 + x2 dμ 2 = 0
该式可重写为, 该式可重写为,
?μ ? ? ?μ ? x1 ? 1 ? + x2 ? 2 ? = 0 ? ?x ? ? ?x ? ? 1 ?T , P ? 1 ?T , P
方程的主要用途: G-D 方程的主要用途: 在平衡时, 来计算平衡相的组成。 (1) 在平衡时,从观察到的 T 和 P 来计算平衡相的组成。 (2) 在实验数据中出现信息过多的地方,用来做统一性校核。 在实验数据中出现信息过多的地方,用来做统一性校核。 在组成与μ的经验表达式的研究中起指导作用。 (3) 在组成与μ的经验表达式的研究中起指导作用。
28
1.6 逸度与活度 . 逸度: 修正的压力” 逸度: 修正的压力” “
将理想气体关系式 vi =
RT ? ?μ ? 代入 ? i ? = vi ,得 Pi ? ?P ?T
μi ? μi0 = RT ln
P P0
对于非理想气体(固体、液体、气体) : 对于非理想气体(固体、液体、气体) f μi ? μi0 = RT ln i f i0 称为逸度, f 被 Lewis 称为逸度, fi =1 as P→0 → yi P 达到相平衡时, 达到相平衡时, f i ' = f i '' 逸度系数: 逸度系数:? i =
fi yi P
29
活度: 修正的组成” “ 活度: 修正的组成” Lewis 称 f/f0 为活度
ai = fi f i0
达到相平衡时, 达到相平衡时,
ai' = ai''
活度系数
γi =
ai xi
30
1.7 平衡的准则和稳定性
平衡状态:内力与外力完全平衡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内力与外力完全平衡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下进行的无限小过程是可逆过程。 平衡条件下进行的无限小过程是可逆过程。 平衡的准则也可用某些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来表 若体系有减小使其发生位移的趋势, 示。若体系有减小使其发生位移的趋势,则此体系的状态 为稳定的。若体系有增加这种位移的趋势, 为稳定的。若体系有增加这种位移的趋势,则其为不稳定 若体系对无限小的位移是稳定的, 的。若体系对无限小的位移是稳定的,但对有限位移是不 稳定的,这称为亚稳定的。 稳定的,这称为亚稳定的。
31
对于一定容孤立体系,可能发生的任何过程为: 对于一定容孤立体系,可能发生的任何过程为: δQ=0

, dV=0, δW=0, dU=0 Q=0, 熵变只可能由内部产生,它总使体系的熵增加。 熵变只可能由内部产生,它总使体系的熵增加。因此得 到如下的一条平衡准则, 到如下的一条平衡准则, 1. 当 U 和 V 为固定值时,S 为极大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 为固定值时, 态。 其另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为: 其另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为: 为固定值时, 为极小值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2.当 S 和 V 为固定值时,U 为极小值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32
对于等焓、等压体系, 功时, 对于等焓、等压体系,它只具有 PV 功时, dH=dU+d(PV) dH=dU+d(PV) dP=dH=0,则 由于 dP=dH=0,则 dU=-PdV=-δW dU=-PdV=-δ δQ=0 结论为体系是绝热的。因此,若体系能得到熵, 结论为体系是绝热的。因此,若体系能得到熵,那必定是内 部产生的,而这时体系是不平衡的。 部产生的,而这时体系是不平衡的。 为固定值时, 为极大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3. 当 P 和 H 为固定值时,S 为极大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4. 当 P 和 S 为固定值时,H 为极小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为固定值时, 为极小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33
对于等温、等容体系, PV。 dT=0,d(TS)=TdS TdS, 对于等温、等容体系,其所做功为 PV。由于 dT=0,d(TS)=TdS, 因此, 因此, d(TS)> d(TS)> d(TS)= d(TS)< d(TS)< δQ δQ δQ 不平衡情况 平衡情况 不可能
根据第一定律: 根据第一定律: W=dUdU-δ -δW=dU-δQ 在体系δ 约束条件下, 在体系δW=0 约束条件下, dU-δ dU-δQ=0
34
比较上述式子,得到: 比较上述式子,得到: d(U-TS)< d(U-TS)<0 不平衡情况 d(U-TS)= d(U-TS)=0 平衡情况 d(U-TS)> d(U-TS)> 0 不可能 A=U-TS, 由于 A=U-TS,因此 5.当 为固定值时, 为极小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5.当 T 和 V 为固定值时,A 为极小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6.当 为固定值时, 为极小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6.当 T 和 P 为固定值时,G 为极小值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35
上述的平衡准则可用来研究稳定性准则。 上述的平衡准则可用来研究稳定性准则。 热稳定性条件: 热稳定性条件:
~ CV ≥ 0
力学稳定性条件: 力学稳定性条件:
?P ? ? ? ?0 ? ?V ?T
36
1.8 热力学基本方程 见附件
37
作业: 作业:
之间关系。 (1) 推导在同一等熵膨胀途径上,理想气体 P1,V1 与 P2,V2 之间关系 。 ) 推导在同一等熵膨胀途径上, 为一常数。 设γ ≡ C P / CV 为一常数。
1 ?? ?V ? ? 1 ?? ?V ? (2) 已知热膨胀系数α = ? ?? ) , 等温压缩系数 β = ?? ?? ? ? , ? V ?? ?T ? P ? V ?? ?P ?T ? ?P ? 三者有内在联系。推导他们间的关系式。 及热压力γ = ? ? 三者有内在联系。推导他们间的关系式。 ?

?T ?V
(3) 从 Gibbs 基 本 方 程 出 发 , 可 得 到 热 力 学 状 态 方 程 为 : )
?S ? ? ?U ? P = T? ? ?? ? ?V ?T ? ?V ?T ?
右边第一项称为动压,第二项称为内压。 右边第一项称为动压,第二项称为内压。导出在下列情况下的动压与内压 的表达式: 的表达式: (1) 对于理想气体 ) (2) 对于定容时,压力与温度无关的液体 ) 对于定容时,
38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