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3-17宝宝发烧的10大原因

2015-3-17宝宝发烧的10大原因

不论多镇静的妈妈,只要遇到宝宝发烧,铁定心急如焚,最怕高烧不退,或者持续

多日。

其实“发烧”是“症”不是“病”,只要通过了解原因,小心面对、正确处理,并建

立属于自己的就医步骤,就可以了!

part 1 发烧新定义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

我们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

很多新生儿会被妈妈连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风,然后抱来医院求诊说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其实,穿太多新手妈妈的通病,提醒妈妈们,给宝宝穿衣服的准则是,比大人少一件。

发烧定义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超过37.5℃就是“发烧”,通常是指“口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别定义口温37.5℃以上(含);耳温37.5℃以上(含);腋温37℃以上(含);背温36.8℃以上(含);肛以上(含)。

发烧原因

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如果没

有伴随其他症状,就可能只是体温控制中枢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

其有发烧以外症状出现,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视。

Part2 10大可能原因

为了让妈妈们不至于手忙脚乱,正确面对并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我们请杨健

志医师就新生儿科和一般儿科做门诊统计,将宝宝发烧“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

排列,并标示其危险性。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5名)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

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

危险指数:★★(第8名)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

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

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

危险指数:★(第9名)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

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

危险指数:★★★★★★★★(第2名)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

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

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

危险指数:★★★★(第6名)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

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

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危险指数:★★★★★★★★★★(第1名)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危险指数:无(第10名)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

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险指数:★★★★★★(第4名)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

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

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

危险指数:★★★★★★★(第3名)

小叮咛

每个宝宝都是独立个体,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前10种可能只是了解了一部分,您的宝宝发烧也有可能是排名在第11、第12……的原因,所以就医是惟一安全的方法。

Part 3 正确量体温

宝宝发烧与否,妈妈千万不能以手或自己的额头去“感觉”,必须通过测量体温的工具去实地测量。一般人测量身体温度的方法有:口温、耳温、腋温、肛温等四种;但1岁以下的宝宝无法测量口温,所以改以背温替代。

不论以哪一种方法来帮宝宝量体温,前提必须在宝宝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才可测得正确的温度。因为宝宝刚哭完或刚喝牛奶马上量体温,所测得的温度较高,刚洗完澡则较低,必须休息15~30分钟之后再进行。

体温测量方法

1.耳温

使用工具耳温枪。

测温之前

检查耳温枪的电池是否有电。检查宝宝耳朵内是否有太多耳屎,若有须先清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步骤

1.打开耳温枪的电源。

2.固定宝宝,将宝宝的耳朵轻轻往下、往后略倾斜。(2岁以上则是将耳朵轻轻往上往后)

3.把耳温枪探测头插入宝宝耳道里面,轻按测温按钮。(通常会哔一声)

4.取出耳温枪观看结果。(荧幕显示数字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5.耳温枪测得温度=宝宝当时体温(不需再加减温度)。

2.腋温

使用工具一般温度计、酒精棉球。

测温之前

1.用酒精棉球从温度计的末端往上擦拭一遍消毒。

2.将温度计用力甩一下,让水银指针回归到35℃以下。

3.检查宝宝腋下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干。

测量步骤

1. 将宝宝衣服稍作松解,以腋下能放入温度计为原则。

2. 固定宝宝,把宝宝的手轻举,将温度计放到腋下中心点,手放下压住并夹紧5~10分钟。

3. 取出温度计观看结果。(水银指针指到哪一刻度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4. 腋温所测温度+0.5℃=宝宝当时体温。

3.背温

使用工具一般温度计、酒精棉球。

测温之前

1. 温度计检查工作同腋温。

2. 检查宝宝背部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干。

测量步骤

1. 将宝宝衣服稍作松解,以背后能放入温度计为原则。让宝宝平躺,将温度计放在宝宝衣服内背后,避开中间脊椎和二侧肩颊骨的地方(量其棕色脂肪的温度),压住5~10分钟。

2. 取出温度计观看结果。(水银指针指到哪一刻度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3. 背温所测温度+0.5℃=宝宝当时体温。

4. 背温适合熟睡中的宝宝测量。

4.肛温

使用工具肛温温度计(肛表)、酒精棉球、凡士林。

测温之前

1. 温度计检查工作同腋温。

2. 将肛温温度计的前端涂上凡士林(1岁以下涂1.5厘米长左右;2岁以上涂2.5厘米长左右)。

测量步骤

1. 让宝宝平躺,先脱掉宝宝的尿片,一只手固定宝宝双脚并抬高。

2. 将涂有凡士林之肛温温度计插入宝宝肛门(约1~2厘米)。

3. 压住让宝宝夹紧1~2分钟。

4. 取出肛温温度计观看结果。(水银指针指到哪一刻度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5. 肛温所测温度=宝宝当时体温。

6. 宝宝若有拉肚子情形不适合测量肛温。

Part 4 就医停看听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更何况对于外界病菌的抵抗力较弱的宝宝。建议妈妈除了以正常心面对宝宝生病外,也要明白一套完整的看病步骤。

就医前

针对发烧宝宝,建议妈妈可以先做点功课,以帮助诊断更有效率。

1. 体温趋势记录。

2. 其他症状说明。

3. 若有肠胃不适,需观察便便状况。

4. 若起疹子,需观察它的发展趋势(例如从何处开始、颜色、大小等)。

就医后

看过医生以后一定要确实遵照医生的照顾建议以及服用药物,宝宝才会尽快好转,千万别任意减药或停药。

有时候医生也不是看一次就会好,以下情况是需要立刻回诊的喔!

1. 持续发烧不退。

2. 出现就医时的其他症状。

3. 发抖。

4. 皮肤出现不正常状态。

5. 眼睛有变化(变红、发黄等)

如何确药到病除?

我们都希望药到病除,所以用药须知也是每位家长必须留意的事情。以下是大家在就诊,以及领药、服药时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就诊时

详实告诉您的医师或药师:有无药物过敏经验;家族有无特殊体质或遗传疾病。然后病人须遵照医师指示,在正确时间及正确期限内吃正确的药,且剂量要正确,同时要在医师指定的时间回医院检查。

领药时

当场仔细核对资料:病人的名字;药物的名称;药物的剂量;用药的时间(如一天3次、饭前、睡前、需要时使用等);使用的方法(如口服、肛门栓剂、外用药膏、针剂等)。

服药时

一般小孩和婴幼儿的退烧药剂型态有:口服锭剂(通常磨成粉状了)、口服水剂、肛门栓剂等三大类,服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意识不清或痉挛发作时不可使用经口投药的方式。

2. 为婴儿授乳时,最好不要将药物放入牛奶中,以免日后婴儿讨厌喝牛奶,而且一旦牛奶没有喝完,便无法达到所应该服用的药量。

3. 用汤匙、注射器、药杯服用时,应事先测定并确定其容量。

DIY退烧法

沐浴体温若在38℃左右,或未达医嘱的服用退烧药时,妈妈可以用温水,以擦拭或淋浴的方式为宝宝降体温。但切勿使用酒精擦宝宝身体退热,酒精散热过快,宝宝会发抖甚至抽蓄,恐有危险。

睡冰枕宝宝发烧需要多休息,可以准备儿童专用的冰枕,在包裹毛巾之后给宝宝当枕头睡。除了阅读使用说明,还要知道冰枕不要直接接触到宝宝的颈部以下,以及使用中是否有嗜、昏睡的情况发生。

使用退热商品若是轻微的发烧或已有服用医师退烧药,在二次用药之间仍想退热亦可使用市售退热贴等,但使用之前最好先询问医师。通过皮肤吸收,确实可达退热效果,但因受使用面积限制,建议辅助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