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3重点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呼风唤雨的世纪

问题导入

(板书呼风唤雨)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黑板上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师:那在你们的印象中,谁有这样的本事呢?

生:略

师:这些人物存在于古代的神话故事当中,他们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后呼风唤雨,这是普通人类无法做到的。但是到了20世纪,人类也能呼风唤雨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纪。

(补充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活动2【讲授】呼风唤雨的世纪

整体感知课文

师: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板书说明文),文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以一个简单的句子总领全文。看到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生:20世纪由谁来呼风唤雨?

生:20世纪靠什么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呆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师:谁找到答案了?请说一说。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有谁发现这几个句子的特点了吗?

生:是两个设问句。

师:设问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平淡无奇的说明问短时变得有意思起来,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什么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短句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那在20世纪这一百年里,人类有了很多的发现和发明,也有了很多改观和改变。

(出示:改观改变发现发明)

师:改观是是指往好的方面变化,而改变虽然也是变化,但不能明确是变好还是

变坏。那,谁能区分发现和发明呢?

生:发现是原来就存在的,发明是后来创造出来的,原来没有的。

师:谁能举例子说一说?

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生:爱迪生发明电灯。

(出示:“发现”是指人们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之前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如:《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后来才新的创造出来的。

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段话,看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生:略

师:你觉得哪一句写的更好呢?

生:第一句,连用了三个动词,更生动形象。

师:是的,这个动词还用的非常准确,让我们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

们学过的《长城》中也有连用动词的句子(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加上准确的动词,句子就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里既有提到很多发现的事物,也有提到很多发明的事物,那,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举例子。

师:人类的发明和发现可远远不止这些,请你们想想人类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实在想不起来的同学可以观察一下教室哦。

生:电风扇、多媒体

生:、洗衣机……

师:这些东西有些是人们曾经幻想过的,有些是想都不敢想的,没想到,到了20世纪居然都有了!所以,作者才说这是(生: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师: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而这些变化仅仅是发生在20世纪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可是有万年的历史,那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以前人们的生活?

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如果要你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呢?

生:农耕社会。

师:有谁知道农耕社会是什么样的吗?

生:农民种田过日子。

师:(出示耕字)其实,这个耕字就形象的告诉了我们以前人们的生活。耕字由耒字和井字组成,耒是古代的一种劳动工具,用语翻地,有点像现在的锄头,农民拿着耒在地里劳作。大家肯定有疑问了,为什么右边却是个井字呢?这个井字不仅仅是水井的意思,咋古代,它还指纵横交错的土地。古代西周时期,国家把土地划分成九块,样子很像一个井字,而且这种土地制度就叫井田制,所以,耕字里,井代表的是土地。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写这个耕字。

(生写字,师巡视指导)

师:农耕社会没有汽车,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话等等,生活可真不方便,我想见到远方的亲人能马上看到吗?想听到他们声音可能吗?想拥抱一下他们可能吗?那时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人们只有把这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生:神话中)(齐读第三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粉粉变成了现实。(出示:飞机、电话、电脑等图片

师:人们的幻想可远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么多的幻想在短短的一百年里粉粉变成了现实,所以作者才会感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本来的意思是指北国边塞很冷,只在一夜之间,千万棵树上堆满了积雪,就好像树上开满了白色的梨花一样。那这句诗放在这里怎么理解呢?一夜在这里是指多久?这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数不清的梨花又是指什么呢?

生:一夜指20世纪这一百年,梨花是指无数的科学技术成就。

师:如此短的时间就有了这么多科技成就,它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都是人们意

想不到的,始料未及的,它更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请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这句诗。

(指名读,齐读)

师:这句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分析。、

生:承上启下

师:这是个过渡句,有了这个过渡句,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过去的生活,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的生活,这个过渡句使这两个不同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呼风唤雨的世纪

问题导入

(板书呼风唤雨)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黑板上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师:那在你们的印象中,谁有这样的本事呢?

生:略

师:这些人物存在于古代的神话故事当中,他们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后呼风唤雨,这是普通人类无法做到的。但是到了20世纪,人类也能呼风唤雨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纪。

(补充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活动2【讲授】呼风唤雨的世纪

整体感知课文

师: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板书说明文),文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以一个简单的句子总领全文。看到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生:20世纪由谁来呼风唤雨?

生:20世纪靠什么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呆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师:谁找到答案了?请说一说。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有谁发现这几个句子的特点了吗?

生:是两个设问句。

师:设问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平淡无奇的说明问短时变得有意思起来,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什么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短句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那在20世纪这一百年里,人类有了很多的发现和发明,也有了很多改观和改变。

(出示:改观改变发现发明)

师:改观是是指往好的方面变化,而改变虽然也是变化,但不能明确是变好还是变坏。那,谁能区分发现和发明呢?

生:发现是原来就存在的,发明是后来创造出来的,原来没有的。

师:谁能举例子说一说?

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生:爱迪生发明电灯。

(出示:“发现”是指人们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之前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如:《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后来才新的创造出来的。

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段话,看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生:略

师:你觉得哪一句写的更好呢?

生:第一句,连用了三个动词,更生动形象。

师:是的,这个动词还用的非常准确,让我们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们学过的《长城》中也有连用动词的句子(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

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加上准确的动词,句子就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里既有提到很多发现的事物,也有提到很多发明的事物,那,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举例子。

师:人类的发明和发现可远远不止这些,请你们想想人类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实在想不起来的同学可以观察一下教室哦。

生:电风扇、多媒体

生:、洗衣机……

师:这些东西有些是人们曾经幻想过的,有些是想都不敢想的,没想到,到了20世纪居然都有了!所以,作者才说这是(生: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师: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而这些变化仅仅是发生在20世纪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可是有万年的历史,那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以前人们的生活?

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如果要你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呢?

生:农耕社会。

师:有谁知道农耕社会是什么样的吗?

生:农民种田过日子。

师:(出示耕字)其实,这个耕字就形象的告诉了我们以前人们的生活。耕字由

耒字和井字组成,耒是古代的一种劳动工具,用语翻地,有点像现在的锄头,农民拿着耒在地里劳作。大家肯定有疑问了,为什么右边却是个井字呢?这个井字不仅仅是水井的意思,咋古代,它还指纵横交错的土地。古代西周时期,国家把土地划分成九块,样子很像一个井字,而且这种土地制度就叫井田制,所以,耕字里,井代表的是土地。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写这个耕字。

(生写字,师巡视指导)

师:农耕社会没有汽车,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话等等,生活可真不方便,我想见到远方的亲人能马上看到吗?想听到他们声音可能吗?想拥抱一下他们可能吗?那时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人们只有把这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生:神话中)(齐读第三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粉粉变成了现实。(出示:飞机、电话、电脑等图片

师:人们的幻想可远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么多的幻想在短短的一百年里粉粉变成了现实,所以作者才会感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本来的意思是指北国边塞很冷,只在一夜之间,千万棵树上堆满了积雪,就好像树上开满了白色的梨花一样。那这句诗放在这里怎么理解呢?一夜在这里是指多久?这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数不清的梨花又是指什么呢?

生:一夜指20世纪这一百年,梨花是指无数的科学技术成就。

师:如此短的时间就有了这么多科技成就,它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始料未及的,它更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请同学们再来感受

一下这句诗。

(指名读,齐读)

师:这句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分析。、生:承上启下

师:这是个过渡句,有了这个过渡句,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过去的生活,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的生活,这个过渡句使这两个不同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精读引领课 8《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发现、发明”等词语。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他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坐端正,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师:知道什么是“世纪”?(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连续的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 生: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孙悟空、妖魔鬼怪…… 4.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 生齐: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那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句子,简单写下你的

部编版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 7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明天的太阳城(节选)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 u]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 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

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 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 D.表示插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结构方式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V”,不正确的打“X”。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 【参考答案】 1.A 2.尽管但 3.示例:房屋的形状还像彩色的蘑菇,像高高的圣诞树。 4.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总分 5.(1)V (2)X (3)X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 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 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诱人的课件,有的只是教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和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整节课,战老师思路清晰,扶放结合,教态亲切自然,评价、点拨到位,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整节课张老师有四个做法值得借鉴。 1.注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心中有疑,才能有思考、有创新,也才能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之中,真正有所得。战老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问题提出之后,并不急于解决这几个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2.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战老师通过点拨、总结、提升,在不经意间渗透了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等,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践。 3.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能够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战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引导

学生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想开去,而且这个想象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依据已有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注意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感悟和运用。 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要从阅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中表达有特色的语言,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训练学生说话,规范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体会其妙处,并在学习中加以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一、教材解读 1 课文简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 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板 书优秀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

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 1.会认“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表达简洁的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引起对科学的兴趣,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表达简洁的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对科学的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5个,部分生字的笔画较为烦琐。因此,可以集中进行指导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在本课生字的教学中,要结合生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用辨析形近字的方法、按照结构分类法、同音字辨析以及编顺口溜的方法等来加强识记。如:“联”这个生字,可以通过编“不要把耳朵关起来”这样的顺口溜进行记忆。 2.阅读理解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里面的生字新词较多。在教学过程中需先解决这些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出现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引起对科学的兴趣。 3.表达运用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对未来的设想。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会读写并组词。通过查工具书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熟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等词语。 2.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神话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人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可是,那毕竟是一个“人”。但我们看这一课的标题,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在20世纪里,是谁能够呼风唤雨呢?就让我们走进本文中去看一看吧。(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 由“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唤纪技改程超亿核 奥益联质哲任善 (3)请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 ①可以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唤纪技改程亿核联任 上下结构的字:奥益哲善 半包围结构的字:超质 ②可以给生字编顺口溜,如:唤——把手换成口,声音云霄走;联——不要把耳朵关起来。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优秀教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 (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 生:(随图片说内容) 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板书:1901—2000) 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 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 生:潜力、潜水、…… 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 生:发电。 生:我知道因特网就是互联网。 师:对,用起来很方便。 生:程控电话就是咱们家里用的电话。 生:远洋船舶就是出海远航的大船,能装很多货物。 生:腾云驾雾就是像神仙那样能乘着云彩和雾行走。 师: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单。 师:我们把这些词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组词语。 师:词语的意思我们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回到课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是科学技术使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很概括。 生:课文主要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说得真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课文的中心句。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到底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人类(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科学(板书:科学) 师:原本只有法力无边的神仙才能呼风唤雨,而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骄傲吗?自豪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这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纵观赵君华老师的整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赵老师的课如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教师娴熟流畅的语言,巧妙大气的教学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就如海边的风一样朴实。 其一:语文味浓,理念超前。什么是语文意识?王崧舟是这样定义的:所谓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怎么写”是“话语形式”问题,“为什么这么写”是“话语意图”问题。“话语形式”涉及什么呢?“话语形式”涉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法结构等问题,简言之就是语感问题。而“话语意图”又涉及什么呢?“话语意图”涉及言语动机、交际目的、语言环境、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等问题,概言之就是境感问题。光有语感没有境感,那是小语文;光有境感没有

语感,那叫空语文。所以,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既有良好的语感素养,又有良好的境感素养,既能够关注话语形式又能够关注话语意图。这才是圆融的、完满的语文意识。 赵军华老师所执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意识极为强烈。在课堂上,他老师始终都在强调“语文意识”这四个字,而这也是我们语文课的一个宗旨。在课的一开始,赵老师就把语文意识这四个字书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后来的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中,赵老师也都在渗透这个语文意识,如教学词语时,他出示了上下两组词语: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程控电话、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然后让学生读读这两组词语,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发现这两组词语都是四个字组成的,第一组是动词加名词,是人们发现的,第二组是人们发明的。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知道了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更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学习了词语。在句子教学时,也着重引导学生从句子的言语形式上去关注、体会,从而让学生得出这是一句排比句,并进一步提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而课的结尾更是简洁明了,引用了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不但概括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之多,更让学生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明天的太阳城(节选)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 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 D.表示插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六、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的事件或事物可以大声地喊出来,也可以和同学交头接耳。 发现了什么?是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1900——1999)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神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通常人们提到呼风唤雨就跟神仙连在一起,) 而课文是说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课文: 1、布置自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都学完了,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老师把生字词放到一段文字里,文字能读了,那生字就更不在话下了。(1)出示句段(1)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幻想着在神话中用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你知道农耕社会是怎么样的吗?请学生讲,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些都是反映农耕社会生活状况的图片,那时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们只能幻想着用腾云驾雾等方法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段(2)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使用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远洋船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①读读句段中红色的名词术语。 ②问: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理解吗?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极小,却集中了99.95%以上原子质量。原子核的能量极大。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的。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光年:长度单位,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 ②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呢?你能找出来吗?(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简介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宁波。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洪堡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流体传动研究室主任,1983年为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委员、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取得了“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流量控制装置”及“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以来电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最初做教学设计时,觉得挺简单,这类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学生容易读懂课文内容。但是我不想把这篇课文上成科技产品展示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问题做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迫切的渴望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 上课开始,我便抛出这一中心句,让学生自由默读后,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找到句子谈感受,理解感悟后总要回归到中心句“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显得开放,充满激情。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课上同样也是必须的。接手这个班后,发现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更是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在教学时也努力做到这一点。通过读第四段,分角色朗读三四段介绍农耕社会和二十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二十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

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评价语匮乏。评是为了更好的导。因此,教师评价语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有针对性。整堂课几乎听不到我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因此这又是课堂的另一个大败笔。 最后,语文味不正。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直不是很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接手后,让我不得不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要靠老师精彩的能吸引人的教学。原来的自己一直走在了一个误区中,还好,发现的不算太晚。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两点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多请教,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求索吧!

2019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明白呼风唤雨的世纪-即科技的时代里科技对世界的意义。 2.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发现和发明并能简单的运用,体会科学技 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认识生字词,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光年、农耕社会”等词语的意思。 4.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揭题。 师板书:呼风唤雨,齐读(突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传说中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都可以呼风唤雨。想想:都有哪些人物能够呼风唤雨?(孙悟空……)是呀,他们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再来读读这个词。 今天我们要见识的那个呼风唤雨的,可不是什么传说,也不是什么具体的人物。是什么呢?大科学家路甬祥爷爷曾经形象地把刚刚过去的1900年到2019年的20世纪称为是呼风

唤雨的世纪。(板:的世纪)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路爷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称为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整体检查,指名读,评价。(关键是把字音进行纠正、巩固。) (2)理解两个词:发现、发明 师:你们知道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发现是以前有的,后来才知道;发明是以前没有的,现在创造出来。 3、师:刚才朗读了课文作者为什么把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称为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精读:感受科技的神奇。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哪些句子让你突出感受到这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它用笔划出来。 自由读句子,刚才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在这段话中哪些是属于人类的发现,哪些属于人类的发明。(追问:你是怎么分的,主要体会分号的作用。) (一)探索人类的重大发现,体会“呼风唤雨”

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1、学会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人教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7《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 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唤、纪”等13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唤、技”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了谁? 神仙、孙悟空 2、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吧! 3、板书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指名说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西 游记》中的人物 引导出呼风唤 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进而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583279927.html,]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本部分分为四个 环节:第一个环 节识字解词,采 用多种形式的识 字解词方法,结 合认读游戏及古 文识字加深学生 对于生字的记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这篇文章不太好懂,但骆正位老师对课文钻研透彻,设计精巧,使得课堂生活活泼而又扎实有效。 【教学实录】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

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思想 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案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案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了解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案策略与手段 教案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四、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五、教案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收获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里我预设几个学生会谈到的地方: ()、出示本课词语,让学生邀请自己小组的小伙伴一起来读词语。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