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省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DB32_T 1928-2011.1989

江苏省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DB32_T 1928-2011.1989

江苏省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DB32_T 1928-2011.1989
江苏省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DB32_T 1928-2011.1989

ICS 35.040 L 70

备案号:31593-2011

DB32

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

共性技术规范

Comm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formation platform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 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系统 (1)

4.1 框架 (1)

4.2 功能 (2)

4.3 平台与外部关系 (5)

4.4 运行模式 (6)

4.5 主要业务流程 (7)

5 数据规范 (8)

5.1 数据采集 (8)

5.2 信息分类代码 (9)

5.3 数据元 (12)

5.4 数据字典 (13)

6 接口规范 (13)

6.1 交换接口架构 (13)

6.2 交换接口技术要求 (14)

6.3 数据交换接口模式 (15)

6.4 数据接口 (16)

6.5 服务接口 (16)

7信息安全 (16)

7.1 网络要求 (16)

7.2 安全体系设计 (16)

7.3 安全支撑 (16)

7.4 安全防护 (16)

7.5 安全管理体系 (1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元规范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字典规范 (4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数据接口规范 (50)

附录D(规范性附录)服务接口规范 (59)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

本规范附录A、B、C、D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南京市建邺区信息中心、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江苏电信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本规范起草人:王丹中、边延风、戴航、黄申、邵爱菊、邓勇、范春虎、吴兰、赵卫强、曹海梅、崔晓荫、李菁菲、孙明、杨如年、居彬、侯秀峰、纪箐、吴非、徐旭、廖志强、贾更生、徐剑军、王博、李凌。

本规范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引言

社区是承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和基本单元,也是面向居民的数据、信息和服务资源的集散点。在社区层面,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汇聚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条块业务系统、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

1 范围

为促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规范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江苏省各地市、区县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时,除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9488.4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21062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 2106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 20984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5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3.1 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formation platform

指适应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在社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规划和组织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社区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区成员提供方便快捷、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

3.2 社区基础数据 community fundamental data

指描述社区人口、地理位置和组成机构等基本属性的信息。通过本部分信息可以了解每个社区的自然属性。

3.3 社区业务数据 community social data

指描述社区事务、业务和服务等专题属性的信息。社区事务信息指社区日常内部管理所需的、与社区人财物、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社区业务信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各类社区管理类信息;社区服务信息指政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社区服务企业提供给社区居民的各类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信息。通过本部分信息可以了解社区的社会属性。

4 系统

4.1 框架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由“门户服务、业务应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体系、安全支撑体系”等七部分构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

4.1.1门户服务

门户服务包括对外服务门户和对内服务门户。

4.1.2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决策支持等。

4.1.3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包括实现功能所需的基础性服务,如流程服务、报表与表单服务、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服务、数据采集服务、资源目录服务、数据交换服务和元数据服务等(可根据应用需要构建更多的支撑服务,如GIS服务)。

4.1.4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包括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业务应用所涉及的各类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

4.1.5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备份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和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一系列软件设施,是平台正常运行的物理基础。

4.1.6标准规范体系

应符合包括本技术规范在内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法规制度,以保障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4.1.7安全支撑体系

安全支撑体系包括一系列安全规范、指南和评估体系,以保障平台的网络、硬件、信息和应用安全。

4.2 功能

4.2.1门户服务

门户服务为社区居民、社会工作者、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这些用户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访问渠道发送或提供服务请求。

门户服务的功能包括:

a)对外服务门户:面向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主要承担服务受理和服务反馈的功能,对用户通过访问渠道发送的服务请求进行统一受理与反馈,其具体的服务载体可以包括:1)服务网站:必须具备;

2)呼叫中心:支持电话、计算机、电视、手机等多种访问渠道;

3)触摸屏、智能呼叫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b)对内服务门户:面向社工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主要承担数据采集、业务处理、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其服务载体是门户网站。

4.2.2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包括人口管理、事务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社区管理主要功能

a)社区人口管理

以自然人为主要对象,以人口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对社区居民人口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人口基础信息、扩展信息和专题信息的综合管理,包括以下管理功能:

1)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对社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信息包括社会工作者采集的信息和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旨在建立和维护用于在相关部门内共享的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

2)人口扩展信息管理:对社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扩展信息进行管理,是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对与人口相关的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公安、司法等扩展信息进行管理,为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服务;

3)人口专题信息管理:对社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专题信息进行管理,是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和扩展信息管理基础上,对与人口相关的专题信息进行管理。人口专题信息通常为非日常的、临时性或较长周期性的人口相关工作所需的信息,如人口普查专题信息。

b)社区事务管理

以社区日常事务性工作为管理客体,实现对社区人财物、社区台帐、社区任务(活动)的综合管理,实现对社区的绩效考核,包括以下管理功能:

1)社区人财物管理:对社区的人员、财务、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包括:

社区人员管理:实现对社工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人事档案、薪酬情况、工作情况、奖惩记录和培训记录等;

社区财务管理:实现对社区财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预算、核算、收入、支出和财务报表的管理;

社区资产管理:实现对社区资产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对社区所有资产的采购、登记入库、申领使用、报废等资产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

2)社区绩效管理:对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合适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量化方法评估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3)社区台帐管理:对社区各类各种台帐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日常活动中自动形成台帐,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分类,减轻社区台帐准备的工作量;

4)社区任务管理:对社区各类工作任务或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社区活动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c)社区业务管理

主要实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下沉至社区进行服务管理的各类事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保障:包括人社、民政等部门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业务管理;

2)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业务管理;

3)社会管理:包括综治、信访、维稳、公安、司法、环保、城管、商业等业务管理;

4)社区党建:包括党建、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等业务管理。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不直接提供上述社区业务管理具体功能,而是根据各条线下沉至社区的业务管理需要,通过“数据采集”服务实现条线业务管理所需数据的统一采集,通过“初始业务处理”服务实现条线业务管理需要社区核准确认的事项,最后通过“交换接口”将相关数据和信息交换给条线部门的业务系统或数据中心。

4.2.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系统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通过服务接入、服务处理、服务反馈和服务监督等系统建设,建立社区统一的“呼叫服务热线”,形成配套的信息服务网络,多渠道接收社区居民的服务请求,通过对服务请求的分类处理、及时反馈以及必要的社区救助工作,解决社区居民的各类问题:a)服务接入

通过网站、电话、短信、邮件、传真、电视、智能呼叫系统等多种手段接收居民群众的服务请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统一的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将上述接入载体整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智能化”服务接入。

b)服务处理

根据服务请求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处理,包括:

1)公共服务:如果相关职能部门有业务系统,则通过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交换接口将服务请求交换给具体业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如果没有业务系统,则由服务处理系统直接派发给职能部门处理反馈;

2)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由服务处理系统提供服务请求信息给社区公益团体和商业服务团体,由其直接处理反馈,如商业服务团体有对应的信息系统,也可实现业务信息的对接。

c)服务反馈

将服务处理结果通过网站、电话、短信、邮件、传真、电视等多种方式主动反馈给社区居民。

d)服务监督

对服务接入、处理、反馈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管理,跟踪服务结果和服务质量。

4.2.4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系统以服务领导为核心,通过数据挖掘与报表工具,为各层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基于社区的各类综合图表,辅助部门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决策支持主要的功能包括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

a)综合查询

根据管理服务需要,设置查询条件和查询结果格式,实现对社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综合查询,并导出查询结果。

b)统计分析

基于社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挖掘,针对领导关注的主题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5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包括实现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业务应用的各类基础技术支撑服务,包括以下服务:a)数据采集服务

为实现相关部门在社区进行的信息采集需求提供服务,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采集信息项管理:通过采集信息项定义功能,可以设置需要采集信息项的元数据;

2)采集模板管理:通过模板定制功能,可以设置所需采集信息项在人机交互界面上的布局位置;

3)信息填报模块:用户可以使用定制的采集模板进行信息填报。

b)流程服务

由工作流管理中间件提供,对各种工作流程进行定制、执行、监控等,主要包括工作流建模和工作流引擎两部分:

1)工作流建模用于进行流程定义,生成可执行的工作流模型;

2)工作流引擎为执行工作流模型提供支持。

c)报表与表单服务

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提供各类报表和表单:

1)报表服务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报表定制和查询提供支持;

2)表单服务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自定义表单需求提供支持。

d)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服务

为实现基于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各应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提供支持。身份认证服务应支持标准协议LDAP和数字证书。

e)元数据服务

对平台中的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1)通过统一的应用服务对元数据统一管理,实现元数据定义、元数据查询、元数据维护和元数据关联分析;

2)提供标准的元数据服务接口。

f)资源目录服务

按GB/T 21063的要求提供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基础支撑。

h)数据交换服务

按GB/T 21062的要求提供数据交换服务,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基础支撑。

4.3 平台与外部关系

平台与外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数据层面,如图3所示。

图3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外部关系示意图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外部主要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形成关联:

——与相关上级部门交换中心或上级区域交换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与相关平级部门或平级交换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与相关下级部门或下级交换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相关企业或社会组织可根据需要与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关于数据交换接口的详细描述见第6章。

4.4 运行模式

为实现统一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交换尽量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不直接延伸至社区,所需数据和需要社区确认的事项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平台运行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运行模式示意图

a)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不直接下发到社区,社会工作者使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完成相关工作。

b)相关部门的信息采集需求和业务办理需求由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

1)常规信息采集和临时信息采集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提供给相关部门;

2)业务办理初审和业务流程流转中社区环节由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相关部门的业务系

统与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业务流程整合;

3)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支撑为实现上述功能提供支持。

c)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也需获取各部门业务系统有关社区的数据。

4.5 主要业务流程

4.5.1社区服务流程

社区服务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社区服务总体流程示意图

a)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对外服务门户提交服务请求;

b)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根据服务请求的类型进行派发:

1)公共服务类请求由社区和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

2)商业/公益类请求由相关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处理;

c)服务请求的处理结果形成服务反馈,并反馈给社区居民;

d)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对外服务门户对所获得的服务进行评价;

e)相关部门对企业或社会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的最终结果进行监督;

4.5.2社区管理流程

社区管理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社区管理总体流程示意图

社区管理流程如下:

——社区人口管理、事务管理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上处理;

——政府职能部门因管理需要,需要社区提供相关数据、或办理相关业务的,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提出数据需求或公共服务请求;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根据数据采集和业务要求,通过交换接口提供相关数据或办理结果。

5 数据规范

5.1 数据采集

5.1.1数据采集规则

数据采集规则包括: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涉及的相关数据项都应源于社区实际情况或政府各专业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其他非权威数据不做采用;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服务和交换接口服务,可以按需定制数据采集模板,按需采集和交换数据;

——社会工作者直接使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采集数据,不宜直接使用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以自身采集的数据为准,不依赖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但应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

5.1.2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流程如图7所示。

图7 社区数据采集流程示意图

a)政府相关部门向社区提出数据采集要求;

b)平台管理员根据数据采集要求类型做不同处理:

1)常规性的数据采集任务固化为常规采集任务,作为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常用功能;

2)临时性数据采集任务由平台管理员根据需要定制;

c)社会工作者根据要求进行常规数据和临时数据采集;

d)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或导出等方式提供给相关部门。

5.2 信息分类代码

5.2.1信息分类编码规则

信息分类编码规则包括:

——信息分类主要依照进行社区管理和服务时所涉及的信息内容进行;

——信息分类代码采用层次码,每层用2位数字表示;

——信息分类代码按照信息的业务类型,划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为“一级信息、二级信息和三级信息”,三个层次都采用2位数字编码。“一级信息”的数字编码范围为10-99,“二级信息和三级信息”的数字编码范围为01-99;

——信息分类代码的各层内容可以增加,新增信息代码应排列在该类代码所属类型的后面,保证不影响原有的信息分类代码;

信息分类代码的结构关系图见图8。

图8 信息分类代码结构关系图

5.2.2信息分类代码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分类代码如表1所示。

表1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分类代码表

第三层:三级信息代码 第二层:二级信息代码 第一层:一级信息代码

5.3

5.3.1数据元组成要素

根据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分类以及实用性,每个数据元包括。

a)数据项名称

指赋予数据项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b)数据类型

定义:用于表示数据项类型的符号、字符。

说明:表2中包括了数据类型可能的取值,但不限于表中所列。

表2 数据类型和说明

定义:规定数据项值的格式要求,包括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字符长度,数据项值的表示格式等。

说明:

1)数据格式中使用的字符含义如下:

a =字符

n =数字

m(m 为自然数) =表示长度为 m 位

..ul(ul 为关键字) =长度不确定的文本

..p,q(p,q 均为自然数) =最长 p 个数字,小数点后 q 位

.. =从最小长度到最大长度,前面附加最小长度,后面附加最大长度

yyyy-mm-dd =“yyyy”表示年份,“mm”表示月份,“dd”表示日期,可以视实际情况组合使用。

True/False =布尔值

例:

a5:表示定长 5 位的字符;

n5:表示定长 5 位的数字;

a..5:表示最大长度为 5 的不定长的字符;

n..5:表示最大长度为 5 的不定长的数字;

a2..5:表示最大长度为 5,最小长度为 2 的不定长字符;

n..5,2:表示最大长度为 5,小数点后 2 位的数字;

a..ul:表示不定长的字符文本。

2)如果“数据类型”是“二进制”,在本属性中应标识出该数据类型的具体格式,如“JPEG”。

d)值域

根据属性中规定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而决定数据元的允许值集合。

e)数据项说明

指对数据项的具体含义进行说明。

f)数据来源

指数据项的来源。

h)备注

指数据项的附加注释。

5.3.2数据元规范

见附录A。

5.4 数据字典

5.4.1编码规则

在可能的情况下,为每个业务信息的编码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适应社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5.4.2编码方法

a)涉及的代码对象及其代码,是在江苏省各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已发布并使用的各种社区信息化建设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或修改而编制的;

b)按GB/T 7027的编码原则与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c)采用统一的数字编码。代码取值均为一位数时,将 9 作为其他或未说明项;取值均为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等时,则将 99,999,9999 等如此类推作为其他或未说明项预留,所有代码从1 开始编码;

d)数据项应依照代码对象的产生时间先后、使用(出现)频率由高到低、重要程度由高到低等顺序编写,同时参考各省辖市、区(县、市)、街道、社区等社区管理部门已下发的相关政策文件、各类统计分析报表、调查问卷等文档。对于完全没有顺序规则的代码对象按照其首字母顺序排列。涉及级别的代码,包括职称级别、职务名称级别等,按照其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5.4.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见附录B。

6 接口规范

6.1 交换接口架构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外部的交换接口架构如图9所示。

图9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外部数据交换接口架构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与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主要包括:交换标准体系、交换网络、中心交换系统、前置交换系统。

6.1.1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是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信息资源数据库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宜通过政务外网或专网进行。组织、公安、人社等部门的数据交换通过专网接入,科技、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计生、残联等部门的数据交换通过政务外网接入。

6.1.2中心交换系统

中心交换系统基于SOA定义整合流程,通过消息传递的松耦合方式,将不同平台、不同架构和不同功能的委办局单位的系统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不同部门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信息交换和传递。

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中心交换系统上部署数据交换服务器、中间件以及数据适配器。在各个部门的数据交换前置机上部署与集成和数据交换平台相对应的适配器和消息中间件,平台具备流量控制、优先级控制、独立队列处理、消息传输、异步传输机制、并发/串行处理等功能,支持大规模并发处理以及断点续传,实现交换任务和管理任务相分离。

6.1.3前置交换系统

前置交换系统是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置交换系统主要实现中心平台(交换中心)与交换节点(前置机)之间的合理分离(部门业务职责分离、异构技术平台分离)和标准化交互(在中心和节点之间按照标准进行交互),增加整个体系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前置机系统应部署在参与信息交换的部门。对于每一台部门前置机,应做好专用配置,处理与信息交换相关的各种操作。

前置机专用配置应根据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和技术特点进行定制设计和开发。

6.2 交换接口技术要求

6.2.1信息传输技术要求

在信息传输方面,支持分布式(信息服务总线型)与集中式(Hub-Spoke模式)两种不同体系架构。同时,应符合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相关要求。

——支持HTTP/HTTPS传输协议;

——消息处理符合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规定的消息基础协议,报文格式采用SOAP打包;

——支持消息主动发送、请求/应答、订阅/发布三种消息交换模式;

——支持消息路由的功能,包括基于消息内容的路由和基于消息头的路由;

——支持多种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同步传输、异步传输、点对点、点到多点等;

——具有可靠传输的功能。通过断点续传、消息确认和消息重发机制,实现在网络发生故障、系统产生异常或发生崩溃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交换“不丢、不错、不重”;

——支持安全的数据传输功能,支持消息加密、消息数字签名功能。

6.2.2交换平台技术要求

交换平台应满足以下应用功能要求:

——各部门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交换工作的开始时间、访问对象等内容,使交换工作定时自动完成;

——各用户可以方便地完成各自业务数据库与平台基础信息库间的数据导入和导出;

——支持消息和文件的传输,支持不同的数据结构和不同的数据文件类型;

——交换平台能够定义消息的格式;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数据传输模式,支持消息队列和订阅/发布的消息传输机制;

——支持消息路由,根据最终目的地自动解析网络路径,实现数据的多步、多级传输,并通过系统管理工具更新、维护解析规则;

——支持数据转换,通过配置数据转换规则自动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

——支持远程的系统管理和配置,确保其易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交换平台能够监控当前数据传输任务的情况,并能在需要时检查数据交换的历史信息;

——能够远程监控并维护数据交换平台中各类运行实体(应用、队列、消息等)的状态;

——交换平台具有传输日志生成、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各部门在本专业系统内采集到的社区业务信息,应按照一定的协议主动发送到社区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各部门也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在授权范围内共享社区信息数据。

6.2.3前置交换系统技术要求

前置交换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支持不同的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前置交换子系统能够从交换信息库中提取数据;

——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支持国内外主流数据库;

——支持多个交换服务并行运行。

6.2.4社区信息数据交换

社区信息数据中的其他信息应通过与各部门以唯一标识(如身份证号码等)为索引关键字进行数据交换来补充完善。为保证数据可交换,应符合统一的接口协议。交换的数据应标上来源部门和更新时间,并且保留变更的历史信息。交换数据经过系统自动比对后,派发到社区进行核实确认后方可正式入库。

6.3 数据交换接口模式

为保证数据的可交换,应符合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协议,并针对现行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数据交换适配器。

为实现数据交换分布性、复用性、开放性以及交互性等松耦合要求,数据交换适配器应采用基于Web Services的服务交互模式,由数据提供方开放并提供中间数据服务,数据接收方通过Web Services服务获取对方数据。

特殊情况下,数据交换适配器也可提供数据库交互模式,通过适配器直接访问数据库并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直接传送到目的数据库。

6.4 数据接口

见附录C。

6.5 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应包括:身份认证接口、访问控制接口、数据传输服务接口和业务流程服务接口,见附录D。

7信息安全

7.1 网络要求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部署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宜选择使用政务外网,并符合相关网络管理制度。

7.2 安全体系设计

应符合 GB/T 22239、GB/T 25070、GB/T 25058中第二级的要求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

应根据GB/T20984、GB/T 22239进行风险评估与等级测评。

应根据各子系统功能、地域、信息属性的不同进行分域保护。

7.3 安全支撑

7.3.1身份认证

所有进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系统或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的用户都应进行身份认证,系统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分派不同的权限。当用户进入重要的服务器或以具有高级权限的身份登录到系统时,应使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

7.3.2应急响应体系

应建立应急响应体系,区级系统要有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小组。市级系统可建应急支援中心。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应具有省级及以上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技术支撑资质。

7.4 安全防护

应符合 GB/T 22239中第二级的要求。

7.5 安全管理体系

应符合 GB/T 22239中第二级的要求。

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依靠公众参与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 8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81-03 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依靠公众参与 江 亚 南 (三亚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我国在推进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到底用哪种方法和途径让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行为调动起来,而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发展过程当中,公众参与和居民自治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这种参与意识和行为不仅能提高民众的公民意识和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并对推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综合管理;公民意识;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政权是否稳固,其中最大的选项就是来源于人民多数的支持,这就是民主政治。可以说社区基层民主的公众参与机制在相当程度上赋予了政府在法律上的合法性、民意性和权威性。社区公众参与作为民主政治活动中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其产生绝非偶然,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渊源。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其实就是人民主权理论。个人的公民意志结合成一体就上升为普遍的公共意志,它是全体国家成员的共同意志,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公意,人民主权就是公意的体现。早年美国的独立先驱杰弗逊就曾提出全体社会的公民要平等享有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国家的实际权利,因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和委托,而且“他们可以自由地通过他们认为适当的代表处理 他们所共同关心的事情。”[1]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纷纷兴起政府治道变革的浪潮,特别是在社区综合治理方面,公众参与就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活动。当时的欧洲人民把在社区综合治理方面的公众讨论、公众决策、参与预算、协商会议、协商投票、公民陪审团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公共政策和公众决定当中来。公众参与当时之所以能够兴起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规模的城市化使社区居民 公众参与有了极大的可能,人民可以在短时间内聚 集在一起商讨公共事务;二是西方国家的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政府的政治权威受到挑战,并由此带来对选举制度的失望;三是人民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政治判断能力都大幅度提高;四是认为代议制只是在选举那一刻表现了选民的权利,选举之后公民权利也随即丧失,不能真正体现公民长久的有效权利;五是公众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六是民众对维护和发挥自身基本权利特别是政治权利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正是这些因素催生了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欧洲日益成为了他们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的一部分,使民主实践成为了欧洲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他们鲜亮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公共参与对于促进社区居民的基层民主发展和建设无论对国家还是民众无疑是有很多裨益的: 第一,在社区综合治理方面的公共参与制度本身有很多优点。当今世界所处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使我们的新机遇、新挑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所肩负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历史上不多见,而这样的世情、国情、 收稿日期:2012-11-25 基金项目:海南省社科联2012年科研项目“海南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HNSK(JD)12-1) 作者简介:江亚南(1965–) ,男,江西景德镇人,三亚学院讲师,英国莱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 ),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自由史论和民主化进程的研究。

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版本控制 修改记录说明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终为建设和谐朝阳提供技术保障,为数字奥运做出贡献。 1.3.建设内容 1.3.1.数据库内容

社区管理和服务重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分析。 社区管理与服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一)社区的由来 中国社——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区—行政单位,数量,居处 古代无“社区”同时出现 外国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 美国学者查斯,罗密斯的英译本的书名为 Commumnity and Society 社区和社会 费孝通社区(1993)《二十年来之中国社区研究》 地方社会——社区 《社区与社会》 (二)社区的含义 1 学者:所谓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的社会。 2 文件: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 社区的含义: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包括以下四层基本涵义 (1)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 (2)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 (3)生活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三)社区及社会,行政区 1 社区与社会 (1)联系 第一从范围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第二从内容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2)区别 第一,社区强调共同性,而社会并不强调这一点。 第二,社区强调地域观念,社会不注重地域观念。 第三,社区中人们的各种关系比社会更紧密。 第四,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有更专门化的特征。 2 社区与行政区 (1)联系 有重合的部分 (2)区别 第一,行政区是认为划定,社区是自然形成。 第二,行政区为多形态,社区为单一形态。 二社区的特征 (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老城区居民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初探

老城区居民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初探 (枫树山社区刘晓峰) 一、老城区居民社区特点: 老城区居民社区是指处于城区内,服务范围为房屋陈旧、设施设备老化、功能配套不全、没有专业物业管理或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的社区。此类社区存在以下特点: 1.房屋结构复杂,房屋及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严重。 老城区居民社区大多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辖区内的大部分居民楼都进入“问题期”。如房屋外墙粉刷面起壳风化,多层楼房顶层防渗漏功能退化,房屋漏水情况普遍,房屋前后下水管道经常堵塞;道路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经常被占用等问题屡见不鲜。 2.物业管理缺位严重,社区代管物业捉襟见肘。 老城区居民社区管理的居民小区不同程度存在没有专业物业公司管理或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不到位的情况,违章搭建,车辆乱停乱放,公共设施损坏占用等现象比较普遍。物业管理缺位导致社区承担了部分物业管理的工作,但由于基础较差、人员经费缺口大,往往效果不佳,居民群众满意程度不高。 3.人员组成多元化,服务需求面广量大。 随着城市发展,老城区居民社区的人员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遍存在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低收入及困难家庭不断增多,外来务工人口聚集等特征。各个群体对于社区服务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复

杂,就近养老需求、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困难人群生活保障需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等民生需求成为社区服务的重点,这些居民“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使社区服务资源面临着“僧多粥少”,甚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此外,老城区居民社区同时面临行政事务繁杂,维稳压力大,城市管理任务压头等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方面的问题更为复杂,难以化解。 二、老城区社区的居民需求: 老城区居民社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人口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民生保障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不同阶层的居民的利益诉求、群众权利意识上升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于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关于老城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序推进老城区社区综合整治。 一方面,政府应该有计划的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改善房屋使用条件。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老化管道、破损道路和区域进行改造修缮,美化绿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加消防、监控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在日常维护中,政府可采用杭州上城区平安365社会服务管理办法,采取前台服务、后台跟踪、第三方考评的模式,确保涉及居民生活的各种事务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为居民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对切实感受到了环境质量提升,逐步满足居民“安居”的需求。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及相应工作机制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服务有序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城市管理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区居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最接近民众、覆盖全社会范围的机构。由于社区居委会具有这一特点,以及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重视,社区居委会名为群众自治机构,实际上成了社会各项工作的兜底机构,各级部门、各有关单位自然而然地把关系社会民生的各项工作延伸到社区,“XX工作进社区”也成了有关部门、单位工作抓落实、出成效的目标。于是,社区工作也变得包罗万象,名目繁多。而社区如何承担这些名目繁多的工作,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核心,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要根据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调整党 组织的设置,使党组织建到“楼门院”、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要结合当前形势变化,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党组织在业主委员会中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理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配齐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保证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保障基层政治权利。理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居委会为

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

欧鹿社区 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自查报告 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社区就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进行严格自查,现将自查报告如下: 一、关注民生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积极关注民生,帮扶救助工作暖民心。青山区公安分局政委封玉军同志、区纪委常委张志明等6名领导干部分别深入伍镇娜、金赣等困难党员、群众家中送去米面油、粽子、鸡蛋、月饼等慰问品共计4000余元;为辖区内白艺萌、高天旭2名孤儿发放了孤儿抚育费共计2.4万元,社区联系南京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白艺萌大学毕业前每个月为他捐赠1000元人民币;慰问了王兰英、李树林2名困难党员共发放党建爱心基金1000元;全体在职党员献爱心捐款4200元,春节期间全部用于社区困难家庭的救助,帮助辖区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成立“一个大厅”模式审批低保,公开、公正、透明进行低保审批,居民百姓举手称赞。 (二)建立“温馨家园”,残疾人工作成效显著。社区建立了“残疾人温馨家园”,开放了康复训练室和日间照料中心,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场所。5月15日,成功举办了欧鹿社区助残日活动,残疾人现场表演了包头首创的轮椅操训练项目,展示了残疾人手工编织品,使残疾人实现了

居家创业梦想;为10名残疾人办理低保补贴;为3名残疾人发放了米、面、油、拐杖、轮椅等生活用品;为24名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2万元,受到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好评。 (三)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便民服务居民点赞。与包商银行民主路支行共建了“惠民服务圈”,发放了便民优惠券、打折卡,居民在社区范围内的商家持卡消费,最高可以享受7折优惠;积极与“芝麻开门”公司商榷,在健康新城、欧鹿生活城、福泰嘉苑等小区5内投放了“芝麻开门”快递存取终端,同时在健康新城居委会开设了邮政缴费一站通服务,实现了缴费、收发邮件等便民服务全覆盖。 二、强化社区党委职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欧鹿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帮助物业公司改变经营策略,组建业主委员会并真正发挥其作用,加强对物业公司的日常监管,维护业主权益,提升物业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一)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建立社区参与物业管理的协调机制。 社区党委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党建物业联建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实现组织联动机制。通过构筑物业服务网格、建立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党员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协调物业服务机制,社区党委协调居民和物业公司的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最新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XXX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置“社区交通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第16卷 第1期2014年1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of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sNO.1Vol.16Jan.2014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置 “社区交通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王震刚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382) 摘 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社区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的背景下,社区交通安全建设需要具有懂交通管理知识、会交通管理技能的社区管理人才。本文在分析社区交通安全形势的基础上,说明社区管理机构是社区交通安全建设社会化的主力,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社区交通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 社区交通管理;课程设置;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4)01-0077-04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王震刚(1976-),男,天津人,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交通管理专业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 自2006年中共中央枟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枠的出台,到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强调,再到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枟政府工作报告枠的指出……和谐社会已成为未来中国致力追求的目标所在。由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理念下,构建和谐社区是其重要的切入点[1]。然而,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社区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障碍。2010年9月7日上午,在江苏省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一男童在玩耍时被一辆宝马X6轿车倒车撞倒在地,车辆左后轮从其上半身碾过[2]。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三次碾轧男童,导致其惨死。公众在讨论肇事司机主观恶性的同时,也对社区交通安全问题有所关注。当前社区交通安全问题繁多,交管部门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在短时间内又无暇顾及,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面临复杂形势,作为培养社区管理人才后备军的高职院校,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枟社区交通管理枠课程,打造一支具有社区交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成为必然。 一、严峻的社区交通安全形势需要加强社区交通管理 (一)交通事故数量增多显现社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据公安部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4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86亿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近年来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社区中的交通事故有逐渐上升之势。以天津市为例,2011年9月21日傍晚,在天津市塘沽丹江路欧美小镇四期的晴景家园18号楼,随父母自山东德州来津打工并在此租住的3岁女孩,刚刚走出楼门,就被一辆疾驰的面包车猛然撞倒。其后司机不仅没有救护,反而驾车迅速逃逸。女孩父母急忙把她送往塘沽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死亡[3]。接着同样在天津市,2011年9月25日下午,在西青区东姜井景园里小区又是一名3岁女童因交通 事故死亡[4]。仅相隔几天,同样是在社区中,就发生两起死亡事故。 (二)基础设施差造成社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社区道路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规划主要由建设部门负责,我国与社区道路及设施建设有关的? 77?

新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质

新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质的典型调查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细胞,是社会有机体良性运作的基础,也是社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基于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实验单位的南通市,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实践,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管理的新路子。通过科学谋划、精心设计,不断打造平台、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强化保障,着力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四位一体”网格化社区组织新构架,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新格局,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凝聚了民心,激发了活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满意度。目前,全市平安社区、文明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率均达90%以上,建成城市和谐社区534个、农村和谐社区1238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5个、省级民主法治村236个,实现了村民自治模范县(区)全覆盖。 关键词 社区管理服务体质 正文 沿南通市最繁华、最靓丽、最宽阔、最清洁的人民东路,越过海港河,就踏上了观音山镇这方热土。人称南通东区“第一门户”的二桥村展现在你的面前。 全村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个村民小组,700多户,总人口数为2200多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900万元,销售收入9850万元,利润289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28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基础,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连续多年荣获“文明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工业经济先进村、卫生创建工作先进村等殊荣。党支部也连续多年荣获镇先进党支部称号。 本文就南通市二桥社区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来看南通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体制的现状。 一、南通市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群众诉求多元,基层矛盾凸显。基层政府要向服务转型。

skyLine三维人口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XXX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XXX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项目实施方案 版本控制 修改记录说明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XXX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终为建设和谐朝阳提供技术保障,为数字奥运做出贡献。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doc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一、学制 采用课时制,修业年限最高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基层政府,派出机构及物业公司,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掌握国家政策,熟悉国家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政策法规以及物业管理操作技能,具有较强人际协调能力、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商业物业管理,社会调查等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员、商业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 社会调查员等。 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素质、技能和知识。 (一)基本素质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和人生观,具有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广的胸怀。 2.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和知识 1.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能力 熟练掌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医疗服务,特殊群体服务能力,具有制定相应各类服务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的能力。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能力,具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的组织能力。熟练掌握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及申报材料的归档保管工作能力,具有协调能力、微机操作能力。熟悉国家失业养老保险有关制度及就业政策。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楼层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社区行政管理能力,社区环境审美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区考试基础知识及重点精彩试题

一基础知识 1.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们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的基本类型: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板块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组织机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指: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成立,撤销和调整是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社区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人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11.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区域发展;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党政推进;民主自治;渐进创新;的八项原则; 12.城市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治安建设. 13.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加强社区建设,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步骤。 14.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规划;指导;扶持的作用。 15.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答: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会无偿,低偿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16.今后五年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1)要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军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肖家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社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建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和矛盾排查、化解的一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我村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 1、创新和加强科学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1)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矛盾化解、维护稳定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行集中办公。(2)在本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其职责范围,负责相关工作开展。 2、创新和加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制定治安重点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社区要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特别是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纳入辖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具体规划方案。 (2)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定期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分析梳理治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 (3)加强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队伍,防范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 (4)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安全制度、措施和监管机制,抓好辖区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二)创新和加强规范化的重点人员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各级人口管理体系。

基于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的城市设计

基于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的城市设计 摘要:三维数字地图系统作为“数字城市”、“数字规划”的产物,以其海量数据和强大的系统功能,为城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方案分析论证、规划管理人员在审批过程中对方案评审以及公众在听证过程中对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文在阐述三维数字地图技术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图系统虚拟现实城市设计 1.引言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的设计,其目的是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视觉景观环境的美化,对城市面貌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规划设计人员、规划审批人员在城市设计的设计过程和审批过程中,只能从二维层面或者静态的三维层面对设计效果进行把握,不能很好地去营造城市空间景观、保护城市特色。自“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三维数字技术得到系统研究,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设计中,城市设计进入了一个动态的三维时代。本文在简述三维数字地图技术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了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2.三维数字地图技术及特征 2.1三维数字地图技术 三维数字地图是从平面地图向三维的拓展,它将自然地形、地貌、山体、河流、道路、建筑、环境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等城市自然和建设要素,通过划分模型单元和管理对象,进行平面、高程、结构、纹理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的区域或城市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三维数字地图是在真实表达城乡自然和人文三维空间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时间维度和社会经济数据维度,构成融空间、时间和管理信息为一体的多维数字城市公共平台,可以用于提高城市设计和规划管理水平,作为现代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撑,还可以应急指挥、防灾减灾、交通管理、网格化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2.2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的主要特征

社区管理与服务

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层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强化社区党团群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2)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3)责任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6)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促进社区全面发展,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二)强化社区管理功能 (1)社区管理协调功能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做好社区具体事务等工作。 (2)社会化服务功能 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卫生保健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逐步建立完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卫生保健服务向发展小区和家庭延伸。 (4)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功能。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学习

论文: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也就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增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社区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城市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角度,为社区管理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对馨园小区社区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1 馨园小区管理现状 馨园社区居委会隶属于五棵树镇人民政府吉港大街街道办事处,建于2004年,是具有保洁、绿化、治安、文化、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的新型社区,占地面积0.39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楼58栋,2012户,居住人口9036人,在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共建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形成了议行分设、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社区工作机制。党建、社保、低保、计生、警务等专项工作进入社区并广泛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把 社区工作的平台搭建起来。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馨园小区社区管理起步晚,总体状况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仍处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章理事”的阶段,囿

于资金的匮乏,发展速度缓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 以下儿个方面: 2.1 无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监督制约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社区法规或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当地也没有制定可行性的社区管理条例相关制度。适应社区管理和社区组织职能调整的法律法规还十分缺乏。这样的现状制约了社区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顺利进展,对社区管理权力的监督、社区的规模设置、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内容规定不够详细,关于社区组织机构建设的内容也尚未达成共识。 2.2 居民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目前,该社区许多居民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区管理的授权者,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参与兴致不高,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对居委会的选举不关心,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使得社区管理工作要全面,深入展开的困难较大。社区成员对行政任命的社区管理主体缺乏认同感,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大多数居民仍普遍缺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的热悄和积 极性。 2.3 社区缺乏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阶段社区服务已经是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不再是已往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但目前街道、社区居委会服务手段仍不健全,还缺少集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服务职能,目前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这种把社区建设混同于政权建设的做法,“准政府”色彩浓厚,反而弱化了本应承

三维数字社区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维数字社区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概况 **市**有限公司是专业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の软件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其专业服务`の高科技软件技术企业,公司长期从事专业三维GIS软件产品`の研发,专注于数字城市、公共安全领域`の三维GIS行业应用、公司多项产品通过了福建省软件产品认证,是**市目前唯一一家三维地图和三维应用系统供应商,2011年,公司荣获《2010-2011年度**电子商务最佳创新奖》、《2010-2011年度**电子商务优秀企业奖》,公司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一流技术和卓越服务于政府各级部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及广大社会民众、为满足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の数据采集与制图、建库与管理、共享与服务、搭建与应用`の需要,公司应用了系列三维软件产品(ALAGIS)、致力于三维地理空间信息资源`の整合和共享服务`の研发工作,已形成较为完善`の三维地理空间数据中心建设和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方案、正扬软件为政府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专业`の三维GIS平台、正扬ALAGIS系列软件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公安、警务、国土、环保、农业、林业、应急、交通、市政管线、通信、电力、自来水、石油石化、房产、旅游、楼宇经济、商业街道管理等数十个行业,是国内外非常先进前沿`の创意网络文化技术应用、 公司发展历程:

2003年,**市**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正扬GSP医药软件成为福建省医药学校医药行业GSP规范管理教学软件 2009年,正扬软件在全国第三届化妆品大会上被评为唯一指定信息化产品提供商 2010年,**市区三维地图正式上市 2010年,**市区三维地图正式上市 2010年,石狮市区三维地图正式上市 2011年,**市经济开发区三维地图正式上市 2011年,成为**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1年,荣获《2010-2011年度**电子商务最佳创新奖》 2011年,荣获《2010-2011年度**电子商务优秀企业奖》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90104) 专业名称社区管理与服务 专业代码690104 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行业、广西及其它地区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社区调解等基本专业技能,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社区公益性机构,向社区弱势人群及一般居民提供社区管理及专业服务的服务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遵纪守法和良好道德品质。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四有新人”,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身心素质 身心健康,能调控自身心理情趣;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树立自觉锻炼、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 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具有文学艺术美学

修养;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有关问题;具有良好的共情与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较快地与社区工作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熟悉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和业务操作技能。 (二)职业能力 1.职业通用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及相关专业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英语应用能力。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①具备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②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写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文章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用词准确,有逻辑,会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 (4)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规划等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1)社会分析能力。具有分析现代社会现象的能力。 (2)社会调查能力。具有收集、处理、分析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3)特殊人群心理分析能力。具有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保户等)的心理分析及应对能力。 (4)社区财务管理基本能力。具备分析社区经济业务、确认会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资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能力。 (5)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掌握社区中运用社会工作基本的方法与技巧。 (6)社区建设业务能力。掌握街道、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和工作方法,具有从事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建设规划、为不同群体设计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和较强的社区资源策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