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年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评析

2014年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评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53627250.html,

2014年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评析

作者:张秀梅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10期

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继去年以来我省第二年使用新课程卷。今年的

高考试题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保持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作为高中毕业班的历史老师,我对全国卷(Ⅱ)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试题表述相对简洁、流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观去年和今年的全国卷,选择题的题干一般在2~3行,晦涩难懂的古文材料已很少见到,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读完题干,减轻了阅读压力。主观题的材料编排也值得肯定,材料避免了繁而难,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呈现体现了出题者的设计意图,把握好材料即有得分的机会,但要得较高分数,必须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25题考查

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西汉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转折,选用材料只用40多个字就描述出了这种变化,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试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呈现固定模式,对高考备考有很好的指导性

在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占100分,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有三道:40、41和选做题(45、46、47、48)一道,分值分布两年来维持在25+12+15=52的结构上,分值分布的稳定有利于高三的备考,保持了高考一贯的稳定性。在所有的主观题中,40题是一道常规的材料问

答题;41题在整套试题中扮演着创新题的角色,2013年我省高三历史参照外省经验,进行了大量观点题的训练,但去年出的是图片题,2014年的41题似乎是图表题,实质上是一道文字材料比较题,41题推陈出新的特点值得中学老师研究。

三、试题史实信息涵容量大,设计新颖,注重新情境的创设

高考试题涵盖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材料展现特定时代人类的活动,所反映的史实远较课本丰富和生动,体现了命题者深厚的专业学识。史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将人类特定群体在特定时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活动重建出来,以使其不朽。从这个角度看2014年高考试题,所有材料都来自于课本之外,材料文字简练可读性强,通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了对特定时代的认识。材料大多来自史学著作,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材料进行了重新加工和设计,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每一道题的时代背景都是中学历史学习的内容,但要读懂并明了出题者的意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四、突出能力立意,对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有较高要求,试题难度居高不下

以选择题为例,试题24~31题考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涉及古代的周朝、秦朝、北宋和明朝;近现代的时间有:1892年、1926年、1937年和1953年。32~35题涉及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