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就是物理载体与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与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就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就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就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就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与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就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就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就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与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就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就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就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就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就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与传达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就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与功能,与其她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她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与创造性,不断发现与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与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就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就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就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中的特有属性,这主要就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不仅收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精神与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而多个复杂变量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传播站爱与传播隔阂。

4、什么就是“传播隔阂”?

传播隔阂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传播隔阂的存在就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其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第三节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就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①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可理解为“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②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将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能够克服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的局限。

③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我们对传播关系的本质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作用。

④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为出发点,能使我们从信息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构中去寻找信息消费与信息产品的特性。

2、试述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相适应。

①人类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活动。

②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③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关系。

但同时,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还具有其独立性与能动性的一面。

①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者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发展。

②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规律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考察现代社会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时,必须重视其作为人类精神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就是什么?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瞧待研究对象的眼光与视角不同。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就是被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瞧待的,她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关系,所观察的视野更加宽阔。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得创造性活动——劳动。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相互支持与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最终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而脑与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发展,反作用于劳动与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最终形成了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

1) 人类语言就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 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与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3) 具有自由模仿其她声音的能力

4)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5) 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与韵律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就是什么?

能动性与创造性就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与动物界几乎没有增加发生类型不同,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穷的创造力。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与社会进行能动改造这一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与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通过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与社会化,人类以一种效率极高的信息传播方式完成了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第二节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根据媒介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种媒介依次叠加,使得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

(1) 口语传播时代:语言就是在人类劳动与社会协作活动中产生的。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与发展的进程。但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由于受到空间与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使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2) 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就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就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与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它使得信息能够长久保存下来,人类文化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与文字依据,并能传到更遥远的地方。

(3) 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就是建立在纸张与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15世纪40年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与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古登堡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使教育与文化得到普及。

(4) 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从电报、电话,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电子媒介的数字化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与影像信息系统,也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就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