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DONE三维设计色子

3DONE三维设计色子

3DONE三维设计色子
3DONE三维设计色子

第一章初识三维设计

第五节骰子

学习目标:

1,学会设计较为复杂的三维实体,增强三维立体感

2,掌握布尔运算

3,掌握不同的确定点方法

4,掌握材质渲染命令

5,培养三维空间坐标计算能力

骰子,古代汉族民间娱乐用来投掷的博具。相传是三国时魏国曹植所造。通常作为桌上游戏的小道具,最常见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颗立方体,上面分别有一到六个孔(或数字),其相对两面之数字和必为七。中国的骰子习惯在一点和四点涂上红色。

另外,你知道“骰子”应该怎么读么?应该读作“tóu zǐ”,而不是“shǎi zǐ”哦,你中枪了没有?

一、绘制过程

1,骰子的基本体就是一个正六面体,在“基本实体”中选择“六面体”,把“点”定在(0, 0, 0),长宽高都设为20,(如图1-5-1)。

图1-5-1

2,绘制点数1

点数1,在六面体的上底面中心挖去一个半球即可。因此,选择“基本实体”中的“球体”,“中心”定位在上底面的中心(如图1-5-2)。在定位时,鼠标沿着上底面轻轻移动,可以感受到鼠标会被自动地“吸附”到5个特殊的点去:即上底面的4个顶点和中心点。

图1-5-2

如果感受不到鼠标被自动“吸附”到中心点,那还有另外两种方法:

第一,根据在开始绘制六面体时,我们设定了它的“点”是(0, 0, 0),它的高度是20,因此它上底面的中心点也就应该是(0, 0, 20),可以自行输入这个“中心”坐标。

第二,在定位时,选择不同的方式。点击“中心”框右侧的下拉箭头,选择“两者之间”(如图1-5-3),然后依次点击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顶点(即A、C点或B、D点),选择“百分比”为“50”。通过这样的操作就可以定位出到点A距离为AC长度50%的点,即AC的中点(如图1-5-4)。那为什么是50%?因为上底面的中心也就是对角线的中点。

图1-5-3

图1-5-4

修改球的半径为“4”,确定后得到如图1-5-5。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设想的效果,我们设想的应该是凹进去一个坑,而不是凸出来。这是由于在刚才的步骤中(如图1-5-6),我们忘记了选择适当的布尔运算方式。目前的这种形状是默认的“基体”。它看起来是一个实体,但实际上它们两个还是各自独立的,选中六面体或是球体后,可以将其移开(如图1-5-7)。

图1-5-5 图1-5-6 图1-5-7

“加运算”后得到的形状看起来跟图1-5-5中的一样,但它是一个实体,球体和六面体已经合并成了一个整体,用鼠标拖动后还是同一个实体,如图1-5-8。

图1-5-8

“减运算”后得到的形状就是如我们是设想的一样,如图1-5-9。“交运算”后得到的形状如图1-5-10,它是保留球体与六面体交集重合的部分。

图1-5-9 图1-5-10

3,绘制点数2

如图1-5-11,代表点数2的两个孔的圆心G、H应该位于EF上,且圆心点G到点E的距离约为EF 的1/3,圆心点H到点F的距离同样约为EF的1/3。

图1-5-11

首先来定位G点坐标,与前面类似,应该是通过“两者之间”的方式。鼠标沿着DC移动,会自动被“吸附”到点E,这就是第1个点(如图1-5-12)。然后再鼠标再向下移动,又会被自动“吸附”到点F,这是第2个点(如图1-5-13)。把“百分比”从默认的“50”修改为“30”(如图1-5-14),即设置圆心G到第1个点E的距离为第1个点E到第2个点F距离的30%,也就是按我们设想的EG约为EF

的1/3。为何不是33%呢?只是因为若为33%的话,看起来比例不是很协调。与点数1的孔相比,点数2的孔要小一些,设半径为“2”,如图1-5-15。

图1-5-12 图1-5-13

图1-5-14 图1-5-15

再来定位H点坐标,“吸附”到第1个点E,再“吸附”到第2个点F,比例修改为“70”(如图1-5-16),即设置圆心H到第1个点E的距离为第1个点E到第2个点F距离的70%,那么HF为EF 的1-30%=70%。点数2绘制完成,如图1-5-17。

图1-5-16 图1-5-17

4,绘制点数3

在点数2旁边的面绘制点数3。点数3的3个孔位于对角线上,3个圆心将对角线平分为四段,即BJ=JK=KL=LI=(1/4)BI,如图1-5-18。

选中第1个点B,第2个点I,“百分比”为“25”得到圆心J,“百分比”为“50”得到圆心K,“百分比”为“75”得到圆心L。点数3绘制完成,如图1-5-19。

图1-5-18 图1-5-19

5,绘制点数5

根据骰子“相对两面之数字和必为七”的规定,在点数3旁边的面应该绘制点数5。点数5与点数3很相似,点数3是在一条对角线上取点,点数5则是在两条对角线上取点。

点数5绘制完成,如图1-5-20。

图1-5-20

6,绘制点数4

在点数5旁边的面绘制点数4。点数4与点数5相似,只是修改一下百分比为30%和70%。

点数4绘制完成,如图1-5-21。

图1-5-21

7,绘制点数6

点数6在最后一个面,即六面体的下底面,转换视角为“下”。注意:此时y轴的坐标轴正向是向下,如图1-5-22。

图1-5-22

通过观察,此时点数6的六个圆孔圆心恰好位于网格线的交点(如图1-5-23)。因此,第1个圆孔的圆心O坐标为(-5, -5, 0),如图1-5-24。类似地,第2个圆心P坐标为(-5, 0, 0),第3个圆心Q 坐标为(-5, 5, 0),再分别绘制出另外三个圆孔,如图1-5-25。

图1-5-23 图1-5-24

图1-5-25

思考:现在,由于这个骰子的尺寸决定了这六个圆孔的圆心位置都非常“特殊”,都恰好落在网格线交点上,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直接得出其坐标。但如果改变了骰子的尺寸,它们的坐标可能就没这么容易得到。那该用什么方法呢?答案是:还是可以使用“两者之间”的方法!通过对角线顶点,25%的百分比,先分别绘制出圆孔O、Q。然后再以圆心O、Q为第1、2个点,50%的百分比,绘制出圆孔P。大家自己动手试试。

8,“圆滑”各角

现成的命令“圆角”是针对边,而对于角则没有现成的命令,于是我们通过另外一个方法去实现。以这个骰子的中心为圆心,由于这个骰子是一个立方体,它的中心就在z轴上,高是20,因此可求出中心的坐标为(0, 0, 10)。以(0, 0, 10)为球体的“中心”(如图1-5-26),再适当调整半径例如“15”(如图1-5-27),使用“交运算”(如图1-5-28),得到所需效果(如图1-5-29)。

图1-5-26 图1-5-27

图1-5-28 图1-5-29

获取球体的圆心,还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方式。那是哪两者呢?A和W、B和X、C和U、D和V(如图1-5-30)。那V在哪呢?这就靠你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了哦。

图1-5-30

二、材质渲染

1,整个骰子“渲染”为白色(如图1-5-31)

图1-5-31

2,渲染点数1和4为红色

双击选中点数1的半球凹面,渲染为红色(如图1-5-32);类似地,渲染点数4的半球凹面为红色(如图1-5-33)。

图1-5-32

图1-5-33 3,渲染其余各点为黑色(如图1-5-34)

图1-5-34 绘制完成,如图1-5-35。

图1-5-35

输变电三维设计评审要求及要点(艾三维BIM分享)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是指基于工程信息、地理信息数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三维可视化设计和信息一体化即BIM。工程数据中心将三维设计通用模型、工程建设数据、设备参数数据接入公司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实现三维设计成果跨专业应用。开展三维设计及建设工程数据中心是落实公司“数字国网”建设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对高质量建设国家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 为加强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评审管理,国网基建部发布文件要求2019年2月1日起对35kV 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未按〔2018〕585号文件要求开展设计招标、应用三维设计的工程,原则上不予安排初步设计评审。 国网基建部下发《关于全面应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及建设工程数据中心的意见》(基建〔2018〕585号)中文件主要内容如下: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配电工程中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配电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15T16:31:28.56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7期作者:徐辉¹ 王伟² 徐文忠³ 白玉 [导读]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在工程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得到不断拓展。 1.仙居县恒信电力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市 317300 2.国网浙江仙居县供电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市 317300 3. 台州宏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分公司浙江省台州市 317700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在工程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得到不断拓展。传统的CAD设计,相较之前的手工制图方式,从设计效率、设计准确率、时间人力成本等方面均有极大的提升,为目前工程普遍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近年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其技术日趋成熟,逐渐被各领域认可。目前二维CAD设计,依靠设计工程师的空间思维和基本制图技能完成空间设计,相关问题逐渐凸显;例如精确碰撞检查三维电气安全距离校核、数字化移交、专业间协同设计等。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配电装置;三维模型;联动技术; 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宗旨在于整合工程各参建方数据信息、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质量,为施工、运维输送带有数据信息的三维模型,实现设计数据的最大化利用。在配电装置数字化设计流程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剖析联动技术的实现方式及联动对象间的对应关系;重点阐述利用数据联动技术实现逻辑模型与布置模型联动、布置模型与二维视图联动、布置模型与设备材料统计联动等功能;数据库记录的唯一性确保二维图纸(含设备材料统计)与三维模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保工程数据的源头——设计数据的准确性;联动技术可有效缩短工程师在检查设计成果错漏消耗的时间,最大化减少人为失误,是三维数字化设计的核心技术所在。 一、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相关内容概述 1.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下,新兴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对于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主要将其内涵概括如下。针对不同时段下,各种勘测信息的整合,可以根据对相关勘测信息数据的挖掘,实现对综合性多元数据的融汇与解析。借助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够将有用的勘测数据信息进行重组,实现对相应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最终完成对输变电信息的顺畅实时传输。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提升模型构建的精准性,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为输变电原有勘测数据信息的精准性提升,奠定了基础。由此能够看出,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研发,是从多个关联性的专业着手,注重工程空间的分配,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和优质性的特点。 2.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范围与特点。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相对广泛。其高科技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中主要是以数据库为基础性平台,以三维设计环境为最初的工作环境,实现对勘测数据的整体化三维处理。通常情况下,三维数字化设计在应用中,主要涉及到与变电工作相关的内容,一般在电气工作中、水暖工作中、土建工作中等,可以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构筑物建模中,通常在构架和设备支架等方面,应用此种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站建模中,通常在高压开关柜、金具材料等方面,应用此种三维设计技术。在辅助性设施建模中,通常在围墙、道路和地下管道等方面,应用此种三维设计技术。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应用时,其特点为应根据设计的应用领域,对项目进行分层次划分,通过对勘测数据的完善,考虑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需求。 3.应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价值。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基础上,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领域中。目前,在机械、电子、航空、核电等诸多领域中,均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实现对相关领域中设计碰撞问题的解决。以输变电工程为例,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输变电工程中,可以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对工程的深度化解析。现阶段,为了满足出城市交通的需要,变电站地下构建的精细设计要求日益提高。于传统设计相比,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通过多样化专业的联合性应用,提高密切协同水平,实现对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从不同方面实现对输变电工程的精准解析,并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的勘测,提升输变电信息传输的通畅性。 二、辑模型与布置模型联动 1.逻辑模型。传统接线设计,用符号化的图形来表示设备,辅以参数标注进而完成全站配电装置电气原理设计示意。三维数字化设计中的接线除了能完成上述基本设计功能外,还赋予接线中的图例元件符号特定属性(鼠标悬停能够自动显示相应赋值信息);接线中的任一设计信息,对应三维模型布置中的唯一对象,使得接线的任何修改均能反映到三维模型布置上。 2.布置模型。(1)设备建模。通过三维设计,可以按照设备的精确尺寸在软件平台中建立1:1三维实体模型,可以按照工程需要赋予模型通用设备参数,诸如材质、电气接线点、电压等级、相序等信息。设备建模时应遵循相应规范,对其部件及其精细程度进行三维表达。按照我院内部标准,避雷器设备建模应表达的部件有:安装底座(基本图元:长方体)、放电计数器/在线监测装置及其支架(基本图元:长方体)、绝缘套管(基本图元:瓷套)、压力释放装置(基本图元:长方体、棱柱)、接线端子版(基本图元:长方体)、接地端子(基本图元:长方体)、吊耳(若有)(基本图元:圆环)设备模型入库时,需对模型的各个部件分别进行定义。如避雷器,对各部件分别定义如下:a.均环(110kV,带电体);b.支柱瓷瓶(普通组件);c.放电计数器(普通组件);d.支架(接地体)。将定义完成的设备模型存人数据库,待搭建全站模型时调用。(2)设备模型布置。通过软件平台的轴网功能进行模型在三维空间中的精确定位,能够快捷准确的将各个配电装置区域模型快速布置。轴网设计功能应支持设计人员通过输入设备定位的坐标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以围墙为参考边界进行站内轴网的相对位置设计;由于设备模型存放于工程库中,而主接线赋值的参数也源于本工程库;工程库的唯一性确保主接线图例符号与三维设备模型一一对应。(3)导线连接。全站设备模型布置完毕之后。需进行导线连接工作;包含设备间连线,跨线、引下线、引出线、跳线等连接;导线连接时软件会自动判断所连接两端设备端子板的相序,相序一致方可进行连接。 3.模型联动。(1)逻辑模型与布置模型对应关系。工程中的每一个设备对象,都有系统模型表达和三维模型表达,分别对应主接线图例符号和三维设备模型;在设计过程中两者通过唯一的电网标识编码将两者进行关联,并通过编码记录设备基本信息(型号、厂家、出厂参数等)和设备在工程中信息(相信息、期次、电压等级等),主接线图元符号与三维模型都读取同一套数据信息。(2)逻辑模型与布置模型联动技术实现方式。从底层数据库出发,以工程对象为数据记录单元,每一条数据记录均映射到图例符号和设备模型中,确保两者之间的唯一关联性。 三、置模型与设备材料统计联动 数字化设计平台中的工程库,存放着与本工程相关的设备材料参数;该设备材料参数在逻辑模型设计时,通过设计人员按照工程所需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9-11-18T11:53:47.73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14期作者:方福歆 [导读]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力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力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求,电力行业设计单位逐渐引入现代化三维设计系统。三维设计凭借在变电站工程数字化、可视化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深刻理解,正在逐渐成为电力设计单位的智能辅助工具。 关键词:三维设计;电网;变电站建;应用与实践 伴随着我国的电网技术快速的发展,电网以及变电站建设已经开始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应用此技术能够避免设计的缺项、错项,能够保证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纸质材料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因此,加强三维设计研究极为关键。 1三维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在视觉角度上与作业模式上都处于落后状态,无法实现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移交。在这种环境下三维设计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依托与信息化智能三维设计平台,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设计作业时间,优化作业流程,变电站设计包括电气、建筑、结构、水暖等多项内容,借助完善的标准化数据模型库与强大的自动计算分析功能,让电网与变电站建设更加简单,能够实现自动校准、自动出图、三维协同等多项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与变电站的设计质量和效率,采用三维设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工程信息模型,使其所有信息都能够全面的展现出来,并且还可以符合变电站在建设上对多个专业的协调需求,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转换,最终达到优化工程设计的效果。 2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2.1定制概预算软件接口。 现阶段三维设计相关的软件和有关软件的结合比较少,因此会对整体的设计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提议由数字化三维设计结果当中寻找整体资料清册和多种类的安装工程量,直接由相关软件将工程造价算出。此提议实践以后,可以快速度的将工程项目造价的经济性得出分析结果,并且能够将每种方案分析的结果实施对比,以此来提升方案的对比和选择效率,给项目的出资方提供一个准确的可参考依据,此种方式和传统方式对比有着非常大的优点。 2.2定制P3等工程软件接口,推进4D模拟施工。 提议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及开展施工、运行管理过程模拟(4D技术),比如在模仿大型装备吊装、模仿维护管理等,已经明确方案是否合理。当下,应用三维技术能够完成装备运输、设备吊装等工序的模拟,可是没有办法对负荷进行计算。另外有个别工程软件能够实时吊装计算以及模仿等,可是和前面提到的三维设计软件相比有些不足之处。并且,在设计的时候构建的三维模型,应用项目监管工具将工程进度相关信息进行导入,把工程的进度数据和三维模型实施关联,在工程开展之前就可以使用三维模型对工程进度进行模拟,这是一个完全可以观看到的过程,为工程项目预案提出有力条件,为工程方案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2.3开展变电工程三维模型标准化研究 讨论设计和构建对三维模型的建模需要,并且兼顾着运行的需求,因此,三维设计通过其效率高,操作简单,适合变电站总体模型针对文件总量的把控,最终成为准确恰当的三维模型初始方案,确保模型的相关数据得到优化。例如与当前国家电网突出模块化与变电站相互结合,从而更好的规划三维模型,促进电网与变电站三维设计的标准化。 2.4构建三维设计成果应用体系。 建设三维设计结果统一监管以及应用体系,监理电网项目准确的数据资源,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电网工程信息有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终达到电网项目相关数据统一化管理,有效的确保了公司内部的主要数据以及信息的安全。为公司电网决策支持、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2.5研究电网工程数据加密及标准格式转换技术。 实施“电网项目数据保密以及规范格式转变技术研究”,实施深入分析,对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加密保护、压缩、电子签章、规范化格式转变等技术,确保项目数据的精准和可追溯性,以达到工程项目数据的最初数据的格式相同标准化。 3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 3.1确定变电站三维设计目标 设定准确的目标是实现三维设计价值的最好依据,以变电站设计为例,设计目标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需求:第一,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计算分析,构建三维信息模型,设计人员通过一次性输入数据就能够得到完整的图形效果,并可以自动生成多视角的图纸文件,缩短变电站设计时间。第二,全专业协同设计,由于变电站建设所涉及的专业较多,不同专业下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三维协同设计通过平台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同一项目下所有专业人员的设计要求,通过制定文件档案与模型命名等方法,对不同专业人员进行权限分配限制,只有本专业设计人员有专有部分的读、写权限,其它设计人员只能够读取,在满足各自专业设计的基础上能够查看其它专业的设计情况,高效、快速的完成设计工作,避免相互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保证全专业的协同设计。第三,数字化移交,传统设计模式下对于数字、信息的移交工作较为繁琐,不仅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内容上也容易出在遗漏和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管理水平。三维数字化移交自身具备强大的数据库功能,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成果的整体移交,其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设计模型、工程数据等多方面内容,与助于变电站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3.2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对变电站建设进度与工程量有着直接影响,变电站中电气设备作为核心内容,对建模深度与建模精度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对土建支架模型与设备模型这两方面创建元件模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人员不断简化元件信息,保证模型能够符合具体要求,结合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指定文件格式完善三维模型设计,保证模型绘制比例等各方面都能够具有准确性、真实性。由于变电站设计中需要创建的模型较多,为了节约模型库的存储空间,设计人员应该对模型进行简化设计,采用方便识别的绘图方式在保证模型自身功能表达清楚的基础上,秉持一定的简化原则:保证模型结构、模型装配的合理性,关键尺寸与专业部分不能进

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

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面临着极其繁重的任务。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地上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情况复杂,潜在冲突多,传统的二维设计环境不易直观地发现各种潜在冲突,设计效率低,容易造成设计缺陷,已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工作的需求。 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复杂城市环境下轨道交通选线要求的三维地理环境,实现在三维环境中进行线路方案设计与决策,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减少冲突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以“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主题,对其中的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建模方法和算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方法并予以实现。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实现了基于Google Earth的空间地形数据、影像数据、建筑物高度等数据的自动、快速和批量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Google Earth和硬件GPU技术的城市场景快速三维建模方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设计的要求。 (2)针对大量管线类地下结构物的特点,提出了任意多边形断面沿着管线中 心线纵向分段插值延伸的统一建模方法,使地下线状结构物建模统一和快速。算法能够对圆形、非圆形断面的管状实体建模,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3)基于参数化方法、GIS技术、透明融合技术、单元模型方法、三维图形 库建模的混合建模方法,实现了城市轨道线路高架桥梁、地下隧道、路基、车站的快速、多样性景观为一体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算法对公路、铁路等其他线路的三维建模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4)实现了地下水位分层三维建模和基于GTP体元的三维地质体建模集成的

三维设计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三维设计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已成为新一代智能设计平台的基础。自90年代以来,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与装备制造等众多方面。中国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先后历经图版制图、计算机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主要阶段,如今凭借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可视化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设计技术,不断应用于输变电工程。基于此,本文对三维设计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标签: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信息化技术 引言 自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此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各行业均通过创新实现全面性发展。就现阶段输变电工程的发展现状而言,为了能够提升输变电的应用水平,逐渐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到输变电工程中。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变电的智能化和集成性,使输变电信息的快速传输更为便捷。 1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内涵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兴高科技技术。所谓三维数字化设计,是指凭借整合不同时间勘测到的信息数据,在挖掘有关数据后,最终完成对综合性数据的解析。在此基础上,对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的内涵进行阐述:在搜集到工程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和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最终在输变电工程中不仅实现全过程三维可视化设计,还完成信息一体化。文献由此对三维设计的特征进行进一步概括:(1)具有设计标准规则。一般来说,三维设计标准分为企业级标准和项目级标准。2017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制定印发了八项就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展开的标准。(2)具有设计的模型。作为三维设计技术实施的具体对象,模型标准是约束各方工作、实现数据有效传递的根本,应遵循“标准统一、兼容交互、模型通用”三项原则。(3)具有大数据的支撑。作为三维设计成果的根基,数据经由建立数据中心达成全业务的统一意义重大。现今的数据中心一般是指数据处理域、数据分析域以及数据管理域三个方面。(4)具有不同阶段的协同。三维设计的多专业协同要求满足“一对多”数据权限访问模式。协同的实现主要依靠应用人员的三维设计技术水平。 2输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应用背景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18年初工作会议报告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不懈奋斗》。确立这一战略目标,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能源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积极适应蓬勃推进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把握能源革命和數字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的运用

摘要三维设计凭借在变电站工程数字化、可视化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深刻理解,正在逐渐成为电力设计单位的智能辅助工具。 结合某220新建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工程,讲述三维设计过程的优缺点,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电网建设;变电站;三维设计;模型;协同设计三维设计凭借多视角、全方位的图形展示界面,以及其图纸联动调整及自动净距校验等功能,正在越来越多被电力行业设计单位采用。 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基建585号及安徽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设工作157号文要求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新建110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三维设计,同步启动公司三维建模工作。 到2020年底前,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35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具备数字移交条件,总体上实现三维设计、三维评审、三维移交。 1三维设计的特点1数字化时代,智能电网建设对变电站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网公司已经建立了工程数据中心和数字化移交系统,并在新建工程中要求进行设计成果的数字化移交。 传统工作模式下,采用图纸复制修改为特征的作业模式,其质量与效率已无法进一步提高,设计成果不具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移交的能力。 三维设计技术条件下,变电站建筑物和设备等能够在计算机提供的三维空间中建造出来,它将变电站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结合到一起。

在协同设计工作平台下,各专业能看到其他设计人员的成果,通过专业间沟通,共同完善工程设计方案。 2变电站三维设计是集电气、建筑、结构、水暖功能于一身,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三维模型,最终实现自动出图、联动更新、净距校核及数字化三维协同,从而大幅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 2三维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措施21采用标准数据库为核心的数字化设计。 1变电站三维设计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相关联的图纸能自动生成。 数据库设备模型采用国网公司通用模型库2018年版,模型文件统一采用格式,这就从源头上对设备型式进行了统一。 2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在协同平台同步开展,本专业图纸的调整修改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均能看到。 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工程一处设计修改,多张相关图纸自动更新,并及时对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提醒,避免了专业间多次提资带来的信息传递错误,有效降低了专业间接口出错的概率。 22标准化设计体系。 三维设计平台作为设计单位专业知识和设计基础数据的载体和应用工具,通过提供标准化工程库和设备数据库等资源,帮助设计人员实现海量检索、精确定位和全盘复用的作业模式。 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阶段,可根据工程具体需求选用不同的设备

三维造型技术发展史综述

三维造型技术 三维建模技术是研究在计算机上机型空间形体的表示、存贮和处理的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描述物体形状的技术。如何利用一组数据表示形体,如何控制与处理这些数据,是几何造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史。 三维建模技术的产生首先就是CAD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伴随着CAD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CAD在早期是英文computer aided drafting的缩写,CAD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机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网络通讯等计算机及其它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设计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行业竞争能力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的认识到单纯使用计算机绘图还不能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技术。真正的设计是整个产品的设计,它包括产品的构思、功能设计、机构分析、加工制造等,二维工程图设计只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小的部分。在CAD技术发展初期,CAD仅限于计算机辅助绘图,随着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CAD技术才从二维平面绘图发展到三维产品建模,随之产生了三维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和实体造型技术。而如今参数化及变量化设计思想和特征模型则代表了当今CAD技术的发展方向。 进入20世纪70年代,正值飞机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时期。此间飞机及汽车制造中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曲面问题,当时只能采用多截面视图、特征纬线的方法来近似表达所要设计的曲面。由于三视图表

达的不完整性,因此很难达到设计者的要求。此时法国人贝塞尔提出了Bezier算法,使得人们在用计算机处理曲面及曲线问题时变得可以操作。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三维曲面造型系统CATIA带来了第一次CAD技术革命。 进入20世纪80年代,CAD价格依然令一般企业望而却步,这使得CAD技术无法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由于表面模型技术只能表达形体的表面信息,难以准确表达零件的其它特性,如质量、重心、惯性矩等,对CAE十分不利。基于对CAD/CAE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探索,SDRC 公司在美国国家航空及宇航局支持下与1979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大型CAD/CAE软件——I-DEAS。由于实体模型能准确表达零件的全部属性,在理论上统一CAD/CAE/CAM——带来了CAD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CAD技术的硬件平台从二十几万美元降到只需几万美元。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有能力使用CAD技术。1988年,参数技术公司采用面向对象的统一数据库和全参数化造型技术开发了Pro/E软件,为三维实体造型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参数化造型的主体思想是几何约束、工程方程与关系来说明产品模型的形状特征,从而达到一系列在形状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的设计方案。目前能处理的集合约束类型基本上组成产品形体的集合实体公称尺寸关系和尺寸间的工程关系,因此参数化造型技术又称尺寸驱动几何技术。带来了CAD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与三维数字化设计应用

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与三维数字化设计应用 摘要: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 领域的高度认可。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我国人民、社会、国家对电力的需 求大大增长。不断提高的电力要求为电力企业增加了非常繁重的工作压力。变电 站作为电力企业配电、送电及控制的重点,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电力建设的基本,并且能够将高压与低压的转换无缝衔接。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三维数字化设计;应用 引言 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走向,自改革 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此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各行 业均通过创新实现全面性发展。就现阶段输变电工程的发展现状而言,为了能够 提升输变电的应用水平,逐渐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到输变电工程中。三维 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变电的智能化和集成性,使输变 电信息的快速传输更为便捷。 1当前我国输变电工程设计的现阶段状况 近10年时间,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变电站电气设计已由常规变电站设计成功转型为智能变电站设计,在技术、设备、设计等方面 有重大突破,起到里程碑的意义。(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 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 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 电站。目前的智能变电站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普通变电站设备的结合产物, 它覆盖了普通变电站的所有功能,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数据传送,实 时的智能故障诊断,可以根据专用软件程序实现部分故障的诊断和自动故障处理)。通用设计的采用,使变电站电气设计在技术方案上得到全国性的统一优化;当电网 发生故障时,通用设备的执行使电气设备互换更方便快捷,不存在同类设备因外 形尺寸、各接口不符而无法快速更换,有效地缩短了停电时间。为继续深化基建 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强智能化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工程 建设效率和效益,总部成功修编及新增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几十个,后又相 继修编通用设备,供设计人员选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严格督查“两型一化三新"、“三通一标”、“四新”、“四统一”等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使设备采购、土建施工、电气安装更加规范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行全寿命周期最优设计,实现基本功 能和核心功能,在电气接线、总平面布置、设备选择、土建等各专业,剥离无用、冗余功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水平。严禁豪华装修,实现“综合建筑”向“工业设施”的转变,保证设计方案尽善尽美。 2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概述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信息挖掘技术实 现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融合,推进设计对于勘测信息整合利用;二是应用 三维技术构建更为精确的工程模型,推进三维设计应用;三是应用数字化技术辅 助设计信息的传递与重组,推进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之间设计信息的便捷传递。 总体来说,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是以三维技术为标志,数字化技术为纽带,将各 专业的设计信息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效率的新一代设计技术。 实现设计的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并行化,这也正是三维设计的发

利用“三维设计+”提升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利用“三维设计+”提升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摘要:三维设计由于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三维设计是落实国网公司“数字国网”建设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能够实现工程数据信息在工程建设、 运行全寿命周期内“一次录入、共享共用”。因此,开展三维设计对提升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开发“三维设计+”对提升输变电工程设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三维设计;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 1三维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1 三维设计的概念 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通常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这一词由Autodesk所创,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表示三维图形为主、面向对象、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 助设计。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 同的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 同作业。三维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法,BIM被誉为继CAD之后的第二次设计革命。 1.2 三维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三维设计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行业综合设计施工技术,基于建筑市场的需求,近几年 才在我国建筑行业有所应用。与国际三维设计应用对比而言,我国三维设计扔停留在碰撞检 验和施工初步模拟等比较基础的施工前的图纸检测的应用层次。为了充分发挥出三维设计真 正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需要开发“三维设计+”提升三维设计的应用前景。 1.3三维设计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国家电网基建〔2018〕585号文件要求,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新建35千伏及以上输 变电工程全面广泛应用三维设计;国家电网基建技经〔2019〕10号文件要求,从发文之日起,对未按照文件要求开展设计招标、应用三维设计的工程,原则上不予安排初步设计评审。两 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三维设计已正式进入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设计领域。 通过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将能够极大的提高电网工程的设计质量、设计效率。可视化程 度大大提高,检索难度大大降低。工程信息将由设计部门数字化移交给其他生产或管理部门。数据信息将贯穿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至退役,多阶段、多环节、多部门共同维护和使用,支撑职能电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 2“三维设计+”的开发策略 2.1 三维设计+GIS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建立建筑物 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 重要因素,往往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 评价及分析。传统的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 信息等弊端,通过三维设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及GIS软件强大的功能,迅速 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帮助做出全面而系统的关键决策。 2.2 三维设计+AR/VR

三维设计师知识测试题库

题 库 工种名称:三维设计员 工种鉴定等级: 中级 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 1、 Pro/E 是一个( )软件。D (A) CAD (B ) CAM (C ) CAE (D ) CAD/CAM/CAE 2、 Pro/E 是由( )公司推出的。A (A) 美国PTC (B ) 美国UG (C )美国UGS 公司 (D ) 美国Autodesk 公司 3、 下面不属于三维造型软件的是( )。B (A) Pro/E (B ) Protel (C ) Solidwork (D ) UG 4、 下面哪重功能Pro/E 不能完成?( )D (A) 三维造型 (B ) 工程图 (C ) 运动仿真 (D ) 文档编辑 5、 Pro/E 不能应用于哪个行业?( )D (A) 航空航天 (B ) 汽车制造 (C ) NC 加工 (D ) 服装设计 6、 A (A) (B ) (C ) (D ) 7、 )C (A) 图元 (B ) 约束 (C )特征 (D ) 拉伸 8、消息不同时,提示图标不同,表示出错的图标是( )。D (A) (B ) (C ) (D ) 9、解决尺寸和约束冲突的方法是( )。D (A) 删除图元 (B ) 删除点 (C )删除制束 (D ) 删除约束或尺寸 10 A (A) (B ) (C (D ) 8 )。A

(A) (B ) (C ) (D ) 12、控制尺寸显示的按钮是( )。B (A) (B ) (C ) (D ) 13、对称约束的符号是( )。A (A) →← (B ) — — (C ) ⊥ (D ) ∥ 14、水平向右书写文字在屏幕上拾取点的顺序是( )。A (A) 先下点,后上点,两点竖直对齐 (B )先上点,后下点,两点竖直对齐 (C )先左点,后右点,两点水平对齐 (D )先右点,后左点,两点水平对齐 15、保存草绘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 )。B (A) .dwg (B ).sec (C ).drw (D ).iges 16、打断图元的工具在( )工具之后。A (A) (B ) (C ) (D ) (E ) 17、下面哪种标注半径的方式是正确的( )。B (A) 左键两次单击圆或圆弧,中键单击欲放置尺寸的位置 (B )左键一次单击圆或圆弧,中键单击欲放置尺寸的位置 (C )选择圆或圆弧,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半径】命令 (D )直接单击标注半径工具 18、标注弧度时,至少要拾取( )个点。D (A) 1 (B )2 (C )3 (D )4 19、CAD 的一般流程是( )。A (A) 概念设计—工业造型—三维建模—二维工程图 (B )工业造型—概念设计—三维建模—二维工程图 (C )二维工程图—工业造型—概念设计—三维建模(D ) 二维工程图—三维建模—工业造型—概念设计 20、下面关于使用拉伸工具生成第一个实体特征时,拉伸截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 截面可以开放 (B ) 截面可以出现出头的线条 (C )截面的线条可以重合 (D )截面必须闭和、不出现重合线条,线条不出头 21、使用边线草绘截面时,类型不包括( )。D (A) 单个 (B ) 链 (C )环路 (D )闭合 22、拭除文件的下一级菜单有( )命令。A (A) 当前 (B ) 下一个 (C )旧版本 (D )全部 23、零件保存时的扩展名为( )。B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征求意见稿

ICS XX.XXX F XX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 XXXX—XXXX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数据交互规范 Interac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model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 (征求意见稿)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

前言 根据《关于印发 2020 年第一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电联标准〔2020〕55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文件。 本文件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一般规定、模型文件存储结构、模型层级管理。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3 一般规定 (3) 4 模型文件存储结构 (4) 5 模型层级管理 (6) 附录 A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数据格式要求 (7) 附录 B 三维设计模型基本图元及参数 (29) 附录 C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层级 (51) 附录 D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属性信息 (63) 附录 E 输变电工程设备及部件种类 (75) 附录 F 电压等级字典表 (89) 本导则用词说明 (91) 引用标准名录 (92) 条文说明 (93)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Software Application ? 软件应用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87【关键词】三维数字化设计 输变电工程 真实 应用 三维技术下的输变电设计从现状看表现 出独特的新优势,落实常规的输变电设计就要 采纳配套的三维技术。相比于传统设计,数字 化范围内的三维设计提升了总的输变电成效, 传输也更为便捷。实际上,输变电设计关乎多 样的复杂流程,应能注重于设计范围内的细节。 数字化三维的输变电工程要吻合现今的输变电 总体趋向,依照给定的规程妥善落实并且设计。 1 新式的设计技术 1.1 解析技术内涵 从现今状态看,输变电范围内可采纳的 数字化新技术含有三维技术,新式技术设定了 如下的内涵:针对于整合各时段勘测的信息, 可选数据挖掘以此来融汇并且解析综合性的多 源数据;采纳三维手段,构建起来的模型更精 准,运用及设计也增添了原先的精准性;传递 输变电信息、重组原有信息都借助于三维手段, 多系统及多样专业即可顺畅互通实时的输变电 信息。 由此可见,数字化输变电现存的设计依 循了三维技术,贯穿并融合了关联的多专业。 纽带为数字化,创设了更有实效且更优质的新 颖技术路径。设置三维模型,针对于复杂架构 下的输变厂房。这类工程交错并汇集着多方位 的电气管路,注重于分配工程空间,在最大范 围内杜绝了多专业表现出来的彼此碰撞。输变 电工程中,设计的配套工程密切衔接于区域网 络,拥有了可视性的更高智能水准。采纳并行 处理,三维设计更契合了日常输变电的真实运 用。 1.2 输变电采纳三维设计的价值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文/吕德刚 吕霞 刘富元 郝宇贤 微机软件可辨析二维工程,这是常用方式。然而最近几年,城市化日渐拓展了覆盖的总面积,进程也正在加快。城区缺失了可调配的土地资源,变电站趋向于半地下或者地下的构建。线路通道紧张,这就增添了更精细的初期设计需要。从实效角度看,相比于旧式设计,三维设计可传递的根本宗旨将更为精准。多样专业应能密切协同,杜绝了遗漏及偏差。三维技术还可实时予以优化方案,精准解析了全面状态下的现存工程。采纳了数据库,从根本上提升了数字化,互通信息拥有了顺畅的路径。2 设计勘测及配备的软件设计输变电这类的区域工程先要慎重予以勘察,归纳得出必备的设计路径。在录入信息时,线路设计密切融汇于地学的各类信息,勘察信息覆盖了地质环境、水文等的数据。信息挖掘涉及地学较多的形态,数字化处理先要优选布置好的输电路径,同时也不可忽视后续赔偿拆迁。采纳三维技术,提升了土建可达的长效水准。从设计步骤看,交叉性的输变线路关乎多样的复杂专业。布置建筑性的平面及总体平面都很易表现出碰撞的多交叉专业,不可缺失紧密的彼此协助。数字及图像性的三维信息都应吻合彼此,数字化及三维性的日常设计拥有必要的价值。输变电设计可选多样的配套软件,然而软件日渐在更新,涌现了新颖的多样技术。从设计角度看,要结合输变电真实状态选取最合适配备的某类软件。例如:在绘图及渲染时可选3DMAX ,展示输变电的实效。绘制出来的图形含有漫游展示、清晰的效果图。除此以外,输变电工程还设有根基性的数据库,集成系统涵盖了核心性的数据库。从现状来看,一体化特定的智能线路正被设计出来,归纳得出最适合选取的线路位置及排列的杆塔位置。目前三维性的配套平台也正被推广,输电建设常选这类的线路体系。3 真实的工程应用数字化三维应被融汇至细微的各环节设计。初期设计输变电各类的工程若能借助于三维技术,将会提升设计得出的总体工程质量。检测各类的软硬碰撞、构建实体模型,这些都不可脱离根本的三维技术。深化状态下的数字设计还增设了一致的接口用作处理信息,共享了软件可传递的一切信息。只要录入了信息,便可多次予以调用。促进持久的输变电进步,数字三维设计拥有不可替代的长效价值。录入信息可被反复予以调取,工程模拟及必备的评审步骤都增添了三维优势。输变电应用中,数字化运转的各区域电网都凭借于三维的技术根 基。3.1 整合各类的模型及平台统计得出的实体模型变更了旧式路径下的二维设计,三维模型有序融汇了全方位的输变电金具、钢构架及衔接的导线。这样设置出来的实体模型摒除了常规统计依循的思路,提升设计效率。依照真实的需要,设计人员还可自主予以统计,摒除了僵化及单一的输变电。三维设计还整合了多样接口的配套软件,整合的部分含有运算短路电流、选取设备及导体的型号、计算力学性质。先要录入初期必备的设计信息,而后即可反复予以选用。3.2 针对于碰撞检测户内及地下配备的各类变电站含有交错形态的复杂电流,特高压这类设备密切关系到检测软硬碰撞。从输变电的建设看,这类检测针对于碰撞性的实体模型,更合适用作测定复杂及交错形态的多专业碰撞。针对于地下构建的某些变电站,新式检测汇聚了本区段配备的电缆沟道、风管及线缆桥架,因而获取了优良的总体实效。与之相对,检测得出的软碰撞针对于模型彼此必备的间隔,有待校核的间隔包含了防雷的变电站范围、电气的距离等。从现状看,设计换流站时可借助于校核的手段以便于测定复杂的各构件间隔。针对于跨越性的线路测定、跨建筑的测定,都可选取新式检测。4 结语不断发展着的三维设计推进了长久的输变电进步,数字化技术拥有不可忽视的本身价值。采纳数字化新颖的三维方式,这样设计出来的输电变电可录入模拟性的实时信息,有序融汇了信息传递、模拟性的施工、管理的可视化。从全程入手妥善调配了常态的输变电步骤,提供了电网调配及日常监管必备的根据。未来的实践中还应增设统一接口,促进输变电范围内的共享信息。参考文献[1]郄鑫,齐立忠,胡君慧.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11).[2]陈晶.三维协同设计在智能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3(S1).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750306

第1章了解三维建模

第1章了解三维建模 人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采用二维图纸来表达几何形体显得不够形象、逼真。三维建模 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应用改变了这种现状,使得产品设计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飞跃,且必将越来越多地替代二维图纸,最终成为工程领域的通用语言。因此三维建模技术也成为工程技 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 了解三维建模技术的基本概貌; 0! 了解三维建模取代二维制图设计的必然性; 0! 了解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价值和种类; 亠叫了解三维建模技术及其与CAD、CAE、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之间的关系; +掌握三维建模的方法。 1.1设计的飞跃——从二维到三维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几乎所有印刷资料,包括各种图书、图片、图纸,都是平面的,是二维的。而现实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任何物体都具有三个维度,要完整地表述现实世界 的物体,需要用X、Y、Z三个量来度量。所以这些二维资料只能反映三维世界的部分信息,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在人脑中形成三维映像。 工程界也是如此。多年来,二维的工程图纸一直作为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在设计、加工等所有相关人员之间传递产品的信息。由于单个平面图形不能完全反映产品的三维信息,人们就约定一些制图规则,如将三维产品向不同方向投影、剖切等,形成若干由二维视图组成 的图纸,从而表达完整的产品信息,如图1-1所示。图中是用四个视图来表达产品的。 图纸上的所有视图,包括反映产品三维形状的轴测图(正等轴测图、斜二测视图或者其 他视角形成的轴测图),都是以二维平面图的形式展现从某个视点、方向投影过去的物体的情况。根据这些视图以及既定的制图规则,借助人类的抽象思维,就可以在人脑中重构物体 的三维空间几何结构。因此,不掌握工程制图规则,就无法制图、读图,也就无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从而无法与其他技术人员沟通。 毋庸置疑,二维工程图在人们进行技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用二维工程图形来表达三维世界中的物体,需要把三维物体按制图规则绘制成二维图形(即制图过程),其他技术人员再根据这些二维图形和制图规则,借助抽象思维在人脑中重构三维模型(即读图过程),这一过程复杂且易出错。因此以二维图纸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