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体验式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式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式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式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体验式课堂心得体会

体验式课堂心得体会

教师当学生亲自体验高效课堂的特点,这是我校推进改革的手段之一。这一体验还真是让我们体验出了许多内容,现将体会呈现如下:

一、创设氛围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在体验愉悦的状态下进入课堂,这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让大家放松乐学。

二、竞赛的重要性。人天生是有表现欲的,希望自己的闪光点被人发现和欣赏,虚妄在比赛的过程中超越他人,展示自己强者的风采,因此竞赛手段引入课堂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三、激励评价的重要性。教师提醒的重要性,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使学生沉浸于自己的讨论中,而忘记老师的要求,教师这时适时的提醒非常重要,教师评价可以从要求学生做好的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方面赞扬,差的方面提出希望,这样对学生会起一个导向作用。

四、这里要说的是一个时间分配问题,让学生动起来,脑子动起来,是需要时间的,但课堂时间有限,这时候该怎

么办?是该为了任务二减缩时间,还是为了质量而不要求任务。

总之,体验式课堂让我收获颇丰,虽然我还不能很好地驾驭这样的课堂,虽然有许多规章制度、评价制度尚不完善,但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以后的主流,我们应该循着它一步步探索直至完善。

篇二:谈谈你对“体验式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体验式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说起体验式学习,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当我们用眼睛看,我们只能记忆10%;当我们用耳朵听,我们只能记忆30%;当我们用身体经历,我们却能记忆80%。再从百度得来的概念,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不难看出,以前的语言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给我感觉,在心理学的领域中,体验式学习在心理健

康课程中也是担当很重要的角色的。在我们见习学校中,我们去听课的,我觉得里面对于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心理健康课程都是以体验式学习为理论基础的。

在我接触的心理健康课中,我认为可以分为讲授型和活动型的。讲授式的课,一般都是以过去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然后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当时的感受之类的,然后通过不断的提问与反思,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我记得有听过一个这样的课,内容是关于学习积极心态的,设计大概是这样的,教师讲了一个故事,不讲结局,让学生猜,然后讨论差不多了,再出现两种态度,积极态度跟消极态度。然后讲授定义之类的,就让学生讲出最近的积极心态的事和消极心态的事,接着请人出来讲,让大家讨论。我认为在这个设计当中,讲出自己最近关于积极心态的事跟消极心态的事,跟体验式学习有关,讲出自己的真实体验过的事,记忆跟结果就更加深刻。

关于活动型的,一般都是以团康游戏来开头的,通常有一个热身小游戏和一个主活动,或者是一个热身小游戏和两个主活动。我记得有个活动型的心理健康课,讲团结的课题的。先是热身游戏——大风吹,吹个5分钟,大家都没那么拘谨了。然后第二个环节,主游戏——魔力的报纸。魔力

的报纸是这样子,就是小组成员全都要站在一个小报纸上面,不能踩过线,然后能熬20秒就成功。第二

个主游戏——拔地而起,规则是,全体小组成员背对背,手臂跟旁边的人紧紧扣住,然后只能用腿顶地用相互的背的压力站起来。通常心理课最注重的环节是分享,也就是活动完之后的环节。我觉得这个体验式学习的成分很重,因为基本都是现场做完活动,体验完活动之后,就现场来分享,分析,教授,可以说是把体验式学习很彻底地贯彻到底。对于以上两种类型,个人更喜欢活动型的,然,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干脆两者结合,在活动之余还不忘教导,这一类可称混合型。

个人认为体验式学习跟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很相似,虽然发现学习更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去发现这个定义,例如,一个蚯蚓的属性。用发现学习的话,应该就是直接给学生一条蚯蚓,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蚯蚓的属性,通过观察就发现,蚯蚓身上有很多节,蚯蚓走过会有滑滑的黏液留下,蚯蚓身上很软。我觉得两者最主要的共同点都是以学生自我为中心,都是力求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体验,去感受或者感悟出来,都是很注重学生自己的角度看法。

给我感觉现在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典型代表。1、活动是现给的,感受跟体验也是当前的感受,

感受更加强烈且没那么快忘记;2、既然是当前的活动当前的感受,那么分享也是当前的,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说,在当前立马再回忆一次或者加深一次,那么遗忘的进程就慢很多,所以当时的感受当时就分享,能使学习效果更加深刻;

3、活动型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把视觉听觉触觉感觉都融入进去了,用眼睛能记忆10%,用耳朵能记忆30%,全身心都投入就直接高达80%,按照效率比来说,多种感觉融进去对记忆效果更好。所以我认为,现在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型最能代表体验式学习。

篇三: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

五年级数学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黄治国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中,

参与特定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全过程,从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获取相关数学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的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轻过程重结果”的落后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多让学生感受、操作、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精髓,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情境创设——学生体验学习的基础

小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过于片面,特别是数学科目,很多概念、规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往往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其体验的愿望和需求,就需要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式学习。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创设了“小数点闯入除法王国”的系列故事情境。从“小数点混入被除数”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拟人化情节,到“小数点不仅混入了被除数还混入了除数的队伍”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将整个运算的过程比拟成了“收服小数点”这样类似“反击战”的趣

味活动。一次次的“反击战”解决的就是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情节扣合儿童心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

动起来,在体验的感知中经过学习、思考和探讨,寻找出规律来。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又如教学《减法的性质》时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

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男生女生

136-65-35 136-(65+35)

362-87-113 362-(87+113)

545-149-251545-(149+251)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

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

向题目里数的特点,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二、动手操作——学生体验学习的关键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来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学做合一”的观点。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加强体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

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圆的认识”一课,我先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的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设计让学生从装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袋子里摸出圆,让学生说说摸圆时的感觉——弯弯的、滑滑的、圆圆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从而初步体验了圆的特征。接着再通过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圆的感知与理解。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主动,在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摸一摸。摸一枚硬币的周长部分,认识圆的周长是指的是哪部分。

2、量一量。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测量出学具圆的周长。分组动手演示操作过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比一比。让学生利用学具分组动手操作,讨论比较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部分有关?有什么关系?

4、看一看。投影显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并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发现?然后分组选定直径是1厘米、2厘米、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加以验证,让学生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它直径的3倍多。

5、测一测,算一算。确定好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进而引出圆周率。整个活动中,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了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感受了发现知识的快乐。

三、自主合作——学生体验学习的保证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效体验学习

的保证。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们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

时,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的数才能被3整除”:

1、先闭上眼睛大胆地想象一下,看能被3 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举出一个具体的数进行验证;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人任意报数,一人用计算器验算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一人用小棒摆出这个数,一人数出摆这个数共用几根小棒并记录;4、在小组内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说明,能被

3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在全班讨论。孩子们边报数,边验数,边写数,边数小棒根数,边探究其中的奥秘,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乐趣尽在其中。经过学生的反复思考、讨论、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小棒的根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些小棒摆成的数也一定能被3整除”;这里的小棒根数,就是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与组成这个数的数字有关,与数位无关。整个过程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材料,给了学生体验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自始至终兴趣高涨,重点在体验中加深了理解,难点在体验中突破,为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元评价——学生体验学习的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