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精编版]

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精编版]

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精编版]
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精编版]

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精编版]

我国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钢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环境,对研究和提出新阶段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公司、大企业的兼并、购并、强强联合的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二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自身主导优势产业的同时,主动向海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非核心产业。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轻加工组装业已基本结束,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已经转到比较复杂的成熟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和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或配套产品。

由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向我国转移石化、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船舶、纺织等制造业的步伐日益加快。同时,我国各地区承接与吸收这种产业转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转移,将对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市场拉动。因此,钢铁产业应从“全球视野、超前思维”的高度,把握制造业转移给本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钢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国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

从世界范围内看,钢铁工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国际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在发达工业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强。为了缓解上述矛盾,一方面,美国、日本、欧洲以至韩国加快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钢铁工业的进程。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钢材消费量大,需求旺盛,加之许多地方政府对外资提供减免税收、土地批租、七通一平等优惠政策,因而中国成为国际钢铁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如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著名大型钢铁企业——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在中国已投资建立8家合资的钢铁企业,钢材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00万吨;另一方面,欧、美、日等国的钢铁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浪潮此起彼伏。国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正在和将要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外国钢铁企业进入中国,在给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会加剧国内钢铁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压缩国内钢铁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其次,由于我国钢铁产业尚未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国际

钢铁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资的分散化和布局不合理,影响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的提高;第三,国际上大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将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的组织结构变化。为了最大可能影响和主导国际钢铁产业发展,世界上著名钢铁企业通过联合与兼并,进一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国内钢铁企业如果不加快联合与兼并重组的步伐,将难以适应国际钢铁市场上少数寡头垄断竞争的发展潮流。

二、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1.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1)我国国民经济具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与潜力

中国经济历经近20年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年均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到7%—8%。但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仍属于经济起飞的快速增长阶段,从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看,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有所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国今后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7.2%。

二是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无论农村和城市,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即使在国际市场环境不利时仍可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凭借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尽可能吸引外资,就能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三是能保持高水平的资金供给能力。目前中国社会总储蓄率高达40%左右,预计本世纪前期仍将保持35%以上的储蓄率。我国全社会投资资金的80%以上来源于国内储蓄。只要国内储蓄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加之有效地利用外资,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资金是有保证的。

四是结构调整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距,利用这种地区差异,适当地交替运用非均衡发展与均衡发展战略,在结构优化升级中实现产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梯次转移,使城乡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不同产业层次上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将换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巨大空间。目前,我国提出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必将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活力。

(2)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促进钢铁产业较快发展

钢铁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性。一方面,钢铁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钢铁作为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重要地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动摇;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国内生产总值保持4%以上的增长速度时,钢铁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的1亿吨增长到2002年的1.82亿吨,消费量从1996年的0.97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96亿吨,这是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展望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经济总量扩张的空间巨大,因而对钢铁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所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促进钢铁产业较快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目前以至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是:

——中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加速推进的迹象。自2002年以来,各地都把推进工业化作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加快发展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出现减速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以及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对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市场拉动。

3.环境保护因素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并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工业污染物排放。近些年来,我国从政府决策部门到普通百姓,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国家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工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所有工业部门中,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因此,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面临的主要环保形势与压力

总体而言,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剧,工业污染物排放必然增加,导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压力很大。因此,国家将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制订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控制标准。为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确定国家“十五”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须在“九五”末,即2000年排放总量基础上减少10%,并同时规定了“十五”期间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控制指标,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万吨,烟尘排放量控制在850万吨,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00万吨等。

第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03年7月1日,原国家发展委员会、财政部、环保总局等部门共同颁布的《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重点,扩大了收费范围,大幅度提高了排污收费标准,同时加强了对排污收费的管理措施。据测算,实行《管理办法》后,因地区差异,钢铁企业每年需交纳的排污费将由目前的1—10元/吨钢将逐年递增到10—100元/吨钢。

第三,国家确定重点环境控制区,加大环境监测与治理力度。我国把“两控区”作为重点环境控制区。所谓“两控区”是指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包括四个直辖市、21个省会城市、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其GDP占全国GDP的

67%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两控区”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非常大。一方面,“两控区”的人口集中,大型及大中型城市非常多,因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两控区”工业发达,工业污染相对严重。2000年,该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46.4万吨,约占全国的60%。因此,今后国家仍将加大对“两控区”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力度。而我国重要钢铁企业基本上地处“两控区”内。

(2)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钢铁产业的生产流程长、设备规模大、资源密集、能源消耗大,因而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强化和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环保因素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制约愈益明显。

首先,直接影响钢铁生产能力的扩大。一般来讲,钢铁生产能力与环境污染量成反比。钢铁产能越大则排污量越大。由于国家实行的环境污染总量指标逐步削减,环保要求和标准日益严格,对钢铁工业来说,钢铁产能扩大的环境容量减少,须支付的环保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对钢铁生产能力扩大的制约力量越来越强。以钢铁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为例,环保部门对钢铁企业分解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以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为基础,企业要提高产能就势必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调查,在二氧化硫排放较低的山东省,其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硫平均排放量为2.22公斤/吨钢,若以2003年钢产量802万吨计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7724.4吨,但该省2003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只有10000吨,其超量部分的超标排放必然会受到加倍交纳排污费的处罚。由此可见,环保因素对钢铁产能扩大会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其次,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环境污染总量指标逐步削减、排污收费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钢铁企业需交纳的排污费和治理环境污染成本将大幅度增加,直接影响整个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由于我国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在国家环境重点控制地区,因而,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指标呈削减趋势。例如,2000年,武钢、首钢、太钢、济钢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指标分别为31533吨、13878吨、21033吨和4647吨,到2005年,这些企业的排放指标分别削减到

27227吨、9966吨、9000吨和2000吨。在环境污染总量指标逐步削减的同时,由于实行新的《管理办法》,排污收费范围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导致钢铁企业需交纳的排污费大增。根据调查,因地区和企业差异,钢铁企业交纳的排污费将增加数倍至10倍。为了治理污染,钢铁企业今后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据专家测算,平均每减少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烟窖烟气处理投资在5000

—10000万元,锅炉治理投资在700—1400万元。

最后,我国钢材出口将受到国际环境标准的制约。今后,“绿色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将得到加强。这种技术壁垒的重要依据是与环境相关的国际公约、法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环境标志,而其中的许多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导致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世界超级产钢大国,未来国际贸易中对钢材出口的限制迟早会以“绿色技术壁垒”这一贸易保护措施加以制约。因此,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将受到来自国际环境标准的制约,对此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主要下游产业(市场需求)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钢材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是第二产业,即建筑业和工业。其中建筑业是钢材消费的第一大户,约占我国钢材消费总量的55%,工业对钢材的消费需求约占35%。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建筑业与工业仍然是钢材消费的主体。因此,研究分析未来我国建筑业与主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钢材的消费需求,对钢铁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建筑业的用钢需求及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1)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展潜力来看,建筑业依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未来房地产及住宅业发展空间巨大

房地产及住宅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在未来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支撑。“十五”、“十一五”

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至少年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必然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带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与居住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房地产及住宅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国家对发展房地产业的积极政策导向。一方面,把住宅业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住房货币化为核心内容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房地产及住宅业的市场化进程。这些都给房地产业发展创造了政策体制环境;三是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200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36.2%,随着国家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加以实施,未来我国城镇化率力争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这必将为未来房地产及住宅业发展拓展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根据国家“十五”规划的要求,在“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加住房面积将达到3亿平方米;到2005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90%以上;2010年城镇居民住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未来我国房地产及住宅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预测,这种快速发展态势可保持20年。

其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仍将得到加强

为了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逐步完善与提高国家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体系和水平,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一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当中;二是国家将陆续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大型水电站和火电厂。

此外,我国城市公共工程建设、旧城改造的任务远没有完成,这也为今后土木工程建筑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

(2)钢结构建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自1996年以来,我国年钢产量已连续超过1亿吨,在“积极用钢”方针指引下,建筑钢结构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发展钢结构建筑的

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在2000年5月,建设部、原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协调组提出了2005年、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分别达到全国钢产量的3%和5%的设想目标;二是在2001年建设部有关司局组织30项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并在北京、青岛等城市开展了试点,2001年底发布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这样,既为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提出了政策导向,也为钢结构住宅建设作出了技术规范与标准。

目前,我国建成的钢结构建筑主要是一些大的公共设施和体育场馆,钢结构的住宅、商住楼及办公楼还很少。由于钢结构的住宅、商住楼及办公楼具有增加室内有效面积、建筑风格灵活、抗震抗风性能好、工厂化生产、利于生态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发达国家,住宅社区与办公楼的建设采用环保型和可再生的钢结构体系较为普遍,并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设计、施工和安装技术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标准的提高,未来我国钢结构建筑将得到迅速发展。

(3)建筑业用钢的市场需求分析

从1998-2002年全国建筑业各领域用钢情况看,房屋建筑用钢占建筑业用钢总量的比例基本稳定在80%左右。由于未来房地产及住宅业发展在建筑业中主导地位不会改变,今后我国建筑业用钢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的规模。

根据1998—2002年我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使用钢材情况和建筑业使用钢材情况分析,在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由2002年的110217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34000万平方米的条件下,预计2005年城镇房屋建筑用钢需求为10318万吨,建筑业用钢需求总量为14424万吨。其中钢结构用钢按建筑业用钢量的8%计,约为1155万吨。2010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预计可达160000万平方米,城镇房屋建筑用钢需求约为12320万吨,建筑业用钢需求总量为17160万吨。其中钢结构用钢按建筑业用钢量的10%计,约为1716万吨。

对于2005年建筑业用钢的主要品种结构,我们有如下基本判断:小型材5980万吨,线材3490万吨,大型材190万吨,中型材455万吨,铁轨140万吨,钢管870万吨,中厚板1240万吨,薄板带1905万吨。

2.汽车工业的用钢需求及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1)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近两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之一。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工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判断源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宏观经济走势依然良好,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信心与动力,从而为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消费结构升级为汽车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升级。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基本跨过了以家电为代表的千元级商品,消费热点正在转向汽车、住房等万元、十万元级商品。国家在政策上明确鼓励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消费,使其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三,私人购车市场的形成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我国对汽车消费使用的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以往限制汽车消费特别是私人消费转变为鼓励汽车消费。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鼓励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使其成为今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宏观政策变化,促使我国汽车市场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那就是市场消费主体的转换——用财政性资金购车的集团消费逐步缩小,企事业单位公款购车的商务车消费稳定增长,居民私人购车与消费快速上升,私人购车消费已经取代公款购车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因此,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增加、汽车工业的发展已转到主要依靠私人购车消费扩张的新阶段。

第四,汽车使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一方面,道路交通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国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城市道路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国家适当降低了用户在汽车购买、使用环节上的税费,减轻了用户的经济负担。因此,汽车使用条件不断改善有利于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大与汽车工业发展。

根据国外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美元时,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达到1000美元时,轿车市场需求会迅速扩大。2002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汽车市场需求正进入一轮新的扩张时期。在此发展,阶段,汽车市场需求相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2—4。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参照上述系数,今后10—15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可维持在14—30%。因此,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是可预期的。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各年份的市场需求量及增长速度难免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对2005年、2010年我国汽车需求总量给出了区间值,分别为490—570万辆和800—980万辆。

(1)汽车工业用钢的市场需求分析

钢铁是汽车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据初步测算,生产一辆汽车的原材料中,钢材所占比例约为72—88%。用于汽车制造的钢材品种主要有型钢、中板、薄板、钢带、优质钢材等。当然,不同车型的钢材消耗差异很大,但板材是主要消耗品种,其中,轿车用钢以薄板为主,一般占钢材消耗的70%以上;载重汽车则是以低合金钢板、普碳钢板和优碳钢板为主。初步计算,2002年,我国仅用于汽车整车制造的钢材就超过550万吨,比2001年增长14%,其中板材需求量超过350万吨。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将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假定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量等同于市场需求量,根据2005、2010年我国汽车需求总量和现有的汽车用钢材单耗水平,同时考虑到整车配套和保有车用钢材,以及汽车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科研用钢等因素,汽车工业用钢的市场需求如下:

2005年,汽车工业的钢材需求总量为1100—1250万吨,其中薄板带为500—580万吨,优质型材为300—330万吨,中板为200—230万吨;

2010年,汽车工业的钢材需求总量为1678—1945万吨,其中薄板带为860—1000万吨,优质型材为420

—480万吨,中板为270—320万吨。

(3)汽车工业用钢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对汽车安全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工业用钢的品种和性能也不断得以改进与优化,使得汽车用钢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双向钢和烘烤硬化钢等高强度、超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不断增加。由于此类高强度钢材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延伸性,同时具备较高的耐疲劳强度与能量吸收率,此外,由于强度增强可以相应减少用料,从而减轻了汽车重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环保性。因此,高强度、超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领域与规模将不断扩大。

其次,镀层钢板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将有很大发展。镀层钢板具有较高的防腐蚀性能、良好的可焊接性能和优美的表面质量。目前,北美所产汽车的白车身覆盖件中,90%为镀层钢板,在日本和欧洲,这一比例为70%左右。而在我国,只是在国产中高档轿车生产中使用了镀层钢板(镀锌板)。因此,我国汽车用镀层钢板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相对于发达汽车工业国家,我国汽车生产中钢铁消耗量较大。今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及相关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塑料、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将有所扩大,单位汽车对钢铁的消耗会相应降低。这将对汽车工业用钢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3.机械工业的用钢需求及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

(1)我国机械工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装备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成套装备的重任。“十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机械工业已经进入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作为工业化心脏的重要作用将愈发明显,因此,未来机械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为机械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市场需求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机械工业的主要用户行业

“十五”发展规划和市场预测表明,对于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增加了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机械工业既肩负着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又要为其他产业的升级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因此,对制造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等机械装备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第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装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步推进,广大农村对于农业装备提出了更多更新的需求:如种子加工、品种改良、农副产品的烘干、储运、精深加工设备、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园林机械、畜牧机械设备、农用车等。

第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机械工业发展。今后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以机械设备为主体的装备工业会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带动大型电力装备、大型石化成套装置、大型工程施工机械以及一大批通用机械的增长。

综上所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机械装备的需求将稳步增长,高水平产品、新技术产品及新领域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机械工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根据机械工业“十五”规划,“十五”期间,机械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0%左右,2005年机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产品出口创汇达到83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8%左右。

(2)机械工业用钢的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机械工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其对钢材的需求与钢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机械工业对钢材的需求将有大幅度增加。2002年机械工业钢材消费量达到2482.3万吨。预计2005年机械工业对钢材需求量将达到3627.5万吨,2010年钢材消费量将超过5000万吨。从未来机械工业钢材需求品种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将成为我国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以机械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关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等重大问题,国家

明确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任务。因此,在未来我国机械工业中,机床、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制造业以及大型电力、石化成套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对中厚板、优质钢型材、钢管等品种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些品种的消费量在机械工业钢材需求总量中将占较大比重

机械工业各行业历年钢材消费量及2005、2010年用钢需求情况见下表:

表1:机械工业分行业历年钢材用量及未来钢材需求初步预测

单位:万吨

从机械工业用钢品种看,2002年对中厚板的消费量最大,为956万吨,占机械工业用钢的38.51%。其次分别为优型材432万吨,占17.4%;薄板245万吨,占9.87%;钢带156万吨,占6.28%;钢管(无缝、焊管)153.3万吨,占6.18%;线材139万吨,占5.6%;铁轨8万吨,占0.32%,其他普通大、中、小型材共计381万吨,占15.35%。

2005年机械工业钢材需求量预计为3584.3万吨左右(不含汽车、农用车及家电用钢量)。其中中厚板的消费量仍最大,为1368.4万吨,占机械工业用钢的38.18%。其次分别为优型材622.4万吨,占17.36%;薄板322.6万吨,占9.0%;钢管(无缝、焊管)289.6万吨,占8.08%;钢带223.5万吨,占6.24%;线材146万吨,占4.07%;铁轨14万吨,占0.39%,其他普通大、中、小型材共计563.8万吨,占15.73%。

4. 石油工业的用钢需求对我国未来钢铁产业的影响

(1)我国石油工业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首先,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工业必须保持稳定发展。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石油天然气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稳定性也受到严重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因此,今后除了实行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外,必须增加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力度,保持国内石油工业稳定发展。

其次,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有力支撑。石油、天然气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国民经济增长离不开石油工业发展;反过来说,石油工业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今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为石油工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石油工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综观我国各个产业发展现状,在其它产业发展普遍面临市场制约的大背景下,石油工业成为极少数几个存在市场供应短缺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全社会汽车保有量将大幅度增加,因此,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仍将稳步攀升。

根据国家石化工业“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年间,我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左右;到2005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约2.45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为600—700亿立方米。由于受国内石油资源的影响,“十五”期间石油工业规划的石油产量增长幅度不大,天然气产量增长幅度较大。2005年石油产量目标定为1.7亿多吨,比2002年增加120多万吨,年均增长率仅为0.2%左右,天然气产量为500亿立方米,比2002年增加17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 %。“十五”期间是我国实施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期间,石油工业新的重要建设任务就是建设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 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范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2018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钢铁行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钢铁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广义的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工业门类,是对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的统称,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作为一个全面的生产系统,钢铁行业的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一些其他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等,通常将它们也纳入广义的钢铁工业范围中。 而狭义的钢铁行业就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炼铁业、炼钢业、钢压延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本报告中的钢铁行业采用此定义。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子行业,见下表。 钢铁行业子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二节 2012年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位置。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发展的速度关联性很强。 2009年以来,受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影响,钢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步提升。2012年,受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房价调控的影响,钢铁行业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2006-2012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2007-2011年钢铁行业工业产值为1-11月累计额,在计算工业产值比重时换算为了12个月的产值。 第二章2012年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 (一)国民经济增长加快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受内外需求放缓,以及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下行,二季度国内GDP增速三年来首次破8,三季度国内经济继续下滑,当季GDP增速创14个季度新低,四季度经济小幅回升。年末宏观数据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表明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另外,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加大了稳增长的力度,自2012年4月以来,国家对基建项目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其中9月5日1天国家发改委集中公布了25个城市的轨道建设项目批复情况,其中23个城市总投资额超过8400亿元。通胀方面,9月国内CPI增速再度回落,但从分项数据来看,CPI新涨价因素自6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升,表明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二、国际宏观经济运行 2012年初以来,在欧债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有明显差异。美国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消费、就业和房地产多项数据稳步回升,不过目前其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欧元区在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的困扰下,经济持续下滑,尽管欧洲永久性救助机制的生效使欧债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在欧元区内结构性问题未解决,全球经济前景未明朗前,欧元区经济衰退仍将持续。受外围环境的影响,以能源和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均面临困难,活力不再。2012年前三季度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但前期通胀的压力有所减缓,四季度经济有所回升。政策方面,欧美日相继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会使全球的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不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仍有待观察。

房地产环境分析报告文案

房地产环境分析报告 前言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关系很多相关行业的基础建设行业,属于第三产业。由于他的相关行业较多的是由建筑材料,土地,人力成本,资金等相关因素组成。所以与上述各因素相关的政治法律、经济、还有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对房地产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外的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必将会给房地产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几年来最为牵动着国民心神的莫过于房地产了,过去几年每天都可以看见房地产的飙涨,住房的价格像、、等城市商品房的均价,五年间每平米涨了1000块左右,很多地方甚至是翻倍的涨。而这些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整顿规房地产交易秩序,对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根本上看,我国住宅的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程,以及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境外投资需求,而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国民收入则是购买力的保证。 一.外部环境(PSET)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面对房地产这几年的疯涨,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律来限制他的价格。而这些具体的政策也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具体如下: 一、限制房地产开发的的贷款管理。 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 35% 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 3 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如此,限制了房地产商的资金来源,规了房地产行业。 二、规土地储备管理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 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 家左右。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100万 吨以上的只有6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 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 ,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 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 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 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③缺乏避险机制, 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 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 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 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年实 际产能已达6.6亿吨。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1至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铁行业之宏观战略分析

钢铁行业之宏观战略分析 一、钢铁行业概况 钢铁行业简介: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 钢铁行业定义: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原材料: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石灰石、耐火黏土、白云石、菱铁矿等矿物的原矿及其成品矿,人造块矿,铁合金,洗煤、焦炭、煤气及煤化工产品,耐火材料制品,炭素制品等。 主要产品:钢铁产品是以铁元素(Fe)为基础组成成分的金属产品的统称,日常形态包括铁、粗钢、钢材、铁合金等。由于铁合金在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用做炼钢时的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在管理和统计上通常将铁合金归入钢铁生产主要原材料而非钢铁产品。此外,钢丝、钢丝绳、钢绞线、铁丝、铁钉等钢丝及其制品属于钢铁产品的再加工产品,不属于金属基础产品。所以在统计上,钢铁产品仅包括生铁、粗钢、钢材三大类产品。 二、宏观环境分析 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政策、经济、社会及技术四个方面分析钢铁行业宏观环境: 钢铁行业PEST分析: 1政治政策环境因素(Political Factors): 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基本稳定,虽然发生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冲突事件、经常性巴基斯坦爆炸袭击事件等等,但是经济发展仍然是主旋律。 我国国内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的上天使中国震惊了世界。 相关政策法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节能减排政策及相关税收政策。 2经济环境因素(Economic Factors):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风暴,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将拖累整个世界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受CPI指数上涨及出口萎缩等影响,经济增长放慢。 受国家宏观调控、南方遭遇雪灾,以及燃料紧张出口下滑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产增长明显趋缓。钢铁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成本高涨产生压力,但同时加速了市场化并购进程,导致利润向优势企业集中。 3社会环境因素(Social Factors): 环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我国连续出台了节能减排、禁止使用塑料袋等政策,将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资源:世界范围内焦炭及铁矿成本上升,焦炭及进口铁矿的供应已经成为限制中

房地产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1.广州市房地产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1政治环境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内容,2014年中央调控方向基本告别“一刀切”,更注重增加供应和差异化调控。住房保障方面,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具有新意,而更大规模加快棚改和城中村改造,对房企的未来城市布局和市场选择有指引意义。 (1)关于房地产“双向调控”政策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双向调控”,是指在中央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过渡期”内,实施“托底盖帽”的双向调控方针。其中以政府提供最基本住房保障为“托底”,以抑制因过度投机导致的房价过快上涨是“盖帽”。“双向调控”思路主要有三点:首先,2014年调控政策仍将呈现“差别化”的特征,热点城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非热点城市政策调控相对会定向宽松;其次是强调保障房工作,“双轨制”解决城镇化后顾之忧;此外在长效性调控机制尚未出台之前,以限购为主的行政化手段与经济手段、市场手段会并存,但是,经济手段、市场手段会逐渐突出。房地产调控是必要的,以限购为主的调控目的是让中国楼市更加理性更加健康,但决不能把中国楼市未来发展的希望只寄托于调控,而更需要中央和地方做好长期房地产导向型规划、更加精准的微观调整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市场机制。2013年,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宏观稳、

微观活,全国整体调控基调贯彻全年始终,不同区域政策导向出现分化。2013下半年,新一届政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持宏观政策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政府工作重心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不动产登记、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机制工作继续推进,而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更多交由地方政府决策。 (2)关于保障房建设 去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今年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拟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要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

【强烈推荐类】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调查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 点 最终保障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预测世界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北美钢材消费量为2916.3万吨,同比增长6%;欧盟为3657.7万吨,增2.7%;独联体为816.9万吨,降5.5%;亚洲为8410.6万吨,增16.6%。其中,中国为5194万吨,增23.7%;日本为1734.5万吨,增6.7%;韩国为10108.6万吨,增3.6%;中国台湾为463.4万吨,增13.6%。从一季度主要地区钢材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北美、欧盟、独联体等地区都有所降低,只有亚洲增加。一季度亚洲地区钢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41.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国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2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2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后,2003年对国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行业到了“不是中国看世界,而是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了。 图2、2002年世界各区域钢产量

房地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房地产业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摘要:对房地产的外部条件从宏观环境开始分析,通过对于房地产外部环境的把握,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向表。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产业;市场环境;机遇;威胁 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占我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环境分析 房地产宏观环境是指间接影响与制约房地产企业营销活动的社会力量,包括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因素、技术发展因素,这些因素总是先作用于市场,再间接影响企业。 (1)政治与法律因素 在房价过快上涨、社会资源过度向房地产行业集中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2011年1月26日出台的新国八条为全年的市场调控确定了基调,本轮调控除了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收紧市场流动性、严格信贷政策外,还新增了限价、限购和房产税等行政和税收手段以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系列调控政策的叠加,将会在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波动影响。某知名房地产企业2011年半年报均显示:中国房地产行业依然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本轮房地产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的房地产调控,不会改变行业中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目前影响房地产的政治因素有四方面。 一是,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法规。 二是, 金融政策。由于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少, 主要还是依赖于贷款。大部分房地产投资中,贷款份额能占到50 %甚至80 %以上。从去年以来在中央银行和银监会指导下,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贷款程序,来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和过多投机性行为。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新增额呈现逐月减少趋势。 三是,土地政策。土地储备能力是房地产各企业公认的核心能力,随着“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实行,土地供应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对土地资源的争夺越来越白热化。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土地政策表明了政府严格土地供应,限制开发规模的决心。 四是,税收政策。目前房地产涉及的税种多达十余种。针对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国家会不断改革税收制度。 (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所处的宏观经济条件和经济收入水平两类因素,它们形成市场的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之中,经济形势直接影响房地产的发展,经济高涨时期,房地产需求旺盛,房地产市场沸沸扬扬;而经济低迷时期,房地产市场疲软,自然是门庭冷落。我国国民经济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以年均9%的递增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十五时期到2010年,估计国民经济均增速度能达到12%。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将由28%上升到35%,新增城镇230 个,需要住宅12 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在21 世纪有着更广阔的市场,我国对外开放在不断深入,海外充裕的资金为了摆脱本国金融危机的困扰,会源源不断投入我国房地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

钢材贸易

钢材贸易企业策划方案 钢材贸易企业由于经营品种不同,规模大小不一,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有快有慢,具体市场营销方法各异,但是,其在制订营销策略时,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我们还要及时根据钢材市场行情的变化,对营销策略做出准确、果断的调整。一、钢材产品的市场定位策略 首先,钢材贸易企业对自己经营的钢材产品要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只有把这个工作做好,其他的工作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 一、钢材营销的信息策略 钢材贸易企业营销活动所涉及的信息,即钢材营销信息是专指反映钢材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状况的特征、相关因素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资料,数据和情报的总和。因为钢材贸易商的营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宏观和微观)下进行的,市场的环境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营销活动。因而钢材贸易企业必须去努力了解它和预测它,以便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1. 钢材营销信息在钢材贸易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1)钢材市场信息是钢材贸易企业营销活动的起点 钢材贸易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必须面向市场,根据用户需要,从营销环境分析、组织订货、商品定价、分销渠道、促销手段、物流配送等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市场营销的这些活动,无疑都是以市场信息为起点的。分析市场,了解市场,确定目标市场,选择实现目标市场的策略,掌握市场动态,是钢材贸易企业进行有效市场营销的必要前提。 (2)钢材市场信息是钢材贸易营销决策的依据

钢材市场环境变化多端,钢材贸易企业要取得理想的营销成果,取决于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而正确制定营销策略的首要因素,在于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钢材贸易企业获得的市场信息越多,准确性越高,时效性越强,决策才越科学。 在当今钢材市场的多数品种呈现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钢材经营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为了使企业赢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经营者必须通过对市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钢材市场信息是提高钢材贸易企业经营效益的途径 钢材贸易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市场销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增加企业盈利。要实现这一目的,市场信息是极重要条件,信息灵、生意兴,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谁就能抓住企业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对价格信息反映的灵敏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4)钢材市场信息是钢材贸易企业搞好内外协调的工具 钢材贸易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必须随时注意市场的发展动向,不断搜集、反馈市场信息,使自身的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按照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目标、促销措施,改善企业各工作系统的相互关系,促进营销组合的优化,以增强企业应变能力。 2. 钢材贸易企业应关注的钢材资源供给信息 钢材资源供给的变化,对钢材市场发展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钢厂的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钢材、钢坯的进出口数量,某一时段内钢材总资源和某个品种可供量的变化,以及钢厂停产检修或大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保利地产外部环境分析.docx

保利地产外部环境分析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工程1301班 小组成员:李锴罗荣基张帆邢烨映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行业背景 2.经营目标及发展路径 3.宏观环境分析 4.微观环境分析 5.企业的市场定位 6.总结 1.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行业背景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公司于1992 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1993年2月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注册。1999年3月,集团公司由军队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管理,成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3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2010年,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涉军业务并入集团公司。 29年来,集团公司已形成以军民品贸易、房地产开发、文化艺术经营、矿产资源领域投资开发民爆器材生产及爆破服务为主业的“五业并举、多元发展”格局。截止2012年底,集团公司合并总资产3829亿元。 集团公司下辖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保利南方集团有限公司、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保利化工控股有限公司、保利财务有限公司、北京新保利大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专业子公司,旗下拥有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048)与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0119)两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企业及项目遍及国内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香港等60多个城市和地区,在十几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和办事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作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的房地产市场也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房地产已不仅是基本的生产要素或者生活资料,而且成了家庭财产的重要部分,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资产,甚至是投资、投机的主要对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不仅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规范、行业集中度的逐渐提高及各种资本力量的大举介入,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房地产行业因牵涉多方利益,是国家调控政策较多、调控频率较密集的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快的局面,国家综合运用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进行了多次调控,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面对不断增加的外部风险,越来越多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制定更加有效的 发展战略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开始。 2.经营目标及发展路径 一、中长期发展定位与目标 致力于把保利打造成为主业领先,管控高效,治理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集团。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政策精神和国资委有关要求,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树立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努力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和法律因素(政府行为、法律法规、政局稳定情况、路线方针政策、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各政治利益集团) 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其他一般经济条件) 3、社会和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消费者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4、技术因素(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新技术的发展)二,产业环境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用户少,竞争对手少,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成长期:标志是产品销量节节攀升;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 成熟期:标志是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战略目标首先是防御,获取最后的现金流。?2、产业五种竞争力(五力模型)?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 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直接产品替代和间接产品替代。替代品之间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卖双方都力求在交易中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以及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表现。 3、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 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三,竞争环境分析 包括从个别企业视角去观察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从产业竞争结构视角观察分析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 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假设、现行战略和潜在能力)从四方面分析是什么驱使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以及竞争对手的强项和弱项。 2、产业内的战略群组?一个战略群组是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或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各公司组成的。了解战略群组特征并进行战略群组分析。 四,市场需求分析?1、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人口和购买力是难以控制的因素,购买欲望是可以把握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着眼点。 2、消费者分析?从三个战略问题展开,即消费细分、消费动机以及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 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 1、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形资源(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 无形资源(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

2020中国钢铁行业调查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 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 )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 预测世界GDP 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 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 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点 最终保障措施

房地产环境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环境的够成: 宏观环境:指从宏观的角度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基本因素,即间接影响与制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活动的社会力量、国家总的开发环境,它包括国家政局的稳定程度、国家法律的完善程度、国家宏观政策、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市场进入与退出条件、劳动力水平、金融秩序、社会文化观念等。 中观环境:指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出发,对所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行业开发环境,它是房地产行业总体发展态势的反映,也是房地产开发的外部条件,它具体包括行业法规的完善程度,行业发展趋势与规模,行业竞争态势,行业准入条件与限制,行业发展所需科技、设备、资源状况等。微观环境:是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项目所在城市及区域为背景,从自然、经济、社会状况与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直接对具体项目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如城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城市居民购买力;水、电、煤气、供热、通讯等配套能力;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材料供应市场状况;项目周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分布状况;劳动力状况;居民主体构成情况等。 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环境分析的原则、内容: 1、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环境分析:就是指对影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外部因素与条件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重点影响因素,整理出有利与不利条件,发现规律,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环境分析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比较性原则、预测性原则。 3、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 (一)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人口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 政策环境: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通过税率的调整来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分配关系。在财政收入政策方面,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者,通过税率的调节,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供求状况。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以自身的支出总量和结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总量和结构。 (2)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

保利地产内控环境分析

课题: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小组成员: 熊辉会计四班83100209 苗苛会计四班24100412 高雪会计四班46090505 张玉静会计五班24100521

一、保利地产概况 (一)公司简介: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广州保利房地产开发公司,是由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保利南方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 年9 月14 日在广州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000 万元;1997 年9 月,保利南方对本公司进行增资,其中以现金增资4,959.72 万元,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40.28 万元,增资后注册资本为6,000 万元。 2002 年8 月22 日,经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2002]616 号文批准,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公司股票在广州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0048))。 (二)经营范围:目前公司已完成以广州、北京、上海为中心,覆盖40个城市的全国化战略布局,拥有119家控股子公司,业务拓展到包括一级房地产开发,出租本公司开发商品房,房屋工程设计、旧楼拆迁、道路与土方工程施工,室内装修、冷气工程及管理安装,物业管理,酒店管理,批发和零售贸易(国家专营专控商品除外)。 (三)经营业绩: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0.36亿元,截止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突破2000亿元,实现销售认购73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4%和32.74%。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销售签约金额732.42亿元,同比增长10.69%,销售签约面积达650.29万平方米,年销售去化率超68%。2011年,公司在广州地区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在成都、佛山、北京、上海、天津等5个城市的销售额均超过50亿元。 (四)目前股票市场情况: 图(1)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一章2014-2017年二季度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回顾 2017年世界钢铁协会迎来成立50周年庆。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67年,全球钢铁产量不到5亿吨,到2016年,全球钢铁产量超过16亿吨,而其中大部分钢铁产量增长来自新兴的工业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伊朗和墨西哥。 钢铁的用途广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在过去50年中,全球钢铁产量激增,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钢铁的价格也逐步回落至市场易于接受的范围,进而助推了钢铁生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第二节世界钢铁市场现状分析 一、世界钢铁市场供应 (一)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分析 2015年,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依次为: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巴西、土耳其和乌克兰,其中,只有印度粗钢产量出现同比增长,同比增幅仅为2.6%,增至8960万吨,这也使得印度最终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三大粗钢生产国。而其他九个国家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其中乌克兰粗钢产量降幅最大,达15.6%,降至2290万吨;美国降幅排名第二,为10.5%,降至7890万吨。从全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占比来看,中国占49.5%,不及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 2015年12月份全球66个国家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4.6%,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创六年半来的新低。2015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9.7%,2014年为73.4%。逐月来看,产能利用率2月份反弹至73.4%,3-6月份利用率在72%左右波动,7-8月份利用率降至68%以上水平波动,9月份利用率虽小幅回升至69.3%,但仍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随后的10-12月份利用率呈环比持续下滑态势。从近三个月来看,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均同比下滑,表明在国际钢材市场供应持续过剩及年终消费淡季来临的情况下,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