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一)D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一)D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1. (1分)(2020·惠州模拟) 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 .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 .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 . 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考点】

2. (1分)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 . 负责征收赋税

B . 清查耕地面积

C . 管理对外贸易

D . 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考点】

3. (1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 .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 .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 .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 .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考点】

4. (1分)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 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 .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 .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考点】

5. (1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 青苗法、募役法

B .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 . 免役法、更戍法

D .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考点】

6. (1分)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认识较准确、全面的是()

A . 使北宋改变了积弱局面,与辽、西夏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

B .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 . 选拔了大量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

D . 使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考点】

7. (1分) (2019高二下·定远期中) 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是()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

②“不抑兼并”政策的影响

③民族关系紧张,战争不断,造成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

④奸臣当道,皇帝昏庸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考点】

8. (1分)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 . 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 . 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 . 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 .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考点】

9. (1分)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为解决运费高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 . 市易法

B . 免役法

C . 均输法

D . 农田水利法

【考点】

10. (1分)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 . 增加税收

B . 整顿军队

C . 富国强兵

D . 科举

【考点】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

“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结、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一一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高可追中商,苏绰乃其次。及思法必行,势须使指臂。群小遂竞进,流毒不可制。推原本其怀,因与权奸异。始知功名心,亦是祸人世。

——赵翼《读史二十一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翼的观点。

【考点】

12. (2分)(2019·新乡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考点】

13. (2分) (2020高三上·银川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所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文化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南北朝时,政治家认为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词赋家认为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佛学家以为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向上向下拓展。向上是宫廷茶文化,向下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市民茶文化将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有这样的民俗: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

——摘编自王郁风《“丝绸之路”与我国茶叶早期对外贸易》

材料二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17世纪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自此中国茶叶大量进入欧洲市场。从1815年起,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均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以上。……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走私鸦片的同时,也从中国引种在其殖民地试种茶叶……随着印度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茶各个环节机械化的实现,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生产国的茶叶被英美等国家廉价收购,并加以包装宣传,售以高价。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至两宋时期茶文化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考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6分)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