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工学 第一章部分答案

电工学 第一章部分答案

电工学 第一章部分答案
电工学 第一章部分答案

12 习题

1-1 在图1-37所示得两个电路中,已知,二极管得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画出输出电压u o得波形。

图1-37 题1-1图

解:根据题意知:当二极管加正偏电压时,可近似视为短路;加反偏电压时,可近似开路。即用二极管得理想模型分析问题,所以有:

(a) 输出电压u o得表达式:

u o= u i=30sinωt(V) u i≥0

u o=0 u i< 0

电压传输曲线见图(a),u o、u i得波形见图(b)。

(b) 输出电压u o得表达式:

u o=0 u i≥0

u o= u i=30sinωt(V) u i< 0

电压传输曲线见图(c),u o、u i得波形见图(d)。

(a) (c)

(b) (d)

1-2 在图1-38所示电路中,,试用波形图表示二极管上电压u D。

图1-38 题1-2图

解假设拿掉二极管则二极管所在处得开路电压为V D

接入二极管后当开路电压大于零时二极管导通,二极管相当与短路线,二极管两端电压为0,开路电压小于零时,二极管相当与开路,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开路电压

1-3计算图1-39所示电路中流过二极管得电流I D,设二极管导通时得正向压降U D=0、7V。

图1、39 题1-3图

解:先拿掉二极管假设电路开路如下图所示

所以加上二极管后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原电路等效为:

1-4 用试分析图1-40电路,电位器可以调节得输出端对地得电压范围, 设二极管导通时得正向压降

U D=0、7V。

图1-40 题1-4图

解:据分析可知图中a、b两二极管都处于导通得状态,所以电位器得调压范围为-0、7V~0、7V。

1-5 在图1-41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U Y及各元件中通过得电流(设二极管得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1) U A=0V,U B=0V; (2) U A=0V,U B=10V;

(3) U A=10V,U B=0V (4) U A=10V,U B=10V。

图1-41 题1-5图

解:(1)U A=0V,U B=0V两个二极管都拿掉电路处在开路状态,两处得开路电压都为0V,由此两个二极管接入后都处于截至状态,所以U Y=0V。各元件中得电流也为零。

(2) U A=0V,U B=10V,两个二极管都拿掉电路处在开路状态,VD A处得开路电压U A=0V,VD B处得开路电压U B=10V,所以VD B首先具备导通条件,VD B导通,VD A截止。

(3) U A=10V,U B=0V,两个二极管都拿掉电路处在开路状态,VD A处得开路电压U A=10V,VD B处得开路电压U B=0V,VD A导通,VD B截止。

(4) U A=10V,U B=10V,两个二极管都拿掉电路处在开路状态,VD A处得开路电压U A=10V,VD B处得开路电压U B=10V,VD A导通,VD B导通。等效电路如下图:

1-6 如图1-42所示电路中,VS1与VS2为稳压二极管,其稳定工作电压分别为7V与6V,且具有理想得特性。试求输出电压U o;若将VS1反接,输出电压U o又等于多少?

图1-42 题1-6图

解:如图所示两个稳压管都处于反接状态起稳压作用所以;当VS1所接得方向改变时,VS1正向导通,相当于短路线,输出电压。

1-7 设硅稳压管VS1与VS2得稳定电压分别为5V与10V,求图1-43中各电路得输出电压U o,已知稳压管得正向压降为0、7V。

图1-43 题1-7图

解:a)两个管子都处在稳压状态

b) 两个管子都正向导通

c)

d)

1-8 设某晶体管3个极得电位分别为V E = -13V,V B = -12、3V ,V C = -6、5V, 试判断此晶体管得类型。

解:本题依照以下思路分析:

1) 基极一定居于中间电位。

2) 按照U BE = 0、2~0、3V或U BE=0、6~0、7V 可找出发射极E,并可确定出锗管或硅管。

3) 余下第三脚必为集电极。

4) 若U CE>0为NPN型管,U CE<0为PNP型管。

说以这就是NPN型得硅管。

1-9 有A、B、C 3只晶体管,测得各管得有关参数与电流如题表1-2所示,试填写表中空白得栏目。

电流参数

管号

54、5

A 1 0、982 18 2 111 0、

982

B 0、4 0、397 3 1 132、3 0、99 132、3

19、6

C 0、6 0、571 29 0、922 19 0、

952

解:I E C B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1-6)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与电流I CBO集电极-发射极间得反向饱与电流I CEO

I CEO与I CBO有如下关系, I CEO=(1+)I CBO

1-10 根据图1-44中已标出各晶体管电极得电位,判断处于饱与状态得晶体管就是( )。

图1-44 题1-10图

解:处于饱与区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所以处在饱与状态得晶体管就是a。

1-11 放大电路如图1-45所示,设晶体管β=50,R C=1、5k ,U BE=0、6V,为使电路在可变电阻R P=0 时,晶体管刚好进入饱与状态,电阻R应取多少?

图1-45 题1-11图

解:此时

分析:此题目考得就是晶体管工作状态得判别,注意此题所说得晶体管处在临界饱与得状态,即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十章课后答案

判断图中各个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解:a )PNP 型,有偏置电阻,电容极性正确,电压极性正确,可以放大 B )NPN 型,电压极性正确,电容极性正确,但无集电极电阻,无法将集电极的电流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无法实现电压放大 C )能,但无发射极电阻,无法稳定静态工作点 D )输入信号被短路,集电结正偏,无法实现放大 如图,V U CC 12 =,Ω=k R C 2,Ω=k R E 2,Ω=k R B 300,晶体管的50=β。电路有两个输出端。试求1)电压放大倍数i o u U U A &&11=和i o u U U A &&11= 2)输出电阻1o r 和2o r

解:先求静态值 mA I A R R U I U I R I R U I R I R V U E B E CC B BE B E B B BE E E B B CC 53.130)1()1(12=?=++≈? +++=++==μββ Ω=++=k I r B be 07.126) 1(200β 画出等效微变电路 1)197.0)1(-11-≈-=++==E B be B C B i o u R I r I R I U U A &&&&&ββ 1)1()1(22≈+++==E B be B E B i o u R I r I R I U U A &&&&&ββ 2)Ω==k R r C o 21 Ω== 4.212βbe o r r

如图所示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已知V U CC 24 =,Ω=k R C 3.3,Ω=k R E 1.5,Ω=k R B 331,Ω=k R B 102,Ω=k R 5.1L ,晶体管的66=β,并设0S ≈R 。1)试求静态值CE B C U I I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计算晶体管的输入电阻;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5)计算放大电路输出端开路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6)估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直流通路如下 V U R R R V CC B B B B 58.52 12=+= V R I R I U mA I A I mA R U V I I C C E E CC C B E BE B B E 34.6U 66.3,5572.3)1(CE =--===?=-= +=μβ 2)微变等效电路 3)Ω=++=k I r B be 70.626 )1(200β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 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 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 220/(R2+315)=0.7A , 得R2≈0Ω. 1.4.9(1)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 c U /10=0.016V. 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 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 220/(R2+315)=0.7A , 得R2≈0Ω. 1.4.9(1)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c U /10=0.016V.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A ) (C ) (C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B) (B) B 基本题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380/(2110/8+R)=8/110,所以R ≈Ω,W R =(8/110)2×≈20W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解:220/(R1+315)=,得R1≈314Ω. ~ 220/(R2+315)=, 得R2≈0Ω. 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10)≈. 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 并联R2后,P=200*50=10KW. I3=I1+I2=uA ,I4=I5-I3=,I6=I2+I4=uA.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解: a U =1U =16V,b U =<[(45+5) ≈]+45>×16/<[(45+5) ∥] ∥+45>≈. c U = (45+5)∥×b U /总R ≈b U /10=,同理d R ≈c U /10=. ~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 所以输出范围为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九章课后答案

9.2.4 如图所示各电路图中,V E 5=,tV u i ωsin 10=,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0u 的波形 解:首先分析二极管的两个状态: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根据状态,正向导通时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其正向压降,反向截止时相当于开路;最后分析输出电压 a ) 二极管正极接正弦电压,负极接直流5V ,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导通, V u 5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截止,i u u =0 b ) 二极管正极接5V 直流电压,负极接正弦电压,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导 通,i u u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截止,V E u 5 0== c ) 二极管正极接5V 直流电压,负极接正弦电压,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导 通,V u 5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截止,i u u =0 d ) 二极管正极接正弦电压,负极接直流5V ,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导通, i u u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截止, V u 5 0=

9.3.4 有两个稳压管其稳压电压分别为和,正向压降都是,如果要得到,3V,6V,9V和14V 几种稳定电压,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连接?画出各个电路 解:理解稳压二极管的三个状态,正向导通时两端电压为正向压降;若反向电压小于稳压电压,则处于反向截止状态,相当于开路;反向电压大于稳压电压,则处于稳压状态,两端电压为稳压电压。 设DZ1稳压电压为,DZ2稳压电压为。

9.4.10 如图所示各个电路,试问晶体管处于何种工作状态 解:首先看清楚晶体管类型,NPN 还是PNP ,CBE 极各在哪一端,电阻分别是什么电阻 方法一:定性判断,a 中B C E E >,0>B E ,放大状态;b 中B C E E =,0>B E ,非放大非截止,可能是饱和;c 中0=-=B B BE B B I mA R U U I 24.0,饱和状态 c )mA R U I O CC C 12=≈ ,饱和时基极电流mA I I C B 3.0=='β,此时基极电流mA R U U I B BE B B 33.0-=-= ,为负数,截止状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路元器件都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相比第二版删去了一些与当前实际应用不相符的内容,增加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电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各章的课后拓宽题部分,基本都增加了一些针对本章知识点的实用电路,通过对这些实际电路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以致用。 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本章主要对课后习题做了相关修改,增加了基尔霍夫定律、电阻串并联这两部分的习题,这两部分是后续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但将原习题1.8.1关于叠加原理的选择题删掉了,整个第一章中只有一道关于叠加原理的大题,建议适当增加几道叠加原理的选择题。 2、1.9小节“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原来的题目为“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这一小节开头的地方,定义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比上一版更清晰,但是把上一版中的理想电压源外特性曲线这个图删掉了,建议加上这个图,能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不同之处。同样电流源外特性曲线也是如此。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1、2.4小节中新增加了功率三角形的概念,指出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加上功率三角形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2、P85页下面注释,“何如”错误,应改为“比如”或“例如”。 3、2.7小节功率因数的提高,增加了实用日光灯电路例子,进一步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点。 4、2.8小节,新增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0以及相量之和等于0(p89),建议增加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有效值之和不等于0,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第三章(磁路和变压器) 只是在课后习题有所变动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4.5 有一由RLC 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已知Ω=10R ,H L 4.311= ,F C μ3140 106 =。在电容元件的两端并联一短路开关S 。1)当电源电压为220V 的直流电压时,试分别计算在短路开关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I 及各元件上的电压R U ,L U ,C U ;2)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时,试分别计算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流及各电压的有效值 解:1)电源电压为直流时 短路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 由于输入为直流,感抗0==L X L ω,0=L U V U R 220=,22A == R U I R 短路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C X ,电路断开0A =I ,0==L R U U , 220V =C U , 2)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可知314=ω 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感抗Ω== 10L X L ω,A 2112 2 =+= L X R U I V I U L L 2110X == V I U R R 2110X == 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容抗Ω== 101 C X C ω,感抗Ω==10L X L ω 22A ) (2 2 =-+= C L X X R U I V I U L L 220X == V I U R R 2110X == V I U C C 2110X == 本题要点:电阻电容电感性质,电容隔直通交,电感阻交通直;相量计算

2.4.10 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为V t u )20314(sin 2220 +=, A t i )33-314(sin 24.4 =,试求此二端网络由两个元件串联的等效电路和元件的 参数值,并求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以及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解:由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可知,电压超前电流,为感性电路 Ω=== 504 .4220I U Z 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53)(-33-20==? 6.053cos = Ω===3053cos 50cos ?Z R Ω===4053sin 50sin ?Z X L 有功功率W UI P 8.5806.0*4.4*220cos ===? 无功功率ar 4 .7748.0*4.4*220sin V UI Q ===? 本 题 要 点 : i u C L C L I U Z R X X X X j R Z ???∠∠=∠=-∠-+=+=arctan )(R )X -(X 22C L 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九章)

A、选择题 9.1.1 (3) 9.2.1 (2) 9.2.2 (2) 9.3.1 (1) 9.3.2 (1) 9.4.1 (1) 9.4.2 (2) 9.4.3 (3) 9.4.4 (2) 9.4.5 (1) 9.4.6 (3) 9.4.7 (2) B、基本题 9.2.3 当 Ui ≥ 5 时,D导通,则 Uo = Ui ; 当 Ui < 5 时,D截止,则 Uo = 5 v. 9.2.4 (a)图:当Ui ≥ E时,D导通,则Uo = E = 5 v。 当Ui < E 时,D截止,则 Uo = Ui。 (b)图:当 Ui ≤ E 时,D导通,则Uo = Ui; 当 Ui > E时,D截止,则Uo = E = 5 v。 (c)图:当 Ui ≤ E 时,D导通,则Uo = 5 v; 当 Ui > E时,D截止,则Uo = Ui。

(d)图:当 Ui < E 时,D截止,则Uo = E = 5 v; 当 Ui > E时,D导通,则Uo = Ui。 9.2.5 (a)图:当 Ui ≥ 0 时,D导通,则Uo = Ui; 当 Ui < 0 时,D截止,则Uo = 0。 (b)图:当 Ui ≥ 0 时,D导通,则Uo = o; 当 Ui < 0 时,D截止,则Uo = Ui。 9.2.6 (1)U A = U B= 0 时,D A、D B导通,则 V y = 0,I Db= I Db= (1/2) I R= mA,I R=12/R=3mA。 (2)U A=3v,U B=0时,D A截止,D B导通,则V y=0,I DB=I R=12/R= 3mA,I DA = 0。 (3)U A=U B=3v时,D A、D B同时导通,则U Y=3v,I R=(12-3)/R=,I DB=I DA=(1/2)I R=。

电工学简明教程答案

A选择题 (A)(C) (C) (B) (B) (B) (B) (B)(B) (B) (B) (B) (B) (B) (B) B基本题 (1)略(2)元件1和2为电源,元件3, 4和5为负载 (3) (-560-540+600+320+180) *w=0 平衡 380/(/8+R)=8/110 ,所以R~, W=( 8/110 )X~ 20W 电阻R=U/I=6/50*=120,应选者(a)图. 解:220/ ( R1+315 =,得R1" 314. 220/ (R2+315 =,得R2"0. 并联R2前,I1=E/( +2R+)=220/ (++10)~ . 并联R2 后,l2=E/(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仁(2R+)*I1=216V. 并联R2后,U2=( / )*I1=200V,U1=2R+ // =210V. (3)并联R2前,P=212*=. 并联R2 后,P=200*50=10KW. 13=11+12= u A, 14=15-13= ,I6=I2+I4= u A.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断开还是闭合=//( +)/( +) =200. 解:==16V,= V[(45+5) ?]+45 >x 16/ V[(45+5) // ] // +45>~ . //X / ?/10=,同理?/10=.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R1+RP / (R1+RP+R2?.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R2*/ (R1+RP+R2?. 所以输出范围为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 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 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1上的电流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U单独作用: ②I s单独作用:分流 「R4 稩1*2 4“ 114稩S A R4 R1 (R2//R3) 1 1 0.5 5 (45+5) 解I;U1 R1 (R2//R3) R4 11 -A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九章)

A、选择题 9.1.1 (3)9.2.1 (2)9.2.2 (2)9.3.1 (1) 9.3.2 (1)9.4.1 (1)9.4.2 (2)9.4.3 (3) 9.4.4 (2)9.4.5 (1)9.4.6 (3)9.4.7 (2) B、基本题 9.2.3 当Ui ≥ 5 时,D导通,则Uo = Ui ; 当Ui < 5 时,D截止,则Uo = 5 v. 9.2.4 (a)图:当Ui ≥ E时,D导通,则Uo = E = 5 v。 当Ui < E 时,D截止,则Uo = Ui。 (b)图:当Ui ≤ E 时,D导通,则Uo = Ui; 当Ui > E时,D截止,则Uo = E = 5 v。 (c)图:当Ui ≤ E 时,D导通,则Uo = 5 v; 当Ui > E时,D截止,则Uo = Ui。 (d)图:当Ui < E 时,D截止,则Uo = E = 5 v; 当Ui > E时,D导通,则Uo = Ui。 9.2.5 (a)图:当Ui ≥ 0 时,D导通,则Uo = Ui; 当Ui < 0 时,D截止,则Uo = 0。 (b)图:当Ui ≥ 0 时,D导通,则Uo = o; 当Ui < 0 时,D截止,则Uo = Ui。 9.2.6 (1)U A = U B = 0 时,D A、D B导通,则V y = 0,I Db = I Db= (1/2) I R=1.5 mA,I R=12/R=3mA。 (2)U A=3v,U B=0时,D A截止,D B导通,则V y=0,I DB=I R=12/R= 3mA,I DA = 0。 (3)U A=U B=3v时,D A、D B同时导通,则U Y=3v,I R=(12-3)/R=2.25mA,I DB=I DA=(1/2)I R=1.125mA。 9.2.7 (1)Ua=6v,Ub=0时,DA导通,DB截止,则Vy=(10v*9k)/(1k+9k)=9v,I Db=0,I DA=10v/(1k+9k)=1mA。 (2)Ua=6v,Ub=5.8v时,D A、D B导通,则Vy=(5.8v)/(1k+9k)*9k=5.22v,I R=5.22/9k=0.58mA,I DB=0.58mA,I DA=(6-5.22)/1k=0.78mA。 (3)U a=U b=5v时,D A、D B都导通,则V y=(5*9k)/(9k+1k)=4.5v,I R=4.5/9k=0.5mA,I DA=I DB=0.5mA。 9.3.3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十章课后答案

10.2.10 判断图中各个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解:a )PNP 型,有偏置电阻,电容极性正确,电压极性正确,可以放大 B )NPN 型,电压极性正确,电容极性正确,但无集电极电阻,无法将集电极的电流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无法实现电压放大 C )能,但无发射极电阻,无法稳定静态工作点 D )输入信号被短路,集电结正偏,无法实现放大 10.2.12 如图,V U CC 12=,Ω=k R C 2,Ω=k R E 2, Ω=k R B 300,晶体管的50=β。电路有两个输出端。试求1)电压放大倍数i o u U U A 11=和i o u U U A 11= 2)输出电阻1o r 和2o r

解:先求静态值 mA I A R R U I U I R I R U I R I R V U E B E CC B BE B E B B BE E E B B CC 53.130)1()1(12=?=++≈? +++=++==μββ Ω=++=k I r B be 07.126) 1(200β 画出等效微变电路 1)197.0)1(-11-≈-=++==E B be B C B i o u R I r I R I U U A ββ 1)1()1(22≈+++==E B be B E B i o u R I r I R I U U A ββ 2)Ω== k R r C o 21 Ω==4.212β be o r r

10.3.4 如图所示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已知V U CC 24=,Ω=k R C 3.3,Ω=k R E 1.5,Ω=k R B 331,Ω=k R B 102,Ω=k R 5.1L ,晶体管的66=β,并设0S ≈R 。1)试求静态值CE B C U I I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计算晶体管的输入电阻;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5)计算放大电路输出端开路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6)估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直流通路如下 V U R R R V CC B B B B 58.52 12=+= V R I R I U mA I A I mA R U V I I C C E E CC C B E BE B B E 34.6U 66.3,5572.3)1(CE =--===?=-= +=μβ 2)微变等效电路 3)Ω=++=k I r B be 70.626 )1(200β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 A选择题 2.1.1(2) 2.2.1(2) 2.2.2 (1) 2.3.1(1) 2.3.2(3) 2.4.1(2) 2.4.2(3) 2.4.3(2) 2.4.4(1) 2.5.1(2)(4) 2.5.2(1) 2.7.1(1) 2.8.1(3) 2.8.2(2) 2.8.3(3) 2.8.4(3) B基本题 2.2.3 U=220V,, U=220V =V 2.2.4V 2.4.5 (1)220V交流电压 j2∏ fL 第2.2.2题

(2)U=220v 2.4.6= = L=40(H) 2.4.7 2.4.8 I===27.7(mA) λ= 2.4.9 W= wL=314*1.65=518.1 I===0.367(A) Z= w λ= P= Q= w

*=0.588(v) 2.5.3 (a) (b) (C) (d) (e) 2.5.4 (1) (2) 为电阻时, (3)为电容时, 2.5.5令, I2= =11< A I=I1+I2=11 P=UIcos 2.5.6 i1=22 i2= A2表的读数 I2=159uA A1表的读 数 I1=11 U比I超前所以R=10(L=31.8mH I=I1+I2=11 A读数为11 2.5.7 (a) Zab= (b) Zab= 2.5.8 (a) I==1+j1 (b) I= 2.5.9(A)Us=(-j5)*I=5-j*5 (b) Us=5*Is+(3+4j)*I=130+j*75 解:==0.707< U=(2+j2)*I+Uc=j2+1

令Ubc=10<则== UR=RI=5j=5

电工学简明教程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任何一个完整的电路都必须有 电源 、 负载 和 中间环节 3个基本部分组成。具有单一电磁特性的电路元件称为 理想 电路元件,由它们组成的电路称为 电路模型 。电路的作用是对电能进行 传输 、 分配 和 转换 ;对电信号进行 传递 、 存储 和 处理 。 2.反映实际电路器件耗能电磁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电阻 元件;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磁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电感 元件;反映实际电路器件储存电场能量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是 电容 元件,它们都是无源 二端 元件。 3.电路有 通路 、 开路 和 短路 三种工作状态。当电路中电流 0R U I S = 、端电压U =0时,此种状态称作 短路 ,这种情况下电源产生的功率全部消耗在 内阻 上。 4.从耗能的观点来讲,电阻元件为 耗能 元件;电感和电容元件为 储能 元件。 5.电路图上标示的电流、电压方向称为 参考方向 ,假定某元件是负载时,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元件的电流方向应为 关联参考 方向。 6.表征正弦交流电振荡幅度的量是它的 最大值 ;表征正弦交流电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的量是 角频率ω ;表征正弦交流电起始位置时的量称为它的 初相 。三者称为正弦量的 三要素 。 7.电阻元件上任一瞬间的电压电流关系可表示为 u = iR ;电感元件上任一瞬间的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 dt di L u =L ;电容元件上任一瞬间的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 dt du C i C C =。由上述三个关系式可得, 电阻 元件为即时元件; 电感 和 电 容 元件为动态元件。 8.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流为5A ,电阻为30Ω,感抗为40Ω,容抗为80Ω,那么电路的阻抗为 50Ω ,该电路为 容 性电路。电路中吸收的有功功率为 450W ,吸收的无功功率又为 600var 。 9.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指的是 PN 结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阻断的特性 。 10.硅晶体管和锗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其发射结电压U BE 分别为 0.7 V 和 0.3 V 。 11.晶体三极管有两个PN 结,分别是 发射结 和 集电结 ,分三个区域 饱和 区、 放大 区和 截止 区。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是 放大状态 、 饱和状态 和 截止状态 。 12.一个NPN 三极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偏,则此三极管处于 饱和 状态;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偏时,此三极管处于 截止 状态;当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为 放大 状态。 13.物质按导电能力强弱可分为 导体 、 绝缘体 和 半导体 。 14.本征半导体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形成的是 P 型半导体,其多子为 空穴 。 15.某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是:V 1=2V ,V 2=1.7V ,V 3=-2.5V ,可判断该三极管管脚“1”为 发射 极,管脚“2”为 基 极,管脚“3”为 集电 极,且属于 锗 材料 PNP 型三极管。 16.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物质制造的 面 接触型 硅 二极管,工作在特性曲线的反向击穿 区。 17.放大电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发射 结正偏; 集电 结反偏。 18.射极输出器具有 电压放大倍数 恒小于1、接近于1,输入信号 和 输出信号 同相,并具有输入电阻 高和 输出电阻 低的特点。 19.放大器输出波形的正半周削顶了,则放大器产生的失真是 截止 失真,为消除这种失真,应将静态工作点 上移 。 20.放大电路有两种工作状态,当u i =0时电路的状态称为 静态 态,有交流信号u i 输入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 动 态 态。在 动态 态情况下,晶体管各极电压、电流均包含 直流静 态分量和 交流动 态分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越 大 , 就越能从前级信号源获得较大的电信号;输出电阻越 小 ,放大器带负载能力就越强。 21.理想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虚短”指的是 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两点电位相等,在没有短接的情况下出现相当于短接时的现象。 22.将放大器 输出信号 的全部或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回送到输入端,这部分信号叫做 反馈 信号。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减小,放大倍数也减小的反馈,称为 负 反馈;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增加,放大倍数也增加的反馈,称为 正 反馈。放大电路中常用的负反馈类型有 并联电压 负反馈、 串联电压 负反馈、 并联电流 负反馈和 串联电流 负反馈。 23.若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则必须在电路中引入 负 反馈;若要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则必须在电路中引入 开环 或者 正 反馈。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是 输入电流 等于零和 输出电阻 等于零;工作在非线性区的特点:一是输出电压只具有 高电平、低电平两种稳定 状态和净输入电流等于 零 ;在运算放大器电路中,集成运放工作在 线性 区,电压比较器集成运放工作在 非线性 区。 24.集成运放有两个输入端,称为 同相 输入端和 反相 输入端,相应有 同相输入 、 反相输入 和 双端输入 三种输入方式。 25.放大电路为稳定静态工作点,应该引入 直流 负反馈;为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应该引入 串联 负反馈;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应该引入 电压 负反馈。 26.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时有两个重要特点是“虚短”和 “虚断” 。 二、判断题: 1.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错) 2.电阻、电流和电压都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错) 3.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因此电路中有电压必有电流。(错)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九章课后答案

9.2.4 如图所示各电路图中,V E 5 =,tV u i ωsin 10=,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0u 的波形 解:首先分析二极管的两个状态: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根据状态,正向导通时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其正向压降,反向截止时相当于开路;最后分析输出电压 a ) 二极管正极接正弦电压,负极接直流5V ,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导通, V u 5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截止,i u u =0 b ) 二极管正极接5V 直流电压,负极接正弦电压,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导通,i u u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截止,V E u 5 0== c ) 二极管正极接5V 直流电压,负极接正弦电压,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导通,V u 5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截止,i u u = 0 d ) 二极管正极接正弦电压,负极接直流5V ,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导通, i u u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截止, V u 50=

9.3.4 有两个稳压管其稳压电压分别为5.5V和8.5V,正向压降都是0.5V,如果要得到0.5V,3V,6V,9V和14V几种稳定电压,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连接?画出各个电路 解:理解稳压二极管的三个状态,正向导通时两端电压为正向压降;若反向电压小于稳压电压,则处于反向截止状态,相当于开路;反向电压大于稳压电压,则处于稳压状态,两端电压为稳压电压。 设DZ1稳压电压为5.5V,DZ2稳压电压为8.5V。

电工学简明教程复习资料

1、什么是电路?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2、它--------------------------------是为了某种需要有某些电工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组合 3、求流经CD的电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4、负载电阻R为4.4 5、5 6、 7、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某一结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由此结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第一章正弦电流电流 1、正弦电流的三要素:频率(或周期)、幅值(或有效值)和初相位 2、正弦电流电幅值有效值的关系:U=Um/根号2 3、正弦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在正弦交流电流电中根据热等效原理,定义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为其瞬时值在一个周期内的方均根值。 4、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初相位的定义和含义:正弦量可表示为i=I m sinωt或i=I m sin(ωt+ψ),两式中的角度ωt和ωt+ψ称为正弦量的相位角或相位。含义:反映出正弦量变化的进程。T=0时的相位角称为初相位角或初相位。

5、正弦交流电相位差的含义: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角之差或初相位角之差,称为相位角差或相位差。用fai。。(打不出来)表示 6、 7、三相交流电中,什么是相电压?什么是线电压? 三相交流电路中每相始端与末端间的电压,即相线与中性线间的电压叫相电压;任意两端间的电压,即两相线间的电压叫线电压。 8、三相交流电中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线电压和相电压都是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相位互差120°的三相对称电压,线电压在相位上比相应的相电压超前30°。大小关系:U L=根号3倍的U P 9、P93{例题2.8.1} 10、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时,中线的作用是什么?负载对称时,各相负载电流相等吗?负载不对称时,各相负载电流相等吗?中线有无电流? 11、负载不对称时,若中线存在,各相负载的电压是否对称?各相的电流是否相等? 12、负载不对称时,若中线不存在,各相负载的电压是否对称?各相的电流是否相等? 13、三相交流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间的位相差为多少? 14、负载联成三角形时,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5、负载联成三角形负载对称时,线电流和相电流间的相位差是多少? 16、P96{例题 2.8.4} P100 2.1.1 2.2.1 2.3.1 2.3.2 P102 2.1.2 2.2.4 2.4.7 P106 2.8.5(1) P107 2.8.8(1)(2) 2.8.9 (1) 第三章磁路和变压器 1、P121{例题3.3.1} 2、P130 3.3.3 3.3.5 3.3.8 第四章电动机 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旋转磁场是怎么产生的?(P136图4.2.2下部文字) 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如何改变旋转磁场的方向? 4、P168 4.2.1 4.2.2 第九章半导体器件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 主编) 习题 A 选择题 2.1.1 (2) 2.2.1 (2) 2.2.2 (1) 2. 3.1 (1) 2.3.2 (3) 2. 4.1 (2) 2.4.2 (3) 2.4.3 (2) 2.4.4 (1) 2. 5.1 (2)(4) 2.5.2 (1) 2.7.1 (1) 2.8.1 (3) 2.8.2 (2) 2.8.3 (3) 2.8.4 (3) B 基本题 2.2.3 U=220V, , U=220 V = V 2.2.4 V 2.4.5 (1)220V 交流电压 (2)U=220 v 2.4.6 = = L=40(H) 2.4.7 j2∏fL U=380V,I=30mA 第2.2.2题

2.4.8I===27.7(mA) λ= 2.4.9W=wL=314*1.65=518.1I===0.367(A) 2.4.10 Z= w λ=P=Q= w 2.4.11 *=0.588(v) 2.5.3(a) (b) (C) (d) (e) 2.5.4(1) (2) 为电阻时, (3)为电容时, 2.5.5令, I2= =11< A I=I1+I2=11P=UIcos 2.5.6 i1=22i2= A2表的读数I2=159uA A1表的读数I1=11 U比I超前所以R=10(L=31.8mH I=I1+I2=11 A读数为11 2.5.7(a) Zab= (b) Zab=

2.5.8 (a) I==1+j1 (b) I= 2.5.9(A)Us=(-j5)*I=5-j*5 (b) Us=5*Is+(3+4j)*I=130+j*75 2.5.10解:==0.707< U=(2+j2)*I+Uc=j2+1 2.5.11 令Ubc=10<则== UR=RI=5j=5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之欧阳语创编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 2.1(B) 1.1 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 220/(R2+315)=0.7A , 得R2≈0Ω. 1.4.9(1)并联R2前,I1=E/( 0 R +2R e + 1 R )=220/ (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 0 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 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 R ∥ (1R +3 R )∥(2R +4R )=200 .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 [(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 R ≈b U /10=0.16V ,同理d R ≈c U /10=0.016V. 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 1.7.1 解:等效电路 支路电流方程:IL=I1+I2 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8-3习题解答A选择题 .1.1有一准确度为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程 8 为50 V,如用来测量实疼值为25 V的电压时,则相 对测量误差为()。 (1) 士0. 5⑵士2% (3) 士0. 5% 【解1⑵ 8.1.2有一电流表,其最大量程为30A。今用 来测量20 A的电流时,相对衡量误差为±1. 5%,则 该电流表的准确度为()。 (1)1级(2)级(3)级 【解】⑴ 8.1.3有一准确度为 2.5级的电压表,其最 大量程为100 V,则其最大基本误差为()。 (1) ±2. 5 V (2) ±2.5(3)±2. 5% 【解】⑴

8.1.4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 使被测值()。 小于满标的-"半左右 ⑵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 (3)不超过满标值即可 【解】⑵ 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交流电压的()。 (1)平均值(2)有效值(3)最大值【解】 (2) *2-2测量交流电压时,应用()。 _(1)磁电式仪表或电磁式仪表

8. 在多量程的电压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倍压器面值 ( )o o (2) 电磁式仪表或电动式仪表 (3) 电动式仪表或磁电式仪表 L 董程的电流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分流器的阻值( (1)愈大(2)愈小 【解】⑵ 8.4.1 (1)愈大(2)愈小(3 ) 不变 【解】⑴ 8.6.1 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通常采用()来测量三相功率。 (1)两功率表法(2)三功率表法(3) 一功率表法 【解】⑴ 基本题 8.1. 5电源电压的实际值为220 V ,今用准确度为 1. 5级、满标值为250 V 和准确度为级、满标值为500 V 的两个电压表去测量,试问哪个读数比较 准确 【解】用级、250 V 电压表测量: 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1. 5% X 250 75 V 相对测量误差 r =^^X 100% = 士 % 用级、500 V 电压表测量: 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X 500 V= 士5 V 相对测量误差 r =_|x i 00% = ±% 显然,前者较为准确。可见选用仪表时,不能只看准确度的高低,还要选用 合适的量程 8. 1.6用准确度为 2. 5级、满标值为250 V 的电压表去测量110 V 的电 压,试问相对测鳗误差为若干如果允许的相对测量误差不应超过5%,试确定 这只电压表适宜于测量的最小电压值。 【解】可能产生的 最大基本误差为 厶士 2. 5% X 250 V = 士 6. 25 V 相对测娥误差为 如允许相对测I *误差不超过土 5%,适于测量的最小电压值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