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My cat, who believes that I’m a fool, enjoys tormenting me.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001。

2、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19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续编)(10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10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外语教学法丛书(20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剑桥英语教师丛书(20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二、交际能力与交际英语教学

Chomsky

Competence /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Hyme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a competence “when to speak, when not, and as to what to talk about with whom, when, where, in what manne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that aspect of our competence that enables us to convey and interpret messages and to negotiate meanings interpersonally within specific contexts.

1、交际能力的四个参数

(1)可能性程度(degree of possibiblity): 指某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东西(如个人在特定语言社团中关于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知识);(2)可行性(feasibility)程度: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语言容量(如个人的记忆和认知);(3)合适性(appropriateness)程度:指交际中言语行为的得体表达(如对交际背景、目的、常规、参加者等因素的合理考虑);(4)出现性(performance)程度:指交际中言语行为是否可行(如在可能、可行、和合适的情况下是否可做)。

2、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

(1) 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包括语音、词法、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它所涉及和注重的是正确理解和表达话段(utterance)的字面意义所需要的知识;

(2)社交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涉及的是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这种规则指在人际交际中合适理解和使用话语的方式;

(3) 语言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的交际策略,这种能力主要用来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等所导致的交际中断;

(4)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考虑的是话语规则和在话语中组织句子和话段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能力与语法能力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指在超句平面上组织句子(话段)以及考虑句际关系的能力,而后者指句平面上谴词造句的能力。

3、培养交际能力的三个平面

语言教学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结构---- 分析(structural-analytic)方法:Focus on language (formal features)

a. structural control;

b. material simplified structurally;

c. mainly structural practice

(2)功能---- 分析(functional-analytic)方法: Focus on language (discourse features)

a. discourse control;

b. material simplified functionally;

c. mainly discourse practice

(3)非分析或经历(non-analytic or experiential)法:

Focus on the use of language

a. situational or topical control;

b. authentic language;

c. free practice

三、Krashen和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习得与学知的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ubconscious

process … The resul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cquired competence, is also subconscious. Other ways of describing acquisition include implicit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and natural learning. In non-technical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picking-up”a language. 习得就是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似的学习过程。

Language learning: We will use the term “learning” to refer to conscious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knowing the rules, being aware of them, and being able to talk about them. In non-technical terms, learning is “knowing about”a language, known to most people as “grammar”, or “rules”. Some synonyms include formal knowledge of a language, or explicit learning. 学知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明确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即“语法”。

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但并不排斥学知的作用。

(2)语法检测the Monitor Hypothesis

(3)自然习得顺序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4)输入语the Input Hypothesis

The input hypothesis runs counter to our usual pedagogical approach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 Hatch has pointed out, our assumption has been that we first learn structures, then practice using them in communication, and this is how fluency develops. The input hypothesis says the opposite. It says we acquire by “going for meaning”first, and as a result, we acquire structure!”“…humans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 ----- by understanding message, or by 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input’”

Comprehensible input是指稍微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大量反复出现的输入语。例如,

将学生的现有的外语水平定为i, 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语应具有i+1的水平,而不应该停留在原水平上。

具体内容概括为四点。

a. 输入语与习得联系紧密,而与学知无关。

b. 人们习得语言是靠理解含有稍微超出他们现有水平的实际语言,而且这种实际语言一定要易懂并含有i+1的语言结构。

c. 如果交流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输入语量多而又易懂,那么i+1的结构也就自然地学会了。

d. (语言)再生能力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逐渐地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形成的。

(5)心理障碍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影响学生习得语言的几个心理因素:

a.动力。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反之,则收效甚微。

b.自信心。那些比较自信,自我感觉良

的学生在学习中进展较快。

c.顾虑。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顾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输

入语。

Summary:

a.Acquisi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earning.

b.In order to acquire, two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The first is comprehensible (or even better, comprehended) input containing i+1, structures a bit beyond the acquirer’s current level, and second, a low or weak affective filter to allow the input “in”.

四、语境研究与外语教学

(1) John’s book

另一种语境概念---- 动态语境(dynamic context)

Context is dynamic, not a static concept: it

is to be understood as the continually changing surroundings.

A dynamic context is an environment that is in steady development, prompted by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of the people engaged in language use.

(2) Jacob: Do you know the way back to the dining hall? We can go in my car.

Mark: Oh, I thought you did n’t know the way to the campus.

Jacob: I thought you didn’t know.

Clearly, Mark takes Jacob’s utterance not as a ‘real”question, but as a “pre-request”for information.

与语境有关的几种理论:

(1)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与“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

Grice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包括4条准则: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 说的话应当包含当前交际目的所需的信息内容,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内容),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 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要说你认为是虚假的话,不要说你缺乏证据的话),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 要有关联)和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的表达,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条理)。

e.g.

(i) a. Getting married and having a child is better than having a child and getting married.

b. Having a child and getting married is better than getting married and having a child.

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的例子:

(ii) a. A: Where does John live?

B: He lives in London.

b. I am John Smith from London, 28, unmarried.

(iii) Doorman: I need to see your ID, it’s the rule

Inger: But I left it back at the hotel.

Doorman: Sorry ma’am, then I can’t let you in.

Inger: But I’m twenty-nine and the mother of four!

Doorman: Yes, and I’m the pope’s grandfather and have six kids.

(iv) Oh, quite well, I think; he likes his colleagues, and he hasn’t been to prison yet.

(v) A: 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

B: Okey, but I veto I-C-E-R-E-A-M-S.

(2)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

如果在一特定语境中,对一句话的解释会容许听话人得出某种结论,这种结论既不能单独从语境中得到,也不能单独从这句话本身得到,那么,这句话就被认为具有某种语

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

(vi) They all do.

(vii) A: How many of your friends want to come to supper tonight?

B: They all do.

话语必须与语境一起产生语境效果,在交际中才是相关的。一般地说,说话人总是相信他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听话人最为相关,即让听话人花费最小的力气就能语境和说话人的话获得说话人所欲传递的信息。

(viii) A: If Ann is here, the party will be a success.

B1: Ann is here.

B2: Ann has come by car.

这就是所谓“关联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3) Sinclair的自然性理论

并不是每个合乎语法、语义正确的句子都具有同等的交际作用。一个句子在交际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与语境的结合能力决定的。

(ix) a. I have a face.

b. I have a nice face.

(x) I have a nice face, so they don’t bug(打扰)me.

语境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a. 应该注意句子与语境结合产生的信息

b. 应该重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文化倾向于低语境交际(low-context communication),而在中国则是高语境交际(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人使用英语同英美人交际,尽管句子都合乎语法,但常常不能达到交际的目

的。

(xi) A: Sir?

B. Yes, what is it?

A. My mother is not very well, sir.

B: So?

A: She has to go to hospital, sir.

B: Well, get on with it. What do you want?

A: On Thursday, sir.

B: Bloody hell man, what do you want?

A: Nothing, sir.

c. 应该结合语境讲解语法项目

d.应该让学生学习自然的语言

在外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语法规则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注意各个语言形式经常出现的语境,让学生学习自然的语言。

五、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1)帮助减少课堂上教的与人们实际上

正在使用的语言之间的差距;

e.g. rain cats and dogs

(2)帮助减少课堂上教的与人们实际上正在使用的语言之间的差距;

e.g. rain cats and dogs

(3)发现过去被忽略的语言规律;

e.g. go, run, walk,hand (hand me the book)

(4)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各种语域变体的特点;

e.g. began, started

(5)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一些词语在实际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

e.g. between, among

(6)帮助发现学习者使用语言时的问题。如果按一定条件把学习外语的人们所说的话或所写的东西收集起来,就可以建成一个

学习者语料库(the learner corpus)。

e.g. so, a kind of

英国国家语料库网址:

英国国家词库

[bnc]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 一、起源与流派 认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而心理指的又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结果以及各种感受,研究上述上述现象规律的学科即为心理学。认知之所以被称为高级心理活动,是因为它动用了多种大脑功能,如知觉、注意、回忆、思考、推理、决策……这些认知加工有些是自动化的,有些是刻意的,比如运用知识服务于工作生活显然属于后者。将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再以某种方式展现出来,学术上称为:表征。表征水平的高低往往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认知风格差异从何而来?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经验论主张“环境影响人”,学习的过程理所应当地塑造了人的智力;柏拉图学派主张的先验论则认为:一些认知机能如记忆力,是与生俱来的——即天赋。我们承认天赋的存在,有些人学东西就是快。当年雷军用一年半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学分,1992年在中国还没通网的时候他就开始当黑客了,这履历确实不能单用“学习努力”来解释。 我们现在知道,个人素质和后天学习都很重要,但对认知机制的实证研究,以弄清其怎样发挥作用,还是要诉诸科学实践。事实上,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就是实验心理学。 1 威廉·冯特将一种工程师思维应用到了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上,认为心理状态是由类似化学元素那样的“心理元素”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外界刺激作用于这些元素,产生相应的意识经验,再由被试者口头描述这些经验。这种实验意在探

究心理的基本构成,但无力追究原因,或者冯特认为结构本身即原因,他的学生铁钦纳则用“结构主义”来定义这项工作。 以现在的眼光,结构主义的最大价值是把心理现象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思辨模式,升级为了一种实证学,为后世无数对心理模型的深度理解打下了科学的实验基础。 2 在大西洋对岸,另一种风格的认知研究也正在被一位叫威廉·詹姆斯的美国人建构起来。他生在一个有文学基因的家庭,兄弟亨利·詹姆斯就是一名作家,而威廉·詹姆斯开创一个心理学流派的方式也很特别:写美文——这可以算得上是心理学大V鼻祖了。 冯特的实验意在找到环境刺激与意识经验的对应关系,詹姆斯则对意识的运作机理更感兴趣。在他看来,意识就像一部机器,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都是这部机器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实现某种功能的结果。把心理活动看作一种功能运作,机能主义这一学派便诞生了。 机能主义者的实用性倾向与进化论思想有不少相通之处,像约翰·杜威、爱德华·桑代克都认为心理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更好生存。 相较而言,结构主义者强调对生活场景的剥离,想得到严格的“刺激—反应”关系,必须排除“干扰项”(即控制变量);机能主义者则恰好相反,任何心理活

浅析英语课堂语用学的重要性

浅析英语课堂语用学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以语言学习为基本目的,教师课堂用语显得更为重要.?英语课堂用语不仅扮演着一般课堂用语的基本角色,而且还是英语学习者(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基本素材,所以英语课堂用语的恰当和得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1英语课堂语用失误 英语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的时候就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导致学生负面面子和正面面子受损的FTA。例如:某教师在课堂的复习环节中想让学生朗读一下上次课讲过的课文,于是他对这个同学如是说:“xxx,Please read the text”. 仔细体会这句话,不难发现这个请求的祈使句其实是老师对学生发出的一道命令。我国素来有讲求师道尊严的传统,笔者发现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学生发出指令性的课堂用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然而事实上,从语用实践来看指令性的课堂用语或多或少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压力,令他倍感紧张,该学生也许会想假如读不好肯定免不了老师的斥责或是来自同学的嘲笑。于是,有些学生为了避免斥责或嘲笑,宁可说:“Sorry”.如果长期这样,这位学生可能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逐渐就对英语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甚至缺课。 曾经在一次教学检查座谈会上,有一位学生和笔者谈起英语课上大家不敢发言时说,他们绝大多数同学都想学好英语,也想积极回答问题,可是当看到前面同学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回答了,老师却只说了个“good”,甚至“Not completely right”,自己就顿时失去了那种回答问题的渴望而退缩了。其实他们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希望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褒奖,这样其他同学也很羡慕,自己就很有“面子”。这个教学经历,让笔者深感课堂用语的巨大作用。 2英语课堂语用策略 根据会话含义理论:为保证听话者的正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者就要懂得正面的礼貌策略(positive-politeness strategies),也就是说千方百计让听话者的面子得到尊重。说话者可以通过对听话者的行为和言语表示出认可和赞许,或者尽可能地迎合听话人心意和取悦听话人的言语。这一理论内涵启示使用课堂用语的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尊重,合作和认同.特别是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观点甚至反驳表现出一种共识和欣赏的态度。当然,会话含义理论还表明,说话人除了使用正面的礼貌策略之外还可以使用负面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反面要求和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对方的面子。这也就启示英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生可以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并且给学生更多发挥自我的空间,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不给予直接反驳而是通过旁敲侧击间接的给出评价。 3、结论 英语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的时候,要结合英语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恰当得体地使用课堂用语,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策略,尽可能地在课堂用语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

论文题目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学号 201010301022 7 班级1002 下达 日期 专业方向英语学生季雪芬导师李程 起止 日期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内容: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本文主要讨论了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跨文化交际的某些方面的现象。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Wadsworth, 1981 [6] Fas t Julius Body Language [M].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71 [7]Hall Edward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1959 [8] Leroi-Gourhan Andre. Gesture and Speech [M] London: MIT Press, 1993, 257-325 论文进度安排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 1 选题2013.10.21---11.8 5 完成论文初稿2014.3.23---4.15 2 搜集论文资料2013.11.11---11.29 6 论文修改2014.4.20---4.23 3 撰写提纲2014.2.25---2.28 7 论文定稿2014.4.25---5.3 4 撰写开题报告2014.3.1---3.1 5 8 论文答辩2014.5.5---5.20 任务接受人(签字) 年月日任务下达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注:所有相关表格内的填写内容中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1.25。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教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将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英语教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英语教学更是蓬勃地发展起来。英语学习成了热潮,各种英语课程如雨后春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校内的校外的各级各类学生不下千百万,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怎样,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都需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语言测试也随之产生。可以说有教学就有测试。本文拟就英语测试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观点。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测试离不开英语教学,英语测试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可以说英语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英语教学。在英语课程设计当中,测试的设计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测试是检验课程计划、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质量的步骤与手段,是教学评估的手段之一,也是课程大纲实施的一部分”(夏纪梅,2003)。目的不同,测试的方法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测试:如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学业成就测试(achievement test)、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和编班测试(placement test)等。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的语言能力而设计的,设计者不管被试者学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的课程的内容或目标,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成就测试与所学的课程直接相关,目的是看学习者是否取得了进步,以及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诊断性测试是为了证实被试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编班测试,顾名思义,是为了把学生按不同的水平分为不同的班级。除了上述分类,考试还可以依不同的标准做不同的分类。另外,托福考试、雅思考试、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A、B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都属于英语语言测试范畴。 在这些测试中,绝大多数测试都是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它们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反拨作用(backwash)(Arthur Hughes 2000)。实际上,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这种反拨作用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Arthur Hughes认为这种反拨作用即可以是有道理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学生以为考试是重要的,那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为考试做准备的活动就会处于支配地位。如果考试的内容与测试的技巧与原来的教学内容不相关或相关很少,就会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和测试十分重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领导科学与艺术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4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领导科学与艺术》试卷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闭卷考试 2.试卷满分100分 姓名:专业:得分: 1、 选择题(3*8,共计24分) 1、下列不属于执行力障碍的是? A领导不力 B管理不当 C文化和谐 D团队障碍 2、下列不人力资本的特点的是? A高附加值性 B边际收益递减 C能动性 D不可替代性 3、下列不属于用人误区表现的是? A任人唯贤 B任人唯亲 C任人唯派 D任人唯全 4、提出激励过程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的是? A 洛克 B 亚当斯 C斯金纳 D赫西 5、提出激励过程中的公平理论的是。 A弗卢姆 B亚当斯 C麦克里兰 D赫西 6、下列不属于授权的基本原则的是。 A权、责、利相互独立原则 B授权有度原则 C注重成效原则 D及时授权原则 7、下列不属于决策力特点的是? A 固定性 B 果断性 C风险性 D广泛性 8、下列不属于执行力特点的是? A态度上果断 B时间上快捷 C方向上虚无 D效益上优先 2、 名词解释(4*56,共计24分) 1、成见效应 2、月光效应

3、情绪管理能力 4、沟通 3、 简答题(5*8,共计40分) 1、领导者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试分析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 3、人际关系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和具有的特点有哪些? 4、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说服和谈判的技巧有哪些? 4、 论述题(12分) 请结合事例分析领导者人文素养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 1-5 CBAAB 6-8AAC 二、名词解释 1、成见效应,指在以往的直觉印象和认识定势的基础上,领导者很难改变对某人的固定看法。 2、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却可以借助于太阳而发出皎洁迷人的光辉,产生众首仰望的效应。 3、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一种识别、理解、管理情绪的能力,属于非认知的技能、潜能和素质范畴,她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面对环境的要求和压力。 4、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知识与情报等交流、传递或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1.语用学相关定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可以在许多语言交际方面起到特殊的辅助教学效果。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若干文化差异,以使学习者避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顺利地完成交际,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以适应当前英语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显频繁,然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许多是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英语课堂,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造成了课堂交际教学上的误解与尴尬。其实,非语言交际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舍此,英语教学就不是完全成功的教学。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简略地介绍了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探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期望对英语教学届师生有所帮助。 二、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结合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2.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ine,1978,见Malandro,1989:7)。 2.2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萨莫瓦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当然,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一种非语言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它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它的非语言行为,孤立地理解或研究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决不可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有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校园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和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讨论两个问题:教师的仪态举止和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3.1教师的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和化妆、举止和姿态等。 3.1.1衣着和化妆 衣着和化妆要适合本人的身份、个人特点和所在场合,这是各种文化共有的特点。教师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人,在这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场合不同,每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同。教师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是各种文化所共有的。 在西方,库珀在《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美国一位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说:“我们班曾经有一位女英语教师,她的仪表使我们完全无法学习下去。她长相标致、体态轻盈,还爱身着紧身衣裙。我们从学年一开始就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难以学习进去。整整一年中,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我们班成了吵吵闹闹、纪律涣散的乱班,这位老师毫无办法驾驭课堂。现在回忆起来,我认为这位教师的学识水平并不低,当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学分: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面向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基础英语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韩小敏审定人:于文杰、王竹青、王玉环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系为商务英语三年级学生第六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系统地讲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本课程根据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大纲要求,进行相关训练和模拟测试,全面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四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讲解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相关题型以及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详细解析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各项英语基本技能的能力,如听写文章环节中,学生的理解和书写能力、拼写熟练程度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听力理解环节中,学生能听懂英文材料和英语新闻,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并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揣测和分析的能力;完形填空环节中,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和结构,补全短文的能力;语法及词汇环节中,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把握能力;阅读理解环节中,学生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写作环节中,学生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清楚表达思想,严密论证,基本不犯语言错误的能力等等。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各项单项技能以及应试能力和技巧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语言测试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因此教学材料以历年真题和相关模拟试题为主,教学方式为学生课下做练习、模拟测试,老师课堂上讲解应试技巧和模拟试题解析。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讲解深透,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践,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要求有全面的领会和掌

浅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2009年第1 期? 5 陈静 浅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收稿日期:2008-09-24作者简介:陈静(1981-),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科研处,讲师,长春130117 [摘 要]本文通过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对比分析,结合其发展过程分析了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对语言测试及语 言教学的影响。正确、科学的现代语言测试的取向应该是效度重于信度。提高测试的效度可以提高语言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即促进语言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言测试;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H0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2009 01-0005-04 语言测试学, 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现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作为对语言教学进行测量和评估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言测试愈来愈受到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Bachman (2004:54 曾说:“在教育程序中, 语言测试的基本运用是给教学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通过测试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测试可以衡量教学任务和教

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不科学的测试不仅不能起指挥棒的作用, 有时反而会误导教学, 将学生和教师引向歧途。因此我们主张的是科学的, 符合教育原理的测试, 这样的测试会对教学产生积极 的反拨作用。一套设计比较科学的测试,一般认为应该有四点特征, 即效度, 信度, 实用性和良好的反拨作用。其中信度与效度是后两者的基础,是语言测试的永恒主题,信度与效度孰重孰轻, 也是现代语言测试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本篇论文通过测试信度与效度的研究,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测试,并在测试后对试题总结、归纳,以加大测试力度,提高测试效果。一、信度与效度的概念 语言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 浅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6 即当被测试对象发生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重复测量时,总是获得类似的结果。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 它们存在于语言测试的每个环节中,就试卷本身来说主要是样本的大小和区分度等。取样大, 样 本具有广泛性, 测试的信度就高, 反之信度就低。另外试题太难或太易, 考试分数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区域测试也失去信度。在测试的组织、实施这个环节中, 一方面考试的环境和条件要对考试有利。另一方面考试的环境和条件对所有的受试者是否一致也影响到考试的信度。在测试评分的环节上, 评分标准是否一致对信度影响很大,尤其是主观题的评分很难能达到很高的标准。

谈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谈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这篇谈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关键词是学习理论,外语教学,认知理论, 摘要:学习理论是指对有机体行为改变的心理机制的概括性解释,是对学习实质、学习规律与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问题的回答。揭示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对外语教学有重要意义。对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观点的总结与概括,旨在利用其理论和思想来指导外语教学。 关键词:学习理论;外语教学;认知理论 对于什么是学习理论,目前人们尚未有一致意见。综合对学习理论的已有界定,我们认为,它是指对有机体行为改变的心理机制的概括性解释。不同的心理学派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材料,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规律与条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等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理论。外语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因此,揭示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观点的总结与概括,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希望能对外语教学及科研有所帮助。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1.引言 学习理论大体可分为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和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两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曾在心理学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对教育有过极大的影响,但也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美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就曾针对斯金纳的《言语行为》一书提出了有力的批评。乔姆斯基认为用行为主义方法分析语言必定失败,因为它分析的只是言语表达的表面特征,而只有分析语法的深层结构才能揭示言语中的大量规律。他把语言学看成是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无论学母语或外语都要教给学生规则,学语言主要是学习、掌握语法规则而不是模仿,使用这些规则可以推导、转换、生成句子。斯金纳及其追随者曾试图回答乔姆斯基的批评,但没给人留下有说服力的印象,因此,虽然行为主义方法包含的许多合理部分如强化规律等,仍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行为主义思想已明显失去优势。 2.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浅谈语言学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浅谈语言学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英语教学应用 论文摘要: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分析英语语言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促进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语言学的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关联,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分析语言学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各方面的应用。 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在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定为: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把已有的语言知识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将语言学课程开设在高年级的大三的某学期,学时也多为36课时。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低年级阶段的语音,基础英语,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课程学习,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将语言学的课程看成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出现畏难情绪,而其实英语语言学课程对于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来说都有积极的作用,能巩固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的系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多选用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为教材。本文以此

书为例,分析语言学的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教程》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共分为12个章节,分别为引言,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与认知,语言文化和社会,语用学,语言和文学,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既包括了语言学的核心基本理论--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又能从宏观的角度涉及到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文学,文化,计算机,外语教学,流派等。教材试图以浅近、通俗、趣味为主,并尽量反映出近十余年来在语言学领域中的新的进展。 语言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语言以及语言的特点。在高校的高年级阶段会进入第二外语的学习阶段,学生总会在选择何种外语时,提出各种疑问,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二外是不是比那种简单?”之类的问题。而通过语言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语言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从任意性,二重性,移位性,创造性,文化传播性等角度来看,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相同的这些区别特征,所以其实不存在哪种语言更简单或者更难的现象。 从语音的角度来说,虽然在大一阶段就设置有语音课,但是教师的教学通常只注重学生的跟读,而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英语语音的正确发音位置和发音方式。学生更多的知识通过听力识别教师的语音,并采取老师读一遍学生复述一遍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其实根本没有真正掌握语音的正确发音,甚至因为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还带有浓重的口音,这样不仅达不到语音课的目的,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力、口

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言测试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外语教学效果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阐述语言测试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有些密切的联系,并就语言测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做了几点总结。 关键字:语言测试理论英语教学启示 Abstract: Te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i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an essential way to mea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elaborates four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esting theory and states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raws conclusion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English teaching implications 一、引言 语言测试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套科学的测试工具,根据明确的评估目的和抽样的方式,设置有限的试题,让测试者完成设置的测试任务,从而考查测试者的语言能力,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测试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做出公正、准确和客观的评价。语言测试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学生通过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改进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测试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言测试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对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语言测试的发展历程 语言测试伴随语言教学而出现,并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即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1.前科学时期 前科学时期指的是20实际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时期,这个时期,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词法、语音的知识体系去教。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是这个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过于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目标语文本的翻译等,不注意课文内容,课文常常被当成语法分析的材料来讲解,致使语言一直被当成知识来教,被当做知识来测试。这样,只把语言学习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得到的知识主要是教师传递的陈述性知识,而学生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知识的接受不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或创造性等认知结构机能的变化,一味的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2.(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

语言测试中结构效度的实现

【语言学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年第1期第36卷(总第169期) №1,2012Vol.36General,№169 语言测试中结构效度的实现 马蓉 (辽宁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基础部,辽宁沈阳110180) [摘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语言测试是检验和评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结构效度是实现语言测试目的的基础,决定了测试的目的和收集证据检验测试的有效性。而针对不同的受试者测试会有所倾向,产生测试偏见,影响结构效度的实现。科学性的语言测试要求测试者在测试始终合理有效的规避测试偏见,实现结构效度,使语言测试更科学。 [关键词]语言测试;结构效度;测试偏见[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12)01-0117-02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简介]马蓉(197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讲师,教育学硕士。 语言测试是检验语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既受测试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影响,也与受试者个人的特征密切相关。而效度即是考查测试者想要测量的内容,是实现测试的重要方面。在构建测试效度时应避免受试者个人特征对测试表现的影响,也就是避免测试偏见,才能测试出受试者语言能力的真实水平。 一、语言测试中的结构效度(一)结构效度的概念 Lyle F.Bachman 在他的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语言测试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结构效度,从属于对语言测试分数所作的解释的意义性和合理性,这就意味着对测试分数的解释就是对受试者语言能力的评估[1]。Bachman 认为通过结构效度,我们不仅可以评估想要测量的受试者的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对测试分数的解释来判断测试所采用的目标语使用语域是否合理。结构效度的概念最早是由Cronbach 和M eehl 共同提出的,在Construct validity in psychological test 中,他们认为“结构 是人们假想的属性,可以在测试的行为中反映出来。 ”[2]这种结构是抽象的,反映了人类某些不能被直接测量的行为,如人的智力、态度和理解能力等。所以,通过结构这一概念的使用,语言测试者可以设计一个合理的测试来测量欲测的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并通过测试成绩加以证明,实现结构效度。简言之,结构效度就是对测试分数的解释,从而评估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和测试任务的特点。 (二)结构效度的构建 由于欲测的能力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测试者必须通过可直接被观察到的表现作出推断;并且,预测的能力是理论上的定义,测试者需预先假设预测能力会影响受试者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其在语言测试中的表现;所以在构建具有效度的结构时,测试者需要测试预先定义的测试分数和预测 能力的假定关系。 那么,构建一个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根据Popham 的理论:首先要提出一个假说性结构,假设用其解释测试表现;然后从产生结构的理论中推导出关于测试表现的若干假设;最后用逻辑和经验的方法检验这些假设[3]。 (三)结构效度对于语言测试的重要性“结构效度是所有的各种效度之本,是结构效度决定 了整个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属于哪个体系。”[4] 结构效度决定了语言测试的方向和内容,关系到测试者对测试分数所作的解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从而推断此次测试是否能够测量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能力,所以结构效度对于语言测试尤为重要。 二、影响结构效度的语言测试偏见(一)语言测试偏见的概念 语言测试偏见(test bias )是指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个性特征的不同和测试任务的特点而导致受试者在测试中的表现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影响测试者基于测试分数而 对受试者的实际语言能力作出的评估[5]。 对于语言测试的受试者,其真实的语言能力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而影响其在测试中的表现。受试者个人因素包括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策略能力或元认知能力)、话题知识和情感图示。测 试偏见是形式多样的,如对测试分数的错误理解、 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对受试者水平的错误评估、测试内容对部分受试者具有倾向性、不恰当的选拔程序、不充分的标准评估和不适宜的测试气氛和环境。在实际的语言测试中,由于不能清楚地将文化和教育背景与我们欲测的语言能力区分开,导致测试偏见更为复杂。 ·117·

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第29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9No.32009年6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J un.2009 [收稿日期]2009-06-02[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8/01/092) [作者简介]郑建新(1966-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和语法学研究; 梁文青(1965-  ),女,广东广州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郑建新,梁文青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文化差异;语用翻译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9)03-0116-05 语用学(Pragmatics )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语用学是讲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依据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去理解言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依据当时的语境推 导出言语形式的“言外之意” (超越字面的意义)。一、语用中的文化差异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跨文化言语交际必须懂得语用学,因为它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是否合适、得体。如中国人使用英语就存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我们在使用英语(目的语target lan 2guage )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母语或称源发语source language )以及汉语文化的影响,形成一种既不是源发语,也不是目的语的所谓中介语(inter 2language )或称语际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这就是所谓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如果交际的一方出现语用失误,交际的另一方就可能产生误解,以致影响到人们的语用 行为。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视谦虚为一大美德,英美文化则不全然,因此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的反应不很一样。中国人总是对别人的赞扬表示否定,以示自己谦虚,而英美人却往往采取接受的方式,并感谢对方,以示友好。因此对英美人来说,是十分自然很可以理解的对话。如: A :Y o u speak beautif ul English. B :Thank you.I had very good teachers in  t he university. 反之,如果听到A 的赞扬后,B 不按照英美的习俗大方地接受,而按照中国人的规范去否认,以示谦虚。这样反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又如: A :Y o u speak beautif ul English. B :No ,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样反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人听到别人的赞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而英语民族则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同汉民族相反,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乐意地说声Thank you 来表示接受。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汉 ? 611?

二语写作测试中的评分量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46841402.html, 二语写作测试中的评分量表研究 作者:罗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09期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二语写作测试中的评分量表研究较多,但结论各异。为了能够客观合理地给学生作文打分,还需要借助计算机和语料库的最新发展成果,在语言层面保证评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由多个评阅人对作文的篇章结构和内容综合打分。 [关键词]写作测试信度评分量表计算机语料库 英语写作评分中的信度及误差控制是研究较多又很棘手的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作文评分中有很大误差,因此控制评分误差以提高信度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二、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写作测试评分中的中心因素是评分员和评分量表,在评分量表中,整体评分法 (holistic scoring) 与分项评分法 (analytic scoring) 是写作测试中最常用的两种评分法。整体评分法是按考官对考生的写作内容和流利性等方面的整体印象,总体给一个等级或分数,分项评分法则把考生的写作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分解开来,从不同的维度分别评分,然后根据每个方面的得分和权重算出写作总分。 这两种评分方法主要应用于口语与写作等主观性测试,国内外对于两种方法的评分信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选用哪种评分法以达更高的评分信度,在语言测试界见解不一。诸多研究者认为分项法评分信度比整体评分法更高 (Hamp-Lyons, 1991; Weigle, 2002; 李筱菊,2001) 。但另一派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整体评分法的评分信度、评分人间一致性更高,适应在大规模测试的写作评分中采用(Cooper,1977; Huot,1990; McKendy,1992)。对此论断,其他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现将某些代表性研究概述如下。 在20世纪后期,限于理论与研究工具的发展,一些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来计算写作中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信度,这样只能检验写作评分中的随机误差,随着教育测量学的发展及新分析技术的应运而生,评分信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 摘要:阐述非言语交际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探讨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交际行为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长期以来,言语交际的研究一直倍受人们的青睐,而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集中在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传递言语交际难以表达的事物、意念和情感,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Samovaretal.,2000)。Birdwhistell(1970)通过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比较发现: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70%为非言语交际。同时,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言语行为,其他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心理学家Mehrabian(1971)认为人们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言语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可见非言语交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英语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非语言交际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定会促进英语教学活动达到更佳效果。 一非言语交际的概述 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颇多。杨全良(1990)认为:所谓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不像言语交际那样只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它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它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途径。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因此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同时,李杰群(2002)也认为,非语言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器物、服饰、时间、空间等多种手段,其中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等又称为人体语言或体态语。由此可见,非言语交际是一项涵盖范围极广、内容颇丰的跨学科学术研究,除言语交际之外有助于交流的任何利用行为举止、表情、外部环境的交际我们都可称为非言语交际。 2类型 非言语交际的涵盖范围很广,纷繁的分类方法随之产生。毕继万(1999)将非言语交际分为四大类型:(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微笑、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手部、腿部动作等等)。(2)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主要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非语义声音(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非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3)客体语,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4)环境语,研究的是人们为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对交际的影响,而不是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颜色、声音、灯光、标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等。 3作用 非言语交际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大体上起到重复、补充、替代、调节、否定的作用(Samovar,2000)。作为言语范畴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言语交际不仅能产生听觉方面的效果,更能产生视觉、感觉、触觉等效果。同时,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