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监会中介部孟龙:保险功能与行业定位问题探讨

保监会中介部孟龙:保险功能与行业定位问题探讨

保监会中介部孟龙:保险功能与行业定位问题探讨
保监会中介部孟龙:保险功能与行业定位问题探讨

保监会中介部孟龙:保险功能与行业定位问题探讨

2012年06月26日08:38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孟龙

保障是根金融是叶

特稿

孟龙

人文历史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商业保险产生晚于西方、发展慢于西方,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模式选择决定了商业保险的兴衰存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计划经济的观念和习惯做保险、管保险是不行的。商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是天然的,资金融通功能是派生的。横跨经济保障和金融两个领域的优势,预示商业保险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商业保险来讲,保障是根,金融是叶,根深叶茂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当前要特别强调强本固基,扬长避短,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要努力展现保险业慈悲关爱、精准宽厚、殷实公信的良好社会形象。

一、从人文历史脉络看中西方保险发展的早晚快慢

从历史上看,商业保险不是中国的土特产,它是一种舶来品,是从外面引进的。清末被迫开放以后,一些外国人开始琢磨在中国开办保险公司。比如说友邦,就是一个美国人来上海创设的,当时谁也想不到它以后能发展成全世界最知名的保险公司之一,这件事就是国外的保险技术和理念进来以后在中国发生的。如果按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自然发展,商业保险的产生可能会更晚一些。究其原因,这里面可能有中西方文化和商业传统差异的原因。

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发源的,在古希腊所处的地中海区域,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是那么开阔和肥沃,而这种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的生存方式。他们不得不走出去,到外面去找营生,闯世界,要去贸易、经商等等,这样就慢慢地形成了注重商业和贸易的文化。

人们在闯荡的生活中,商品要远渡重洋进行交换,贸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危险不可避免,于是就有了互助和分担风险的客观需求。比如海上航行和贸易中的共同海损和损失分摊,商船遇到巨大的风浪或者船体出了问题,必须弃货保命,货物都往下扔,扔了谁的也说不清楚,命保住了以后损失多少大家均摊,这样慢慢地形成了应对风险的互助和分摊机制。保险的起源大概如此。这种方式再继续发展,就出现了商业保险,这是在商品经济更发达了以后。可见,保险从一开始就是互助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后来,风险概率和精算技术使得人们对风险的把握更精准和可控,进而有人意识到专做这件事,是有社会需求的,也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就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商业保险,先交保费,一旦发生损失,由专门经营这个行当的机构按事先的承诺赔付。但用互助方式分摊风险的做法仍然被保留下来,到目前为止,商业保险也不是分散风险、规避风险的唯一途径,还有很多方式。当然商业保险的地位和作用是越来越高了,因为形成了一套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模式,既能满足全社会互助和分担风险的

需要,又能降低组织管理成本,还能让专业的经营者有利可图,这是一种积极的、带有公益性的商业模式,自然得到许多人的参与和推动,很多人愿意做这件事。于是,商业保险在西方文化和商业背景下率先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那么再看中国的情况,为什么商业保险不是中国原产、原装的?这与我们的农耕文化有关。我们的文化是从中原地区发源的,这个地域的自然环境适合农耕,早期的中国人几乎都聚集在这里,耕种植物,狩猎和驯养动物就能够保证生活,这就形成了我们早期的农耕文化,不需要到处去跑。当然后来也往外跑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最开始人口没有那么多,地域却很广,很肥沃,很容易生存,在这种环境的养育下,慢慢地培养出一种比较安静、安稳的人性。相互接触的也都是熟人,打交道也是熟人之间。而游走的西方商人要经常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陌生人打交道时互相不信任,强调契约,要签合同,保险就是一种合同。我们是一个群体聚集在一个比较富饶的环境里,过着相对稳定和安定的生活,相互之间都比较熟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相对安稳的农耕社会,所以我们的人起初不需要大规模地走南闯北搞贸易。后来人口增加,环境变化,也有了流动和贸易,但这都是后来的事。在这种生存方式下,我们也要面对风险,面对天灾人祸,但我们中国人传统上对待风险的思路不像西方那样,我们习惯于“储存”、“储藏”、“储蓄”,这种做法在农耕社会是非常自然的,夏天种的粮食储存起来冬天用,丰收的时候存些东西到歉收时用。后来发明了货币,又习惯于存钱,这是一种很原始和传统的抵御风险的方式。中西方之间在两种外部环境和条件影响下,自然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社会的商品经济比我们发达,商业保险产生得自然比我们早,发展得比我们快。当然,中国的农耕社会,经过逐步发展,后来也产生了商品经济的萌芽,开始有了货币,慢慢地商品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只是相对于西方,我们的商品经济发展得要缓慢一些。

二、从经济模式选择看商业保险的兴衰存亡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用侵略的方式强制性地把商品经济和贸易快速地灌输到中国。外来力量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近代中国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奇特经济社会形态和文化困惑。原产于西方的商业保险、商业银行也借机涌入。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同时,民族保险业也与民族银行业、证券业一道,在这100年当中跌跌撞撞地成长起来。比如,19世纪后期就出现了一批中国人学习借鉴西方模式创办的商业保险公司。

这实际上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中国传统经济顺其自然地发展,也应该会自然地产生我们自己的商业保险,就像我们有自己的钱庄和票号一样。翻阅一下中国古代经济史就会很清楚,我们的货币商品经济很早就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自然地、逐步地开始萌芽和发育了。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按照我们传统的方式,商品经济也会发展起来,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商业保险当然也应该会相应产生。

中国近现代意义的商业保险的确是舶来品,但这并不表明在中国传统经济和文化的土壤里就生长不出现代意义的商业保险。而是历史的阴差阳错,使得我们本土自产原装的商业保险胎死腹中,与我们擦肩而过。

1949年以后,我们开始学习苏联,实行了将近30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商品经济被人为限制和取消,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商业保险生存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搞市场经济,保险又快速发展起来,这是因为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如果没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产生保险,就不需要保险。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怎么看待保险市场,它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关键也在这里。中国早期没有产生保险,因为我们传统上是小农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经过近代的被迫对外开放,加快了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保险也随之产生发展。后来我们实行计划经济,保险又消失了,再后来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我们的保险市场才紧随这个进程恢复和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历史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保险才有前景,才有希望。什么是市场经济?一定是活跃的、竞争的、多样化的。保险得适应它。如果在市场经济环境里,还用计划经济那套观念和思路来做保险、管保险,肯定会与经济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显得很另类,犹如在一个小圈子里自我欣赏、自娱自乐。

保险必须改掉那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东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就写进宪法了,保险的发展一定是市场化的发展,保险的改革一定是市场化的改革。大家从各自利益出发有各种各样的争论是可以的,比如说,快了还是慢了,早一点还是晚一点,或者采取什么方式,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方向是挡不住的,固守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做保险、管保险的老一套是没有出路的。整个行业面临着很大挑战,市场是不讲情面的,是“看不见的手”,不要以为既然看不见就无所谓。规律那个东西是很残酷的,容不得胡作非为,瞎指挥,得真有两下子才行。既不能欺负老百姓,不能强买强卖,自己又有钱赚,这的确要比倒退多少年做保险难多了,但没办法,经济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要再津津乐道地回忆逝去的时光了,回不去了,只能向前看、往前走。

三、从左邻右舍看商业保险的本末长短

银行体系的特点是经营负债,负债经营,这是一个天然具有高杠杆率、高风险和脆弱性的行业,需要特别的监管。同时,它是货币的集散地,是国民经济的结算中心,还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功能。保险业的特点是风险管理,起初只是对财物的风险分担,是互助性的,不需要很高的杠杆率,没有金融的特性。这个行业是一个“避害”的行业,具有天然的稳健性,不需要特别的监管。自从保险原理被用于人的身体和生命以后,由于“生命无价”,保险的规模超越了财物价值的局限,大量和长期的资金得以聚集,从此有了金融的功能,人们开始担心风险管理者自身的安全性,于是政府开始对其实施与银行类似的严格监管。

(一)由银行看保险

大家都讲,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这就是我国的金融体系。这种说法表面上看好像没问题,按机构来归类,这几类机构归在一起叫金融机构,也没什么问题。但从性质看,什么叫金融?什么叫保险?还得从历史上去找答案,我们去看看经典著作就会发现,金融是后来才有的词,也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的经典著作中都是讲商品,讲货币,讲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讲资本。至少经济学经典中没有银行、证券和保险合起来叫金融的说法。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拿保险和银行来比,比资产、比规模、比影响。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及时正本清源,保险业很可能在盲目攀比中走入迷途。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银行至少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负债经营和经营负债,具有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

一是负债经营和经营负债。所谓的高杠杆率问题就在这里,大家的钱,别人的钱到这里来,经营的是别人的钱,在整个运作的过程中,自己的本钱很有限。什么叫8%,大概的意思就是自己有8元钱(其中也不完全是自己的钱,还有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之分),能干100元钱的事,这是严格监管以后确定的规则,过去没有,甚至自己没什么本钱也能把银行做大。由于这个特点,如果没有外力约束,理论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几乎可以“无限”地膨胀。其他实体经济和初期的保险业都没有这样的特征。

二是系统性风险。因为银行拿着全社会的钱、借别人的钱去用,银行家经营失败或者品行不轨就会无法偿付公众存款,必然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波及整个经济、社会和民生,这就是系统性风险。根源就是它吸收全社会的存款,聚集起来不得了,如果没有严格和专业的外部监管,银行家自然会萌发冒险的冲动,他是把持不住的,历史上很多银行危机都是这样。保险不具有这样的破坏性,到目前为止,以往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没有一起是由保险业出问题而引发的,相反,保险公司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倒闭破产的却比比皆是。最近这场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受到牵连,但体现保障特征的保险业务仍然是优良资产,还卖出了很好的价钱。

三是银行体系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手段之一,保险天然没有这个功能。什么叫做宏观经济调控,从经济史上看,在纸币与贵金属准备脱钩之前,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并不突出。因为当时用贵金属做货币,西方是金本位,中国是银本位。我们知道贵金属的存量是有限的、有数的,“上帝”造这个地球的时候,里面的各种资源要素都是确定的,不多也不少。金银的存量有限、开采也有限,所以用金银做货币,通货膨胀就不会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相反,问题往往是货币供应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于是人类发明了纸币和银行。开始的纸币是有严格贵金属准备的,随着经济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需求剧增,贵金属准备制度维持不下去了,又让纸币与金银脱钩。这是历史性变化,一旦失去控制,货币发行就会像脱缰野马,无边无际,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外历史上都有恶性通货膨胀导致政治、经济崩溃的例子。那么怎么调控货币、进而调控经济呢,人类又发明了中央银行制度,作为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

行和发行的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准备金、公开市场、利率、汇率等工具,直接或间接调控和影响宏观经济态势,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发展、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这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制度安排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这样。保险天然就没有这样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和作用,对这个显然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却出现了误区。

比如:前一段时间业界强调要发挥保险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其实是勉为其难。希望快速提高保险业的地位和话语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东拉西扯地人为臆造一套理论。翻遍各门各派的宏观经济学经典,很难找到用保险调控宏观经济的论点和论据。

再比如:在争论保险费率市场化问题时,有人认为,保险和银行都是金融业,银行的利率一直没有市场化,保险和银行都是国家重要金融企业,保险费率一样不适合市场化。这就反映出他们对保险行业功能作用的估计不够客观。银行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一点各国都是一样的,只是调控的方式不同,我们国家是通过规定商业银行利率直接调控,其他许多国家商业银行的利率虽然是市场化的,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率间接引领和影响商业银行利率,进而实现影响和引领宏观经济走向的目标。所以人民银行现阶段规定商业银行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无可厚非,更何况人民银行早已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列入议事日程。我们一些同志担心甚至反对保险费率市场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拿银行利率做论据和挡箭牌是很不恰当的。没人能找出保险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学术和现实根据,国家也没有赋予保险监管部门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责。

(二)由保险看银行

保险起初就是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功能是经济保障和损失补偿,开始时没有金融功能。最早的保险是为实体商品经济运行分摊和弥补风险损失的互助机制,开始是不盈利的,后来才演变成一种稳健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保险原本没有银行那样的金融特性。从历史上看,保险起先主要是出于应对风险和补偿经济损失的需要,为贸易和经济活动服务,所以开始时只有财产保险。财产的价值是可以确定的,损失的概率是可以确定的,损失和赔付的价值也是可以预估的。这就决定了保险的资产负债规模原本是有限度和可以控制的,在性质上和一般商品交易没有实质性区别,不具有高杠杆率的金融特性,无须特别监管,更没有宏观调控的功能。

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人们把财产保险的基本原理引进到人身领域,开始对人的身体和生命进行商业保险安排。从此,保险开始在经济保障功能的基础上,派生或者说是附加上了金融的特点。因为与财产保险的价值确定特征不同,人的身体和生命是“无价”的,保险费、投保金额、保险期限都是双方约定的。与财产保险的期限短和价值有限相比,人身保险的特点是期限长、价值“无限”。

自从人身保险介入,商业保险开始了空前的规模扩张,开始了保险公司负债经营和经营负债的新时代,理论上可以无限膨胀。这与纸币与贵金属脱钩的里程碑意义相似,商业保险对公众负债的规模由于“生命无价”的缘故而变得似乎可以无节制地扩张。与存款人担心银

行偿付存款的能力一样,投保人也开始担心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的能力。人们对保险公司的担心甚至超过对银行的担心,因为寿险的期限长达十几年、几十年,人们有理由担心,自己等不到保险到期,公司就关门了。这时保险公司就具有了与银行风险的性质相似的潜在风险。为避免这种风险,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保险监管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必须明白,保险的这种金融性质,是后来派生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慢慢经过寿险规模大了以后才产生的。

有人认为,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都有大量资金进入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这就体现了保险的金融功能和作用。其实按这种逻辑阐述保险金融特征是不准确的,是不是金融机构,有没有金融功能,由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而不是看它的钱是否进入金融市场。各行各业的钱都可以出入金融市场,房地产行业的钱,计算机行业的钱,餐饮旅游业的钱都可以进入金融市场,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些行业都是金融行业,都有金融功能。老百姓的钱也可以进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但不能因此就说他们都是金融从业人员。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也需要澄清:保险风险和保险公司的风险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讲,财产保险的风险没有金融风险的特征,人身保险的风险具有金融风险的特征。如果金融严格分业经营,禁止保险公司从事银行、证券性质的业务,那么,财产保险公司没有金融性风险,寿险公司具有一部分金融风险特征。如果混业经营,财产保险公司有可能因为其从事类似银行等金融业务而引发金融风险,寿险公司则增大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如果是集团模式下的分业经营,保险集团有可能受旗下机构的金融业务或寿险业务的金融性风险牵连而使整个集团发生金融风险。

可见,保险业务和保险公司是否有金融属性和金融风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业有一个理性和客观的认识。不要因为由于行政管理归属的缘故,自己被划分在金融圈内,就可以简单地认为保险与银行的功能作用是一样的,盲目地去争抢、去攀比。比资产规模、比地位作用,抢业务范围、抢话语权。其实,这两个行业天然就有很大的区别,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各有功用、各有边际。

有人拿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资产规模作比较,甚至说在国际上保险业的资产规模比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要大,希望由此得出保险业地位高、作用大的结论。其实这是个基本的常识性问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资产规模是不可比的。银行体系是货币的聚集中心,老百姓的钱、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包括保险业)的钱,除很小的一部分现金沉淀外,都要汇集到银行体系,形成巨额的银行负债,而巨额负债必然对应地形成巨额的银行资产。所以简单笼统地论资产规模,保险业和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大可能与银行业同日而语。要比较,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比如,就净资产规模而言,理论上银行业和保险业是完全可比的;再比如,某家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完全有可能超过某家银行的资产规模。

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性和脆弱性,所以政府和社会对其关注要早,监管也早。银行是经营货币的机构,而货币是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它是经济运行的发动机。保险是经济

运行的安全和保障系统,是经济和社会的减震器。银行是冲锋的,保险是断后的。银行是前线,保险是后方。这是行业特点和社会分工使然,不是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的问题。

(三)保险异化的危害

如果保险公司热衷于经营脱离保险保障功用的所谓新型金融产品,其潜在的问题是很大的。一方面推销与保险功能无关的产品,另一方面从事与保险业务无关的资金投机。副业规模远远超过主业,那么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的招牌实际上就已经徒有虚名了。

寿险公司积累大量人身风险保障的长期资金,具有金融的部分功能和风险特征,在严格监管下,审慎的资金运用是必然和必须的,也是寿险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重要前提。这种功能演进的历史脉络是清晰的,这种真正意义的保险资金运用的金融功能是为保险公司履行保险保障功能服务的,目的是确保保险保障功能的兑现,而不是脱离保险根基的自我膨胀。如果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已经异化和变质,导致保险公司主要不是卖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运用的资金也不是出售保险产品获得的资金。这时所谓的“保险资金”运用实际上只是“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而所谓的保险公司实际上已经与保险无关了。如果保险公司主要去搞与保险无关的金融业务,现实和潜在风险是巨大的。

一是脱离专业经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是需要专业机构、专业的规则、专业人才和专业素质的。如果保险公司做与保险无关的银行和证券业务,无异于没有金刚钻,却大揽瓷器活,在没有经营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销售误导、投资失败和不兑现承诺的问题很难避免。

二是脱离专业监管。保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监管也需要专业的机构、专业的规则、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素质。如果本应监管保险的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实际监管的却是穿着保险公司外套的银行和证券机构,无异于让理发师去做大厨,既发挥不了专长,又做不出美味,还抢了人家厨师的饭碗。

三是引发社会不满。如果保险公司不做真正的商业保险业务,社会上的风险并不减少,保险需求并不减少,人们必然自发地选择其他的替代方式,比如大量储蓄、互助自救、单位自保等朴素原始的方法规避和分散风险,造成现代经济中盛行古老保障方式的怪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的压力也会空前膨胀。社会上还会涌现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非法”商业保险业务和商业保险机构。原本稳健的保险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空前增大。

如果把持不好,保险业把天然优势给丢了,一窝蜂地赶时髦,往自己弱势的路子上走,很难不捉襟见肘。保险业应当集中主要精力、人力和物力研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研究如何管理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研究如何最大限度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持续性的风险损失补偿。如果不是关注风险,而是关注资金,不是关心如何为别人避害,而是关心怎样为别人逐利(其实是为自己逐利),就等于一个号称为社会管理风险的行业走上了给社会

制造风险的道路。比如说,把保险做成基金,把保险说成存款,把存单变成保单等现象就是显然的迹象。

保险这个原本非常稳妥和可以预期的行当,如果往金融功能那边偏得过多,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偏离保险的规律和轨道,问题早晚要显现出来。银行是货币的集散地和国民经济的结算中心,牵一发,动全身。金融有一种内在冲动,它始终是在经济大潮的最前沿,在风口浪尖上,它要推动和引领经济发展。如果保险偏向金融,偏的过多了的时候,就会过分强调它的金融功能,就一定要追求大量的资金,需要玩钱,需要大量的钱进来。现金流进来以后,接着就琢磨怎么玩,怎么赚回更多的钱。一旦在这条路上走远了,自然就会远离国家经济社会保障这个大的体系,脱离保险原本的宗旨、专业、特长和根基。这与脱离实体经济的资金泡沫如出一辙。

金融功能对保险业来讲是派生出来的副业,是很好的调料,但我们不能把调料拿来当饭吃。功能错位是导致非正常销售和非正常退保以及理赔难问题的内在根源。

过多的非正常退保和普遍性的理赔难,不会是凭空和偶然出现的,一定是从某种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如果保险扎根在风险保障体系里,以保障为本的话,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保险通过精算,通过大数法则和统计原理,成本费用、赔款、利润,费差、死差、利差这些东西都在掌控之中,比较精准,这个行业的日子会过得很稳当也很殷实,绝对不会冒很大的风险。当然盈利一定也不会很大和很快,保险天然就不是一个获取暴利的行业,保险业是从互助这个角度发展到现在这种商业模式的,其生命力就在于薄利多收、风雨无阻。

如果一个原本属于“避害”的行业,忽然“华丽转身”,干起了逐利的行当,想玩大钱,又不专业,那么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谁会信你找你?不想方设法误导,钱就进不来。要让大量的钱进来,就必须采取各种非正常手段,因为靠正常的保险规律运转起不到突飞猛进的效果。于是就采取各种特别的激励机制,一层一层地加码,目的就是不择手段也得把钱弄进来。随之而来的就是误导,普遍性的误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自然就会形成相应的动力机制,包括商业贿赂等等,都是为了尽快把钱聚集起来。为什么聚集这么多钱,因为要大干金融,这些钱和保险有没有关系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离开了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进来钱又玩不转,兑现不了虚假夸大的承诺,自然会引发非正常退保。赔款和给付本来是保险作用和功能的核心体现,是命根子,如果不能兑现承诺成为普遍性问题,那么就说明这个行业发生了问题。在历史上,保险应该是一个精准、厚道的行业,所谓精准是什么?就是整个风险安排,包括产品设计、财务安排,可以达到几乎精准,因为数据、概率、精算都是有基础的。损失率、死差,费差、利差都是有规律的、可掌控的。如果精准了,准备金留充足了,那么给付和理赔的时候就应该是宽厚的,是完全可以让人放心和信任的。但事实上现在却搞反了,理赔为什么难,就是不宽厚了,不厚道了,进来一张脸,出去一张脸。

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好像钱进来的时候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钱出去的时候越少越好、越慢越好。实际上,理赔和给付是支撑保险行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如果合同签订的很清楚,没什么争议,那就按合同做,该赔就赔,不赔就不赔,赔多少就是多少。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情况,合同条款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出现争议是很正常的。一旦有异议的时候,法律规定要朝着有利于被保险人的方向来解释,全世界的保险法都是这个理念。

但保险公司在操作时很多是反其道而行之。一是在赔还是不赔上有异议,可赔可不赔的,一定坚持不赔;二是多赔还是少赔有异议,可多可少的,一定坚持少赔;三是快赔还是慢赔有异议,可快可慢的,一定坚持慢赔。在这个过程中,先是不赔,顶不住了就是少赔,少赔也顶不住了,就拖着慢慢赔。而且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限于有争议的部分,即使合同条款清楚明了,无可争议,却硬找理由拒赔、惜赔、拖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顺这个链条下来,费了很多精力,最后人家一打官司,保险公司鲜有不败。好像非得把大家搞得都不舒服才过瘾,真是可怕和奇怪的习惯。有人找理由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骗保,其实,骗保行为从有保险那一天就存在了,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也没有绝迹,但是,按照保险原理和技术,骗保也是有规律和概率的,也是可以预计的,这是做保险必须记入的成本。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小偷和强盗自古就有,难道我们能以此为借口要求每个人都得证明自己清白么?再比如,超市里丢东西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做让顾客们感到不舒服的事,全球各大超市的生意也并未因此受影响。

要解决理赔难问题,首先要把违背保险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颠倒了的观念彻底纠正过来。在发生争议的时候,应该是可赔可不赔的,要尽量争取给人家赔;可多赔可少赔的,要尽量争取给人家多赔;可快可慢的,要尽量争取给人家快赔。这就是宽厚,就是厚道。理赔和给付之前的管理功课做得精准,理赔之时自然就有宽厚的底气。如果有这样的底气、理念和习惯,理赔难就不会成为普遍性的问题,保险业就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相反,误导来的钱,理赔很难不难。这两个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

保险业的利润不应该是靠在理赔和给付上的抠抠搜搜、缺斤短两搞出来的。不应再把赔付率持续下降当成好公司的标志,否则岂不等于是说全都免赔、不赔最好么?但不赔款要保险公司干什么?按这种逻辑,怎么能有生命力呢,就像克扣军饷一样,靠这个东西来发财,这个军队还能有战斗力么?

四、从商业保险的天然优势看行业发展走向

通过观察保险与金融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会发现保险有其天然优势。

一是两个平台。商业保险是全社会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国家经济社会的风险保障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主体多元、机制互补的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商业保险可以大有作为。同时,在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演变派生出一定的金融功能,这样又跨到了金融这个领域。一个行业能跨两个领域,这是很大的优势。保险横跨风险保障和金融

两大领域,这是很难得的,在金融里,保险多一个保障功能,在保障里,保险多一个金融功能。

二是天然的稳健性。金融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但保险在金融业里,风险相对最小,保险市场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保险业务引发和内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比货币市场和资本

市场都小。

保险这种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有稳妥、谨慎的天性。它的特征是防范化解风险,而不是冒险。保险是为防风险而生,为防风险而来的。日内瓦协会曾提出一个研究报告,对保险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分析很深透。报告强调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具备制造风险,特别是制造系统性风险的特性。不仅如此,保险本身就是分散和消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力量。比如银行和证券业的很多风险都是保险的对象,都可以通过保险得以转移和分散。至于系统性风险,虽然保险无能为力,但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制约和平衡作用。

三是发展规模与空间不受政府财力的局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商业保险都是国家经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三者由于不是按商业模式运行的,必须由国家财政支撑,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其保障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商业保险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保险发展的规模、水平和速度不受政府财力的局限和制约,空间之大是其他相关领域无法比肩的。

四是发展可持续。由于风险是长期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和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的社会需要也必然长期客观存在。而且随着人口和财富剧增,环境恶化,国家和社会管理难度增大,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风险种类逐渐增多,风险程度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的需求趋势是不断扩大的。尽管商业保险不是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唯一方式,但风险管理专业技术的成熟和商业模式的稳定,决定了商业保险与其他风险保障手段相比,在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商业保险还能够以自己的经营技术优势承担和代理大量社会保险等相关事业的具体营运和管理工作。

中国保险业如果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迎来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代。为此,当前有两个基础性的突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固本强基,二是要培养性情。

(一)固本强基

知道什么是保险,怎么产生的,和其他的周边的关系是什么,才有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打着“创新”的幌子,跟着别人瞎跑,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耕坏了别人的地,荒废了自己的田。

面对风险,无论是人的风险,还是物的风险,无论是自然的风险,还是人为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些是可以规避的,有些是无法规避的。规避的方式又有很多,商业保险是其中之一,就是说保险是管理风险、防范风险和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但它不是唯一的工具。我们应当认真观察它与什么相似、与什么有关,就可以找准适合活动的区域和范围。金融当然是一大

块,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可以看到保险的影子。但保险的金融功能是后期派生出来的,而且只是金融里的一小部分功能。风险管理和经济保障是保险原本和天然的领地,这是很大的一个区域,有许多行业和机构在这里活动,比如说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等。还有政府和非政府的防洪抗旱、防灾减灾的组织和机构。

这个体系和系统很大,是和金融并行的重要体系和系统。保险是从这个体系脉络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风险管理和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这个领域里起家的。这里是保险的根,一定要记住、留住、守住。应当加强与这个广阔领域里的同行们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在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大领域里发挥我们的专长,作出我们的贡献,才能真正彰显保险业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把与保险业相关的那一部分金融功能保护好、发挥好,在金融领域里踏踏实实地把属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二)培养性情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一个行业出了成就,是这个行业的人出了成就。保险业有自己的特征和特点,从事保险事业的人也应当有自己的特征和特点。保险的行业特征应当从保险人的性情上充分反映出来,不妨尝试着概括一下,可能很不准确,即保险人应该以慈悲关爱、精准宽厚、殷实公信的性情特征向全社会展现保险业应有的美好形象。

一是慈悲、关爱。观察保险与困苦、灾难、慈善、公益、互助,甚至宗教的关联,就会自然地发现他们之间有共通之处,从事保险事业的人,应该有一种慈悲和关爱的内在精神。因为做这个行当,必须用慈悲关爱之心去对待被保险人的风险、不幸、意外和灾难,用保险人的承诺和践行承诺的行动,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安宁、安稳和安定,无论他们这时是生还是死,是健康还是疾病,是富有还是贫穷。保险业应当是最能直接体现以人为本情怀的行业之一,保险玩的不是心跳,她应当为浮躁的社会和人生增添几分温情和宁静。

二是精准、宽厚。保险和慈善是有关系,但它不是慈善,是商业行为,必须做到精准,而且这个精准和其他行业是有很大区别的。保险能够做到精准,很多事情都可以事先科学地预见,这是保险的最大优势。事前做到精准了,事后就可以做到宽厚,这就要求管理水平各方面都跟上来,承保没有精准的设计,没有精准的管理,理赔时的宽厚就没有物质基础,理赔难就解决不了。一旦前头精准了,后头就真的可以不斤斤计较了,因为一切都在我们事先精准估算和安排之内了。

三是殷实、公信。殷实的对立面是暴发户,公信的基础是殷实。保险的内在特点决定了要做保险就不要想暴富,不要想当暴发户,不要想在经济社会中翻云覆雨。当然保险是精准的商业模式,不能也不会穷酸,保险人应该是殷实的商人,能做到精准就一定能做到殷实。世界各地都有保险公司的大楼,那就是殷实的体现,他们手里有银子,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靠的是长期以来的广种薄收、薄利多销,保险的实力和定力一定是这样长期一点一滴积攒起

来的。殷实是公信的基础,有了公信就有了生命力。从事保险事业的人不应该心浮气躁地去瞎折腾,不要去忽悠,不要去说什么几年国内领先,几年世界一流之类的大话。这是暴发户的做派,不是保险人应有的品行。

总之,保险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保障是根,金融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二七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

二○○七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 2008-01-31 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截至12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兼业代理机构143113家,营销员2014900人。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1]实现保费收入5793.38亿元,同比增长29.39%,占全国总保费收入[2]的82.34%,同比上升 2.97个百分点。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600.6亿元,同比增长47.27%。全国专业中介机构整体盈利19496.2万元,同比增长96.22%。整体来说,保险中介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从业队伍素质有所改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销售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巩固和提高。 一、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比上季度末增加34家,同比增加221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755家,保险经纪机构322家,保险公估机构254家,分别占75.29%、13.81%和10.9%。截至2007年12月31日,外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7家[3]。 截至12月31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达到78.14亿元,比上季度增长 3.76%,同比增长16.28%。 2007年,保监会共批设346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4]其中第4季度批设了60家。全年有174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终止经营,第4季度有26家退出市场,占现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数的 1.12%。

截至12月底,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有工作人员86676人,持证率69.66%。其中,业务人员69591人,持证率73.7%。代理机构持证情况最好,达到73.74%;经纪机构和公估机构持证率分别达到56.11%和44.52%。经纪机构持证率提高幅度最大,同比提高了10.38个百分点。 (二)业务情况 2007年,全国经代渠道[5]实现保费收入共357.46亿元,同比增长53.24%;占全国保费 5.08%,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代理保费收入190.58亿元,同比增长50.51%;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 2.71%,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从业务结构来看,保险代理公司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高于人身险,分别占全部代理保费收入的70.72%和29.28%。与上季度相比,两者之间差距增加了 1.14个百分点。 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66.88亿元,同比增长56.47%,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 2.37%,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135.51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81.20%,占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 6.78%;实现人身险保费27.48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16.47%,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0.55%。咨询和再保险业务类保费收入 3.89亿元。 保险公估公司评估估损金额136.36亿元,同比增长9.14%。 (三)经营情况 2007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经营收入48.87亿元。总体盈利19496.2万元。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代理手续费收入21.48亿元,同比增长52.01%。其中,财产险手续费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长44.64%,占全部代理手续费收入的76.63%;人身险手续费收入 5.02亿元,同比增长82.55%,占全部代理手续

河北省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执业管理暂行办法

精心整理河北省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执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保监会令2013年第2号)、《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保监会令2013年第3号)和河北保监局《关于加强辖内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管理的通知》(冀保监办发〔2013〕85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包括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含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 第三条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从事保险销售、经纪和公估业务,除应当分别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外(以下简称《资格证书》),还应取得所属机构注册发放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以下简称《执业证书》)。? 第二章??执业行为管理? 第五条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或劳动合同(含劳务派遣),并建立完整的保险

中介从业人员纸质或电子档案,包括:? (一)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文化、从业经历、毕业学校、专兼职情况、免冠照片、有效联系方式等);? (二)身份证或户口簿、学历证、资格证、执业证复印件;? (三)委托代理协议或劳动合同(含劳务派遣);? (四)接受岗前培训、每年度后续教育培训的记录;? (五)诚信记录,包括受到投诉、处分、行政处罚以及受到表彰、奖励等相关资料;? (六)其他有必要存档的资料。? 第六条??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销售、经纪、公估业务的,必须签署委托协议,并要求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提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料、培训情况等内容。? 第七条??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当要求其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只能在授权范围内从事保险中介业务,并出示《执业证书》。? 第八条??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不得委托下列人员从事保险销售、经纪、公估活动:? (一)未持有《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的人员;? (二)正在接受司法机关调查的人员;?

保险公司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保险公司**中支中介市场乱象整治自查工作报告 为落实**分公司《关于开展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90号)、《**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51号)等文件要求,保险公司**中支于2019年4月25-5月25日重点对涉及中介代理业务的营销、银保、战略三大业务渠道及相关外勤人员进行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落实 公司于4月25日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辖中介市场风险排查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由人事行政部牵头、中支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执行小组,执行小组全面按照监管及总分公司工作要求具体制定自查方案,督促并落实营销、银保、战略渠道的自查工作。 4月28日执行小组结合分公司实施方案正式下发**中支《关于开展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华夏****发[2019]11号),全面部署**中支中介市场乱象整治自查工作。 4月29日中支部门经理周例会上,再次组织部门经理以上层级全员学习《关于开展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

通知》全文,同时要求全体管理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按《方案》要求,切实做好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 4月29日至5月25日,在营销、银保、战略三大业务渠道及各四级机构范围内全面开展自查。 二、压实责任,明确重点 1、排查范围:本次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排查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重点排查此时间段内我司做为主体公司是否切实履行对各中介渠道管控责任,是否依法合规 开展经营活动。具体包括与我司有业务往来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等中介渠道和业 务,内容涵盖营销、银保、战略三大业务渠道。 2、排查重点:(1)是否通过虚构中介业务、虚假列支等套取费用;(2)是否销售未经批准的非保险金融产品、存在非法集资或传销行为;(3)是否唆使、诱导中介渠道业务主体欺骗、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4)是否利用中介渠道业务为其他机构或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5)是否通过中介渠道业务主体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之外的利益;(6)是否串通中介渠道业务主体挪用、截留和侵占保险费等;(7)是否存在违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业务合作行为。 三、排查方法及排查结果 1、排查方法: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完整版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 《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 趋势一:大风口下,更多资本涌入,依旧一照难求 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保险中介越发达。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保险中介市场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具体来说,支持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 第一,我国保险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16年全球的平均保险深度为%,平均保险密度为美元,而我国内地的保险深度仅为%,保险密度仅为美元,均低于国际保险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这些差距,反映出我国保险业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第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满足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离不开保险中介的促成。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这种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面对种类繁多、责任各异、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买决策,并非易事。虽然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也较强,但是与专业的保险中介相比,他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全面的,也难以跟上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仍需要专业第三方的帮助。 第三,现行保险监管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一方面,保险中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如2015年《保险法》修订时明确删除了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并取消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另外,费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也为保险中介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利好。另一方面,2015年9月,保监会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肯定了保险中介在保

2017年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保险中介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5) 1、行业介绍 (5) (1)保险产业链构成 (5) (2)保险中介机构分类 (6) (3)保险经纪机构的价值 (8) 2、行业发展情况 (9) (1)行业发展历程 (9) (2)行业发展现状 (10) 1)保险行业整体市场持续中高速发展 (10) 2)保险中介收入显著上升,市场前景向好 (12) 3)各保险种类收入结构情况 (13) 4)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相对稳定 (14) 5)互联网保险销售迎来爆发增长期 (15) 3、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16) 二、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法律法规 (17)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7)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7) (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19)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9)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2) 1、有利因素 (22)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2) (2)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3) (3)保险产品的产销分离趋势有利于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 (24) (4)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变化 (25) 2、不利因素 (25) (1)专业程度有待提高 (25)

(2)行业竞争激烈 (26) (3)合规风险加剧 (26) (4)社会认可度不够 (26) (5)保险公司互联网等营销渠道形成的冲击 (27) (6)行业人力资源储备较弱 (27) 四、行业进入壁垒 (28) 1、政策壁垒 (28) 2、资金壁垒 (29) 3、市场壁垒 (29) 4、人才壁垒 (30) 五、行业风险特征 (30) 1、经济波动风险 (30) 2、市场竞争风险 (31) 3、政策风险 (31) 4、人才稀缺和流失风险 (32) 5、互联网冲击的风险 (32) 六、行业发展趋势 (33) 1、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稳定增长 (33) 2、逐渐规范化与专业化 (34) 3、互联网+保险成为新业态 (35) 七、行业竞争格局 (36) 1、与保险公司的竞争 (36) 2、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竞争 (37) 3、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竞争 (37) 八、行业主要企业简析 (38) 1、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38) 2、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38) 3、泛华博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39)

保险中介机构经营情况分析

2010年保险中介机构经营情况分析》 https://www.sodocs.net/doc/545793363.html, 2011-04-02 12:49:20 来源:i美股作者:陈群超 (i美股讯)目前,老百姓购买保险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向保险公司直接购买,如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另一个是通过保险中介渠道购买保险产品。其中,保险中介渠道可划分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代理机构、营销员三类。近年来,兼业代理机构和营销员占据着全国总保费收入半壁江山,并进一步扩张;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保费收入仅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5.82%。 众所周知,泛华保险是一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通过分析中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业务经营情况,有助于投资者进一步了解泛华保险的行业背景。 一、保险中介市场运行情况 1. 保险市场有哪些中介渠道? 在保险市场中,有三类保险中介渠道: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代理机构、营销员。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0家,兼业代理机构18.99万家,营销员330余万人。 2. 保险公司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了多少保费收入? 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0991.14亿元,同比增长19.98%,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5.80%。由此可见,保险中介渠道是销售保险产品的首要渠道。但与2009年相比,份额缩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表均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绘制。

2006、2007年,保险中介渠道对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贡献度大幅上升;2007-2009年,该比例均保持在82.2%左右;2010年,保险中介渠道保费贡献度降低了6.46%至75.80%。对于保险中介渠道保费贡献度的降低,我们有两种假设:一是中介渠道的保费缩水,二是保险公司直销的保费增加。 根据保监会统计数据,2010年除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较上年减少20家外,营销员增加了近40万人,兼业代理机构增加了近4.09万家。按理说,营销员和兼业代理机构数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保费收入,但事实并非如此。专业中介机构对全国总保费的贡献度仅5.82%,小幅的机构萎缩不太可能带来如此大的影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排除第一种假设,认为保险公司的直销业务突起挤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3. 保险中介渠道赚了多少业务收入? 2010年,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970.81亿元,同比增长10.08%;2008、2009年,全国保险中介收入较上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是19.88%、22.49%。 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运行情况 1.近几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扩张情况

市场定位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定位失败案例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失败案例:汤臣一品 ------10广策绝对印象小组市场细分方面: 1. 市场细分有效性中第一个前提是细分市场的容量要足够大。汤臣一品按照人口的社会构成划分,将其主要客户确立在高经济收入阶层,其细分的客户市场显然没有足够的容量来支撑项目的销售,其细分市场客户的档次太高,导致容量不足,项目销售出现滞销。 2. 市场细分有效性的第二个前提是营销渠道可达性。由于汤臣一品的客户细分定位过高,且可能超出了汤臣自身资源的可达性,也是导致项目滞销的一个主要原因。汤臣没有可以达到其定位客户的营销渠道,导致了其失败。 3. 市场细分有效性的另外前提是差异性要足够明显。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市场并不认可汤臣一品的产品差异化,并对产品有颇多诟病,可见在差异化营销上,汤臣一品确实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 市场定位方面: 作为11万天价的“汤臣一品”,其目标对象是位居福布斯全球排行榜的亿万级富豪,即巅峰世界的领袖人物。然而无论其名称是“汤臣海景公寓”、“汤臣国宝”还是“汤臣一品”,都没有把握住目标客户“凌驾颠峰,俯瞰天下”的心理渴望。 首先,“海景公寓”很普遍,没有市场区隔;其次,“汤臣国宝”很不合适,好象卖“大熊猫”。即使“汤臣一品”,从古代官衔上讲,也只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势,远没有把巅峰世界领袖人物的“我就是国王”那种睥睨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出来。 另外,从产品属性上讲,“一品”终究还是可以衡量的价值,可以用金钱买得到的产品,没有把其稀缺性、唯一性、权威性的“奢侈品”的价值彻底表达出来,还是没有树立“市场领导者”应有的品位与格调,就象点穴一样,没有点住目标客户的“死穴”,自然也就没有实现市场区隔。汤臣一品色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不准确决定了它注定要失败。

XXXX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2010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时间:2011年03月15日来源保监会作者:佚名浏览次数:401 一、保险中介市场运行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2550家,兼业代理机构18.99万家,营销员330余万人。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 10991.14亿元,同比增长19.98%,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5.80%。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970.81亿元,同比增长10.08%。 (一)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1.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0家,比上季度末增加4家。其中,保险代理公 司1853家,保险经纪公司392家,保险公估公司305家,分别占72.67%、15.37%和11.96%。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达到 90.80亿元,同比增长24.33 %;总资产达到135.91亿元,同比增长 26.77%。 2?业务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44.64亿元,同比增长47.27% ; 占全国总保费收入5.82%,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代理保费收入 481.68亿元,同比增长46.50% ;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3.32%。从业务结构来看,保险代理公司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 342.80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38.88亿元,分别占全部代理保费收入的71.20%和28.80%。 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3.07亿元,同比增长27.96%,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13%,比去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261.58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86.20%, 占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6.71% ;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43.02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 11.50%,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0.41%。同时,实现再保险业务类经纪保费收入8.47亿元。

市场定位的案例分析

一、市场定位的内容 1、产品定位:侧重于产品实体定位质量/成本/特征/性能/ 可靠性/用性/款式/- - - 2、企业定位:即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员工能力/知识/言表/可信度 3、竞争定位: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 4、消费者定位: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群 二、目前常用的市场定位的策略有以下四个种: 1、避强定位 避强定位策略:是指企业力图避免与实力最强的或较强的其他企业直接发生竞争,而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另一市场区域内,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特征或属性方面与最强或较强的对手有比较显著的区别。 优点:避强定位策略能使企业较快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中树立形象,风险小。 缺点:避强往往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某个最佳的市场位置,很可能使企业处于最差的市场位置。 案例分析:1997年到2004年间,伊利有三大竞争对手:"和路雪" 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激凌制造商;"雀巢" 1996年,雀巢公司也将它们在中国的总部由香港迁至北京,并在天津和青岛同时投下巨资兴建现代化的冰激凌生产线;"新大陆" 是较弱的一个竞争者。在伊利的经营者们看来,这些竞争对手已经从以前的国内同行转变为国外的著名冰激凌品牌,与它们相比,伊利在企业实力、产品知名度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五月初的北京,这几家公司的贴满冰激凌产品广告的格式冷藏车已奔忙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招贴、宣传海报也遍布街头。大多数经销商说"和路雪"、"雀巢"的定位与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有相当大的距离,二元以上的产品人们问的多买的少,而6-8元的产品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相比之下,两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伊利" 冰激凌却以"低质优价"这一市场定位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对于大多数工薪消费者来说,它们在选择冰激凌时除了需要好吃口感外,价格是更主要的决定因素。伊利正是在这一点上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需要,他们希望能在同样产品中占据价格上的优势,而在同样的价格中以高质量取胜。伊利之所以能迅速的在北京打开销路,正是得益于"低廉的价格、较高的品质"这一避强定位策略。而之所以能实施这一低价定位,也是由于公司利用了许多别的企业没有的优势:能源方面,北京的煤大概每吨150-1 60元,而内蒙古地区只有70-80元;电费、人员工资方面,内蒙古也比北京要便宜的多。另外,由于产地临近草原牧场,牛奶供应充足,每天厂家的收奶车直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调研报告

2011-2015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调研与发展前 景预测报告 报告简介 保险中介,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上作用的发挥,是由其在专业技术服务、保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咨询等诸方面的功能所决定的。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客观要求,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生存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方向。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保险中介相关概述、中国保险中介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保险中介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保险中介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保险中介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保险中介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目录 第一章保险中介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保险中介的概念阐释 一、保险中介服务范围 二、保险中介人的主体形式 三、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 第二节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的区别 一、代表的利益不同 二、法律责任不同 三、职能任务不同 四、手续费支付方式不同 第三节保险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中国保险中介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国内保险中介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保险中介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中国保险中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三章中国保险行业运行新形势分析 第一节中国保险业运行概况 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特点 二、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分析 三、保险市场交易成本分析 四、保险市场亮点分析 五、中国保险市场步入发展新阶段 第二节近几年中国保险行业资产情况分析

关于产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产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产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篇一 七波辉总裁·CEO陈锦波:求实务实的品牌发展之道 偏爱鲜艳色彩,一身潮人打扮的陈锦波,颠覆了人们印象中“商界领袖”的严谨形象,打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28年来,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智慧,带领七波辉成为青少年鞋服行业龙头老大。他坚持“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的经营理念,也深知企业不在一时高速增长,而在能否持续;他强调品牌的价值,致力于青少年专属领域的产品研发;他也从不涉及与青少年无关的产业,立志把七波辉打造成全球青少年行业第一品牌。 扎根——“蚂蚁精神”夯实基础稳中求进 1988年,陈锦波兄弟几人开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从一开始,陈锦波就不甘只是做一个小作坊。他和其他几个兄弟早早地便规划了明确的分工,建立起了基础的生产流程和团队协作机制,而这种团队意识和管理,是奠定七波辉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根基。对于创业时期的总结,陈锦波用“蚂蚁精神”做了概述:“企业创立的初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求团队必须像蚂蚁一样精诚协作、锲而不舍,向着共同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扎实迈进。” 兄弟们的团结协作,对市场和行业科学、合理的判断,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不断提升品牌和经营模式,正是七波辉在数次转型拓展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夯实,再出击。20世纪90年代的七波辉适时地向批发销售模式转型,并开始着手进行销售渠道的建设。甚至在当时,七波辉便已经进行过“订货会”的尝试,这一如今在鞋服行业中极为普遍的形式,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飞跃——“甘蔗定位学”长远谋划寻找新蓝海 到了21世纪,品牌时代全面来临,鞋服品牌高速发展的黄金十 年也正式开启。 在这个阶段,陈锦波领导下的七波辉,并没有随波逐流,选择“粗放式”的跑马圈地发展道路。他富有先见性地预测到了,只有 精准定位,走向细分市场才是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于是,七波 辉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将目标市场定位在青少年这一细分群体,从而成功开辟出一片市场新蓝海。 “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定位,就像是选择甘蔗的部位一样:接近土里的甘蔗根部糖分最多,但是比较硬;最靠近叶子的部分水分最多, 但甜味却大打折扣;而中间那一段则中和了头尾两段的优劣,硬度和 甜味恰到好处。选择‘哪一段甘蔗’,与选择细分市场和品牌定位 是同一个道理,实际上就是要找到‘最好’的那一段。”当时,陈 锦波的这个“甘蔗定位学”理论,也与后来被引入中国的“特劳特 定位理论”不谋而合。 在有了精准的市场定位之后,七波辉开始构建“青少年专属”的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延展出由“专属版型、专属面料、专属工艺、 专属色彩”四大模块构成的完整品牌体系,真正确立了七波辉品牌 的发展方向。 自此,找准方向的七波辉以破竹之势走上了一条围绕品牌、产品、渠道三条主线全面推进的发展道路:签约当红歌星孙悦、人气偶像 李宇春等形象代言人;拓宽产品品类,开启“鞋服一体化”工程,进 一步深化“青少年专属”概念;CCTV少儿广告十几年的持续投放;成 立七波辉商学院,大力度输出营销服务,加强终端竞争优势等等举措,推动着品牌一步一步地迈向行业“制高点”。 迈进——求实务实,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在品牌28年的历程当中,有一批又一批忠诚的消费者热爱着 七波辉品牌,所以我们才能走到今天。而且我们在市场当中的口碑、美誉度、忠诚度也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但在互联网+时代,要应对 新的挑战,就要从品牌自身再去调整,去做‘减法’,保持求实务

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保险公司

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保险公司用户) 2019年3月

目录 1.引言 (3) 1.1目的 (3) 1.2范围 (3) 1.3系统运行环境说明 (3) 1.3.1 使用说明 (3) 2.系统功能介绍 (3) 2.1通用功能 (3) 2.1.1 消息管理 (3) 2.2从业管理系统 (4) 2.2.1 从业人员管理数据上报 (4) 2.2.2 执业证管理 (5) 2.2.3 电子档案 (16) 2.2.4 诚信记录管理 (17) 2.2.5 资格证书到期查询 (19) 2.2.6 资格证综合查询 (19) 2.3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管理和人员信息维护 (20) 2.3.1 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管理 (20) 2.3.2 负责人执业查询 (24) 2.3.3 统计分析 (24) 2.3.4 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查询 (26) 2.3.5 报送管理 (28) 2.4人员信息维护 (30) 2.4.1 基本信息维护 (30) 2.4.2 主动维护记录查询 (31) 2.4.3 被动维护记录查询 (31)

1.引言 1.1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向中介整合系统使用用户,提供详细的指南和参考。 1.2范围 1、适用于系统各中介机构相关岗位的使用者、及该系统的开发维护者等。 1.3系统运行环境说明 1.3.1使用说明 中介监管系统通过PC端使用浏览器登录,目前支持的浏览器有Internet Explorer 8、Internet Explorer 9、Internet Explorer 10、Internet Explorer 11。为确保系统正常使用,使用前需安装软件Adobe Flash Player。 Internet Explorer官方下载地址: https://www.sodocs.net/doc/545793363.html,/zh-cn/internet-explorer/download-ie Adobe Flash Player官方下载地址: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545793363.html,/cn/flashplayer/ 2.系统功能介绍 2.1通用功能 2.1.1消息管理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在待办事项里查看相关消息通知。 页面如下图所示:

保险中介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借鉴.

保险中介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借鉴 2.保险市场规范、成熟的标志,是保险业集约化经营的程度,而集约化经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之间业务的分工。在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国家的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主要承担核保、核赔和业务管理等保险业务的经营活动,而将承保业务交由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办理,理赔案件的处理则交由保险公估人办理,从而提高了保险经营的效益。 3.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各种中介机构发展很不平衡。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保险公司办理全部保险业务的弊端已日渐显露。例如:保险诈骗案件屡屡发生,致使被保险人利益受损,保险人经营费用不断加大,保险的社会声望受到影响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进而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除了加强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提高社会保险意识之外,必须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公司的作用。应大力发展保险中介机构,以求保险主体之间尽快达到总量平衡,从而促进保险公司能够深化内部经营体制的改革,尽快摆脱力不从心的业务局面,进而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保险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迈向集约化经营的步伐。 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上作用的发挥,是由其在专业技术服务、保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咨询等诸方面的功能所决定的。专业技术服务功能可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技术。在保险中介公司中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专家技术人员,能够弥补保险公司存在的人员与技术不足的问题,二是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合同,非一般社会公众所能理解,在保险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由保险中介人出面,不仅能解决专业术语和条款上的疑难问题,而且容易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三是协商洽谈。由于保险合同双方在保险的全过程中存在着利益矛盾,意见分歧在所难免。由于保险中介公司的介入,能够提供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资证,供保险双方或法院裁决时参考,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消除。保险信息沟通功能,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保险市场中,建立保险中介制度,并利用其专业优势,为保险合同双方提供信息服务,是加强保险合同双方的信息沟通,协调保险合同双方的关系,促进保险经济关系良性发展的最佳选择。风险管理咨询功能,是指保险中介公司凭借其专业技术和专家网络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风险评估、防灾防损等风险管理咨询服务,这种特殊性的专业技术优势,使保险中介公司在保险市场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4.保险市场国际化对保险中介的发展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首先是世界经济正朝着一体化和自由化方向发展,我国入世使得更多的外资公司可以进入国内保险市场,同时国内一些保险公司也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中国的保险业将会面对来自包括保险中介制度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挑战。按照国际惯例,外资保险公司会将应由保险中介公司办理的业务交由保险中介公司办理,在外资保险人看来,保险中介公司是保险业务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外资保险公司不断涌入国内保险市场,为其服务的保险中介公司必将紧随其后。因此,在入世之后的五年过渡期中,我国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保险市场规范有序地走向成熟,将有赖于保险中介公司的迅速健康的发展及其专业化优势的充分发挥,并得到全社会的公认。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国际保险市场乃至我国保险中介业的神圣职责。其次,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再保

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保险概述 (4) 1、机动车辆保险 (4) 2、人身保险 (5) (1)人寿保险 (5) (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 (3)健康保险 (7) 二、行业监管体系 (7) 1、行业主管部门 (7) 2、行业协会 (8) 3、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8) 三、行业概况 (12) 1、行业简介 (12) 2、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历程 (14) (1)第一阶段:保险中介的雏形阶段 (14) (2)第二阶段:保险中介主体的多元化、全面化阶段 (14) (3)第三阶段:保险专业机构快速发展阶段 (15) (4)第四阶段: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规范发展阶段 (15) 3、行业发展趋势 (16) (1)专业化 (17) (2)集团化 (17) (3)综合化 (17) 四、行业壁垒 (18) 1、政策壁垒 (18)

2、资金壁垒 (19) 3、市场壁垒 (19) 五、行业市场容量 (19) 1、保险行业稳定增长 (19) 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稳定增长 (21) 六、行业竞争情况 (21) 1、保险公司的直销 (22) 2、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22) 3、保险专业代理机构 (23)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3) 1、有利因素 (23) (1)国家政策支持 (23) (2)保险行业快速发展 (25) (3)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市场需求 (26) 2、不利因素 (26) (1)社会认知度相对不足 (26) (2)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形势严峻 (27) (3)业务资质限制和优秀人才缺乏 (28) 八、行业风险特征 (28) 1、市场无序竞争风险 (28) 2、行业监管风险 (29)

中外保险中介市场比较分析保监会

中外保险中介市场比较分析资料来源:保监会网站(中外保险中介市场比较分析-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发达国家保险中介市场基本情况与特点 各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经纪为主的中介模式,典型国家为英国。二是以代理为主,典型国家为日本。三是代理、经纪并存,典型国家为美国。 (一)英国保险中介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保险经纪市场,现有3200多家独立的保险经纪公司,是保险公司的4倍,近8万名保险经纪人,业务范围涉及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再保险领域,市场份额占财产保险业务量的60%以上,占一般人寿保险业务量的20%,占养老金保险业务量的80%。英国经纪人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 英国对保险经纪人的管理相当严格,主要表现在:一是经纪人独立于保险人,为客户安排最佳保险合同;经纪人应定期向协会提供交易统计表,说明它与每家寿险公司交易的比例情况。二是1977年《保险经纪人法》明确规定了运营资本最低金额,保险经纪人必须提交偿付保证金和购买职业责任保险,每年要向注册理事会提交审计过的财务报告。三是注册委员会唯一的处罚办法就是将违法者除名。 英国采取了以保险经纪为主的中介模式,有两方面的原因:从英国的商业历史看,借助于经纪人开展业务是英国商人的独特习惯,而劳合社在英国保险业的特殊地位造就了英国的保险经纪人及经纪制度。从社会环境看,经纪人有着独特的法律地位,与代理人相比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二)日本保险中介市场。日本1996 年保险业法修订之前, 保险市场上进行营销的中介人仅仅是保险代理人,其后也引进了保险经纪人制度,但保险代理制度仍占绝对主导地位。日本在保险销售方面沿袭历史做法,擅长自我推销,借助于代理人开展业务。另外日本企业注重信誉,重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和员工素质,接受保险代理服务。因此,代理在保险市场上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日本保险代理人分为生命保险营销人和损害保险代理店两种,都必须在保险监管机构金融厅注册。日本寿险公司采取生命保险营销人制度。营销人制度与代理人制度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营销员与公司的合同属劳务合同而不是代理合同。日本的财产险公司主要采用的是代理店制度。截至2004年末,共有损害险保险代理店28.6万家,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92.9%。损害保险代理店分为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为一家或数家保险公司提供销售服务。 (三)美国保险中介市场。美国采取的是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并存、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体的中介制度体系。

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市场定位 案例1. 实现心中理想 -------中国银行的CI与企业形象广告 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电视广告是企业形象广告非常成功的一例,我们看看该系列广告的主要镜头。 高山篇 在一片秀丽的山川景象之中,出现了“止,而后能观”的字幕,接着我们看到老人伫足大地,观看大自然的变化,然后……他继续踏上他的征途。旁白:在追求智慧的里程里,永远是山外有山。 竹林篇 镜头特写一竹节,字幕“止,而后能观”出现。 一女子在竹林中冥想、游步,“竹动、”、“风动”、“心动”的字幕接着出现。最后,在一片青绿的竹树之前,我们看到“有节,情义不动”字幕总结。 (注:真是行云流水般的生花妙笔!如此情操的渲染,中国银行肯定身受重情重义的第一代华商和秉承父业的第二代华商所赞赏。) 麦田篇 辛勤农民的侧影,“止,而后能观”的字幕出现,接着高声呼啸,他走在金黄的麦田里,一边走,一边叫,字幕“丰饶”出现;他站在麦田中央,不停地低下头来和声边的收成对歌;他闭上眼,像在等待麦田的回应,字幕“勤奋”出现;他傲然而立,半截身子被麦田盖过,字幕“富而不骄”出现。 随着他的呼啸和呼啸声的回音,中国银行的商标出现。(注:“富而不骄”是中国银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优良的民族性也成为中国银行有异于其他外国银行的定位,从而向新加坡的华商与华人做相互认同的诉求。) 江河篇 在蔚蓝的天空下,小女孩对着滔滔江河唱着她的童谣,“止,而后能观”的字幕再次出现。随着纯真的歌声“小河弯弯,江水蓝蓝,穿过原野,越过山岗。小河弯弯,江水蓝蓝,流呀流呀,千百里长……流呀流呀,千百里长”,我们看到夕阳下金光闪闪的江水,循着河道的

保险中介自查整改报告

中介业务自查自纠报告 自收到区《关于落实监管要求开展中介业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后,我公司经理室高度重视,并主抓落实,在市分公司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严格对照《通知》,对2011年度中介业务全面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把关,严格要求,不留“死角”,切实做好中介业务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度建设方面 1. 我公司按照《销售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合法、科学、有效的中介业务管理制度,经营行为依法合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客观。 2. 我公司严格执行公司《手续费管理办法(暂行)》,对明确不允许支付手续费的政策性农险业务做到令行禁止。 (二)销售管理系统管控方面 1. 合作中介机构均具备监管部门批准的有效资质;营销员全部持有有效的代理资格证、展业证。 2. 合作代理机构、营销员均与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且在有效期内。 3. 合作中介机构、营销员资质、合同信息是否如实录入销售管理系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申请和使用渠道代码和销售人员代码。 (三)中介业务合规方面 经查,在中介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存在以下情况: 1.将直接业务转挂保险中介机构套取资金。 2. 将直接业务转挂保险营销员名下套取资金。 3. 虚增保险营销员套取资金。 4. 通过中介机构虚开发票及虚增业务管理费用方式套取资金。 5. 串通中介机构虚假退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 6. 通过中介机构向利益关联单位和个人非法输送利益。 7. 将套取资金建立小金库、私分、贪污、职务侵占等。 8. 兼业代理机构自身业务列支佣金。 9. 自保业务支付佣金。 10. 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违法违规的其他相关问题。 虽然这次自查自纠没发现什么违规问题,但我公司将 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落实监管要求开展中介业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及中介业务相关管理制度,增强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进一步健全防范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长效机制,推动公司中介业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篇二:xxx公司中介业务自查自纠的报告 xxxx公司中介业务自查自纠的报告 xxxx公司: 根据xxx公司为加强xxxx公司个人代理人业务管理,及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秩序,促进中介业务依法合规经营等有关要求,xxx公司总经理室高度重视,及时认真组织学习了xxxxx 《关于加强xxxxx公司个人代理人业务管理的通知》(xxxxxxxxxx号)及《关于201x年xxxx 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xxxxxxxxx号),xxxxxxx公司《转发xxxxxxxxx 关于加强xxxxxxxxxxxx公司个人代理人业务管理的通知》(xxxxxxxxxxxx号)和《转发xxxxxxxxx关于xxxxxxxxx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通报的通知》(xxxxxxxxxxx 号)等有关文件,积极开展中介业务自查自纠,并针对xxx公司中介业务现状,制订落实相关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相关工作小组 xxxx公司已成立以分管副总xxxx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布置相关工作,第一

保险中介分析

一、山东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保险中介市场已初步形成。 山东省现已初步形成了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三者并存的保险中介市场模式,其中保险代理人(包括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兼业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人或称保险营销员)占绝对优势,而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比例仍然很小。到2004年底,山东省共有各类保险中介机构7522个,其中,专业保险代理公司53家,兼业代理机构7452个;保险经纪公司5家,外地保险经纪公司在山东省设立保险经纪分公司的5家;保险公估公司7家;保险营销员(或称个人代理人)9.49万人(详见表1)。 表1山东省保险中介市场情况一览表 注:①保险经纪公司和经纪分公司的总资产。②通过保险公估公司实现的估损金额。③保险公估公司总注册资本。④通过保险公估公司实现的估损金额占保险赔款金额的比例。资料来源:山东省保监局统计资料。 (二)保险中介市场业务进一步发展。 到2004年底,在全省保费收入269.53亿元中,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含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181.79亿元。其中,兼业代理和保险营销员代理的保费178.33亿元,占保险中介市场保费收入的98.10%,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保费收入3.46亿元(保险代理公司和总部在山东的五家保险经纪公司的保费收入之和),仅占保险中介市场保费的1.9%。这说明,目前山东省保险中介市场上个人代理和兼业代理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专业化的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业务所占比例很小。从发展速度看,2004年,通过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全省保费收入的1.48%,与2003年相比增幅甚微。相对于保险中介主体数量的迅速增加,保险中介业务的增长速度相形见绌。 (三)保险中介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 1.省保监局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程序。根据《山东保监局行政许可实施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