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新)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新)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新)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新)

四心理护理四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 患者抑郁二焦虑的影响

陈媛

?摘 要? 目的 从心理和认知行为方面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抑郁二焦虑负面情绪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三护理干预2个月后,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二焦虑自评量表(SDS)及AViLLo 情绪与情感形容词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二焦虑及情绪情感进行评分比较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二SDS 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 >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组内比较SAS二SDS 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01,P <0.001)三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情感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提高(P <0.05),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 >0.05)三结论 对尿毒症血透析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二焦虑情绪,提升情绪情感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三

?关键词?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抑郁; 焦虑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6.032

作者单位:213011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晚期的表现,由于肾功能下降,人体不能通过肾脏的正常代谢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二毒素及过多水分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身体损害三目前我国CRF 的发病率约为1/10000,由于医疗条件二经济负担等原因,尚有部分患者未得到进一步的诊治,其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此数据 1 三临床对于尿毒症患者主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方式体外模拟肾脏功能进行治疗三

MHD 作为一种需长期治疗手段,血透时的不适及不良反应二过高的治疗期望值二社会角色的转变等多重因素错综复杂,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抑郁二焦虑等不良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三研究表明,MHD 患者认知行为的损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

三因此,

本研究拟从心理和认知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抑郁二焦虑负面情绪改善的效果,协助患者树立健康心态,最终提升护理质量并改善预后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5年8月于本院行维持性血

液透析的8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三其中对照组42例,男

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8?9.5)岁,平均透析时间(20.5?12.3)个月三干预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1?10.2)岁,平均透析时间(21.4?11.5)个月三入组标准:①无精神二视听及认知障碍三②慢性肾衰竭晚期,每周固定充分透析2~4次三③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三两组患者在性别二年龄二透析时间二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具有可比性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三①入院前,发放本院自制的心理状态调查表,由患者或家属认真填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的评估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患者的不同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三②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交流,对疾病知识进行宣教,认真回答他们的疑惑,做好解释工作三用自己的行为二语言去感染患者,增进信任感,使其认识到负性情绪会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三③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和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协助其对社会角色的转变三详细介绍科室仪器的先进性,医生的医术高明及护理人员的丰富经验,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促进护患关系,更好的配合三④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指导,转变其

对治疗的消极态度,引导家属给予患者亲情支持和鼓励,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协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及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三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适当回归社会,充实自我,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心态三

⑤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有关血液透析理论宣教的同时,可结合现场观摩血透治疗的过程,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过程及原理三详细阐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适感,使患者对接下来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三治疗中增加巡查频率,促进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大胆放心的接受血透治疗,以获得最佳的血透疗效 3 三⑥将干预组患者作为一个团体,每周进行小组例会三可采取知识讲座二会上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尽情阐述治疗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感受,可提出任何疑虑困惑,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三定期举办 病友会 ,以身边成功的病友为案例,现身说法,激励和鼓舞大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三利用认知识别-转化-替代的方法,在满足患者对认知需求的同时,纠正患者对问题的不合理认知,错误的认知,及时指出并分析原因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使患者完成从非理性观点到理性观点的转变,并完成对认知的重建 4 三

1?3 评价指标

①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共20个条目,焦虑/抑郁程度与分值成正比,其中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三②AvilIo情绪情感形容词量表:分值12~84分,分数越高表明情感情绪越好 5 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二SDS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二SDS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组内比较SAS二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P<0.001)三见表1三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二SDS评分(分,x?s)

组别例数

干预前

SAS SDS干预后

SAS SDS

对照组4258.41?9.6763.21?8.5654.38?10.0659.27?11.13干预组4258.26?9.8964.76?8.4147.92?10.3251.76?10.79 t值0.7210.98210.5719.262

P值>0.05>0.05<0.001<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情感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情感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三见表2三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情感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对照组4268.35?8.3276.21?9.757.32<0.05干预组4267.64?9.1267.97?7.470.53>0.05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由于处于CRF晚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多将伴随其一生三除了病痛带来的折磨以外,还要面对严格的饮食二饮水控制,失去工作和活动的自由,家庭二社会角色的转变等,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心情抑郁二焦虑,甚至厌世自杀的念头,这种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对患者的生理调节机制产生影响,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对后续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加重病情,出现恶性循环 6 三因此对于尿毒症患者的康复不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康复,还应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康复护理,消除患者抑郁二焦虑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三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患者对未知事件的主观认知二评价会对自身的精神产生影响,认知上存在的缺陷导致了行为上缺陷的存在,若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得以纠正,其不良情绪及行为也会得到逆转三患者的情绪行为受个体认知的影响,而干预的关键则在于能发现错误的认知并及时予以纠正 7-8 三心理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结构与认知取向并存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多种干预措施,改变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并试图让患者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转换情绪,继而缓解与消除抑郁二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 9 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SAS二SDS评分均较高,表明患者都具有抑郁二焦虑的负面情绪三心理护理干预中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之后的护理干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三积极的健康宣教以及亲属的鼓舞打气,使患者在对血透治疗更加了解的同时,极大地减缓了治疗中的心理压力三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治疗现场的观摩,小组例会上的讨论二交流以及病友现身说法等方式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三通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SAS二SDS 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情绪情感评分上,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提高,对照组提高不明显,提示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二焦虑情绪,为后续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三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血透析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二焦虑情绪,提升情绪情感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护理模式临床值得推广与运用三

参考文献

1 周学兰.认知行为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J .职业与健康,2013,29(21):2891-2893+2896.

2 Griva K,Stygall J,Hankins M,et al.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7-year mortality in dialysis patients J .Am J Kindney Dis,2010,56(4):693-703.

3 刘丽,矫健梅,安丽伟,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诱导期血液

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3,27(13):1230-1232.4 李俊,霍桢,俞翔,等.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维持性血液

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 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553-555.

5 黄志华,骆谏英,欧阳玉霞,等.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冠

状动脉内支架患者焦虑影响的效果观察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613-2615.

6 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 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37-839.

7 汤红莲,何晓丽.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

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 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33-34.

8 婉娜,詹玉云,王饶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纠正肾性贫血治疗行为的影响 J .全科护理,

2010,8(9C):2474-2475.

9 周莉华,陈娅薇,康林,等.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

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J .临床荟萃,2010,25(21):1848-1850.

(本文编辑:牛铁兵)

结构式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

尹利 李金红 陈媛 安凤荣

?摘 要? 目的 探索结构式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三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急诊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

例三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留观天数二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三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7.86%;观察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观察组患者留观天数5d 以上比例为10.20%小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精神科急诊留观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结构式心理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意外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三

?关键词? 结构式心理护理; 精神科; 急诊留观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6.033

作者单位: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疾病是一种在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下,患者大脑功能出现障碍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思维不清二情感异常二意志障碍二行为冲动,患者大多是被动住院,带有抵触情绪和行为,治疗依从性和沟通性较差,部分患者思想行为失常,还

会发生过激的危险行为,甚至会自残自杀 1 ,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需要更加科学二全面三结构式心理护理对安全护理尤为重要,自2013年7月起,我们将结构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科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护理效果明显提高三现报告如下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有哪些损害第一,抑郁症患者受损的执行能力。有学者认为执行能力对于抑 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来说受损害最重。执行能力的受损在抑郁症患者 中可以表现为在处理新事物、计划行动策略、抑制错误、监督实施行动、利用反馈修正等多种能力的下降。抑郁症患者损伤了分析综合能力、空间知觉力、逻辑及联想能力、部分与整体观念、思维灵活度、 想象力、眼、手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受到损伤,这些认知能力的受损 可以导致患者在患病阶段环境适应能力下降。疾病越严重认知功能受 损越严重。在通过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倾向于时程更长,更难恢复的现象。 第二,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功能下降。人的大脑掌管记忆的分区较多,大家一般认为额叶、丘脑、颞叶内侧面和边缘系统这些脑区都参 与了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往往会受到注意力和情感的影响。而抑郁症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情绪与注意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可知抑郁症 患者的记忆力会受到影响。学者们认为抑郁症患者记忆力在患病过程 中明显减退,表现各个记忆过程的受损,首先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能 力下降,其次自由联想、粗质回忆和再认过程都受到限制。在整个病

程中患者的长时记忆保持较完整,受到的影响较小。或许这能解释临 床上抑郁症患者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患病时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 第三,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脑扣带回的前部和额叶 一般认为参与注意力功能协调。影像学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的额区较 正常人有缩小,抑郁症患者额叶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注意力。临床 观察许多患者在患病中反映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持久,或注意 力固定于病态观念上难于转移。有研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 试时,中度和重度患者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比中 度患者注意力缺陷更加明显,表现地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进行保持。

医生如何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

医生如何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障碍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医生在忧郁病人就诊的时候要怎么沟通?下面小编整理了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的方法:就诊时候的沟通技巧 当患者走进诊室的时候我们要观察,观察的重点在哪呢?首先看他的伴诊情况,是谁陪她来就诊的,这对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很重要,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情感支持****,我们首先要判断,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由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年男子陪着来就诊,无非就这几种情况,第一个考虑的是他爹,初步判断这个女患者感情生活不完整,要么单身、离异,至少夫妻感情不好吧。看病对一个人来说是生活中重要的事,这个时候老公不来陪,情感支持在哪里?没有比家人的健康更重要的事需要去处理。第二个想到的是她老公,三十来岁的女性嫁给六十来岁的男子,这个本身就是抑郁障碍的发病土壤了。还可能是领导啊、同事什么的,都可能提示一些不合理的或者畸形的情感支持在里面。

当这个患者坐在诊桌旁就诊的时候,我们应当观察她的坐姿、体态、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反应速度等,比如这个三十来岁的女性坐下后眼神飘忽不定,并不时回头看她的伴诊者,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患者非常没有安全感或者对伴诊者不信任感,这时我们可以示意伴诊者在门外回避,与患者单独交流。 我们要迅速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抑郁障碍的患者通常希望倾诉,她们常常是情感宣泄有障碍,她们希望把积累的负能量的东西宣泄出来,又没有对象,所以,我们作为医生要以正能量来化解她。 其次就是共情。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对方的感受,共情之后要给予希望,医生不能被患者的十年心酸一把泪带到沟里去嘛。倾听之后要与患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要以积极的目光,实时给予鼓励,要用目光传递正能量。 患者的倾诉往往是漫无边际的,甚至是逻辑混乱的,这时候我们要实时地提问,诱导,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提问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要以关心的而非审问的方式去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工作乃至家庭。询问时要由易而难,首先要问她的躯体情况,比如“身体有哪些不舒服”啊之类的,逐渐深入地询问情绪以及精神问题。要由浅入深地问,从现实中的压力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

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

浅论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 【摘要】本文分析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问题。指出部分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愈后一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如自觉状况差、社会适应功能减退。目前有学者推断是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受损造成的,并且认为这些损害主要损伤了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特别是执行功能。【关键词】抑郁症;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损害 抑郁症是一组精神障碍,不同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临床表现的组合。在临床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常常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的下降等认知障碍为显著的表现。以前人们认为抑郁症通过治疗后是比较乐观的,但是一些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患者的调查发现部分患者的情绪低落确实得到了缓解,但是患者往往抱怨自己的状态不能恢复到病前。大约有50%-65%的患者会对自己愈后的生活状况不满,认为自己的记忆能力不如从前,情绪消沉,自我评价差,工作、与人交往等社会功能难以恢复。据调查显示,那些缓解的患者由于自杀造成的死亡率仍然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症患者中存在突出的认知功能损害,不仅会带来患者的不良感受,并且影响愈后,作为残留症状存在下来。国外学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造成的。由于患者在情绪恢复后认知功能的损伤依然存在,可以考虑这些认知功能可能存在于抑郁症状之外,逐渐的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问题。

认知在心理学的概念中被认为是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之一,认知不仅参与个体对自身以及环境的确定,还包括了感知、学习和记忆、注意、语言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我们在临床上所指的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用另一些名词表示,例如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者认知残疾,其实都是指认知功能障碍。其概念泛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从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到严重的,例如痴呆。帕金森症、脑外伤等都是常见的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疾病。一般来说,认知功能包括多个方面,如计算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时间、空间等)、结构能力、语言、执行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而目前大家更加重视的是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意义在于一种协同作用,在人们认知过程存在多个、复杂的操作,而执行能力将它们协同起来,也就是指个体实现一个特定目标时能够以动态、灵活的方式协调多个子系统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1],往往运用到个体的计划能力、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力和判断力等。在需要快速解决问题时,个体正常的执行能力能够保证个体在庞大的信息中做出必要地选择,有计划开始推理并处理问题。若个体的执行能力受到损伤,那么这种协调性就会打破,导致患者认知过程中产生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虽然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学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目前普遍认为抑郁症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并且主要影响了患者的

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与临床治疗分析

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让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随访过程中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36±1.6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6±1.59)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3.28±1.6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7.26±4.8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后也不易复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1]。我国传统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为药物治疗,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停药后患者可能会迅速复发。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心理活动也很需要关注,因此就需要使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2]。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在患者经过治疗后也不易复发,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2~59岁,平均(32.29±1.73)岁。所有患者经过HAMD 的测评确诊为抑郁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26~59岁,平均(32.78±1.69)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2~58岁,平均(31.29±1.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为度洛西汀联合阿普唑仑,度洛西汀以30 mg每日一次为起始剂量,根据患者不同情况1周内加到60 mg,1次/d。有严重失眠联合阿普唑仑0.4~0.8 mg,1次/d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引入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为患者创设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例如患者的病床一定要保证干净整洁,同时也可

瑜伽练习对神经内科焦虑抑郁患者睡眠的影响

瑜伽练习对焦虑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沈盈盈钟代曲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焦虑抑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焦虑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常规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瑜伽放松训练,每次1 h,4次/周,连续治疗8周。结果干预后瑜伽组患者睡眠的主观感受明显改善,多导睡眠监测提示瑜伽组3期睡眠比例较干预前上升(P<0.05),2期睡眠比例较干预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瑜伽训练对焦虑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瑜伽睡眠多导睡眠图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导致的疾病也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焦虑抑郁的病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频繁觉醒、深睡眠减少等[1]。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白天过度困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加重焦虑抑郁情绪。镇静安眠药治疗睡眠障碍虽作用确切、见效快,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且停药后易反弹。行为训练是一类可行的非药物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之一[2]。瑜伽作为一种行为训练技术,能促进身心放松,改善睡眠[3]。为改善焦虑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我科采用瑜伽放松训练治疗焦虑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0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焦虑抑郁症患者,排除标准: ①年龄<18或年龄>60岁;②匹兹堡评分<9分③有重大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使 用史。入选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46±8.24),病程(6.28±3.14),匹兹堡评分(11.25±2.12)。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29±7.36),病程(7.32±2.57),匹兹堡评分(11.85±2.51)。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匹兹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试者入组前均告知本实验无创伤性,并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瑜伽放松训练。 ①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房间,气候适宜时可到户外花园草坪练习,备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抑郁认知理论综述 摘要:抑郁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对其病理的解释多种多样。本文从认知理论入手,介绍了几种主要理论,包括Abramson抑郁无望理论、Beck理论、双重加工模型和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抑郁认知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抑郁认知易感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目前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第四大疾病。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自我感觉、人际交往及躯体功能状态。最新的调查表明,16%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候可能罹患抑郁。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已达3%~5%,超过2600万人罹患抑郁症。对抑郁病因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抑郁形成的解释有多种,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动力学派,神经科学等。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看自己、世界和未来的方式是引发和影响情绪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下面着重介绍关于抑郁的几种认为理论模型。 1 Abramson的抑郁无望理论 无望感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塞利格曼首次将动物无助感实验的结果用于人类抑郁的解释,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一“控制“为新观念,认为有机体不可控期望的繁华导致费事硬性的消极行为和其他的系的无助表现。Abramson等人对抑郁的行为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抑郁修正习得性无助理论。该理论认为,抑郁是由于患者对消极事件三方面错误的归因引起的,这三方面指的是:内在的,普遍的和稳定的原因是,最容易发生。因此,这个理论有被称为抑郁的无望感理论。无望感的认知,引出了一个新概念——无望型抑郁,及抑郁的一种雅兴,表现为悲哀、自暴自弃、缺乏活力、领没、精神萎靡、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无望感理论模型认为,当经历一个负性事件时,具有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比非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无望感,从而产生抑郁,尤其是无望型抑郁。 2001年Abramson对理论再次进行了修订。不再局限于归因,扩展到各种负性认知方式,应对方式等。导致的异域类型,也就不再仅限于无望抑郁一种亚型。更加强调认知易感性与负性应激之间的相互作用。Teasdale进一步认为,具有一予以感性的人,负性情绪很容易诱发与自我有关的负性思维,并导致对结果和未来做出消极的解释。 2 Beck的理论 2.1基本内容 Be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的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是消极的,包括消极新年、思维和想象。他认为,认知过程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接受和评价信息、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预测和评估结果。Beck以“抑郁认知三联征“,”认知歪曲“”自动性思维“和”潜在的一遇行人制图室“为核心概念来解释抑郁障碍的产生。所谓抑郁三联征,是指个体对子我做消极评价,对以往经验做消极解释,对未来做小机遇期;认知歪曲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错误解释或错误直觉,在这种情况下,已与个体得出的结论会是他们的消极期望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自动性思维指的是介于外部事件和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维。大多数抑郁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反应之前的难写思维。大多数抑郁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之前已存在这些思维,因为这些思维已经成为自动性思维。抑郁症是消极认知方式的结果,而抑郁患者的消极认知方式就是自动性思维,已经成为抑郁患者认知事物的习惯方式。 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而这种逻辑上的错误退了或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抑郁患者用自我贬低或自我责备试图去解释所有事件。Beck把抑郁患者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任意的推断。推断中昂并不存在结论的证据(我是无用的,因为我买东西是商店已关门;(2)选择性抽象。其中结论只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抑郁症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且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气病生焉。”故而本病的病因既有脏腑疾病和气血不调的内在病因,又有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的外在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RSHWHO渡氧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精神愉悦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以解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五脏中肝为郁证之本脏,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畅达全身气机,肝气顺则五脏宁,肝气郁则五脏气血失调,故肝气郁滞为郁证最基本的病因病机。 郁证的发生,除情志内伤外,还与素体虚弱、性格内向或肝气郁结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老年抑郁症的病机特点,取决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老年抑郁症多发生于六旬以后,此时老年人体质虚弱,五脏皆衰,致机体阴阳失调,内环境紊乱,更易患抑郁障碍。老年抑郁症其病位当责之心、肝、脾、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损,脑窍失养;标实为气、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五脏六腑皆可致郁”,对其的认识不能拘泥于单纯疏肝解郁。脾胃为后天之本,影响一身气机的升降,同时也影响水液的输布,这些因素都能够引发郁证。 专家提出康复意见: 1、不要轻易使用药品,抑郁症被人们称为“心灵感冒”,所以我们就像认识感冒一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承受能力。做到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 2、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3、作为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要正视患者,多陪伴、多倾听。试着常说:没事儿的,你继续说,我在听,我理解,我们就在这里,尽力带他们走出阴霾。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5-07T10:31:05.96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丁静华 [导读] ,针对我院的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北方医院丁静华 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在医院治疗,病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并配合治疗的抑郁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各50例,参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用帕罗西汀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研究B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和研究A组。结论,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全面,值得研究发展。 关键字:认知行为疗法;抑郁症;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CR 引言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该病通常表现为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失望等,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据中国心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病例抑郁症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在患有抑郁症人群中,死于自杀,意外事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中风的危险性高于非抑郁的人群。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筛选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50例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54例、96例,患者的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为(48±8.63)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分别是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对象EPDS 总分大于12分,HAMD大于17分小于24分,符合DSM-IV轻中度抑郁标准。参与前均知情签订合约。对三组患者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药物帕罗西汀片口服治疗,初始给要量为每天10mg,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加大剂量至每天20~60mg。研究A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首先认知行为疗法包括:为患者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协助患者做自我检测表和功能失调性想法记录表,对负性自动想法进行评估,指导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加深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进认知行为的纠正。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对患者实施倾听、解释、指导、疏泄、保证等相关技术,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无噪音,湿温度适宜,确保患者舒适,减轻其心理应激。研究B组同时给予药物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治疗方法同研究A组)。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期间第4、8、12周的治疗效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进行评价[7-8]。其中,HAMD评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可能有抑郁情绪,17-24分为肯定有抑郁症,大于24分为严重抑郁症。SCL-90自评量表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即1分代表无症状,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总分160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为临床界限,超过160分说明测试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疾病症状越严重。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及嗜睡。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 EDPS评分治疗前两周EDPS总分三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性,4周与8周后统计结果显示,A、B组EDP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较参照组下降更多,与参照组比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三组对比分析 时间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治疗前两周63.81±5.0862.95±5.2763.17±5.62治疗4周后60.18±4.8250.68±4.5843.54±4.05治疗8周后57.45±4.1539.70±4.1634.52±3.84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HAMD评分治疗前两周HAMD总分三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性,4周与8周后统计结果显示,A、B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较参照组下降更多,与参照组比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三组HAMD评分对比 时间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治疗前两周50.51±1.9220.65±1.9620.10±1.96治疗4周后18.74±1.2114.84±0.9611.59±1.51治疗8周后15.88±1.2710.10±0.98 6.79±0.97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的疗效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的疗效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8-03T15:36:31.2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倪永辉 [导读] 探讨团队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倪永辉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轻度抑郁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队认知行为疗法,对两组患者疗效及睡眠质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较对照组75.68%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团队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轻度抑郁症治疗中效果显著,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轻度抑郁症;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34-02 抑郁症是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经相关数据显示[1],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1.5%~4.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患者处于自我封闭,不愿暴露状态,导致常规心理治疗难以获得预期效果,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团队情景下向患者开展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的心理治疗方式,可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变认知、情感及行为。本研究团队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轻度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轻度抑郁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20.52±1.12)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20.47±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轻度抑郁症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交流障碍者;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与本研究不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以5-羟色胺为主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措施如下:(1)了解疾病:首次组织活动时,先向患者介绍团体规则,让治疗小组成员互相认识,建立团结互助的氛围。引导患者讲出自己患病原因、疾病症状,鼓励其宣泄情绪。医生将每位患者的症状及情绪详细记录,向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团队活动结束前组织成员开展游戏,以加强成员间的了解与信任感。(2)了解认知与行为、心理状态的关系:让患者了解个体消极心理状态不是因事件本身所致,而是个体不恰当认知应对策略所造成的。开展第2次团队活动时,让患者进行一日活动记录,于下次活动时反馈,对自身行为的重要性进行回顾,帮助患者了解积极行为能改变消极心理,并掌握不合理行为与认知的识别方法。第3次活动主要教会患者进行事件-思维-情绪的记录。开展第4次活动时反馈上次成果,并帮助患者重建认知,形成对抗思维,掌握应对技巧。第5次活动时,让患者主动加入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中,试着让患者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应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应对负性事件,在团队活动中逐步重建理性认知。(3)知识巩固:第6~10次团体活动,注重成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领悟,并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让患者选择自己认为最可能实现的计划,并付诸于行动。为患者建立治疗场景,并对治疗过程反复练习,以巩固其认知行为及行为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显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下降70%以上;有效:HAMD-17评分下降30%~70%;无效:HAMD-17评分下降不足30%,甚至上升。 (2)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PSQI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经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较对照组75.68%高(P<0.05),见表1。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焦虑症 抑郁症患者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

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 抑郁症患者平时不一定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但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现在生活压力的倍增,让很多人 都喘不过气来,因此由于压力过大常常产生莫名其妙的焦虑,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异常的表现形式,可能和其它的一些精神分裂症相比,没那么严重,但是对于焦虑症,出现后也应该及时调节化解。焦虑症可分为轻微焦虑症和重度焦虑症,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轻微的焦虑症,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来得到缓解,重度焦虑症,就要特别注意了,及时进行治疗和心理疏导,防止发展成为精神病。轻微的焦虑症的症状表现:1、精神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为担忧、紧张、焦虑不安以及害怕等,总之都是一些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症患者外观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态僵硬而不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加,不能静坐,反复徘徊,搓手顿足出现。2、无法专注自己的 事情焦虑症患者常常容易被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声光敏感。患者会自我感觉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有梦魇或彻夜不眠等症状,常常睡觉后梦魇突然醒来,大汗淋漓,极端恐惧。当焦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的注意力会遇到麻烦,因此需要平衡关注点,如驾驶,学习,工作或照顾孩子

等。这可能是发作令人沮丧的一面。因为没有人希望事情失去控制,因为焦虑使人无法集中注意力。3、出现躯体焦虑 症状焦虑症又可表现为躯体性焦虑,症状涉及许多系统,过度换气、心悸、入口干、尿频、胸闷、耳鸣等。出现轻微的焦虑症有时是患者就诊时的最初主诉,当发作开始变得加剧时,患者会感受到胸部发紧。常常被让人误认为是心脏病发作。相反,如果只是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者感觉有点呼吸困难,并且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态僵硬而不自然,可能都是轻微焦虑症的表现。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的全部介绍,希望看完之后会有多了解。虽然轻度的焦虑症通过有效调节可以得到缓解,但是还要进行及时治疗,疾病拖严重了总是不好的,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些精神疾病,所以不要掉以轻心。焦虑的可能疾病可能疾病伴随症状就诊科室 慢性疲劳综合症疲劳,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易激 电脑狂躁症焦虑. 密码综合症头痛,眼花,神经衰弱综合征 周末焦虑症焦虑. 儿童精神分裂症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焦虑- 解释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

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人的自救,我终于战胜了“不可能”

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人的自救,我终于战胜了“不可 能” 以前的我是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当时的我虽然每天坚持服药,并且已经六年之多,但是焦虑症仍旧非常严重,每天难以入眠,睡不着就会恐惧,一遇到紧张的事情就会晕厥休克,当时的我简直快要崩溃,感觉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痛苦。连医生都对我说我的焦虑症很难治好,并且可能要终生服药。如今的我终于康复了。回想以前的我经常会在各大论坛看到病友们晒出的帖子,他们大多都是消极悲观,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假如这种传递痛苦和消极,所以我写下这段我的重度焦虑症的自救经历。我在16岁的时候检查出重度焦虑症和轻度的抑郁症,服药4年,这4年的时间,每天都是生不如死。但是我并没有见到任何效果。而我当时也已经有了心仪的男孩,但是像我这样的人又有谁愿意娶我呢?谁又愿意娶这样的一个麻烦回家呢?于是心如死 灰的我严肃的问医生,我的焦虑症究竟要多久才能好,而医生却说因为我的焦虑症太过严重,我可能需要服药终生。当时的我非常崩溃,但是我不要我的一辈子就这样与焦虑症和药物陪伴,我想要崭新的人生和幸福的爱情,我想要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于是我开始想到自救。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是我自救的第一步首先是了解焦虑症该怎样自

救,于是我买了一本《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书分为病理和演讲卷两本。我猜同是焦虑症的人应该都有看过吧?这两本书我看了将近十遍,我不得不说这两本书真的很好。看完后我知道我之所以这么焦虑是因为长时间情绪的压抑 逐渐使神经系统变得敏感,使我对各种负面事件更加敏感,想法更加消极,这些负面想法情绪带来的恐惧是我痛苦的来源。从这众多的书我总结出来康复的方法——面对→接受→飘然→ 等待→ 克服恐惧。但是并不是说你看了书就能和我一样治愈,书中只是告诉你别人成功治愈的方法,而能不能治愈就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尝试和坚持。我从自救开始到自救成功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刚开始躯体化症状很严重,实在难受的我想要放弃,可是我不愿意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后来我就学习呼吸法缓解症状,一般做了大概十分钟就能有所缓解。呼吸法一般需要盘腿坐着,闭上双眼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以“平等心”的原则去观察、觉知呼吸的进出。对于当下的呼吸状况以及头脑中的念头想法,或是浮现什么感受,不作任何的判断、分析、联想和纠缠,就只是如实单纯地观察呼吸。如果走神了,就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进出上,如此反复。这样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和症状都会慢慢稳定下来。并且在我焦虑症自救期间,我每天的作息都非常规律,早上6点起床,跑步半个小时,我一般都会跑的很慢,我习惯性一边跑步一边数着路边的栏杆,这样我的内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3-11-18T14:17:54.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晓1 万好1 吕蓓2 [导读]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反复求医。 李晓1 万好1 吕蓓2 (1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34) (2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躯体主诉艾司西酞普兰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65-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in depressions presented with somatic complaints LI Xiao, WAN Hao, LV Bei. 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er,26603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 in depressions presented with somatic complaints.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met CCMD-3 criteria of major depression, presented with more than 3 somatic complai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CBT group and Escitalopram group. The efficacy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before and after 8weeks treatment. Result The total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8weeks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P<0.05).The total scores of HAMD and the factor scores of anxiety/somatization in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CB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scitalopram group(P<0.05). Conclusion CBT are more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s than Escitalopram, especially in those with somatic complaints 【Key words】 Depressio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Somatic complaints Escitalopram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反复求医。主要表现为长期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四肢无力、发热、心慌、胸闷、嗳气、多汗、食欲缺乏、部位不定及性质模糊的疼痛等躯体不适,综合性医院多见。抑郁症患者通常对躯体状况有不正确认知。为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此类患者的疗效,将其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同时躯体不适症状≥3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8分。排除慢性器质性躯体疾病,双相情感障碍,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境障碍,有严重的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木僵状态或其他严重精神障碍者。入组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11.8)岁;病程11月-3年,平均(10.8±9.6)月。单用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35.6±1 2.4)岁;病程6月-4年,平均(11.8±10.3)月。 1.2 方法清洗期1周。两组均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组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每周2次,每次约50分钟,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痊愈,51%-75%为显著进步,25%-50%为进步,<25%为无效。 1.3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服药情况比较合用组艾司西酞普兰平均剂量(15±5)mg/d,单用组艾司西酞普兰平均剂量(14±6)mg/d两组间药物剂量无显著性差异(t=0.128,P>0.05)。 2.2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合用组治疗后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分别<0.01,<0.05),单用组仅总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较前降低(P分别<0.01,<0.05),且治疗后合用组HAMD、HAMA总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P分别<0.01,<0.05)。 注:组间比较,*P<0.05,**P<0.01,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 2.3 两组疗效比较合用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5例,无效5例,有效率87%;单用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无

抑郁症认知功能和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认知功能和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4-11T10:44:50.5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作者:郭柳生[导读] 近几年,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急剧增多,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制约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 郭柳生 (广西贵港市港南清山精神病医院;广西贵港537100)【摘要】近几年,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患者数量急剧增多,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制约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为了进一步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要结合量化治疗机制和标准进行统筹化治疗,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量化治疗整体水平。文章中分析了抑郁症认知功能,并对量化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了讨论,综述如下。【关键词】抑郁症;认知功能;量化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06-02 陈春凤,朱翔贞,高静芳[1]等在研究中指出,在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多,患病率达到6.1%,并且,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类似于饮酒后人体的认知能力退化。并且,就算是抑郁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也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残留影响,因此,抑郁症成为了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毒瘤”。目前,在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功能改善、功能恢复是关键,但是依旧存在剂量不足以及依从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有效践行量化治疗机制对于全面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较为关键。 1抑郁症认知功能 宋煜青,陈红光,廖金敏[2]等在研究中指出,患者罹患抑郁症后,就会出现认知功能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抑郁症患者注意力认知功能失衡 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后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是在病理生理过程中逐渐受到损害的官能认知。鲍枫,潘伟刚,毛佩贤[3]等指出,利用神经心理测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后可知,在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方面,抑郁症患者的视觉刺激反应潜伏期时间要相较于没有抑郁症的人群较长,由此可知,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会受到病情的影响。最关键的是,经过研究证实,就算是抑郁症患者接受了相应的治疗,在抑郁症情况缓解后依旧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宋煜青,谭云龙,双梅[4]等在实验中则对相关报道进行了分析,利用颅电刺激的方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直接进行刺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整体快速视觉信息处理以及对应的反应能力较好,并且相较于之前的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也有相关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注意力和练习效应有关。温紫娴,徐敬文,黄永烽[5]等则在研究中指出,有部分学者利用氟西汀进行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利用快速视觉信息处理训练对患者进行配对练习,发现注意力的改善并不能完全和练习效应相挂钩。 基于此,目前针对抑郁症患者注意力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都认为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张岩,曹江,徐伟杰[6]等则在研究中证实,就算是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抑郁症疏导治疗,依旧会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患者的注意力不能得到完全改善,且对应的效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1.2抑郁症患者记忆力认知功能失衡 抑郁症除了对患者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外,也会对患者的记忆力形成制约作用。曹译丹,石捷,陶建青[7]等在研究中指出,将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对其进行延迟匹配的记忆测试,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张晶,徐茜,杨紫君[8]等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图形识别记忆的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对于图形识别记忆的能力也在衰退。 另外,王艳华,钟笑梅,吴章英[9]等在研究中利用CANTAB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反应空间记忆配对分析,发现一些经过颅电刺激治疗的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空间再认记忆中,治疗后的患者整体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张颖,李洁,李刚[10]等在研究中指出,一些经过治疗的患者在抑郁症治疗结束后记忆力有所提升,但是工作记忆的改善程度并不是非常显著。 在对抑郁症患者记忆力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药物等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对患者治疗后记忆力水平恢复程度也会形成差异化作用。 1.3抑郁症患者执行力认知功能失衡 梁世桥,苏亮,贾玉萍[11]等在研究中指出,利用CANTAB进行内外空间转换任务以及空间跨度任务对患者进行测试,发现患者的执行功能复合分数较低。并且,就算是利用相应的治疗机制后,抑郁症患者的执行能力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张涛,刘霖[12]在研究中利用了莫达非尼治疗方式,对于一些抑郁症症状有所缓解的患者,却发现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坏的程度较为顽固,执行功能受到了影响后很难迅速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抑郁症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确保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完善治疗策略,以保证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水平、记忆力水平以及执行力水平,减少抑郁症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抑郁症量化治疗研究进展正是因为抑郁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积极落实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治疗方式,确保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维护治疗水平。李日鹏,何洪波,宁玉萍[13]等在研究中指出,抑郁症患者的量化治疗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且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能提升预后。值得一提的是,量化治疗是我国精神领域内新兴的概念,要想对其进行多元化处理,就要结合临床研究经验,落实量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夯实STAR*D量化思想,确保能建立健全更加贴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过程量化评估系统。 2.1基于评估的治疗 在董强利,万平,孙金荣[14]等的研究中指出,抑郁症患者自我检测和评估过程是我国进一步提升抑郁症治疗工作的主要攻关项目,也是我国医疗体系发展落后于国外的方面。因此,要想提升抑郁症量化治疗的综合水平,就要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化的评估治疗机制,确保指导治疗工作能顺利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