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_邱现奎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_邱现奎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_邱现奎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_邱现奎

土 壤(Soils), 2010, 42 (2): 249~25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①

邱现奎1, 董元杰1*, 万勇善2, 胡国庆1, 王艳华1

(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2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对花生各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能满足花生对养分的需求,普通复合肥在土壤中养分释放迅速,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纯控释肥处理其次,均明显高于普通复肥和对照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受肥料类型的影响较小,变化范围在2.68 ~ 6.26 ml/g 之间;3种土壤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的相关性最好,其中脲酶活性与土壤速效P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碱解N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碱解N同样存在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关键词: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147.5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集约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大量使用各种化肥以求获得高产量的农产品,满足众多人口的粮食需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单产中,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 ~ 60%[1]。在我国,化肥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为46.3%[2]。化学肥料的施用对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维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肥料施用的过程中人们先后发明并采用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肥料和施肥技术,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资料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土壤中酶的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3-4],土壤养分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同时其也是评价土壤自然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养分指标与土壤酶活性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5-7]。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来自于高等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数量少,作用大[8]。土壤酶直接参与土壤中物质的转化、养分释放和固定过程,与土壤供肥密切相关[9]。当前,农业生产中施用大量普通肥料能够解决高产作物养分缺乏的矛盾,但存在成本高、环境效益低下以及存在作物生长后期供肥不足的缺陷;而单施纯控释肥料虽然能保护土壤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生产成本高和作物苗期供肥不足的缺点。

本研究以相同养分含量的不同种肥料作为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来评价不同肥料品种的差异,为新型肥料的研制及施肥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田间试验布置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办事处宅子村,试验区土壤为普通棕壤。表1为试验小区土壤的基本肥力特征。供试作物为:花生(品种为小白沙)。

田间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处理一:CK(对照,不施肥);处理二:CCF(普通复合肥N-P2O5-K2O = 17-19-16,原料为普通尿素、过磷酸钙、普通硫酸钾);处理三:CRF1(纯控释肥:N-P2O5-K2O = 17-19-16,原料为树脂包膜控释肥,设计控释期为4个月);处理四:CRF2(控释掺混肥:N-P2O5-K2O = 17-19-16,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原料为树脂包膜尿素、磷酸氢二铵、硫酸钾,普通尿素、磷酸氢二铵、硫酸钾,其中控释N占50%, 控释P占37%,控释K占25%)。试验小区面积为10 m × 2 m,施肥量为750 kg/hm2,每个小区施肥1.5 kg,每

①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0B07)和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76226)资助。* 通讯作者(yjdong@https://www.sodocs.net/doc/596082102.html,)

250 土 壤 第42卷

个处理设3次重复,除肥料种类不同外田间管理均与当地的传统习惯一致,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的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基肥于播种后开沟施肥。花

生种子穴播,每穴3粒,行距0.33 m ,株距0.20 m ,出苗后间苗,每穴留2株。于2008年4月24日播种,9月2日收获。

表1 田间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1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al soil

土壤类型

碱解N (mg/kg)

速效P (mg/kg)

速效K (mg/kg)

全N (g/kg )

电导率 (μS/cm )

有机质 (g/kg )

棕壤 48.89 53.63 80.99 1.226 86.1 10.74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土壤碱解N 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速效P 用0.5 mol/L 的NaHCO 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K 用1 mol/L 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10]。

1.2.2 土壤酶活性测定 脲酶活性测定:于花生全生育期内,按S 形多点采集表层(0 ~ 20 cm )土壤混合样,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其活性以24 h 后1 g 土壤中NH 4+-N 的毫克数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参照脲酶活性测定时土壤混合样采样方法,采用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其活性以单位土重的0.1 mol/L 1/5 KMnO 4毫升数表示。磷酸酶活性测定:参照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时土壤混合样采样方法,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其活性以每克土壤的酚毫克数表示[11]。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2.1.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碱解N 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见,花生各生育期,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N 含量均大于CK

处理。苗期,土壤碱解N 含量以CRF2处理最高,其次是CCF 、CRF1处理。控释复合肥CRF1、CRF2处理土壤碱解N 高峰期出现在花针期(6月15日),此时土壤碱解N 含量分别为77.85 mg/kg 、106.47 mg/kg ,分别比CCF 处理高39.37%、90.60%。进入结荚期后期(8月15日),控释肥CRF1、CRF2处理仍缓慢释放N ,土壤中碱解N 含量比CK 处理分别高出19.65%、49.42%,而CCF 处理土壤碱解N 含量仅比CK 处理高3.77%。成熟期,控释复肥处理土壤碱解N 含量仍维持较高水平。由图1还可以看出,除成熟期外,不同控释肥处理土壤碱解N 含量按照CRF2>CRF1顺序递减。这可能是由于二者养分释放速率差异引起的,其中CRF2为控释掺混肥,不仅含有控释N 肥而且含有速效N 肥,能在不同时期为花生生长提供所需养分,CRF1为纯控释肥,其中不含易溶性养分,N 释放缓慢且稳定,正是此不同导致了土壤中碱解N 含量存在差异。

第2期 邱现奎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51

2.1.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P 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见,苗期,土壤速效P 含量以CRF2处理最高,其次是CCF 、CRF1处理,这与土壤碱解N 含量变化趋势相似。CRF2处理土壤速效P 含量高峰期出现在花针期(6月15日),此时土壤速效P 含量高达171.04 mg/kg ,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进入结荚期后期(8月15日),控释肥CRF1、CRF2处理仍缓慢释放P ,土壤中速效P 含量比CK 处理分别高出14

3.9%、181.9%,而CCF 处理土壤速效P 仅比CK 处理高出75.88%。成熟期,各施肥处理土壤速效P 含量按照CRF2>CRF1>CCF 的顺序递减。这可能是由于肥料所含成分不同所引起的,CRF2处理含有控释和速效两种类型的磷酸氢二铵, CRF1处理主要含纯控释磷酸氢二铵,而CCF 处理主要含普通过磷酸钙,正是由于所含P 类型不同造成P 在土壤中释放速率不同。

图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P 含量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treatments on contents of soil available P

2.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K 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见,普通复合肥施入土壤后养分迅速释放,苗期土壤速效K 含量达300.7 mg/kg 。控释复合肥CRF1、CRF2处理土壤速效K 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针期(7月1日)、花针期(6月15日),而普通复合肥进入花针期后,土壤速效K 含量明显低于各控释肥处理。进入结荚期后期(8月15日),控释肥CRF1、CRF2 处理仍继续释放K ,土壤中速效K 含量比CK 处理分别高出108.0%、120.0%,比CCF 处理分别高出76.26%、86.41%。到成熟期,控释复肥处理土壤速效K 含量仍维持较高水平,此时土壤速效K 含量以CRF1处理最高,与CCF 处理差异显著。此时CRF1处理速效K 含量大于CRF2处理,这是由于纯控释肥与控释掺混肥的控释特性差异所引起。

252 土壤第42卷

2.2 各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土壤酶中,脲酶是唯一对一种重要的矿质肥料——尿素的转化作用具有重大影响的酶[12],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只能在脲酶的参与下才能水解,脲酶的酶促反应产物N是植物N源之一,它的活性可以用来表征土壤N 素状况。不同的生育期,各个处理中脲酶活性的差异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由图4可见,花生全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脲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苗期,CRF2处理脲酶活性最高。进入花针期后,土壤脲酶活性有所增加,此时CRF2处理脲酶活性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进入结荚期(7月15日),脲酶活性增加较快,随后30天内脲酶活性趋于稳定。成熟期,各处理脲酶活性继续增高,其中CRF2处理脲酶活性最高,达 1.598 mg/g,其次为CRF1、CCF、CK处理。肥料施入土壤后,脲酶活性增加可能的原因是脲酶反应底物的浓度升高,施入肥料后,由于肥料中所含N素为尿素和磷酸氢二铵,土壤中氢氧化铵浓度升高,溶解或水解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因而脲酶活性也随之增加[13]。

图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treatments on activity of soil urease

2.2.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磷酸酶是一种水解性酶,酶促作用能够加速有机P的脱P速度,提高土壤P的有效性。土壤有机P转化受多种因子制约,有机磷盐的转化是有机质矿化过程的基本部分,磷酸酶参与能酶促磷盐键的水解性裂解。土壤中的磷酸酶有酸性、中性和碱性之分,在不同酸碱性土壤中,3种磷酸酶的比例是不同的。本实验土壤为微酸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见图5。

由图5可见,全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苗期,CRF2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其次为CRF1、CCF处理,CK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进入花针期,各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递增趋势,随后30天内活性有所降低,进入结荚期中期(8月1日)后,酸性磷酸酶活性趋于稳定状态。以上说明,在花生全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供给有效P的强度不同,控释肥CRF1、CRF2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CCF和CK处理。这可能是由于肥料所含成分不同所引起的,CRF2、CRF1处理都含有磷酸氢二铵,在土壤中易于溶解,即而发生P素固定,在全生育期内都易于发生酶促反应,被磷酸酶催化水解,而CCF处理主要含过磷酸钙,在土壤中转化为易溶成分较为困难,进而影响了酸性磷酸酶活性。

2.2.3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是由生物呼吸过程和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反应产生的,其对生物和土壤均有毒害作用, 而存在于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则能酶促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从而解除了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图6)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受肥料类型的影响较小,在花生全生育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范围在2.682 ~ 6.256 ml/g 之间。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是:苗期,各处理以CRF2处理活性最高;进入花针期(6月15日),过氧化氢

第2期邱现奎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53

图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Fig. 6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treatments on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

酶活性有所提高,在7月1日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随后15天内酶活性有所降低;结荚期后期(8月15日),各处理以CRF1处理酶活性最高,其次为CRF2、CCF处理;成熟期,CRF2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全生育期内,各施肥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处理均有所增加,这说明肥料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是不同肥料处理之间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2.3 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酶来自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土壤酶活性常被用作预测土壤肥力的指标[14]。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关系见表2。由表2可见,3种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的相关性最好,其中脲酶活性与速效P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速效P含量相关性为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碱解N含量相关性为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碱解N含量相关性同样为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此外,磷酸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表2还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相互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脲酶、磷酸酶。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经过不同施肥处理:对照(不施肥)、普通复合肥、纯控释肥、控释掺混肥,据花生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养分含量、酶活性变化情况得出,纯控释肥和控释掺混肥在土壤中N、P、K养分释放规律有所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生生长的苗期,此时纯控释肥养分释放缓慢,而控释掺混肥由于含有易溶性养分,其养分释放较快,很好地解决了苗期供肥

图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treatments on activity of soil phosphatase

254 土壤第42卷

表2 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Table 2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分析项目碱解N 速效P 速效K 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

碱解N

速效P

速效K

脲酶

过氧化氢酶磷酸酶

1

0.423

-0.089

0.570*

-0.268

0.638*

-

1

0.769**

0.592**

-0.797**

0.498

-

-

1

0.186

-0.757**

0.270

-

-

-

1

-0.296

0.188

-

-

-

-

1

-0.597*

-

-

-

-

-

1

注:n = 3;* 表示处理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 表示处理在p<0.01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不足的问题。普通肥料处理在结荚期之前能维持土壤养分含量及与之相关的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之后养分含量逐渐降低造成花生生育后期脱肥;纯控释肥处理,能使全生育期土壤养肥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成本太高;控释掺混肥处理,既能使全生育期土壤养肥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又能有效降低施肥成本。各肥料处理土壤脲酶活性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活性最高,其次为纯控释肥,普通复合肥处理;本实验土壤为弱酸性土壤,不同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各施肥处理中,控释掺混肥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受肥料类型的影响较小,在花生全生育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范围在2.682 ~ 6.256 ml/g之间,各施肥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处理均有所提高,在花生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普通复合肥处理。这说明土壤酶活性与施肥处理呈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施肥处理措施的生物学指标。

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应的相关性,其中以与速效P含量的相关性最好。脲酶活性与土壤速效P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速效P含量相关性为极显著负相关;此外,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各养分关系最为密切。这表明选用合适的土壤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比单纯通过土壤养分来评价土壤肥力更加全面和灵敏,同时多种酶的共性关系也可以作为综合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标志之一。将土壤酶与土壤速效养分相结合作为深入研究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对尝试建立棕壤土酶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培肥土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5]。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 作物营养与施肥.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7: 3

[2]张民. 包膜控释肥料研究与产业开发. 化肥工业, 2004

(2):7-14

[3]任祖淦, 陈玉水, 唐福钦, 王东海, 张逸清. 有机无机肥料配

施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2(3): 279-283

[4]李贵宝. 潮土中几种酶活性与肥力因素间的相关研究. 河南农

业科学, 1994(10): 24-26

[5]周礼恺. 张志明, 曹承绵. 土壤酶活性的总体在评价土壤肥力

水平中的作用. 土壤学报, 1983, 20(4): 413-417

[6]Monreal CM, Bergstrom DW. Soil enzymatic factors expressing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tillage system and texture on soil biochemical quality. Soil Sci. Can. J., 2000, 80: 419-428

[7]B?hme L, Langer U, B?hme F. Microbial biomass,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wo European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nvironment, 2005, 109(1/2):141-152

[8]关松荫.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 土壤通报, 1980, 1(6): 41-44

[9]张宪武. 土壤微生物研究: 理论, 应用, 新方法. 沈阳: 辽宁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3-24

[10]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1]关松萌.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12]王冬梅, 王春枝, 韩晓日, 张旭东, 邹德乙, 刘小虎. 长期施肥

对棕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6, 37(2): 263-267 [13]金继运, 刘荣乐, 等译. 土壤肥力与肥料. 北京: 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 1998: 95-155

[14]刘建新. 不同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关系研究. 土壤

通报, 2004, 35(4): 523-525

[15]王灿, 王德建, 孙瑞娟, 林静慧.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酶

活性与肥力因素的相关性. 生态环境, 2008, 17(2): 688-692

第2期邱现奎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55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Treatments on Contents of Soil Nutrient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QIU Xian-kui1, DONG Yuan-jie1,WAN Yong-shan2,HU Guo-qing1,WANG Yan-hua1

(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8,China;

2 College of Agronom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8, China )

Abstract:Under the fiel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treatments on the contents of soil nutrient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each growth period of peanut, the contents of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 in the treatments of the controlled-release compound bulk fertilizer were highest, which could meet for peanut requirem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The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released the nutrients quickly in soil thus led nutrient insufficiency later. The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in the treatments of the controlled-release compound fertiliz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eatments of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control.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types of fertilizers, which ranged from 2.68 to 6.26 ml/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and available P,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talase activity and available P,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ease an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and available N,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talase activity and available 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easibility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assessing soil nutrients and fertility.

Key words:Growth period, Soil enzyme activity, Correlation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课题题目: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学年度:2013——2014 班级:204班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 化学对土壤的影响

学校名称:…… 研究小组成员:…… 一.提出背景: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使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明确科学合理利用化肥与保护土壤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过程: (1)调查方法、过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咨询相关农业人士,查阅书籍。了解土地使用化肥后,土壤出现的情况。 (2)调查数据:据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测土壤试验研究表明,使用土壤化肥检测仪对我国23个省市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氮肥利用率大约为30%~35%、磷肥10%~20%、钾肥为35%~50%。 钾肥的作用:钾肥用于农业生产,它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氮、磷和其它营养元素,可促进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调节植物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发展根系,强壮枝干,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肥还可改善作物的质量,使作物增产,结合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氯化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对氯敏感的作物和盐碱土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氯离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硫酸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条施和穴施为好),可用作种肥和叶面喷施(浓度为2-3%)。 磷肥的作用是: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注意事项:过磷酸钙:能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2%。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二元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主要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氮肥的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注意事项:碳酸氢铵: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尿素: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氯化铵: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硝酸铵: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土壤性状及施肥

土壤性状及施肥 (一)土壤及其性状 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 (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 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二是外力挤压作用。凡是作物根系穿插、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和耕作都对粘聚起来的土粒产生一定的外力挤压作用,使之散碎成一定大小的团粒。深耕、免耕、滴灌、水旱轮作,都有利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团粒结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其一,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由于团粒间存在大孔隙,团粒内又有毛细管孔隙,这就有利于水分、养分、空气三者间的同时存在。从而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其二,具有良好的养分状况。随着水、气矛盾的解决,也解决了水分与养分的矛盾。因团粒表面常为好气分解,团粒内部又为嫌气分解,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给作物吸收,后者有利土壤腐殖质累积,养分保蓄。矛盾协调后的水分与养分就能同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需要。其三,使土壤松软适度。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犁耕阻力小,耕作省力,耕翻质量好;土壤细碎而均匀,既不紧硬,又不起浆浮泥;干燥不开大坼,泡田渗漏损失也小。 (3)土壤吸收性能。土壤有吸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其吸收方式分为五种。 ①机械吸收作用:这是指土壤将大于土壤孔隙而悬浮于溶液中(如骨粉、饼肥、磷矿粉及粪便残渣等)的微细颗粒机械地阻留下来,使之不随土壤中渗水而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 土壤的基本性质 3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年级:高一科目: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型:新课主备人:张志伟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质地的改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熟悉不同土壤质地的肥力与生产特性,以及土壤质地的改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质地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土壤性质的综合表 现就是土壤质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不同土壤质地对植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学习用具:导学案,黑板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2. 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级制将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 土壤的基本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1.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什么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3.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和过程有何影响? 4. 不同质地土壤的植物生产性能如何? 5. 改善土壤质地有何方法? 三、自学检测 填写下列空白: 1.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因此,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2. 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如下表,请完成下表空白 3. 4. 土壤质地改善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正误 1.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掺砂掺黏可改良土壤质地() 1. 识记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 2. 土壤质地的改善措施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 五、安全教育 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1 / 1

土壤养分测定方法

我国为与国际接轨,1996年国家将配方施肥改称为平衡配套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是在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益,科学地搭配N,P,K肥及微肥,提出合理的施用时期,方法,达到高产,同时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部“九五”期末“沃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普及平衡施肥技术的关键是解决快速测定出不同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数据,掌握土壤供肥能力,以作为确定水稻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施肥方法的重要依据。采用目前国内的土壤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尽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再现性,精密度都好。但是,一是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大量的化学试剂,投资大;二是全过程分析的技术性强,须具有一定专业文化水平且经专门培训后,才能独立掌握;三是分析程序烦琐、费时,不能解决快速测定大批土样的问题。因此进行了土壤速测法的筛选与应用。 1 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速测方法的筛选 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3个项目都有两种以上速测法,究竟哪一方法适宜?有机质有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和铬合碱溶比色法。速测法选用了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因为它具有操作简便,色阶色调变化明显,易于分辨,制作的标准色阶适用于各种土类的优点,而铬合碱溶比色法用EDTA浸提剂浸提不同土类时,腐殖的浸出量并不一致,而且浸出液的色调也有差别,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色阶来速测不同土类的有机质含量。遵义市有5个土类,贵州省有8个土类,按每个土类制作标准色阶很麻烦,再说贵州是山区,耕地土壤分散、零碎、土壤类型交错分布,速测土壤有机质之前须划分和判别出土壤类型,花工费时。 速效钾有四苯硼钠比浊法和亚硝酸钴比浊法两种,选用前者。因为,一是四苯硼钠与待测液中的钾离子在pH8的碱性介质中,形成溶解度极低(1.8×10-5mol/L)的四苯硼钾白色微细颗粒,溶解度极低。微细颗粒在液体中就获稳定,即浑浊度稳定,比浊测定结果就获稳定;二是四苯硼钾通常不受室温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季节的常温下均可进行测定。而亚硝酸钴钠法速测生成的亚硝酸钴钠钾溶解度大(2×10-3mol/L),是四苯硼钾溶解度的1 00倍多,其测定受室温变化的影响也大。 酸碱度混合指标剂比色法中有pH4~8,pH7~9,pH4~11等几种指示剂,据土壤酸碱度等级划分标准,pH<4.5为强酸性土壤,pH>8.5为强碱性土壤,因此选用了pH4.5~8. 5的混合指示剂,同时色阶、色调变化明显。 2 土壤速测比色卡制作 采用土壤养分速测比色法,制作成“土壤速测比色卡”,比色卡小册子中测定项目有含水量、酸碱度、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7个,将各项目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比色法测定项目的比色色阶、养分分级标准等内容编入比色卡小册子中,使用和携带都方便。 土壤含水量测定,采用酒精燃烧法。

过量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过量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缓冲力强,不易发生化肥过量问题。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尤其是酸性土壤上长期使用氮肥,土壤易酸化,使土壤胶体_L吸附的钙、镁、钾、钠、按离子被氢离子置换到土壤溶液中,随着降雨和灌水而流失。土壤酸化程度越高,土壤中的钙、镁、钾、钱及微量元素损失愈多,造成耕层上述元素的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土壤中的钙、镁、钾的损失,会使形成腐殖质的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阻碍,使土壤团粒结构破坏,物理性质变劣,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能差,使作物生育阶段根系需要的氧气得不到满足。近年来蔬菜根部病害发生严重,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这个问题,生产上要特别注意有机肥和钙镁肥的施用。 例如配制育苗营养土或菜田施基肥时,若超量施用有机肥,使有效氮含量超负荷,导致土壤浓度过高,发生烧根,严重的造成死苗。一次施人化肥量过大,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的总盐浓度超过3 000毫克/千克时,作物吸收养分或水分受阻,细胞渗透阻力增大,根系吸水困难,甚至使作物根系细胞反渗透,造成作物失水,引起烧苗或萎蔫,从而发生肥害。施用氮肥过多时,城肥在硝化过程中,造成亚硝酸积累,发生亚硝酸中毒,作物表现为根部变褐、叶片变黄,而且还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如茄子施氮肥过多后,影响了钙的吸收,造成尊片纵裂、果肉木栓化;结球甘旅施氮肥过多后,造成内部变褐、腐烂等。氮肥过多还会引起蔬菜缺硼现象,如蔬菜幼苗期秃尖等。菜地连年大景施用磷肥,667平方米施用量超过40千克,

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使蔬菜易枯、植株早衰、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般以667平方米15-20千克为宜。如黄瓜施用钾肥过量后,叶脉间黄白化、叶脉仍呈绿色;番茄施用钾肥过量后,植株中部叶片明显出现黄色斑块。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酸按,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石灰性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当硝态氮肥施用过多时,还会引起蔬菜缺铂失绿。 过量使用肥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土壤耕层富营养化,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硝酸盐积累以及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使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差,以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 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 摘要: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化肥污染土壤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减轻化肥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肥料;重金属;土壤生态环境 1我国农田土壤化学肥料施用的状况 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种,根据现在品种需要,基本都需要施用化肥,在实际应用过程种,要结合土壤特性合理的应用。全世界施用化肥量和种类呈上升趋势。2005年化肥产量近53000万t,同比增长10%;2006年化肥产量超过了53000万t,同比增长14.2%。近几年,平均每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近7.5%。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农产品的需求数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6.4×13011kg,而且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因此投入大量的化肥产品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途径。 2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包括荒漠化、污染、及化学性质恶化等。不合理的耕作使土壤荒漠化和沙化,土壤被侵蚀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不同程度流失。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全国土壤流失总量超过60%,沙尘暴和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养分流失十分惊人,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急剧退化。另一方面,土壤的污染环节很多,必须加强土壤的科学管理,从根源上减少农产品的污染环节,这是直接对土壤构成污染,还有水环境和大气沉降的间接污染物等,这些污染源中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大量的重金属。当前,我国有1/5以上的耕地面积受到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由多元化因素造成,但需要从源头进行有效遏制,减少土壤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占多数,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土壤并逐渐积累,这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式。一些化肥中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成分,是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重金属主要有Cr、Cd、Hg、As、Pb、Co、Mn、Cu等,肥料中磷肥含量最多;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氯代烯类、硝基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等,其次为多环芳烃、氯代烷类、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无法取代的第一产业。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 保证人类生产的延续,才能有其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化肥应用于农业生产 之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家肥和扩大耕地面积来促进作物增产。化肥问 世以后,由于其养分含量高,使用方便,从而使农业形成了偏施化学肥料的习惯,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不足,保水保肥透气性 能下降,中低产田日渐扩大,江河湖泊水域富营养化,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田氮素向大气迁移,破坏了臭氧层,从而引起自然灾害频发。硝酸盐随食物 进入人体,可形成致癌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据日本调查,日本因摄入人 体的硝酸盐比美国高4-7倍,其患胃癌和肝癌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8倍。据中 国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张树成研究员1981-1996年期间的256份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男性精子质量呈下降之势,其原因是食用大量施用单纯化肥的食物所致。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还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 威胁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供水。除此以外,偏施单质化肥,其危害还 表现为: 1、单质化肥当季利用率低,并呈下降趋势。全国化肥网实验结果分析,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从各 地资料看,化肥肥效从每kg增产粮食15-25kg,降为5-8kg。 2、长期单纯施用单质化肥,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残留,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变差,保肥能力降低。 3、单质化肥利用率低和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淋溶、挥发、径流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污染,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单纯施用化肥,其增产效果已近极限,致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其含量的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北京市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养分调查测定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农化分析结果,涉及的样品约有13000多个,对全市土壤养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但由于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易变的特性,其中氮素养分变化相对磷钾的变化要更大些,土壤氮素需要适时监控,进行养分的及时调控,磷钾养分一般采用衡量监控,指导养分管理,一般3-5年进行一次即可,因此土壤养分氮素状况的调查可更密集一些,磷钾的相对少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划分为六级: 表1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很高高中等低很低极低 >44-33-22-11-0.6<0.6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2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项目有机质 %全氮 % 速效氮 PPM 速效磷 PPM(P2O5) 速效钾 K2O 级别含量 1>4>0.2>150>40>200 23~40.15~0.2120~15020~40150~200 32~30.1~0.1590~12010~20100~150 41~20.07~0.160~905~1050~100 50.6~10.05~.07530~603~530~50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 壤(Soils), 2011, 43 (3): 336~342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 龚 伟1,2, 颜晓元1*, 王景燕2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 摘 要: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从土壤肥力的角度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N素、P素和K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肥力;有机肥;化肥 中图分类号: S147.2;S158 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1]。利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是我国农业的特色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而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施用化肥成为最主要的粮食增产措施[2]。肥料在粮食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不仅能为作物生长创造养分贮量丰富、有效性高、贮供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协调土壤水、肥、气、热诸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且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土壤培肥[3]。由于各种肥料养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各不相同,不同的施肥措施会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长期的化肥投入对粮食持续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程度和趋势也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4]。长期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具有时间上反复证明、信息量极为丰富、数据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在生产上可提供决策性建议等优点。本文以长期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持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为生产与生态环境共赢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1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很大,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几乎能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 C 源和能源,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5]。土壤有机质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6]。大量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各异,且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同。有研究表明在化肥施用过程中,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化肥N、P 和 K 三者(NPK)或两者(NP、NK、PK)配施,以及化肥N、P 和K (N、P、K)单独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如陈永安等[7]和张爱君等[8]的试验(分别为 4 年和 19 年)表明,耕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K >NP>N>CK;陈修斌等[9]的试验(11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NP>N>P>CK;宋永林等[10]的试验(14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NPK >PK>NK>N>CK。施用化肥处理没有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土壤有机 C 的来源主要是作物残体自然还田,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作物产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进入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土壤有机质积累也与作物根系输入有关[11]。虽然单施化肥不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但是它可以促进农作物根系的迅速生长,从而提高根际有机物质的输入。同时,根系分泌物是作物向土壤输入有机 C 的重要途径。Kuzyakov等[12]的研究发现,小麦同化产物的 20% ~ 30% 分配进入地下。因此,化肥对土壤有机 C 含量提高程度的不同与化肥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密切相关。 ①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406-2, kzcx2-yw-312)资助。 * 通讯作者 (yanxy@https://www.sodocs.net/doc/596082102.html,) 作者简介:龚伟(1980—),男,四川崇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研究。E-mail: gongwei@https://www.sodocs.net/doc/596082102.html,

化学肥料对土壤的影响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借助这个课题是想让学生了解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指导化肥对土壤的作用,了解其部分种植知识。 前两天查找资料(熊壮、常金) 第三、四天整理资料(张玉锋、陈利容) 后三天归纳总结(张寒、梁振) 成果汇总与展示(何子恩、陈志立、夏攀峰) 1、化学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对土壤酸度有较大影响。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等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化学肥料也可促使某些营养元素的固定,使之转化为植物不能利用的形态,如单方面大量施用磷肥,可促使土壤中活性锌含量显著降低,造成植物的锌缺乏。 2、化学肥料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氮、钾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而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有害重金属。原因是磷肥的生产原料是磷矿石,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多数磷矿石含镉5~100mg/kg,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肥料中。由于镉在土壤中运动性较小,淋失很少,也不会被微生物分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不同种类的肥料其重金属含量也不相同,一般过磷酸盐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它磷肥次之 3、化学肥料引起的土壤辐射性污染 由于化肥原料中携带放射性元素,化肥的使用将放射性扩散到农田土壤中,经过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经常使用磷肥和钾肥会将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农田环境并不断积累。它们通过肥料→土壤→农作物→动物或经过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而产生危害。 因此,我建议应合理施用化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方法来保护土壤,增加产量。

叶面肥料与土壤施肥的区别

叶面肥料与土壤施肥的区别 叶面营养不能完全代替土壤施肥。作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过程,称为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据研究证明,作物叶部吸收的营养元素和根部吸收的一样,能在作物体内被同化和运转,所以,叶部吸收养分也是作物营养的一种方式。以喷雾或喷粉把肥料施于作物的叶片供给养分的方式,称为根外追肥或叶面喷肥。 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叶面肥的作用就是及时补充作物营养,促进养分平衡,增强酶的活性,高效利用肥料。采用叶面施肥主要是帮助作物补充一些中微量营养元素或生长调节剂等,这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很必要的。还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田作物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也是产量形成重要时期,果实等地上部位缺少钙和硼等中微量营养元素,而此时根系活力下降,养分吸收能力减弱,这就需要通过叶部施肥加以补充;因此,通过叶面施肥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中微量元素的供应问题;二是缓解根系暂时不能吸收养分的困难。 叶面施肥的优点是:直接供应养分快,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与退化,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土壤施肥,它的缺点是:肥效短暂有限。是一种辅助施肥方式。 叶面施肥只是农业生产中用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众多措施中的一种,是解决某些特殊问题而采用的辅助性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可以作为根部土壤施肥的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农作物营养主要还是依靠土壤施肥,尤其是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更应是以土壤施肥为主,叶面喷施可以作为快速高效的养分补充手段,在苗期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的时候,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来补充一些养分。对于微量元素,往往是叶面施肥要优于土壤施肥,这主要是因为作物需要量少,而且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极易受土壤条件的影响而成为作物无效养分,如:钼,作物需要量很少,且价格较贵,土壤施肥操作不便,所以一般采取拌种或叶面喷施;而Fe2+、Mn2+等一些化合价易变的微量元素养分,土施后易氧化成高价的Fe3+、Mn4+,成为作物不能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而无效,叶面喷施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叶部营养是有优点,但是不可以完全代替土壤施肥。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摘要土壤肥力既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随着精准农业的提出和发展,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已成为现代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施肥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酸碱性、经济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方面对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从而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土壤肥力因素影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肥力又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人类对土壤肥力的研究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尽管到目前为止对土壤肥力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人们对土壤肥力的基本属性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土壤肥力的本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某些领域的研究在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1 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化肥直接、快速地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供应作物生长利用;有机肥料则除其中的养分大多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有机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激素和胡敏酸类等及其腐解产物将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供给土壤微生物以碳源,促进其繁衍活动。化肥施入土壤后也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微生物体的代谢,以及化肥直接与土壤中的有机物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结合成新的有机物(如微生物体内的有机酸与吸入的铵结合生成氨基酸)等过程,都能使土壤中的有物质不断更新,保持甚至提高有机质含量,减缓有机质的消亡。因此,施用有机肥料固然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化肥在保持土壤有机质方面也有积极作用[2]。因此,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但能使作物获得高产,而且能够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中国历来倡导和贯彻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施肥制度,实际生产中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或配合使用十分常见。广州市耕地土壤监测的耕作记录统计显示,%监测点农户施用有机肥料,平均施用量为每年 kg/667m2;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 均呈平稳衡定态势,表明长期的常规耕作施肥没有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和导致土壤酸化,保持着稳定的土壤肥力[3]。 秸秆还田也是保持土壤肥力的一项措施,对于还到田中的秸秆、根茬越多相应的微生物活动也愈旺盛,这对平衡和补偿土壤有机质具有重要意义。,平衡合理地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是促进作物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农业可持续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 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 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O)、 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 (Zn)、硼(B)、钼(Mo)、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 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 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 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 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 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mg/kg)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mg/kg)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土)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山西云大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施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施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摘要: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只有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求,才能获得作物的优质的作物。施用肥料不仅是高产量的保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产品品质的优劣及生态环境的质量。长期施用肥料会对土壤产生很大的影响,进一步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健康是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础,伴随土壤健康出现的各种问题,土壤健康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不仅给作物营养,而且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但是过度的使用化肥也会对庄稼以及土壤带来很多的危害。本文分别介绍了施肥对土壤健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关键词:施肥、土壤健康、作用、影响 前言:肥料是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有“植物的粮食”之称。自人类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以来,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地认识到,施用肥料是活的高产、优质作物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对人类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化肥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但是人们也不能忽视化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化肥的长期使用会对土壤产生很大的坏处,化肥施入土壤后,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40%,其余一部分固定于土壤中,还有一部分经挥发、分解、渗漏淋溶迁移出土壤。固定于土壤中的肥料会污染土壤环境,影响农田土壤生态。 1土壤健康及其意义 1.1土壤健康 土壤保持其生态活性及生产健康农产品的能力就是土壤健康。它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健康状况,显性健康包括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如人为改造、水土流失等现象;隐性健康指外观不易看出,而内在理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土壤肥力既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随着精准农业的提出和发展,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已成为现代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施肥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酸碱性、经济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方面对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从而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土壤肥力因素影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肥力又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人类对土壤肥力的研究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尽管到目前为止对土壤肥力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人们对土壤肥力的基本属性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土壤肥力的本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某些领域的研究在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1 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化肥直接、快速地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供应作物生长利用;有机肥料则除其中的养分大多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有机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激素和胡敏酸类等及其腐解产物将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供给土壤微生物以碳源,促进其繁衍活动。化肥施入土壤后也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微生物体的代谢,以及化肥直接与土壤中的有机物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结合成新的有机物(如微生物体内的有机酸与吸入的铵结合生成氨基酸)等过程,都能使土壤中的有物质不断更新,保持甚至提高有机质含量,减缓有机质的消亡。因此,施用有机肥料固然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化肥在保持土壤有机质方面也有积极作用[2]。因此,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但能使作物获得高产,而且能够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中国历来倡导和贯彻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施肥制度,实际生产中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或配合使用十分常见。广州市耕地土壤监测的耕作记录统计显示,52.4%监测点农户施用有机肥料,平均施用量为每年562.7 kg/667m2;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 均呈平稳衡定态势,表明长期的常规耕作施肥没有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和导致土壤酸化,保持着稳定的土壤肥力[3]。 秸秆还田也是保持土壤肥力的一项措施,对于还到田中的秸秆、根茬越多相应的微生物活动也愈旺盛,这对平衡和补偿土壤有机质具有重要意义。,平衡合理地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是促进作物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农业可持续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常见施肥方法

常见施肥方法 一、果树施肥 1、土壤施肥 土壤施肥是大树人工施肥的主要方式,有机肥和多数无机肥(化肥)用土壤施肥的方式。土壤施肥应施人土表层以下,这样利于根系的吸收,也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有些化肥是易挥发性的;不埋入土中,损失很大。如碳酸氢铵,撒在地表面,土壤越干旱损失越大。硫酸铵试验,施入土表层以下1厘米、2厘米、3厘米,比施在土层表面减少的损失分别为36%、52%和60%。土壤施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环状(轮状)施肥:按树冠大小,以主干为中心挖环状沟,半径为树的滴水线(滴水线是指树冠垂直下来到地面的那条线),沟的深度依根系分布深浅而定,一般深20-30cm,宽30cm。之后放入肥料,用泥土再埋回去。这种情况通常在肥料较少或者幼树的时候使用。 放射沟(辐射状)施肥:由树冠下向外开沟,里面一端起自树冠外缘投影下稍内,外面一端延伸到树冠外缘投影以外。沟的条数4~8条,宽与深由肥料多少而定。施肥后覆土。这种施肥方法伤根少,能促进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太密植的树也不宜用。第二年施肥时,沟的位置应错开。 全圃施肥:先把肥料全园铺撒开,用耧耙与土混合或翻人土中。生草条件下,把肥撒在草上即可。全圃施肥后配合灌溉,效率高。这种方法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密植树。 条沟状施肥法:以树主干为中心,在树的左右两边的各划两条平行线,线到树主干的距离为滴水线到树主干的距离,深宽各30cm,施肥后覆土填平,通常在成年树上使用。 盘状沟施肥法:以树主干为中心,滴水线为半径的圆上挖6到4个30cm宽的坑,然后将肥均匀撒入盘内,然后覆土填平,经常用于幼树施肥。 洒播施肥法:将肥均匀撒布树的周围,然后结合秋末冬初或早春深耙把肥翻入土中。适用于根系已布满全园的成年树,但不能长期应用。 2、根外施肥

肥料土壤基础知识

施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学说 人们在长期的施肥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土肥学者把这些经验总结为理论,用来指导今后的施肥。 一.养分归还学说 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些养分随着作物的收获而被带走,要保证下季作物的继续高产,就要把作物带走的且土壤缺乏的那些养分归还于土壤。种地为什么要施肥,就是为了归还养分。 二.最小养分学说 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的制约。即土壤哪种养分最缺,施哪种养分增产量最大。这条定律也为我们国家的施肥实践所证实。60年代我们的土壤中最缺氮,所以施用氮肥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了70年代,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又表现出了缺磷,又开始大量施用磷肥。氮磷肥的大量施用,到了80年代钾又成为最小养分。而现在一些地块中微量元素又开始缺乏。表明随着施肥结构的调整,最小养分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三.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学说 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同等重要的,一种元素不断被其他元素所代替。这一学说表明:作物缺少哪一种元素都不行,缺什么必须施什么,缺少某一种必需的营养元素想用另一些元素来补充,根本不起作用甚至加重所缺乏元素的症状。 四.最佳施肥量学说(即报酬递减律) 施用肥料有一个最佳用量,达到最佳用量,经济效益最佳。如果用量少了,产量上不去,用量多了,效益下降。 五.养分的敏感期(养分的临界期) 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期对某一种养分很敏感,这一时期如缺少这种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将受到损失,即使以后再施足这种养分,对作物产量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弥补。这表明,施肥要施在时候里,施在时候里才能更好发挥肥料的作用。试验表明,大部分作物对大多养分的敏感期是在苗期。六.氮肥的最大效率期 在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内,有一个时期作物对氮的需要量最大,这个时期施用氮肥,将最大限度被作物吸收利用,氮肥起的作用最大,这一时期称为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对大多数作物来讲,一般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共生期。如小麦在起身枝节期间,玉米在小喇叭期到大喇叭期,棉花在花铃期,茄果类蔬菜在初果期。为什么氮肥有最大效率期而其他养分不提最大效率期呢?这主要是氮肥的特性所决定的。氮肥同其他肥料不一样,当一次性用量较多时,氮肥会促使作物旺长,即消耗了养分,有不利为高产打好合理的群体,土壤中较高氮还会加速氮转变为气态氮而挥发或转变成易溶于水的氮而淋失,当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时,土壤却供给不足了。而其他肥料施于土壤后,损失小。作物奢侈性的吸收量也小,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浓度水平,即使到了作物对其吸收的最高峰期,也会较充足地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所以其他肥料对大多数作物一般提倡基肥一次性施足,而氮肥应提倡分次施,特别要注意在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时的施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