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理教学论》主要考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主要考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主要考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主要考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总结

名词解释:

1.物理课程:是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地选择物理科学的内容,

从而改造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2.引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

引入常用方法;(1.运用实验引入(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4.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5.利用类比发引入

3.信度:多次测验所得成绩的一致性程度,是衡量测验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4.专业引领:专家通过对话、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及亲身师范等方式,向教师展示教育理

论于教师实践应有的内在一致性及转化的可能性,以此培养教师的智慧和教育直觉,并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

5.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基本方法有:讲

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

6.效度:衡量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的质量指标,是反映测量结果与所要测量的结果

相符合的程度,是一个测验对于它所欲测量的行为特征能够测量到的程度。

7.区分度: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8.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体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

质和和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9.物理教学测量:根据一定客观标准,运用各种手段统计方法,对物理学领域内事物或现

象进行严格考核并依据一定规范对考核结果予以数量化描述过程。

10.物理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平均系统的收集资料和处理教学信息,对物理教学

活动过程和成就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改进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参考的过程

11.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

象。

11课程的含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接受教育而设计和组织的一切活动总称;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12素质教育:使每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13物理课程内容:是指物理学科中的事实、概念、原理和问题以及他们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

14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正式的科学概念前,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所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

二.简答

1.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1)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2)中学教育性质: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3)素质和素质教育

(4)中学物理的教育目标: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物理教材分析方法:

(1)知识分析法

含义: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不同层次上对教材及涉及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是分析知识为主的方法

(2)心理分析法:从学生学习物理心理过程的心理过程入手,挖掘和研究教材和与教学的

心理因素以便充分地发挥物理教材的各种功能,提高教育效率

3.简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评价类型

(1)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2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3.诊断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4,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5.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心理因素?

(一)心理基础因素(课堂前物理课程或物理学习在学生心理和记忆中产生的印象)。(二)心理动力因素

1、好奇心

2、求知欲

3、求成欲

(三)心理状态因素(精神状态)

(四)心理成果因素(课堂教学后,师生心理各自留下的印象)

5.如何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科学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加强学法指导,巩固学习兴趣

6.引入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运用实验引入;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

3、从复习旧知识;

4、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

5、利用类比法引入。

7.简要阐述物理教学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方法选择:依据教学目的;依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师特点;依据学校特点

教学方法的运用:

1、要娴熟,正确地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发挥其最佳功能;

2、要善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3、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8.简要阐述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教师职业;2关爱所有学生,平等对待他们;3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互助协作;4坚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钻研

(二)知识素养

(三)信息素养

(四)能力素养

1常规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语言表达;恰当的身体语言;板书版画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2物理实验能力

3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4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交流与合作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7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论述

一、请你谈谈为什么物理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

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性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

补充

第一章

一、课程的基本类型

(1)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2)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3)必修课程和经验课程;(4)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

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1、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一门严密的物理科学

3、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

4、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科学

5、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三、物理课程的价值:

1、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3、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

4、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5、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

6、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价值观的培育。

四、物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七、物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

1、内容的选取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

2、突出探究活动,强调做科学

3、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个性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5、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6、提供物理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7、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8、将实验和理论融为一体,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9、体现物理和人文的融合、多学科的渗透

10、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关注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

11、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六、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第2章

一、中学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有:(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4)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5)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6)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二、元认知能力培养

教给学生元认知知识;

激发学生主体内在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进行“出声思维”训练;

加强策略性知识传授;

第3章

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1、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

2、以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为中心;

3、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

4、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5、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二、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3)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4)突出学生的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原则(5)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原则

第四章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依据

(1领会课程改革精神理解教材设计意图

(2灵活调整教学顺序,重组和整合教学内容

(3重视教材中各个栏目,充分发挥各个栏目的功能

二、物理教材的功能

1、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为学生提供必要地素材;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6章

一、物理概念的应用

1运用概念解答悬而未决的问题;2运用概念解释某些常见现象;3运用概念解决实验现象;4运用概念解决相关物理习题

二、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有哪些?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5)学会运用概念。

第7章

一、物理规律课教学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

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11章

一、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

间接性、随机性、相对性、目的性。

二、在教育测量中最常用的特征量数:集中量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相关量数

三、物理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评定功能;2鉴定功能;3反馈功能;4激励和强化功能;5导向功能;6诊断功能;7教育研究功能

第12章

对专业引领的建议

1对于教师,应提高自主自觉性;2对于专家,应尊重教师主体地位;3对于内容与形式,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4对于学校,应创设有利环境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 一、甲骨文卜辞的构成 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前辞(叙辞):记载占卜的时间和贞人 命辞(贞辞):记载占卜所问的内容 占辞:记载国王看了卜辞后的吉凶判断 验辞:记载验证的结果 二、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我国古代的一套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各卦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艮(g4n)代表山,巽(xM)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三、尚书真伪之辩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济南伏生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瞭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四、尚书今古文之争 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但遭到金文家反对,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东汉末《古文尚书》散亡。当时的今古文之争纯属地位之争,真伪还无法定论。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透镜及其应用 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透镜及其应用 1.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 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 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 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一、透镜 1、名词: 透镜: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

知识网络 透镜 1、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 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 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3、实验步骤: (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新版淮北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淮北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 (640)历史学基础(自命题)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中国历史》共六卷,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不要看分值少,就不去理会,做题时可以放在最后做,也可以放在第一题去做,但一定要做,因为完型的做题套路其实并不深,只要做几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的简单之处。 ⑸新题型: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军队文职管理类组织行为学考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

考点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对组织行为影响的学科,它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研究,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与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学(群体)以及人类学(组织系统)的有关,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主要特征: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性。 2、两重性:自然属性(反映人的一般规律);阶级性(反映人的社会规律的社会属性) 3、应用型:应用性学科。相对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性学科。 4、科学性:研究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借助科学仪器,科学统计、分析。 5、权变性: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千变万化。 考点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组织行为学的代表人及主要理论观点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实验:1、搬运生铁块实验;2、使用铁锹实验;3、技术切削实验。 科学管理的核心:1、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要标准化和科学化。2、要通过工作业绩和工作报酬挂钩促进劳资利益统一。 具体内容:工作行为的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操作科学化。 科学选择工作,培训工作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 实行计件工资 提倡把管理计划工作从执行性劳动中分离出来。 科学管理使用甘特图进行计划控制。 二、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核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组织以权力为基础,合理合法、神授、家族工业组织等。 官僚模型的主要管理理念:1、明确分工;2、职位阶层;3、法规条例;4、不讲人情;5、支薪用人;6、书面案卷;7、资源控制 这种组织不灵活,专制独裁,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 三、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1、企业活动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管理的要素: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四、胡戈·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之父 重视心理学在工业的作用: 1、将重点放到人的身上 2、从心理上帮助工人提高效率 3、在人的思想上提出有利于管理和效率的想法,强调科学方法得到社会效益 五、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效应:当人们知道他们被别人观察时,他们的行为会与平常不一样。 工人的行为不仅仅收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人际关系。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 3、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工人满意度 人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是‘社会人’模式过于简单,侧重个体的激励,过于强调非正式组织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分轻视人的经济欲望;忽视了整体战略规划在目标、方向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忽视外部环境中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及工会对职工的影响。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班级 姓名 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①凸透镜:中间 边缘 ; ②凹透镜:中间 边缘 。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②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3、焦点与焦距 凸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 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 ;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 ;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传播方向 。 说明: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会聚,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并不等于发散,判断透镜“会聚”、“发散”作用的简单方法就是将原光线延长,将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折射后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通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方向向主光轴偏折,即为会聚;向外偏折即为发散。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的,且像和物分居于透镜的;所成的虚像是的,且是的。 焦点以外,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物近像近像变小 2、实验中找不到像的可能情况 ① ②; ③; ④;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判断方法 ① ②; ③; 三、近视眼和远视眼 1、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利用透镜能使光线的特点,可以矫正近视眼。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后,利用透镜能使光线的特点,可以矫正远视眼。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物镜成像,这个实像经目镜成一个像。 2、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像,目镜相当于一个。天文望远镜也经常用镜作物镜。 3、眼睛能看清一个物体,关键是物体对眼睛所成的大小,望远镜实际起作用。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

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解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篇一:XX中考物理备考攻略:透镜知识点汇总 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 XX中考物理备考攻略:透镜知识点汇总 一、透镜的定义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二、凸透镜成像原理 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

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四、三条特殊的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五、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六、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一、甲骨文 前言简述部分:定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称为契文(刀刻 文字)。内容主要是商代后期王室占卜的记录,故又称卜辞。最初在河南安阳的殷都废墟中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文字形态,文字构型以象形为基础,辅以形声 和假借字,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汉字,证明了汉字产生在此之前,并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商代。 填空重点: 1、甲骨总数在十五万片以上。 2、单个文字大约在五千左右,已被认知的尚不足两千字。 3、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4、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 5、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科院出版社)为总结性著作。 课外补充: 1 、1899 (光绪25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2、甲骨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 3、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砚堂)。 4、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金文 前言概述部分: 定义: “金文”现代涵义有二,一是指商周(或含秦汉)时期刻铸在铜器上的整篇铭文文献,此义约始于清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一是指甲骨文之后的一种字体或书体,此义约始于 容庚的《金文编》。 填空重点: 1、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社会动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2、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4、金文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为古文字学研究和先秦史中周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诗经 前言概述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删订。原本称《诗》经博士后,始称 ,汉武帝立五《诗经》,为儒家经典之一。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学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特点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与物体在 像距 u →∞ 缩成一点(实像) 异侧 v=f 测量焦距 u >2f 倒、缩小、实像 异侧 f <u <2f 照相机 u=2f 倒、等大、实像 异侧 v=2f / f <u <2f 倒、放大、实像 异侧 v >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平行光源 u <f 正立、放大、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1、波 2、光的传播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 4 、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 像 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 水或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力学 1、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 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 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 用及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 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 聚能力的 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 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 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 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 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梳理

图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 ☆复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 主光轴,光心,焦点(F ),焦距(f ),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物 距(u ) 像 距(v ) 像 的 性 质 应 用 大 小 正 倒 虚 实 无限远 v=f 极小 \ 光斑 测焦距 u >2f 2f >v >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测焦距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 u=f 无限远\ \ \ 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 u<f 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 适时总结 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是同侧正,物 考点三眼睛和眼镜 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 2.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 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 点总结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u) ( v ) 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