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辉煌历程任重道远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0华诞纪念文集

二零一一年十月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华诞纪念文集

目录

一、院长致辞 (1)

二、学院沿革 (3)

三、学院简介 (5)

四、学院历任领导及教职工名单 (6)

五、学院杰出校友简介 (10)

六、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事记 (19)

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名单 (37)

八、结束语 (64)

一、院长致辞

2011年是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喜庆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既迎来了学校的115周岁华诞,也迎来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周年的生日。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有着深远的历史。先辈在1905年设立了唐山路矿学堂矿业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力量蓄积,终于在1931年8月1日成立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今天,作为现任的材料学院院长,我万分地感慨于材料学科“二十年孕育,八十年建设”这一艰辛而又厚重的奋斗史。

在这不断发展壮大的80年里,材料学科一直秉承着优良的学术传统。从矿冶工程到高速铁路关键材料,我们一直紧扣时代脉搏,密切瞄准和跟踪国家科技和经济建设领域对材料的迫切需求,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努力的创新,不断地创造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80年来涌现了吴自良、姚桐斌、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魏寿昆、周惠久、陈新民等16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在这些杰出校友的引领下,脚踏实地、从严治学、刻苦创新的精神不断在学院的发展史中得以沉淀和传承。作为学院院长,在回顾学院80年的漫漫征途时,我总是不断地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和鼓舞。

昨天的唐山交大材料学科是足以令人感慨和钦佩的;而历经了80年的发展,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科的今天也同样是令人自豪和振奋的。虽然50年前由于院系调整,大部分骨干教师被抽调他校,但经过几代材料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到今天,我校材料学院建设成了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本科专业的办学格局;全院目前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在职教职工96人,在校博士、硕士、本科学生1586人。与此同时,学院在科研、教学及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也是捷报频传。“十一五”以来,学院获得包括两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励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0余篇(居全校各学院之首)。科研项目覆盖了高铁与交通工程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国防及空间应用材料、环境保护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诞生在我院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式气压焊轨作业车并给予高度评价,该车已在全国铁路建设中被广泛推广;氧化锌晶须及其系列改性功能材料已在全国100多家企业获得商品化的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血管支架明显优于

国内外现有同类产品。多位学科带头人担任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组织主席职务,数十人次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在教学方面,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两门,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现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市突出贡献专家4人,校“特聘教授”、“扬华之星”、“竢实之星”、“希望之星”12人,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师资储备。

当然,作为材料学院院长,我也深知:材料学院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目前正面临着一些发展中丞待克服的困难,例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亟待强化,面向国际化办学有待突破,具有国际影响的领军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但是,我也坚信,以我们历代材料人所留传的坚韧执着的精神和当代材料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斗志,凭借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必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阻力,继续书写材料学院更为辉煌的明天,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材料学院。

最后,在这喜庆的节日里,我谨代表材料学院向所有西南交大材料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参与和服务于校庆、院庆活动的材料学子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更要借此机会,向曾经为材料学院的繁荣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谢意,向一直支持材料学院发展建设的历届校领导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向多年以来支持和关心材料学院成长的各界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11年10月29日

二、学院沿革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至今已有115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

学校成立初期,只有铁路工程科,1906年学校在唐山复校时,开平矿务局和铁路局签订协议,由矿务局出资在学校设立矿科以培养矿业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学校更名为路矿学堂。1908年,由于学校缺乏矿科师资,开平矿务局撤销合同,学校招收的矿科学生转入铁路工程科。1912年1月1日起,我校开始由交通部管辖,材料工程未单独形成学科,而是涵盖于学校机械、冶金科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

1930年,李书田教授出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李书田院长以“本校前身乃路矿学堂,地处矿区”为由,力主恢复矿冶工程科,获铁道部、教育部批准。于是,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31年8月1日,我院矿冶工程系正式成立。这使我校从单一的土木学科发展成为多学科的工学院,这是学校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我校由“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正是由于矿冶系的建立,我校聘请了冶金、采矿等学科的专家、教授来校执教,继而从我校走出大量冶金、材料界的著名学者、院士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因此,我们把材料学院的历史追溯到80年前矿冶工程系的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山沦陷,我校师生被迫内迁。分别在湖南湘潭、贵州平越(今福泉)、四川璧山等地办学,历尽艰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校迁回唐山。1946年8月,教育部批准我校将矿冶系分为采矿工程系和冶金工程系,使学科专业进一步细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共同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我院更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后改名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1年6月,北方交通大学校部决定北京铁道学院材料工程系划归我院,这是我院第一次建立材料工程系,但当时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材料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从今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上看,当时我院的冶金系与之联系更紧密。

1952年暑假,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我院冶金系、采矿系调往北

京组建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刚建立一年的材料工程系又被调回了北京铁道学院,我院仅保留了金材教研室负责为机械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关课程。

“文化大革命”中,我校搬迁到了四川峨眉,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学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行业急需材料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满足现场的需要,在许晋堃教授的带领下,我校金材教研室的老师们自1976年起便开始积极着手恢复招生,并通过“先招研究生、后招本科生”的审时度势的决策,最终于1979年恢复招收了四名金材专业的研究生,这也为建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做了师资准备。接着在1981年招收了首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生。在连续招收了四届本科生的基础上,1985年6月,经学校批准,我校恢复了材料工程系。在王元良老师的带领和相关老师的大力筹建下,在原金材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焊接专业。1989年,由于学校学科调整和重组的需要,我系建材教研室被调整到了土木工程学院,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2001年,材料工程系迎来了70岁生日,也迎来了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机遇,在这一年,我们撤系建院,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随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展,于2004年获批成立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和发展的需要,设立了金属材料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材料加工系和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形成了“三系一室”的格局。

三、学院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115年建校历史、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31年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我校原名)矿冶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采矿系、冶金系和材料系调往他校。1979年西南交通大学恢复组建了材料学科,1985年成立材料工程系,2001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年来,学院孕育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材料学科专业人才,包括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16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目前,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本科专业;共有教职员工9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21名,高级职称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72%;在校本科生1174人、硕士生327人、博士生85人。依托学院建立了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低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先进焊接技术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涉及生物材料及其表面改性、功能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高速铁路关键材料、表面工程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973”课题、“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新世纪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发表SCI 检索收录论文400余篇,主持国际会议两次,鉴定成果及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主持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获得发明专利40多项,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其中,表面改性的新型心血管植入器械、纳米抗菌与环境净化材料、新型焊接技术等实现了产业化或成果转化。

四、学院历任领导及教职工名单

(1985年恢复建系以来)

1、中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历任党组织领导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历任行政领导

3、学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含退休)分布

(按职称、姓氏音序排列)

生物医学工程系

主任:冷永祥副主任:卢晓英党支部书记:孙鸿

陈俊英冯波黄楠冷永祥李孝红屈树新万国江王进汪建新翁杰杨苹永远周绍兵段可鲁雄卢晓英赵安莎赵元聪常向荣景凤娟姜崇喜沈如孙鸿游天雪熊开琴周杰周红平魏焰邓维礼智伟

金属材料工程系

主任:戴光泽副主任:楚珑晟党支部书记:戴光泽

葛昌纯戴光泽黄泽文杨川楚珑晟韩靖刘捍卫胥永刚朱德贵黄兴民刘力菱孙红亮徐轶易锦张鲲赵君文董立新高国庆刘志农崔国栋王良辉

材料加工系

主任:陈辉副主任:刘拥军党支部书记:刘拥军

陈辉戴虹吕其兵权高峰陈鹏兰强骆德阳潘厚宏张英波周友龙苟国庆李达刘拥军谭克利周世恒陈明鸣方培泉刘艳吉华

高分子材料教研室

主任:王勇党支部书记:王勇

王勇周祚万陈晓浪范希梅胡书春吕军姜曼黄婷杨静晖张继红张楠

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黄楠(兼)副主任:屈树新(兼)

姜崇喜(兼)沈如(兼)张继红(兼)李智敏周红平(兼)

院机关

办公室主任:刘庆利党支部书记:邱慧

冯建国戈满寿何莉萍黄忠臣刘庆利邱慧陈慧清李雪刘晓卢怡帆王婉李雪梅胡珂李涛

退休

陈元儒雷斌隆刘世楷陶佑卿王一戎王元良吴大兴车小莉胡久富旷太文李兴中王凯王钧石肖允发赵素洁方健付淑珍邱斌武

五、学院杰出校友简介

在西南交通大学长达115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中两院院士就有50余名,还有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中,与我院材料工程领域有关的有17名。这些校友分别毕业于我校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先后在我校任教,他们是我们材料学院的骄傲,在这里我们将他们的简历介绍如下:

吴自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吴自良(1917-2008),物理冶金专家,浙江浦江人。193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43年赴美国留学,获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任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冶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和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南矿冶学院、上海科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金属中缺陷、扩散及强度方面的研究,尤其在点缺陷及位错理论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20世纪50年代,他主要从事苏联低合金钢40X代用品的研究,以我国富产的锰、钼等元素代替缺少的铬获得成功。20世纪60年代,由他领导并完成的“真空阀门”研制为我国原子能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他为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品率,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成效,领导开展体心立方金属中位错、合金元素的间隙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著有《固体中的扩散》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9年9月,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姚桐斌(1922-1968),江苏无锡人。194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矿冶系。1946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3年在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任研究员。1956年,他在瑞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底,姚桐斌回国,到刚刚成立的第五研究院(七机部的前身),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加入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的研究队伍。1960年,航天材料研究所成立(即703所),姚桐斌被任命为所长。1960年至1964年,他担任锰基材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的总负责人,经过课题组人员的反复试验,确定了合金的成分,制得了成品,

实现了转产定型,并使之成功地应用于我国以钎焊结构取代老式焊接结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生产中。他成为国家198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之一。

除此之外,他在钛合金、高强铝合金、复合材料、难熔金属焊接新工艺的研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后来都应用在了航天工程上。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后经党中央批准,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9年9月18日,姚桐斌被中央军委、国务院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能宽(1923- ),金属物理学家,湖南慈利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机部研究院研究员和副院长、核工业部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及核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行为方面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铝单晶体范性形变的结构研究》、《铁硅合金中立方结构的形成》等论文和著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9年9月,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严东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东生(1918- ),材料科学家,浙江杭州人。1941年获得燕京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1949年获得伊利诺斯陶瓷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任开滦化工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上海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主席团成员、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并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曾受聘为亚洲科学院副院长,美国陶瓷学会理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对我国包头铁矿石含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氟化物对各类耐火材料的侵蚀问题,阐明了在高炉各部的侵蚀机理,提出了适当的选材建议;结合我国航空工业及其他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等离子喷涂高温涂层以及高温合金、难熔金属的抗氧化、耐腐蚀的新型涂层研究,研制出若干种性能良好的涂属材料;针对我国稀土元素蕴藏丰富,探讨了稀土氧化物——氧化铍系统的焙体结构模型,为稀土材料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后又开展无机复合材料、无机高温材料的研究,探讨改善

无机材料的脆性、提高断裂韧性的机理和途径,发展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一些重要领域得到应用,其中一些材料属我国首创。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魏寿昆(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寿昆(1907- ),冶金学及冶金物理化学专家,天津人。192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系。1930年赴德国留学,1935年获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在阿享工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36年回国后,任北洋大学教授,西北联大矿冶系主任、贵州农工学院矿冶系主任和教务主任,重庆大学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和副院长、中央文教工委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职。他在冶金热力学方面的造诣很高,先后进行过钢铁脱硫、钢液脱磷,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和冶金热力学在我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中的应用等研究,取得了优异成果,并为培养我国冶金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专业炼钢学》、《冶金过程热力学》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周惠久(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惠久(1909—1999),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处理专家,辽宁沈阳人。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935年赴美国留学,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重庆大学、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6年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科协副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我国率先开设“金属机械性能”课程,为我国材料强度学科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领导了全国科技规划中机械制造材料强度中心课题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并提倡和指导了把金属材料强度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建设中的实践,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他提出了强度塑形韧性合理配合和应用局部强化,克服机件薄弱环节等学术思想。著有《金属机械性能》、《钢的回火与强度、塑形配合》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陈新民(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新民(1912-1992),冶金过程物理化学专家,安徽望江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1941年赴美国留学,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南矿冶学院院长、常务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名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熔铁中铬氧平衡》、《金属中气体分析和热力学基础》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沛霖(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沛霖(1917-2005),物理冶金学家,山西平定人。1936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抗战时期转学并毕业于西北工学院。1949年获英国谢菲尔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51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二机部二局总工程师,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研究员,中国核学会常任理事和核材料学会理事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工作,领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如在各种类型核反应堆的燃料元件方面的问题,以及铀的冶金和加工方面的问题等,对我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徐采栋(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采栋(1919- ),冶金物理学家、有色冶金专家,江西奉新人。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矿冶系。1949年获法国格罗布电化电冶高等工业学院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工业厅总工程师,贵州省工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贵州工学院副院长兼冶金系系主任,贵州科学院副院长和院长,贵州省副省长兼贵州工学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和副主席。他长期从事有色冶金物理化学的研究,在湿法冶金酸性浸出液除铁理论方面,有精辟的见解。他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方面的新理论成就,把化工冶金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主持和参加高炉炼汞试验并获得成功,大幅度提高了炼汞的产量和回收率。主持了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次试制成功,并建厂投产。还主持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成功投入生产。著有《汞冶金的理论基础》、《针铁矿法除铁的物理化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肖纪美(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纪美(1920- ),金属学家,湖南凤凰人。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矿冶系。1948年1月赴美留学,1950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任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学教授,兼金属物理研究室主任及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并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及防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早期曾研究硫化物真空冶金的分解、分馏及还原三个过程,对硫化物的真空冶金有参考价值。以后主要在合金钢、晶界吸附、脱溶沉淀、晶间腐蚀、断裂学科和氢损伤等领域进行研究。他领导的科研组,综合应用金属物理、断裂力学和腐蚀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若干重要断裂及材料质量问题,在断裂分析及氢损伤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著有《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腐蚀金属学》、《合金能量学》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徐僖(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僖(1921- ),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5年2月至1945年8月在地处四川丁家坳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化学课助教。1948年在美国里海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重庆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重庆塑料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53年后,历任四川化工学院、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国家科委特种树脂及粘合剂专业分组副组长,国家科委高分子科学分组成员,中国兵工学会非金属学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等职。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理论和油田化学研究,在高分子超声降解和共聚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合成了一系列有应用前景但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制备的嵌段(接枝)共聚物。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他在高分子固体润滑剂、金属冷挤压工艺、流变学、运动枪弹涂层等研究领域也作出重要贡献,多项成果用于军工,其中“底火壳无铬钝化新工艺”获1983年国家发明奖四等奖。他撰写的《高分子化学原理》是我国第一本高分子科学方面的高等学校教科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徐祖耀(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祖耀(1921-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国际著名材料科学专家,浙江宁波人。194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矿冶系。历任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钢铁学院、上海交通大

学副教授、教授、金相教研室主任、材料科学及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材料科学及工程系主任、1983年任马氏体相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金相学报(Materials characterzdation)顾问编委,1987年起任国际贝氏体委员会委员,1989年应比利时科学院院士邀请,任鲁玫大学材料系客座教授。他从合金铜的热加工(锻造和热处理)联系组织和性能研究入手,步入材料科学的研究已达50个春秋,他的科学基础厚实,治学严谨、勤奋,倾注全力投身科教,并善于应用数、理基础理论(如群论、统计、物理)于材料科学,主要在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形状记忆材料和材料热力学等领域分别获得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研究成果。迄今已发表中、英文论文340余篇,多为国际检索刊物摘录,并被国外刊物广泛引用。著有专著8本,其中《金属学原理》为国内第一本金属学著作,在金属学界引起极大影响,《相变原理》是国内唯一的高水平相变理论专著,《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科学出版社)是学术水平较高并深受相变学者所赏识的在国内广为流传的专著,《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科学出版社)和《金属材料热力学》(科学出版社)分别发行万余册,仍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被选为优秀著作,送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览,深受读者欢迎。1980年以来,他负责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委科技项目、中科院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历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篇。其中,由他个人完成的“马氏体相变”研究成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并被选入“中国基础研制百例”;“形状记忆合金”等三项成果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有两项成果被评为1980年、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收入“优秀成果选编”。1987年后,他在上述领域的研究又有重要建树,如创建有色合金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发现陶瓷中的贝氏体相变,优化CeO2-ZrO2相图,新建形状记忆效应的条件等,为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我国新型材料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教学上既严格要求以谆谆教诲,又善启发诱导,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数十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担任学术组织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组委会成员,特邀论文报告人、主题报告人和会议执行主席等,多次应邀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所讲学,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庄育智(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育智(1924-1996),物理冶金学家,广东潮安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47年赴英留学,后获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回国后,参加中国科学院

金属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后长期任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物理冶金学研究,是中国难熔金属宇航材料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领导设计和加工制造了难熔金属真空熔炼、性能测试等设备,研制成功返回地面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及铌合金天线,保证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地面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研制完成的钼—30钨耐锌液腐蚀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展对耐蚀材料和稀土—过渡族金属化合物永磁材料和贮氢、超导材料的研究。著有《Y(C01-xMx)5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能》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邹世昌(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世昌(1931- ),材料科学家,苏太仓县人。1952年唐山铁道学院冶金工程系毕业,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在国防重点任务研制甲种薄膜项目中,负责加工成形部分工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在粒子束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和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他在进行离子注入损伤及退火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用二氧化碳激光从背面照射进行退火及合金化的新方法。用全离子注入技术研制成我国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合成了SOI材料和新型CMOS/SOI电路。在溅射、损伤和貌相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用反应粒子束微细加工闪耀全息光栅,是光栅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了增强沉积合成了氮化硅、氧化钛薄膜。开展了高分子材料粒子束表面改性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被推选为国际粒子束领域两个主要学术会议国际委员会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昌纯(1934- ),浙江平湖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分配到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1960年至1980年期间,他参加并负责了中央下达的紧急任务——乙种分离膜的研制和生产。乙种分离膜项目后来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一等奖。乙种分离膜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种纳米符合多孔薄膜材料和器件,为我国纳米符合多孔功能的材料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1976年至1980年间,他又开始进行氮化硅基陶瓷的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压力烧结工艺研究成功以尖晶石作为烧结助剂的Sialoon陶瓷,并批量用于做加工模拟实验机的垫块,取代了进口的日本氮化硅垫块,填补了国内空白。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300道选择题(答案)

第一组 材料的刚性越大,材料就越脆。F 按受力方式,材料的弹性模量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D A. 正弹性模量(E) B. 切弹性模量(G) C. 体积弹性模量(G) D. 弯曲弹性模量(W) 滞弹性是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它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B A 温度; B 形状和大小; C 载荷频率 高弹性有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A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以下换算关系中正确的是D A. K=E /[3(1+2)]; B. E=2G (1-); C. K=E /[3(1-)]; D. E=3K (1-2); E. E=2G (1-2)。 7.Viscoelasticity”的意义是B A 弹性;B粘弹性; C 粘性 8.均弹性摸量的表达式是A A、E=σ/ε B、G=τ/r C、K=σ。/(△V/V) 9.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摸量一般在以下数量级范围内C GPa A.10-102、<10,10-102 B.<10、10-102、10-102 C.10-102、10-102、<10 10.体心立方晶胞的金属材料比面心立方晶胞的同类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摸量。T 11.虎克弹性体的力学特点是B A、小形变、不可回复 B、小形变、可回复 C、大形变、不可回复 D、大形变、可回复 13、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材料的变形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材料则通常表现为和。A A 普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B 纯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C 普弹行、高弹性、滞弹性 14、泊松比为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υ=ey/ex F 第二组 1.对各向同性材料,以下哪一种应变不属于应变的三种基本类型C A. 简单拉伸; B. 简单剪切; C. 扭转; D. 均匀压缩 2.对各向同性材料,以下哪三种应变属于应变的基本类型ABD A. 简单拉伸; B. 简单剪切; C. 弯曲; D. 均匀压缩 3.“Tension”的意义是A A 拉伸; B 剪切; C 压缩 4.“Compress”的意义是C A 拉伸;B剪切; C 压缩 5.陶瓷、多数玻璃和结晶态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般表现为纯弹性行为T 6.Stress”and “strain”的意义分别是A A 应力和应变;B应变和应力;C应力和变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 1 引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1]。20世纪40年代以前,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20世纪20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到40年代两学科才有交叉。从6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到了70年代,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故“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2]。 2.1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美国西北大学M.E.Fine教授等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 工程(MSE)这一概念。在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MSE教育。此时,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属冶金、化工或机械等专业。从60年代初起,欧美等国家高校中冶金、机械或化工等与材料有关的系或相关的专业及学科开始改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学系”。至80年代中后期,欧美等国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此项工作。这种教育符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与欧洲在材料教育方面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把材料科学与工程看作是一门学科。在大学不再需要专门的材料主题。这些材料不再是冶金、陶瓷或电子材料学,而统称为材料,材料教育涉及的范围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

车辆工程研究生专业排名

车辆工程研究生专业实力排名表 A 等: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 B+:(15个) 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B等:(24个)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福州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集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西华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C等(27个):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广西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攀枝花学院、重庆工学院、西南林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点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考 题库

选择题第一组 1.材料的刚性越大,材料就越脆。()B A. 正确; B. 错误 2.按受力方式,材料的弹性模量分为三种类型,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D A. 正弹性模量(E); B. 切弹性模量(G); C. 体积弹性模量(G); D. 弯曲弹性模量(W)。 3.滞弹性是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它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B A 温度; B 形状和大小; C 载荷频率 4.高弹性有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A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5.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6.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ν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以下换算关系中正确的是() D A. K=E /[3(1+2ν)]; B. E=2G (1-ν); C. K=E /[3(1-ν)]; D. E=3K (1-2ν); E. E=2G (1-2ν)。 7.“Viscoelasticity”的意义是()B

A 弹性; B粘弹性; C 粘性 8、均弹性摸量的表达式是()A A、E=σ/ε B、G=τ/r C、K=σ。/(△V/V) 9、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摸量一般在以下数量级范围内(GPa)C A、10-102、<10,10-102 B、<10、10-102、10-102 C、10-102、10-102、<10 10、体心立方晶胞的金属材料比面心立方晶胞的同类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摸量。 11、虎克弹性体的力学特点是()B A、小形变、不可回复 B、小形变、可回复 C、大形变、不可回复 D、大形变、可回复 13、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材料的变形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材料则通常表现为和。A A 普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B 纯弹行、高弹性、粘弹性 C 普弹行、高弹性、滞弹性 14、泊松比为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υ=ey/ex ()B A. 正确; B. 错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材料专业。 大千世界中的材料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吃、穿、住、行,每个人每天会碰到诸如金属、橡胶、磁性、光电等众多材料,小到一根针、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程建筑、信息通讯、航天航空,处处都有材料科学的身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据各地区的发展历史,专业教学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比如,材料专业中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等。辽宁省各个高校由于历史沿乘的原因,多以金属材料为主。金属材料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及新型金属材料。 各高校材料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会接触到本专业课程。主要的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等。 在专业课学习之前,需要学习一些涉及化学、机械的相关课程。 比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等。

材料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机械、电子等知识及技能。 材料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课程内容外,还需掌握建模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科学分析软件等工具。 就业去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工艺、技术、质检、检验、研发等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从事采购、高精尖大型设备的技术售后等工作。职业发展较好,由于材料专业的特点,使得材料专业的用处存在于产品的研发、性能的保障、产品的质量检验等重要的核心环节中,从业人员可快速展现自己的专业优势。

【西南交通大学访谈录】zzdingxi—脚踏实地,锐意进取

他是我交论坛的中流砥柱 他是电气研友的后勤保障 他是严谨致学的学术达人 他是幽默风趣的邻家小伙 他就是我们这期访谈的主角——zzdingxi 一、答疑&解惑 1.考试可带计算器吗? 答:据说13年之前准考证上没有注明是否可以使用计算器,但是从13年开始,准考证上就明确规定不让用了,估计以后都不让使用计算器。 我个人觉得大家不用担心,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既然不让用计算器,老师命题时肯定会考虑到计算问题的,这样一来,也许就不会出现一些非常难算、运算量及其巨大的题目。我本人是13年考的交大电气,当时看到不让用计算器时也有些担心,记得论坛里头还有师兄发帖告诉大家如何由尺规获得无理数的近似值,我也在这个帖子中重温了初中数学知识,考试的时候我也带上了作图工具。不过答卷的过程中,我发现题目都比较好算,运算量也不太大,并没有出现只能计算器来算的数值。13、14年两次考研结束后,也并没有研友在论坛吐槽没有计算器就算不了的问题,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2.你好我想问一下试卷里面都是大题吗?没有选择填空那些是吗?因为看

了网上下载的真题,所以想确认一下,谢谢。 答:我只能说最近若干年电路分析一和电路分析二都是大题,没有选择填空。以后是否一定没有,我也不敢100%保证。 3.学硕的电路分析考一还是二? 答:学硕考电路分析一,专硕考电路分析二,其实这个问题在去看招生目录就能知道,准备考交大电气,这个都不知道确实有些不应该。 电路分析二比电路分析一考察的内容相对少一些,不过电路分析一考而电路分析二不考的内容也并不是《电路分析》这本书的难点,如果想知道考试内容上具体有什么分别,可以参考最近几年的电路分析一和电路分析二的真题,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明显的。大家做电路分析真题的时候,建议不要去考虑电路分析一还是电路分析二,最好都认认真真做几遍。 考试大纲我也不知道在哪里看,我当时复习的时候也没找过这个,我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尽量用谭永霞编的这本《电路分析》,书本里头的知识点和全部课后习题都要掌握,课后习题的答案百度文库有,论坛里头也有师兄分享了。《电路分析》和邱关源那本《电路》还是有点不同的,至于版本,我当时用的是出版日期为2009-8-1的那本蓝色封面的版本,当然,如果最近出了新版本,肯定是可以用的。《电路分析》这本书我觉得就是考试范围,《电路分析》以及历年电路分析真题复习好了以后,我想大家就不会再去担心考试大纲的问题了。 从往年来看,我一直觉得交大电气电路分析并不难,甚至可以说还是有一点点简单的。13年开始,学校也公布了最后录取同学的全部成绩,不知道大家看

车辆工程研究生专业实力排名表

B+:(20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④421材料力学或424机械原理)上海交通大学(④809 机械原理与设计或815 控制理论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④832机械设计基础 或831理论力学 或833传热学 或839控制理论 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华南理工大学(801 材料力学812 汽车理论)广州市 西北工业大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或)西安 824计算机辅助制造(或) 845电路基础(或) 851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或) 863机械加工工艺学(或)

878机械设计(工业设计考生也可选)) 武汉理工大学(841机械原理、844汽车理论基础、848自动控制原理(选一))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力学C或850电工技术)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 燕山大学(④815理论力学或817材料力学)河北省的秦皇岛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 江苏大学(理论力学、828电工技术、805机械设计选一 )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湖南长沙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④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951材料力学或892理论力学) 山东大学(机械设计基础) 天津大学(415汽车理论与汽车设计或486工程力学(理力材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学815理论力学) 中国农业大学((理力或材力)或833电子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或[423]电子技术基础) B等:(22个)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福州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集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西华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C等(27个):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广西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攀枝花学院、重庆工学院、西南林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 2-1.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用方框图表示)。 2-2.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原子的原子量。 2-3.试计算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若K、L、M、N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2-4.计算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并定出K、L、M、N、O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2-5.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按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分类,简单说明理由。 2-6.按照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的键合形式: (1)CO2的分子键合(2)甲烷CH4的分子键合 (3)乙烯C2H4的分子键合(4)水H2O的分子键合 (5)苯环的分子键合(6)羰基中C、O间的原子键合 2-7.影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配位数的因素有那些? 2-8.试解释表2-3-1中,原子键型与物性的关系? 2-9.0℃时,水和冰的密度分别是1.0005 g/cm3和0.95g/cm3,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2-10.当CN=6时,K+离子的半径为0.133nm(a)当CN=4时,半径是多少?(b)CN=8时,半径是多少? 2-11.(a)利用附录的资料算出一个金原子的质量?(b)每mm3的金有多少个原子?(c)根据金的密度,某颗含有1021个原子的金粒,体积是多少?(d)假设金原子是球形(r Au=0.1441nm),并忽略金原子之间的空隙,则1021个原子占多少体积?(e)这些金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多少百分比? 2-12.一个CaO的立方体晶胞含有4个Ca2+离子和4个O2-离子,每边的边长是0.478nm,则CaO的密度是多少? 2-13.硬球模式广泛的适用于金属原子和离子,但是为何不适用于分子? 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子半径r Na+=0.097,r Cl-=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TongjiUniversity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材[2019]8号 关于印发《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 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经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评审办法 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奖励管理办法》(同济学[2018]58号)和《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同济学[2018]60号)中关于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的若干要求和规定,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一、奖励对象 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我校在读研究生。除特别说明外,一般为以下各类研究生:非定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非定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定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非定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以及非在职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 在规定学制内的研究生,因国家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或校际交流在境外学习的,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由于因私出国留学、疾病、创业等未在校学习的,在此期间原则上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当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再具备申请研究生奖学金资格。超出学制的研究生,除2018级之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可在原学制后适当延长一年参评外,其他超学制学生原则上不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直博生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当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新生身份参与评定。 二、评奖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积极参加校内外科研和各种有益活动。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5.9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通过5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 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 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 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 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 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怎样选专业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怎样选专业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报考一个合适的专业,就要全面的了解不同专业学什么、适合什么人学、就业前景如何。新浪教育为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对常见专业的介绍,通俗易懂。以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介绍。 804材料类80401材料科学与工程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天应高考填志愿看看通邀请说下这个专业。 专业概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这个专业算是材料类的一个总括专业吧,你在学校发的那个志愿填报指南上肯定还能看到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等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基本就是以上那些材料类专业的总括。那些方向的知识我们都会学习一些,但是学习内容也不是很深入。 因为专业囊括知识太多,所以很多学校是有具体倾向方向的,就比如说我们清华就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方向。一般大学都会在“材料”这个大背景下,再细分专业方向。比如大二学完基础知识之后,绝大多数学校就会让学生们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你到时候可以选的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到时候选了哪个就专攻哪个方向。 专业详解

说了这么多那究竟什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可能一看到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头雾水”。的确,与其他诸如“电子信息”、“计算机”、“物流工程”等一眼就可以看出“研究什么”的专业相比,“材料”这一概念显得相当的宽泛。 但其实这个专业理解起来也很简单的,观察一下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会发现处处都可以看到材料专业知识的影子。举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坐在家里看电视——电视机显示图像的元器件还有遥控器里的发信号装置是什么做的?是电子信息材料和光电材料。 电视看腻了出门逛街要坐车,汽车是什么做的?车外壳是金属材料;挡风玻璃是非金属材料,可能是有机的,也可能是无机的;车内饰是橡胶材料。 逛街累了要回家做饭,买好晚饭的食材,到了超市购物要付钱,纸币是有机木纤维加油机印刷油墨印制的,硬币是金属材料冲压制成的。OK,你不用现金而选择刷卡,信用卡是什么做的?有机聚合物材料,还有磁性材料。 买好东西拎着袋子回家,用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的环保可降解塑料袋——这是有机生物材料…… 你想吧,生活中这么多材料的影子,总得有人去详细的研究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以后才能更好更合理的开发利用吧?比如汽车外壳、挡风玻璃的材料怎么才能更坚固?塑料袋用哪种材料设计才能更环保?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就是研究这个的。

2016年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16年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和车辆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以下是2016年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194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著名学府,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21世纪学术联盟”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6月12日,合并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等6所院校组建新的吉林大学。[1]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答案题目整合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章习题 1. 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0.287nm ,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数。 ρ铁=7.8g/cm31mol 铁=6.022×1023个=55.85g 所以,7.8g/1(cm)3=(55.85/6.022×1023)X/(0.287×10-7)3cm3 X =1.99≈2(个) 2.在立方晶系单胞中,请画出: (a )[100]方向和[211]方向,并求出他们的交角; (b )(011)晶面和(111)晶面,并求出他们得夹角。 (c )一平面与晶体两轴的截距a=0.5,b=0.75,并且与z 轴平行,求此晶面的密勒指数。 (a )[211]和[100]之夹角θ=arctg 2=35.26。 或 cos θ==35.26θ=o (b ) cos θ==35.26θ=o (c )a=0.5b=0.75z=∞ 倒数24/30取互质整数(320) 3、请算出能进入fcc 银的填隙位置而不拥挤的最大原子半径。 室温下的原子半径R =1.444A 。(见教材177页) 点阵常数a=4.086A 最大间隙半径R’=(a-2R )/2=0.598A 4、碳在r-Fe (fcc )中的最大固溶度为2.11﹪(重量百分数),已知碳占据r-Fe 中的八面体间隙,试计算出八面体间隙被C 原子占据的百分数。 在fcc 晶格的铁中,铁原子和八面体间隙比为1:1,铁的原子量为55.85,碳的原子量为12.01 所以(2.11×12.01)/(97.89×55.85)=0.1002 即碳占据八面体的10%。

5、由纤维和树脂组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纤维直径的尺寸是相同的。请由计算最密堆棒的堆垛因子来确定能放入复合材料的纤维的最大体积分数。 见下图,纤维的最密堆积的圆棒,取一最小的单元,得,单元内包含一个圆(纤维)的面积。 2 0.9064==。 即纤维的最大体积分数为90.64%。 6、假设你发现一种材料,它们密排面以ABAC 重复堆垛。这种发现有意义吗?你能否计算这种新材料的原子堆垛因子? fcc 和hcp 密排面的堆积顺序分别是ABCABC……和ABAB…,如果发现存在ABACABAC……堆积的晶体,那应该是一种新的结构,而堆积因子和fcc 和hcp 一样,为0.74。 7.在FCC 、HCP 和BCC 中最高密度面是哪些面?在这些面上哪些方向是最高密度方向? 密排面密排方向 FCC{111)}<110> HCP(0001)(1120) BCC{110)}<111> 8.在铁中加入碳形成钢。BCC 结构的铁称铁素体,在912℃以下是稳定的,在这温度以上变成FCC 结构,称之为奥氏体。你预期哪一种结构能溶解更多碳?对你的答案作出解释。 奥氏体比铁素体的溶碳量更大,原因是1、奥氏体为FCC 结构,碳处于八面体间隙中,间隙尺寸大(0.414R )。而铁素体为BCC 结构,间隙尺寸小,四面体间隙0.291R ,八面体间隙0.225R ;2、FCC 的间隙是对称的,BCC 的间隙是非对称的,非对称的2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览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1年7月,由原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系和无机材料系等三个实体系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学院。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既保持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同时又突出了理、工、医结合及新兴交叉学科的特色,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即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系、无机材料系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和1个中心实验室。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及7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已形成了5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稀土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晶体材料与制备技术、特种介电功能材料与制备技术、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及人工器官相关材料与技术。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队伍职称及学历结构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学术职务及学术兼职

“十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民口配套等二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1项为经费逾千万元的特大型研究项目;另外还承担了近1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总计经费达8388.5余万元。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部省级奖励。发表论文828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330多篇,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专利近20项,各项指标位居学校前列。 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学院的材料学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双双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组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材料学学科参加了全国学科评估,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为全国第六;材料学学科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为全国第十八名。 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70名,硕士生199名,工程硕士近20名,本科生1003名,成教自考学生100余名。学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国内外大学、研究院所密切配合,全方位积极培养适应国际化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先后与美国的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les,英国的Queen Marry,University of London(QMUL),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学院优秀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进行高水平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学院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进行了五届共22名中国学生和三届共六名美国学生“环境材料与制备技术”专业方向的创新班学生的培养,效果良好。 二、研究所与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学研究机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 翻译以及答案

UNIT 1 一、材料根深蒂固于我们生活的程度可能远远的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交通、装修、制衣、通信、娱乐(recreation)和食品生产,事实上(virtually),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受到了材料的影响。历史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生产材料的能力以及操纵材料来实现他们的需求密切(intimately)相关,事实上,早期的文明就是通过材料发展的能力来命名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二、早期的人类仅仅使用(access)了非常有限数量的材料,比如自然的石头、木头、粘土(clay)、兽皮等等。随着时间的发展,通过使用技术来生产获得的材料比自然的材料具有更加优秀的性能。这些性材料包括了陶瓷(pottery)以及各种各样的金属,而且他们还发现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和改变加热温度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此时,材料的应用(utilization)完全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系列有限的材料中,根据材料的优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直到最近的时间内,科学家才理解了材料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的性能的关系。在过去的100年间对这些知识的获得,使对材料性质的研究变得非常时髦起来。因此,为了满足我们现代而且复杂的社会,成千上万具有不同性质的材料被研发出来,包括了金属、塑料、玻璃和纤维。 三、由于很多新的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获得了合适的材料并且使得我们的存在变得更为舒适。对一种材料性质的理解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发展的先兆,例如:如果没有合适并且没有不昂贵的钢材,或者没有其他可以替代(substitute)的东西,汽车就不可能被生产,在现代、复杂的(sophisticated)电子设备依赖于半导体(semiconducting)材料 四、有时,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划分为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这两个副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英文版试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试题–英文原版教材班 (注:第1、2、3题为必做题;第4、5、6、7题为选择题,必须二选一。共100分) 1. Glossary (2 points for each) 1) crystal structur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atoms in a material into a repeatable lattice. 2) basis (or motif): A group of atoms associated with a lattice. 3) packing fractor: The fraction of space in a unit cell occupied by atoms. 4) slip syste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lip plane and the slip direction. 5) critical size: The minimum size that must be formed by atoms clustering together in the liquid before the solid particle is stable and begins to grow. 6) homogeneous nucleation: Formation of a critically sized solid from the liquid by the clustering together of a large number of atoms at a high undercooling (without an external interface). 7) coherent precipitate:A precipitate whose crystal structure and atomic arrangement have a continuous relationship with matrix from which precipitate is formed. 8)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A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that relies on a sequence of solid 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a dispersion of ultrafine precipitates of a 2nd phase. This is same as age hardening. It is a form of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9) diffusion coefficient: A temperature-dependent coefficient related to the rate at which atom, ion, or other species diffusion. The DC depends on temperature,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host material and also concentration of the diffusion species. 10) uphill diffusion: A diffusion process in which species move from regions of lower concentration to that of higher concentration. 2. Determine the indices for the planes in the cubic unit cell shown in Figure 1. (5 points)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课程讲授要点 3-5 复合材料组成与结构(45分钟,1学时) 3-5-1 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组成、结构、制备、性能四方面特征 分类:重点介绍现代复合材料体系 3-5-2 复合材料的组成及特性 组成:基体、增强体(或功能体)、界面相 PMC、MMC、CMC、C/C及无机胶凝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 特性:一般特性和性能特点 3-5-3 复合材料的结构 常见结构、典型结构、“连通性”概念 3-5-4 复合材料的界面 界面的形成过程:三个阶段、界面的相互置换 界面结构及性能特点:相当体积分数的界面相、“梯度”性能、界面缺陷、残余应力界面相的功用:力的传递、力的分配、破坏过程中应力的再分配组合力学性能和复合 效应产生的根源所在。 界面破坏机制:5种基本破坏形式、组合破坏机制 界面理论:5种基本界面理论、界面设计与控制的概念 界面处理:玻纤、碳纤、有机纤维的一般表面处理方法、偶联剂处理的作用机理 4-1 复合材料的性能(90分钟、2学时) 4-7-1 复合材料性质的复合效应 1. 复合材料各组元(相)不同功用:基体、增强体、功能体、界面相 2. 复合效应 混合效应(组分效应):适合于材料固有性质,对材料界面、缺陷、结构局部挠动 等不敏感,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 混合律公式:材料性能取决于材料组成(体积分数或重量 分数) 协同效应:包括界面效应、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乘积效应、系统效应、混杂效应、诱导效应等。适合于材料的传递性质(力、声、光、电、磁)不 仅取决于材料的组成,更取决于材料的结构、界面性质、缺陷局部挠动、 工艺因素等,复合材料的本质特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翻译答案老师的

Unit1: 2.英译汉 材料科学石器时代 肉眼青铜器时代 光学性质集成电路 机械(力学)强度热导率 1.材料科学指的是研究存于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相反,材料工程指的是,在基于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开发和设计预先设定好具备若干性能的材料。 2. 实际上,固体材料的所有重要性质可以概括分为六类:机械、电学、热学、磁学、光学和腐蚀降解性。 3. 除了结构和性质,材料科学和工程还有其他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加工和性能。 4. 工程师与科学家越熟悉材料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以及材料的加工技术,根据这些原则,他或她对材料的明智选择将越来越熟练和精确。 5.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材料在具有最优或理想的综合性质。因此,有必要对材料的性质进行平衡。 3. 汉译英 Interdispline dielectric constant Solid materials heat capac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aterials processing elasticity modulus 1.直到最近,科学家才终于了解材料的结构要素与其特性之间的关系。 It was not until relatively recent times that scientists cam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materials and their properties . 2.材料工程学主要解决材料的制造问题和材料的应用问题。 Material engineering main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materials application. 3.材料的加工过程不但决定了材料的结构,同时决定了材料的特征和性能。 Materials processing process determines not only their structure but also their characteristic and performance. 4.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所受外力或负荷而导致的形变有关。 Mater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relative with(relates with) its deformation coming from(resulting from, due to ) outside(applied) force or load. Unit2: 2.英译汉 复合材料游离电子 先进材料刚度、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