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研究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研究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研究

定义:《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给俚语作出如下定义: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用于严谨的写作形式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作,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在汉语中,《说文解字》定义是“俚,聊也,从人,里声”。

《辞源》定义“俚,方言俗语”。

一、历史背景对中美俚语的影响

中国:俚语与其他语汇并没有绝对界限,它与其他语汇共同发展和演变。封建社会时期官员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好多人都把考状元,走仕途看作是唯一的出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状元、当官等等,由此俚语体现了浓厚的

1.官场文化(就封建统治而言),形成的俚语如“走后门”、“带高帽”、“拍马屁”、“乌纱帽”等官场特点。

与封建统治相抗衡的一种

2.民间势力,一种神秘独特的领域,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社会现象,即江湖。它包括隐居场所、绿林好汉、方术之士、游客侠盗、金兰结义、宗教帮会、江湖骗子等。在江湖中的俚语大多的表现形式就是隐语,因社会环境变化好多弃之不用,有些也在生活中流传开来,如“二进宫”、“韩信乱点兵”、“摆龙门阵”、“鸿门宴”、“戳一顿”等等。中华民族的

3.宗教文化主要是佛教、道教以及带有学术色彩的儒教,即所谓儒释道三教。俚语中与宗教有关的如“逃不出佛手心”、“烧高香”、“佛手”、“普渡”、“抱着贼秃叫‘菩萨’”、“衣钵”等充满宗教色彩,也反映了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以寻求某种心理安慰。汉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封建宗族制度和

4.“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念,建立了以学院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度,因此“重名分,论人伦”的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直至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表达自己的愤怒,粗俗俚语就与亲属扯上关系,亵渎祖先和亲人,如“妈的”、“娘”、“奶奶”、“祖宗”、“孙子”、“祖宗十八代”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而在西方文化中这很少见。另外中国封建社会也是

5.小农经济的社会,俚语与日常生活有关,如“鸡蛋碰碾子”、“败家子”、“拆东墙补西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吃醋”、“双簧”等。还有人们的风俗习惯的宠物习俗,“狗”一般被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等,如“奴狗”、“狗腿子”、“丧家犬”、“狗仗人势”等等,与西方的习语截然不同。

美国:美国历史仅有几百年时间,但是汇集了世界不同民族的人们,其文化也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亦是如此。19世纪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中,许多美国人向西部移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各个地区的方言和各阶层的行话、黑话碰撞融合。“大熔炉”的美国使俚语不断融合新的词汇并丰富和发展。当代俚语进入20 世纪后飞速发展,

1.(20世纪初)吸纳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的新现象。一些俚语的主要来源是无业游民、大兵、水手、警察、吸毒者、赌徒、牛仔、各层次的学生、娱乐从业人员、爵士乐和乐迷, 运动人员及其崇拜者、铁路和运输人员、移民等。

例:cop 源于警察制服上的铜纽扣copper button ;由意大利商人用的“coppo”所加强; cop a heel 指逃避警察。再如,jazz 指爵士音乐,这种音乐的节拍根源于部分非洲歌曲,奴隶们的野外歌曲等,后来很快在游乐区的沙龙酒店流行。这个时期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又产生了大量俚语,如,grease (牛油) 。

2.(20 世纪八十年代),摇滚、布鲁斯、城市黑人等通俗音乐使俚语方兴未艾。。3、九十年代,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俚语、医学俚语等异军突起。如,hacker (黑客) , ankle bicer (跛

后脚跟的人) ,在IT 领域现指“半瓶醋”的电脑专家,他们喜欢操作电脑,想做个黑客一类的人物,但他们的电脑知识和工作技能有限,所以称之为ankle bicer ; much - racker 指专门刺探个人隐私和政界丑闻的人; paper - pushers 指办事拖拉的成员;kegger 啤酒舞会等。

4.近年来,注重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家庭解体、年轻一代吸毒、性解放、同性恋等促进了新俚语的涌现。如,hotline (热线) ,fall out(放射性尘埃) ,rock and roll (摇滚乐) ,hiphop (街舞) ,gay (男同性恋) 等等

二、中美俚语翻译

(一) 直译

两国俚语中有基本对应的俚语,也就是美国俚语与其对

应汉语俚语之间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一致,这就可以互译,尽可

能达到语义对等。例如汉语“露马脚”,其对应的俚语即“to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这两个俚语分别有各自的典故及

文化。“露马脚”源自北宋《续灯录》:“后来风幡事起,卷谈义

彰,佛手难藏,驴脚自露。”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由于没有缠足,外出时总是把一双大脚藏在裙子里,因为那时以“三寸金莲”为美。皇后母仪天下,天下女子都以皇后的穿着打扮为榜样,如果知道皇后没缠脚,实属皇室一大“丑闻”。有一天她乘轿游览京城时,突然一阵风把轿帘吹起来了,她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从此她便被戏称为“大脚马皇后”。“露马脚”从此比喻为隐蔽的事实或真相无意中泄露出来。而“to let thecat out of the bag”源于旧时农贸市场,农民把猪放在口袋里来卖,但也有人把不值钱的猫放在里面冒充,有些粗心买主就会上当,有些买主会打开来验货,藏在里面的猫就露了出来,因此无意中泄露的秘密便会成为“to let the ca t out of the bag”。还有许多类似的俚语,如”at wit’s end”译为“江郎才尽”“, cat’s paw”译为“火中取栗”等等。再如“, The emperor has no clothes on .”[7 ]这句话直译为“裸体的皇帝”。这句话出自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但是当有上下文时,就需要考虑语境了,如经典喜剧《老友记》中,Chandler 向Monica 求婚。六个朋友去庆祝他们的订婚,这时Monica 看到分手已久的Rachel 跟Ross 和好了,正在一起亲吻,这可真是大新闻。

Monica : You are not gonna steel my thunder tonight !

Rachel : I’m not stealing anything ,Mon ,tonight is your

night .

译文:

Monica : 今晚,你不会抢我风头吧。Rachel : 不会的,你放心吧,今晚的主角是你。[8 ]“thunder”作为名词有两种解释,雷声和雷鸣般的掌声,如果我们在考虑一下“, 偷了别人的掌声”有点不通,再看上下文,Monicar 看到旧日男友又有了女朋友,心里难免会产生醋意。虽然这是她的订婚宴,但旧日男友和女友的出现肯定会吸引别人的主意,因此会影响宴会气氛,所以“抢风头”用在这里形象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心理特点。“抢风头”在汉语也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抢了别人被注意的机会。还有对于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译语中要挑选适当的词语进行翻译,体现本土文化内涵。

(二) 意译

1.有些俚语与本国文化有很深的关系,翻译的时候需要字斟句酌,根据文化推敲其真实含义。如“他红得发紫”,如果直译就是“He was red to p urple”,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肯定不会明白这句话究竟是说什么。其实“红得发紫”形容那些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这与中国封建社

14:英汉语状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状语对比与翻译 状语是英汉语言中表达力很强的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最为灵活,与其他句子成份的语意联系最为广泛,因此其语言形式也最为多样化。 状语可分为三种类型:附加语(修饰性状语),外加语(评注性状语)和联加语(连接性状语)。修饰性状语又可分为谓词修饰状语和非谓词修饰状语。 1)附加语,是指修饰行为状态或其属性特点的状语 附加语是修饰行为及行为属性的密切相关成分。可分为数个基本范畴,并承担着辅助中心语表达认知支撑的语义的功能。一般表示时空与方式、因果与目、程度与比较、范畴与观点等。 2)外加语是话语者对话语本身所作的方式或态度性评价; 3)联加语,是有效、连贯的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流目的的手段。 三类状语中,附加语最为丰富多彩,以“中心语+属性’的形式承担着描述行为状态多方面属性的功能。这种对行为状态的描述因人注意的不同而有选择性。 1.英汉语状语的构成 从概念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可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一般状语,用来修饰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另一类称作句子状语,修饰或说明句子本身。按一般状语的用途,将它又分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让步、程度、方式和伴随情况等多种情况,从语义层面说明了状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状语中,一般状语所占比例较大。汉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比较简单,多放在谓语之前。而在英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就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有时也出现在谓语中。 英语状语可以由下面下列成分表示: 1)副词: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特别是以-ly结尾的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例如: (1)She welcomed us warmly.(动词) (2)The show was really good.(形容词) (3)Ruth ran the house extremely well.(副词)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例如: (1)She has been here since Monday.(时间) (2)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地点) (3)We found the place without difficulty.(方式) (4)He lost his job owing to a change in management.(原因) 3)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常用来不表示目的、结果、程度、原因等。例如: (1)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save her life.(目的) (2)He hurried to the house only to find that it was empty..(结果) (3)She is old enough to travel by herself.(程度) (4)We jumped with joy to hear the news.(原因) 4)分词或分词短语:分词可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常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在书面语中,分词或分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有逗号把它和主谓语分开,用来表示伴随、原因、时间等。 现在分词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泛瑞翻译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闻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息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朴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期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翻译公司汉语译文显著就是简朴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因为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泛起错误,很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因为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恰是因为这个原因,考研(论坛)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常常就成了很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练习;纪律,风纪,命令听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爱好,这与其说是由于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由于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润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爱好"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

英汉语状语 定语对比

英汉语状语对比 状语是英汉语言中表达力很强的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最为灵活,与其他句子成份的语意联系最为广泛,因此其语言形式也最为多样化。 状语可分为三种类型:附加语(修饰性状语),外加语(评注性状语)和联加语(连接性状语)。修饰性状语又可分为谓词修饰状语和非谓词修饰状语。 1)附加语,是指修饰行为状态或其属性特点的状语 附加语是修饰行为及行为属性的密切相关成分。可分为数个基本范畴,并承担着辅助中心语表达认知支撑的语义的功能。一般表示时空与方式、因果与目、程度与比较、范畴与观点等。 2)外加语是话语者对话语本身所作的方式或态度性评价; 3)联加语,是有效、连贯的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流目的的手段。 三类状语中,附加语最为丰富多彩,以“中心语+属性’的形式承担着描述行为状态多方面属性的功能。这种对行为状态的描述因人注意的不同而有选择性。 1.英汉语状语的构成 从概念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可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一般状语,用来修饰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另一类称作句子状语,修饰或说明句子本身。按一般状语的用途,将它又分为时

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让步、程度、方式和伴随情况等多种情况,从语义层面说明了状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状语中,一般状语所占比例较大。汉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比较简单,多放在谓语之前。而在英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就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有时也出现在谓语中。 英语状语可以由下面下列成分表示: 1)副词: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特别是以-ly结尾的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例如: (1)She welcomed us warmly.(动词) (2)The show was really good.(形容词) (3)Ruth ran the house extremely well.(副词)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例如: (1)She has been here since Monday.(时间) (2)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地点) (3)We found the place without difficulty.(方式) (4)He lost his job owing to a change in management.(原因)3)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常用来不表示目的、结果、程度、原因等。例如: (1)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save her life.(目的)(2)He hurried to the house only to find that it was empty..(结

英汉语篇翻译

Poor Birds 可怜的小鸟 There was a flock of birds in the jungle near a village. They lived together in a big tree and had a lot of fun every day. This flock of birds usually flew to different places in groups, making a beautiful picture in the sky. Sometimes they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tree. 在一个小村庄附近的丛林里有一群小鸟,它们共同栖息在一棵大树上,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群小鸟常常成群结队地飞往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姿形成天空一道漂亮的风景。有时,它们会在大树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One day, a farmer went to the jungle to trap some animals for dinner. He saw a lot of birds in the tree, so he threw some corn on the ground and waited until the birds came down to eat. Then he threw a big net over the birds to trap them. 一天,一个农夫到丛林里捕捉猎物用作晚餐。他看到大树上有很多小鸟,于是就在地上撒了些谷物,等着小鸟来吃。然后他支起一张大网捕捉来觅食的小鸟。 When the birds were in the net, they were all afraid and wanted to get out of the net. Some birds in this net said, “Let’s help one other to fly together and push this net up into the tree so we can get out of here.”Everyone listened and count ed, “One, two, three—everyone flies!” They all flew and pushed the net up into the tree and flew out of the net. 被网罩住后,小鸟们都很害怕,想从中逃出去。有些鸟说:“我们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中英翻译对比

中英翻译对比 1、I don’t know that you love me.我不知道你爱不爱我。 2、I didn’t marry her because I love her.我并不是因为爱她才和她结婚的。(老师这两个句式是一样的吗????) 分析:汉语句子的否定只针对一个陈述,而英语的否定可以包括整个句子外加其附属成分,附属成分才是句子翻译的关键。 3、What some people do know what not to do.一些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分析:将主语放在特殊疑问代词之后,其实是整个句子的主语成分,管着整个句子。 4、Some of us know what we want to do from a young age.有些人从很小起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分析:疑问代词位于动词之后做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宾语从句的主语,from a young age是补充成分。 5、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study hard.对我们来说,努力学习是很重要的。 6、Not only did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each me the value of hard work,but it also gave me insights into another culture.学习另一门语言不仅教会我努力学习的价值观,而且让我开拓了眼界,了解了另一种文化。 分析:英语倒装句和古代汉语有些地方贯通,但现代汉语多数是主谓宾翻译。

7、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 分析:英语的习惯用法,不能直译成汉语,意思完全不同。 8、If he is my friend,thing will be different.既然他是我的朋友,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分析:这是抽象的思维方式下翻译的句子,is和will be不是虚拟的时态,所以不是直译的方式来翻译,这是英语语法的讲究。 9、The song sounds sweet.这歌很好听。 分析:sounds sweet的联合翻译。是适应中文的翻译。

英汉对比研究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直觉性与逻辑性 摘要:在中国与外国文学领域中,英汉诗歌的音律节奏以及篇章结构截然不同,因此译界对英译中国古诗的可能性一直争论不休。东西民族的思维模式存在直觉性与逻辑性、形象性与抽象性、模糊性与精确性三大主要差异,以上差异皆会造成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甚至是不可译现象。 关键词: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差异;古典诗歌;可译性限度 正文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凝炼的文学体裁,其意境丰富,形式工整,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和内涵。由于英汉两种诗歌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二者在音律节奏、篇章结构以及意象构造方面各有特点,使得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困难重重,也引发了对中国古诗可译性的争论。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正如包惠南所指出的,“翻译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思维规律的共同性,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因此,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是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视角,对诗歌的可译性限度进行探讨。 一、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乔纳森·卡勒曾指出,“诗歌居于文学经验的中心,诗的特殊性使之与一般的言语相区别,诗的文字记录虽属语言交流的范畴,然而,诗的特殊性已经改变了这一语言交流的范畴。诗的形式规则,诸如诗行断句、节奏、韵律等程式使之与普通话语有别。”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讲,诗歌也一度被认为是可译性最小的一种文学形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LFrost)明确提出,“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iswhatis lostintranslation)”。雪莱(PercyByssheShelley)在其论文《诗辩》中指出,“译诗是白费力气”。切斯特顿(GilbertKeithChesterton)则认为,“要求诗的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准确的等同物,就这样的意义来说,诗歌的翻译实在是不可能的。”在国内,持诗歌不可译论者也大有人在。王以铸先生认为,诗歌不能翻译,因为“诗歌的神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之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穆诗雄在对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与散体之争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阐释了中国古诗形式的不可译性。他认为英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外型上呈长短句式,无法再现中国古诗呈方阵的外型;而且英汉两种诗歌的句法差别太大,使古诗的音韵、节奏都难以再现。另外,由于中国古诗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因此“表达特殊的诗句,不要说再现,有时要解释清楚都难”。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从语言艺术层面来看,诗歌等文学语言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语言的各种因素和潜能,尤其是在语言的审美形式方面,它有着不同于实用语言的特殊要求”。因此,诗歌在其语言形式以及意境传达方面皆存在着一定的可译性限度。 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诗歌翻译 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深受思维支配,汉英思维差异必然影响着汉英语言的存在。承认汉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可为翻译之可能提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寻求差异才能找到翻译的规律并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英汉民族生长的历史背景与自然环境都截然不同,因此在其思维形式、方法及程序上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直接会导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519004314.html,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作者:金胜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1.照应。Halliday和Hason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例如:A: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和B 的共识之中。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2.省略。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在省略时,往往利用其动词变化的时态等方面来实现。但是在汉语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中根据上下文而省略的动词和形容词,(句子成分,因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一、被动与主动 (一)英语多用被动式原因 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子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文体的需要。 (二)汉英多主动式原因 1、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2、使用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 (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 (5)“……加以/予以”式。 二、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代词“it”除了用来代替除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之外还广泛用作填补词expletive。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一 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 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 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 5、动词的弱化 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 7、动词连用是汉语的常态 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子成份 9、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摘要: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 一、引言 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李运兴,2001:19)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词汇语法来实现的, 关系。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Halliday 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虽然以上五种衔接手段在所有的语篇中都有使用,但是翻译毕竟是对不同语言代码的转换,译者需要根据译语语篇的特点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下面我们从连贯角度来探讨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一)保留原语篇的衔接方式 在不影响译文语篇连贯性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将译文中的衔接方式一一对应地译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原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特点。 (1)原文:At first,I attributed this new habit to advancing age—I had recently turned 40—and glumly concluded that I was becoming morbid.But why,then,was I finding my secret rite so uplifting? Finally,after many years of starting the day this way,I have figured out that I am doing it not to obsess about death but to find out about life. 译文: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当时我刚四十岁),于是我不无悲哀地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竟对这个秘密的仪式感到如此振奋?我就是以这种方式年复一年地度过清晨那片刻的时光,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如此喜欢读讣告并非迷恋死亡,而意在探索生命,真正的生命。(Suzanne B.Levine,2004)例(1)原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连接词来表示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主的叙述顺序夹带着因果和转折关系),译文基本上复制了原文的衔接链,将原文的时间衔接链“at first—after many years—finally”译为:“起初—年复一年地—直到有一天”;在原文中表示因果而非并列关系的“and”被相应地译成“于是”;表示转折关系的“but”译为汉语中相对的转折词“可”。在例(1)中,源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在汉语中同样适用,因此这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本文从语篇分析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的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语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翻译 一、概述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穆雷评价说,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在于汉语重归纳、而英语重分析与具体。杨振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模糊、朦胧和宽泛,而西方文化的方向是准确和具体。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翻译时既要分析英汉语篇的外在结构,又要透彻理解其深层含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章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译文做到文字精炼、完整,句式精悍、富有寓意,体现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英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然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但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而汉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从而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换言之,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将语言符号由“散” 到“集” 的语言组织手段。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意合也称“隐性” 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意合体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Category: 本科四年级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parataxis, other techniques, E-C translation Abstract: It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uch major techniques a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and parataxis used in text translating. Compiler: 许建平等 Date: 2000年 E-C Passage 1 ①On my last holiday in the Bahamas, as I walked along the beach feeling the gentle waves wash over my feet, I felt part of universe, even if only a minuscule one, like a grain of sand on the beach. ②Although I had to restrict the size of my practice, I felt a closer empathy with my patients. ③When I walked in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re was an awesome feeling knowing I, too, had been a patient there. ④It was a special satisfaction to comfort my patients with cancer, knowing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njoy life after the anguish of that diagnosis. ⑤It gave me a feeling to see the sparkle in one patient's eyes-a man with a total laryngectomy-when I asked if he would enjoy a cold beer and went to get him one. ⑥If one realizes that our time on this earth is but a tiny fraction of that within the cosmos, then life calculated in years may not be as important as we think. ⑦Why measure life in heartbeats? ⑧When life is dependent on such an unreliable function as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then it is fragile indeed. ⑨The only thing that one can depend upon with absolute certainty is death. ①上次到巴哈马度假期间,我沿着海滩漫步,海浪轻轻抚揉着我的双脚,此时此刻,我蓦然觉得自己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尽管我显得微不足道,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 ②虽然我不得不限制自己的医务工作量,但我感到与病人更加心灵相通。 ③当我走进特别护理室时,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自己也曾是这里的病人。 ④我明白,在经历了被确诊为癌症的极度痛苦之后,仍有可能享受人生,因此,安慰癌症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摘要】: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语篇分析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包括词汇衔接和结构衔接两部分。词汇衔接指语篇中某些词语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是语言环境的组成部分。词汇衔接又可分为三部分;重复、复指、组合等。结构衔接指语篇中某一小句与上文另一结构相比较而存在的承上关系。它可分为替代、省略、照应等。韩礼德、哈桑的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确是非常有用的,这是韩礼德、哈桑夫妇对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上,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当成生成一个语篇的必要条件,认为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衔接是连贯大厦的基石,过分强调衔接对连贯的作用,而且他们对什么是连贯也语焉不详,招来了众多的非议。因而人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连贯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更多的是一种语义特征。这种语义特征不是由语篇本身的形式和语特征来决定的,更多的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心理模式、语篇与语境等的关系问题。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发生的,这种环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支配着语篇意义的选择和交流以及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取舍。因此我们认为,连贯既是一个形式概念,也是一个认知心理概念,这二者不可偏废。连贯不仅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一致,而且也是语言外因素如语用、心理和认知这些与语篇理解

非常相关的因素的结果。本论文共分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言,就论文的选题缘由、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框架进行简单的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1)描写与解释相结合;(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对比分析方法;(4)跨学科交叉方法。本论文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力图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解释,做到描写与解释并重,形式与意义并重。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只有对语言形式的充分描写才能做出比较充分而恰当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研究人的认知规律。中文摘要认知语言学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本论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连贯机制进行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以期对连贯的研究有所深化、有所突破.这是连贯研究的新视角,也是语篇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第二章对连贯研究的理论、连贯的种类、连贯的研究方法、连贯的本质、连贯与衔接的关系、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及应用及其缺陷、连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首先对语篇的概念及其定义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语篇的概念名称仍不统一,对其意义范围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语篇的界定应该从语义结构而不是语法结构的角度着眼,因为语篇首先是一个“意义单位”,其形式的大小或长短是由意义的简单或复杂而决定的,但只要具备了以下一些墓本特征:如结构上的衔接性、句际间的逻辑性、意义上的完整性、语义上的连贯性、交际功能的独立性、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