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

完璧归.赵()

若水之归.海()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2)都门帐.饮无绪()

(3)异日图.将好景()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重而道远()

王甚任.之()

众怒难任.()

(2)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之不恭()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答案]

一、“尊”通“樽”。

二、(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承担;(2)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

..

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在丁卯三月之望.()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

[答案]

一、(1)光景,状况;(2)雄才大略

二、远看/盼望/念头/声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三、(1)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饭,名词作动词,吃饭;(3)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忧愁。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其势必

..不敢留君

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请指示

..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于是相如前进

..缶

今义:向前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鄙贱

..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卑鄙下贱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负

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

(2)乃使其从者衣.褐()

(3)左右欲刃.相如()

(4)乃前.曰()

(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6)怒发上.冲冠()

(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8)而相如廷.叱之()

(9)宁许以负.秦曲()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完.璧归赵()

(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君乃亡赵走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遂与秦王会渑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庭”通“廷”;(2)“案”通“按”;(3)“孰”通“熟”;(4)“不”通“否”;

(5)“缪”通“穆”。

二、(1)两个词,“形势”+“一定”;(2)指给人看;(3)遵守约定;(4)上前进献;(5)

扬言;(6)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三、(1)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担负,使……承担/背着;(2)派出/让/使臣。

四、(1)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衣,名词作动词,穿;(3)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4)前,名词作动词,上前;(5)西,名词作状语,向西;(6)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7)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8)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9)负,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10)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1)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12)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13)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五、(1)判断句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定语后置句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3)被动句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亡、走”后省略“于”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

(5)被动句我实在害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6)被动句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但秦国的那些城池恐怕得不到,而白白地受欺骗。

(7)“渑池”前省略介词“于”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苏武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请毕今日之驩()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信义安所见.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

今义:稍微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今义:虚假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汉亦留之以相当

..

今义:副词,表程度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我丈人

..行也

今义:岳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厚赂.单于

今义:指贿赂古义:________________

(6)置币.遗单于

今义:货币古义:________________

(7)卧起操持

..

今义:料理,筹办古义:________________

(8)皆为陛下所成就

..

今义:业绩古义:________________

(9)兄弟亲近

..

今义:形容词,亲密;动词,靠近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且陛下春秋

..高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武等实在

..

今义:诚实、老实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

恐前语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

猛将必发.于卒伍()

(2)过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求,无乃尔是过.与()

(3)坐

副有罪,当相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因击沛公于坐.()

坐.法去官()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4)以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货物与常()

宋人执而问其以.()

(5)虽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担()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欲因此时降.武()

(2)反欲斗.两主()

(3)单于壮.其节()

(4)空以身膏.草野()

(5)何久自苦.如此()

(6)天雨.雪()

(7)羝乳.乃得归()

(8)杖.汉节牧羊()

(9)惠等哭,舆.归营()

(10)其一人夜.亡()

(1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降虏于蛮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霑”通“沾”,“衿”通“襟”,“决”通“诀”;(2)“畔”通“叛”;

(3)“旃”通“毡”;(4)“去”通“弆”;(5)通“欢”;(6)“亡”通“无”;(7)“见”通“现”。

二、(1)渐渐;(2)临时充任;(3)相抵押;(4)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5)赠送礼物;(6)财物;

(7)拿、执;(8)栽培,提拔;(9)亲近的侍臣;(10)年纪;(11)确实存在。

三、(1)打发/揭露,暴露/动手/打开/兴起;(2)超过/过失/责备;(3)连坐/坐着,坐下/座位/违犯,触犯/因为,由于/坐守;(4)因为/凭借/介词,拿/用以,用来/任用,推荐/介词,把/原因;(5)即使/虽然/只有

四、(1)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2)斗,动词使动用法,相……相斗;(3)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4)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5)苦,形容词作动词,使……受苦;(6)雨,名词作动词,下;(7)乳,名词作动词,生子;(8)杖,名词作动词,执、拄;(9)舆,名词作动词,抬,扛;(10)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11)上,名词作状语,

向上。

五、(1)定语后置句(武帝)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2)状语后置句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

(3)宾语前置句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4)判断句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5)被动句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6)定语后置句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张衡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员.径八尺()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3)傍.行八道()

(4)形似酒尊.()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常从容

..淡静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举孝廉不行

..

今义:不可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公车特征

..拜郎中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覆盖周密

..无际

今义:周到细致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振声激扬

..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寻其方面

..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衡下车

..,治威严

今义:从车上下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观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启窗而观.()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咸怪其无征.()

挟天子以征.四方()

岁征.民间()

(3)制

其牙机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赵奢之伦制.其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履至尊而制.六合()

(4)乃

遂乃.研核阴阳()

十年乃.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3)妙尽.璇机之正.()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员”通“圆”;(2)“禽”通“擒”;(3)“傍”通“旁”;(4)“尊”通“樽”。

二、(1)言语举止适度得体;(2)不去(应荐);(3)特地征召;(4)四周严密;(5)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6)方向;(7)指官吏初到任。

三、(1)观摩学习/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色,景致/看;(2)征召/应验/征伐/征收;(3)形制,构造/制服,控制/统率,指挥/规模/统治;(4)就/才/竟、却/于是。

四、(1)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2)怪,形容词作动词,责怪。(3)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道理。

五、(1)被动句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2)状语后置句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地动仪)。

(3)宾语前置句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训练步步高

基础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寿命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顾:回头

D.负.荆请罪负:背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稍:稍微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使:使者

C.其一人夜亡.亡:死亡

D.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白:禀告,告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辟:躲避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D.中有都.柱都:粗大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B.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C.乃使其.从者衣褐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亦不以.城予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武帝嘉其.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乃.幽武置大窖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汉亦留之以.相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单于壮.其节

C.秦王恐其破.璧

D.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

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①,延内实②,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注】①外实:意思是身体外部没有病(病从内部伤食引起)。②内实:意思是内部没有病(病从外部感冒引起)。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或难.其异难:诘问

B.佗脉.之曰脉:切脉

C.小儿戏门前,逆.见逆:转身

D.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讫:完毕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嗜食而.不得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吾其.还也

C.无所知,因.破取因.击沛公于坐

D.遇良医乃.可济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华佗不喜为官,善用中药和针灸治病,往往药(或针)到病除。又擅长外科,可在患者不知不觉中将病灶清除。

B.府吏兒寻、李延头痛发热,症状相同。华佗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辨症施治:一个“下泄”,一个“发汗”。第二天两人即痊愈。

C.督邮徐毅生病,请医官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睡眠不安。华佗认为是误刺肝部所致,预见到病人的饭量当天就会减少,如果五天内不救治,就会丧命。果然如此。

D.本文记载了我国古代神医华佗的几则妙手回春的故事,表现了他内科、外科、针灸等方面的精湛医术,但为广陵太守陈登治病的经过当是出于传说,不符合科学道理。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

【素材点金】

1.荣辱本相通。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半路相逢,甚至“引车避匿”,对于士大夫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耻辱了。但是,当这种“耻辱”有益于维护国家大局的时候,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耻辱”,“耻辱”便成了一种荣耀。

2.国亡家难在。为什么蔺相如不愿与廉颇一争高下?因为蔺相如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关系。这是何等深刻的大局意识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在,安有家?

【素材运用】

示例1:秦始皇统一天下,修筑阿房宫,筑秦陵墓,显尽奢华和权势,何等荣耀?结果却在史册里遗臭万年,为万世所唾弃。蔺相如贵为国相,在一介武夫廉颇面前却“引车避匿”,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何等窝囊,但是,蔺相如一时的窝囊赢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赢得了赵国的数十年强盛,也赢得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赞誉。争“荣”者祸国殃民,万年遗臭,受“辱”者光环加身,百代不减,荣和辱就是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的无情。

示例2:面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主动避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因为他懂得国就是家,有国才有家。是的,国就是家。当天灾来临,我们临危不惧,我们众志成城,我们携手并肩一起承担伤痛,一起感受悲哀,一起渡过那捉襟见肘的时期。因为,国就是家。当人祸来袭,我们共同面对,我们共同抗击,我们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共同保护国家的尊严,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人墙。因为,国就是家。当荣誉降临,我们相互祝贺,我们相互拥抱,我们相互给予最灿烂的笑容,我们相互拭去最激动的泪水,感受来之不易的光荣。因为,国就是家。

链接篇目:《苏武传》

【素材点金】

1.选择。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一生饱受苦难的苏武,忠于国家,不畏权贵,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选择忠君爱国。凛凛的民族气节,赫赫的民族英雄。两千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国人伦理人格的榜样,他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

2.坚定的信念。苏武面对举剑欲杀,稳如泰山;面对赐号称王,毫不动摇;面对荣华富贵,不为利益诱惑,能在北海牧羊十九载,这些都是因为苏武有坚强的信念。

【素材运用】

示例1: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头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你,但你还在遥远的北海上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你手上褪去一层层漆的汉节,是你选择爱国的见证;寒冷的黑夜中取暖的火光,是你选择的伟大人生在燃烧。你可知,你这半生的无悔选择承载起了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你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个人的荣辱得失,选择了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正是你和一大批像你这样的人,托起了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你的选择给出了永恒的答案。

示例2:苏武如荒野上的一棵红松,保持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永不屈服,宁折不弯。北方寒风凛冽,一望无际的荒野上,他挺胸昂首,手握旄节,远眺南方中原大地,怀念故土;他曾

被劝降,他曾被利诱,但他宁死不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在那个荒野上,食草饮雪,他忍受着各种屈辱,但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凭着一个旄节,忍受屈辱。十九年后,宁折不弯的他最终光荣归国,成为后世传颂的人物。正是因为苏武拥有坚定的信念,他的人生才熠熠闪光。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训练步步高】

【基础训练】

1.B[解析] 名词作动词,献礼。

2.D[解析] A.渐渐;B.出使;C.逃跑。

3.B[解析] 应为“征召”。

4.A[解析] 副词,竟/副词,就。

5.D[解析] D.目的连词,可译为“来”;A.即使,虽然;B.他的,大概;C.于是,竟。

6.C[解析] A.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B.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C.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D.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忧愁。

【提升训练】

1.C[解析] 逆:迎面。

2.A[解析] 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可解释为“却”。B项的“其”,一个是代词“他”,一个是副词“还是”。C项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是“趁机”。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于是”。

3.C[解析] “食当日减,五日不救”的意思不是“饭量当天就会减少,如果五天内不救治,就会丧命”,应是“饭量会一天一天地减少,五天后就会死去”。

4.(1)(华佗)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们以为他年近百岁,但他仍然保持着壮年的容貌。(得分点:晓、性、术、且、壮容各占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减分)

(2)(病人)就按华佗说的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得分点:即,就;如,按照;立,立刻;悬,悬挂;造,拜访。一点1分,共5分。句子不通顺酌情减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又名旉。在徐州一带游历求学,通晓几种经籍。沛国相陈珪荐举他为孝廉,大尉黄琬征辟他,都不去。他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人们以为他年近百岁,但仍保持着壮年的容貌。他又精于医方与用药,他治疗疾病,配制汤剂不过几味药物。他对药物的分量心中有数,不再经过称量,煮熟了就给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多少和注意事项,这样,药服完病便好了。如果需要艾灸,不过选一两处穴位,每处不过灸七八次,病痛便消除了。如果需要扎针,也不过选一两处穴位,下针时告诉病人:“针应当到达哪里,若针已到达,就告诉医生。”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拔针,病也就随着消除了。如果身体内部患病,扎针服药的效用达不到患处,必须动手术剖开切除的,便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一会儿工夫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华佗就破腹取出患结。病患如果是在肠子里,就切开肠子进行清洗,再把腹部缝合,在伤口敷上药膏,四五天后伤口便痊愈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没有感觉,一个月左右,伤口就会完全长好。

郡府中的官吏兒寻、李延一起来找华佗看病,两人都是头痛发热,所感到的病情完全一样。华佗说:“兒寻应当下泄,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同病而治疗方法不同,华佗说:“兒寻的身体外实内虚,李延的身体内实外虚,所以治疗他们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随即给两人不同的药物,次日早晨两人的病都好了。

督邮徐毅得了病,华佗前去看他。徐毅对华佗说:“昨天叫医曹吏刘租在胃管扎针之后,

便不时咳嗽感到难受,想睡也睡不好。”华佗说:“针没有扎到胃管,却错扎到了肝上,饮食会一天天地减少,五天后就会死去,无药可救了。”结果同华佗说的一样。

华佗在路上行走,见到一个患咽喉阻塞症的人,很想吃东西却又咽不下去,家里人想用车拉着他前去求医。华佗听到那人呻吟,停车前去看望,告诉他们说:“刚才经过的路旁有个卖饼店,那里有蒜泥和酸醋,从那里买三升给病人喝了,疾病自然就会消除。”按华佗说的做了,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来,他的孩子在门前游戏,迎面看见了,便相互说:“车边挂着蛇的人,想必就是我们爷爷了。”病人向前走进华佗家就座,看见华佗家北墙上悬挂的这类蛇大约有几十条。

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面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诊脉后说:“您胃中有几升虫,将要成为里面的痈疽,这是吃生腥东西造成的。”立即配制了二升汤药,让他先服一升,过了一会儿,又让他全部服完。大约一顿饭工夫,吐出了大约三升虫,红色的头还在蠕动,半截身子像是生鱼片。陈登的病就这样痊愈了。华佗说:“此病三年后还要发作,遇到良医就可以治好。”果然病在华佗所说的日期又发作了,当时华佗不在,结果陈登像华佗所说的那样死去了。……华佗医术的高超,就是像这样啊!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 ,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 ,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仔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遗(w可: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2、曲:曲在赵(理亏) 3、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4、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5、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6、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7、倨:礼节甚倨(傲慢) 8、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9、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0、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1、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2、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13、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14、靡:左右皆靡(退却) 15、怿(y 1):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16、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17、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18、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6、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

高考语文复习之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才能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为什么)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转折)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转折)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_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2、何以伐为? 凭什么讨伐呢? 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或百步而后止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二、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作动词)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 (广东专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人教广东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而皆背晋以归.梁( ) 后五年,吾妻来归.( ) 完璧归.赵( ) 若水之归.海(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 (2)都门帐.饮无绪( ) (3)异日图.将好景( )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莲,名词作动词,采莲;(2)帐,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必修4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武传》《衡传》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传》 (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 (12)“已”已经 (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辅佐,v.)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n. v.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n. v.,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n. v.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adj. v.重视 衣帛食肉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王,n. v.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n. v.,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蟹六跪而二螯古:腿,蟹脚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人教版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教师版)

必修四第4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臣愿奉璧往使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 5.畔主背亲____通____,____ 6.法令亡常____通____,____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通____,____ 8.因泣下霑衿____通____,____ 9.与武决去____通____,____ 10.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通____,____ 1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奉捧捧着 2.案按察看,审察 3.缪穆姓 4.孰熟仔细 5.畔叛背叛 6.亡无没有7.亡无没有8.霑沾沾湿;衿襟衣襟9.决诀辞别10.尊樽古代盛酒的器皿11.傍旁外面 二、文言实词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 (4)明年 ..复攻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进步 (6)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7)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9)太夫人已不幸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10)且陛下春秋 ..高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和秋季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12)举孝廉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13)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14)视事 ..三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词。视:看。 事:事情 (1)代指秦王身边的人(2)指给……看(3)约定、契 约(4)第二年(5)走上前去进献(6)公开扬言 (7)指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人(8)对老人和长辈的 尊称(9)对去世的委婉说法(10)年龄(11)栽培,提拔(12)不去应荐(13)方向(14)官员到职工作(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相如因持璧却.()位 4.礼节甚倨.() 5.相如持其璧,睨.()柱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9.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0.位在廉颇之右.() 1.倘若,假如;2.玉上的斑点/请允许我;3.后退; 4.傲慢;5.斜眼看;6.道歉;7.退却/高兴/给; 8.回头;9.完毕;10.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幸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1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77234

.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4、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8、布衣之交 9、左右欲刃相如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3、明年复攻赵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5、窃计欲亡走燕 16、不如因而厚遇之 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怀其璧 5、蔺相如前曰 6、臣乃敢上璧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8、臣语曰 9、于是相如前进缶 10、赵王鼓瑟 11、而相如庭斥之 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3、奉璧西入秦 14、怒发上冲冠 15、卒廷见相如 16、完璧归赵 17、秦王恐其破璧 18、宁许以负秦曲 19、毕礼而归之 20、归璧与赵 21、且庸人尚羞之 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5、大王必欲急臣 26、而绝秦赵之欢 27、宁许以负秦曲 28、为刎颈之交 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而君幸于赵王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使不辱于诸侯 13、何以知之 14、君何以知燕王 15、求人可使报秦者 16、拜送书于庭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18、故燕王欲结于君 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20、设九宾于廷 21、会于西河外渑池 22、君幸于赵王。 23、得罪于大王 2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5、今君乃亡赵走燕。 26、遂与秦王会渑池。 27、对曰:“臣尝有罪……” 28、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29、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空自苦亡人之地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⑤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①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①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②表部分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 完璧归.赵() 若水之归.海()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2)都门帐.饮无绪() (3)异日图.将好景()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重而道远() 王甚任.之() 众怒难任.() (2)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之不恭()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答案] 一、“尊”通“樽”。 二、(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承担;(2)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 .. 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在丁卯三月之望.()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

必修五文言文学习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金就砺则利( )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赵王畏秦,欲毋行(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引而不发(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 将信将疑( ) 出郭相扶将( ) 将功赎罪(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绝不相干( ) 6.辞 归去来兮辞( ) 辞不赴命( ) 停数日,辞去( )

动以朝廷为辞( )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眄庭柯以怡颜( ) 5.悦亲戚之情话( ) 6.乐琴书以消忧( ) 7.倚南窗以寄傲( )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