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 8兰亭集序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一时。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经过。 项,“由”,原因。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项,“三月下旬”应为“三月上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王羲之赞同古人所说“死生亦大矣”的观点,并且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只感慨了人生的短暂,并没有由此得出“及时行乐”的说法。

高二语文上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兰亭集序》教案 【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兰亭集序》教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记诵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特点,体会行文之妙。 3.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无常、终归于尽之慨,感叹中含积极之情。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须加强诵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抓住序的特点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介绍有关常识,整体感知文意。 一.导语。人们早就开始了对生死的思考。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代书圣王羲之也为我们献上了对生死的哲理思考。 二.介绍。王羲之,书圣,行草《兰亭集序》誉为行书第一。其人曾一度为官,积极用世,后辞官归田,娱情山水,胸怀旷达。 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亦可评论。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 三.感知全文。 1.听录音。正音。guǐ癸xì禊shāng觞chěng骋shāng 殇 2.初步品味本文骈散的特征。 3.对照书序,感知内容。: 作诗缘由(修禊事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情形(一觞一咏)

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意义(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借题发挥(论生死)——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处 形成以下情况1。记盛况 2.抒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学生对照注解,疏通全文。 共同解决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五.作业。翻译全文。 【二】 内容:分析与诵读 一。复习。诵读。 二.分析。 1.学习第一节。 l如何记叙盛况? 时间:永和九年,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贤少长

高中语文 《兰亭集序》知识梳理(详细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5课兰亭集序落实应用案

第15课 兰亭集序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列坐其次.. 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 游目骋怀 所以: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丝竹管弦:泛指音乐②暂. 得于己 暂:暂时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相交②或取诸.. 怀抱 取诸:从……中取得 D.?????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导致②未尝不临. 文嗟悼 临:面对 解析:选D 。D 项,致:情致。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俯仰.. 之间,已为陈迹 B.?????兰亭集.序少长咸集.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悟言一.室之内 D.?????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 解析:选A 。A 项,均指举首俯首之间,极言时间的短暂。B 项,诗集;聚集、会集。C 项,一样;数词,一。D 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往,引申为达到,得到。 3.下列各句中,不. 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选C 。A 项,“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B 项,“一”数词的意动用法。D 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死生亦大矣 A .悟言一室之内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解析:选B 。A 项是省略句;B 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C 项是状语后置句;D 项是定语后置

苏教版-语文-高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 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教学设计】 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二、诵读训练 听范读,朗读。 三、文章讲析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1、讲析第一段: (修禊)之乐: 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 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⑴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所谓“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⑵修禊: 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的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 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 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 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 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 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兰 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 “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意为“有贤德的人”“年 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 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 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 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翻译: (把水) 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 (人们) 在它旁边排列而坐,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 达幽雅的情怀。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二课时) 第一课时 I、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书序,而要被作序的书是因宴集赋诗结集而成,因而这篇序言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所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又因为本文有一定的消极色彩,所以教学中必须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在作者深沉的感叹中的积极情绪。这是全文学习的难点。 2.两晋时期,骈丽藻饰之风盛行,而本文作者却以这种朴素自然的散句为主的形式出现实属难能可贵,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恰好与作者真实可感的思想达成完美和谐的统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 II、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专题的学习,学生的文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疏通文句的工作交给学生,教师在旁指导写作共同完成,本文主要在欣赏王羲之“飘若浮云,游若惊龙”的书法的同时,品味《兰亭集序》中清淡的风貌,朴实的语言,从文中写景的16个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到抒发“死生亦大矣”,接着深沉地感叹“岂不痛哉”,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III、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掌握本文叙述、议论和抒情巧妙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全文,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IV、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等文言现象,初步体味王羲之在这次集会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难点:深入体味王羲之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对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但是有力地批判了在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在东晋时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V、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和本家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41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禊”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就是与会41人诗作的结集。王羲之还当场精书了这篇序文,这就是有名的《兰亭序》法帖。手迹为行书,笔画圆润挺拔,风格流丽妩媚,是书法史上的珍品。唐初为唐太宗所得,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瞻仰下,这位书法圣人的“真迹”。 二、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单元规划 在品读了许多中外优秀的诗歌,灵魂受到涤荡之后,本单元我们要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和自然中品出滋味。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本单元的文体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又讲究真性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本单元的这些游记都来自作者的亲身游历,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在体会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 另外,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注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另外,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 《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是作者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作者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胜意迭出,辞句美妙。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信中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教授这一课的重点,一是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技巧,二是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 4.准备“亲近自然”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兰亭集序答案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第一段:以记叙、描写(表达方式)为主,描述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第三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对生死的看法。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集会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年少的人,年长的人,都 (3)引以为流觞曲水汲引 (4)足以极视听之娱尽 (5)信可乐也实在 (6)人之相与相处,相交 (7)或取诸怀抱有时;“之”“于”二字的合音 (8)或因寄所托凭借 (9)当其欣于所遇感到高兴 (10)感慨系之矣附着,随着 (11)向之所欣过去 (12)终期于尽注定 (13)死生亦大矣大事 (14)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15)不能喻之于怀明白,理解 (16)故列叙时人罗列 (1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当然;把…看作一样 (18)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 (19)亦犹今之视昔如同 (2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情致 修:茂林修竹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余稍为修葺修理 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 其致一也一致 若合一契一样 之:足以极视听之娱助词,的 夫人之相与主谓之间,取独 不知老之将至主谓之间,取独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得到 感慨系之矣代词,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所欣 不能喻之于怀代词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主谓之间,取独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

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5)《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四、1.D“方丈”应作“一丈见方”来讲。 2.D“让他在扇上写字,由于书写笔误,趁机做画”这一句对原文理解有误,应该是“桓温曾经让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 3.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每两处断句1分) 4.(1)他即使整日地在家闲居,容貌举止也丝毫不懈怠,他的气质是当时第一的。(得分点是“虽”、“容止”、“殆”、“风流”) (2)王献之面色不变(很不在意),缓缓地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得分点是“恬然”、“徐”、“左右”) 参考译文: 王献之字子敬。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超然洒脱,即使终日在家闲居,举止容貌也不懈殆,他的气质成为当时之冠。在他几岁大的时候,曾经看门人玩樗蒲,说:“南风不竞。”(这局不行了)门人说:“这小孩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讥笑他见识不广,随口乱说)王献之生气地说:“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于是就拂衣而去了。他曾经和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个哥哥都说一些生活琐事,王献之只是和谢安寒暄几句。出去之后,有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优谁差,谢安说,小的那个好。客人问为什么?谢安说:“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就知道他的优秀了。”有一次,王献之和王徽之在一个房子里,家里失火。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有一天半夜,王献之睡在书斋里,家里来了个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被吓跑了。 王献之善于写隶书,也很会画画。王羲之偷偷跟在他后面,想要(趁其不备,在他手中)夺走他的笔,但是失败了,叹息说,“这个人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王献之曾经在墙上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认为他非常出色,有几百人围观他写字。桓温曾经让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18-兰亭集序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学案十八兰亭集序 (文言文学案十八,共十八个) 一、考点与能力要求 1.积累文化常识。 2.掌握修、致两个文言实词含义。 3.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特点。 二、知识讲解 1.文化常识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5)“望”,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 2.词语部分 (1)解释加点词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列坐其次.③所以 ..游目骋怀④足以极.视听之娱(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 ①群贤.毕至②一觞.一咏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所以游.目骋.怀 ⑤一.死生为虚诞⑥齐.彭殇为妄作 (4)解释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列坐其次 ..古义:今义:居于次等的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古义:今义:低头抬头 ③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古义:今义:怀里抱着 3.句子部分

(1)判断句式特点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④悟言一室之内 ⑤死生亦大矣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二)基础知识析理 知识点一:一词多义。 1.概念理解: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2.本文涉及重点一词多义 (1)修 ①茂林修.竹(高) ②重修.岳阳楼(修筑、修建) ③修.守战之具(修造、打造) ④雨村修.书二封(撰写) ⑤修.身洁行(修养) ⑥修.短随化(长) (2)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致、情趣) ②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致.谢、致.敬(表达、表示) ④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3.典题举例 (1)修 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奉世传》 ②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柳敬亭传》 ③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④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原毁》 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⑥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2)致 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 ②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案 【学情分析】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第三单元中的教读课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文章在思想、语言上的成就,也独具魅力,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刚上高一的学生,大多数对于书法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并没有多少具体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本教学设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以期达到理清文章行文线索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能够背 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品 味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体会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情操。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每个段落的大意。 二、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对于生命意 义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言,导入课文 阳光灿烂的季节,能够徜徉之间,放眼追逐蓝天白云的脚步,悉心感受花草树木散发的清香,连呼吸都会变成一种涤荡心灵的享受。这是我们每个人繁重的工作之余美好的休闲愿望。那么,面对自然山水,古人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浙江绍兴的兰渚山,一起感受和品味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当年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写下的《兰亭集序》。

二、板书课题,简介“序”的文体特征并解题。 1、序:一种文体,包括赠序和书序两种。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 写序的缘起,所序之书的内容和特色,以及成书经过和写作目的等。 2、本文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文人雅士共计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集会后,王羲之为大家各抒怀抱的诗作集写的序文,属于书序。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朗读的节奏、语气和情 感,并正音。 3、学生再读课文,指名疏通文意。 4、思考: (1)找出文中和作序缘起、作诗情形、成书经过、写作目的有关的文字。 明确:作序缘起——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作诗情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成书经过——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写序目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了解晋代散文的特点,了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其写作背景。2.认识《兰亭集序》的文体特点。 3.积累重点实虚词,词的活用、特殊句式等,翻译全文。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写法特点。 5.落实背诵要求 本课拟安排三课时 【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重点难点说明: 1.抓住本文文体特点和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理顺文字,准确翻译全文。2.了解东晋社会特点、文风特点,理解内容,读懂全文。 3.理解本文思路,概括各段内容要点。 4.重点积累下列实虚词: 岁、会、咸、列、信、曾、修、喻、一、可、盛、相与、所以、之、犹、诸5.积累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 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6.多音多义词: 会、修、列、之、所以 7.通假字: 趣、俛、固 8.词类活用: 一、齐 9.文中特殊句式: 省略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 10.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 整理把握课文

1.有关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会稽内史,世称其为“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见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和他比拟,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贴》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但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然朝延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新,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据《晋书》、《隋志》所载,王羲之有诗文集十卷。现存有辑本《王右军集》2.关于写作背景 (1)西晋政治恐怖,统冶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总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和生活以及文学创作,产生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更盛,玄言文学泛滥一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四十余人参加。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县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兰渚山麓兰溪江畔,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鉴水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选定这个地方举行盛会自然不是偶然的。与会人士临流嬉戏,兴致勃起,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王羲之,孙绰等二十六人当场赋诗,其中十一人各赋两篇,十五人各赋一篇,共计三十七篇,编订为《兰亭集诗》,王羲之为之写序即为《兰亭集序》。后为唐太宗所得,太宗死,《兰亭集序》真迹用以殉葬。今传世所见者为摹写本,宋代人称为《禊序》、《禊贴》。 (3)关于玄学

兰亭集序练习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兰亭集序》练习题 一、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 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此小大之辩也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仰观宇宙之大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5.“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 7“曾不知老之将至”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人教版xx必修二《xx》 练习题 《xx》练习题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xx(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xx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xx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5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 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

兰亭集序 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趣”通“取”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 古:胸怀抱负。今: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5、所以 ..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 ..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 ..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形容词作意动词) 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 ..之娱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