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这首诗写诗人对于鹰的向往,“五七干校”这艰险危难的地理政治环境,是可以比喻成诞生鹰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现了诗人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属于诗的东西。干涸发烫的土地里,斫断的毛竹根沁出了一丝清水。这本是很平常的诗,但它激起了诗人的想象和体验,毛竹的生命力启发了诗人的生命力。《蛇蛋》富于艺术刻画,而且通篇是艺术刻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于生命的复杂而奇异的感受。《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发掘很深的诗。砍树是很寻常的事,砍树也确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开掘,这就不寻常了:“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伤”。这些刻画与描写,使我们想起有一种伟人,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感觉到他的价值。人们愈认识这价值,就愈悲伤。《巨大的根块》的构思也是奇异的:顽强的生命总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烧的东西里都有长久凝聚的热力。《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自从里尔克那首《豹》问世以来,任何咏动物的诗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考验,因为《豹》实在太好了。比之于《豹》,牛汉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属于自己的感受。

在这里,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诗人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衬托虎的安详而卧。华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伟人的象征,而那些观众则象征着一切伟大壮丽的东西被毁灭时以可悲看客身份出现的支持者;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们却有在笼外张望老虎的权利。《兰花》很有诗趣,意味深长:找不到兰花不是因为兰花不存在,而是因为辨别不清兰草和野草。《麂子》很感人,如果诗人没有博大的爱心,是无论如何也写不成最后两行诗的。《伤疤》的创作过程是:因为诗人有伤疤,他才能发现树的伤疤;只因诗人体验深切,他才能说出“所有的伤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这样石破天惊的话。

《牛汉诗歌》欣赏

《牛汉诗歌》欣赏 一、鹰的诞生啊,谁见过,鹰怎样诞生?在高山峡谷,鹰的窠,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里。 仰望着鹰窠,象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猎人的枪火也射不了那么高!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鹰的家筑在最高的大树上(哪棵最高就筑在哪棵上)树尖刺破天,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简简单单,十分粗陋,没有羽绒或茅草,没有树叶和细泥,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树枝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它不挡风,不遮雨,没一点儿温暖和安适!鹰的蛋,颜色蓝得象晴空,上面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它们在鹰窠里闪闪发光。 鹰的蛋,是在暴风雨里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唤醒蛋壳里沉睡的胚胎,满天闪电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 飓风十次百次地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炎炎的阳光铸炼成它们一颗颗暴烈的心。 啊,有谁看见过,雏鹰在旷野上学步?又有谁看见过,雏鹰在屋檐下面歇翅?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里行走的禽类它们的翅羽还很短小的时候,就扇动着,鸣叫着钻进高空密云里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让我们打开门窗,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牛汉鹰群在云层上面飞翔,当人间沉在昏黑之中,它们那黑亮的

翅膀上,镀着金色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生的。 二、华南虎(选自《诗刊》1982年2月号。 )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三、汗血马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汗水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晁错论1》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

晁错论1 苏轼 天下之患2,最不可为3者,名为治平4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5变,而不为之所6,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7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8。惟9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10为天下犯11大难,以12求成大功;此固13非勉强期月14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15;吾发16之,吾能收17之,然后有辞于天下18。事至而循循焉19欲去20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21,谋弱山东22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23,以诛错为名24;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25。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26。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7。昔禹之28治水,凿龙门29,决大河30而放之海。方31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32;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33得至于成功。 夫34以七国之强,而骤35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36?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37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38。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39。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40。当此之时,虽41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42?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43,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44。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45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46,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47?

嗟夫48!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49。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50,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51! 注释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权贵忌恨。汉景帝四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讨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因此被杀。 患:祸患。 为:治理,消除。 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其:代词,指祸患。 所:处所。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措施。 狃(niǔ):习惯。 不吾信:不相信我。 惟:只有。 出身:挺身而出。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灯笼红 牛汉 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 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 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样又红又甜。我在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 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 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 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 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 “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 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 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 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

【赏析】《童年二题》 牛汉 文学考研

《童年二题》牛汉 主题思想 作为一个诗人,牛汉的散文都带有浓厚的诗意。《父亲,树林和鸟》就是一篇含蓄的散文诗。它简练而又传神地描写了父亲对林中之鸟的生活习性的熟悉,对群鸟那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一个寄情于自然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但文章的末尾突然话锋一转,父亲的一句“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的话,不仅使“我”惊愕,也把读者从柔美平和的人与自然浑然交融的境界,一下子拉回到严峻乃至残酷的人世现实中。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使作者对人世间那些揣透真诚与善良的弱点,而又无情地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及其势力的愤怒谴责,得到含蓄、凝练而有力地表达,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受。 《早熟的枣子》则是对作者写于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生动诠释。醉熟的枣子“看上去总觉得有点异样”,因为它不是正常地成熟;而虫蛀枣子的红色更是苦难所催生的颜色,是大树母亲绿色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鲜血。“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典型而形象地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经受了猝不及防的现实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了。 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写照,也是他们痛苦悲伤中更执着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艺术特色 注重情景与意象的对应契合,使长期凝聚或瞬间爆发的感悟具有物象的可感性,是牛汉散文的艺术特色。《父亲,树林和鸟》是在是在惊愕的一瞬间点出题蕴的;而《早熟的枣子》的意象则是长期凝结而成。感受以鲜明独特的形象熔铸在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中,但前者是取对童年直接回忆的视角;后者则从几年前一首诗作的写作萌动说出对人生历史的审视。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韩愈《讳辨》原文、译文与赏析

讳辨 作者:韩愈 愈与李贺书[1],劝贺举进士[2]。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3],同然一辞。皇甫湜曰[4]:“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5]。”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6]。”律曰:“不讳嫌名[7]。”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8]。”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9]?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10],非周公孔子欤[11]?周公作诗不讳[12],孔子不偏讳二名[13],《春秋》不讥不讳嫌名[14],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15]。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16]。周之时有骐期[17],汉之时有杜度[18],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19],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20],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21],不闻讳浒、势、秉、机也[22]。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23],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24],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25],稽之以国家之典[26],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27]。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28],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29],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避父讳,不能应试出身,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著有《昌谷集》。 [2]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定期分科举行的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名目;制科是皇帝临时特设的考试。 [3]和(hè)而唱之:一唱一和。 [4]皇甫湜:字持正,元和进士。曾从韩愈学。 [5]律:此处当指唐代某项法律条文。唐代法典总称《唐律》,分十二篇五百条,其中未见“二名不偏讳”及下引“不讳嫌名”等条文。“二名不偏讳”最早见于《礼记》的《典礼上》及《檀弓下》,意为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偏:一半。一说偏即徧(遍),全部、普遍的意思。根据《礼记》的释文,似乎不能作这样的解释。 [6]“谓若”二句:孔子的母亲名“徵在”,孔子在说“徵”时不连用“在”,在说“在”时不连用“徵”。意即只要不连用,就用不着避讳。如唐代律文中有“二名不偏讳”的条文,则二句为律的释文。这条释文袭用《礼记·檀弓下》正文及《礼记·曲礼上》郑玄注。 [7]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8]“谓若禹”二句:亦袭用《礼记·曲礼上》郑玄注。禹、雨,丘、蓲,都是同音字。禹即夏禹,丘为孔子名。 [9]为:是。 [10]法制:礼法制度。 [11]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帮助武王灭殷(商),又辅佐成王,主持制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他和孔子都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圣人”。

牛汉《华南虎》原文阅读与作品赏析

牛汉《华南虎》原文阅读与作品赏析 《华南虎》 牛汉 在桂林 小小的动物园里 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 隔着两道铁栅栏 向笼里的老虎 张望了许久许久, 但一直没有瞧见 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 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有人还苦苦劝诱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我看见铁笼里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象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我终于明白……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选自《诗刊》1982年2月号) 《华南虎》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牛汉诗作虽为数不多,却能“写出一点生气”,构思亦很精巧。 《华南虎》一诗写于1973年6月,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空。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牲灵的年代。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被囚禁的华南虎。 牛汉擅于写在生命的扭曲中那不屈的灵魂。《华南虎》为华南虎构筑的,也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这既是现实性的描述,又是超现实的喻指。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展示一个执着的灵魂。虎,在这里成了生命与灵魂的符号,铁笼恰是邪恶与困厄的象征,正是它扭曲了原本属于旷野、属于深山、属于野性的生命;也正是在这扭曲中,这生命才爆发出更大的能量,显示出更顽强的意志,更崇高的灵魂。生命之火在暗夜中显示出更加灿烂的光彩;灵魂之光在苦难中得到令人惊异的升华。诗人把充满哲理的思索和充满激情的想象,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影印到处于困厄之中的华南虎身上,控诉了制造苦难历史的十年浩动,嘲讽了冷漠与麻木的“围观者”,颂赞了顽强的生命,同时也倾诉了自己炽热的情感。

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最新)

《偶然》《断章》《天真的预示》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8.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9.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答案与解析: 7.C(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相当实际的词语作标题,那样使诗中形象与意象之间的张力消失殆尽。) 8.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9.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诗经 邶风 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通用)

静女 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

翻译:华南虎 (牛汉)

翻译:华南虎 (牛汉) Translation: South China Tiger (Niu Han) (translated: alexcwlin; edited: adam.L) 在桂林 In Guilin 小小的动物园里 inside a small zoo 我见到一只老虎。 I see a tiger.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 I stand among a tightly-packed buzzing crowd. 隔着两道铁栅栏 Separated by two iron-bar barriers, 向笼里的老虎 张望了许久许久, I look for a long time at the tiger inside the cage. 但一直没有瞧见 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But all along I am not able to see its brightly colorful face and fiery eyes. 笼里的老虎 The tiger inside the cage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with its back against the cowardly and desperate spectators 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 lies peacefully at a corner. 有人用石块砸它 Someone strikes it with a rock.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Someone hollers at it.

有人还苦苦劝诱 Someone tries hard to sweet-talk to it. 它都一概不理! It gives them all a cold shoulder. 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 It is wagging leisurely its long and thick tail.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Oh Mr. Tiger, the caged tiger,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have you been dreaming about the vast open forest?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Are your humiliated feelings convulsing?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Do you want to lash those pitiful and laughable spectators with your tail? 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Your powerful legs are stretching out in all four directions.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I can see your every claw 全都是破碎的, is totally shattered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and coagulated with blood.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Were your claws sheared off live while you were tied up by people?

【优质】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父亲、树林和鸟》牛汉简介

《父亲、树林和鸟》资料 牛汉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

《倔强诗人牛汉》阅读附答案

《倔强诗人牛汉》阅读附答案 倔强诗人牛汉 牛汉,一个粗犷野性倔强的名字,我没想到他的外表也是粗犷的,身材高大得像是个体力劳动者。83岁了,有些驼背,就像牛弓起背一样。脸黑黑的,轮廓分明,苦难的岁月在上面留下深深的痕迹。如果他走在大街上的人群里,人们会认为是个乡夫野老,绝对不会想到是个大诗人。 他的话不带拐弯,是直着从肚子里出来的,思想和情绪都那么外露。 交谈中老人多次提到冯雪峰,我问:“您和冯雪峰私交很深吧?”我约略知道牛汉与冯雪峰原是同事,并为冯写过诗,而且写的这首《半棵树》编入新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我说:“说一说怎么写《半棵树》的吧。” “那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我们在一个连劳动,但不在一个排,经常见面。他干活不偷懒,还光脚下地呢。有一天,记得是夏天,他穿了件单薄衣裳,袖管裤管挽起来,露出细细的胳膊和腿脚,瘦骨嶙峋的样子,站在水边,我联想到山坡上一棵树──是半棵树,被雷劈了一半,就写了这首诗。可惜他没熬到‘文革’结束。” 我想,牛汉不也曾经是暴露在荒原之上雷电之下的那伤残的半棵树吗? 老人回忆“文革”,又引出了初中新教材课文《华南虎》的写作话题。“那是1973年6月,在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麦收后休息几天,我跟另外两个人以去韶山革命圣地参观为借口,坐火车去了桂林。到动物园,看到一只大老虎,我震动了。”他至今还记得老虎的样子:背对着观看的人们,不愿意理睬,“那趾爪破了,流着血,流着血啊,墙上也留下血印。”一时间,牛汉仿佛看不见周围的人群,听不见人们的声音,心里只是震动着、摇曳着,感应着老虎的内心痛苦。“我看着老虎,就想到我自己,我就是那只老虎啊。”他当时萌发了写这只老虎的冲动,回到咸宁便落笔成诗。 《华南虎》讲述着笼中老虎的痛苦和绝望,最后写了幻觉:“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里既是幻想又是事实,事实就是当时他听驯养员说老虎不叫则已,一叫声音大得很,好可怕;幻想就是最后的描写由静到动、由悲哀到振奋,展示出气冲霄汉的气概。他写这首诗,是用语言文字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精神意志的不可摧毁。 《我的第一本书》是又一篇初中新教材中的课文,里面有这样的话:“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说是没有幽默,可是文中处处显出幽默,记得选编教材讨论课文时,这篇待选课文中的幽默情景让所有在座的人都乐了。 牛汉十五岁参加革命,背井离乡,一去不复返。他小时候的“幽默”故事刚一开始便告结束,“荒寒的”景象紧随了他的一生。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悲观过,我一直乐观,我相信自己没错。”“我写了一辈子诗。我的诗与我的生命不可分离,那不是第二生命,而是第一生命。”这是牛汉在会上吐露的真言。 他还讲到与另一个大名鼎鼎的过时诗人的言语交锋。对方说:“牛汉,你一惯写的是小我。”牛汉反问:“你写的是什么?”“我写的是大我。”牛汉怒气冲天: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牛汉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译文与赏析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才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有断绝,并与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样的野兽,为什么要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呢?”颜渊说:“先生的理想非常宏大,所以天下不能接受;虽然这样,不被人接纳又有什么担忧的呢?不被人接纳之后更能显现出您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理想,但孔子和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召公的贤能,管叔、蔡叔的亲近,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呢?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凭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啊!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随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议论文章。从那时起,我日益成长,才能够读先生们的文章词赋,想象出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因为我当时刚刚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进见诸位先生,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查我们。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我能留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2019-2020年《父亲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这首诗写诗人对于鹰的向往,“五七干校”这艰险危难的地理政治环境,是可以比喻成诞生鹰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现了诗人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属于诗的东西。干涸发烫的土地里,斫断的毛竹根沁出了一丝清水。这本是很平常的诗,但它激起了诗人的想象和体验,毛竹的生命力启发了诗人的生命力。《蛇蛋》富于艺术刻画,而且通篇是艺术刻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于生命的复杂而奇异的感受。《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发掘很深的诗。砍树是很寻常的事,砍树也确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开掘,这就不寻常了:“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伤”。这些刻画与描写,使我们想起有一种伟人,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感觉到他的价值。人们愈认识这价值,就愈悲伤。《巨大的根块》的构思也是奇异的:顽强的生命总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烧的东西里都有长久凝聚的热力。《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自从里尔克那首《豹》问世以来,任何咏动物的诗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考验,因为《豹》实在太好了。比之于《豹》,牛汉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属于自己的感受。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原文、译文与赏析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译文】 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注释】 ①饮散:饮完酒后离散。离亭:送别的驿亭。 ②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③飘蓬(péng):飘浮无定之意。 ④重重(chóngchóng):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⑤暮(mù)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⑥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多指游船。 ⑦淮(huái)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 ⑧朦胧(ménglóng):模糊不清。 ⑨奈:怎奈,奈何。 ⑩孤枕(zhěn)梦:这里指孤枕难眠。 ?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赏析一】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