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中特下半学期课件

毛中特下半学期课件

毛中特下半学期课件
毛中特下半学期课件

专题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

1 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顺其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生态脆落,生态系统重要的区域,严格控制

3 在现实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坏发展,低碳发展,eg;我国目前风电装机的增速世界第一

4 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5 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社会分组讨论;

应该如何从自身角度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养成正确的生态行为?

专题二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是解决国内现实矛盾和问题的需求(思想大活跃,大碰撞,文化大方,融的时代背景)

2 是国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需要核心价值的引领

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仅要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还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专题三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按劳分配(主体;社会主义客体)

怎么看待分配尺度,按劳分配的“劳”是指怎么?

劳动力价值(补偿,家人,自我提升)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经济基础----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为发展水平,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直接依据---劳动仍然是另谋生的手段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怎么意思?

1 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产物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质;所以权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

三.收入分配的结构形式

橄榄型,铁饼型,金字塔型,洋葱头型(我国目前的形式)

四.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1 对体制性因素—权力致富—垄断致富

2 先富与共富政策

3 自然与历史的因素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5 政策性因素—城乡壁垒

6 教育发展不平衡

7非法致富

8个人因素;受教育程度,各种素质和能力教育较高的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利益

9所有制结构的影响

收入结构机制,通货膨胀机制,就业风险机制,对外开放机制10 分配制度改革带后(一次分配,两次分配,三次分配)五.解决措施

a. 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

c.政府强夺力的,宏观调控

d.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实施农村产业化)

e.关注慈善事业

六.提低扩中,限高分别面临怎么障碍?

1提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基础设施投资,国家转移支付在增长,可持续性地

2扩中;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增长率往下走)高等教育入学率

3限高;既的利益集团的反对

专题四

党的建设专题

一个主线,两个坚持,三个型,四个自我,五个建设

一个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两个坚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想,组织,作风,反倡廉和制度建设

三个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五个建设;

政党史民主政治的产物

政党产生的思想前提;人们对国家及其权力认识上的转变(神权政治,君权政治,明主政治)

政党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

1 从神权政治发展到民主政治

2 从直接民主发展到间接民主

政党的作用

1 政党史沟通民众与公众权为联系的桥梁

2政党史民众控制公众权为之手的延伸

政党的功能

A;利益表达功能

B; 利益综合功能

C;政治录用功能

D;政治社会化功能

E;就借机本质上而言,是社会各阶级用来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F;就组织本质而言,则是各阶级进行民主参与的工具

中国政党都是外生党

西方政党(原生态政党)

神权专制政治————民主政治————政党

中国共产党;

政党————国家————民主政治

二.政党的基本特点,探索推进执政党建设的途径

认识和思考当今时代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

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去昂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2 从收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和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一.功能发生了变化‘、

斗争的工具————整合的工具

党的性质的扩展创新

一个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

两个先锋队

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个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变化

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协调各阶级,阶层集团的里哟,设法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集合起来,造成一个和谐的局面,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三.党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四.国家权力与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国家权力形式上表现为公共权力。。。。。

提出来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

五。自身建设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两个根本性转变是立减中国共产党小组所处的位置以及将来改革方向的“钥匙”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名加强党的建设一.党的建设社是解决时代课题的战略选择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

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四大腐蚀;权力,金钱,资本主义,中西方腐巧思想

二.加强党的五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党的领导能力建设;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画,革命化道路

2.基本建设;

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

3.党的先进性建设

理论上;纲领上方式方法和手段,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先锋模法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党的纯洁性建设

专题五

市场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制度

两个核心;创造财富分享财富

李克强;

1.加快完善时候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

导非公有经济发展

2.经济体制改革的狠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必

须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种经济体制;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资源配置的两张方式;

1.计划-----看得见的手

第一从经济的运行方式看是指明靠人们预先规定的计划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配置资源第二,从经济的运行状况看,是指社会能够有意识地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即按比例发展

计划的长处;A通过指令性传递信息,资源,动源能力很强

B收入分配的调节

C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计划的缺陷,容易脱离实际,造成巨大浪费,经济主体易产生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a济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宏观)

b企业不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存在,没有自主经营权,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按照国家的计划来进行的(微观)

c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计划价格几乎宝罗了所有的商品。价格由中央计划决定,市场对价格不起作用(市场)

2市场————看不见得手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供求关系及货币流通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市场经济的长处;发挥价值的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

市场的弱点;自发性,盲目性,带向性,市场失灵,经济被动,分配不公,收入悬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质疑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的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严重压抑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缺乏活力

2所以制单

3政企不分

4平均主义严重

5忽视价值规律

问题的具体表现在;

A不能反映实际的变化

B难以协调和解决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

C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止确认和处理计划市场的关系探索过程;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9~1983)

2计划商品经济(1984~1987)

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8~199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b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103)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1市场为基础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十四届三中金会

初步建立;十六届三中金会

重大进展;十七大

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十八大///市场配置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金会

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

市场秩序不规范要素市场部协调

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问题的传统认识

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单----所有制结构

所谓控制为

专题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71)

重点和难点(1)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怎么?)(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为什么)(4)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么样)

1和谐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P276)

2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经济发展带来的许多深款矛盾

Eg;人口问题;数量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劳动就业压力越大越大

资源矛盾突出;矿产资源耕地出资源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拉美现象;中产阶级发展不起来,很多人不能进入现代化

2经济体制变革及社会结构转型

3社会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难以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4党请的变化,人数大幅增长,新老交替,年轻化特征明显执政理念问题凸显,党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葭枇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81)

(P281)六项坚持

P284~289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五条举措;

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4究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专题七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理论P293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和发展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直接产物

2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3台湾问题的实质

4从武力解放台湾岛和平解放台湾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分针的形成和确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容和意义P302

(内容,意义)

专题八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民主与民主建设

问题;

1民主是怎么东西?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是用怎么做主;

权力

3公共领域

4民主的目的----达到公平,正义,自由,平等

民主的含义;

在社会公共领域,公共事务的参与按照自由平等的原则共同参与,决定和管理,公共事务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人民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务

民主的内涵;

人民运用权力通过管理,实现平等,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没实现人的解放

外延;

民主具体的实现形式包括平等基础上的协商,代议制,权力制约等基础上的协商,代议制,权力制约等多种机制或体制民主价值的实现是各种民主形式追求的目标

民主的本质;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民主就意味着阶级的统治,即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

2其中最关键的起始条件,就是经济基础是什么。生产资料掌握在谁手中。很难想象大量生产资料的底层人民服务,会是真正的民主具有民主真正的内涵

3因此,没有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人民所以,这一经济基础难以有真正民主前提,也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真正的民主制度

当前民主的现实形式及评析

1欧美模式----两党制或多党制,议会制,宪政民主,三办分立2亚洲模式----台湾韩国模式—民主制度下的腐败与乱象

3拉美模式

4社会主义民主模式

(2)亚洲模式(台,韩)

(泰国模式—民主制度下暴乱)

(印度模式—民主制度下的腐败低效率)

(新加坡模式—党长期执政,宪政制度,权力受到严格的约束,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护)

民主需要怎么?

基本向度(政府;创美民主机制,人民权利的保障,法治化)(人民;民主意识,参与能力)

前提基础;平等的经济基础

影响民主的要素;经济条件,阶级结构,文化传统,公民社会,国家的有效性)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条件;

有利条件;

1从政府向度看

(1)执政党追求民主的坚定意志

(2)依法治国是我们基本的治国理念

(3)创没了富有中国特色又适合我们国家当前时间的基本民主,实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从民主的最重要的前提来看

A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牢固的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3从人民向度看

(1)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文明的扩展

(2)人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热情在不断提升

我国民主建设的条件分析

不利因素

(1)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2)政治文化传统的制约

(3)人口多,地域广,条件复杂

(4)良好的法治环境还未形成

如何进行民主建设

民主的三个维度;权力所属问题,授权问题,权力监督

民主化的探索;

(1)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2)加大民主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建设

(3)加强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有效的办法;

党内民主————国家民主————社会民主

党内民族(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相结合,让支部成为引领基层民众的向新力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A首先,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党

B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如何进行依法治国

1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

2提高民众的法治理念

3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前提)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

有法必依;(核心)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量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执法必严;(关键)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读了公正地行驶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违法必究;(保障)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容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与目标

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

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总目标;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1有力的执政党,一套可利用的行政体系

2人民对行政体系和制度的认可

3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4日益成熟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

不利因素

1理念理清,没有前任经营可循,没有前人道路可走

2不平衡发展的经济社会(城乡二元经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不完善,贫富差距)

3健康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还未完全形成

4诺斯波轮;公共利益与政府部门利益,执政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知识局限性和理论不足等

5信心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A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蹉宽民主渠道,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B完善法律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D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那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保障权力真正为民所用,为人民谋利益

E深入开展凤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现在的问题有二;

一.是自觉不自觉的用西方国家对于这些价值的定义来思考问题,结果好多东西都成了人家的,这样一来自缚手脚,没

有给自己对先行政治体制的改革留下空间,这周束缚是过

去的传统观念和既得利益在作怪

二.是尽快厘定改革之“序”

一方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带后的,另一方面,实践中是存在着“假”改革,“无序”改革“碎片化”改革的问题

政改着力点;授权民主和权力监督制约建设,党政关系,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要从四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是在民主体系层面,发展和完善民主形式,推进授权民主,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建设

如果掌权者的个人命运并非由民众掌握,在决策执行参与监督等环节上民主实行的如何,往往靠掌权者个人的偏好难以形成制度、

1应加大授权环节改革的力度,授权民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搞民

主,就应该按照民主的逻辑,通过选举的形式由老百姓向掌权者授权

2处理好“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人民当家作主,首先是保证人民及其代表把权力授给自己信任的人坚持党的领导,不是党代替人民当家作主,而应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能为人民提供可供选择的政治精英,并尊重人民的选择,那种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管干部对立去来的说法是错误的。党管干部不是管的具体人头,而是管政策方向,提供人才,执政党遵循民主原则,既对整个选举过程施加影响,又能为公众提供足够可选的人才

二是在当政关系层面,实现党政职能的分开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党政关系

党政关系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党的领导,而是当怎么领导科学党政分开应是职能的分开。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的作为权力组织的政府应当各行其道,各有各的作用,不能混在一起

三是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构建廉洁,透明的行政体制

1转变政府的观念,创新政府职能,引入先进手段,提高政府效能

2实现政府角色转变,实行简政放权,激发活力。。。

毛中特-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题: 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 A.《论人民民主》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4、毛泽东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 B.《论十大关系》 C.《矛盾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 5、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周恩来 6、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7、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 A.人民内部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敌我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9、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 C.不可调和的D.可以消除的 10、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对抗性的矛盾B.不能改善 C.又相适应又相结合D.暂时性的矛盾 11、毛泽东认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 A.基本矛盾B.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必背精华知识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节讲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小编为大家梳理了重要的精华知识点,一起来背一下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①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②国营、合作社经济;③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带有若干社会主义因素;④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也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非社会主义因素: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小商品经济;④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具备的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①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 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保护和发展;国营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人民民主专政 ③国际因素 战后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和阵营的强大以及苏联的支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其基本特征是: (1)经济上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即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但是,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仍然面广量大,在社会经济总量上战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建国之初,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因为:首先,当时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其次,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并参加政权;最后,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政策符合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考研毛中特第四章

第四章 **1956年《论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是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明确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条、第五条: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后五条:(社会发展)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的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包括:党内外、国内外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因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的已面试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956-现在的矛盾) 党的八大“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社会主义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可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队里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民生)。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反之,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所谓民主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针 民生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总方针 1、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3、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4、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