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四)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四)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四)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四)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十一章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1.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包括

A.I、Ⅱ、Ⅶ、Ⅵ

B.Ⅱ、Ⅶ、Ⅸ、Ⅹ

C.Ⅱ、Ⅴ、Ⅶ、Ⅵ

D.Ⅱ、Ⅴ、Ⅹ、Ⅵ

E.Ⅱ、Ⅲ、Ⅴ、Ⅹ

2.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什么因子A.Ⅷ

B.Ⅵ

C.X

D.Ⅶ

E.Ⅵ

3.凝血酶原时间(PT)检查有助于诊断

A.内凝系统因子缺乏或异常

B. 外凝系统因子缺乏或异常

C.凝血第三阶段因子缺乏或异常

D. 纤溶亢进

E. 有抗凝物质存在

4.血友病A是下列哪种因子缺乏

A.Ⅷ:C.

B.Ⅶ

C.Ⅳ

D.Ⅸ

E.VWF

5.治疗血友病A. B首选

A.库存全血

B.VitK

D.新鲜血浆

E.基因治疗

6.女性,18岁,实验室检查:PLTl20×l09/L,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1min,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十),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患者哪方面异常

A.血小板功能异常

B.血管壁功能障碍

C.血液凝固障碍

D.血中有抗凝物质存在

E.纤溶亢进

7.男性,18岁,转移性右下腹痛4小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出血不易止,查PLT计数正常,BT、PT、TT均正常,CT延长,APTT延长,可被正常血清纠正而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你考虑

A.Ⅷ因子缺乏

B.Ⅸ因子缺乏

C.Ⅶ因子缺乏

D.vWF缺乏

8. 凝血过程分为三期,其共同途径是指下列哪期?

A.第一期

B.第二期

C.第一、二期

D.第二、三期

E.第三期

9.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

A.因子Ⅷ

B.因子Ⅺ

C.因子Ⅶ

D.因子ⅩⅢ

E.因子Ⅸ

10. 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是

A.因子Ⅻ

C.因子Ⅸ

D.因子Ⅶ

E.因子Ⅷ

11. 参与凝血第一阶段的外源性凝血活酶系统的主要因子有:

A.因子Ⅱ、Ⅴ、Ⅶ、Ⅹ

B.因子Ⅱ、Ⅲ、Ⅶ、Ⅹ

C.因子Ⅲ、Ⅶ、Ⅹ、Ⅴ

D.因子Ⅴ、Ⅶ、Ⅱ、Ⅰ

E.因子Ⅲ、Ⅶ、Ⅹ、Ⅸ

12. 凝血过程的三个时期(即三个阶段)是:

A.血管收缩期、血小板聚集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

B.内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外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C.血小板粘附期、纤维蛋白形成期和血栓形成期

D.凝血活酶形成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

E.血小板粘附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

13.下列哪种因子除肝脏外也可由血小板产生?

A.易变因子(v)

B.抗血友病球蛋白(Ⅷ)

C.血浆凝血活酶成分(Ⅸ)

D.血浆凝血活酶前质(Ⅺ)

E.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

14.下列哪项属于内源性纤溶酶激活物?

A.组织型纤溶酶原徽活物(tPA)

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C.激肽酶

D.肿瘤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徽活物

E.白血病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5.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

A.通过吞噬作用

B.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

D.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E.通过释放灭活物质

16.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主要作用

A.作用于Ⅲ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

B.激活因子Ⅻ

C.提供ADP

D.提供血小板第Ⅲ因子

E.稳定纤维蛋白

17. 促使血小板发生聚整的主要物质之一是

A.环磷酸腺苷

B.钙离子

C.第Ⅻ因子

D.血小板第Ⅲ因子

E.二磷酸腺苷

18. 凝血第一阶段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有

A.Ⅲ十Ⅶ十Ⅹ十Ⅴ十Ca2+十磷脂

B.Ⅻ十Ⅺ十Ⅸ十Ⅷ十Ca2+十磷脂

C.Ⅹ十Ⅱ十Ⅰ十Ⅻ

D.Ⅻ十Ⅺ十Ⅰ十Ⅶ十Ca2+十Ⅹ十Ⅴ

E.Ⅹ十Ⅴ十Ⅷ十Ca2+十磷脂

19.凝血活酶的组成是

A.Ⅹ十Ⅴ十Ca2+十磷脂

B.Ⅶ十Ⅲ十Ⅹ十Ⅴ十Ca2+十磷脂

C.Ⅹ十Ⅴ十Ca2+十磷脂

D.Ⅻ十Ⅺ十Ⅶ十Ⅹ十Ca2+十磷脂

E.以上都不是

20.外强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系统形成蟹血酶都需要哪种凝血因子A.因子Ⅷ

B.因子Ⅶ

C.因子Ⅹ

E.因子Ⅺ

21.血块退缩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是

A.Ⅷ因子缺乏

B.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

C.凝血酶原缺乏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组织因子缺乏

22.下列化验哪项检查提示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A.血小板减少

B.纤维蛋白原降低

C.纤维蛋白原升高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

23.关于抗凝血酶Ⅲ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T-Ⅲ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B.AT-Ⅲ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Ⅲ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E.AT-Ⅲ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24.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

A.血小板数量

B.血小板功能

C.血浆凝血因子

D.血管壁的完整性

E.血管壁的收缩功能

25.血小板聚集是指:

A.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的相互粘附

B.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发生粘附

C.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下胶原纤维的粘附

D.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粘附

26.关于FDP和D二聚体测定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FDP是指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不包括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B.FDP增高是DIC的决定条件

C.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可以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D.FDP增高主要见于容易发生DIC的基础疾病

E.D二聚体是原发性纤溶的标志

27.下列四种不属于蛋白C抗凝系统?

A.蛋白C(PC)

B.蛋白S(PS)

C.血栓调节素(TM)

D.α1-抗胰蛋白酶(α-AT)

E.蛋白C抑制物(PCI)

28.与血小板粘附反应无关的是

A.血管破损

B.vWF

C.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D.纤维结合蛋白(Fn)

E.因子Ⅷ

二、名词解释

1.OCS

2.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3.内源性凝血途径

4.外源性凝血途径

5.FDP

6.纤溶系统

7.血栓形成

8.透明血栓

三、问答题

1.血小板活化后可以发生哪些主要改变?

2.简述手指扎伤后的主要凝血机制。

4.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处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血栓形成的机制。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B.

7.B.

8.D.

9.C. 10.D. 11.C. 12.D. 13.E 14.C. 15.B. 16.D. 17.E.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B. 26.D. 27.D. 28.E

二、名词解释

1.循环中的正常血小板表面是平滑的,电镜下可看到一些小的凹陷,被称为开放管道系统(OCS)。

2.即FⅡ、FⅦ、FⅨ、FⅩ,其氨基端均含有10个以上的谷氨酸,谷氨酸γ羧基化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方能形成正常的凝血因子而参与凝血反应。

3.血浆内的几种接触因子(FⅫ、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相互作用并活化FⅪ,形成内源X酶(FⅨa-Ⅷa复合物)来启动凝血。

4.受损血管壁释放出组织因子,在的参与下激活FⅦ,形成外源X酶(FⅦa-TF复合物)来启动凝血。

5.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降解所形成的产物。

6.包括①纤溶酶和纤溶酶原,②纤溶酶原活化物,含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③纤溶系统抑制物,含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和α2抗纤溶酶等。

7.止血反应被不适当地启动或扩散所产生的病理过程。

8.即动脉血栓头部或启动部位,富含血小板,又称白血栓。

三、问答题

1. ①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粘附功能),②血小板彼此粘着(聚集功能),③释放贮存在致密、α颗粒或溶酶体中的物质(释放反应),④血小板收缩蛋白产生血块收缩,参与凝血反应,如促进凝血酶原酶的产生、吸附浓缩活化凝血因子等。

2.手指扎伤后,血管壁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血小板迅速覆盖活化,聚集粘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同时释放出组织因子,促进外源X酶的形成,活化FⅩ、FⅨ,反馈加速内源凝血系活化,促进纤维蛋白形成,加强血小板止血栓的止血作用。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可纤溶酶原活化,裂解形成纤溶酶。

4. ①内皮功能异常时的促栓功能:狭窄处血管丧失正常的抗栓功能,暴露出内膜下组织,促进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启动凝血反应。②血管流变学异常时的促栓功能:动脉狭窄处血流常形成涡流,局部切应力增强,可加重内皮的损伤,加速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同时可使血小板碰撞率增加。③血液组成异常时的促栓功能:心梗患者多处于高凝状态,如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一、选择题

A型题

1、VWF的主要作用

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

B.介导血小板的收缩

C.介导血小板的聚集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

E.下调FVШ的合成

2、束臂试验阳性可见于下列疾病,但应除外A.血小板无力症

B.过敏性紫癜

C.血友病

D.血管性血友病

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血块收缩不佳的指标为

A.血块收缩率为80%

B.血块收缩率为90%

C.血块收缩率为50%—80%

D.血块收缩率小于45%

E.血块收缩率大于45%

4、血小板粘附率减低见于

A.糖尿病

B.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C.血小板无力症

D.血栓性疾病

E.肾病综合征

5、血小板聚集试验减低常见于

A.血栓前状态

B.血栓性疾病

C.血小板无力症

E.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的测定可作为

6、β-TG和PF

4

A.分析出血原因的指标

B.分析血小板形态学指标

C.血小板活化指标

D.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

E.分析血小板数量指标

7、P-选择素测定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作为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B.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C.血栓性疾病往往增高

D.机体组织中只有血小板含有P选择素

E.测血小板表面的P选择素含量较测血浆P选择素意义更大。

8、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测定与下列哪种疾病无关

A.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过敏性哮喘

C.肾病综合征

D.血友病

E.血栓性疾病

9、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BT

B.TT

C.PT

D.APTT

E.CT

10、内源凝血系统最常见的筛选试验是

A.BT

B.TT

C.PT

D.APTT

11、PT与APTT同时延长,提示下列哪组凝血因子缺陷A.因子VII、TF

B.PK、HMWK

C.因子X、V、II、I

D.因子XII、XI

E.因子XII、XI、IX

12、凝血酶时间延长,加甲苯胺蓝可以纠正,提示A.Fg含量减低

B.FDP增多

C.原发性纤溶增强

D.因子V异常

E.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的存在

13、下列有关纤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蛋白单体可以自行聚合

B.FDP各碎片仍具有与纤维蛋白(原)相同的抗原性C.D一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D.D一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时水平增高

E.D一二聚体和FDP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

14、下列哪项是凝血活化的分子标志物

A.β-TG

B.PF4

C.F1+2

D.t-PA

E.PAI

15、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

A.β-TG

B.PF4

C.P-selectin

D.FPA

E.TXB2

A.ET-1

B.TM

C.6-K-PGF1d

D.SFM

E.DM-6-K-PGF1α

17、下列哪项不是纤溶过程的分子标志物A.TAT

B.PAP

C.FDP

D.FP Bβ15-42

E.D-dimer

X型题

18、血栓与止血检测的主要范围包括A.血管壁

B.血小板

C.凝血与抗凝

D.纤溶系统

E.血液流变

19、血浆粘度增高见于

A.多发性骨髓瘤

B.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C.纤维蛋白原增高症

D.贫血

E.高脂血症

20、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来源

A.血管内皮损伤的释放物

B.血小板活化的释放物

C.凝血活化过程的裂解产物

D.抗凝蛋白酶及释放产物

E.纤溶过程产生的降解产物

1、F1+2:

2、D-dimer:

3、P选择素:

三、问答题

1.简述APTT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2.简述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3.简述抗凝血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D.

4.C.

5.C.

6.C.

7.D.

8.D.

9.C. 10.D. 11.C. 12.E. 13.D. 14.C. 15.A. 16.D.

17.A 18.ABCDE. 19.ABCE. 20.ABCDE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酶水解作用下释放出的片段,该片段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也是血栓前状态检测的重要标志物。

2、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特征性降解产物,对原发性纤溶症与继发性纤溶症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3、又称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存在于α颗粒内,血小板活化时,释放至血小板表面及血浆。

三、问答题

1.APTT原理: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和Ⅺ,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因子,在Ca2+参与下,观察贫血小板血浆(poor platelet plasma,PPP)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其临床意义:该试验是较敏感且可靠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呈现异常,可替代CT或血浆复钙时间测定。

1)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X、V、Ⅱ、PK、HMWK和Fg(尤其因子Ⅷ、Ⅸ、Ⅺ)缺乏。 2)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的监护 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为宜。但事先应检测所用凝血活酶试剂是否对肝素敏感,即向正常人混合血浆中加入不同量肝素(0.1~1.0U/ml),看其APTT是否相应延长。

和PAC3,则阳性率可达100%。且随治疗好转PAIg水平下降,故本试验为TIP诊断、疗效及预后估计的有价值指标,也有助于其它疾病的免疫机制研究。但缺乏特异性,在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SLE.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Evan综合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3.AT活性或抗原测定是临床上评估高凝状态的良好指标,尤其是AT活性减低。AT抗原和活性同时检测,是先天性AT缺乏分型的主要依据,①交叉反应物质阴性(cross reaction material,CRM-)即抗原与活性同时下降;②CRM+型,抗原正常,活性下降。在疑难DIC诊断时,AT水平下降具有诊断价值,而急性白血病时AT水平下降是DIC发生的危险信号。AT水平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的治疗中,在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治疗抵抗,可用AT检测来确定。抗凝血酶替代治疗时,也应首选AT检测来监护。

第十三章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由于纤维蛋白原形成障碍或异常抗凝物质增多引起的二期止血缺陷,其筛检试验应:

A.PLT减少,PT正常,APTT延长

B.PT正常,APTT正常,TT延长

C.PT延长,APTT延长,TT延长

D.PLT正常,PT正常,TT延长

E.PT延长,APTT正常,TT正常

2.为评价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临床应用的常规筛检试验是:

A.vWF:Ag和PAgT

B.PLT和PAgT

C.BT和vWF:Ag

D.PLT和BT

E.vWF:Ag和PLT

3.下列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B.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试验用于本病诊断

C.病变部位显示有IgA或C3沉着是特征性实验室诊断指标

D.CFT多为阳性,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E.血小板功能多降低

A.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测定

B.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C.骨髓象检查

D.血小板生存时间

E.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补体的检测

5.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的是:

A.ITP

B.BSS

C.GT

D.PF3D.

E.GPS

6.关于BSS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于GPIIb/IIIa缺陷引起的血小板无力症

B.由于GPIb/IX或GPⅤ缺陷引起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C.由于GPIb/IX或GPⅤ缺陷引起的血小板无力症

D.由于GPIIb/IIIa或GPⅤ功能障碍的血小板无力症

E.由于GPIIb/IIIa缺陷引起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7.诊断血友病的简便而敏感的筛选试验和最常用的确诊试验分别是:

A. PT和STGT

B. BT和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的促凝活性测定

C. TT和TT纠正试验

D. APTT和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的促凝活性测定

E. 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的促凝活性测定和相关因子抗原含量测定

8.TT显著延长,可用硫酸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纠正,而正常血浆不能纠正,最可能是下列何种异常:A.凝血因子Ⅸ抑制物存在

B.肝素类抗凝物质存在

C.狼疮抗凝物质存在

D.血友病

E.维生素K缺乏

9.患者,男性,出现右膝关节血肿。实验室检测结果:PT14.6秒、APTT150秒、FIB2.9g/L,加正

为:

A.血友病A.

B.血友病B

C.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

D.vWD

E.因子Ⅷ的抑制物存在

10.上题患者如与正常女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符合下列哪项遗传规律:所生女儿50%为携带者,所生儿子100%为正常人

A. 所生女儿50%为患者,所生儿子50%是患者

B. 所生女儿100%为携带者,所生儿子100%为患者

C. 所生女儿100%为携带者,所生儿子100%为正常人

D. 所生女儿50%为携带者,所生儿子50%为患者

11.遗传性AT缺陷症的血栓形成机制:

A. 不能抑制凝血酶和活化因子Ⅹ

B. 不能生成纤溶酶

C. 不能生成APC以灭活因子ⅤA. Ⅷa

D. 不能激活纤溶酶原

E. 过度中和t-PA

12.男性患者,21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入院。实验室检测:AT活性98%、PC抗凝活性35%,PS活性98%,PC:Ag86%(火箭电泳法)。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蛋白C缺陷症I型

B.蛋白C缺陷症II型

C.蛋白S缺陷症I型

D.蛋白S缺陷症II型

E.AT缺陷症I型

13.D-二聚体的水平不超过以下何值可作为肺梗死的排除指标:

A.100μg/L

B.200μg/L

C.300μg/L

D.400μg/L

14.下列哪项不是形成DVT的原因:

A.静脉壁损伤

B.血液粘度增高

C.长期卧床

D.动脉粥样硬化

E.血液凝固性增高

15.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A.FDP增加、PAP正常、t-PA降低、PAI增高

B.FDP增加、PAP降低、t-PA降低、PAI增高

C.FDP增加、PAP正常、t-PA增高、PAI增高

D.FDP降低、PAP正常、t-PA增高、PAI降低

E.FDP降低、PAP正常、t-PA降低、PAI降低

16.男性,56岁,因股骨骨折,卧床2个月。近来出现左小腿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怒张。该病人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结果为PT15秒;APTT39秒;FIB7.0g/L;PLT215×109/L;vWF:Ag102%;尿DM-TXB

2为256pg/mg肌酐;D-D阳性。引起以上血液学指标的检测结果最可能是因患者为:

A.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B.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C.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高半胱氨酸血症

E.抗活化蛋白C症

17.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作为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其作用是:

A. 使维生素K依赖因子无促凝活性

B. 使纤维蛋白原血浆浓度降低

C. 使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

D. 使血小板粘附作用下降

E. 使纤溶活性增强

18.LMWH的监测应选用的实验为: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B.凝血酶原时间

C.凝血酶时间

E.血小板聚集试验

19.患者,女性,41岁。因卵巢囊肿手术。术后发生巨大血肿,经手术结扎血管止血后又出现新的血肿。即往体健,10年前做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令3mg/d,现实验室检测PLT210×109/L,PT114秒,APTT64秒,TT16秒,FIB3.2g/L,BT(TBT法)6分钟,ADP和瑞期托霉素诱导的PAgT试验正常。临床停用华法令,注射维生素K,输新鲜血浆后,第二天出血停止,第三天血肿吸收。该患者临床出血取可能的诊断是:

A.DIC.

B.纤溶亢进

C.生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D.GT

E.药物过量引起维生素K依赖因子无促凝活性

20.原发性纤溶有以下的实验特征,除了:

A.血浆PL活性增高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

C.血浆SFMC为阴性

D.血浆B 15-42增高

E.血浆FDP为阴性

X型题

21.APTT延长,患者血浆加正常新鲜血浆1:1纠正后APTT恢复正常,可能出现此情况的疾病是A.血友病A.

B.血友病B

C.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

D.vWD

E.因子Ⅷ的抑制物存在

22.下列哪项是血栓前状态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

A.t-PA.

B.PAI

C.TM

D.TXB2

E.β-TG

A.PT延长

B.涂硅试管法CT在有临床症状时延长

C.TT延长

D.APTT延长

E.ACT延长

24.出血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A.血管性紫癜

B.血管性血友病

C.血友病B.

D.血小板无力症

E.因子Ⅻ缺乏症

25.易栓症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A.AT缺陷

B.PC缺陷

C.APC抵抗

D.PAI-1减少

E.HC-Ⅱ缺陷

26.DIC的继发性纤溶期主要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有:A.PLT减低

B.FIB下降

C.AT正常

D.PLG增加

E.D-D阳性

27.血管性出血性疾病常出现异常结果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A.CFT

B.TBT

C.CRT

D.PT

E.APTT

28.在抗栓治疗时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有:

B.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C.华法令

D.阿司匹林

E.噻氯吡啶

二、名词解释:

1.DVT

2.血栓前状态

3.血友病A

4.血管性血友病

5.DIC

6.易栓症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原发性纤溶

三、问答题:

1.请根据以下PAgT的实验结果判断可能的疾病。

诱导剂: ADP EpinephrinE. Collagen ArachidonatE. Ristocetin

病例 1: N N N N N

病例 2: N N N N A

病例3: A. A. A. N/A. N

病例4: A. A. A. A. N

注:N:血小板聚集正常 A:血小板不聚或聚集率下降

2.简述血友病的实验室诊断步骤。

3.病例分析:女性患者,29岁,临产初产妇,分娩前寒战,胸闷,胎盘、胎膜娩出完整,用催产素后仍流血不止,患者呈休克状态,皮肤出现大片瘀斑,注射针眼渗血。血常规检查:WBC 23.5×109/L,中性分叶细胞83%、中性带核细胞5%、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1%;HGB56g/L;PLT38×109/L。

凝血检查:PT20.8秒,INR2.0,APTT60秒,TT32秒,FIB0.9g/L,D-二聚体阳性,血浆FDP大于60mg/L。本患者最应考虑的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试述该疾病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方案。

4.临床上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类型有哪几类?请每类列举一常用药物。

答案

1.C.

2.D.

3.E.

4.B.

5.A.

6. B.

7. D.

8.B.

9.B. 10.E. 11.A. 12.B. 13.E 14.D. 15.C. 16.C.

17.A. 18.D. 19.E. 20.D. 21. ABCD. 22.DE. 23.BDE. 24 .BD. 25.ABCE. 26.AB. 27.ABC. 28.ABE

二、名词解释

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壁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原因导致静脉血流缓慢或停滞而形成血栓和栓塞。

2.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系指血液的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下血液发生血栓或栓塞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血栓前状态的主要变化特点: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受刺激;②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或功能亢进;③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或被活化;④血液凝固调节蛋白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⑤纤溶成分含量减低或活性减弱;

⑥血液粘度增高和血流减慢。

3.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遗传性因子Ⅷ基因缺陷、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等导致凝血因子Ⅷ缺陷而激活凝血酶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4.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是由于基因的先天性合成与表达缺陷而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数量或/和质量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为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是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血小板聚集,内外源凝血途径激活,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引发继发性纤溶,产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6.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因分子遗传缺陷而出现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调节蛋白、纤溶系统缺陷或代谢障碍,极易发生血栓形成的一类疾病。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造成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8.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简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纤溶酶原被过度激活,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后者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使其水平及活性降低。

三、问答题

1.病例1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病例2可能为血管性血友病或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病例3可能为血小板释放功能障碍或贮存池病;病例4可能为血小板无力症。

2.当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怀凝为二期止血缺陷性疾病时进行以下的实验室诊断步骤,以进行血友病的确诊:

临床血液学检验 考题

作业习题 ◎<名词解 释> ◎<问答题> ◎<选择题> ※<名词解释> 1.?????? 造血微环境 2.?????? 髓外造血 3.?????? 造血干细胞 4.?????? 造血祖细胞 5.?????? 血细胞的成熟 6.?????? 红髓 7.?????? 干抽 8.?????? 非红系百分比 9.?????? 粒红比值 10.?? 骨髓稀释 11.?? 幼红细胞造血岛 12.?? 吞噬细胞 13.?? 细胞化学染色 14.?? 氟化钠抑制率 15.??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16.?? 酯酶双染色 17.??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 19.?? 再障危象 20.?? 缺铁性贫血 21.?? 铁粒幼细胞贫血 22.?? 巨幼细胞贫血 23.?? 恶性贫血

24.?? 溶血性贫血 25.?? 血管内溶血 26.?? 血管外溶血 27.??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28.??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9.?? 原位溶血 30.?? 地中海贫血 31.?? 血红蛋白病 32.?? 血红蛋白S 33.?? 症状性贫血 34.?? 红细胞中间脆性 35.?? 红细胞渗透脆性 36.?? 白血病 37.?? 急性白血病 38.?? 慢性白血病 3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40.?? 微量残留白血病 41.??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 42.?? 全髓白血病 4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 44.?? 浆细胞白血病 45.?? M蛋白 46.?? 粒细胞缺乏症 47.?? 白细胞减少症 48.?? 类白血病反应 49.?? FAB分型 50.?? MICM分型 51.?? WHO分型 52.?? 白血病裂孔现象 53.?? 棒状小体 54.?? 柴捆细胞 55.?? 费城染色体 56.?? Ⅱ型原始细胞 57.??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 58.?? 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 59.?? 急性白血病复发 60.?? 毛细胞白血病 6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62.?? 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63.?? 骨髓增生性疾病 64.?? 镜影细胞 65.??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66.?? 骨髓纤维化 67.?? 类脂质沉积病 68.?? 戈谢细胞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7.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选择题 A. 贫血 A1型题 B. 出血 1. 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 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C. 发烧 种? D. 浸润 A. M1 E. 皮疹 B. M38. 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 C. M5 A. 30% ?90% D. M7 B. > 30% E. ALL C. > 90% 2.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 D. > 80% 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 E.30%?80% 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9. 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 染色质细致,核仁2-4 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 3.5 %,其他无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粒细胞系列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单核细胞系列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淋巴细胞系列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巨核细胞系列 E. 复发骨髓象 3. 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10. 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病细胞,约为多少? A. > 30% A. 104~106 B. > 40% B. 106~108 C. > 50% C. 108~1010 D. > 60% D. 1010~1012 E. > 80% E. 1012~101411. WH(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 4. 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整为多少? A. 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A. > 10% B. 血小板破坏增加 B. > 15% C. 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C. > 20% D.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 > 25% E. 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E. > 30% 5. 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1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张采用下列哪种 A. t(8;21) (q22 ;q22)分型? B. t(9 ;22) (q34 ;q11)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C. t(15;17) (q22 ;q11-12) B. 细胞形态分型 D. t(8 ;14) (q 24 ;q 32)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E. t(11 ;14) (p 13 ;q 11)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6. 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A. ALL13. ALL 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 B. M2型? C. M3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D. M5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E. M6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 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组 2007-01-01 前言 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通过理学、化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以及现代自动化仪器的方法,采用病人血液及骨髓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 实验课是以《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谭齐贤主编)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潘恩潭主编)为参考教材,面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安排共75学时,理论课35学时,实验课40学时。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学特征、临床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诊断和临床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了解溶血、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表

[目的要求] 掌握红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1.认真辩认红细胞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2.用红蓝铅笔描绘红细胞系各阶段细胞; 3.书写实验报告。 重点难点:1.红系各阶段细胞划分标准; 2.正常骨髓片中原始红细胞与早幼红细胞的形态鉴别; 3.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的区别 [学时] 3 实验二血细胞形态 [目的要求] 掌握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1.认真辩认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2.用红蓝铅笔描绘粒细胞系细胞; 3.巩固练习:继续辩认红系细胞,同时注意与粒细胞的区别要点; 4.书写实验报告。 重点难点:1.粒系各阶段细胞划分标准; 2.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要点。 [学时] 3 实验三血细胞形态 [目的要求] 1.掌握淋巴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2.掌握单核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特征。 3.熟悉骨髓非造血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等)的形态特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1.淋巴细胞系统与单核细胞系统中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的形态鉴别;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总题数:50,分数:50.00) 1.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 ) ?A.AS-D NCE染色呈阳性 ?B.α-NAE染色呈阳性 ?C.AS-D NAE染色呈阳性 ?D.α-NBE染色呈阳性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除哪项外,均常出现于增生性贫血的血象中( ) ?A.Howell-Jolly小体 ?B.Cabot环 ?C.镰刀形红细胞 ?D.嗜多色性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正常血细胞作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正确的是( ) ?A.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B.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C.原单细胞阴性,幼单可呈弱阳性 ?D.淋巴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E.以上都是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 ?A.急性阑尾炎 ?B.类白血病反应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真性细细胞增多症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5.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 ?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 ?E.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弥散分布 (分数:1.00) A. B. √ C. D. E.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种? A. M1 B. M3 C. M5 D. M7 E. ALL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 A. 粒细胞系列 B. 单核细胞系列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D. 淋巴细胞系列 E. 巨核细胞系列 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 A. 104~106 B. 106~108 C. 108~1010 D. 1010~1012 E. 1012~1014 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B.血小板破坏增加 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 A. t(8;21) (q22;q22) B. t(9;22) (q34;q11) C. t(15;17) (q22;q11-12) D. t(8;14) (q 24;q 32) E. t(11;14) (p 13;q 11) 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A. ALL B. M2 C. M3 D. M5 E. M6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贫血 B. 出血 C. 发烧 D. 浸润 E. 皮疹 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A. 30%~90% B. ≥30% C. ≥ 90% D. ≥80% E.30%~80% 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复发骨髓象 10.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A. ≥30% B. ≥40% C. ≥50% D. ≥60% E. ≥80% 11.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2.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采用下列哪种分型?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B. 细胞形态分型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13.ALL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型?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D.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 E. 全血细胞减少 14.下列哪项是前B-ALL较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A.t(6;9) B. t(1;14) C. t(8;16)

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血液学

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血液学 1、不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是() A.贫血 B.黄疸 C.脾肿大 D.完全性抗体 E.抗体为IgG型 2、不符合恶性肿瘤所致贫血的是() A.肿瘤未侵犯骨髓时,不会发生溶血 B.主要与出血有关 C.营养不良 D.造血功能减低 E.除贫血外,血象和骨髓象无特殊改变 3、最适宜用来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过氧化物酶 B.糖原 C.碱性磷酸酶 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

E.酸性磷酸酶 4、有关含铁血黄素尿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慢性血管内溶血时少见 B.Rous试验可检出 C.急性溶血初期可阴性 D.Hb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分解而成 E.阴性不能排除血管内溶血 5、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下列不正确的是() A.电泳法 B.酶联免疫法 C.比色法 D.免疫电泳法 E.以上都是 6、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复合物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 A.黏附功能 B.聚集功能 C.分泌功能 D.凝血功能

E.血块收缩功能 7、患者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应选下列哪一组筛选试验() A.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 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出血时间测定 C.部分活化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凝血酶时间测定 D.纤维蛋白原,血块收缩,血小板计数 E.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出血时间测定 8、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检查是() A.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 B.外周血涂片检查 C.血沉测定 D.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测定 E.血清免疫电泳 9、不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 A.造血干细胞损伤 B.造血微环境损伤 C.免疫性造血抑制 D.DNA合成障碍

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临床血液学检验(精选试题)

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临床血液学检验 1、染色体检查时常用的有丝分裂原是() A.ConA B.美洲商陆A C.PHA D.秋水仙素 E.秋水仙胺 2、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是() A.断裂 B.数目畸变 C.易位 D.缺失 E.重复 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的遗传性标志是() A.t(8;21) B.t(15;17) C.t(11;19) D.t(9;22) E.t(6;9)

4、Burkitt淋巴瘤的特异标记染色体是() A.t(8;14) B.t(15;17) C.t(11;19) D.t(9;22) E.t(6;9) 5、出血时间正常可见于() A.因子Ⅷ缺乏症 B.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C.血管性血友病 D.血小板功能异常 E.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 6、关于血凝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凝固法中的光学法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B.凝固法中的粘度法,随血浆的凝固,血液的粘度减低 C.凝固法中的电流法是利用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 D.发色底物法是利用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来推算所测定物质的含量 E.免疫学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对被测物质进行定

7、不是血凝仪性能的评价指标()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污染率 D.线性 E.重量 8、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特别是在()尤为突出,常可为诊断提供线索。 A.白血病 B.多发性骨髓瘤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高血压 E.心脏病 9、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的是() A.血沉加快 B.骨髓内有大量浆细胞 C.血清钙增高 D.X线示广泛骨质疏松 E.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最新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胞体由大到小 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 胞浆由少到多 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 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 红系祖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粒系祖细胞 D. 巨核系祖细胞 E. T淋巴系祖细胞 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骨髓 D. 胸腺 E. 淋巴结 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 B. CD34+ CD38- C. CD34+ Lin- D. 分化能力较局限 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 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 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 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 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 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 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 A. 胸骨 B. 肋骨 C. 下肢股骨远心端 D. 脊椎骨 E. 颅骨 X 型题 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 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 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 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 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 9. 血细胞分化是指 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 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 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 A. Lin- B. CD38+ C. CD38- D. CD34- E. CD34+ 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 A. 对称分裂能力 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C. 定向分化能力 D. 多向分化能力 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12. 造血微环境包括: A. 网状细胞 B. 造血细胞 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 骨髓微血管系统 E. 造血岛 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 A. 骨髓 B. 肝脏 C. 胸腺 D. 脾脏 E. 淋巴结 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 A. 婴幼儿严重贫血 B. 急性再障 C. 骨髓硬化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过关必做2000题(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六章 常见血液病的检验)【圣才出品】

第六章常见血液病的检验 A1/A2型题 1.慢性感染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要点是()。 A.血清铁测定 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骨髓细胞外铁 E.骨髓红细胞内铁 【答案】D 2.下列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MCV105fL,MCH36pg,MCHC410g/L B.MCV100fL,MCH34pg,MCHC380g/L C.MCV82fL,MCH29pg,MCHC350g/L D.MCV71fL,MCH27pg,MCHC340g/L E.MCV31fL,MCH22pg,MCHC300g/L 【答案】E 3.血清铁降低,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蛋白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铁剂治疗过量 【答案】A 4.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主要选择的检查是()。 A.MCV、MCH、MCHC测定 B.血清铁饱和度 C.骨髓铁染色 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E.血清总铁结合力 【答案】C 5.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为()。 A.100~120g/L B.80~100g/L C.60~120g/L D.60~90g/L E.30~60g/L 【答案】E 6.不属于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的是()。 A.血常规 B.网织红细胞数量 C.红细胞形态检查 D.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E.珠蛋白变性检查

【答案】E 7.贫血患者血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血清铁饱和度16%。最可能的诊断是()。 A.铁幼粒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B 8.下列属大细胞性贫血的疾病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PNH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答案】B 9.红细胞形态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受色浅淡,骨髓铁染色又能发现细胞内、外铁均消失,为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病因,宜首选的检查为()。 A.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测定 B.Coombs试验 C.Ham试验 D.铁代谢检查 E.红细胞寿命测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 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干抽: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 3.白血病裂孔现象: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知识讲解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 题和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 小体 B.Cabot 环 C.Howell-Jolly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14.T 和B 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15.CFU-GM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D ) A 、 锚蛋白 B 、 收缩蛋白 C 、肌动蛋白 D 、 跨膜糖蛋白 E 肌球蛋白 2、影响DNA 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 、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 缺乏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01.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02.对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 B.红细胞组织化学洗脱试验空影细胞大于30% C.自溶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 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0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蛋白减低 D.血清铁饱和度降低 E.血和尿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04.鉴别血管性血友病和血友病A,下列哪项最重要( ) A.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 B.APTT和因子Ⅷ:C测定 C.出血时间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D.vWF:Ag和vWF多聚体分析 E.PT和血小板计数 0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 A.G6PD缺陷症 B.PK酶缺陷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血友病 0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Ph染色体的典型易位( ) A.t(9;22)(q34;q11) B.t(22;9)(q11;q34) C.t(11;14)(q13;q32) D.t(14;19)(q32;q13) E.t(2;22)(q34;q11)

07.vWF的主要作用是( ) 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 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下调FⅧ的合成 08.应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Ⅱ(Ⅱ:C.)、V(V:C)、X(X:C)、Ⅶ(Ⅶ:C.)的促凝活性,需下列哪一试验作为基础方法( ) A.凝血酶时间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D.蝰蛇毒时间 E.蝰蛇毒复钙时间 09.下列哪项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A.过敏性紫癜时AFIT延长 B.血友病A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 D.VitK缺乏症时出血时间延长 E.IPT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异常 10.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的典型细胞是( ) A.花细胞 B.镜影细胞 C.多毛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 E.淋巴瘤细胞 11.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 ) A.纤溶酶原激活物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活酶 E.PK 12.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 A.血常规检查 B.浆膜腔穿刺检查 C.骨髓细胞检查 D.腰椎穿刺 E.造血细胞培养 1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

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核心考点

血液检验 红细胞检验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分型】 国内根据其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血象、骨髓象特征将AA分为急性和慢性。国外主要注重实验室特征,将AA依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型(I 型、II 型)和轻型(I 型、II 型) ①急性AA: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严重出血,出血部位广泛并常有内脏出血;半数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常在一年内死亡。此型又称重型再障- I 型。 ②慢性AA:起病缓慢、病程进展慢、病程较长(一般在4年以上)。以贫血为主,出血和感染较轻,经恰当的治疗,病情可缓解或治愈,预后较好。此型又称轻型再障。慢性AA病情恶化,血象和骨髓象转变为急性AA的表现,称为重型AA- II 型。 【检验】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

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 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如穿刺到增生灶,骨髓可表现为增生良好,红系代偿性增生,以核高度固缩的“炭核”样晚幼红细胞多见,粒系减少,主要为晚期及成熟粒细胞。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加,以脂肪细胞较多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