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_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解答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2. 熟练应用已学知识正确地解答。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在这片茂密的树林里,一场激烈的比赛就要拉开序幕了,现在我们请参加比赛的选手代表做赛前发言。

生1:黄鹂捉了146只虫子。

生2: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

生3: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

师:它们谁是冠军?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到底谁说得对呢?算一算它们具体的捉虫数量就知道了。我们先算谁的?好,我们就先算喜鹊的。谁来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说?说的真好,看屏幕,谁来读一读?要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同学们会解答吗?

生答,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想法对不对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红点问题: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喜鹄捉了多少只虫子?

请学生把相应的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每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对于你解决问什么帮助?

思考下列问题:

(1)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2)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少?

(3)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

(4)黄鹂捉的虫子数、喜鹊比黄鹂多提的虫子数、喜鹊捉的虫子数,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5)你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很直观地看到你所说的这些吗?

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纸条摆一摆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请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同学的想法。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再共同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谈话: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喜鹊和黄鹂捉虫只数之间的关系,按照大家的提议,我们可以用条的办法来试一试。

课件展示的有几张长短不同的纸条。接着请学生选一选,可以用纸条怎样来表示喜鹊提虫的只数?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间题的方法。

我们用摆纸条的办法把喜鹊和黄鹂捉虫只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了出来,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眼就能看出黄鹂捉的少,喜鹊提的多

生2:喜鹊捉的只数被分成了两部分:与黄回样多的一部分,还有比黄多出来的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把纸条上移或下移,把喜鹊与黄鹂同样多的一部分重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看看求喜鹊捉的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

生3:求喜鹊捉的只数,实际上就是把146和38合起来,既实质上是求146与3的和是多少。

列出算式:146+38=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

汇报算法:

这道题两个加数尽管位数不相同,但算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位数加法的算法完全一样,仍然需从三方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算出的结果为:146+38=184(只)

4.对与红点问题同类型的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多的=少的+相差的

5.课件出示绿点问题: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1)请学生仿照我们前面对红点问题的思考方法,先独立地操作,计算程序: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读题,思考究竟谁多?谁少?用纸条图帮助理解—理清数量关系。

(2)请部分学生展示纸条图的摆法

(3)请部分学生展示所列算式,并说明列式理由和算法

6.对十与绿点问题同类型的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少的=多的一相差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自主练习”第1题:关于小东、小华和小强三个子跳远的题目这道题目里有两个小问,关于小华和小强的信息都与小东有关,可让学生仍然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教材第68页“自主练习”第2题:关于鸽子、乌鸦、丹顶鹤扇动翅膀的次数的问题。

这道题需要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因为题目与例题非常相似,学生完成起来应该难度不大。仍然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帮助分析。若有部分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比较高,可让他在直接思考解决问题后,再用纸条图摆一摆验证一下。

3.教材第69页“自主练习”第3题:用数字卡片出题做游戏。

活动规则:同桌两人一组,甲出示一张三位数的卡片,乙说出自己的卡片上的数与它相差多少,请出乙的卡片上是哪个数。交换角色继续玩。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比多少的题目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少的=多的-相差的。以逐渐达到能脱离纸条图,直接思考解答的水平。

4.教材第69页“自主练习”第4题:关于黄河三角洲的鸟类、海洋性生物、淡水鱼类的问题。

渗透环保理念,宣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不再对纸条图做统一要求,允许学生直接思考解答。

5.教材第69-*页“自主练习”第5题:关于花木养殖基地销售情

况的问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练习题,包含的信息多,通过辨别图中哪些信息

有关联,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

力,以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

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增加练习机会。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纸条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生2:我弄懂了比多比少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是:“多的=少的+相

差的”,以及“少的=多的一相差的”。

五、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2)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

子?

146+38=184(只) 146-12=134(只) 答:喜鹊捉了184只虫子。答:啄木鸟捉了134只虫子。

多的=少的+相差的少的=多的一相差的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初步接触了比多(少)的相关知识

之后学习的,数量之间的比多少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

反序的比多少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从数量间的关系去分析,往往就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机械的处理问题。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对于位数不同的两位数相加的计算,先放手让学生算,再在算后的交流中,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有前面几节课的计算基础,学生在这里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的意义》达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和讨论,领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成功之处:

1.学生能从所给情境提取数学信息,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提出

数学问题。

2. 本课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因此找清楚谁多谁少和相差数非常重要,二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故针对做题表现出看到“多”就用加,看到“少”就用减的情况,我借助纸条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

1.本课应该以合作学习为主,我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2.二年级的学生任务分析能力弱,完成任务的效率低,合作交流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小组学习中,进而表现出无所事事,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再教设计:

1.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理性的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更好的理解学生的需要,但是上课不是演戏,没有重来,所以我要把更多的思考和精力放在课前预设,让学生经历再创数学的过程,能够真正能爱上数学课。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这是生活中涉及非常多的一类典型的问题,有必要单独编排成一节来进行专门研究。这是对前面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的基础。

信息窗3的情境图呈现的是在一片树林里,啄木鸟、黄鹂、喜鹊

在忙碌着捉虫子的情形。图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3条信息,即: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虫子。针对这些信息,学生能够提出的一步解决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是我们需要的例题中的那两个问题。本节教材共设置了2个例题,红点

例题: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绿点例题: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解决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理清数量关

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突破难点,教材很有创意地设计了“纸条图”,“纸条图”实际上是线段图的雏形,但比线段图更容易让小朋友接受。在纸条图的帮助下,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究竟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加减法

的意义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多的一相差的=少的,或者:少的+相差的=

多的,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解决问题。

教材从“森林小卫士”们工作的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闯关小练习

一、看图列式计算。

1. 2.

二、猜猜我是谁。

我比146多254. 我是()我比438少269. 我是()293 比我少216. 我是()最大的两位数比我少189. 我是()

三、解决问题。

1、一周内,小丽写了420个大字,小军比小丽多写了107个,小

红比小丽少写了25个,小军和小红分别写了多少个大字?

2、停车场里原来有152辆汽车,开走102辆后,又开来150辆,

现在停车场里的汽车比原来多多少辆?

3、

(1)根据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并解答:

(2)根据信息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并解答:

反思提升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较好的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解决比的问题,基本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节课,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1.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以后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在本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我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不够充分,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争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以后的教学练习中应注意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定要免燥的,单调的机械的练习。

总之,面对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在自我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课标解读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对本节课进行了以下解读。

一、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以人类的三个朋友进行消灭害虫为情境,引入了今天的新知识。

二、让学习过程活动化,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课标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因此借助长度不同的纸条,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个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