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色彩词汇的运用

色彩词汇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87932463.html,

色彩词汇的运用

作者:李东峰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02期

词汇是思想的外衣,而思想则是借助词汇来表达的。我国古代诗人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词汇,各自注进不同的思想感情,组装成不同的画面,读者通过对这种色彩词汇的欣赏,感受到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因诗而见人,因人而识诗。在这个意义上说,色彩词汇是一面透视镜,通过它可以看出诗人的灵魂。

“白”这个色彩词,颜色鲜亮,富于光感,唐代诗人喜爱用这个词的很多,但是各人的生活遭遇不同,入诗后则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李白喜欢“白”字的亮度,喜欢“白"字的皎洁,常把它当作美好的象征。“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錦,白雪耻容颜。”(《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白鹇之白,美如白錦,纯白如雪,赛过白璧。用一连串“白”字,显出对白鹇的喜爱,欢欣之情跃然纸上。杜甫也很喜欢“白”字。他喜欢“白”字的悠闲、潇洒、高雅、恬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天开地阔,万紫千红,令人心旷神怡。“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色彩浓烈,形象鲜明,很有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欢快愉悦的心情。李贺诗中的“白”字也是屡见不鲜的。常用来表现他悲凉惨切的情怀。“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塞下曲》)“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谈白”(《九月》)。就以那最有名的诗句:“雄鸡一唱天下白”(《致酒行》)来说,光感稍强,但前一句“我有迷魂招不得”,扬幡照魄,呼神喊鬼,悲声见情,哀声见泪,仍然是一种惨惨戚戚的气氛。诗中的“白”字与李白、杜甫诗中之“白”字,表现出情感显然是不同的。

古代诗人还运用互补色对比词汇,使笔下的艺术画面特别鲜明夺目,其中,尤以“红”、“绿”这一对互补色运用得最多。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多

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王维《田家》),“绿杨烟里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等。色彩是明丽的、鲜艳的、响亮的,表现了诗人一种轻松、热烈、愉快的情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准确地表达了词人那种悠闲、风雅、轻松愉悦的思想情绪,反映了她南渡前的闲适生活。“绿杨外晓寒烟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热爱。

有些则多用“紫”和“黄”这组互补色的对比词汇,表现的思想情调相对的安定、蕴籍与含蓄。如王维的“紫梅发初偏,黄鸟歌尤涩”(《早春行》),李商隐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二月二》)。这里提到的王维和李商隐的两首诗,同样也是写春景,但和宋祁笔下的春景显然不同,缺乏宋祁诗中的那种欢快情绪。王维诗中的春景,透出了哀怨之情;李商隐笔下的春景,融进了作者羁旅他乡的烦愁。

如果说,互补词汇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一种欢乐与热烈的思想情感,那么几种相邻比色词汇排列在一起,则表现作者一种闲适、恬淡的心情。如“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客路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