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修2013版最全最好用知识点!

思修2013版最全最好用知识点!

思修2013版最全最好用知识点!
思修2013版最全最好用知识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认识大学生活

A.学习要求的变化;

B.生活环境的变化;

C.社会活动的变化;

D.心理环境的变化。

②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B.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C.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①学习理念树立*大学学习特点:

A.自主学习;专业性,阶段性,创造性,开放性,自主性

B.全面学习;

C.创新学习;

D.终身学习。

②培养优良学风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①确立成才目标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C.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D.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②塑造崭新形象

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视野开拓,胸怀宽广;

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①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

要手段;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

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③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

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④ 二者关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

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① 概述: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

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

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

和方向。

②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最重要)

道德素养: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

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③ 法律素质: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 A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是整个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基础。

B . 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C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D .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 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 . 坚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

B .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C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

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三节 学习“思修”课的意义与方法

一、△认识学习“思修”课的重要意义:

A . 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B . 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

养打下基础。

C . 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掌握学习“思修”课的基本方法:

A . 注重学习理论;

B .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基本知识;

C . 注重联系实际;

D . 注重学以致用。

价值,价值观,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①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A.含义: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

中体现;

B.特征:现实性,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超前性,多样性,可预见性;

C.Adding:理想的类型:

性质与层次:(非)科学理想/ (一般)崇高理想;

时序: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对象: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内容:社会政治/道德/职业/生活理想。

②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A.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B.特征:稳定性、多样性、执着性、亲和性;

C.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③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与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

保障。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①理想信念的作用:

A.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A.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B.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C.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①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使命;

②具体分为:

A.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

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

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

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B.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A.概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

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名长期探索的历史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B.优点: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指引人们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为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是工人阶级和人

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历史:

A.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把

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强大作为他们的信念

与理想;

B.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人民的富裕;

C.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国家的强大和民族复兴;

②怎么做:

A.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B.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2.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Adding:中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把个人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

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

理想。

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A.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B.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

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C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①立志当高远;

②立志做大事;

③立志须躬行。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A.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B.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与制约;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①爱国主义的内涵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

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

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主义重要内容)

B.爱祖国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②爱国主义的特征与作用

1.爱国主义的特征:

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

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点。

B.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

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方面。

2.爱国主义的作用:

A.爱国主义的凝聚作用;

B.爱国主义的动力作用;

C.爱国主义的评价作用。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在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

族所一致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民族品格和优良传统,深深地融入和我

们的民族意识中。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各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

和时代价值。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

*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献身于社会主义国家统一大业。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①ADDING: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寻在的一种状

态,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

一系列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运动、各种经济实体在世界范围内加速

融合、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普遍化的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

②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A.国家仍然是我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

B.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C.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始终保持团结的一面旗帜,是激发民族国家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A.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

B.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

C.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④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A.首先确立:全球化并非世界一体化;

B.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应树立的爱国主义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

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

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

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的定义: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共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

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

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B.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①时代精神含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

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

和。

②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

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有机结合统一,形成了中国精

神的本质内涵。

③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及精神,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a.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

稳定性)

c.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d.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B.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自觉投身到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

a.创新基础在人才;

b.创新希望在青年。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情感(基础),思想(灵魂)与行为(体现)三个基本方面)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国家应尽的义务;

B.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C.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五千多年的历史证明,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各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义务。

三、维护祖国统一

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A.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四、增强国防观念

①增强国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国无防不利,民无防不安。强大

的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保障。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保证国家安

全,实现民族振兴,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②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a.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b.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c.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认识;

d.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①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A.国家安全定义: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

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随着国际环境的

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在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

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威胁和挑战。在这种形式下,我们

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B.包含内容: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

力的破坏与颠覆。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

的重要内容: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

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

粮食安全等。

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

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

独立自主的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

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

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

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义务。

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D.在国家安全机关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E.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

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Adding: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形成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前提。

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④人生观分为三个部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核心Core)【Adding:其就是人们在社会

实践活动之前,对于社会实践结果所做出的预想和展望,它是人们实践活

动自觉性与能动性的反映,并决定这个人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三者关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⑤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A.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

生观。

B.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A.正确高尚的人生目的决定积极的人生态度;

B.错误低贱的人生目的决定消极的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组成部分:认知,情感与意志)

①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A.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B.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②端正人生态度

A.人生须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A.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B.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的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

一方面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失误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

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C.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是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D.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体现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E.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F.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G.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作为根据。

H.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选择提供

依据。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A.首先,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B.其次,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能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

C.再次,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

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最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二、大学生如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A.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

B.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

C.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掌握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硬本领,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

三、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A.反对拜金主义;

B.反对享乐主义;

C.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Adding:错误的人生观的共同特征:

①都是落后的人生观,都表达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

的主张,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腐朽观念;

②他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

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

③它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要求,

而无视人的全面型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主体:自我,他人,社会;客体:人的生活实践)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A.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论:

1.价值概念:现实的人的需要同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2.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

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3.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自己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

A’. 人生价值: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自我价值:个体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2.社会价值:个人的人生实践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关系,是个体的

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自我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内在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矛盾

统一体: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人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

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与保障;

②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劳动与贡献

③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联系人生与社会价值)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个人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个人价值的本领;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身、心的概念及其关系: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

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包括知、情、意。身心关系:身是心的物质基

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新的健康理念: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完满

(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的状态。

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①心理问题:自负与自卑;嫉妒;忧郁;偏执性格;性心理障碍;

②产生原因:a.大学生处于特定心理期;

b.社会环境的影响;

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A.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B.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C.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A.平等;

B.诚信;

C.宽容;

D.互助;

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A.正确认识竞争:

①积极作用: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的

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

的发展;

②消极作用:是人们在失败时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而在竞争中又容

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

B.正确认识合作;

C.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

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

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社会性;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多少是社会需要的反

映;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独立性、全局

性需要的反映;

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成分;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改造具有双重性;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4.怎么做: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要通过优化国土

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Adding: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

展。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A.道德的定义: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B.道德的起源:产生条件:

①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

的产物;

②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应该看见,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是同意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与人

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类在劳动中结成了

生产条件,并产生了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

道德需要,提供到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了道德产生所需要的

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③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条件;

C.道德的本质: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反映。

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关系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

则和主要规范;

③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

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④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A.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调节,导向,激励,辩护,沟通;

①定义: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

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

量;主要有认识与调节两大功能:

②认识: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③调节: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

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为重要的社会功

能。

B.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的影响;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

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ACTION: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

会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甚至阻碍社

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道德的功能与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A.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B.道德发展的规律性:①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②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

向前前进的;

C.人类道德进步主要表现:

①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

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道德调控的范围越来越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

理;

③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条件;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

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

己的能动作用;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的传统

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倾向:文化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与吸收的国外道德文化相结合;why?

a.优秀的民族道德具有普世价值;

b.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道德保持其生命力,

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定义1: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

传统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B.定义2: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

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适应和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下,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

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

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现实要求,也要承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

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2.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服务。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提高

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

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同

或相似之处。现在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

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优越性;

5.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离不开社会主义

下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

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6.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

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

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市场

本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

活中来;

D.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2.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

3.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

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益,避免市场经

济的消极效应,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

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促进和保障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

1.提出与发展:道德建设的核心,它决定并体现这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

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

A.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3.倡导和时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怎么做?)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

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应当在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注入新的时代内

涵的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

人民服务的道德。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避免两种错误思想:①对立②割裂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层次:

1.三大层次: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2.怎么做到: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精神,要正确认识处理一下三

个关系:

a.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b.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c.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是社会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不

仅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关系的需要,而且要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前进。

②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

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离开现实的道德状况,只谈社会主义道德的崇高理想,就要脱离实际;忘

记共产主义道德的远大理想,只谈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就会失去

前进的方向。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A.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②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B.公民基本规范主要内容;

①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

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②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③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④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⑤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C.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①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②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③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

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D.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涵义:

1.“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即荣誉,“辱”即羞耻,两者相

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

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

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

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

则,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

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

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2.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

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

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

基本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B.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C.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紧密结合起来;

②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③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④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⑤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⑥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社会

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D.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1.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2.为塑造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和促进良好社会风

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4.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战略举措。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不但有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有国家保证实施;

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

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D.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

E.总而言之:(广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

已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

规范体系。

(狭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员会规定性法律文件;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制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而产

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法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

1.奴隶制法律;

2.封建制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

3拓: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一是法律渊源不同,二是法律结构

不同,三是法官权限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突出法官

的职能,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而英美体系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

辩护人和代理人为中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辩的仲裁人。

*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B.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C.从法律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A.定义: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B.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

*强制:主体:国家;手段:国家强制力;目的:在于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

义务,确保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C.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5.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三、社会法律的运行:

①法律制定;

*关于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推出、审议、表决、公布;

*关于立法权限: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和地方立法权。

②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

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③法律执行:

A.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

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B.狭义: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C.行政执法的主体:a.各级人民政府;b.享有执法权和各级人民政府

机构;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④ 法律适用:

A . 定义:又叫司法,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

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B . 我国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刑事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

判权。*公安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C . 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公正,合理。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 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A . 特征:

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向:(根本

任务:现代化建设);

2.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益;

3.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B . 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

3. 人权保障原则;

4. 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我国的国家制度

A .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民主与专政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民主集中制

C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

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

E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

F .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

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A . 公民定义: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

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B .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政治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权:广义: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

的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力与自由。

5. 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诉讼、

控告或检举的

决定 体现

大一思修知识点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P10)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2-P13)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科学内涵(P13-P15)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16)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民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道德素质(P16) 是人民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第一章:理想 1理想及其类型(P21-P22) (1)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2)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信念及其类型(P22-P23) (1)含义: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类型:(P23) 3理想信念的作用(P24-P26) (1)引导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6-P28)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P39)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思修整理版目录+提要 2013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P1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P1 1.学习要求的变化;【学分制】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4.确立独立生活意识;【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5.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6.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7.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作风P3【学风定义P4】 1.自主学习的理念 2.全面学习的理念 3.创新学习的理念 4.终身学习的理念 5.勤奋 6.严谨 7.求实 8.创新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P6【全面发展定义】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文化艺术素养,审美修养】 良好的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知行统一是立身处世的基础】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P8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P8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8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P8-9】(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制度保障)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9 1.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定义P9 2.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和道德素质定义P9 3.法律素质定义P10 4.如何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P10 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

思修重点问题及答案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现实可能性,时代性,阶级性,超越性,实践性 信念的涵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的作用? 所有人:(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大学生:(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只因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认识大学生的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2)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理想的实践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理想实现的过程是艰难和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必定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 正确对待实现理性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之可能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么对待和认识他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1)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基本要求: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 爱自己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当代大学生坚持爱国主义,需要着重树立哪些观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人生观指的是什么?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正确认识人生价值(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劳动和贡献的尺度。标准在于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退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增加人际交往。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A.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 B. 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C.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 D.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有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的功能包括哪些? 认识功能(主要),调节功能(主要),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意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重要性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力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我国法律的运行环节?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 (3)法律执行(执法)(4)法律适用(司法)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其中,国体、政体是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1)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法。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制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培养法制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 法律权威性的内涵以及如何维护 内涵: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如何;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协商解决、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爱情的含义: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4)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5)不能措置爱情的地位(6)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7)不能只重过程不过后果(8)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结婚的条件 一.必备条件 (1)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二.禁止条件: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离婚的方式 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继承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1)学思并重的方法(2)省察克治的方法(3)慎独自律的方法(4)积善成德的方法(5)知行统一的方法 - 1 -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要点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微观:(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P32 6.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 7.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6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7.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世界观与人生观P64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目的涵义及作用P65 (一)涵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二)作用:(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认知情感意识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否定人生态度:拜金享乐个人主义 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4.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5.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观点。 6.价值观的内容:1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目标价值,2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关于价值的评价标准。 7.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9.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2)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10.联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6. 人生价值的标准: (1)根本尺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基本尺度: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7. 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里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9.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2)社会注意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1)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3)结合实际。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科学内涵: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的规范和表达。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1)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2)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八荣八耻”的内容

思修知识点总结

思修知识点总结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 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 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思修知识整理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期末论文 我身边的道德模范 ——榜样的力量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一班 孙嘉欣 201304510116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你一定不会错过“道德”二字,然而何为道德这一根本性问题却常常为人们遗忘在角落。道德最早出现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之中,经不断的发展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德,及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当然“道德”在中国其意义远不止这些。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讲究忠、孝、节、义,而这些观念正是支撑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潮流中前进的不竭动力。因此,弘扬道德观念成为现今中国必不可少的一项思想文化教育活动。然而,每年一届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就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以便于大家在生活中不忘道德、继承道德、传播道德,不忘本心,持续向前。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共选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共64名,每一位道德模范的事迹都感人至深。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演奏音乐、吟诵经典、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形式,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一个个模范人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令人崇敬的颁奖词,深深感染着我的心灵。我情不自禁地向他们致敬,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更加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其中林俊德的事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林俊德入伍52年来,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强军报国,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铸就国防盾牌作出卓越贡献。林俊德曾获得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总装“践行核心价观模范”等荣誉称号。 林俊德把一生献给了戈壁,献给了“两弹一星”伟业。26岁时,他带领科研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判断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重要贡献。28岁时,他探索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为我国首次氢弹飞机投弹安全论证提供科学依据。40岁开始,他研究并推动建立核爆炸应力波和地震、余震等测量系统,为我国地下核试验及禁核试地震核查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建成国际上独树一帜的力学实验装置。1997年,他从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忘我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亲自担纲10多项重大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研究,一年中300天在大漠戈壁、试验场区度过。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拒绝住院治疗,返回单位工作。5月23日被迫入院后,为争取工作时间,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恶化,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对医生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紧要的是时间、是工作!”在生命最后8天里,他强忍病痛整理完用毕生心血积累的3万份科研资料,3次打电话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任务,并写

思修考试的重点题和答案

思修考试的重点题和答案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同意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2)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着崇尚法治意识的人民群众的国家。(3)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权力受法律的可靠保障和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4、什么是违法?它的构成条件有哪些种类? 答: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1)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或罪过。(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5、什么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答:(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会、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3)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6、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四项:(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7、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的选举制度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秘密投票的原则。(5)从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6)代表对选民和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8、我国诉讼法共同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两审终审制。(5)公开审 9、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答: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此外,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0、什么是合伙企业?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大学思修考试简答题知识点论述题总结

1、进入大学后应树立哪些新的学习理念?要养成优良的学风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论述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什么是法?什么是道德?试述他们两者的关系。 (1)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关系: A区别: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 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B联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C总结: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简述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内部的结构关系。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3)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这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5)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5、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1) 广义的大学:泛指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是高等学校的总称,包括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及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成人学校等。 (2)中义的大学:指那些能够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的由多门学科、多种专业组合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独立设置的各类学院。 (3)狭义的大学:专指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力量,较高教学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必须设立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的学科

2019考研政治 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背诵版)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绪论 (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配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坚定理想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2)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分为低层次的信念和高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最高层次的信念(即信仰)具有最大统摄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思修整理

绪论 第一节: 1.大学生活的变化: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 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提高辩明是非等能力、虚心求教细 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终身(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 4.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5.成才目标:德(灵魂)、智(基本内容)、体(基础)、美(综合体现)全面发展。 6.大学生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 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二节: 1.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3.社会主义法律的定义: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 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 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 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 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6.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 养和能力。(最重要的素质) 7.道德素养:是人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 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8.法律素质的定义: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9.法律素质的意义:保证人们合法的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自觉履行法律义 务、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2.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引领大 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三节: 1.学习思修的意义: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

思修重点及答案(1)

1.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答: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应这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备的法律观念拥有必备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关联: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不确定,这个是道德与法律的关联)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意义。 内涵: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主义层面的价值要求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意义: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3.理想、信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以及意义。 含义: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特征:理想:1)理想带有时代烙印和特定阶级的烙印,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2)理想带有时代烙印和特定阶级的烙印,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3)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预见性 信念: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如何正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将个人理想变成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这个要根据自己说) 6.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内涵: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