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信息技术2.1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2.1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2.1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2.1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教案

2-1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VB定义的常用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的定义方法,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的描述。熟悉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能调试简单的VB程序。

2、方法与过程

本节涉及到基础知识较多,所以要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从一个简单的求圆的面积的程序入手,从中分析VB程序一般包括的四部分,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而且结合练习来加强对这些新知识的巩固。通过介绍VB程序的开发环境中的菜单、常用工具和常用窗口等,再通过上机操作运行一个程序,让学生更容易上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节是学习VB程序的重要的入门课,授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路,逐个问题解决,不可一蹴而就。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VB常用的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2)VB程序的开发环境

2、教学难点

把本节的内容加以运用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材选自《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的内容编排合理,导入的方式也很好,而且能结合练习,所以直接使用教材的内容,不作修改。练习的题量可以适当地增加。

2、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序。

3、硬件要求

建议本节课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有广播教学系统或投影仪。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

2课时(100分钟)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以下是一个“求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的程序,请你注意观察程序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思考如下的问题:

(1)程序有多少行,每一行的作用是什么?

(2)如果按语句的作用区分,这个程序包含几个部分?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定义名为command1_click()的事件过程

Const pi as single=3.14 ‘说明程序中pi是常量∏

Dim r as single,s as single ‘定义半径r和面积s为单精度实型

r=inputbox(“r=”,”请输入半径”)‘输入r的值

s=pi*r*r ‘把表达式pi*r*r的值赋给s

print “圆的面积s=”;s‘把s的值输出到当前的窗体上

End sub ‘过程结束

考察上述程序,我们容易看到:程序共有代码7行,每一行都是VB的一个语句,VB 的程序就是由这样的一组语句组成。每一个语句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书写的。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VB程序的一般包括如下部分:

(1)数据类型说明部分

(2)数据的输入部分

(3)数据的处理部分

(4)数据的输出部分

一、基本数据类型

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加工处理的集合称为数据。数据既是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对象,也是运算产生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种数据,VB定义了多种数据的类型。基本数据类型是系统预先定义的数据类型,表2-1中列出了VB定义的常用的基本数据类型。

例如在上述的程序中,既有单精度实型数的数据(如3.14等),也有字符类型的数据,如“输入半径”、“圆的面积S=”。

二、常量与变量

(1)常量

常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常量、字符串等。例如在上述的程序中,3.14、“r=”、“输入半径”等都是常量。

在程序设计中,以于一些经常使用的常量,可以用常量说明语句来定义。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常量说明语句的格式是:

Const 常量名As 类型 = 表达式

在上述程序中,第2行就是一个常量说明语句,说明程序中需要使用的常量。

(2)变量

在程序处理数据时,对于输入的数据、参加运算的数据、运行结果等临时数据,通常把它们暂时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中。变量就是命名的内存单元位置。在VB中,变量名必须是由英文字母开头,后面则可以由字母、数字或其它符号组成;变量的名称最好与它所表示的内容意义相同的英文单词来确定。

(3)变量说明

使用变量前,一般应先说明变量名及其类型,以使系统为其分配存储单元,变量说明语句格式如下:

Dim 变量 As 类型

如Dim r as single,定义半径r为单精度实型

三、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1)运算符

运算符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描述各种不同运算的符号称为运算符,参与运算的数据称为操作数。在VB中,常用的运算符有算术运算符、字符串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等。

①算术运算符有:

算术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和数学中相同,如果意义不明确时,可以加上括号使其看起来更明白。VB中只使用一种括号“()”,它可以多次嵌套。

②字符串运算符有:&

VB中的字符串运算符是“&”,该运算符主要用于连接两个或更多的字符串,例如:“"abcd"&"efg"”连接后结果为"abcdefg"。

(2)函数

在VB中有两类函数,分别是内部函数和自定义函数转换函数。常用的内部函数有数值函数、字符函数、时间/日期函数和其它函数等,如表2-2所示,自定义函数是由程序员根据需要定义的函数。

在程序中要使用一个函数时,只需要给出函数名和一个或多个参数,就能得到函数值。调用函数的格式如下:

函数名(参数表)

(3)表达式

表达式是指某个求值规则,它由运算符和配对的圆括号将变量、常量、函数等操作数以合理的形式连接起来的式子。例如在上述的程序中,式子pi*r*r是合法的表达式。

四、练习

(1)下列数据属于字符串常量的是()

A.bcda B."kfjf"C.’fksj’ D.”j_hjh”

(2)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3)在VB语言中,下列变量中合法的变量是()

A.b90 B.abc=9 C.print D.8888F1

(4)在VB语言中,下列表达式中合法的表达式是()

A.a+b*|c| B.bct÷9 C.4-2*∏ D. pi*r*r

五、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

前面的学习使我们知道,要较快地学会运行调试VB程序,首先需要熟悉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的界面如下图:

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中,控件工具箱、代码窗口、窗体设计器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属性窗口是一些常用的程序设计与调试工具,这些工具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如果熟练、合理地使用会大大地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五、课外拓展

在了解、熟悉了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以后,你肯定跃跃欲试,一显身手。好吧,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VB程序的运行调试吧!

求s=1×2×3×…×n问题的VB程序:

private sub form_load()

n=inputbox(“请输入n的值:”,“输入”)

s=1

for i=1 to n

s=s*I

next I

msgbox “s=”+str(s),0,”计算结果”

end sub

当N=22时,运行的结果是: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课程题目〗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

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信息需求样表〗 信息需求表 信息来源类型表 〖课后练习〗 1.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高中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上海)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6 四、内容标准. 7 信息技术基础. 7 算法与程序设计. 10 多媒体技术应用. 13 网络技术应用. 16 数据管理技术. 19 人工智能初步. 21 五、实施建议. 24 教学建议. 24 评价建议. 26 教科书编写建议. 32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4 六、案例. 35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

PS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1.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了解Photoshop 工作界面;了解窗口的大小调整 重、难点:工具箱 教学过程: 一、启动Photoshop 首先确认计算机中已经安装了Photoshop中文版软件,下面介绍该软件的启动方法。【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掌握软件的正确启动方法是学习软件应用的必要条件。其他软件的启动方法与Photoshop 的基本相同,只要在【开始】/【程序】菜单中找到安装的软件并单击即可。 二、Photoshop 工作界面 下面介绍Photoshop 工作界面各分区的功能和作用。 【命令简介】 在工作区中打开一幅图像,Photoshop 的工作界面如图所示。 Photoshop 界面按其功能可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属性栏、工具箱、状态栏、图像窗口、控制面板和工作区等几部分,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1、标题栏位于界面的最上方,显示为蓝色的区域,其左侧显示的是软件图标和名称。当工作区中的图像窗口显示为最大化状态时,标题栏中还将显示当前编辑文档的名称。标题栏右侧的按钮,主要用于控制界面的显示大小。 2、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包含Photoshop 的各类图像处理命令,共有10个菜单。每个菜单下又有若干个子菜单,选择任意子菜单可以执行相应的命令。 3、属性栏位于菜单栏的下方,显示工具箱中当前选择按钮的参数和选项设置。在工具箱中选择不同的工具时,属性栏中显示的选项和参数也各不相同。例如,单击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后,属性栏中就只显示与文本有关的选项及参数。在画面中输入文字后,单击【移动】工具来调整文字的位置,属性栏中将更新为与【移动】工具有关的选项。 4、工具箱位于界面的左侧,包含各种图形绘制和图像处理工具。当将鼠标光标放置在工具箱上方的蓝色区域内,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即可移动工具箱的位置。单击工具箱中最上方的按钮,可以将工具箱转换为单列或双列显示。 5、状态栏位于图像窗口的底部,显示图像的当前显示比例和文件大小等信息。在比例窗口中输入相应的数值,可以直接修改图像的显示比例。 6、图像窗口是表现和创作Photoshop作品的主要区域,图形的绘制和图像的处理都是在该区域内进行。Photoshop 允许同时打开多个图像窗口,每创建或打开一个图像文件,工作区中就会增加一个图像窗口。 7、工作区是指工作界面中的大片灰色区域,工具箱、图像窗口和各种控制面板都处于工作区内。为了获得较大的空间显示图像,可按Tab键将工具箱、属性栏和控制面板同时隐藏;再次按Tab键可以使它们重新显示出来。 8、控制面板默认位于界面的右侧,在Photoshop 中共提供了21种控制面板。利用这些控制面板可以对当前图像的色彩、大小显示、样式以及相关的操作等进行设置和控制。将鼠标光标移动到任一组控制面板上方的灰色区域内,按住左键并拖曳,可以将其移动至界面的任意位置。 三、退出Photoshop 退出Photoshop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浙江省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来,我认为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教师教学观的变革,除了重视“双基”外,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地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思维,倡导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我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课题: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教材版本及章节:《信息技术》第三版第三章第四节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与我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唤起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网页、图形、文字、文件等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2、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将学习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但这种联系又有别于以往我们熟悉的事物,而是一种并不为学生所了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基于上述理论,在学习信息搜索的时候,我们采用“皮影艺术”这样一个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讲解内容,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以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方法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可以通过关键字的调整,搜索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在确认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后,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皮影艺术的一些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然后讲解有关网页、图形、文字的不同的保存方法。之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皮影艺术的感官感受,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一个皮影戏来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在学习了网络下载的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艺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影视技术的不断改进,数码产品的不断更新,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艺术,也逐渐在被人们遗忘。我们海宁是盛产皮革的地方,皮革除了用于穿着和饰品之外,也是制作皮影的原材料,皮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逐渐处于消亡的边缘了。然而庆幸的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能有机会与传统艺术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2)新课讲授 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A、搜索引擎的概念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3、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让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5、让学生知道并掌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步骤: 一、导课 同学们,说到计算机网络,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名词,其实在现代的 信息化时代里,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学习 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个终端接入到单个主机.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

为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初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代表的网络:包括LAN, MAN, WAN),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大约是20世纪70-90年代. 典型的代表是目前Internet网的前身ARPANET.如后面 示意图。 第三代:标准化网络:包括:ISO/OSI-RM(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第四代:网络互联:各种类型的网络全面互联,并向宽带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例如: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或者网络只要遵守tcp/ip 协议,都可以连入网中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1 信息技术课教案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他们具有:1各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其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2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物理实现的 3用来实现网络通信、资源管理和网络服务的专门软件 4计算机之间能够利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相互通信,并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导语】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用 2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 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018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认识FrontPage 2000 课课题题第1节认识FrontPage 2000 课课题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得启动和退出FrontPage 2000的方法; 2、认识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重点 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难点 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共14课时第1、2课时(含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将信息发布到Internet网上去呢?这就涉及到网页的制作与上传。FrontPage 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用于制作网页的软件,应用非常普遍。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II、讲授新课 1、启动FrontPage 2000 (1)启动Windows98系统 (2)选择菜单命令“开始”---“程序”---“Microsoft FrontPage”。 2、认识FrontPage 2000的窗口(如图2-1) (1)菜单栏:用下拉式菜单的方式提供FrontPage 2000制作网页的各种命令; (2)工具栏:包含许多功能的快捷按钮,当我们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各个按钮上时,可以感应出该按钮的名称; (3)视图栏:FrontPage 2000提供了6种查看站点的不同方式,可以让你更方便地查看网页的大小、链接等等; (4)视图选项卡:FrontPage 2000提供了3种不同的方法来查看网页,我们可以使用界面左下角的视图选项卡,并可在它们之间切换。 3、退出FrontPage 2000 退出FrontPage 2000的方法是:单击FrontPage 2000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X ;也可以单击“文件”菜单栏中的“退出”菜单选项。这样就可以退出FrontPage 2000了。 III、练习、作业、预习 ①FrontPage 2000的启动和退出。 ②熟悉FrontPage 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 ③预习:如何制作网页?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案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课程类别理论课课时1课时 任课教师XX 职称实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黑板,教材授课地点传统教室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对象分析 1. 授课对象为普通高等中学,大部分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是缺乏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系到课堂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学生对表格的认识浅,没有意识到表格在学习和生活中重要性。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表格便利之处,从而引起对表格的好奇和兴趣。 参考资料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表格、单元格。 (2)知道表有哪些基本功能。 (3)知道从表格中获取所需信息有哪些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成绩表”,明白表格的作用和功能。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表格的作用和功能从而认同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一种用表格管理自己实际生活和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表格、单元格的概念; (2)表格的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 能分析如何对表格进行加工可获得所需的信息。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1.导入 师:下面我们来看两份课程安排一样的课程表。 (注:材料一、二、三均为课前准备好) 呈现材料一: 课程安排 星期一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数学,第三节课是物理,第四节课是地理,第五届课是英语,第六节课是生物,第七节课是政治; 星期二第一节课是数学,第二节课是地理,第三节课是英语,第四节课是语文,第五届课是体育,第六节课是历史,第七节课是生物; 星期三第一节课是英语,第二节课是,第三节课是语文,第四节课是政治,第五届课是,第六节课是物理,第七节课是化学; 星期四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英语,第三节课是生物,第四节课是政治,第五届课是数学,第六节课是历史,第七节课是地理; 星期五第一节课是英语,第二节课是数学,第三节课是历史,第四节课是语文,第五届课是物理,第六节课是政治,第七节课是化学; 呈现材料二: 师 :观察 完这两 份课程 表,你 们有什么样的的感觉。 高一课程表 1 2 3 4 5 6 7 一语文数学 课 间 操 物理地理 中 午 英语生物政治二数学地理英语语文体育历史生物 三英语数学语文政治音乐物理化学 四语文英语生物化学数学历史地理 五英语数学历史语文物理政治化学

(完整版)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和解密教学设计

3.4 加密与解密 本节内容按2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分析生活中由密码引起的数据安全问题,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穷举法破解密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预习,阅读第77页“任务一解开网站账号被盗之谜”之“活动1 防范‘盗窃’行为”,填写第78页的表3.4.1。 2.教师检查,并评讲填写情况,引出数据安全、密码的话题。 表3.4.1 密码盗窃与防盗分析表 二、密码 密码是指用来核对用户ID以验证用户就是本人的一组字符。 活动2设置安全密码 打开教科书配套资源中的“数据安全性测试.py”,运行并测试穷举搜索一个5位、7位和9位的数字密码,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填写表3.4.2。(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fld”和“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py”) 表3.4.2 穷举搜索密码需要的时间

实现穷举搜索的自定义函数jiemi()的程序代码如下: def jiemi(): d1=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1 p=int(varin.get()) #获取输入文本框的数字密码 for i in range(0,p+1): #从0循环到正确密码数值 if i==p: #如果密码相同 d2=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2 d=d2-d1 #取得时间差 #在输出文本框中显示解密用时 varout.set(str(d.seconds)+"秒"+str(d.microseconds/1000)+"毫秒")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比一比】当然,我们也可以编写无可视化界面的程序,程序更简单。(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无界面).py”)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请比较有可视化界面与无可视化界面两个程序运算的快慢,将最快的结果填入表3.4.2。 【算一算】 你的电脑1秒最多能试探大约多少个整数密码? 【做一做】 1.有可视化界面程序中的jiemi()函数中的for循环改为while条件循环: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2、技能目标:会安装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难点:会安装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三、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等。我们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到BBS论坛参加讨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实现文件传送,通过网上商店进行购物等。那么大家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我们所接触的校园网和家庭网络,能不能再给计算机网络在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吗? 学生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系统,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

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那么从这个具体的定义中大家能不能看出计算机网络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组成计算机网络具备的条件: 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 2、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 3、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的,那么大家想一想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连接设备有哪些?六个人一个小组结合课本内容和接触的网络进行讨论,时间是五分钟,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公布答案,并详细说明一类网络硬件,最后评出最优小组。 学生热烈讨论中…… 五分钟后,分组公布答案…… 第一组……网络接口卡…… 第二组……传输介质…… 第三组……连接设备…… 第四组……网络服务器…… 发言完毕,教师播放幻灯片,总结补充,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1、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或称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与网络线缆直接连接的接口电路板,执行计算机与网络传输的规范。网卡驱动程序与网卡一起完成网络数据链路上的数据发送和接收。 2、传输介质:分别展示图片 (1)电话线路——电话通信 (2)双绞线——普通网线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