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气象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气象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气象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气象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生态农业规划等“三农”问题对气象科技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通过在近年来为农服务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孝义市气象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综合分析彰显出气象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发挥出千里眼和排头兵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气象

孝义市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一个高发市区,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较广。地质灾害造成了孝义市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孝义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大气降水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中国气象局从1992年确定气象事业“三大块”结构,1998年形成气象事业结构“三部分”新格局,2002年确定“三重要”的定位,到现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的“三气象”发展新理念,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的结果。孝义市气象科技服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目前的气象服务远不能满足“三农”工作的急切需求,这预示着气象部门将面临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起点、快步伐发展,本文以商洛的气象服务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气象服务需求的迫切性和开展气象服务的可行性进行以下几点研讨。

1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新农村建设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迫切需求

1)农村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粮食生产安全和特色农业,而自然灾害是影响这些问题的首要因子,气象部门在防御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前瞻性作用。尤其山区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民群众更加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迫切要求为她们提供实用的气象科技服务,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科学指导。

2)建设新村镇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建设规划中新址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气象灾害因素(背风向阳、水浸、滑坡、泥石流等),含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等工作都需要气象部门来完成。

3)生态农业发展急需气象科技服务生态农业发展计划、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GAP规范化科学栽培、优良品种引种及新品种培育、生态农业田间管理都迫切需求气象科技服务作支撑。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6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2015·全国Ⅰ)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条例确立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施该条例意在( ) ①强化社会监督,维护市场竞争秩序②转变政府行为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④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2014·山东高考)2014年,为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山东省某市政府决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列明民营资本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这个清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体现了该市政府( ) ①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②推进自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③坚持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④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江苏高考)在2013年发生的下列新闻事件中,体现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的是( ) ①商务部终止对美部分进口车双反措施②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项目③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④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针对某些中学生沉溺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的现状,某省政府实施了“明天工程”,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举办了个人主页设计大赛等,有效地引导中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该省政府( ) A.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履行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D.影响了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5.近年,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处罚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2016年10月,杭州市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大家熟悉的环保热线(12369)、物价热线(12358)、社保房管热线(967111)等各类政务咨询投诉举报热线都将被整合或取消,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超低能耗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对于农村的房屋住宅问题十分的重视,对于超低能耗房更是大力推崇,在其应用中有着明显的优点,节能、舒适、环保、质量好等,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属农村居住民的一大福利……超低能耗房原材料主要以海容模块为主,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本文了解一下…… (超低能耗房-图例) 超低能耗房优点 1.更加节能。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内外双层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2.更加舒适。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3.更好空气品质。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4.更高质量保证。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超低能耗房建房材料 超低能耗房建房原材料主要以海容模块为主,海容模块为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经加热发泡后,通过专用设备和模具及特殊工艺技术加热成型而制得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模块,并复合膨胀玻化微珠防火材料,形成保温防火砌体结构一体化。 如果我在乡下有一块地,那么我一定会回去,并在那块地上建造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不用红砖、不

用木头,就用海容模块! 想想曾经盖房费时、费力、费工、还费钱,每年耗费的煤费和电费早就超过了海容模块盖房的价格,现在有了海容模块材料,不仅仅环保抗震,还省煤省电! 早在2017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就联合发布《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并对其进行奖励补贴! 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政策的变化,更多人愿意返乡生活,回农村建上一套漂亮的房子,配着好山好水,悠闲自在。说起盖房子,材料的选择可谓是重中之重!现在,一种被称为海容模块的新型材料正在悄悄的走进建筑材料市场。对于海容模块,我想你需要一个了解-详情咨询东营市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09年度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09年河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年建设活动,促进公共气象服务事业全面稳步发展。 2009年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社会经济低迷的不利形势下,中心全体职工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以干部作风年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科技服务中心团结协作、迎难而上、拼搏创新的精神,全面贯彻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加快现代气象业务建设,切实把公共气象服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提升公众气象服务能力,防灾减灾服务民众 积极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手段。初步建成了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随着河北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发布系统的建设,目前,我省手机服务用户数已超过870万,信息发送速度最快已达到每秒500条,大大提升了预警服务能力。在11月暴雪服务过程中,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利用气象短信预警平台免费向相关地区全网

手机用户发布预警,受众达到2000多万;利用电视媒体,在气象频道及时插播最新预警信息和气象新闻;为专业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通过12121声讯服务,网络等多渠道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全面及时的气象灾害及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注重专业气象服务精细化,积极开发行业特色气象服务 交通气象服务取得重大突破由省交通厅全额投资的高速公路气象监测及信息服务系统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已建成京秦、京沪、青银、沿海等高速公路沿线的40多套交通气象监测站。项目建设创三项全国之最,一是由气象部门为对方设计施工建设方案尚属国内首例,二是以投标的方式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开国内先河,三是交通部门投资金额之多、项目覆盖线路之长、气象监测站建设规模之大创历史之最。在方案设计中,初步形成了河北省东南部平原(大雾多发区域)交通气象监测网络,实现了河北省高速公路沿线气象监测设施“零”的突破。另外,积极开展交通气象服务的相关科研工作,研发了精细预报、专项预报等高速公路特色预报服务产品 电力气象服务客户满意度高根据电力部门需求,省专业台继续为河北省电力公司及张河湾提供电力专业气象服务,并新增了保定电网气象预报服务内容。《河北省南部南网精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明着力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作用困境途径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1]因此,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方向,以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一)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阈限,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以血缘、宗族为中枢的社会运行模式,十分强调“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普遍以家庭为背景进行农业生产。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促进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族式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以一种社会性的“个体”因素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家族式的经济模式就成为一种阻碍。它对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使得它对于群体利益往往漠不关心,甚至会以牺牲社会群体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个体”利益,以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不合理现象依然在当今中国农村中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民个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农村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因此,发展农村先进文化,转变中国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文化思维来打破传统家族文化观念的阈限和传统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让农民走出固有的个人空间,学会与他人交流,关注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合力,提高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大力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精神的形成,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后,满足于小富及安,满足于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表现出不思进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化化发展的潮流,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三)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缺乏对科学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保险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一是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成效显著。截至到2007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9家,参保职工4015人,离退休人员1790人,征缴率100%,连续6年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不断完善。目前,参保单位10家,参保职工540人,离退休人员120人,征缴率和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三是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全县参保单位68个,参保职工5167人,公有制经济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为9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覆盖率为3%。四是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财政开支单位、垂直企业已基本纳入,另有参保企业80家,参保人数达到8406人。共计征缴医保基金275万元,征缴率为96%;支出192万元。五是工伤保险进入攻坚阶段。目前全县企事业单位参保43家,参保人员6000人,基金征缴48万元。累计有16人享受工伤待遇,赔付工伤保险费18万元。六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积极实施。根据任县实际,本着“由高到低、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任城镇所有被征地农民的摸底排查以及测算工作。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巴彦淖尔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社会保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支付形式严峻。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依靠上级调剂来维持发放,稍有疏忽即形成新的拖欠。集体、民营企业参保意识淡薄,也为扩面工作增加了压力。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市统筹,而县本级统筹保险基金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受单位经营情况限制,加之缴费基数较高,自收自支单位参保人员只申

气象科技服务管理的暂行办法

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的规范管理,推动气象科技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气象科技服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气象部门从事气象科技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科技服务,是指利用气象业务服务产品、科研成果和资产等国有资源,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服务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开展的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的各类气象服务。 第三条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公共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服务更大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四条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托基本气象业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转变发展观念,突出创新、提高科技内涵,明确目标、完善发展机制,集约协作、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益,充分发挥气象科技服务在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以及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气象科技服务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界面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监督有效、效益显著”的气象科技服务管理体系。

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气象科技服务纳入本级气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对气象基本业务、气象科研和气象科技服务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发展。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必须严格遵守中国气象局的有关气象业务规定和规范。 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政策法规、人事、计财、国有资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分级管理、有效监督”的原则和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对气象科技服务实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八条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科技服务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事业单位、企业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相应的气象科技服务运行管理模式。 禁止以个人承包、职工内部参股分红等形式开展气象科技服务。 第九条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支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科技服务系统建设,提升气象科技服务的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能够产生明显社会经济效益的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持。积极探索与社会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争取对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经费支持和投入。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对于气象科技服务的收益,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提留给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单位作为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丰富和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科技内涵和服务水平。 第十条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的科技创新机制。倡导和鼓励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纳入气象科研计划,形成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来看,我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心内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村是我国最辽阔的地域但又是最穷的地域。因此,实现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华图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高分通关课程5折优惠啦(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从本世纪起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这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个国情又主要凸显在“三农”之中。所以,“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

全面小康的目标,关键是把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因为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在变化中协调,收入在稳定中提高,生活在发展中改善。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等方面的差距都还比较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收人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上得当,把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好,尽快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以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就是说,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农村,是“硬件”、“软件”,共同发展的农村,是村容村貌与农民精神状态文明进步的农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新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

新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

新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 发表时间:2018-09-11T16:00:53.4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石增孟 [导读] 我国有些地方主要以牧业为主,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容易受到破坏。 临沂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山东临沂 27600 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工业高度发展的社会,能源短缺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明显,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因此,加大环保能源的推广应用任重而道远。新农村使用的环保能源主要有沼气、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环保优势,经济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我国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的落实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使用越来越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任务也不断加重,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成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新能源;新农村 1农村环保的重要性 我国有些地方主要以牧业为主,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容易受到破坏,在推动这里的农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极其重视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营模式,培养具有农业科学知识的农民,对农牧地带土地退化现象着重监管,提高农业建设基础,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环保能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以生物质能源和煤为主,农村地区有大部分群众主要依靠生物质燃料获取能源,给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人们直接燃烧各种生物质能源会导致这些资源浪费严重,例如有的薪柴并没有充分燃烧,得不到充分利用。 2.2农村对新能源的认识水平不高 能源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农民而言,直接使用薪柴作为燃料,十分省事,而且省钱,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对于新能源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新能源的成本较高,所以不接受新能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农村能源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高,所以也没有完全引起农民的重视,国家给予补贴的各种农村能源项目,没有激发农民对新能源工程建设的重视,影响了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推广。 2.3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仍不完善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要加强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脚步,当前我国在农村能源可持续建设发展机制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发展机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从政府到农民,再到相关的企业,能源意识不强,造成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水平不高,能源浪费程度严重,而且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的宏观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能源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所以导致农村能源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吻合。 3农村能源建设发展途径 3.1积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大多属于清洁能源,是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为此各地农村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这一产业。例如在西部农村可以开展风力发电、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在中东部地区可以开发沼气系统和小水电站。 3.2加强农村能源工作扶持力度 有关部门应把新农村能源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领导、政策实施、工作安排、财力支持等方面切实体现重视新农村能源资源。积极支持新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推广相关技术,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支持新农村能源企业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利用农村废弃物和开发废弃物能源、沼气能源、秸秆能源等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能源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3.3提高农村能源建设能力 在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比如有的地区种植业比较发达,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生产沼气;再比如有的地区养殖业比较发达,各种动物粪便数量较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动物粪便的利用,生产沼气、沼渣等产品,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需。另外,利用太阳能也是现代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太阳能日光温室。主要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可以充分利用热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第二是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利用光热转换技术,将水加热到农民需要的温度,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第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独立的电源,主要用于居民生活以及生产。比如太阳能路灯、草坪灯,都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3.4加强对农村能源工程开发的规划和重视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能源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都很高,新时期加强对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宣传,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为能源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要借助各种媒体,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新能源建设的意义、建设的成果等进行宣传,对当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浪费行为进行报道,比如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玉米、高粱等作物,收获之后会产生大量秸秆,秸秆中所含的能力较多,随着农作物单产不断提高,秸秆数量也越来越多,对秸秆进行充分利用,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很多农民并没有真正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浪费极其严重,通过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农民对新能源加深认识。 3.5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地膜回收利用 针对农膜使用较集中区域,推进地膜清洁生产和实施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推广双降解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推广使用0.01mm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 现状及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农村尚有不少乡镇没有综合性文化站,有的也大多被挤占、挪用;没有自己的专职文化干部,临时兼职的较多;无法做到财政拨款,兴建专门办公场所。此外,不少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 (二)农民文化活动有待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农民文化生活并没有显着改善,农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贫乏和枯燥的基础上。电影电视、文体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离大部分农民似乎还很遥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求知求学的欲望不强,致使他们的子女也过早脱离了学习,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设施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图书

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只依靠上级文化部门或大企业送书、赠书。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村级书刊报纸受经费限制每年订得较少,而且大多是党报党刊,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科技报或书籍少之又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放置在村部,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使得队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缺乏生机和活力。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差距很大。总的来讲,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的乡文化站建有高标准的电影院、文化广场、活动室,功能全,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而有的乡镇文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实现多元化农业经济,这正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决定性的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下列支持:(一)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和全面铺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多乡一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将逐步出现,农业产业化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就近得到充足的低廉的供给。这降低了原料成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二)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倾斜,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可推进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档升级,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三)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民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室、“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一旦他们掌握了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入到再就业的队伍中,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与实习,就会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四)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环境都将逐步优化,呈现自然生态,走上良性循环,这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五)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地刺激消费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适应城乡需要,做大做强本地消费市场。(六)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促使了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 二、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是有利于“两进两出”的问题解决。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投资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农村。龙头企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到农村去,劳动力和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机制进入龙头企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目标。第二是能创新农村的经营体制。现在农村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经营;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第三种是当前农村呈现出特色经济效益的比较高级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一种,也正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等方式来推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创新性的发展。第三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在农业企业中,农民就业容量比较大,就业农民就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第四是培养新型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农村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以及对农民员工的培训,都为造就新型农民提供了舞台。第五是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土地使用权、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对农民合作能力和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央反复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为主体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为主体,积极有序、规范高效的政府行为直接关系到新农建设成效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农村的和谐稳定。 一、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重要意义 政府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充分认识到政府行为的重要意义,是切实强化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基础。概括起来讲,政府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贯彻中央要求的需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新农村的核心要义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建设机制。因此,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讲,还是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看,都迫切需要各级党和政府的各个工作部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切实高效地主导参与、组织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履行职责、全面体现作为。 二是打破二元结构的需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 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 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着作用,具 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刖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 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 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岀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 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 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岀,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

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 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岀,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岀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

(学习心得体会)气象科技服务的学习心得体会

气象科技服务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和谐是发展的基础,管理是和谐的保障。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结合科技服务中心工作实际,现就“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谈几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首先加强科学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科学理论和知识的力量,不断冲击禁锢的大脑,冲破思想的牢笼,这是解放思想的前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与促进事业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思想上固步自封,就会阻碍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市气象部门不断增强预报预警服务能力,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气象科技服务要以防灾减灾为目标,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系统,扩大公共气象信息发布范围,重点开展3g手机掌上平台、多媒体气象信息直通等工程,全面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要认清气象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认清发展的巨大潜力,认清肩负的政治责任,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作风的转变,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

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被动转化为主动,鼓足勇气,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开拓创新,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二、全面推进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系统建设 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作为全市气象信息服务的牵头组织者,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的发展要坚持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坚持以人为本、科技支撑、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发展目标。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要着眼于全市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系统建设与完善,着力于全市气象服务能力的全面提高,推进气象服务业务布局调整,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业务化,依托现代科技,统筹优势资源,强化科研基础,有效培养人才,完善管理体制,引领全市气象信息服务业务发展,为全面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加强与水利、交通、公共、卫生等部门交流与合作,推进专业、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完善12121气象声讯系统,加快建设3g平台开发进程,实现开通联通、移动、电信三家运营商。丰富各类信息服务内容,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大厦物业管理,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 ?三、积极营造抓发展所需的团结和谐环境 要坚持以打造和不断深化科技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形象,增强自豪感、认同感,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决策的和谐民主促进整个单位科学目标的确立和团结向上意识的形成。二是积极引导团结和谐文化的建立,以直观多样、润物无声的日常教育不断强化团结和谐的意识。三是实行人性化管理,以制度的刚性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促进团结和谐习惯的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