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9年01月-2012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综合试题-含答案

2009年01月-2012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综合试题-含答案

2009年01月-2012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综合试题-含答案
2009年01月-2012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综合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 A )绪论-6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 D )绪论-8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 D )1-17

A.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 C )1-21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

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 C )1-26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

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 D )2-44

A.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C )3-116

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 A )3-121

A.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3-154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 )4-159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C )4-162

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

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B )4-171

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 A )4-192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D )5-213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A )5-213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 B )5-231

A.荀子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17.葛洪是道教丹鼎一系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 C )5-238

A.《正一经》B.《千金要方》C.《抱朴子》D.《效验方》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 B )5-250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

19.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宋代文学家是( D )5-279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周敦颐

20.朝鲜语、日语、越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被称为( B )6-298

A.域外汉语B.域外方言C.域外汉字D.域外文字

21.日本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叫做( A )6-298

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

22.在近代肯定汉字作用,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人是( D )6-309

A.吴稚晖B.钱玄同C.鲁迅D.章炳麟

2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B )6-311

A.张衡B.许慎C.蔡邕D.班固

24.提出“文明冲突论”的是( C )7-344

A.华盛顿B.克林顿C.亨廷顿D.弥尔顿

25.早在明末就提出“会通中西”观点的思想家是( C )7-354

A.王征B.李之藻C.徐光启D.焦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文化又称( ACD )绪论-9

A.中华文化B.汉文化

C.华夏文化D.炎黄文化

E.民族文化

27.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CD )1-25

A.黄宗羲B.戴震

C.方苞 D.姚鼐

E.章学诚

28.墨家的“兼爱”就是( AE )2-48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也”

C.“道法自然”D.“尚公义”

E.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地互爱互利

29.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就信众而言,广泛涉及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和(BCE)2-78

A.天主教B.景教

C.袄教 D.黄教

E.摩尼教

30.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重要文献有( AD )3-111

A.《开元占经》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四时纂要》

E.《四民月令》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观念绪论-8

答:

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32.玄学2-67

答:

(1)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

(2)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谈”,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

(3)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不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33.本草之学3-155

答:

(1)西汉时期,当时出现了“本草”一词,将药学当做一个医学分支,从这时起,药学才具有独立的地位。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

(2)本草之学的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3)在较晚出现的本草学著作中,还附载了许多配合应用的范例,称为“本草附方”。

34.五礼制度4-190

答:

(1)五礼制度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

(2)五礼大约定制于周代,其后历代王朝无不依照五礼体系制订国家重大仪式。

35.儒学文化圈7-343

答: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瞩目。

(2)“儒学文化圈”范围,历史上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无不深受中国本土儒家文化的影响,台湾、香港更是中国的领土。

(3)对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勤劳、纪律、节俭的规范,注重社会福利与保障等等,归结于儒家文明的转型与儒家传统的影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绪论-9

答:

(1)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2)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4)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

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37.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1-20

答: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1)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2)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已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周王朝对于那些千里之外的人群,虽不强迫他们服从自己,但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合法。

(3)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38.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富观念的文化价值。3-124

答:

(1)促成了城市的出现;

(2)发展了市民文化;

(3)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同时把地方或民族的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其他地方。39.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4-180

答:

(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

(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40.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6-298

答:

(1)汉字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周边国家通过学习汉字汉语而使自己文化进步;

(2)对日本、韩国、朝鲜的文化精神、思想方式、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趣味、风俗习尚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彤成东方文化的许多共同特点;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汉文化的热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227

答:

(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4)“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5)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42.试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7-357

答: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作了这样的表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楚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B )绪论-7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

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 )1-20

A.和睦

B.统一

C.和平

D.友好

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 D )1-19

A.威胁与恐吓

B.和亲与共存

C.吞并与兼并

D.联合与融会

4.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 A )2-34

A.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

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 D ) 1-20

A.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B )2-43

A.渔业

B.农业

C.林业

D.手工业

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 B )2-44

A.毫无关系

B.本末关系

C.交叉关系

D.大有关系

8.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C )3-109

A.宋

B.元

C.明

D.清

9.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D )3-117

A.市

B.集

C.庙市

D.墟

10.《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

是( C )3-140

A.径、涂、畛、道、路

B.径、畛、涂、路、道

C.径、畛、涂、道、路

D.畛、涂、径、路、道

11.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 B )3-154

A.运算法则

B.几何原理

C.力学原理

D.代数理论

12.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4-159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3.下列有关“皇帝”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4-164

A.始皇帝是秦政

B.天子自称“朕”

C命令称为“制”或“诏” D.总揽天下大权

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B )2-53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5.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 C )4-172

A.开皇三年(583)

B.开皇十八年(598)

C.大业三年(607)

D.大业五年(609)

16.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 C )4-196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孔子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D )5-218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

18.“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C )5-224

A.夏

B.商

C.西周

D.汉代

19.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C )5-233

A.日神

B.月神

C.上帝

D.星神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 D )5-235

A.礿

B.禘

C.尝

D.蒸

2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 D )4-179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2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 D )6-291

A.语族

B.语群

C.语支

D.语系

23.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 C )6-298

A.假名

B.谚文

C.字喃

D.汉字

2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 B )7-337

A.陈寅恪

B.钱穆

C.陈独秀

D.胡适

2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 B )7-352

A.四五十年代

B.五六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E )绪论-3

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

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

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

27.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源于南楚的包括( AD )1-26

A.道家文化

B.儒家文化

C.法家文化

D.楚辞文学

E.杂家文化

28.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则需要( AB )2-46

A.“治心”

B.“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C.“为物不贰”

D.“生物不测”

E.“潜心静气”

29.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BCD )4-179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

30.以下选项属诞生礼俗的有( AC )4-204

A.催生礼

B.洗三

C.满月礼

D.百日礼

E.抓周礼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文化绪论-5

答:

(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

(2)狭义文化关注的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2.《阿房宫赋》1-32

答:

(1)杜牧的作品,其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描写了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大兴土木;

(2)《阿房宫赋》运用夸张的描写表现了历史上砍伐林木带来的恶果,对后世有指导意义。

33.分封制2-42

答:

(1)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2)分封制的实施主要在周初,以后陆续也有,一直到晚期的宣王朝;

(3)分封的目的是捍卫周家的天下,分封下的国家大小不同、等级各异。

34.什伍里甲制度4-167

答:

(1)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2)后代里甲制即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3)国家通过这样的人身控制,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使帝国的赋税、徭役、兵役政策落到了实处。

35.仁爱孝悌5-247

答:

(1)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而又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

(2)在仁的丰富道德内涵中,其核心是爱人。

(3)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特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1-15

答:

(1)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

(2)太行山脉中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

37.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2-34

答:

(1)中国人自具特色的生活理想、社会观念及思想法则等等已经生成,并已形成相当稳定的观念体系,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

(2)在每一次中国发展和突破中,人们都能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

(3)先秦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38.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3-122

答;

(1)祖师崇拜。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

(2)师徒传承。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出行、拜师、出师,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

(3)行业禁忌。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另一面。

39.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4-178

答:

(1)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持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举考试的平等原则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从而保证了统一帝国的长期稳定。

(3)科举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专制王权服务的制度,科举制的发展过程,即是人才选拔权力向帝王手中集中的过程。

40.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7-337

答:

从器物(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精神(价值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3-126

答:

(1)居住方式。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2)居住建筑格局。中国是长期的农业社会,从西同时代起,就形成了前院后屋或前园后室的居室风格,既方便生活,也方便生产;

(3)居住仪式。在中圉传统社会中,居室的文化含义从盖房起就显露出来了。

42.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5-257

答:

(1)第一个目标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

(2)第二个目标是“亲民”,人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而且还要将这种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的民众;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思想。

(3)第三个目标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

(4)八大步骤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

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 D )绪论-8

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

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

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 C )1-18

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

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 B )1-22

A.相对的

B.必然的

C.显性的

D.隐性的

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 A )1-32

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

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

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

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 B )2-38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 A )2-40

A.两期

B.三期

C.四期

D.五期

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 C )2-47

A.“尚公正”

B.“尚公德”

C.“尚公义”

D.“尚公益”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D )3-110

A.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

C.栽培谷子

D.使用水车

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 C )3-142

A.栈车

B.轿车

C.路

D.轩

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 D )3-155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

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C )3-158

A.鲁班

B.蔡伦

C.毕昇

D.伏羲

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 B )4-160

A.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1 《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 A 新石器文化晚期 2 《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 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承天之序 3 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 D,陶寺 4 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 即羲和在中间待着 这是一个历法体系 叫什么 A,五方历法体系 5 远古时代 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 C,宗教 6 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 B,它自身的文明

7 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 D,舜 8 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 给人当儿子 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 B,收族 9 “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 B,周人 10 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 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 变成了什么 C,杀伐征服 11 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武王分封 12 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 B,洛阳 13 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 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 D,楚

14 古代有一个观念 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 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 D,闹崇鬼 15 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 C,忠 16 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 A,君民同体关系 17 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 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 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 D,众多的异族 18 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 B 通婚 19 本视频说看到 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 C 齐恒公尊王攘夷 20 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B,统一文化

21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C,商人创制 22 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 A,开明性 23 下面不属于儒家看乡饮酒礼的 B,繁文缛节 24 《曲礼》里边《少仪》规定对老师怎样 D,无隐无犯 25 本视频说礼乐文化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B,物质形态 26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D,各国皆有 27 中国古代发兵用什么礼节 D,丧礼 28 我们现在最早的诗歌的记忆是什么 A,《大武》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 (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 (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答案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56 分。) V 1. 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 秦 B. 汉 C. 隋 D. 唐 满分:4 分 2. 楷书成熟于 A. 魏晋 B. 隋唐 C. 明初 D. 清末 满分:4 分 3.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 A. 王叔和 B. 皇甫谧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满分:4 分 4.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是 A. 人口、财富、教育 B. 人口、家庭、教育 C. 人口、资源、教育 D. 国家、社会美德、教育

满分:4 分 5.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清朝康熙年代 B. 明朝万历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明朝永乐年间 满分:4 分 6.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部落的代兴 B. 部族的代兴 C. 族群的代兴 D. 方国的代兴 满分:4 分 7.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A. 北京方言 B. 北方方言 C. 南方方言 D. 官话 满分:4 分 8. 科举制开始于 A. 晋 B. 唐 C. 宋 D. 元 满分:4 分 9. 太学开始于 A. 东汉

B. 西汉 C. 魏晋 D. 南北朝 满分:4 分 10. 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 A. 现实性与理论性 B. 系统性与世界性 C. 综合性与广泛性 D. 实用性与整体观 满分:4 分 11. 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西南 满分:4 分 12. 《汉书五行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最早记载 A. 太阳黑子 B. 彗星 C. 日食 D. 月食 满分:4 分 13.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这句话出自 ()的著述。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就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就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就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与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不就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与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就是就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与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就是物质的,还就是精神的,都就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就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与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就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就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就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就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就是地理阻隔,而就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就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与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就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就是在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与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与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与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中国文化概论_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 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 A.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 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 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 A.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 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 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C) 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B) A.荀子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17.葛洪是道教丹鼎一系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C) A.《正一经》B.《千金要方》C.《抱朴子》D.《效验方》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B)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 19.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宋代文学家是(D)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周敦颐 20.朝鲜语、日语、越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被称为(B) A.域外汉语B.域外方言C.域外汉字D.域外文字 21.日本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叫做(A) 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50小题、150个填空、共15分) 1、我国古史传说的三大氏族部落首领是黄帝、和。中华民族是由古代的族 演变而来的。 2、“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包 括,狭义文化是指。 3、“天人感应”理论的建立者是,而最先提出“天人合一”这一成语的则是北宋学 者。 4、中国古代哲学在两汉和隋唐的表现形态分别是和。 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包括、和。 6、痛斥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理杀人”的清代学者是。 7、《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班固《汉书》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 8、唐以来的学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9、唐代杜佑编著的开创了我国体史书的先河。 10、我国典志体史书名著“三通”包括、、。 11、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家“三长”是、、。 1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通史,清代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名著是。 13、“二十四史”是清代时期颁布的官方史。 14、我国阴历中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的方法是,一般为19年闰。 15、我国古代的记时器有和,一昼夜分为时辰,其中“子时”相当于 现代时间的点钟。 16、我国古代最早的政区是,宋代的二级政区有、和,明代全国划分 为两京省,清初安徽与江苏同为省,苏皖分省是六年。 17、我国最早的文字文,是刻在上的。我国文字以为标志, 划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大阶段。 1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宋徽宗所创立的书体是。 19、秦汉时期图书的制作材料是,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为式。明代编辑的大 型类书是。 20、宋代最流行的图书装帧形式为装,明代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是。 21、《四库全书》共七部,其中“内廷四阁”是、、、。 “江南三阁”是、、。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圣才出品】

第11章中国古代史学 11.1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的民族,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丰富的历史典籍,完备的修史制度,优良的史学传统。 1.发展历程 (1)史学的源头 文字出现前,先民对历史的记忆、认识和传播,依靠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这种远古的传说是史学的源头。 (2)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出现了文字,使历史记载成为可能。 ①卜辞和金文 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a.卜辞 殷、周奴隶主贵族占卜的记录,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 b.金文 铸在铜器上的铭辞,因此也称为铭文、钟鼎文。 c.特点 卜辞和金文的记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记载的基本因素,被看做是历史记载的萌芽。负责记载的史官是最早的历史学家。

②《尚书》 较早且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记载殷、周王朝的大事。 ③《诗经》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反映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④诸侯国国史 西周末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了国史。 a.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春秋》。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开拓了中国史学的道路,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史学家。 b.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很大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战国策》。 (3)秦汉时期 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本阶段史学的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 ①《史记》 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概括了3000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群像,奠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 ②《汉书》 班固因《史记》而撰《汉书》,断代为史,开创皇朝史撰述的先河。此外,荀悦的《汉记》是创编年体断代先例,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 (4)魏晋南北朝时期 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书极其繁富,门类广泛,史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观。本阶段史学门类除纪传、编年外,又有民族史、地方史、家史、谱谍、别传以及史论、史注等。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四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2.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双重失调,对于两个朝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 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始 于。 4.汉代的“五经”是指、、、、。 5.中国音乐的五音阶体系是指、、、、。 6.中国古代佛教,除了汉传佛教以外,还有流传于我国蒙藏等地的 和流传于西南地区的南传小乘佛教。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6.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汉唐时代。() 7.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8.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9.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 10.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A搜神记 B山海经 C世说新语 D东游记 2.在隶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朝代是() A 秦 B汉 C唐 D宋 3.宋代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文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黄庭坚 4.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 B论理 C抒情 D说明 5.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是() A焦点透视 B散点透视 C以大观小 D遗貌取神 6.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7.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8.在中国古代科学各门学科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