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外语系08级11班刘靖馨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于世界大国行列之中,“汉语热”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全球化瞬息万变的风云场中,如何维护和有效传播汉语成为亟待我们的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化;专业化

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西欧、拉美、亚太等地区跨国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并运行,其中尤其以西欧共同体完成向欧盟的过渡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最具划时代意义。欧盟统一劳务市场的建立、管理和科技人员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要求各国高等学校加速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彼此了解,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等。这一切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欲制定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游戏”即竞争规则,则要求各国现代大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也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以便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为本国占领一定数量的制高点,因此种种因素使中国对外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成为各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人才与科技优势,长期保持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语言是人类情感交流,是思想沟通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们互相理解、发展友谊的桥梁,是国家、民族合作发展的纽带。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和哲学理念的最佳表达方式,无论是国家和人民的对外展示,还是外国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先从汉语入手。从对外教育的价值和发展趋势上分析,当前抓住时机加强并扩大对外汉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国内外主观客观因素的需求,是知识全球化的需求,是全力推动留学生教育的需求。积极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因此,对外汉语,也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备受各国人所青睐的的语言。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文化的多元、趋新和融合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决定论;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对抗、逆反和泛滥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决定论。这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这种种状况表明,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其突出标志是文化的开放,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开放。开放就意味着多元化、趋新和融合,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抗、逆反和泛滥。所以,如何在这个矛盾的世界局势下是汉语发展的顺利,被更多各国人所接受、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人就这个方面发表关于如何维护汉语的四方面的对策。

一,如何维护汉语

(1)维护汉语的重要策略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传播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事业。首先,要充分认识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化大环境。汉语热是国际需求的体现,我国软实力的提高是基本要求。其次,要认清汉语的国际地位和汉语国际传播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其三,要学习其它语言的世界传播经验,特别是英语和法语的世界传播策略。其四,要实现汉语的国际推广,应该以汉语教学为主体,媒介传播和民间传播相结合,作旗舰式的逐渐推进。研究最后认为,

对外汉语言文化有效传播,应是在跨文化沟通的构架上,以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深层次融通为目标,实现从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与传播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2)中国政府应加大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视

中国语言文化只有在政府这一强有力的力量的指引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将中国文化作为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大家所知,“文化传播的基础是语言推广。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首先是一种语言交流。”【2】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汉语是中外交流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是中外交流最好的媒介之一,因而成为中国开展文化外交的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地位的升高,汉语已成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语言学习汉语的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年世界一些地方出现了汉语热。

非官方统计显示,世界上把汉语当作外语来学习的人已经超过了l亿。目前在美国,讲汉语的人在数量上已超过讲德语或法语的人,汉语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语。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目前有700多所高校和200多所中小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华人华侨也开办了近600所中文学校,学生数以万计。。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教学机构都教授中文课程,其中大学2300余所,中小学增设汉语课也成了新的趋势。作为国家级汉语水平认证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至2004年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的87个城市设立了52个考点,参加考试的人数累计37万人次。“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针对这一“汉语热”问题,政府就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多在政策上想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做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权利投入。【3】

为推动汉语在世界的传播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3)加快建设孔子学院

针对现近“汉语热”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快建设孔子学院的步伐,为更多想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且为更多还没有学习汉语的人宣传博大精深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吸引他们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为外国人所熟知。

(4)发展留学生教育应以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为基础

中国是汉语的故乡,对外汉语教学法和研究的中心在中国,世界一流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在中国,未来超一流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也在中国!形式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对外汉语教学新局面。留学生教育仍然是我国对外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把留学生教育与对外教育产业化相结合,把对外汉语教育作为对外教育的产业化的平台新局面的主要标志应该是:一批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的教学和科研在规模、水平和影响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其中少数单位的教学法与研究堪称世界超一流。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有两点是需要加以注意和研究的:其一、确保对外汉语教学健康有序发展;一个国家对外教育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震动与影响力,就中国现实的情况来分析:在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13亿的大国,拥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重要国际地位,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与中国的政治态度密不可分,政治大国产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经济上,中国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最具

有活力国家,被誉为“世界工厂”。而中国市场所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使中国在吸引外资、外智、外来学习工作人员上具有了强劲的核心动力;在文化教育方面,中国是世人公认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文明史沉聚了人类发展最为璀璨的文化历史,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无处不包含着厚重的人类文化,绚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在对待留学生问题上,应当鼓励他们来到中国尽量使用汉语生活和学习,在中国社会中也要创造一个环境,那就是在本国国家,即使是外国人也要尽量尊重本国人的传统,尽量使用汉语。

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如何做到很好的传播汉语又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加以强化。

(1)汉语传播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汉语从表面来看就是一门人与人交往所用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一条不可不遵守的基本原则。只有当一门语言与它的文化和政治等联系在一起时,它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所以要求汉语在传播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

(2)汉语的传播者要具备充足的汉语基础知识

就汉语传播的内容的重要性来说,要求传播者具有扎实、博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首先是汉语本体知识。如果传播者本身对这些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就很难取得受众的“信任’,达到传播的效果。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应该明白我们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受众掌握这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传播的是当代的语言而不是历史的语言,所以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汉字知识是最基本的。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国家和学校两方面积极性,努力扩大办学领域,大力发展境外办学和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优胜劣汰是竞争的一般规律。加入是加入更大范围的更高级别的竞争,竞争力的核心是质量。对外汉语教学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牢牢守住教学、科研质量这一生命线。北大文科去年春天发出“清除赝品,拒绝平庸,树立精品意识”的庄严承诺,这应该成为整个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理念。其次是文化知识。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人们习得的文化功能。”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现实的一部分,是现实的塑造者和现实的隐喻。”可见,脱离语占存在的文化系统去传播语言是不切实际的。汉语的传播过程中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交际文化,一种是语言存在的社会中的知识文化。存在于语言要素中的交际文化由于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传播者重点指出,从而使得学习者重点掌握。知识文化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对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的了解。笔者认为传播汉语过程中,尽可能去传播中国的文化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来看,绝大部分人目的都是想要了解中国。其次,交际文化的根源还是知识文化,只是升华成了一种思维方式而已。最后,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推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4】

(3)加强汉语传播者的培养和加强传播能力

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作为汉语的传播者,除了具有丰富的内容知识以外,也必须具备多层次多方面的传播能力。首先是对学习者心理需求的把握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一共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对于我们进行语言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启示,以便于我们进行

有针对性的传播和建证有效地激励机制。

比如说,刚开始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的时候就好像是进入了一种陌生的交流和文化系统,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慌,学习者常常处于一个疯狂搜集信息的状态,无法沟通和陌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对应人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我们应该明白,学习者在一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往往希望学到的足能够解决生活和工作、最基本题的语句。【5】

(3)加大对传播媒介的使用能力

根据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呵以是万物,那么对外汉语教师或者围际汉语传播者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传播的媒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教师可以算作冷媒介的一种。冷媒介是指那些传递信息比较模糊,需要联合多种感官和联想的功能才能达到传播效果的媒介。教师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的媒介来达到传播效果。尤其在这么一个信息泛滥又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枯燥无味的传播方式一定不会成为受众的选择,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多媒体化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作为教师,作为语言的传播者,更需要懂得如何去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语言的传播,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留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

三、结语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国际汉语传播,需要各学科各方面的综合。作为汉语的传播者,应该要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语言的传播,要对世界汉语学习市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才能够保证所传播的内容被学习者接受,达到最终的传播的日的。目前国家对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开始培养更加实用的人才,但足整个汉语传播的市场还相当不完善。稳定可靠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拔标准,统一的管理机制,以及市场秩序的维护都是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8月第1版。

【2】《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国际汉语传播》,肖潇,2010年。

【3】《加强对外汉语教育-中国和世界的需要》,谭一红,2003年。

【4】《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王路江,2008年。【5】赵剑英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12月第1版。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

上篇构件语法 第一章概讲 第一节“构件语法”的含义 语素: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在汉语里,差不多上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构件语法:以分析句子构件—词组—为重点,以研究构件组合规则为目的的语法。(是一个教学语法系统,同时兼有理论语法的性质。)第二节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指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法。(不同民族语言的语法,既有共同性的特点,又有区不性的特点;同一民族语言的语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具有历时性的特征,又具有共时性的特征。) 一、形态变化不发达。 二、语序是最重要的组合手段。 语序:词语在组合中排列的次序。 三、辅助词在造句中有专门的重要作用。 辅助词:即虚词,在语言组合中起结构辅助作用的词,在构件语法中叫辅助词。

辅助词的作用:一是粘合作用;二是定性作用;三是语气作用。 四、语义搭配是语言组合的实质。 五、各级语法单位组合类型一致。 六、句子结构经济灵活。 结构经济:指语言简练,只要做到“辞达而已矣”,绝不多费一词。 结构灵活:词语的次序、结构的分合,能够依照表达的需要而

灵活地变换。 七、轻重音和停顿 轻重音和停顿在汉语里,不只是表情达意的手段,同时也是表达某些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句子和句子成分 第一节句子 句子: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片段。 特点:1.句子的两头都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使它同不的句子分隔开来;2.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语调,以表达讲话人对句子所叙述的思想内容的情感和态度。(语调:表达情感、态度的语音形式。)3.书面语中,句子后面用句号或问号、叹号等表示停顿和语调。 句子同词、词组的区不: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都有一定的语调。词、词组是语言的备用单位,只能作为句子的构件材料或构件单位,没有语调。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负担着完成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物。(依照句子的交际功能,)通常被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一、陈述句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也不断发展。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加,在国际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真可谓国强语盛。目前汉语成为国际强势交流语言已成趋势,但真正让汉语成为国际强势交流语言,还有很远的距离。为此,我们必须研究了解汉语目前所处国际地位,与强势交流语言英语相比较,客观分析汉语的优势与劣势,完善和发展汉语言文化,在完善和发展汉语言文化的基初上逐步加快汉语国际化进程,争取将来汉语能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国际影响国际地位强势母语 语言是交际工具。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全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10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汉语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距离能像英语那样成为全世界强势交流语言还很遥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一、汉语的发展 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汉语的历史也是悠久的,不论古代汉民族的语言,还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都是汉语。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上非常具有影响力。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

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80年代以来,在世界X围内兴起了汉语热。 近年来,这种势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至于不少人开始把汉语看成一种强势语言。 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因素 世界上的语言大约有5000多种,稍有历史地位的国家往往都有本国主要民族的语言,汉语是中国汉民族的语言,在国际上地位日渐提高,那么汉语的国际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一)交流机制是语言文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语言产生于交流,应用于交流,传播于交流,语言生命力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交流。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形态,也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通过交流传递信息,实现发展与进步。交流的载体,当然就是语言与文字。毋庸置疑,交流机制也就成了语言文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二)人文因素的影响举足轻重

Java 国际化 语言切换

Java 国际化语言切换 我们使用https://www.sodocs.net/doc/5713790261.html,ng.Locale来构造Java国际化的情境 https://www.sodocs.net/doc/5713790261.html,ng.Locale代表特定的地理、政治和文化。需要Locale来执行其任务的操作叫语言环境敏感的操作。 构造一个系统默认的Locale Locale defaultLocale = Locale.getDefault(); 获得此Java虚拟机当前线程默认的语言环境值 获取当前Java虚拟机线程默认的国家和语言信息 String country = defaultLocale.getCountry();//返回国家地区代码 String language = defaultLocale.getLanguage();//返回国家的语言 String displayCountry = defaultLocale.getDisplayCountry();//返回适合向用户显示的国家信息 String displayLanaguage = defaultLocale.getDisplayLanaguage();//返回适合向用户展示的语言信息 String displayName = defaultLocale.getDisplayName();//返回适合向用户展示的语言环境名 加入当前Java虚拟机线程所处的操作系统的区域语言设置为“中文(简体,中国)”,则上边的运行结果依次将会是: CN zh 中国 中文 中文(中国) 根据国家地区和语言构造一个Locale(语言环境) Locale currentLocale = new Locale(“zh”, ”CN”); 构造方法为:Locale(String language, String country); 使用ResouceBundl e读取国际化资源文件 ResourceBundle资源包包含特定语言环境的对象。使用其可以加载并读取语言环境资源。 1.轻松的本地化或者翻译成不同的语言 2.一次处理多个语言环境 3.以后可以轻松的进行修改,一遍支持更多的语言环境。 当程序需要特定于语言环境的对象时,它使用getBundle()方法加载ResourceBundle类ResourceBundle rb = ResourceBundle.getBundle(“res.MessageBundle”, currentLocale);

2017.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 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 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 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 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 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内涵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内涵问题 一、引言 当前,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每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民族和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和语言生态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人们清醒的认识。 二、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文化 1. 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英语的文化概念culture,其拉丁词根cult原义为耕作、开垦、开化。汉语的文化概念取自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康德认为,文化就是有理性的人按照自己的目的自由地创造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和结果。泰勒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的总称。艾默生指出,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一般来说,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 文化的演变 任何文化都有着以自己文化为中心的倾向,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有的文化表现得不太明显,有的文化则表现得非常强烈。一种文化总是适合于一个群体的生存方式,凡是属于这个群体的成员,皆对在这种自己熟悉的文化氛围下生活感到舒服和习惯,对于他文化总是有一种陌生或异样的感觉。相比之下,他们各自都会觉得自己的文化比所接触或看到的异文化要好。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如果任何人得到机会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选择一套最好的信仰的话,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他自己国家的信仰。希罗多德进而断言,每个人都认为本国习俗和宗教是最好的。客观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心态,能不能劃到文化或种族中心主义的范畴,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因为这种文化优越感只是局限于一种特定文化群体的体验,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的偏见,但并不会影响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 三、现代语言观 语言观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与看法。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对

浅谈汉字的国际化及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713790261.html, 浅谈汉字的国际化及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作者:韩倩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3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断地提高和国际地位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 语,甚至出现“汉语热”现象。一般外国人学习汉语主要包括发音和话语。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汉语汉字的国际化进程,远不像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发展那样令人振奋满意。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字总是一提起来就让老外学生们头疼的事;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的自然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国际化。中国兴起简体字以来,这几十年来汉字的繁简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每个地区的读音也有所差异,这些更加让外国学生很难学习和运用汉字的难度,也增加了对外汉语的推广难度。这些诸多原因都制约了汉字的国际化进程。因此,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文化的大国地位呈现很不对等的尴尬状态,但是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本文主要是探讨汉字国际化的现状,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相关话题。 关键词:汉字国际化;汉字教学;语文一体;语文分开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109-02 一、汉字的国际化 汉字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由汉字引发出来的活字印刷术也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和推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汉字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所以汉字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汉字影响了中国的周边国家,形成“汉字文化圈”,这些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这些足以说明汉字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这些国家引入汉字不仅仅是文化上的需求,也是历史与政治的需要。现在国际上的书面语言标准,约定的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汉语,这使得汉字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影响到世界,汉字的国际化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影响汉字国际化的因素主要以下几点: 1.汉字所携带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庞大的汉字使用人群。 世界上的民族,包括曾经存在过的民族很多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量较语言相比就少了许多,而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各种变动的考验流传下来的文字就更少了,能够流传下来又对当代世界产生影响的文字无疑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而支撑这种生命力的除了文字本身的质量的完善更多的是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在人数上一定不能过少,其实世界上有一些文字在某个时期曾经很繁盛,但是现在却已经消亡,不能够辨识,所以无法形成广泛应用的环境基础;第二是由这种文字记载着的非常广博的文化,有巨大价值的文化使传播成为可能。这两点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放在当今来看,都是影响汉字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对于世界城市建设的作用研究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对于世界城市建设的作用研究 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世界各种语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种种便捷,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北京市重视国际语言建设,整合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氛围,着重培养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外语服务能力,并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是适应世界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加强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 标签:世界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根据国家发展大局和首都的长远发展需要,北京市2009年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前后,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前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北京正迈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阶段。世界城市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同时,出生地为外国的人口(即国际人口)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较高,具有人口多样性的特点,人口的多样性促使城市语言的多语种性和城市文化生活的多元性。因此,北京市需要加强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为全面建设世界城市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一、世界城市的由来和相关理论研究 什么是世界城市?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点?衡量、评定世界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追溯世界城市的由来和不同学界学者对世界城市的研究成果。1789年,德国文学家歌德(Goethe)最早使用“世界城市”概念,用它来描述罗马和巴黎这两个当时在世界上具有强大文化优势和世界影响力的城市。1915年,英国城市规划大师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 Goddesd)在《演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指出,世界城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务活动绝大部分都需在其中进行的城市”。1966年,英国学者彼得·霍尔(Peter Hall)在《世界城市》一书中总结了世界城市的7个特征:政治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信息中心,人口规模大且富裕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以及娱乐业中心。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提出了到目前为止最为经典的世界城市理论,指出“世界城市”的7个标准: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化组织;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规模。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学家莎丝琪雅·萨森(SaskiaSassen)在重点研究了人们公认的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世界城市基础上,提出世界城市具有4大基本特征:第一,世界经济组织中高度集中化的控制中心;第二,金融和专业服务的中心;第三,创新的生产地,即创新中心;第四,产品与创新的市场地,即消费中心。①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研究学者曼纽尔·卡斯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 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境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2l世纪是全球世纪,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将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风暴。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环境污染的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由之而来的移民问题的全球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武器扩散所造成的对全人类的威胁,恶性传染病、毒品买卖与犯罪活动的全球化,甚虿垃圾处理都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同时,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资源、粮食、贫困等问题都带有了令球意味,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文化似乎始终牵动着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因为文化是各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们永远的情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以往那种各民族文化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的终结。一.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历史现象与过程,但是,对于经济伞球化是否会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却成了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学术着作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实际上,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伴随社会存在的变迁,迟早会发生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动。所以,只要我们承认经济生活中全球化的存在,我们就无法否认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可以说文化全球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全球化一样,都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就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大规模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文化的交融,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融化到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导致这个或那个民族文化的消失,或使本民族的文化受到削弱;卡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外语系08级11班刘靖馨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于世界大国行列之中,“汉语热”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全球化瞬息万变的风云场中,如何维护和有效传播汉语成为亟待我们的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化;专业化 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西欧、拉美、亚太等地区跨国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并运行,其中尤其以西欧共同体完成向欧盟的过渡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最具划时代意义。欧盟统一劳务市场的建立、管理和科技人员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要求各国高等学校加速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彼此了解,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等。这一切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欲制定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游戏”即竞争规则,则要求各国现代大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也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以便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为本国占领一定数量的制高点,因此种种因素使中国对外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成为各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人才与科技优势,长期保持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语言是人类情感交流,是思想沟通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们互相理解、发展友谊的桥梁,是国家、民族合作发展的纽带。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和哲学理念的最佳表达方式,无论是国家和人民的对外展示,还是外国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先从汉语入手。从对外教育的价值和发展趋势上分析,当前抓住时机加强并扩大对外汉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国内外主观客观因素的需求,是知识全球化的需求,是全力推动留学生教育的需求。积极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因此,对外汉语,也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备受各国人所青睐的的语言。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文化的多元、趋新和融合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决定论;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对抗、逆反和泛滥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决定论。这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这种种状况表明,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其突出标志是文化的开放,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开放。开放就意味着多元化、趋新和融合,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抗、逆反和泛滥。所以,如何在这个矛盾的世界局势下是汉语发展的顺利,被更多各国人所接受、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人就这个方面发表关于如何维护汉语的四方面的对策。 一,如何维护汉语 (1)维护汉语的重要策略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传播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事业。首先,要充分认识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化大环境。汉语热是国际需求的体现,我国软实力的提高是基本要求。其次,要认清汉语的国际地位和汉语国际传播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其三,要学习其它语言的世界传播经验,特别是英语和法语的世界传播策略。其四,要实现汉语的国际推广,应该以汉语教学为主体,媒介传播和民间传播相结合,作旗舰式的逐渐推进。研究最后认为,

汉语国际化进程期末

分析汉语扩散的形势、意义以及反思 关键词:汉语传播形势意义反思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的传播以及发展形势的分析,对目前汉语扩散的一个意义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这包括几个方面:从国内国外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等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此外,对国际上所产生的汉语热,不仅是我们的一个骄傲,也使得我们本身对我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传承,发展,创新。 分析汉语扩散的形势、意义以及反思 汉语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深蕴的语言,是使我们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语言。汉语的奥妙可以说是深不可测,当然学习汉语也是其乐无穷的。对于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我们每天听汉语、说汉语、写汉语以及读汉语,从这种日常的听说读写当中,我们更能深刻的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以及意境无穷。 目前,汉语在国际上都面临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不仅仅是从教育方面,还有政治、经济等等方面。汉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角色趋向也越来越多样。我们的母语早就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了其国际化的身份转变。语言,我们都知道,当然最基础的作用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被使用,而存在,这也是一门的语言所具有的最具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作为从小就听汉语,说汉语的我们来说,对于汉语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我们从小的交流工具,这是我们自己日常所需的语言表达。所以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感受其他不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学习它的难度以及参透它的深意。汉语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了,它所历经的变化,甚至是沧桑都是有价值的。能够一直沿用到今天,甚至越来越壮大,这是它的不断进步创新所收获的,也是它本身的魅力价值所体现出来的。 现在汉语在国际上的学习也是达到了很热的状态,很多阶层,很多目的的人们都有在学习汉语。有些是为了了解中国博大的文化,所以学习汉语;有些是为了交流而学习它,或是留学或是在中国定居;而有些则单单是因为对于语言的一种痴迷而学习汉语这门古老神秘的语言……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感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汉语热早就已经是势不可挡了。特别是如果遇到其他外国友人对汉语感兴趣,学习它,自己都会在心里感到有一种自豪与骄傲的情感。那感觉真是太棒了。说明了我们的语言好,有魅力,说明我们的国家发展繁荣,越来越有地位。这种可以说是上升到民族自豪感上的光荣油然而生啊。 汉语如今这么热,当然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国家再世界的经济、政治地位上的提高。所以从汉语的这个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国家的实力,语言就反应出了很多事情。而且还有一项调查中显示,在2005年的时候,汉语就已经超过了德语,排在了世界十大语言的第二位,这也是一种多么高的荣耀。这是我们的语言,这更是我们悠久的文化底蕴。 在汉语这种高速传播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对于汉语这门语言本身的推广扩散,还有汉语言文字,中华的优秀文化以及我们民族良好的额形象等等,都是我们在汉语扩散的同时要对外传送的一个讯息。让世人不仅仅只是学习到我们的语言,更是对我们的文化,民族有个简单但是综合的了解。这或许才是汉语传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此外,目前我们都熟悉的事关于孔子学院在其他国家的设置和开设。当然,我们是得要肯定其意义并且发展创新,因为这是个非常好的途径来传播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孔子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逐步走向法律的全球化。为了对抗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保护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主张要求,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双赢。传统知识的保护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际协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有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保护,已纳入中国本次专利法的修订中。为此,今将视角切入到人权这一角度,旨在通过深入地分析,探求保护传统知识较为有效和可行的法律途径,以实现在国际层面上对传统知识的保护。 标签:全球化;传统知识;国际保护;人权 导言 传统知识从远古走来,承载着漫长的人类历史,体现着特定群体的文化形态和信仰体系,代表着人类最为古老的智慧传统和知识,在全球市场中的价值日益被察觉,从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来考量,传统知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区来说是其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的根本所在。保护传统知识主要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保卫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问题。作为当今世界主流的第三代人权观,其要义在于发展权和集体人权的提出。这对保障发展中国家,包括传统部族的相对资源优势——传统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对待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问题上,人权不应理解为对任何人或群体的恩赐与施舍,而是觉醒和奋进的个体或群体生命应该享受的权利空间与必要的尊重。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智力成果传播日趋国际化的结果。由于知识产权起源于各国君主通过特别榜文、敕令的形式而授予的一种特权,因而早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严格的地域性限制,随着垄断经济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严格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保护范围更广的国际保护。 在全球化社会的浪潮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应如何作出选择以达到利益的平衡,以实现在国际层面上对传统知识的保护,正是本文所旨在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知识相关问题概述 (一)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超越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 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下的定义,传统知识是指“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标记、名称和符号;未公开信息和所有其他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产生的基于传统的发明和创造”,并把“基于传统的”进一步解释为“知识系统、创造、创新和文化表达一般地从一代传向下一代,通常被认为与特别的民族和地域有关,并随着环境变化而经常地演化”。

对外汉语应用理论模拟题:语言要素

一、填空。 1.语音的四要素包括、、和。 2.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3.六书中,、、、是造字方法,、是用字方法。4.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词称作,这类词有、和附加式三种构词方式。 5.词义的构成包括词的理性义与两部分。 6.是汉字字体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汉字已经完全符号化了。 7.形容词前加副词以后再做定语修饰名词时与名词之间必须加。 8.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主要包括、、三个词。 9.修饰或者限制形容词或动词,表示程度、时间、范围、方式等意义的词称作。10.英语的cousin在汉语里有十六个对应形式,这体现了词义的。 二、单项选择。 1.按照六书的观点,“到”属于()。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2.下列汉字中造字法与其他都不相同的是()。 A.胡 B.脸 C.眼 D.眉 3.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的声母按清浊音顺序排列的是()。 A.诗歌 B.酷热 C.美丽 D.医生 4.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的韵母按四呼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A.志气 B.云彩 C.往常 D.迟早 5.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都属于零声母的是()。 A.落叶 B.温和 C.如意 D.安慰 6.“员(营业员)”、“祖(祖父)”、“乡(乡长)”、“分(分家)”、“妊(妊娠)”、“严(管理很严)”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A.乡、分、严 B.祖、分、严 C.祖、乡、分 D.员、分、妊 7.下列词语中和其他各项词类不同的是()。 A.万能 B.野生 C.草本 D.金黄 8.“龟缩”一词的构词方式是()。 A.主谓式 B.补充式 C.偏正式 D.单纯词 9.下列各项中两个成语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成语是()。

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一个新命题,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每个国家的各个领域。在语言教育方面,由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竞争,同时,全球化也拓展了人们的语言观。因此,语言教育在全球化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制定有利于本国在新时代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的语言教育政策。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与借鉴是常用的也是有效的分析和完善本国教育政策的方法之一。这也正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价值所在。美国的全球化程度高,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深,而且美国的语言教育生态与中国的有许多雷同之处:都是多民族、多语言和多人口的大国。因此,本文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语言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这是一个跨社会语言学和教育政策学两个学科的比较研究,本文将采取比较法、文献法和实证法来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化的含义、特点以及全球化对各国语言教育的影响,接着论文梳理并整合了全球化时代的语言观和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论体系,分析了影响语言教育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社会语言背景、全球化与英语帝国主义、语言观以及人们对语言既是民权又是人权的觉醒等因素。学校是语言教育政策实施的中心领域,因此,语言教育政策的内容主要是解决学校中的以下三个问题:语言的国内外推广问题、学校教学语言的选择问题和外语的教育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强势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

语的教育政策。因此,本文在实践部分着重比较研究了中美强势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教育政策,剖析了各自的语言教育政策特点,并提出了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启示。最后,文章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构建和谐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该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一些研究数据和政策参考,同时还可以为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论文共有八章,构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第一章;第二部分由第二、第三和第四共三章构成;第三部分则包含第五、第六和第七三章;第四部分就是第八章。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选题的来源与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特点、研究创新、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研究的基本结构。第二至四章是本论文的理论部分。第二章阐述了全球化的含义、特点以及全球化对各国教育、语言教育和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第三章简述了语言观的定义、嬗变和作用,重点梳理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四种语言观(即语言身份论、语言人权论、语言资源论和语言软实力论)以及这些语言观对语言教育政策取向的影响。第四章是语言教育政策,该章论述了教育政策、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三者的关系,并重点阐述了语言教育政策的定义、内容、主客体、影响因素和制定意义。第五至第七章是本论文的实践部分。这三章分别就中美两国在强势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三方面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每章首先从理论上论述该类语言规划的重要性,然后描述两国在该类语言教育和语言教育政策方面的现状,并评

译有所为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

2008年5月第35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May,2008 V01.35No.3译有‘所为,译者何为?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 刘雅峰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200083)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外宣翻译的实质应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的意识、正确的读者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等,才能做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外宣翻译;译有所为;官方语言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08)03-0140-03 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 古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意即好的酒其香味自然能飘到很远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购买欲。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对外宣以及外宣翻译而言,这句古语似乎已经失去了效力。外宣的准确含义应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解疑释惑。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向外传播,就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同和理解,甚至遭到敌国的恶意歪曲和攻击,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刘建明在《新闻发布概论》j书中谈到“美国记者对中国的了解比以往有所改进,但是美国报纸更多报道的事件缺乏足够的社会背景,往往忽略报道重要的社会趋势。因此,中国的整体形象是被扭曲的,报纸所传播的讯息是消极的。……徐小鸽1994年对美国报纸报道的调查发现,美国报道中国总是持批评态度,并以负面报道居多”[1](P446)。从这种意义而言,外宣及外宣翻译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文化全球化日益突出了外宣翻译的重要地位,无疑为促进外宣翻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给外宣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多元文化的 激烈竞争中中国要走向世界,要生存,就必须加强外宣翻译,让世界了解中国。只有这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被全球各国认同,才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创造这种文化的国家会作为一个对全球化具有贡献的国家而存在着,但是这种被认同的文化已经属于全球各国所有,不再具有国别性[2](P47)。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会使译者陷入困境,那么,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的实质是什么?译者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与作用呢7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绝不是将外宣内容的文本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其实质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是“译有所为”。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至少体现在:翻译目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层面的译入语受众以及不同的时间,把中国文化的精华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让全世界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中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博大精深。胡庚申教授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一套系统的翻译理论,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的主导作用。其翻译方法,可简略地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 收稿日期:20084)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YY015);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雅峰(1966一),女,辽宁咯左人,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博士生。?-?——140?-——

十二 国际化和中文编码问题

第十二章S truts国际化程序和中文编码问题第一节国际化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国际化编程 1)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 就是设计一个应用的流程,以使之能够不经过工程修改就可以使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和区域场所。 2)本地化(Localization ): 通过添加特定场所的组建和翻译文本来使软件适用于特定的场所和语言的过程。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开发自己的Web应用,当然都希望在应用的开发上得到更大的投资回报。因为互联网连接着世界各地,每个应用都可以面对国际的受众。如果某个应用可以被本地化,那么它就可以被更多的访问者所访问。特别是在多语言的国家,比如比利时、加拿大、瑞士,甚至美国尤其重要。 3)本地化那些内容: 当一个软件产品需要在全球范围应用的时候,得考虑在不同的地域和语言环境下面的使用情况(也就是国际化问题),最简单的要求就是UI上的信息上能用本地化语言来显示,这主要包括操作界面的风格问题、提示和帮助语言的版本问题、界面定制个性化问题等。 Java语言内核基于Unicode2.1提供了对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文字的内部支持,由于先天的原因,Java对于国际化的支持远远要比C/C++来的优越。 Struts的国际化能力是它本身提供的,但为了更好的理解国际化问题,我们先从Java语言国际化本身的技术谈起。 二、几个术语 1)i18n(Internationalization): 就是internationalization, 国际化,由于首字母"i"和末尾字母"n"间有18个字符,所以简称i18n. internationalization指为了使应用程序能适应不同的语言和地区间的变化而不作系统性的变化所采取的设计措施,即: 将依赖于语言和地区的代码与和语言无关的代码分离开来的过程。一旦程序完成了这项工作,它只需很少的工作就可以适用于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 2)l10n(Localization): 就是localization, 本地化,由于首字母"l"和末尾字母"n"间有10个字母,所以简称l10n. localization指为了使应用软件能够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或地区使用而加入本地特殊化部件和翻译后文本的过程,即: 使程序适用于特定语言或地区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文本的翻译,还包括特定于文化的数据项格式的转换。

从英语国际化成因看汉语国际化发展之路

从英语国际化成因看汉语国际化发展之路 郑香义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摘 要】 英语国际化进程体现了语言发展和传播规律,为汉语国际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当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汉语国际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汉语国际化最有利的因素。从军事上看,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军事方针,呈现出很强的活力,是汉语推广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儒家思想在世界的深远影响,为汉语推广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英语;国际化;汉语推广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创办到2009年,“孔子学院”已发展到256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潮前所未有,汉语受欢迎的程度从“孔子学院”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汉语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通过建“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成功做法,为其他国家所纷纷效仿。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韩国的“世宗学院”,印度的“甘地学院”,都是在满足其他国家对其语言需求的同时,使更多的人对该国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世界范围的“汉语热”引起了英美语言学家的高度关注。他们预感到汉语的飞速发展对英语国际化语言地位将构成威胁。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David Graddol。他预言:“在英语全球化后时代,汉语的发展将对未来英语国际语言地位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007年笔者在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参加了Graddol关于世界语言发展形势的报告会,他对英语所面临的来自汉语的挑战表示了强烈担忧。 在我国,外语是学校必修课程之一,其中英语是供学生选择的最普遍的语种。英语成绩的好坏对高中学生能否考取高校深造至关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外语学习的重点由俄语转为英语,学习英语必要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汉语热”为我们最终摆脱英语学习,更好地学习和推广本民族语言,从而在未来取代英语的国际化地位带来了一线曙光。本文通过对造就英语全球化语言地位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比照当前汉语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对汉语的国际化前景进行展望。 一、军事方面 英语作为基本的国际交流语言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确切地讲,英语全球化地位的确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Crystal对语言全球化的研究,军事强大是任何一门语言广泛传播的首要条件。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以及俄语在不同时期兴盛,都与讲该语言的国家军事强大有关。[2]以美、英为首的同盟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以及诸多军事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并一举确立了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地位。美、英的军事强大是英语国际化重要的原因。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无人能与其抗衡的军事超级大国,英语国际化的程度空前稳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普遍认为,中国是目前除美、俄以外世界上第三大军事强国。在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形势下,“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中国的军事强大,是防御性的,这与英语国际化的军事因素有本质的区别,这个成因是汉语国际化过程中不能复制的。但中国强大军事的存在,仍然是汉语被广泛接受并形成全球范围内“汉语热”不可或缺的一个潜在因素。它影响着国外教育机构以及学习者对汉语重要性的认同与选择。2006年,美国斥资数亿美元在三所军事院校加强所谓的“战略要地语言”的学习,其中就包括汉语[3]。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军事强大可以促使人们对一种语言的“被迫选择”。 二、经济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国际贸易中,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国际语言进行交流。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其他语言充当了这个重要的媒介呢?Crystal一语道破天 机:“美元背后的语言是英语”。[4]如果说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只是为英语国际化奠定了基础,20世纪美国的超强经济实力才是确立英语在国际交流中不可动摇地位的要素。与军事强大背景下“被迫选择”不同,在经济强大的背景下,人们学习外语更多地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对语言的“主动选择”。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2007年,中国的GDP较上年增长11.4%,经济总量连超英、法,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跃居世界第四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平均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汉语热”恰恰反映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普遍看好,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而采取的语言学习策略。 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汉语热”也必将持续升温,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经济与美国、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未来的数十年内还很难达到并超越美国的经济水平。如果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汉语国际化的前景“初露端倪”,那么只有中国经济赶上甚至超越美国的时候,汉语国际化才能真正有可能得以实现。 三、文化方面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文化的传播,是英语国际化一个重要因素。自16世纪英国早期的殖民化以来,英国文化随着英国殖民地的全球扩张而广泛传播。英语国际化是“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体现。英国文化氛围在殖民地的形成,促使人们学习英语以便交流并融合在这一“先进”文化氛围当中。英语地位在殖民地的胜利表面上来看是英语对殖民地本地语言的胜利,但在实质上,是英国文化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胜利。 二战后美国的强大将“文化帝国主义”发展到无可复加的地步。科技的发展为英美文化的跨国界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美国文化背景为主的广播、报纸、杂志、电影、广告、流行音乐、体育、电视节目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为英语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文化土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英语更是以汽车文化、手机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诸多新形式被人们所接受。Arnold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或不可避免,但“e”这个东西,使全球化实质上变成了一场“e”形式的“电子殖民化”,也是一次以“e”形式出现的“电子文化帝国主义”。通过这种“e”形式的新殖民化形式,全球化对非英语社会(文化)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5]汉语正肩负着挑战英语国际化地位,传播中国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历史重任。汉字由于其特殊的构成体系,本身就构成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加上中国儒家思想在世界的深远影响,可以说汉语国际化的文化条件是多元的,是不缺乏的。目前,汉语文化因素的任务是如何扩大其影响,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最终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对于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傅华认为“在当下的文化竞争格局中,在话语权为西方媒体垄断的今天,中国文化的传播路径和手段尚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同时,由于对先进文化的缺乏科学认识,中国文化的‘文化产业化’即文化的商品化程度还不高,造成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常常滞销”。[6]借鉴西方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汉语走向国际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总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汉语国际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汉语国际化最有利的因素。从军事上看,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 (下转第245页) 他山之石从英语国际化成因看汉语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