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一一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 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

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 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 其中AB 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

BC 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

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

CD 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

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

,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

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

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

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

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

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 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 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 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 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

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

盖上烧

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 90C 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

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 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

在坐标纸上画出 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另一方面观察

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 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 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

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

水内及表

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

100 C 的水蒸

气比100 C 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 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 雾是地面附近

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 升华需要吸热,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二、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 。虽然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的这四个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人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

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

1、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

性和稳定性。在水溶液申,某种分子 (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 性质相同。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 它们的浓度都一样。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 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

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 解能力随温度的

升高而降低。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

气体在液体中 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在物质的溶解过

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探究实验一一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

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质量一定,水的体积一定即水的质量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

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

溶液的酸

碱度常用 pH 来表示,pH 的范围通常在 0 — 0

14之间。

7

L

14

1——

________________

?

酸性增强

中性

诫件增强 ”

pH = 7,溶液呈中性;

pH<7 ,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 ,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

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

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

pHo 根据pH 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注意:用过的

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常见物质的pH

2、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w 酸碱性'

酸性物质庠酸滾有腐蚀性 L 弱

酸性物质 强碱 ? 一

弱碱性物质jj —

碱性物质 ?去污能力 酸碱性一酸碱性强弱

f t

石蕊试纸 pH 试纸

件應 水 小苏打 社类済淤別 管逍沽洗刑

箭两红柿 牛奶血汶 肥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