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究古典主义油画的现实意义

探究古典主义油画的现实意义

探究古典主义油画的现实意义
探究古典主义油画的现实意义

第30卷第4期Vol.30No.4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0年12月20日

Dec.202010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0.04.016

探究古典主义油画的现实意义

王耀

(开封教育学院美术系,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古典主义艺术中的理想、和谐、优雅、单纯的特质是当代所需求的,在绘画艺术领域,古典主义油画的核心内涵——

—理想主义与和谐原则与中国古典艺术原则有互通之处。古典主义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来满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主义;理想;和谐;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0)04-0045-02

古典主义油画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以古典主义精神为内涵,追求理想与和谐的表现风格,力求创造一种完美和整体的典范。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油画多以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历史事件为绘画题材,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会问题;或以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或文艺复兴时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术形象。在绘画技巧上,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柔和微妙的明暗色调,使作品呈现雕塑般的简约与概括,构图形式力求宏伟庄重。由于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艺术的样式和面貌逐步繁多和趋于细化,古典主义油画概念,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并没有特定的历史时间上的划分。

油画作为西方外来画种,在中国只有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西方古典油画的影响,在中国主要是通过赴欧美或日本学习的留学生画家引进,如大家所熟知的我国早期油画家李铁夫、徐悲鸿等,他们将古典主义油画与中国文人画传统结合起来,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苏联油画模式的强力引入,使中国油画家从理论到实践长期不能和西方古典油画的典籍精髓相结合,偏离于古典油画艺术之外。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西方现代文化,此时的中国油画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当时面临着新旧观念与东西文化的冲突、是推崇写实还是强调表现,是突出技法还是思想性,是传统还是前卫,艺术发展呈现多样性格局,“观念”取代“手艺”,影像取代手绘,古典油画似乎岌岌可危。

20世纪80年代初期,整个美术界处在现代与传统之争的十字路口,这时,靳尚谊的一系列肖像作品悄然出现。《塔吉克新娘》(1983)以其所体现出的理想主义倾向、和谐原则的运用等,使得作品充分显示了古典主义油画的魅力。靳尚谊的艺术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给以后的杨飞云、王沂东等油画家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国的古典主义油画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被裹挟在纷纷嚷嚷的现代艺术的喧嚣与激流中,历经曲折,在几代油画家的执着追求下,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油画群体和一大批杰作,推动了中国油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研究。这种引进与改造再创的过程也必将在21世纪以新的方式持续发展。

“理想”的就是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的意思,理想主义是支配希腊文化的基本观念之一,对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古希腊艺术被马克思称为最具儿童天真的艺术。18世纪的艺术家温克尔曼称之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安格尔说:“美的理想:这个词应被理解为仅仅是集自然界最美的因素的标志。”西方古典艺术是按理想的原则创造出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集崇高与优美于一身,是理想符合本质的表现,它体现的美超越世界上所有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他自己的理想标准创造出的最高理想之美。“崇高又称壮美,和我国古典文论中的阳刚之美是一个意思”,我国的学者以前称之为雄伟,各种说法从不同程度上概括了它的特性。崇高以宏伟、粗放、强健、伟岸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越鼓舞着人们,使人产生崇敬和赞美的情怀,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融洽调和的意思,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是西方古典美学的主潮,是覆盖整个古代历史的美学范畴,西方古典时期的艺术品的确是和谐优美的典范,比例、对称、和谐、适宜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从视觉感官和精神体验上都给人无穷的快乐和享受,如古希腊时期的《米洛的维纳斯》、《掷铁饼者》,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等等,都给我们一种直观的形体的优美与和谐,展现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和谐原则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国的

收稿日期:2010-05-19

作者简介:王耀(1973—),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教育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油画。

·45·

艺术的时空观念、节奏韵律、趣味乃至风骨,正是奠定在和谐原则的基础上的。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与天地、造化相融合,体现了天地合一的精神,艺术作品的和谐原则,正是大自然和谐原则的体现。《登徒子好色赋》中有一段对和谐美的恰当的描述:“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与西方那种匀称、调和、恰当、适宜的和谐美的要求是一致的。和西方一样,中国古代的人像艺术也崇尚端庄、静穆的和谐美。端庄的人物造型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清,无论是高士贤人、仕女神仙,均容貌端庄、举止高雅、衣袍宽大。人像构图的主要特征都是人物容貌端庄,表现出一种平和静穆的美。

无论是当今高速发展的中国,还是西方社会,财富的增长、物质生活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精神生活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文化的大规模涌入,先锋艺术或前卫艺术等蜂拥而至,面对纷繁嘈杂的外来文化,中国人处于一个不加选择、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表象下,精神趋于空虚贫乏,慢慢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也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危机逐渐产生。一些专家说,精神危机也许比经济危机更可怕,使人们缺乏一种安静平和的心境,易处于痛苦和浮躁之中,使人的思考行动缺乏道德标准,胆大妄为,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古典主义油画能满足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其原因有:(1)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观众对油画已形成了与中国画不同的审美心理,即写实逼真的形象与视觉愉悦的审美快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亲切反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几十年的美术教育改变了或造就了中国观众欣赏油画的审美心理定势,一般中国观众都认为油画越逼真越好。(2)尽管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很时髦,高科技的影像艺术发展很快,但它只是表明可供人们选择的艺术品种更加丰富了,并不意味着传统艺术就会消亡。比如古典主义油画,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很重要的方面——

—对理想崇高与和谐宁静的追求。在当前社会道德水平下降、金钱至上、心思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古典油画对社会精神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古典油画以它反映生活、表现生活、风格形式随时代需要而变化,在传统上发展和延续的艺术特征,拥有着更加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更为广大的观众。优秀的古典油画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完全迷恋,整个心情、精神都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受到各种美的艺术作品的影响,这些美以一种整体的和谐氛围感染着人们的情绪,使人产生愉悦和心情舒畅。在纯粹为了人们的精神享受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包括理想、和谐、优美、崇高等各种形态,在这些艺术形态中,人类能从杂乱无章中摆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

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对人们起到教育规范的作用,可陶冶情操,感化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提倡道德之乐,智慧之乐和艺术的审美的快乐。孔子认为,艺术可以用来巩固政治的、道德的规范和制度。艺术是用来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秩序观,来为政治和道德服务的。提倡“无怨”、“不争”,儒家的“中和”思想适应于古典艺术,这与西方古典艺术“理想与和谐”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用艺术来帮助建立、维护和推行社会政治秩序的思想,是中西方自古以来共有的,让古典艺术来熏陶人们,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影响,使心理、情感有序化、规范化,有利于人们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从而形成一个没有怨恨与争斗的“理想与和谐”的社会。

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定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他把自己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融入艺术作品之中,去影响和改造观众的思想与道德观念,使人的思想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单纯的条例约束或硬性灌输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人的效果,而好的艺术作品则可以使人在审美过程中分辨美丑、善恶,对崇高、优美的向往油然而生,使人不自觉培养起对美的向往。一个和谐的社会取决于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取决于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古典主义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广大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艺术作品是否过时,僵化与否,主要看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精神趋向是否与现代人相适应,或者是否表达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况,这是衡量艺术作品过时与否的基本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古典主义油画或许在外在形式和面貌上会有所变化,或被冠之以新的不同的名称,但古典主义油画的核心精神内涵,也就是人类追求理想与和谐的精神取向,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在当代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时期,古典主义油画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富含着久远的历史积淀,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必将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净化人类心灵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双喜.80年代后期中国油画中的古典意向[J].美术学报,2003,(3):36-42.

[2]王墉.移植与变异——

—东西方文化交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丹纳.艺术哲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4]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商务印书馆,1964.

(责任编辑:唐明明)

·46·

浅谈提香绘画艺术的历史价值

浅谈提香绘画艺术的历史价值 [ 摘要]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威切里奥( Tiziano Vecellio, 约1477 年—1576 年)的绘画艺术在整个绘画史上占据非常重要历史地位; 提香作品不论是在色彩方面还是绘画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其艺术发扬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现实主义思想, 对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持续发展影响很大。也为现代西方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16世纪初, 由于海上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开辟了海上新航路,欧洲经济中心转移。意大利本土经济迅速衰退,再加上教皇的封建统治使得意大利政局更加动荡不安。纵观整个16世纪的意大利也只有威尼斯得以蓬勃发展。威尼斯凭借优良的天然港口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相对独立,使其成为当时意大利唯一一片极乐之地。这样自由发展的艺术氛围使得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艺术家也都纷纷涌入威尼斯的怀抱。 威尼斯作为商业中心,威尼斯画派的绘画作品自然离不开商业的因素,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主要是为贵族和商人服务的,另一方面依赖贸易优势出口大批商品画来满足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由于在这种特殊的经济与政治环境下,威尼斯画派的美术作品更加偏向世俗化,而不是一味的服务于宗教统治。威尼斯画派偏向世俗化的美术作品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欢乐的气氛。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凡尼·贝里尼在作品中善于把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与人体美结合起来。这种富有诗意的人文主义色彩在他的学生提香的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绘画材料方面,威尼斯画家也是非常超前的,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绘画材料﹑画布和油膏颜料进行创作,先进的画材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也方便出口和利于保存,也为现代油画技术奠定了基础。 提香作为威尼斯画派的集大成者一生传世之作非常之多,不仅仅是因为画家的长寿,更主要的是提香的勤奋与热爱。他把他近百岁的一生全部都献给了艺术创作,始终不渝的坚持文艺复兴开创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位充满爱和人性光辉的伟大艺术家。 提香出生于皮埃沃·迪卡齐尔,幼时被送往威尼斯的叔叔家。提香自幼非常热爱绘画,开始他先是被送到一所镶嵌画学校学习镶嵌画,后来他来到乔凡尼·贝里尼画室学习。另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2011-12-12 19:30:26)转载▼ 分类:资料 标签:杂 谈 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描写对象 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 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何谓"国家利益",其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十六世纪,随着教皇权威的下降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统一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再经过"国家至上""王朝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三个阶段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切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同时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研究国际关系中的两种重要方式,以下就二者的主要基本理论加以概述。 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人性可以改造。理想主义关于人类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完美主义。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既可恶也可善,而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但两派理想主义者都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相信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二.战争可以避免。理想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人类可以通过教育和改造而逃脱追求权利的欲望,世界各国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是它们并不是来自人类的本性,因此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三.国家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理想主义者强调,在人类社会和各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并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相信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可以互相和谐一致的。 四.建立国际机构。国际联盟是理想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跨国家的机构,世界和平才能维系和实现。 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和平。理想主义者相信国际法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同时国际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公众舆论也可以确保世界和平。理想主义者相信依靠国际联盟的力量,凭借提高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以及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积极性,对违反国际联盟的政府进行制裁和国际舆论的谴责,可以使该国的公众醒悟,推翻反动政府,最终避免战争。 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性是本恶的。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冲突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特征。 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者,其它任何国际机构都不能替代它。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权力关系界定的利益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家自身的实力强弱决定国家利益的大小。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现实主义者反对把道德和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强者为王,实力至上"。 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均势。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通过结盟的方式实现力量均势,均势实现了,国际和平就有保证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影响十分深远,留给人们许多思考,就此我也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理想主义所强调的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的力量,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等观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_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_郦平

【外国伦理思想】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 ———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 郦 平* 〔摘要〕 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确立以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道德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主义者杜威看来,将快乐视为道德的目的及标准会面临诸种责难,因为它无法证明实际所欲的等于值得可欲的、增进快乐的等于值得欲求的、总体的善等于具体的善。由于快乐既不能统一个人行为,也不能提供一种公共善,所以将快乐视为道德基础很难为其合理性提供证明。进而,杜威从作为人的特定功能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实现、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等视角指出道德标准得以确立的可能基础。 〔关键词〕 快乐 个体善 公共善 自我满足 社会满足 〔中图分类号〕B8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2)06-0070-06 由于实用主义的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复兴提供了某种支撑,人们普遍认为,这两种学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特征。而事实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伦理学说在道德基础的确立上有着根本的差异,它们在快乐能否作为道德目的、快乐作为道德标准能否得到合理性证明、个人快乐与普遍幸福如何统一等问题上存在着质的区别。 一 功利主义的两个重要代表边沁与密尔将增进快乐和避免痛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判断行为对错的道德标准视为能否增进人的快乐。边沁从个人趋乐避苦的本性着手,确立苦乐在人的行为中的支配地位,这种“苦乐原理”被视为其伦理理论的基石,他为此还提出苦乐计算的七个条件,即强度、持久性、确定性与否、感受远近、丰度、纯度、广度。人们依据这些条件会知道每个行为的苦乐价值的大小,如果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成分占优势,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则是恶的、不道德的。在边沁那里,快乐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到了密尔,他承认快乐既有量的不同,也有质的差别,并强调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密尔强调高级的快乐对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他强调“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免除痛苦,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享有快乐,而其他一切值得欲求的事物……则都与这个终极目的有关,并且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的”[1]。显然,密尔虽对边沁的快乐观念予以修正和发展,但是他对幸福的定义最终还是诉诸快乐,在将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方面,二者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边沁与密尔那里,快乐不但是人生的目的,而且是行为的标准。密尔明确地说,快乐“既然是全部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必然也是道德的标准”[1](12)。但是,密尔也认识到边沁的快乐主义的 * * 作者简介:郦 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讲师,哲学博士(河南郑州 450046)。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拉辛与莎士比亚》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 又称人物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 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 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 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7、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之一。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就是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和林顿。 8、威塞克斯小说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这些小说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

古典油画间接画法

欧洲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一般是指欧洲14世纪的文艺复兴的初期到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阶段的写实画风,这是欧洲持续时间最长的主流绘画风格。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总体上以严谨的写实造型为主,色彩上强调固有色,使用的主要技法是古典多层透明画法和多层混合画法。 古典间接画法又称多层透明画法,历史悠久,是欧洲传统绘画的古老方法。欧洲丹陪拉绘画技法和早期油画普遍采用这种绘画方法。它是利用树脂光油的透明性和干燥速度快的优点,把一层颜色单独罩染在另一层颜色上,下层颜色与上层颜色通过光线折射的物理混合产生另外一种颜色,使我们看到的颜色其实是一种视觉上的混合,犹如多层有色的透明玻璃叠放在一起。所以欧洲古典间接画法指的是作画过程中造型也色彩相分离。 早期油画透明技法是单线勾勒轮廓定稿后,用单色塑造明暗关系,再用简单的透明颜色平涂罩染,这也是最基本的间接画法,后来随着明暗关系和造型技术的进步和成熟,逐渐发展成为用单一颜色做完整素描,最后罩染一遍或多遍透明颜色的绘画技法。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强调再现和造型的写实性和严谨性,无论是一次还是多次的色彩罩染都要服从于形体和造型。透明画法的最大特点是把型的塑造和色的罩染相分离,这样就可以从容地集中精力把造型解决好后在考虑色彩问题。因此创作的稿子造型要准确、肯定、严谨,避免罩染时再去修改形体。 油画间接画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提白罩染法和塑造

罩染法。提白罩染法是在画面定稿后作一中间色层,中间色层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处理,并在中间层上用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白色从画面的亮部画起进行提白塑造形体。形体要尽量保证暗部的透明性,根据需要暗部可以适当加深。提亮完成的画面黑白层次要强烈一些,整体效果要完整,待干后,用半透明或透明色在型体上进行罩染。这样丰富的画面形体和统一的色彩关系才产生了间接画法特有的质感和和谐的美感,透明、含蓄、晶莹,作画过程中提白是为了造型,罩染是为了解决色彩。这种方法是不透明色的提白与透明色的罩染交替进行的,从而获得造型和色彩的严谨与深入。 塑造罩染法是在画面定稿后用单色在白色画底或有色底上进行型体的塑造,但画面的色彩和明暗对比要为后期罩染留有余地,整个画面的明暗关系要比正常的黑白灰浅一度。画面塑造好后,最后通过罩染使画面深入完善,也使罩染前较亮的部分通过颜色的反复罩染达到视觉合适的程度。这种方法也是塑造与罩染前后分离,色彩由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色层共同完成。当然,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艺术家,由于审美趣味的不同对间接画法的运用也不相同,也不是简单的按一种方式来规定完成。它们的共同特征表现为造型与色彩分开进行处理,通过多次透明与不透明色层的反复重叠、渗透而获得最后的视觉混合。因此,它不是一次性的直接画出物象的型体和色彩,而是多次的多层的,间接的完成工作。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授课教师:李嘉璐 教材:人美版教材《艺术欣赏》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工具 鉴赏课本、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马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山水画,人称“马一角”,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夏圭,在布局上,他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的风格更加简练豪纵。 (二)教学内容一: 板书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三)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浪漫主义的读书和现实主义的读书】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的读书和现实主义的读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的区别》 摘要: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 去了,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 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去交涉,管理员说:“刚才看了第一册,现在不是应该看第二册吗?”我说:“不错,先生,你的话也不错,但是这并不是小学教科书,我 不必一定要看第二册的,况且,况且,我在借书券上写明了要第三册的 由于喜爱,所以对于汪曾棋先生的散文十分熟悉,他的散文中出现过的人物、事件也就十分熟悉了。前些天读施蛰存先生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昆明的一家图书馆,我当时立即就想到:这不就是汪先生笔下描写过的那家图书馆吗?那个图书管理员不也就是汪先生笔下具有独特个 性的人物吗?找到汪先生的散文《翠湖心影》一对比,确实是的,时间、地点、名称都对,他 们两位描写的是同一家图书馆,然而,在汪先生的笔下,这家图书馆写得像一篇风清日丽的小说,甚至像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而在施先生的笔下,这家图书馆以及它的管理员却是以反面教员的形象出现的。这可真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味道了。口说无凭,还是让我 们一起领略一下两位名家笔下的这家图书馆的独特风范吧。汪曾棋先生是这样写的:这 是我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 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 一会儿,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 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 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 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第二章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一、名词解释 1.伍德罗·威尔逊 答: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届总统,理想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8年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要反映在《论国家》和《伍德罗·威尔逊文集》。其主要要点包括: ①强调建立国际组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对强权政治和大国均势持批评态度; ②认为健全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确保和平; ③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以他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学派提出三个重要假设:一是人性本善,战争的爆发是人的良知误入了歧途;二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尤其在和平问题上更应如此;三是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依靠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均势体系不能确保和平,应以集体安全体系代替均势体系。 2.爱德华·卡尔 答:爱德华·卡尔,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卡尔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被誉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1939年卡尔发表《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

究导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三个基本观点:①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 ②道德、民主和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③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和道德的结合。卡尔在这本书中将现实主义思想提炼出来,将国际关系理论分为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学派,卡尔对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深刻批判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3.汉斯·摩根索 答:汉斯·摩根索,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最优秀最权威的代表人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奠基之父”。其主要著作有《科学人与强权政治》、《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等。摩根索的贡献是最全面、最系统地地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了一座学术高峰。他的《国家间政治》是一个学术制高点和里程碑,而他的国际关系哲学思想则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基础。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是西方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六原则,这六原则以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4.罗伯特·吉尔平 答:罗伯特·吉尔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国际事物学院教授,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曾担任国际政治学学会副主席,现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他最具影响的三部著作包括:《美国实力与多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他尤为擅长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欧洲和亚洲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安全、权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提出“三论”:体系变化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霸权衰弱论。他的主要贡献就是以自己的开拓性学术成果更新和发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美国哈福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思提出:“按照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约束日益减弱,实用主义的适用性大大增加的时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倾向,即功利主义的盛行。功利主义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理论表现。通过半学期对于营销伦理的学习,笔者对于功利主义在当下营销活动中所起到重要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了功利主义在商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对营销伦理的影响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 关键字:功利主义营销伦理影响 一、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础 功利,即有用、利益、效益等。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这种目的即追求利益、满足需要。近代进入商品经济时期以后,人类的功利倾向明显地加强了。因为,商品社会首先强调价值、有用性,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围绕着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个轴心来运转的,这势必培养人用功利眼光、功利态度去观察他人和事物。消费越多,需求越大,生产越繁荣,这也主张了功利主义。所以,功利主义的兴起是与商品经济时代相联系的。 通过学习,了解到功利主义原是西方伦理学中一种以功利原则(即利益、享乐、幸福)为道德标准的学说。它认为,趋利避害、求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由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非和道德善恶,只能依据于快乐和痛苦,即能增进快乐的就是善的,能造成痛苦的就是恶的。当然,快了也又高、低之分,肉体的快乐是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级的快乐。“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然而,快乐和痛苦因人而异,全凭个人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标准,势必使人类行为由于缺乏约束和调节而陷于混乱。为此,功利主义又提出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两种说法。 行为功利主义主张,应以行为结果判定道德是非。就是说,应善于估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如果一个行为能比其他行为带来最大的好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 准则功利主义则主张以行为准则来判定行为是非,因为单凭个人对行为后果的估量为行为依据,仍然是不确定的、随意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 二、商业活动中的功利主义 宾克莱说,功力主义给现代人“关心实际行动而不关心崇高理想提供一个哲学根据”,因此在西方也被称为是一种“商业化哲学”。在商业活动的前提下,功利主义似乎更加的具象化。笔者总结其表现为: 第一,讲究实惠。实惠是追求合法的个人利益,是一切工业社会,包括正处在又一次工业化高潮的中国在内,所不能缺少的时代精神。实惠观念是伴随工业化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个人的劳动通过交换得到承认,个人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实现,个人的利益通过交换得到满足。人们与其说注重个人劳动的自身价值,不如说更关心劳动的交换价值,即劳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这就是实惠观念。

摩根索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反映了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某种方式。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动以什么为目标?。按照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国际秩序可以划分为世界政府型、霸权型、权力均衡型、参与型和国际组织型五种类型。现实主义者从上述四个基本假定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出发点,根据他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认为权力均衡即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主权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的理想模式。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永远处于“围绕权力的斗争”中,通过相互对立的实力主体——国家间的均势和抑制进行操纵,在各种实力之间将产生出稳定和秩序。均势有助于防止全球性霸权的产生、确保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独立、防止战争的爆发等功能。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理论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而均势理论则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均势是一个有助于描述当代国际体系的概念,均势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的力量的平衡,或大体上的平均分配,也就是霸权或统治的对立面”。尽管均势仍有一些缺陷,但它作为管理权力的一种方法仍然值得推崇。他不同意集体安全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尚未表现出多少愿意利用集体安全办法来解决国际冲突的倾向,而均势才是最符合当代国际体系的方法。基辛格也是均势理论的积极倡导者。这位被称为“均势大师”的前美国国务卿,承袭和发挥了十九世纪初梅特涅和卡斯尔雷的均势思想,进而提出依靠均势建立一种适合美国霸权需要的“和平结构”的主张。他认为,这种“和平结构”是“外交哲学”的重要目标,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历史能给人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平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肯尼思·沃尔兹对均势也十分看重。他认为,均势理论是结构现实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说有什么独特的、关于国际政治的政治理论的话,均势理论就是。”。当然,对均势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当首推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摩根索以人性本恶为哲学基础、以权力和依据权力来界定的国家利益为核心概念,建构了他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体系。他认为,“政治同一般社会一样,受客观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的根源存在人性于之中。”“作为政治规律之根源的人性,自力图发现这些规律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古典哲学以来,迄未改变。”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人为了自身的安全要追求权力;国家的本性同人的本性一样,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也要追求权力。“政治的铁律”即各国都要追逐强权利益。政治家无可选择,在国际舞台上只能按强权政治的原则办事。摩根索从国家追求强权和强权政治的逻辑出发,直接导引出均势论。他说:“若干向往强权的国家,各自试图维持现状或推翻现状,最后必然会导致一种称为均势的格局及旨在维持这种结构的政策。”“均势和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它是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同许多其他现实主义者一样,摩根索认为,均势是一个以各国竞争为基础的国际体系里管理权力最有效的方法。均势是权力政治的副产品,也是国家在某种情况下追求的政策目标。他将均势视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万能工具,是维护各国独立所必不可少的,主张通过均势来限制国际强权斗争,通过外交来尽可能协调互相冲突的各国利益,以便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国际体系的稳定。在摩根索看来,均势既是维持国际体系稳定、防止战争的有效手段,又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状态”——若干国家强权分配大致均等的实际状态。均势内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由于外部力量,或由于组成这一体系的这一或那一要素起了变化而导致均衡失调,该体系便显示要重建原均衡或确立新均衡的趋势。”国际体系是一个从均势到非均势再到均势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稳定到动荡再到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和状态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下)

后期的古典写实油画较少使用单纯的透明罩色技法,一般是与多层混合技法结合起来使用。传统混合技法即多层技法,指在单纯透明技法基础上用坦培拉材料进行底层塑造和透明油色罩染结合、反复交替进行的技法,也属于间接画法。混合技法与透明技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在一个中间色调的半透明底子上开始作画的,用坦培拉白色作形体塑造和透明油色罩染反复交替的方法进行,形成比单纯透明画法更为丰富厚实的形体与色彩关系。由于画布的有色底子,底色与透明油色的交互作用产生出微妙的中间“灰”色,与受光部响亮的透明色及暗部浓厚肯定的调子产生了对比。制作半透明有色底了的方法是在定稿了根据画面色调在润色光油中加入颜色如,浅赭色或土绿色等来罩出一个中间层次调子,形成一个浅浅的半透明底色,但这层颜色不能厚,透过半透明的颜色层应能看得出下面的画稿。然后趁湿时用坦培拉白色从受光部开始提亮,对形体进行塑造,用扇形笔将白色按形体结构向中间层次过渡。如果不用坦培拉白色颜料作底层塑造而改用油性颜料的话,即使是快干并偏瘦的颜料,底层色的干燥时间也会比较长。传统的技法在这一步用排线方法逐次进行以形成明确的层次。当底层造型部分色彩干后,再用透明媒介剂调和油画色均匀地罩上颜色。由于混合技法底子的中间层次为浅灰色,所以在罩色时要充分估计到,罩色后色相和明度的变化。用坦培拉白色塑造形体和以透明油色罩色这两个步骤往往要反复交替进行,直到呈现预期的形体和色彩效果为止。要注意的是,用坦培拉白色提亮可在湿的底色上画,而以透明色罩染则一定要等底色干透。

油画:穿棉衣的男子,画家:提香 以透明技法或多层混合技法为主的古典写实风格油画创作具有透明性好、色彩鲜亮和层次感强的特点,但缺点是由于形与色分开处理,两者容易出现不够协调的问题。而由于色彩以固有色为主,相对会比较单调,颜色也不如直接画法那样厚实。另外古典透明技法制作过程较长,容易注重制作程序而忽视画面节奏的联系和画家情绪表达的问题。 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中透明画法大多与混合技法结合起来运用,也有比较多地采用直接画法先局部完成,然后再用透明技法进行罩染和润色。透明技法或混合技法都并

关于古典油画到现代油画的发展概述

关于古典油画到现代油画的发展概述 一、典油画到现代油画的发 油画经西方特有的艺术发展成为世界艺术库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吸和借鉴以及成长过程。古典油画速发展是在17世纪,时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以说题材方面已经有大的规模了。在技法上各个派的画家们也形成了各自妙的不同,在大方向上这个时的画家都比较注重整的颜色,而对笔触的细腻没有那么关注。那个时代的油画强调了油画光感,所谓光感是运用色彩的对来创造出不同画面的意境比如冷暖色调在油画风景名上的广泛运用,风景中经常会用到橙色和灰色的大量运用,然这两种颜色似乎没有统一性,但在他的画作中却能很和谐的共,并且给了人很大的视觉击;另外厚薄层次运用对光感的创造形成了很大作用,对于画作上的厚薄层次,多数文艺复兴前后画家都运用的恰到好处,如蒙娜丽莎的绘画技法上就用层次感塑造出了立体的效果到了18世纪,油画的风格前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动感,家在用笔的时候更的注意笔触的轻重缓急所以18世纪的人物画比起前一阶段更加的深刻而缺乏润;到了19世纪应该说这个世纪油画的发展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油画的色彩开始发生大的变化,很多画家开始对局着色的关注。色块很鲜艳,起17世纪的橙蓝块融合成的褐色,19世纪的油画色块多用红色和米白等颜色来突出色块层次;这个时期的画对于环境的描绘出现在了画中,使得画更加的谐和融洽,

而且自然主义风格日盛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这个时期以往的时期都要多很多;20世纪欧洲油画出现了特别且富于自由精神的流派,开不拘一格的创作,这对于画坛的面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古典油的特征 古典油画技法上的特征主是比较单一,大致上只分为两种法:丹培拉画法和演变直接画法。丹培拉画法是最古典油画,调和媒介是鸡蛋清加马胶,采用的不是直接色的方法,而是在有色上提白做出素描效果进行反复的色彩罩染后来慢慢的也有直接调色法。 古典油画特征主要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阐: 1、画法上采用写实:古典画的写实主要是指作品上的物件完与实物类似,只是依靠光和影来稍微做些修饰,对于景画大部分是采用采风进行实地画为主,表现出了浓厚的写实义风格。 2、在画作的彩表现力上,主要是用大块,浓郁的民族风格色进行描绘的,开始关注整体向对局部的关注。 3、在画的笔法上,对画作的整体性更的看重,所以对局的笔触处理非常的细致,这样能使色块集中起来,显色很有体感,被描绘的物象统在中心焦点的构图中,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果。 4、从理念上来说,古典油研究纯艺术,以写实主,喜欢临摹真实存在的印象派也是19世纪开始出现的,之前大多是实物写生画为主。 三、古典画到现代油画之间过程的借鉴和改良 现代油画的发展是以写画法概念的不断创新为线索的图像化的风格明显古典画风中的写生有了大的区别,如果说古典油画是在不以临摹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

论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论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文学0807班201011120727王玥琅 摘要:在艺术作品中真实地再现生活一直是许多艺术家追求的目标。在历史到现在的文学思潮中, 真实性的概念有了新的意义。本文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四个方面追溯了艺术真实性的不同追求表现。 关键词:真实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 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的释义 真实大致可分为三类: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和政治真实。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 政治真实一般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须以生活真实为根据、为源泉,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深刻揭示;艺术真实应当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包含着作家主观的思想倾向,艺术理想与审美评价,是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的统一。对于艺术真实,艺术家创造的产物,是一种主观认定的、虚构的真实。艺术真实性的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具有的不同表现。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后欧洲文艺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思潮和流派;也指文艺创作的一种原则和方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在20世纪仍在发展。它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也吸收和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手法,从而艺术地揭示了20世纪的新过程和新特征,并且出现了像R.罗兰和法朗士、海明威和德莱塞等一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是一种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创作方法。自由是浪漫主义者追求的目标。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反应。 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自然主义的先声。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文学拥护王权,崇尚理性,以古代作品为创造典范的文学思潮。 二、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的不同表现 1、真实性追求在现实主义的表现 从生活逼真性、艺术逼真性、社会性逼真三个方面追溯了现实主义理论对真实性的追求。面对现实,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油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最早是由西方的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而形成,从古到今风格多变.但最美最经典的仍然是最初唯美而又严谨的古典主义油画,也是最喜欢的绘画风格,它具有一定的程式规范.文章从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剖析. 一、素描初稿。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二、纯灰画法。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三、着色。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

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四、薄涂。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 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第二步:用大笔蘸乳液(甲基纤维素乳液或干酪素乳液,详见“坦培拉乳剂的制作”),调钛白粉画出物体受光部分,趁白色未干时用笔轻扫,向暗部过渡,制造飞白效果显出中间色调,此时画面的明暗对比应概括、强烈。第三步:白色干后接着用“三合一”油调色粉釉染,即所谓的“上光术”。如果没有色粉可将油画颜料用高丽纸吸去油份再用。第二步的提白与第三步的釉染反复进行,直到造型与色彩完美结合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