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届高三历史(人民版)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5届高三历史(人民版)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5届高三历史(人民版)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5届高三历史(人民版)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得到西方大量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考查考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即可知本题选择A项,正因为西方出现了严重的以“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才会出现大量机器的出口。

答案:A

2.(2014·郑州质检)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该小品所反映的事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该小品所反映的事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解析:材料反映了股市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的反应,为此罗斯福实施新政,改变自由主义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的方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答案:C

3.“自由放任主义”的法文原意是俗语“让我们自己干”。关于这一经济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经济理论

B.它的提出与当时经营规模小、垄断尚未形成有关

C.它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D.它认为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使经济达到供求平衡解析:“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全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故D项对其概念理解有误。

答案:D

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一书中提出:“‘新政’对于美国宪法政治的第一个后果是创建出美国版的集权化官僚国家。”这表明()

A.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专制主义的理念

B.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

D.美国宪法的精神和“新政”理念相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了国家权力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从而扩大了政府的权力范围。

答案:B

5.对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材料认为国家可以对经济进行干预,但不能越俎代庖,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和直接管理,因此选A项。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凯恩斯强调的是不能“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即经济可以干预,但不能干预太多,使其丧失自由,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

6.“您(指罗斯福)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我们所面临的弊端”即经济大危机

C.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被诸多国家所借鉴

D.“合理的实验”即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能力。由材料中“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委托人”等信息可判断,A、B、D均符合材料;C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

7.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美国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此观点()

A.片面: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

B.正确: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经济干预与控制,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

C.错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经济干预与控制,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

D.正确: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未改变,但助长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虽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保护劳工利益的措施,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所以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C

8.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形成上述统计数据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

A.殖民掠夺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B.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C.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的优势

D.自由放任主义维持了西方的领先地位

解析:1936~1938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表述不正确。

答案:D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

B.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C.推行重商主义

D.强调垄断和竞争

解析:依据凯恩斯的理论,政府要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以便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10.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税前17倍和税后3倍收入差距,反映的是国家利用政权通过税收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国家通过政策调整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B

11.“在资本主义成熟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的指挥劳动比比皆是。”材料所说现象具体是指()

A.出现职业经理人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C.企业由家族管理

D.新中间阶层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强调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分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所有者由原来的以个人为主发展为多人,他们开始寻找专门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即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经营企业。B、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与题干信息矛盾。

答案:A

12.里根当选总统之后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里根总统这一“引人注目的改变”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渐恢复

B.出现了“混合经济”

C.“福利国家”的规模逐步缩小

D.重新回到了自由放任时代

解析:本题考查福利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里根改革是在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改革的实质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结果形成了“混合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少福利”说明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批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鳞次栉比。胡佛被称为“饥饿总统”。胡佛声称救济失业是政府的耻辱,不过他却拨出巨款给垄断公司以支持他们免于破产。

材料二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

——以上选自彭树智《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四斯大林说:“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通过什么方式来抑制它?

(3)材料三中罗斯福“烤百万富翁”的出发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新政的实质。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胡佛与罗斯福的做法有无根本的差异?罗斯福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答案:(1)材料一描述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说明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来抑制。

(3)出发点是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无。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营养不良的儿童占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

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1)有人说上面的场景最应让美国胡佛总统看到,为什么?

(2)有人把“危机”解释为“危险”与“机遇”的综合体,试从罗斯福新政前后社会治理方式变化的角度说一说对此观点的理解。

(3)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健全的福利制度,有人说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上述悲剧的发生,你认可此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案:(1)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仍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空前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2)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缓解了危机,另一方面又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不同意。材料中人民的悲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国家福利制度并未消除这一根本矛盾。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有幸读了这本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本书,本来觉得这会是一本传统的纯粹描述历史的书,但是读后发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他用它一贯以来使用的所谓“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系统的讲述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路径,他所列举的几个国家都很具有代表性。 看这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他的脉络非常清晰,首先黄仁宇先生在第一章引出了资本主义这个话题,由它的名目由来谈起,诉说了这个名目由来的历史,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资本主义,之后的几个章节中,分别讲了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和中国在历史道路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是破灭,它以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读这本书首先要理清“资本主义”这一词语的涵义,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变化之剧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经沧海”。本书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从西方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的各派研究着手,而抛开所谓阶级立场,感情好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功能,其主要技术特征为: 1、使资本广泛流通; 2、经理人员可以量才适用; 3、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得以全盘支配。 一个国家只有达成这三个要素,才能称得上资本主义。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马克思学派(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以韦伯为代表的德国唯心派(注重资本主义精神)和其余第三派(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先生认为自己属于陶蒲所谓的第三派。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亟待改革的中国无所帮助。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作者用了一个比喻,他的答复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之后三章作者写了威尼斯,荷兰,英国这三个最早拥有并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通过甚至长达千年的历史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来探索如何完成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黄先生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谈起,资本主义最先出现在十四世纪的威尼斯。它是一个人口不多、以航海贸易为主、建立在湖上的城市。在政治对天主教和教皇的冲突能够置身事外,在经济上既无农业基础,也无制造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八: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专题概括】: 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建立与巩固的历程,近代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在这部历史中,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它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历史分期】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出现近代曙光) 1、背景:1)、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影响: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欧美少数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拓展探究】: 1、《独立宣言》和攻占巴士底狱产生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宣告美国诞生,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对他们所作所为产生影响?(启蒙运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现代法制社会先河;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美法两国在革命中相互影响的史实?(美独立战争期间得到法国支持;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发展。) 4、美国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英法美三国革命中,三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民主、自由、富强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中期)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1、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表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第三节美、日、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西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欧美西方出现,我们把资本主义世界也称为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这个词进一步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概念,西方是相对于处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东面的苏联、东欧和亚洲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泛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体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另外还包括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本章重点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建立和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对第三世界初级产口的掠夺。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经济体制与政策调整:普遍建立起国家宏观经济调节机制;调整所有制形式;广泛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并建立起对国际经济的调控机制。 3、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财政赤字扩大,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 4、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保障个人权利、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代议制原则以及法治原则。一般都实行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与司法制度。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多重的两面性,它是历史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国家的经验,但是仍存在局限性。 5、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出现重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阶级斗争趋势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政党的纲领政策趋势向中庸;利益集团的影响巨大。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前言 1885年,法国共和派人士曾提出“保卫和发扬”的高论,认为殖民征服是必需的。 因为: ①它可以解决过剩的人口问题。 ②具有经济学意义,可以为欧洲制造业寻找市场和原料。 ③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因为上等人种对于下等人种拥有权利。 …… 主要内容: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列强瓜分世界——列强侵略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资本输出与全球扩张 一、资本输出 1.资本输出: 1)定义: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以及实现对外扩张,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2)形式:开矿山、办工厂、修铁路、设银行等。 3)发展过程:资本输出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出现,但只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才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实质: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后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5)影响: (1)对殖民扩张: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原因:为独占投资场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从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2)对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增长及国际分工合作。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3)对各个国家: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不同,英、法大量资本输往国外,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俄国吸收欧洲剩余资本,经济发展迅速。客观上给亚非拉带来先进技术,推动亚非拉现代化发展。 2.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 近代西方扩张有: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文化扩张。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2)垄断阶段:以资本输出为重要的扩张手段。 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 3.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对殖民活动的影响: (1)一工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的殖民活动常以通商为目标,要求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殖民扩张加强。 (2)二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殖民扩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二、全球扩张 1.全球扩张的内涵:西方国家在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金融制度和世界贸易体系,在资本输出的强大推动下进行的新一轮全球性扩张。 2.全球扩张形成的过程(殖民扩张的过程): 1)开始殖民扩张:近代早期(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殖民扩张创造条件。 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资本原始积累,掠夺财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经济理论,指导了各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重商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一、重商主义理论 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其本质特征是把以贵金属即金银为代表的货币和商业看成国家富裕的标志。重商主义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对财富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迫切愿望 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产物,它主要是由欧洲的封建君主推行、实施。推行重商主义的结果是国家财富增加,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导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业资本的力量和工业(实际上是工场手工业)资本力量的比较上,始终占有优势地位。这种情况直到工业革命兴起后,才被逐渐改变过来 二、自由主义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开始代替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流行的结果是:①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促使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②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在激烈的竞争重,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得到强化,“二战”以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在:(1)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2)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重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3)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主要作用有:①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经济思想的认识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反映,同时也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但重商主义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工业革命后兴起的自由主义,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废除封建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社会化日益剧烈,这时期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逐渐减弱。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又引起了通货膨胀和其他社会经济矛盾。凯恩斯主义是对国家垄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杨景超首先通读全篇后,我了解到: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法国历史家布罗代尔(他亦是作者常引用之人)对资本主义的考证:“资本主义”一词被认同和广泛使用是20世纪初才始于宋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一个马克思从未使用过的名词却被用于马的规范之中。然后又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一种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马克思学派;一种注重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等德国唯心学派;一种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其余第三派。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也认为自己属于第三派,只是不仅是经济上的蜕变可以归纳。之后,他又以常用的“大历史”视角,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历史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以及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委,简单说来就是:其志不在此——不仅不能产生也无意于产生。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急于改革的中国没有帮助,于是他提出了资本主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的自由雇用以及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三个条件,而他们又全靠信用,信用又赖以法制,法制以保护私有产权。 黄仁宇先生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时间往往上溯千年,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城市共和国谈起,然后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法国俄国中国,资本主义就作为一种强烈突出其经济特性的组织和运动,犹如一滚滚洪流在冲刷、扫荡、重塑这些国家上层结构或下层结构。这其间,既有基督教新教的伦理间杂其间推动,又有私人资本挟持国家政权而扩展,还有国家政权支持资本主义发展,并使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四)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在世界近代史上,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也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一、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一)早期的殖民扩张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同时,他们还称这个时期是“发现的时代”和“勘察的时代”)。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部分大规模的扩张和殖民。 1、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传,促使很多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阻隔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④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的进步(相信地圆学说、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先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罗盘针的运用、多桅多帆的海船出现、武器装备的改进——火炮)(3)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①15世纪晚期已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②有利的地理位置——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 (5)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①引起商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欧亚非之间的贸易扩大,并与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商品之间在欧洲市场上出现;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为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②引起价格革命: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 ⑤推动了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⑥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世界一体化开始迈步) 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最早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1)西班牙和葡萄牙扩张的概况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侵略的开始 中国开始丧失世界领先地位 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斯图亚特王朝障碍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扫除英国殖民统治束缚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波旁王朝专制束缚 生产力的大发展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的近代化生产方式出现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先进的西方与落后的东方世界格局形成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840年挨打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1861-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奴制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统一德国结束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1869年日本明治维新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西方列强侵略加剧与中国新变化1856-1860年侵略加剧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运动新特点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自强”“求富”学西方 19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新能源、动力、通讯、交通、部门 垄断组织出现 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七、八十年代边疆危机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西北、西南 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 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 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 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 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 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 经济兴起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②列强对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归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殖民体系三大部份。其形成可分为工场业时期(萌芽)、蒸汽机时代(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最终形成)三个阶段,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丧失原因:a、19世纪末 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解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解析 一、典型的西方政治制度介绍 二、英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三、美国与法国的总统制 四、德国的政体演变 五、俄国的政体演变 一、典型西方政治制度介绍 1 、二元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 在历史上,采取这种制度的典型国家是1871—1919年的德意志帝国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这种制度下,君主的权力虽然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仍然是君主。 2、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 英国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后来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到19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先后采用这种制度。二战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实行这种政体。跟二元君主制不同,议会君主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第二,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其职责大多是 礼仪性的,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第三,作为政府或政府核心的内阁不仅由议会 产生,而且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 、议会共和制 议会君主制的君主是世袭的,议会共和制的总统则有选举产生。在现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芬兰、奥地利、希腊等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与议会君主制类似,议会共和制的内阁必须和议会保持某种协调关系。当议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时,或者内阁辞职,或者解散议会。(责任内阁制) 4 、总统制 在议会制下,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执行议会的立法。在总统制下,以总统为首行政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互相分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法国自从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后,实行的则是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国家。俄罗斯也是总统制国家。 ?5、法西斯独裁政体 二战前夕及大战期间,意大利、德国的法西斯政党凭借暴力夺取了政权,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使国家机关警察化和军事化。两国在名义上保留着议会,实际上国家的权力完全被法西斯首领所掌握。同时期的日本虽然保持着二元君主制,但是在逐步完成军国主义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专制独裁的性质。 二、英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 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权利法案----议会至上 历次改革---民主制度的完善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历史)教学设计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历史)教学设计XX数学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世纪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政治经济新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对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特点变化的认识一是在中国的资本输出代替了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 这符合了帝国主义阶段向全世界输出过剩资本的特征,而且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更加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 二是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年三国干涉还辽表明帝国主义国家选择共同瓜分中国的道路的。 帝国主义国家采用在中国输出资本和瓜分中国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扩张的需要;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领土,先后程度差异,甚至表现出的矛盾,并不妨碍在侵略中的一致利益和一致行动,这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 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形式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形式变化: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变化原因:①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垄断组织的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加之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地掠夺更加剧烈。 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

列强掠夺中国的野心。 ★★影响:①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 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②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使他们不但能更大量地倾销他们的商品,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而且还便于运输军队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③取得设厂权,在中国开办许多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攫取了采矿权,从中国掠走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中国重工业极端薄弱和落后。 ⑤资本输出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也起了进一步瓦解作用。 关于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益对国外贷款和投资。 这是帝国主义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突出特征。 资本输出包括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它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为主"的意思是指第一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居第一位。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近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得以确立。进入现代以后,现代化模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近代时期的现代化进程: 1、新航路的开辟与整体世界的出现(1500年前后—1760年) (1)发展进程: 欧洲人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到18世纪60年代,西方的殖民势力遍及美洲,到达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沿岸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桩强行卷入国际交换领域。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2)经济联系的特点: 以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国际贸易开始具有全球性;贸易的商品种类突破了奢侈品的范围,大众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增多;贸易数量大增;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之类的有固定组织的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1760年—1860年) (1)发展进程: 工业革命18世纪印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8世纪末扩展到欧美各国,19世纪70年代完成。生产技术的革新,大机器和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推行,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工业革命它还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工厂制度的建立: 工业革命建立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使各国生产社会化,劳动专业化,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一系列国家的生产纳入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6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一市场的特点是以英国为中心;英国的工业产品行销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工厂”;商品结构以机器制成品为主;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完全形成(1860年—1900年前后) (1)发展进程: 1870年前后,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它以重工业为重点,具有极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受为重工业为主导,由农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

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课标要求: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曲折,设问:为什么中国民资发展曲折缓慢呢?由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的漫画导入新课。 (2)“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目,教师需要讲述两方面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压迫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斗争中求发展”一目,则需要依据教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具体的一些表现。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有充分地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摘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两种制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但两者又不是完全不兼容的,两类国家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关系;从实践上来看,二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斗争也有合作;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发展趋势 “一球多制”是当今世界现实的“一个”基本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关系,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是关系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最具现实性的重大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全方面、深层次、系统化地研究其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而辩证的思想。一方面,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梯,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基础等方面的条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详尽阐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的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不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对抗关系,并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将被炸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将要敲响。[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做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列宁指出:“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 [2]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还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在马克思逝世后,恩 [1]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5. [2]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6-187. [3]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5.

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 ——《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丰子义 【作者简介】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关键词】《资本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早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主要是同唯物史观的创立交织在一起的,而从19世纪50年代起,则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观点出发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兴起和发展的动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际矛盾、对外贸易政策以及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极限等;另一方面又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即对世界历史关联程度,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巨大作用。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就是在这种同生共长、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向前推进的。 历史理论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在这一问题上,不论众多学者持何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这一思想也由此受到高度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而对马克思19世纪50年代后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所阐发的世界历史思想虽有所涉及,但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要深化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研究,应当充分注意马克思这一时期有关世界历史新的阐述。 一 马克思终其一身,始终没有停止对世界历史的探索和研究。在19世纪40 年代,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跟以前的哲学划清界限,因而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和新的哲学探索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制定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离开了他的世界史观,不可能真正理解唯物史观;反过来,离开了唯物史观,也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精品教学案例_22

专题五第2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16—18C)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课的延续,西欧列强进行殖民霸权争夺和掠夺的史实。教材介绍了两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和英国的发展,用它们发展的史实说明资本主义发展与海外殖民掠夺紧密相关;接着教材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进行殖民争夺的过程,结果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教材用地图展示了争夺的结果;通过殖民战争、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贩卖黑奴和不平等贸易,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历史课程标准】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海外活动的情况。 2.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探究,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解读能力得到培养。 2、学生先自主学习,梳理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的史实,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还锻炼了胆量。 3.学生提前预习并画三角贸易航程图,课堂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点评,师生互动,增强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4. 运用连线题认识多元化史观,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化史观辩证看待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对于黑奴贸易有不同的认识发表意见和看法,各抒己见,争锋相对,思维进行激烈碰撞,提高学生历史解释历史评价能力,对黑奴贸易的罪行和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认识 如何辩证看待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 【教学设计】

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1.尼克松主义 70年代初,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尼克松提出要以实力为后盾,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对外政策原则,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尼克松主义”。 2.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安排,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和签订条约而得名。其主要内容是各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并同美元挂钩,而美元同黄金挂钩,美元可以直接兑换成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解体之后被牙买加体系所取代。 3.非洲统一组织 非洲统一组织是非洲各个发展中国家于1963年5月成立的一个全非性国际组织。现在的成员国约有50个。非洲统一组织(非统)为非洲大陆以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以及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南南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国际上通常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南合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以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是由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五国外交部长于1967年8月在泰国曼谷开会并决定成立的,以后文莱、新加坡以及越南等国加入。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最先于50年代提出的一套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框架范例,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7.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69年提出的对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缓和”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边界及领土状况,改善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关系,放弃武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承认两个德国分治的局面,尊重民主德国的独立自主权利。新东方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个德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为以后的两德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欧洲经济共同体 又称西欧共同市场,是根据1957年3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而成立的。成员国最初有6个,后来增加到12个。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及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来促进欧洲经济的平衡、持续和谐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史

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史 复习要求:掌握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一、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产生时期 1、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萌芽 2、政治特征: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 这一时期的主要反封建斗争主要形式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指导思想。 二、16—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经济特征 (1)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 (2)欧洲出现了“商业上的革命”和所谓“价格革命”。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大量贵重金属源源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3)欧洲国家加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4)欧洲各国工场手工业发展不平衡,荷兰、英国等处于领先地位。法国经路易十四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欧国家。 2、政治特征 (1)这一时期处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在少数先进国家——英、美、法等国爆发,并取得胜利。 (2)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构想。 (3)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多次反复,欧洲的封建君主国一度战胜资产阶级的拿破仑帝国,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1、经济特征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美等更多的国家,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俄、日、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其标志。 (3)英、法等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广占殖民地,将亚、非、拉广大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兴盛起来。 2、政治特征 (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亚、非三洲都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俄国发生1861年改革,美国发生南北战争,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了统一,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就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2)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欧洲封建君主国战胜拿破仑帝国后,建立了维也纳体系,政治上出现反动局面。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动摇了维也纳体系,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俄国、日本、德、意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这一时期,工业取代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四、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经济特征 (1)19世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大变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了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英法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工业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三、第四位;美、德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英法;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