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1)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2)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

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连结起来。

观察细胞的结构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注意事项:放大倍数= ,镜头的保护(用擦镜纸,避免接触生物材料)

移动:上下左右颠倒,观察视野的大小

(3)玻片标本的种类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

认识生物

(4)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连线写出 :

1-镜座

2-镜柱 3-

镜臂 4-

镜筒 5-目镜 6-物镜

7-载物台 8-转换器 9-粗准焦螺旋 10-细准焦螺旋

11-通光孔 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 和〔7〕 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 通光孔 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 ”字样,表示放大倍数为15倍 。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

被放大150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

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q 。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 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是:滴(植物滴清水、动物滴生理盐水) 、取材、染色、观察。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染色用稀碘液。

盖片时先将盖玻片一侧出到水,再缓慢放下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

1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实验是验证假

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

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

第二单元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植物细胞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动物细胞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注意区分!)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呼吸作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DNA双螺旋结构)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

胞膜、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1)细胞分化:在生长发育中,大多数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概念: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构成系统。

(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a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分裂)→组织→器官→系统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分裂)→组织→器官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疏导组织)

(4)常见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的结构: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

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鱼类饵料、净化污水

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动物病毒

(5)病毒种类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生活:寄生

与人类的关系害处: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例子

益处: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1、植物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同,但结构基本相似,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2、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请按其(功能)要求标示细胞结构的

①—⑦部分并写出各自名称,

②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护

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的作用是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

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⑦的作用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

5、人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有差异,但结构基本相似,

如右图是人的体细胞模型图。

具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和④线粒体。

请标号并填写①---④的名称。

6、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

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7、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8、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数目的增多。

9、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0、组织是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11、植物及动物(人体)的基本组织:

12、器官就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其中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13、系统是指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人体具有运

动、神经、内分泌、循环、泌尿、消化、呼吸和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其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着调节作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5、植物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不同点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具有系

统,而植物体不具有。

16、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通常草履虫分布

在培养液的表层。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

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一生

1. 种子结构胚和种皮(保护)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充分条件(外部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4、填写下表:

5.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那一截(节)。

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外有根毛,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使根尖伸长

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植物的根

6.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最关键的部位是分生区。

7.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8.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是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10.根吸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液泡膨胀;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液泡缩小,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

⑴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⑵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如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

11.植物生活需要量大的无机盐,不仅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还需要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等。含氮无机盐(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无机盐(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成熟,使硕果累累)、含钾无机盐(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2、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枝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花芽将来能发育成花。枝芽主要由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构成。

13.芽的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1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内侧部分是韧皮部,有筛管,从上往下运输有机养料的功能);

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木质部:(内有导管,从下往上运输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具有很强的支持力);

髓:( 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15.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木本植物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它的细胞可以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和组织,使茎不断的长粗。

16.草本植物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草本植物茎中无形成层。

17、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

(1)开花是指花瓣等展开来的现象。影响开花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花的基本结构是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组成的。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

(2)花的结构和功能

雄蕊、雌蕊是一朵花中的主要部分。

1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受精卵——胚,珠被——种皮。小麦、玉米子粒是果实,葵花子、西瓜、葡萄、黄瓜是果实,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是种子。

19、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花生。谜面中“麻屋子”是指果皮,“红帐子”是指种皮,“白胖子”是指胚。

20、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果皮,种子在子房中由胚珠发育形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2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7世纪,范·海尔蒙特发现水是植物生长的因子。(光合作用需要水)

18世纪,普利斯特莱发现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因子,而且植物可以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需

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近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

23、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⑴.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角质层,它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并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肾形保卫细胞构成的。

⑵.叶肉部分是指栅栏层和海绵层,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是叶绿体,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栅栏层。

⑶.叶脉除具有输导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还起着支持功能。

24、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5、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消耗叶中原有淀粉;有一步骤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用酒精脱色,原因是叶绿素能溶解在叶绿素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酒

精飞溅出来,脱色后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黄色。

2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7、在做“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中,会看到不断释放出氧气,试管内液面下降,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内能够重新燃烧起来,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8、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光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厂房是叶绿体,机器是叶片。

2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30、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深夜,较深的是早晨,最深的是傍晚。

31、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2、在做“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的原因是遮光、不让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33、 光合作用表达式: 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 。

放出能量,光合作用也不可能进行(因为不能吸收原料和运输产物),所以两者相互联系。

34、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水 、光照、温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和 氧气。

35、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降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36、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37、合理密植可以使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及时排涝、中耕松土可以促进农作物根部的呼吸作用;贮藏种子、果实和蔬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38、人类和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也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9、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是生物圈。

40、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41、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②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的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灼伤;

③腾作用对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一定的作用。

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1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2、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受精;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气 体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卵细胞是人体内的细胞。 4、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发

七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8、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如:草→兔→狼(注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植物开始,以没有天敌的消费者动物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一般来讲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1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2、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中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例如:生物包含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遗传多样性例如:各个金鱼品种,各个菊花品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沙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例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生长例如: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例如: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例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3、繁殖和遗传: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

都是新陈代谢。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例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等。 生态因素相互帮助(如企鹅孵卵)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相互斗争(如雄鹿之间的 生物因素争斗) 互惠互利(海葵与蟹)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关系(狮子与鹿)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有害的:如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化肥等流入湖泊后,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林奈与生物分类 分类学之父---林奈 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二、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 三、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四、DNA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今天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林奈对生物的描述和分类。 今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 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 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 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常见的月季, 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 属于草本植物。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 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 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 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 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 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真菌 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蘑菇、木耳、 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 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最全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 (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调查方案; ④填写调查记录;⑤整理调查结果;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清单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兔吃草。单识清七年级生物知如: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特征:1. 营养①生物的生活需要民以食为天 eg...★如:我和我的竞 争对手是斗争的关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3.判断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规律总结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①题干中只要涉及到南北方、海拔高低、极地与沙漠等,非生物因素就是温度。。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南北方:南橘北枳;苹果只能在北方栽种,香蕉只能在南方栽种。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eg.人出汗、排尿、呼出CO植物落叶纷飞32 ,海拔高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脚是阔叶林,山顶是针叶林。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红杏出墙eg.4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极地与沙漠: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5水分。②题干中只要单单说沙漠里的某种生物 ,非生物因素就是 Eg. 骆驼刺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虎 父无犬子;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遗传:种瓜得瓜eg.,种豆得豆生 物适应环境方式:包括保护色、警戒色、拟态。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注:病毒是生物,只是不由细胞构成)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 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病毒能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能繁殖后代。如: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2.珊瑚虫是生物,而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逐渐堆积形成的。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和斑纹。了解警戒色:他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生物生物的归类3.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如:胡蜂腹部黄黑相间的 条纹即可是真菌,属于其他生物。蘑菇按照分:作物、家禽、家畜、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临沂刘店子中学 史艳华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最新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抽样调查的条件:数目过多或范围过大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变量:两个实验组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探究性实验中,每两个实验组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实验变量,这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条件。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 不同种间: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3、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能够从非生物部分获得物质与能量。一般为绿色植物也有一些光合或化合细菌。 消费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即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及物质)。一般为动物。 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排泄物中的物质及能量转化到非生物部分。一般为细菌和真菌。 5、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的数量最多,顶级消费者最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9、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十堰市新起点辅导中心七年级上册生物——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 8 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2 、按生活环境分为 :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 :作物、家禽 (如:鸡、鸭、鹅) 、家畜 (马、牛、羊、猪等) 、宠物 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 昆虫和鸟 及细菌 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 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 光、温度、水、空气 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 捕食、竞争、合作 等 1、科学探究的 6 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纸盒被分为 4 个相同大小的区域 ① ②③④。 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 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 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 无色玻璃板。把 20 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 4 组对照实验说明: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对照组 实验组 变量 ① ② 水 ① ③ 光 ④ ③ 水 ② ④ 光 ⑴图中共有 4 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③明亮干燥 ④明亮潮湿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6、*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7、*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 生态系统。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0、*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 一,取镜二、对光(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 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 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I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 认识生命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产生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的表面。厚度约为20千米。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①非生物因素:如光(早晚)、温度(南北)、水(沙漠)、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关系等。 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 4、 5、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注意:起点是生产者;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箭头由被吃者指向吃者;食物链一定要数到最后一个生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6、生物圈是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的生物的共同的家园。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森林大于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8、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要设置(对照实验);一般只设一个(变量)。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物镜,通光孔,目镜在同一直线,明亮视野)—安放玻片观察—清洁收放下降镜筒侧视防止物镜接触玻片标本。 2、在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像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那偏向那移)。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物像大,数量少,视野暗),光线暗时,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要用大光圈,凹面镜 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生物成分

相关主题